1 鉴别泄泻与痢疾

1  鉴别泄泻与痢疾
1  鉴别泄泻与痢疾

1鉴别泄泻与痢疾

同:均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临床表现。

异: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没有脓血,无里急后重,无腹痛。

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利下赤白脓血便为主症。

2胃痛中的胃阴亏耗证

症状: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

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3鉴别阴黄与阳黄

同:均有身黄,目黄,小便黄的改变,均是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

异:发病、病程;阳黄发病急,病程短,阴黄病程长,病势缓,

色泽:阳黄黄色鲜明,急黄疸色如金,阴黄黄色晦暗。

主证;阳黄常伴身热,口干苦,急黄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常伴纳少、乏力舌脉;阳黄舌苔黄腻,脉象弦数。阴黄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4咳嗽的辨证要点

辨外感内伤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它脏见证。

.辨证候虚实

外感咳嗽:一般均属邪实: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

内伤咳嗽:多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5虚喘中的肾不纳气证

症状:喘促日久,动则益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缓。神疲,肢冷汗出,面色青紫,脉沉弱或微细。或喘咳,面红烦躁,口燥咽干,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微细。

治法:补肾纳气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6普通感冒与流行感冒

a普通感冒病情轻,全身症状不明显,少有传变。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严重,传热入里,继发他病。

B普通感冒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特点。时行感冒有广泛传染性,流行性。

C若感冒一周以上,发热不退或加剧,应考虑感冒继发他病。

7消渴与瘿病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其中的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则与消渴有别。

8黄疸与萎黄鉴别

同:均有皮肤发黄的表现

不同

A病因:黄疸是由脾虚湿滞,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

萎黄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B症状表现:黄疸目黄,身黄,小便黄,常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萎黄,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神疲乏力,心悸少寐,食少便溏

9胃痛中的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

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

舌脉:舌苔多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10自汗与盗汗的鉴别

同:均有汗出异常的表现

不同

A病因:自汗多阳虚,是气虚不固,营卫不和所致。盗汗多阴虚内热所致

B症状: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为自汗。寐时汗出,醒来汗止为盗汗。

11感冒与风温

A风温病势急,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后虽然暂降,但脉数不静,自热旋即复起。感冒一般不发热或热势不高,病情轻。

B风温伴咳嗽胸痛,头痛较剧,入里传变,出现昏迷,惊厥等。而感冒一般不传变,服解表药后,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好。

12肺癌与肺痨,肺胀鉴别

肺癌与肺痨

同:均有咳嗽、咯血、胸痛、发热、消瘦等症状

异;a发病年龄:肺痨多发生于青壮年,而肺癌好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B预后:肺痨经抗痨治疗有效,肺癌经抗痨治疗病情无好转

肺癌与肺胀

A肺胀长达数年,反复发作,多发生于40岁左右。肺癌病情隐匿,多发于40岁左右的吸烟男性。

B肺胀以咳嗽,咳痰,气急,胸部彭满为主证。而肺癌以咳嗽,咯血,发热,胸痛为主证。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 2、卧床休息。 3、饮食 (1)对腹泻频繁伴呕吐者可暂禁食,给以静脉补液。 (2)能进食者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素、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稀饭等并少量多餐。 (3)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禁食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 (4)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 (5)腹泻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量。 4、高热的护理:高热者可来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头部冷敷,对持续高热物理降温不明显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药物降温。高热伴惊厥者,可应用人工冬眠疗法。 5、腹泻的护理: (1)观察腹痛及排便情况,如大便次数、量、性状并详细记录。 (2)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 (3)肛周皮肤的护理:对排便频繁者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不可用力,以免损伤肛周皮肤。便后温水擦洗肛周或坐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小儿患者勤换并清洗消毒尿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6、中毒性菌痢的护理: (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等。 ②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③准确记录出入量。 (2)加强高热的护理。 (3)惊撅、意识障碍者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损伤,如坠床、摔伤、舌咬伤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遵医嘱给予抗惊撅药物。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循环衰竭者应采取休克卧位(平卧、头部与下肢均抬高15—30。)。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治疗,并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改善情况。 (5)呼吸衰竭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加大氧流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 7、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

