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caj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caj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caj

摘要:地方性是风景园林的本质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地方性的具体体现和载体,是认识和理解地方性

的重要途径。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分解为地方性环境、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物质空间3个方面,并以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肌理、水利用方式、地方性群落文化和居住模式5个方面为解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核心环节,在对比分析江南水乡、皖南徽州、广东平原和中原河南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构成的基础上,揭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代表性图式语言,并以江南生态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风景园林地方性设计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设计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方性;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图式语言;江南生态园文章编号:1000-6664(2009)10-0073-04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08-12-05;修回日期:2009-02-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0878162)资助

Abstract: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re the essenc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the basis of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the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is the expression and carrier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The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is also the important ways to cognize and underst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water towns in Southern China,Huizhou of south Anhui Province,Guangdong Province of Zhujiang River delta and Henan Province in central China,this paper decomposes the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into three parts of local environment,local knowledge and local space,among which is a conclusion of taking the architecture and settlements,land-use schemes,water utilization ways,cultural spirits of local communities and residential models as the key factors to unscramble the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important ways to place planning and design.Based on the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and a case study of the Eco-park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the essentials,principles and pattern languages of lo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pplied in detail planning and design further.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local characteristics;traditional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pattern language;Eco-park of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图式语言及其传承

The Pattern Language and Its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Local Cultural Landscape 王云才

WANG Yun-cai

1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与风景园林的地方性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的概念由来已久。苏尔(Sauer C.O,1974)在《景观的形态》(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 )一文中指出,“文化景观是任何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构成某一地域特征的自

然与人文因素的综合体,它随人类活动的作用而不断变化”[1]

。“文化

景观”概念的普遍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2年首次使用“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文化景观“包含了自然和人类相互作用的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人类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共同杰作;它“代表某个明确划分的文化地理区域,同时亦是能够阐明这一地域基

本而独特文化要素的例证”[2]

。文化景观可以存在于城市、郊区、乡村

或荒野地等所构成的连续时空中。地域文化景观(Territory Cultural Landscape)是存在于特定地域范围内的文化景观类型,是在特定地域环境与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是人类活动历史的

纪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地域文化景观与特定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而产生和发展,保存了大量物质形态化的历史景观和非物质形态化的传统习俗,共同形成较为完整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体系,主要体现在以建筑与聚落景观为核心的生活空间,以土地利用形态为核心的生产空间和以环境伦理为核心的生态空间3大方面。马克·恩托普(Marc Antrop,2005)指出存在于地域的传统文化景观有助于维持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体系,使文化景观具有更好的识别性[3]。凯利(Kelly R,2000)在阐述欧洲地域文化景观时指出“居住在特定地域的人们都与自己生活的邻里、生产的农场、居住的建筑以及自然的林地、河流等文化景观形成因素休戚相关,具有深远的意义。该地方性具有多样化和细节化的特点,与之相

关的传统和记忆正是欧洲景观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根本所在”[4]

文化景观和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本质特征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

LA Forum

风景园林论坛

他地方的景观特质,突出体现地方性特征[5]。1)地方性自然环境。温度、水分、地形、植物、土壤等自然因子的分异性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成为地方性自然环境的具体表现,是地方性景观形成的本质特征和内在机制。2)地方性知识体系(非物质文化景观)。地方性知识是根植于地方社会特定人群的文化传统和对文化现象的整体理解,是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和悠久历史的地方性知识。3)地方性物质空间体系。在地方性环境和知识体系的作用下,直接表达在地方性物质空间上,塑造出独具特色和独特认知体系的物质景观体系,主要包括建筑与聚落景观、土地利用景观和地方性居住模式3个方面。成为认识地方性环境和地方性知识体系最直接的方式和便捷途径。通过物质景观的特征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方性文化体系。因此,地方性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中文化景观的具体表现和载体[6]。

2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图式语言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所具有的地方性特征深刻反映在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等物质空间中并形成独特的图式语言[7-9],呈现出不同的物质空间形态和组合特征,构成独特的文化景观格局。这种格局具有典型性和模式化特点,成为文化景观表达的图式语言。主要体现在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地方性群落文化和地方性居住模式5个方面。其中,居住模式是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中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三者在空间组合上的综合体现。2.1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建筑与聚落图式

