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_外语教学中被忽视的资源

母语_外语教学中被忽视的资源
母语_外语教学中被忽视的资源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总第81期)母语——外语教学中被忽视的资源

刘作焕

我们经过几十年艰苦努力,终于基本改变单纯依赖母语教外语的教学方法。由于各种新教材的推广和运用,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用英语和各种直观手段,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外语教学。不单纯依赖母语教外语是否意味着母语的地位在外语教学中已经丧失?笔者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教学方法,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仍不可忽视。

传统的教学法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依赖母语;直接教学法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必须排斥母语。当今外语教学界显然认为是不可取的两种片面的极端。现代外语教学认为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学习有密切联系,也已成为共识,但在如何联系的看法上各不相同。本文力图在各种争议中找到共同点,以探索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最早倡导翻译比较法的德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马盖尔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要进行母语和外语的系统比较。近代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法原则之一是把翻译既当作教学

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母语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基础。认知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利用母语,母语是学生已有的语言经验,因而也是学生学习外语的基础。不少研究指出,非母语学习与学习者本身的母语掌握是密切关连的。这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的语文学习进展与其认知能力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学习者充分掌握其常用语和认知能力有足够发展之前,过分强调非母语的学习,对于整个教育只能带来双语发展及认知发展的破坏,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直接法不让学生讲母语,对部分学生自然造成精神紧张,因此启示教学法索性在教材中把母语和外语对照排列,以减少学生的压力,教师上课时也可以按需要给学生一些母语的翻译,最近的做法是把译文分别印在纸条上,可随意加到教材里,或在以后移去。学习是有意识的活动,碰到一个生词就要想想在母语里相当于什么。

以上观点的理论基础是语言的共同性。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把这种共同性分为实体共同性,如动词、名词、主语、元音等;形式共同性,指语法规则形式的陈述;功能共同性,用以表示将语法规则来描写语言材料的方式。乔式理论进而将语言共同性的解释深入到人的心理,语言的共同性来自人的共同性。这是我们探讨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依据。

最近,Piper,T erry在一项试验中证实,儿童学习外语的成功仍然取决于他们母语的熟悉程度。如果儿童不具备自己母语的基本交际能力,就很难在校习得二语。以上论述和试验在表述母语和外语学习关系的尺度上虽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母语是外语学习的基础。这也符合交际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学生是内在的因素,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者本身,这是外语教学的内因。我们所考虑的一切改进外语教学的措施都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无论在何年龄阶段开始学习外语,他们内因的一个共同优势就是母语。我们不能离开了学习者的母语而奢谈调动内因。

在一些国家,母语在外语教学中不可低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05

在日本,聘请外籍教师教外语曾经是最普遍的。但这些外籍教师已深为自己不懂日语难于与学生交流而困惑。日本当局已感到完全不用日语学习英语会影响教学效果,而转过来培养本国的外语教师。

在印度,普遍认为人必须具备认知结构,扩展句子的能力,对二语结构的认知是与母语结构相比较才获得的。外语学习者必须把英语与母语的语法规则结合起来。这还因为新的语言与地方文化之间有着相当多的共同影响,因此他们在外语教学中相当注意:(1)考虑使用英语的本地语境,特别是跨文化的语境。(2)教师必须认识英语与本地语言的共同影响。(3)改进和使用有价值的教学材料。

有一篇描述德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况的文章,他们运用母语输入的材料进行各式翻译活动,例如:以新闻材料为基础,用于发展一般的讨论技能,学生同时得到的课文是德文的时事话题和至少一篇同类话题的英语课文,这样学生必须:(1)粗略地口译课文。(2)作出总结性笔头翻译。(3)准备就课文话题进行课堂讨论。英语课文是提供完成以上任务(2)(3)的语言源泉。这种方法除了提高相关的和有目的地交际活动之外,还培养了学习者通过有准备的特别确定的交际目标,通过第一语言(母语)输入的手段而习得新的语言源,从而扩展学习者两种语言能力。

还有些国家的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不像通常所做的那样,一行一行地研究原文,而是首先让学生读译文,学生可以不费多大劲地获得一个初步印象,教师然后选出与原著有关的有趣的话题或主题,让学生在这些标题之下列出提纲,然后,学生才读原文,品味特别有趣的篇章,学生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可以扩展原来的提纲。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一般水平的学生,也适用于有兴趣的研究学者。这种方法用以防止学生一开始接触原文断断续续地读书,避免教师填鸭式的解释。

总之,20世纪的研究者们已察觉语言理论与语言习得理论关系的探索方法上有不少变化,其中的一些变化是根据语言理论在描述语言学习者习得什么和如何习得所扮演的角色不同。语言理论只解释一语习得主要组成部分,如句法、词法、语音。同时还要求解释二语习得的这些方面。而语言理论对这些方面仍未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必须另辟途径加以考虑。