20泄泻详解

第七节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本病首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盛则濡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指出风、寒、湿、热皆可致病,并有长夏多发的特点,同时指出病变部位,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谓:“大肠小肠为泄。”《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为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基础。《难经?第五十七难》谓:“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胸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从脏腑辨证角度提出了五泄的病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提出实滞下利用“通因通用”之法。汉唐时代将此病包括在“下利”之中,至宋代以后才统称为泄泻。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中提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认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景岳全书?泄泻》“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提出分利之法治疗泄泻的原则;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清代医家对泄泻的论著颇多,认识日趋完善,在病因强调湿邪致泻的基本机制,病机上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泄泻》中提出久患泄泻,“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故以甘养胃、以酸制肝,创泄木安土之法。 本病可见于多种疾病,凡属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腹泻,如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它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证者,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的霍乱不列入本章范围。 病因病机 泄泻的病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及久病后脏腑虚弱等,而脾虚湿盛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泌浊传导功能失 司是发生泄泻的主要病机。 一、病因 1.感受外邪: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常可引起泄泻,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湿邪易困脾土,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卫,从表入里,使脾胃升降失司,亦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如《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所说:“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原于湿者也”。 2.饮食所伤:误食不洁之物,使脾胃受伤;或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嗜食辛燥,致湿热内蕴;或恣啖生冷,寒气伤中,均能化生寒、湿、热、食滞之邪,使脾运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生泄泻。 3.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分) 1、典型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是: ( ) A.起病急 B.无发热 C.无腹痛 D.米泔样水便 E.无里急后重 2、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因素不包括: A.细菌数量 B.致病力 C.胃酸作用 D.肠道分泌型IgA E.结肠粘膜完整性 3、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 ) A.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培养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4、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下述时间者:( ) 周周月月月 5、菌痢并发症不包括:( ) A.菌血症 B.溶血尿毒综合症 C.关节炎 D.瑞特氏综合症 E.成人肠套叠 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 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7、菌痢病人的粪便检查特点是: ( ) A.红细胞多 B.白细胞少 C.粘液少 D.粪质多 E.可见巨噬细胞及脓细胞 8、痢疾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 ( ) A.革兰染色阳性 B.无鞭毛 C.各型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 D.有荚膜 E.只有某些型的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 9、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常见传染源错误的是:( D ) A.家畜 B.家禽 C.鱼类 D.野生植物 E.人 10、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是: ( ) A.体温正常 B.剧烈腹痛 C.尿频尿痛 D.血压下降 E.里急后重 11、对菌痢治疗无效的抗菌药物是: ( ) A.庆大霉素 B.氧氟沙星 D.青霉素G E.多西环素 1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B.迅速休克与呼吸衰竭 C.多发生在儿童 D.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 E.腹痛.腹泻轻,肠道症状可不明显 13、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 ) A.毒血症状的轻重 B.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 C.大便检出病原体 D.抗

中医内科试题

中医内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胃脘痛的病位在胃,其病理与……关系密切( ) A.肺脾 B.心肺 C.肝脾 D.脾肾 2.对于胃脘痛的治疗,何为临床常用之法( ) A.理气和胃止痛 B.活血理气止痛 C.消食化积止痛 D.清热泻火止痛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证( ) A.胃脘胀痛、攻撑作痛 B.脘痛连胁、嗳气频繁 C.每因情感因素而痛作 D.舌红苔黄、脉弦数 4.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此属胃痛何型( ) A.肝气犯胃 B.饮食停滞 C.肝胃郁热 D.瘀血停滞 5.胃痛暴作,恶寒喜暖,脘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和不渴,喜热饮,苔薄白, 脉弦紧,其最佳治法是( ) A.散寒止痛 B.行气止痛 C.疏风散寒 D.温中散寒 6.肾阳不足,寒邪内侵时腹痛特点是( ) A.腹中冷痛 B.少腹拘急冷痛 C.脐中痛不可忍 D.腹中雷鸣切痛 7.脐中痛不可忍,喜温喜按,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其病机为( ) A.阴寒内盛,外寒入侵 B.下焦受寒,厥阳之气失于疏泄 C.中阳不足,寒凝气滞 D.肾阳不足,寒邪内侵 8. 若虚寒腹痛见证较重,呕吐肢冷脉微者,首选何方治疗( ) A.大建中汤 B.附子理中汤 C.附子粳米汤 D.通脉四逆汤 9.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恶寒、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舌苔腻,脉滑实。应 诊断为( ) A.食滞肠胃型泄泻 B.饮食积滞型胃痛 C.饮积滞型腹痛 D.气滞血瘀型腹痛 10. 下列何项不是实证呕吐的特点:( ) A.发病较急 B.病程较短 C.时发时止 D.多由外邪及饮食所伤而发 11.呕吐与呃逆在病理上主要相同点为:( ) A.脾胃受损,湿浊中阻 B.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C.痰饮内停,胃失和降 D.清浊相干,乱于胃肠 12.下列除……外,均是藿香正气散的适应证( ) A.外邪犯胃型呕吐 B.寒湿或风寒型泄泻 C.寒霍乱轻证 D.寒湿痢 13.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其治疗首选方应是:( ) A.香苏散 B.二陈汤 C.平胃散 D.藿香正气散 14. 呃逆的病理主要是( ) A.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B.胃气上逆动膈 C.肝气逆乘犯胃 D.阳明腑实,气不顺行 15.胃火上逆呃逆之声特点为( ) A.呃声沉缓 B.呃声洪亮 C.呃逆连声 D.呃声低弱 16.治泄有九法出自何书( ) A.《医宗必读》 B.《景岳全书》 C.《脾胃论》 D.《医学必悟》 17.泄泻与痢疾的鉴别,哪项是错误的( ) A.泄泻病情轻,痢疾病情重 B.泄泻病在中焦,痢疾病在下焦 C.泄泻为水谷不化,痢疾为脂血伤败 D.泄泻属寒,痢疾属热 18.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于( )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1、潜伏期1—2天。 2、分型: 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 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二、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 2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 【治疗要点】 1、急性: (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 (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 3、中毒性菌痢: (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 (2)对症治疗: A阵静降温 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

