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建设的实施策略_李永山

14

高 校 辅 导 员

2014年10月

第 5 期 总第 二十八 期

论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建设的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李永山,男,合肥工业大学人文与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专业伦理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内涵,它在辅导员专业化持续发展进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引领性的关键作用[1]。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普遍存在着伦理教育滞后和专业伦理素养缺乏的问题。要想尽快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从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体系的制度建构、辅导员行业自律的实施机制,以及辅导员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工作行为监督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制定专业伦理守则是职业成为专业的必要条件[2]。当今社会,一个职业被称为专业,通常都拥有一套专业伦理守则。所谓专业伦理守则是指专业性的职业团体,为了实现专业的任务与目标,以集体自律的方式所建立的对组织成员具有规约作用的一套行为标准。对内它可以规范从业人员的专业行为与维持专业的服务品质,对外它可以建立社会大众对专业的公共信任与维护当事人的最佳权益。专业伦理守则的制定一方面应该由该行业的专业团体在广泛征求成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形成共识,并通过一定的组织程序来制定。另一方面也要求参与制订者应拥有应对复杂问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道德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敏锐的判断力

和前瞻性的思维能力。高校辅导员队伍至今仍没有一个专业伦理守则。这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极不适应。为引导辅导员认识到日常工作实践中有可能遇到伦理或法律方面的问题,并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实践提供一套行为标准,亟需制定一套专业伦理守则。制定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应该遵循下列程序和步骤。

一是成立一个高校辅导员伦理委员会,负责起草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该委员会的成员应该由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职业伦理专家、法律专家、学生等不同群体的代表构成,以便将辅导员工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要求在伦理委员会的决策程序里都尽可能地得到顾及和体现。

二是检讨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的主要问题,确定专业伦理守则设置的要点。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要围绕辅导员工作中的伦理问题进行研讨,讨论的内容应包括:确定专业伦理守则的目的;确定专业伦理守则的形式;研究职业的主要目标、行为和背景;列出职业团体成员的角色;详细列出职业团体成员的伦理要求;确定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研究确定初步的伦理原则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的各种伦理问题,以指

◇李永山*

摘 要:专业伦理是高校辅导员专业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专业伦理建设滞后是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要从建构专业伦理守则、建立行业自律的实施机制,以及注重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日常行为监督等方面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伦理建设;实施策略

15

导开展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三是开展辅导员专业伦理问题的研究。这个阶段的研究过程应包括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团体讨论和征询其他职业人员的意见等。

四是起草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辅导员伦理委员会根据研究成果,起草伦理守则草案。

五是咨询协会成员的意见。向协会成员发送一份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草案,并附带一份问卷调查表,征询他们对专业伦理守则总的看法和对具体条文的意见。

六是批准伦理守则。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最终要由协会的成员或职业团体的代表批准。

七是审查和修订伦理守则。由于辅导员工作实践可能会随时间、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涌现新的道德问题,因而在制定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时,也要同时建立审查和修订机制,以便不断充实和完善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的内容。

二、建立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的配套执行机制

专业伦理守则是专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重要保障。一个健全且切实可行的伦理守则可以让一个组织经久不衰。反之,当一个组织草率地执行伦理守则常常导致组织的衰败。专业伦理守则作为高校辅导员群体自律的内部规章,由于它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并不足以保证专业伦理要求被尊重和遵守。因此,在制定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的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配套的执行机制和监督落实机构,以保障专业伦理的要求切实转化为专业伦理的行为。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的配套机制应该包括违反伦理守则的处罚措施,以及违反伦理守则规定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方式。为维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形象和社会声誉,对于违反专业伦理守则的高校辅导员,应该给予适当的处罚,处罚形式包括公开谴责、惩戒、取消其从业资格;而对于能够切实遵守专业伦理守则的辅导员,应该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为维护辅导员的合法权益,在设计辅导员不端行为的处理程序时,应建立受调查者的申诉机制,尤其注重程序正当性和利益关系

人回避。在建立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配套执行机制的同时,还应该设立一个常设机构,专门负责专业伦理守则的教育培训,接受伦理问题的申诉,提供伦理疑难问题的咨询,以及处理违反专业伦理守则的案件[3]。总之,只有建立奖惩分明的制度体系,以及程序合理、职责清晰的执行保障机制,才能把高校辅导员专业组织的行业自律功能落到实处,促使各个高校切实重视对辅导员专业伦理的培养,从而不断提高辅导员专业伦理的水准。