2 我国外语界的前辈许国璋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引述了一些国外的调查报告,证明早期(即小学和中学)学好民族语(也就是母语),早期学通母语的语法,掌握丰富

的母语词汇,早期以母语为媒介学得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是合理的教育,也是最能培养出有潜力的外语学习者的教育。他在另一篇文章里批评了外语教学中忽视母语的现象,指出:外语院系是文科院系,它们可以像现在这样继续忽视祖国的语言、文学、文化和历史吗?恐怕我们专业院系的大多数成员懂得一门外国语的语法比懂得汉语语法要多,对某一外国的文学史作为一门课程选读过的人数,要比读过中国文学史的课程的人为多。无论如何不能说,这是合理的安排。

当前,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一些倾向应引起注意。一方面不能回避外语学习者已具备母语这一现实,另一方面,外语教师又企图离开这一现实去进行教学。因为新教材要求教师一个劲地重复句型,对话,而无需作出解释,要求学生在用英语时脑子里不要想汉语,否则在听和说的时候跟不上正常的语速。然而事实上学生最后还是把英语和母语对上了号才觉得真正理解了,否则就不放心。有的教师刻意追求课堂教学外语化,生怕漏出一句中国话。与此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却无时无刻不在用汉语思考、对比、猜测。无论教师如何使用直观手段培养学生直接理解、106

直接运用的习惯,学生却首先直接与母语挂上了钩。直观手段只不过成为英汉挂钩的媒介。你让实物钢笔与英语“pen”直接挂钩,因为学生早已把实物钢笔与汉语钩得紧紧的,学生最后还是让英语"pen”与汉语“钢笔”对上号才肯罢休。直观教学的作用可以避免教师使用母语,使教学课堂生动活泼,但却无法克服母语在学习者心目中的牢固地位。

反对传统的语法——翻译法颇烈而力主口语教学法的帕默尔和弗里斯等人也从未主张把本族语逐出教学。他们认为适当用本族语言是完全必要的。在传授难句,解释细微语义差异等情况下,本族语更是必不可少的。鉴于我国学校缺乏适当的外语学习环境,师生间多使用外语尤有必要,但把创造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与适当利用母语对立起来就不对了,有人甚至把外语课堂上是否使用汉语作为衡量一节外语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那就更加片面了。承认外语学习者已掌握母语这一事实,并利用这一优势,对外语教学大有裨益。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语言是交际工具”这点来加以论证。克服了单纯用母语教外语的传统模式,但不能随之取消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目的的翻译。当前各级各类考试中翻译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认为不能把英语课堂宝贵的时间用来练习汉语。其实两种语言的互译本身就是中国人学习外语最重要的目的。如果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流,那么,作为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最终目的大量的需求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可以忘记母语置身于外国去交流的只是极少数。外语教学原则的确定不是任意的,它应有客观性、科学性,应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性,首先应为培养目标服务。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即使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英汉互译能力也极差,有的甚至对一般难度的英汉互译也一筹莫展。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只进行了大量阅读理解的训练而很少翻译练习。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初级阶段译不出短句、短文,高级阶段又怎么会译长句、长文?我国外语界知名教授方重,早年赴美留学,攻读英国中世纪文学,同时研究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赴英讲学时,悉心研究乔叟,同时翻译我国古代诗人陶渊明的诗文,为中英文化交流作出贡献。他对莎士比亚也颇有研究,翻译的莎氏历史名剧《理查三世》已被选入中文版《莎士比亚全集》。同时,我国古代诗人陶渊明也是方重教授长期研究的课题之一。他之所以研究陶渊明,是因为他在英期间,曾对照我国古代诗歌的许多英译本,发现许多译文不甚确切,深感这类汉译英工作之重要不亚于英译汉。我国外语界的老前辈之所以能为中英文学、文化、历史的交流作出重大贡献,为我们留下大量著名译作,均源于他们中英两种语言功底同样扎实、深厚。

国家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提高了,要我们培养出高质量的本科生、研究生。这里所指的高质量,就是要求他们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当然要搞好外语学科的科研,要有较高的汉语水平。例如目前国内出版的一些双语词典中,有些词目的释义就不那么贴切,要编好一部双语词典,就要精通外语和本族语,并能融会贯通。东西方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一门新的分科,它超越民族的界限而对东西方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通过思想的交流和比较来寻求相互间的了解,它并不抹杀各民族传统的独特性,只是赋予它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使得比较文学成为交流的普遍媒介。然而我国目前在这个新领域成果甚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既精通英语又精通汉语的人材匮乏。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现代汉语列为必考科目,这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举措。他们深知,培养高规格的外语人材,母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外语人材质量的高低。