细菌性痢疾诊疗方案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两季为多见。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临床表现:潜伏期1~2日(数小时~7日)。 (1)急性细菌性痢疾 1)普通型(典型):起病急,高热可伴寒战,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多次至数十次,量少,为粘液脓血便。有左下腹痛,肠鸣音亢进。病程一般为1周左右; 2)轻型(非典型):全身毒血症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腹泻每日数次,稀便,有粘液但无脓血,轻微腹痛而无里急后重。病程3~7日,也可转为慢性。 3)中毒型:多见于2~7岁小儿。起病急、病情重。高热伴全身严重毒血症状,可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及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开始无腹痛、腹泻症状。 ①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全身微血管痉挛,出现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肢端厥冷及紫绀、脉细速甚至测不到、血压低,亦可正常而脉压小。也可有少尿或无尿及轻重不等的意识障碍。 ②脑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由于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表现为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及抽搐,严重者可发生脑疝,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也可出现呼吸异常及呼吸衰竭。

(2)慢性细菌性痢疾:指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 1)慢性迁延型: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出现的腹痛、腹泻,大便常有粘液及脓血。可伴有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症状。 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可因进食生冷食物、劳累或受凉等诱因引起急性发作,出现腹痛腹泻及脓血便。 3)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急性菌痢史,临床无明显腹痛、腹泻等症状,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有炎症溃疡等病变。 3.实验室检查 血象:急性期可有白细胞轻至中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期可有贫血。 粪便检查 外观多为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如有巨噬细胞更有助诊断。 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应常规作药物敏感试验。 (3)免疫学检查:有荧光抗体染色法、荧光菌球法、免疫染色法等,快速简便,敏感性好,有利于早期诊断。 (4)乙状结肠镜检查和X线钡剂灌肠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菌痢应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性坏死性出血性肠炎、肠套叠等鉴别;慢性菌痢应与慢性血吸虫病、直肠癌及结肠癌、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中毒性菌痢应与感染性休克、流行性乙型脑炎等鉴别。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题库

细菌性痢疾章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典型急性菌痢的临床症状是: ( ) A.起病急 B.无发热 C.无腹痛 D.米泔样水便 E.无里急后重 2、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决定因素不包括: A.细菌数量 B.致病力 C.胃酸作用 D.肠道分泌型IgA E.结肠粘膜完整性 3、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 ) A.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培养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4、慢性菌痢是指病程超过下述时间者:( ) A.1周 B.2周 C.1月 D.2月 E.6月 5、菌痢并发症不包括:( ) A.菌血症 B.溶血尿毒综合症 C.关节炎 D.瑞特氏综合症 E.成人肠套叠 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 ) 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7、菌痢病人的粪便检查特点是: ( ) A.红细胞多 B.白细胞少 C.粘液少 D.粪质多 E.可见巨噬细胞及脓细胞 8、痢疾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是: ( ) A.革兰染色阳性 B.无鞭毛 C.各型痢疾杆菌均能产生外毒素 D.有荚膜 E.只有某些型的痢疾杆菌能产生内毒素 9、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常见传染源错误的是:( D ) A.家畜 B.家禽 C.鱼类 D.野生植物 E.人

10、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是: ( ) A.体温正常 B.剧烈腹痛 C.尿频尿痛 D.血压下降 E.里急后重 11、对菌痢治疗无效的抗菌药物是: ( ) A.庆大霉素 B.氧氟沙星 C.SMZ-TMP D.青霉素G E.多西环素 12、中毒性痢疾的临床特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 A.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B.迅速休克与呼吸衰竭 C.多发生在儿童 D.大便常规正常,脑脊液化验正常 E.腹痛.腹泻轻,肠道症状可不明显 13、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 ) A.毒血症状的轻重 B.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 C.大便检出病原体 D.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E.潜伏期的长短大便常规发现红细胞的多少, 14、菌痢后遗症描述错误的是: A.主要是神经系统后遗症 B.可产生耳聋 C.可产生失语 D.可出现肢体瘫痪 E.以上都没有 15、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 ) A.回肠末端 B.乙状结肠与直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累及整个肠道 16、男,18岁,中学生,8月2日急性起病,高热4小时,大便水泻2次来院急诊。体查: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冷,脉细速,神志模糊,血压75/60mmHg,血象:WBC 25.0×109/L,N 0.85,L 0.15,最可能的诊断是: ( )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霍乱 C.中毒性菌痢 D.败血症 E.脑型疟疾 17、急性菌痢不包括: A.普通型 B.轻型 C.重型 D.中毒型 E.急性发作型 18、细菌性食物中毒潜伏期错误的是:

试题(伤寒、菌痢、霍乱)

一、名词解释 1、伤寒复发: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的病人。 2、玫瑰疹:在伤寒病程第6~12日皮肤可出现直径约为2~4mm小丘疹,淡红色、压之退色、稍隆起,多分布于胸腹部,数量少,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约2~3日后消退。 3、慢性菌痢:菌痢反复发作后或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慢性菌痢。 4、口服补液盐(ORS):每升液体含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 5、霍乱的脱水虚脱期:剧烈泻吐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等。 6、肥达反应:为伤寒血清凝集反应,具有辅助诊断伤寒的价值。 7、伤寒再燃:部分伤寒病人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在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血培养可为阳性,称为再燃,可能与菌血症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二、单项选择 1 、伤寒病人在极期的热型多呈 A 驰张热B稽留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持续发热 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胃穿孔 E 阑尾炎 3、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胃穿孔 E 阑尾炎 4、不是伤寒病原治疗的药物 A喹诺酮类B氯霉素C伯氨奎D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E 以上都不是

5、伤寒肠穿孔好发部位 A盲肠B回肠末段C乙状结肠D直肠E小肠 6、伤寒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 潜伏期B潜伏末期至病程第1周内C起病1周内 D 起病后第2~4周 E 起病后1~2周 7、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 发热及中毒症状,外周血白细胞降低B粪便培养阳性 C 血培养阳性D血常规检查E肥达反应 8、一伤寒病人突发右下腹剧痛。查: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呈板状腹,应考虑最大可能是 A肠出血 B 肠穿孔 C 阑尾炎 D 肠炎E便秘所致 9、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A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B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灶性坏死 C肾脏、心肌的营养不良性改变D肾小球基底膜有球蛋白及补体沉着 E肝、脾骨髓有巨噬细胞增生 10、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持续发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B持续发热,脾脏肿大、瘀点、重脉、白细胞减少 C不规则发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D弛张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 E以上都不是 11、伤寒第1周内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是 A粪便培养B肥达反应C血培养D尿培养 E 补体结合试验 12、伤寒的肠道并发症多出现在病程的 A 第1周内 B 第2~3周内C第4~5周内D第6周内 E 整个病程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细菌性痢疾防治知识 1.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本病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一种常见肠道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但常年皆可见散发病人。细菌侵入人体肠道后,可引起大肠粘膜充血、水肿并形成溃疡和出血。 2.病人的主要临床征状是什么? 乙状结肠粘膜化脓性溃疡性炎症为其基本病理变化。大部分人感染后经过1-2天的潜伏期可出现急性腹泻,发热,腹痛,粘液便和脓血便。病人常有里急后重感觉,在急性期可从粪便分离出痢疾志贺氏杆菌。里急后重指下腹部不适很想排出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它是痢疾的主要症状之一。3.什么是中毒型痢疾? 细菌性痢疾感染后一般发病很急,轻型病人体温正常或稍高,腹痛、腹泻均较轻,每日大便10次以内,稀粘便,常需实验室检查确诊。 大部分普通型的病人可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左右。阵发性腹痛和腹 泻,患者每天排便lO-20次,呈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显著。 少部分人特别是儿童对痢疾杆菌的内毒素特别敏感,感染后内毒素很快被吸入血流,病人可突发高热、精神萎糜、嗜睡或烦燥不安,接着有反复惊厥、神志昏迷等中毒症状。在夏秋季节对疑似中毒型痢疾病人要送医院诊治,不可延误。 4. 细菌性痢疾是如何感染的? 痢疾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水、手、苍蝇而经口传染,潜伏期大约为1-2天。