三、设置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课程

具备自觉的伦理意识是专业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这里的“伦理意识”主要包括对专业行为中伦理问题以及专业伦理责任的自觉意识[4]。专业伦理意识的生成与恪守受许多因素影响,如伦理规范的认知程度、专业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政治、法律和行业规范等。高校辅导员的专业伦理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必须依靠专业伦理教育和实践来培养。只有经过严格、系统和规范的专业伦理教育和训练,高校辅导员在进入现实的工作场景时,才能对自身的专业责任有更为深切的感受,对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觉性,进而自觉将职业的价值理念、伦理精神落实到职业行为之中。当前,与学生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最为密切的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但上述专业没有开设针对辅导员的专业伦理课程。首先,应当在职前培养阶段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伦理课程,构建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专业伦理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专业伦理的意义与重要性,增加对伦理问题的敏感度;熟知专业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实践应用,培养对伦理问题的思考推理能力;建立辅导员的伦理价值观念,发展道德责任感;能辨识和处理工作实践的伦理困境,提高对伦理两难困境的判断能力;了解伦理决策的主要模式,增强采取伦理决策的能力。其次,要丰富教学方法,提高专业伦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要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境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对伦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和伦理两难困境的判断能力,以及专业实践的反思能力。第三,要将专业伦

16

理课程设置为高校辅导员培养的必修课程,并将它建设成为彰显辅导员职业特色的标志性课程。通过必修课程的建设,使广大辅导员和社会大众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的特殊性与伦理责任。

四、强化辅导员专业伦理系统培训

由于高校辅导员来源的多样性和职前专业伦理教育的缺乏,常常导致广大辅导员对自身伦理责任处于“无认知”和“不自觉”的境地,因而在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建设的过程中,入职教育和在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入职教育时,不仅要强化专业伦理理论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对辅导员专业伦理有系统的认知,而且还要强化辅导员专业认同、专业责任和专业伦理意识的教育。而职后的专业伦理教育则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突出适应性和实用性。既要注重传授伦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解决学员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伦理困境。具体来说:一是要紧密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常见伦理困境设计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要广泛运用工作坊、案例分析、个案研讨、角色扮演、分组研讨等教学方法,使辅导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自觉遵守专业伦理规范和提高伦理决策水平;三是要善于发掘在职辅导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把培训课程与他们的自我探索、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相互切磋、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促进学员增强伦理问题的敏感度,增进伦理问题的思考推理能力,提升道德责任感,从而实现经验共享和价值升华,提高培训效果。总之,一个经过系统训练的辅导员应该具备以下专业伦理素养:一是熟悉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守则及其相关法律规定,并对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具有敏感性;二是对于辅导员所应遵守的一般伦理原则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够应用到专业领域的实践之中;三是对辅导员工作的相关伦理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在面临伦理困境时能够知晓如何寻求相关机构和专家的帮助;四是具有工作实践的相关专业知识,足以认清事实,做出正确的事实判断。

五、加强辅导员伦理行为的监督

践行专业的伦理职责是一个职业成为专业并得到社会认可的必要条件。一个成熟的职业不仅要求从业者在具体职业行为中遵循行为规范, 而且要求他们始终将职业的价值理念、伦理精神贯穿于职业行为中, 并对职业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觉性,自觉将价值和伦理的考量置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选择和运用之前。高校辅导员的专业伦理教育的成效,必须体现在辅导员专业伦理素养的提升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在目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越来越需要高校辅导员以专业伦理来规范自身从业行为,防止出现严重过失,以免影响高校辅导员的社会声誉。加强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建设,除进行必要的专业伦理教育和培训之外,还必须建立专业伦理的督导制度,强化专业伦理的实际训练和指导,以协助他们在专业效能与伦理上保持最佳状况。一是要在分级培训的基础上,建立分级督导制度,为年轻辅导员或缺乏伦理知识的辅导员配备导师。导师的职责不仅是业务方面的指导,还应包括伦理方面的督导。二是要加强工作实践的指导,注重将伦理的一般原则应用到工作实践之中,增强辅导员的伦理意识,提高伦理问题的判断能力;三是促进实践反思,通过定期工作回顾和案例研讨,增强辅导员伦理的敏锐性和遵守专业伦理守则的自觉性。

注: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校辅导员专业伦理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A71002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孙大永)

刘义兵.论师范生的教师专业伦理建构与培养[J].西南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8-55.

赵康.专业化运动理论——人类社会中专业性职业发展历

程的理论假设[J].社会学研究,2001,(5):87-94.台湾辅导与咨商学会咨商专业伦理守则.h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5718259.html,.tw/ethic_001.html(2014-3-18).

罗肖泉.专业的伦理属性与专业伦理[J].学海,2010,

(6):108-111.

[1][2][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