3 当然,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和外语之间常会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我们是用排斥母语的办法去习得二语,还是把母语作为资源,去促进外语学习呢?如果我们承认

107

语言有共同性,就应当调动其母语的优势,来认知新的语言。利用两种语言的相同部分为新语言的习得打开通道;用比较其不同的部分为新语言找出规律,这才是克服干扰的积极办法。

笔者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母语可能的途径是:

1.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在熟悉汉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有一套独特的规律,这就需要运用应用语言学中“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方法,找出具体的属于中国人从汉语学习某一外语的规律性的东西,然后把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到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法的研究中去。即可形成适合于中国学生的一套好教材和教学法。大纲的确定,各种新教材的编写,应以学习者的母语承受能力为前提。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堂上,由于学生缺乏起码的背景知识,在学习母语时又很少涉及英美文学译著,不少学生听课时如坠五里云雾之中,教师改进教学固然重要,编写出符合中国学生实际,深入浅出的英美文学教材则更关键。普通的英语课堂教学,大量的句型、对话训练、阅读理解训练,应以学习者基本理解为基础,并配以适当的语境,包括如何在母语环境下使用的语境,每个单元的课堂教学仍应以学习课文为主,这才能培养学生掌握篇章结构,从而表达完整的语义。

2.既然学习外语的目的之一是顺利地进行两种语言的对译,我们就应该保留并强化翻译训练的有效手段。其实教师在外语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两种语言对译训练绝非易事。翻译过程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将原作语言的表层结构直接转换成译作语言的表层结构。事实上,称职的译者是采用了比较曲折的途径,当原作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差异很大时,更是如此。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通晓两种语言的译者把原作语言的信息变为与之基本等同的译作语言信息的转化过程。就这个意义上来说,翻译就是从语义和文体风格上采用译作语言中最接近而又自然的词语再现原作者的某种信息。有人认为翻译过程亦即再创作的过程不无道理。因而翻译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它需要教师同时具备两种语言的较高水平。当然在每个英语课堂上的翻译活动,应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学习的初级阶段,翻译训练可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穿插进行;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应开设翻译课程,不仅讲理论,更应重视两种语言的对译实践。近年来,各种外语考试已开始以不同方式恢复了翻译题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提醒外语教师应采取切实步骤加强翻译训练。

3.我们的外语教师不仅应当是使用英语的典范,而且也应该是运用母语的楷模。不少外语教师不能在外语教学中有效而恰当地利用母语,是因为他们自己对母语的语音、词法、句法知之甚少。无论是外语院系,还是各级外语师资培训部门,在提高外语教师业务素质的时候,应该同时强调外语基本功和汉语基本功两个方面,并能使两种语言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培养出能真正从事双向交流的外语人材。当前,不少青年教师忽视自身母语水平提高的倾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主要参考书目

1. 桂诗春编著:《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2. 章兼中主编:《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

3. 李庭芗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许国璋:《美国他语人英语教育述评》,载《外语教学与研

究》1981年第2期。5. 许国璋:《介绍一篇论双语教育的文章》,载《外国语》

1982年第2期。

6. Lan guage T each ing,T he Intern ational abstracting jour-

n al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d applied linguis ts Vol.22 No.1-4,January,April,July,October,1989.

(责任编辑 孟立军)

108

英语教学资源学习使用指南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英语教学资源学习使用指南 帮助说明 英语教学资源包括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原则的英语教学策略,教学案例,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专业发展内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是一门学科资源,而非课程。因此,教师学习者将通过阅读资源内容、参与小组讨论和学习活动、观看录像等方式进行学习,但他们的学习将不被正式评估。英语教学资源的目的是通过促使英语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从而起到支持课堂教学的作用。如果条件允许,学习支持中心应将本资源下载并刻录成光盘,作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学习资源整理收藏,以便于教师能将其作为教学参考资料随时借阅浏览。 资源大纲: 专题一: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 专题二:有效的英语教学计划 专题三:有效的英语评价策略 资源使用者:小学3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英语教师。 学习辅导员:希望每所学校的学习支持中心团队能够承担起职责,辅导本资源的学习。如果可能,学习支持中心团队应该增加一名英语教师作为资源学习的内容专家。 学时安排:本资源共有三个专题,每个专题约需15个学时。为了使学习成果最佳化,我们建议教师学习者能够花稍微长一些的时间,通过额外开展诸如讨论及课堂观摩等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任务相对繁忙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安排教师每两到三周学习一个专题内容,这样整个资源的学习可以用大约3个月的时间完成。