5. 如何诊断细菌性痢疾感染? 人感染痢疾杆菌后,可出现腹泻,腹疼,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取病人粪便可分离出感染的病原菌,一般的细菌实验室都可作细菌培养。但有一部分人感染痢疾杆菌后,并不发病,可是他们体内携带这些病原,可通过粪便或人与人的接触去感染别人,这种人在医学上称为健康带菌者,他们有同样的危险性。 6. 日常生活中那些因素易造成感染和传播? (1)生活接触, 接触了患者或带菌者的粪,食具及其它。 (2)经食物传播,食物可通过污染的手,水,蝇受到污染,然后经口感染。 (3)经水传播,痢疾杆菌在水中具有一定存活力,水源被污染导致传播。 (4)蝇传播,苍蝇来去于粪便和食物之间,对于没有良好的排泻物处理设施的地方,苍蝇的传播同样重要。 7. 细菌性痢疾如何治疗? 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痢疾效果很好,国内外资料均显示,志贺菌属对多种抗菌素耐药。由于各地临床用药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也不完全相同。目前我省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敏感药物有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和妥布霉素等。曾经敏感性较高的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敏感性仅达到50%左右。 9. 细菌性痢疾感染后的护理? 患者必须卧床休息,多饮开水,饮食以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米汤、藕粉、稀粥、面条等。牛奶不宜多喝,以免增加腹胀,切忌过早的给予有刺激性或多渣滓食物。有呕吐、失水、高热者,需给予静脉补液,也可给予患者口服补液盐。慢性菌痢患者尤需注意个人卫生,并加强免疫力。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一、相关知识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和毒血症表现,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二、护理评估 1. 身体评估评估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体温,目前营养状况,睡眠及排泄形态是否改变,卫生、饮食、生活习惯,询问本次发病前有无不食物史即进餐时间、环境、进食量等。 2.病史评估评估患者病史有无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现有体征和症状,有无发热、寒战、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脓血便,有无休克、周围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 3其他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压疮、疼痛、非计划性拔管等风险。评估时参考费县人民医院相关评估表。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中毒型菌痢病人应绝对卧床,专人监护,安置病人平卧或中凹卧位。实施消化道隔离症状消失至大便培养2次阴性。 (2)饮食与营养急性期给予高热量、易消化流食,病情好转后改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忌生冷、硬、炸和刺激性食物。对腹泻次数多的患者要鼓励多饮水,成人每日人量

3000mL左右。危重患者详细记录出入量,严重腹泻伴呕吐时暂禁食,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2.病情观察 观察排便次数、粪便量和性状。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生命体征、脱水、休克征象、脑水肿及脑疝等表现,瞳孔大小有无变化,两侧是否对称、对光反应是否存在等,正确记录出入量。 3.对症护理 (1)剧烈腹痛者用热水袋热敷,或使用阿托品或颠茄制剂。 (2)里急后重者嘱病人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脱肛。 (3)脱肛时戴橡胶手套按摩,助其回复。 (4)发热时除常规降温外,可用2%冷(温)盐水低压灌肠。 (5)休克时补液,建立静脉通路、保暖,给予吸氧。 (6)惊厥者注意安全,防止跌伤或舌咬伤,避免声光刺激。 4.用药护理 (1)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观察其有无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皮疹、胃肠道、肾毒性、过敏、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2)阿托品类药:可引起口干、心动过速、尿潴留、视物模糊等。 (3)早期禁用止泻药。 5.并发症护理 (1)密切注意患者血压,呼吸,尿量,脉搏和面色等情况,

细菌性痢疾

(一)填空题 1.痢疾杆菌释放的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与肠素作用, 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现。 2.中毒性菌痢分为、、三型。 3.痢疾杆菌分为四个群,即、、、。 目的我国流行以为主。 4.慢性菌痢临床分为3型即、、。 (二)选择题 1.A1型题 (1) 菌痢病人做粪便培养时,哪个做法是错误的 A.采取带脓血或粘液的冀便 B.标本勿被小便污染 C.立即送检 D.应于用抗菌药物两日后送检 E.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阳性率 (2) 中毒性菌痢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感染大量痢疾杆菌 B.发病后未及时治疗 C.细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所致 D.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E.特异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3) 关于细菌性痢疾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我围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 B.菌痢患者血培养常可检出痢疾杆菌

C.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 D.由于病后的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定.故可重复感染 E.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 (4)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 A.新生儿 B.婴幼儿 C.2~7岁儿童 D.中青年人 E.老年人 (5) 急性阿米巴痢疾与急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全身中毒症状 B.肉眼大便外观 C.腹部压痛部位 D.冀便检出病原体 E.乙状结肠镜检所见肠粘膜病变 (6) 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菌痢的特点 A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显著 B.粘液脓血便 C.腹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且右下腹压痛阳性 D.肠鸣音亢进 E.里急后重 (7)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项为重点 A.治疗隔离病人 B.发现处理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口服依链痢疾活菌苗 E.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8) 典型菌痢粪便镜检,下列哪一项不常见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 慈禧 73岁大寿第5天时 高烧、寒战、水样便、脓血粘液便、腐肉血便,不愿离开厕所 御医鸦片缓解症状“关门留寇” 一周后丧命 概述 卫生部《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 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中国内地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阿米巴性痢疾、淋病 熟悉:传染源、传播途径 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特征,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等症状。 概述 命名:细菌性痢疾=志贺菌病(shigellosis ) 法定传染病乙类 终年散发,夏秋季可流行 直肠、乙状结肠炎症与溃疡 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发热及全身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多数急性自愈。少数迁延呈慢性或反复发作。 病原学 生物学性状:志贺菌属于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lla)。G-短小杆菌。有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无动力。兼性厌氧,但最适宜于需氧生长。 1.病原体痢疾杆菌 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G–杆菌,无鞭毛 2.抗原分型目前分为4群47个血清型 痢疾志贺菌A(病情最重)12 ——外毒素 福氏志贺菌B(我国主要,易转慢性)16 鲍氏志贺菌C(我国较少)18 宋内志贺菌D(病情最轻)1 我国流行主要为福氏志贺菌(B群) 次为宋内志贺菌(D群) (一)抗原结构 1. 根据生化反应和O抗原的不同,分为4个血清群(即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又依次称为A、B、C、D群)。

痢疾杆菌有两种抗原:O抗原和K抗原志贺氏菌属的抗原有菌体(O)抗原、表面(K)抗原和菌毛抗原。根据O抗原结构的不同可分成A、B、C、D四个群,现有39个血清型。临床以福氏菌2a型、宋内菌为多见。 按O抗原的不同可以分为4群,47个血清型 病原菌流行类型不断变迁 3.致病力包括三方面 ——侵袭力 志贺菌侵入上皮细胞后,可在细胞内繁殖并播散到临近细胞,由毒素作用引起细胞死亡。细菌侵袭肠粘膜,引起肠粘膜炎症 ——内毒素(各型志贺菌死亡裂解后→脂多糖)。 引起发热、毒血症和休克 ——外毒素(志贺毒素Shiga toxin)由痢疾志贺菌Ⅰ型产生→A群、个别D群,抑制蛋白质合成,致细胞死亡.与HUS相关。 神经毒(产生神经系统症状) 细胞毒(肠粘膜细胞坏死) 肠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水样泻) 4.抵抗力: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泄 泻

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要点一概述 本病首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中有“鹜溏”、“飧泄”、“注下”等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如《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盛则濡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指出风、寒、湿、热皆可致泻,并有长夏多发的特点。同时指出病变部位,如《素问·宣明五气》谓:“大肠小肠为泄。”《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为后世认识本病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至隋代《诸病源候论》始明确将泄泻与痢疾分述之。宋代以后才统称为泄泻。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泄泻叙论》中提出:“喜则散,怒则激,忧则聚,惊则动,脏气隔绝,精神夺散,以致溏泄。”认为不仅外邪可导致泄泻,情志失调亦可引起泄泻。《景岳全书·泄泻》:“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提出分利之法治疗泄泻的原则。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泄泻》中提出了著名的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清代医家对泄泻的论著颇多,认识日趋完善,病因强调湿邪致泻的主导性,病机重视肝、脾、肾的重要作用。 泄泻可见于多种疾病,凡属消化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腹泻,如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或其他脏器病变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以泄泻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 (一)泄泻的病因 1.感受外邪 生理——脾喜燥恶湿 病理——外感湿邪→易困脾土→升降失职,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泄泻 “无湿不成泄”;“湿多成五泄” 寒邪兼湿——寒湿→寒湿泄泻 暑邪兼湿——暑湿→暑湿泄泻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之不同,要未有不源与湿者也。” 2.饮食所伤 饮食过量→宿食内停食滞 咨食辛辣肥甘→湿热内蕴→湿热→运化失职→清浊不分→泄泻 过食生冷→寒邪伤中寒湿升降失调 误食馊腐不洁之物→损伤脾胃 3.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精神紧张→肝气郁结→横逆克脾 忧思伤脾→土虚木贼→脾失健运→泄泻 素体脾虚湿盛,逢怒时进食→脾伤失运升降失调

细菌性痢疾防控措施

细菌性痢疾防控措施 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 隔离治疗菌痢病人和带菌者是控制传染源的有效措施。急性菌痢病人症状消失、停药后连续2次(隔日)粪检阴性方可解除隔离;不具备细菌培养条件者,经正规治疗,待患者症状消失,大便正常1周后方可出院。对慢性痢疾患者和带菌者应定期进行访视管理,并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敏感的药物给予彻底治疗后,粪便培养连续三次(隔周一次)为阴性者,方可解除访视管理。 (二)做好疫点、疫区管理工作 1、划定疫点、疫区 (1)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带菌者同一大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住户。 (2)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状况、自然村落分布、人群生活和物资交往等情况,考虑菌痢传播条件和流行病学联系,判断受累地区而划定疫区。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或几个村、一个或毗邻的几个乡,在城市以居住区、街道或居委会为单位划定疫区。 2、疫点、疫区的消毒工作 认真做好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等进行消毒处理。疫点、疫区内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随时消毒时要向被隔离的健康人培训消毒方法并使之掌握。 (1)随时消毒 对于病人吐泻物,按1体积吐泻物加1/5体积漂白粉搅拌均匀,消毒2小时;