学习量完成清单核对表 学习量完成清单核对表旨在帮助教师学习者了解英语教学资源的结构,以便有效通过对本资源的系统学习开展专业发展活动。学习量完成清单核对表将有助于教师学习者合理地计划时间,并与同时参加本资源学习的其他教师妥善协调地开展活动。学习量完成清单核对表的内容共包括以下五栏,其中的最后三栏是为了便于教师学习者记录各自的课程学习进展: 1.目录栏:列出了每个专题内容中的各组成部分。 2.学习任务栏:概括了各目录的具体学习目标或内容 3.学习时间栏:一栏用来记录进行的阅读、学习活动、小组讨论等专 业发展活动以及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 4.完成日期栏:用于教师学习者记录下完成每个目录的具体日期 5.作业栏:明确了教师学习者在学习各目录时,需要完成或交付给辅 导员的学习成果 在下面的学习量完成清单核对表中,目录栏、学习任务栏和作业栏中的内容均已填写完成。由于完成每个目录的学习时间和完成日期会随着教师个人和学校的不同而变化,因此需要教师学习者自己认真记录并填写完成。如果方便的话,可把下表打印下来,放到各自的学习记录袋中备用。或者,也可以在专业发展的学习刚开始时,把它抄写到笔记本中,以备使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就本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拙议如下: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360docs.net/doc/8e15727363.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

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 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 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 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

英语教学的资源与获取渠道

英语教学的资源与获取渠道 (一)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网络学习资源走进英语课堂,让英语学习更轻松更easy。如今交互式白板普及到农村学校,为我们英语课堂增添了很多色彩。还有各种不同的网络软件,例如白山外国语学校学生用百词斩、扇贝等软件来突破枯燥无味的背单词环节;英语趣配音,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潜力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视频)我相信只要做我们的孩子也能够应用好这些软件。我手机上下载一款英语流利说软件,同事们都说很好用,闲来练习几句,像K歌一样能够自娱自乐,还有“不背单词”软件。每次打开手机都会弹出一个单词,要知道,现如今“低头族”将手机的利用率达到了顶峰,那么有这个法宝,单词浏览率有多高可想而知了,想不背单词都难。前不久金主任让大家下载了一款能协助教师检查学生口语作业的软件“伴读”。很多老师反映,这是一款有利于英语初学者的软件。正适合我们初中孩子用。作为现代化的教师,我们应该真正地转变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一些媒体的操作方法,灵活使用多种资源,巧妙使用多种软件,适当使用它们的交互功能来让英语教学更加丰富、更加多元,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轻松。我们也在鼓励学生学会网上查阅资料、使用英语学习网站和下载一些免费的英语学习软件。 教师不但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课程资源的主体。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他

们也是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提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经验……都能够加以利用,这样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中挖掘利用学生资源,采用不同手段让英语教学在持续的“折腾”中趣味横生。 英语资源的选材应该取舍得当,为此不但需要了解所教学生当前已经具备的英语知识、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应该兼顾学生中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方案,组织多种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我努力把握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水平、学习英语的水平,以便因材施教,比如我在设计每天的值日生报告时,以不同阶段不同学生不同水平设计不同任务,初一开始时学生只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天气情况、学生的出勤率等,初二会讲个笑话小故事以及简单的复述课文,初三水平水平高的学生能够较大篇幅的去多说,之后我问一两个问题来测试学生的理解情况,水平较差的还是能够三言两语都没关系,只要去说便会得到肯定和表扬。(视频)这个届三年快坚持下来,我觉得学生肯张开嘴,练出胆、有自信、不怯场,孩子们的口语及听力水平都有所提升。效果是明显的。我觉得教师只要坚持去做总比不做好。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引导,合作,支持。研究学生的普遍兴趣以及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种种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刻苦学习和取得良好成绩的信心。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或和教师探讨,或向同伴去寻求答案,还能够到网络上或像ipad电子设备去寻求解决问题的

综述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发展与研究

综述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发展与研究 【摘要】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文化教学研究状况做了个总结,旨在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文化教学;研究状况 西方的文化教学始于中世纪的拉丁语教学,从最初的语言教学开始,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就形影不离。1880年法国改革家和教育家Gouin发表的一本语言学专著《语言教学与学习的艺术》一反过去传统式的拉丁语教学模式,明确将文化教学目标列入语言教学,开创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并举的先河。1900年,美国出现了有关语言文化教学的提案,这是第一份将文化教学列入语言教学的正式文件(转引至陈申,2001)。1945年美国学者Fries首次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意义揭示出来。他认为语言的掌握是建立在对其使用的文化环境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20世纪60、70年代国外语言学界掀起的文化热打破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模式影响下,文化学习模式被视为理解课文,文化知识的习得建立在文学作品的课文的理解和翻译上。人们认为,外语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始终进行着一种文化协商。美国语言学家Lado也较早提出语言教学应当包含文化教学。1957年他出版了《跨文化的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科学的方法》两书,都明确提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使有关研究文化教学的文献陡然增多。语言学界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由浅入深,在语言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观点从理论上被提上议事日程。如英国学者Michaelyram和美国学者Ned Seelve,Gaff Robinson等对在外语教学中如何结合文化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学家Hymes在他的名作《文化与社会中的语言》、《论交际能力》中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导致了语言教学领域方向性变革,正是他赋予了社会交际与文化因素在语言能力中的崇高地位。至此,语言学界在文化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巨大成功。 虽然70年代以前,外语教学中吸纳了一些文化内容,但教学中涉及的文化面较窄,有些文化知识并不是目的语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尤其是交际文化涉猎甚少。70年代末,许国璋先生最早将社会语言学这一关注语言得体性的学科引进国内外语教学领域,这以他于1978年发表的《社会语言学及其应用》一文为标志,该文强调以语体的变化适应不同的交际需求,强调考虑交际文化因素。80年代跨文化交际学引入我国。由于交际教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很自然地,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较早见于何道宽(1983)的《介绍一门新兴学科跨文化交际》和胡文仲(1985)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听、说能力要求愈来愈高,反映在英语教学中,所学语言的跨文化因素和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在语言文化的不同层次上展开了许多研究。1980年许国璋先生在《现代外语》第4期上率先发表了有关语言与文化的论文。他在文章《词汇的文化内涵与英语教学》中区分了英语教学环境、中国文

大学英语口语教程:温泉洗浴

大学英语口语教程:温泉洗浴 1.Spending time in the hot spring is the real fun. 花些时间泡温泉才是真正的乐趣所在。 2.It is said that hot springs are good for your health. 人们说泡温泉是有益健康的。 3.Hot spring has different curative effect for different diseases. 温泉对不同的病症具有不同的疗效。 4.After a very relaxing hot spring bath, he fell asleep quite quickly. 因为泡过温泉,他很快就睡着了。 5.Spa water is thought to be very good for health. 人们认为矿泉水对健康有益。 6.Do you have a spa and a casino? 你们有温泉和赌场吗? 7.I soak in a hot spring bath. 我浸泡在温泉中。 8.The conference center offers a health spa. 会议中心提供健康水疗。 9.Tourists luxuriate in the hot baths in a hot spring resort.

观光者们在温泉胜地尽情享受温泉浴。 10.I enjoy going to a hot spring once a year. 我喜欢一年去洗一次温泉澡。 11.This is a hot spring credited with miraculous curative powers. 这是被认为具有奇特治疗功能的温泉。 12.She tried the baths there for an internal malady. 她到那儿洗温泉对她的内科病实行浴疗。 13.I hear sick people go to hot springs for the curative waters. 我听说病人因为泉水可治病而去洗温泉。

(完整版)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 摘要: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如何能合理的、恰当的,广泛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英语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确实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阐述多媒体及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探索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与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教学;整合 为了让大多数学生学会英语、学好英语,把学习英语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课堂45分钟远远不够,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如何能合理的、恰当的,广泛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英语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确实能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多媒体教学与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整合。 一、多媒体课件与单词、句型 图、文、声并茂,生动聚一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为英语课堂提供了逼真的视听效果、创造了真实的语

言情境,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如在冀教版第一册unit3:Body and Feelings中,在学习以下这些单词:face,tooth,mouth,ear,eye,finger,back,leg,foot,arm,nose时,我让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歌曲,边唱边学,边指边说,很轻松的就学会了。这样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把枯燥的单词变得生动有趣,下一节英语课前,学生们都唱起了这首英文歌,巩固效果特别好。 二、多媒体与语法及语言学习意境 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教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被动的记笔记,反复地背例句,乏味地听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以它丰富多样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并积极参与思维与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电教手段弥补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情趣。在语法教学中可以把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感观获取信息,如在教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时,设计几组flash进行对比,正在下落的树叶(falling leaves)与一落地的树叶(fallen leaves);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a rising sun)与一轮已经升起的太阳(a risen sun);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渗透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仍然未解决。分析了由这一现象引发的英语学习问题,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由此推论出既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同时又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才是理想的知识传授者。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因此,外语教学一定离不开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文化教学得到了广泛重视,例如,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精读课程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补充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我们依然看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仅仅重视目的语的教学,即一味强调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几乎所有的课文话题都围绕着西方的经济、政治、习俗、制度等,对母语相关容的提及却寥寥无几。因而出现了“中国的文化生态教学严重倾斜,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及日常生活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过分移情”。[1]有人称,一种新的“哑巴英语”诞生了。双向、主动的跨文化交际模式转为单向、被动。许多学生长期浸透于西方文化,单向地了解和获取西方文化知识,使得其