成型粪便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便器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 餐具首先煮沸消毒或流通蒸气消毒,也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30分钟或煮沸10分钟; 残余的需要消毒的食物,以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分钟,或1%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时,或煮沸10分钟; 对需要消毒的衣物,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流通蒸气消毒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化纤尼龙制品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地面、运送病人的交通工具等,可分别用0.1%过氧乙酸拖地和0.5%过氧乙酸喷雾(或擦拭); 疫点(疫区)内井水消毒,一般按每立方米加有效氯量为2-6mg/l的标准,结合计算出的井水量,算出所需消毒剂的用量。将所需消毒剂放入碗中,加少许冷水调成糊状,再加适量水,静置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井水中,用取水桶上下振荡数次,30分钟后井水即可使用。[圆井水量计算公式:井口直径(m)2×0.8×水深(m);方井水量计算公式:边长(m)×0.8×水深(m)] 缸水消毒,按25公斤水加漂白粉精片2睛计算,将漂白粉精片研碎后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倒入缸内搅拌,30分钟后使用。 自来水水源受到污染可使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其用量以水的受污染程序而定,按使用说明书投放,一般在2-6mg/L,作用30分钟,消毒后测量余氯,在0.3-0.5mg/L时,即可饮用。 (2)终末消毒 在病家向病家属解释消毒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请病人家属与合开展工作,了解患者发病时居住和活动的房间区域、触及物品以及吐泻污染区域,将未受污染并且不能进行消毒的物品进行遮掩或转移。

细菌性痢疾试题(含答案)

细菌性痢疾试题 一、填空题 1.细菌性痢疾是由-------- 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理变化主要以---------、-----------的炎症及溃疡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和---------------可伴有----------及主要通过---------------传播;常流形于----------------季,好发于----------------。 -------------------- 二、名词解释 1. 细菌性痢疾 三、简答题 1.细菌性痢疾主要分那几型? 2. 目前将志贺菌属分为那几群? 四、判断正误 1. 细菌性痢疾是肠道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青年,人群普遍易感。 2. 细菌性痢疾多为散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通过体液传播。 3. 细菌性痢疾传染源主要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一般慢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及带菌者不具有传染性。 五、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细菌性痢疾是由何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A.大肠杆菌 B.沙门氏菌 C.霍乱弧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 痢疾杆菌 2.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为: A.春季 B.夏秋季 C.晚冬和早春 D.春冬 E. 一年四季 3.细菌性痢疾主要传染源为: A.鼠 B.猪 C.急、慢菌痢患者和带菌者 D.蚊虫 E.以上都不是 4.细菌性痢疾大便常规检查可见: A.黄软便,镜检偶见红细胞。 B.稀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C.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8个/高倍视野及少量红细胞。 D.脓血便,镜检可见白细胞≥15个/高倍视野及少量红细胞。 E. 以上都不对。 5.细菌性痢疾在口服抗菌素中吸收最好,可作为首选的药物为: A.复方氨基甲噁唑 B.氨基糖甙类抗菌素 C.头孢菌素类 D.喹诺酮类 E. 大环内酯类 (二)多选题 1. 细菌性痢疾的易感性为 A.人群普遍易感 B.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 C.容易反复感染 D.青壮年很少发病 E.接种疫苗可以终身免疫。 2. 对细菌性痢疾发病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A.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细菌的数量 B.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细菌的致病力 C.菌痢发病过程取决于人体抵抗力 D.菌痢进入肠道后大部分被胃酸杀死 E.致病菌侵入结肠粘膜在固有层中繁殖,产生毒素。 3. 在患有细菌性痢疾后偶可导致败血症的情况为 A.人体防御功能低下 B.儿童患病时 C.老年人患病时 D.HIV患者 E.青壮年 4. 细菌性痢疾肠道病变主要见于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乙状结肠 E.直肠 5. 慢性菌痢病理变化可有 A.肠粘膜水肿 B.肠壁增厚 C.粘膜溃疡反复形成和修复 D.肠壁息肉样增生及瘢痕形成 E.少数可引起肠腔狭窄