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失衡。这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轻视主体文化教育的单向输出,最终导致了英语学习中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一、目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尽管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人数居多,但并非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相反,语言学习中凸显出的问题比比皆是,例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患上了“文化失语症”,导致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弱。 第一,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是目前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学习动机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紧密相关,因此它是学习成败的决定因素之一。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仅仅因为英语是一门必修课,或是仅仅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他们的学习兴趣尚未被激发,只是单纯的为了上课而上课,因此就会出现逃课、不愿参与课堂交流等问题。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二,大学英语教学仅仅关注于西方文化知识的教授,学生对本土文化了解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患上“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由大学从丛教授在光明日报一篇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

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设计开发

摘要 英语教学资源库平台是一个实现英语教学资源网络应用的综合平台。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集中大量的优秀英语教学资源,为学生利用资源库平台获取有用信息、主动学习提供了条件,为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教师备课和网络课件开发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 本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基于B/S模式,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3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后台管理,运用ASP网络编程技术进行前台功能开发。本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实现教学资源的发布、管理等功能,使用本平台可以方便地进行教学资源的添加、查询等功能。本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还是一个辅助英语学习的教学系统,具有自主学习、在线练习、词汇查询、留言板等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操作和交流,从而成功构建基于web的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学习环境。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英语教学,Web-Based,B/S,ASP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resources system can concentrate great quantities of excellent english teaching resources, it provides a comfortable condition for students to obtain and using useful resources information, meanwhile it makes easier for teacher to prepare for lessons or development a piece of courseware to avoid repeat work or waste labor.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according to B/S mode, using ASP technology for network programming development and Microsoft Access 2003 database technology .The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mainly carries out teaching resources management functions, such as release and delete teaching resources. The English teaching resources platform is also designed to assist students to study English, It contains teaching independence study system, online testing system and vocabulary search tool, message board, and other useful programs for teacher and learner to operate and communicate. It h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 web-based Teaching resources environment for English study. Key words: Teaching Resources System, English Instruction, Web-Based, B/S, ASP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15727363.html,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作者:邱胜尧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5期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360docs.net/doc/8e15727363.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17T10:15:58.920Z 来源:《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11年第41期供稿作者:张辉 [导读] 多媒体采用的是人机对话的模式,可以避免因为人际交流所带来的面子问题,从而使他们获得足够的锻炼。 张辉陕西丹凤县赵川中学 ——两个研究案例分析 “多媒体”一词早在1977年就出现于计算机行业。其中“媒体”一词的含义是信息的载体,如图像、文字、声音等。如果媒体携带的信息种类只有一种,如图像,则此媒体称为单媒体;如果媒体携带的信息是文字、声音和图像的综合,则此媒体称为“多媒体”。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联系并且具有交互性的计算机系统,叫做“多媒体计算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价格不断地下降,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步走进学校,为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更强有力的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它逐渐地扩展到了语言教学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进行语言教学或计算机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为媒介,通过计算机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方法和媒体。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传统教学方式侧重教师的教,强调通过教师的最佳教法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CALL注重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目前,CALL的研究和实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重视,在我国也正方兴未艾。下面就两个教学研究案例来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商讨性的意见。 一、两个教学研究案例的描述 案例1:天津商学院外语系的田海龙(2001年6月,外语电化教学)进行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此案例涉及的教学对象是本校外语系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借助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而进行的写作教学的八个教学活动:改写活动、组合活动、删除 /添加活动、转换活动、编排活动、写作活动、邮件活动、讲评活动;并指出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两个优势:学生更容易投入写作精力,教师更容易讲解写作过程。 案例2: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外语学院的何秋宁(2009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把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应用于外语精读教学。此案例以江汉大学外语精读课堂教学为例,是研究者的3个C班,分别来自艺术学院服装设计、服装表演、美术教育等专业,人数分别为43人、45人、65人(每班由两个专业合班组成)。教学内容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学习《新编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课文题目是Whythe Tortoise’s Shell Is Not Smooth?此案例研究在面临数十人的大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有限的课时,单调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等客观情况下,探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两个教学研究案例的分析 案例1的研究者认为英语写作教学有它的特点。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应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技能。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采取“成品法(product approach)”,更要应用“过程法(process approach)”;不仅要重视书面表达的正确性,更要重视写作内容的连贯性,培养学生书面交际的能力。这些学生已经有了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基本掌握了英语的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词汇,有学习英语写作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缺乏对英语句子和段落基本特点的认识,缺乏用英语进行书面交际的熟练性和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必须具备的灵活性,他们希望也相信自己能用英语表达思想,所以愿意自由自在地写很长的文章,而对于基本的写作训练任务,如句子的写法、主题句的写法、段落展开的方法等等,则缺乏兴趣。这种情况更迫切地要求英语写作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刺激学生对写作练习投入更大的精力和兴趣。 从田海龙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非常投入地进行写作练习。在以往的写作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或是因为眼高手低,或是因为穷于对付,对写作练习(包括完成作业)并不十分重视,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可以完成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完成作业,但教学效果却不是非常理想。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师生双方都要有很大的投入。对学生而言,计算机就像一块魔板,只要坐在它面前,就必须被它吸引过去,从而生成很高的写作训练热情。“我一上机写作,就把别的事情忘掉了。”一个学生如是说。可见,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为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写作中去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氛围。 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可以使教师更容易讲解写作过程。研究表明,在写作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写作过程的讲解与操练比仅注重对写作成品的分析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对写作过程很难控制,更不用说设计出教学活动去明显地体现它。采用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就可以把写作过程设计成各种教学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展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总之,计算机辅助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是明显的,前景是广阔的。 案例2的研究者吸取了建构主义学习经验,认为知识的获得并非教来的,而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或互相探讨而获得的。因此,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即在教学中应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组织者、协调者、建议者、合作者和心理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媒体学习环境,组织各种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可以帮助师生更好地学习。 有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利用学习课件,学习者可以学习文化背景知识、词汇、短语、句法和语法,还可以跟着朗读课文,选择性地做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练习,由此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提高各项技能和能力。在课堂学习中,教学的重点得以放在提高说和写方面。通过网络的其他平台,师生之间有了更多交流。虽然依靠计算机辅助的学习有些弊端,但从教学实践看来,在很大程度上,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使得以往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得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使学习更为便利,更加有效;网络课件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帮助学生和教师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等。 三、两个教学研究案例的启示 1.CALL的优越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充分发挥 许多学科知识的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很难突破;教育教学新思想和新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也很难实现。而计算机强大的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论文-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摘要:英语的语音语调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是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最弱方面。根据资料和分析,这篇论文是要陈述大学生因为母语的负迁移而导致的,指出一些英语语音语调的问题,以及提高和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发音问题语音语调负迁移 一、引言 母语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必然存在(史清泉2002)。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很多语言学家和老师注意到的,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得到重视(罗立胜&张莱湘,2002.p。23)。It is believed that native language influe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cquisition of target language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Odlin,2001,p.127).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有些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听觉的特征和音节的特征以及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没有的发音。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困难和言语行为的错误。这就是