第七节 泄泻

泄泻 【概说】 一、概念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病证。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泻。 二、名词解释 (一)濡泄:因水湿阻于胃肠,脾虚不能制水所致的泄演。 (二)飧泄:泻下完谷不化,脾胃气虚阳弱,或内伤七情,或风寒、湿、热诸邪客犯肠胃皆可导致。 (三)大肠泄:泄泻的一种。《难经五十七难》:“大肠泄,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 (四)溏泄:指泻下清稀垢秽。 (五)骛泄:指泻五水粪相杂,色青黑如鸭粪,小便清,脉沉迟。 (六)滑泄:久泻不禁谓之滑泄。 三、沿革 (一)《内经》中关于本证有“濡泄”、“洞泄”、“飧泄”、“注泄”、“溏泄”、“骛泄”等记载,并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 《素问·至真要大论》:“暴注下泻,皆属于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盛则濡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二)《诸病源候论》始明确将“泄泻”与“痢疾”分述。宋朝以后本病始统称为“泄泻”。 (三)《医宗必读》为本病治疗设有九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 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四、讨论范围 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肠道疾病以泄泻为主要表现者,可按本篇内容辨证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伴见泄泻者,可参考本篇内容辨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感受外邪: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常可引起泄泻,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 寒湿邪 侵袭皮毛肺卫脾胃升降失司,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泄泻 暑湿热 (二)饮食所伤 误食不洁之物 饮食过量脾运失职 化生寒、湿、热、食滞之邪升降失调泄泻 恣食肥甘清浊不分 恣啖生冷 (三)情志失调 忧郁恼怒肝气郁结 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泄泻 忧思伤脾土虚木乘

细菌性痢疾

冷市镇2014年细菌性痢疾培训试题 村名姓名记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1.痢疾杆菌释放的是引起全身反应如发热、毒血症及休克的重要因素.还可产生外毒素,具有神经毒、细胞毒与肠素作用, 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现。 2.中毒性菌痢分为、、三型。 3.痢疾杆菌分为四个群,即、、、。 目的我国流行以为主。 4.慢性菌痢临床分为3型即、、。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A1型题 (1) 菌痢病人做粪便培养时,哪个做法是错误的 A.采取带脓血或粘液的冀便 B.标本勿被小便污染 C.立即送检 D.应于用抗菌药物两日后送检 E.早期多次送检可提高阳性率 (2) 中毒性菌痢的发病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感染大量痢疾杆菌 B.发病后未及时治疗 C.细菌侵入血流引起败血症所致 D.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E.特异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 (3) 关于细菌性痢疾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我围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 B.菌痢患者血培养常可检出痢疾杆菌 C.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 D.由于病后的免疫力短暂且不稳定.故可重复感染 E.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 (4) 中毒型菌痢多见于 A.新生儿 B.婴幼儿 C.2~7岁儿童 D.中青年人 E.老年人 (5) 急性阿米巴痢疾与急性细菌性痢疾鉴别的最主要依据是 A.全身中毒症状 B.肉眼大便外观 C.腹部压痛部位 D.冀便检出病原体 E.乙状结肠镜检所见肠粘膜病变 (6) 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菌痢的特点 A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显著 B.粘液脓血便 C.腹痛以右下腹为明显且右下腹压痛阳性 D.肠鸣音亢进 E.里急后重 (7)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项为重点 A.治疗隔离病人 B.发现处理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口服依链痢疾活菌苗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五章第九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护士核心考点全攻略第五章第九节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和昏迷,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一、病因 病原菌为痢疾杆菌,内毒素是造成全身中毒症状的主要原因。中毒性痢疾肠道病变轻微,但全身病变重。病变在脑组织最为显著,可发生脑水肿甚至脑疝,出现昏迷、抽搐和呼吸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流行病学 痢疾病人及带菌者均为主要传染源,夏、秋季为发病高峰,通过消化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2 ~ 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 ~ 2天,短者数小时。常有不洁饮食史,儿童多见,急性起病,高热,可达40℃以上,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多不明显或缺如,也有在发热、脓血便2 ~ 3天发展为中毒型。临床分为四型。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2.便常规:黏液脓血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3.便培养:分离出痢疾杆菌是确诊的最直接证据。 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确诊的最直接证据是 A.黏液脓血便B.发病季节、不洁饮食及接触史 C.血常规:白细胞升高D.大便培养出痢疾杆菌 E.大便镜检见大量脓白细胞

五、治疗原则 1.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法;选用对痢疾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如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等药物;喹诺酮类药物也是目前较理想 的药物,但儿童慎用。 2.治疗循环、呼吸衰竭: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防治脑水肿:首选20%甘露醇快速静脉注射,降低颅内压或与利尿药交替使用。 六、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毒血症有关。 2.组织灌注无效: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水肿、呼吸衰竭等。 4.焦虑(家长):与病情危重有关。 七、护理措施 1.高热护理:绝对卧床休息,监测体温变化,高热时给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 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至37℃左右,防高热惊厥致脑缺氧、脑水肿加重。 2.休克的护理:取仰卧中凹位,注意保暖,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观察病人神志、面色、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 3.预防受伤的护理:加强看护,可加床栏防止坠床。抽搐病人用纱布包裹压舌板垫于 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4.腹泻的护理:供给易消化、流质饮食,多饮水。观察大便的次数、量及性状,正确 估计水分丢失量,作为补液参考。 5.预防感染的传播: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后1周或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为止,加强饮水、饮食,粪便的管理及灭蝇。 2患者,女,33岁,昨夜聚餐后出现高热、腹泻,以细菌性痢疾收治入院。以下 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消化道隔离 B.给予高蛋白饮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