怎样去合理的利用英语教学资源

怎样去合理的利用英语教学资源 从事外贸行业的周先生(亲自参加了商务英语的学习并取得成功),这些观点均代表学习英语人士自己的经历。 部分人诟病的“教育产业化”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开办的公有制的中小学校,另外的是社会上林林种种的私立学校与培训机构,大部分的参加了雅思以及托福培训的学习者在15-35岁之间,并且这部分的人基本上是受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的教育。不过“教育产业化”的大趋势下,也不是所有的培训机构与老师都是见钱眼开----社会的竞争机制就成了调节办学环境的“绿色植物”,当培训机构的教学以及服务的性价比达到一个最大值时,才可以被人们认可,并且在人群中以口碑的形式传播。只要是有发展规划的培训机构,就肯定会坚持这个原则,从而使教学的服务会始终以学习的人所取得的效果为核心。 【重点】:先让一位从零起点学习雅思的学生的亲身经历,来浅显的探讨一下“教育产业化“下的负面影响,怎么样去很好的利用完全专业性的雅思托福的教学资源使自己的成绩得到最大成都的提升。 先抑后扬,我们来说一下“教育产业化”的弊病 经历了多年的经营或者努力的工作,具备了一定成都的经济能力的你,拨通“XX英语培训”的联系电话。刚接通电话的另一头就立即传了殷勤的声音;“你好,欢迎致电XX培训机构,请问是打算学习托福雅思,还是商务考试英语呢?”经历了一阵热情的交流,希望通过培训早日升职或者留学的你有些心动了。于是乎你就去了美发店做了个头发,去美容店护理了下面部,又去某大型商场买了新衣服……一切都准备齐全,目的就是想换上新的姿态和心情去投入到学习英语中,为了希望的前程而付出时间上的代价。 一些机构尽可能的通过劝说让你多学一些时间(一般都是一年,有些甚至两到三年),使得学习的英语能够达到一种相对明显的进步。当然这些还是有科学上的依据的,毕竟外语的学习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就可以掌握的。一者对学习的人是一种学习质量的保证,二者培训机构得到了经费也有能力把教学上的东西做得更加的完全。 市场从来都是竞争机制下最好的调节工具;跟随时间的慢慢推移,以后市场的最重要的还是消费者Consumers,而非服务的企业Providers;现在的各类企业都把客户放在了最核心的地方,以人为本是大势所趋。所以从这个情况上来看,“教育产业化”又开始体现出它自身的先进的地方,不过这还是需要消费者有积累到了一定的消费经验后才能产生的现象。 Jack同学在绘画专业方面是得过全国性的奖的,为了学好雅思他到美国进行深造。一开始的时候,选择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机构,目前还有许多人的“惯性思维”告诉他们学英语随便找个小机构都可以搞定。但Jack很善于动脑筋,英语基本的词汇是没问题,但是英语口语以及听力方面是需要较大的知名的机构来辅导的。于是他就报名了成都沃尔得国际英语学校的课程。 大机构因为有多年的办学经验,并且能够很好的设计出适合个人的有效的培训方式;擅长根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摘要:文化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师传授语言的同时,应将文化知识渗透和贯穿于课堂语言教学中,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实践中,采取文化背景介绍、英美文化阅读、文化对比、现代教辅工具应用、互动练习等五种方法加强文化渗透,能有效培养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渗透;必要性;方法 美国语言学家Spair曾说:“语言有一个环境,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也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的目的,而学习外语知识、掌握外语技能、提高应用外语的能力是与熟悉外语国家的文化密不可分的。因此,外语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 一、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1.加强文化教学能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各民族文化语言都是在各自所处的客观环境及人文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物质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宗教信仰千差万别,而语言文化是在这四个方面所构成的环境中产生的,并且是它们的表达和反映,这就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有着很大差别。跨文化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包括交际文化教学。跨文化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还要考虑语言形式的功能,使他们能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适合的语言形式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学中,中国学生在外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着两点明显的不足:一是不会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交际;二是缺少有关外语交际的规则和交际模式的知识。因此,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得体地进行外语交际。 2.加强文化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文化教学不仅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热情,更快更好地学习外语。这是因为以往的外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到的是为适应语法学习而编造的空洞的死知识,信息含量少,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啃书本,几乎无兴趣可言。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课本中关于目的语国家鲜活的资料会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1]_10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 福建省闽侯第二中学林晓华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当今外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就这一话题阐述了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的关系,解读了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指出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成功交际的保证,最后提出了外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文化教学;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关系的研究的历史回顾 早在19世纪,德国就有语言学者提出语言的不同并不是声音和符号的不同,而是对世界的看法(world perspective)不同。此种观点在20世纪的德国(Weigerber Trier 在语义研究方面)和美国(Boas 和Sapir在文化与语言研究的关系方面)重新受到注意并获得发展,Sapir 认定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从50年代到70年代,许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调查研究导致一个共识,即语言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和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而且应当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文化中的语言(language in culture)和语言中的文化(culture in language)。美国的拉多(Robert Lado)在1957年已提出外语教学应包括文化教学。在英国,本世纪20年代Malinowsky 就相信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向来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对外沟通的日益迫切的需要,外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目标语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外语界对交际法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探讨,对跨文化交际

怎样用英语歌曲辅助英语教学-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怎样用英语歌曲辅助英语教学 根据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人的大脑可以大致分作两个半球,左边半球主要是主管逻辑理解、记忆和时间等,被称作“意识脑”或者“学术脑”,右边半球主要是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和音乐节奏。两者功能有所区分又相互作用。 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要靠左右大脑的共同作用才产生最佳的结果。英语一直被人误认为是一种文学课程,大家过度地强调了背诵记忆能力对该课程的影响,忽视了右脑对其的产生的影响。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默默地影响人的某些心境,在教学中也能起到一种微妙的作用,能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悟理解能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在英语课堂中引入音乐,不仅不会影响英语本身的教学效果,相反,它还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大量的科学数据研究表明,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有利于大脑右半球潜力的开发。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倾向于整体性学习和运动性学习。外语学习是多层次的活动,因此我们要重视刺激反应行为的重要性。就学生的整个心理活动来说,感知活动也就是感官接受刺激,神经传导刺激和大脑分析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基本活动,而且感官强度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是成正比的。正因为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所以我常在自己的英语多媒体教学中运用“音乐”这一秘密武器。一、音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去求知和探索,所以初一年级的第一堂英语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喜欢在这一节课教学生唱一首英文歌Edelweiss《雪绒花》,学生都应听过它的中文版。 为什么我要教这首歌,大家请先看这首歌的歌词: Edelweiss,edelweiss Every morning you greet me Small and white,clean and bright You look happy to meet 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