建筑与聚落是广泛认同的地方性传统文化景观的典型[10]。建筑与聚落是人为了在自然中长久生存而营造的安全据点,是人们对自然界独特的认识,并因此建立起的具有依托自然又抵御自然的对立统一体系。建筑与聚落生活空间的营造充分反映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建立的独特知识体系,成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典型代表和反映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直接图式。但在地方性的解读过程中,正因为建筑与聚落景观的直接性和代表性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忽视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其他必备要素和特征。在地方性解读的4种图式语言中,建筑和聚落只是4个方面之一,而非全部。

2.2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土地利用肌理

建筑与聚落是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中的居住生活景观类型,而土地利用是在人的作用下产生的景观。土地利用是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耕文明的直接反映,又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具体形式[11-12]。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理论来看,由于农业活动属于半自然、半技术生态系统类型,土地利用景观则综合表达出自然与文化景观的综合特征。同时,由于土地利用受到地形、水体、耕作方式、农业类型、人口规模等因素的具体影响,不同自然环境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形成的土地利用形态也不同。从典型地区土地利用肌理对比来看,江南水乡的土地利用形成了边界极为不规则、类似于细胞结构的土地利用形态;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土地利用则形成了形态极为规则的“基+塘”结构的土地利用形态;皖南徽州文化地区因地处低山丘陵,则形成了依势而走的“坝地+梯田”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形态;而在北方中原地区因属土地平坦的旱作农业,土地利用多呈现出以长方形为基本形态且规则分布的土地利用特征,土地利用形态单元较其他地区都要规整,具有较大的单元面积。这些差异直接揭示出地域文化景观的特征和其形成肌理。土地利用形态和肌理成为重要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语言图式。

2.3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水资源利用方式

在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构成中,水不仅是重要的景观要素,而且支配并引导景观的形成和演变。因此,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与水体的关系和水利用的特征成为地方性和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重要体现。在江南水乡中水体成为所有生产、生活的中心和轴线,从聚落与水的关系上可以看出,所有的建筑都沿河布局,形成线性分布并成为聚落的轴线和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皖南徽州的聚落大多位于水体的一侧,形成邻水的格局,村落并不以河流形成轴线,而是在河流的一侧形成聚团式的发展并形成聚落自己独特的发展轴线。在珠江三角洲,聚落往往形成与水体环绕的利用关系。依据中原大地因旱作平原的特征,地下水和雨水的利用成为主导因素,河流并不能成为控制聚落发展的关键和瓶颈因素,聚落形成了均匀分布且形态规则的聚团式发展格局。水在各地区引导景观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不同的,它根植于传统地域文化之中,成为反映地方性的重要特征和图式语言。

2.4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生活居住模式

居住模式是长期历史过程中在地方性知识体系支撑下综合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土地资源与利用、建筑与聚落形态以及水资源利用方式后形成的整体景观特征与格局。居住模式是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综合反映,也是地方性景观的内在体现。在江南水乡可以清楚地看到,沿水系分布的住宅组成的线性聚落—聚落两侧的农田—交织分布的鱼塘,构成典型的江南水乡居住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平原则形成了组团式块状聚落—形态规则的基(农田)塘(鱼塘)景观格局和居住模式[13-14]。在皖南丘陵山区则形成了背靠山,面向谷地,村前溪水流过,以及沿谷地延伸的“坝地+梯田”组合而成的农田格局形成的山间居住模式。在中原广阔的大地形成了形态规则、分布均匀的组团式的居住模式。居住模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动态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居住模式不断改进适应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是地方性知识体系的综合体现;同时,随着地方性知识体系的扩展,形成了以地方性知识为主导的独特居住文化,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2.5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之地方性植物群落

中国人的居住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及其空间营造和使用上,而且还体现在以居住和生产空间为中心形成的独特植物群落文化中。

1)居住空间的房前屋后和庭院的植物在突出地方性群落文化的同时,彰显主人的个性和文化偏好与精神寄托。其中银杏、垂柳、竹子、梅花、栀子、芙蓉、桂花、蜡梅、美人蕉、荷花、菊花、牡丹等都成为居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揭示“高洁与富贵”的精神寄托和生活写照。而柿树、核桃、枇杷、棕榈、石榴、榕树、芭蕉等构成的庭院群落成为乡村景观的典型代表,彰显出农家庭院植物代表的“平静而满足”的心境和实用功能。2)在生产空间中的路边、田边、渠边和库塘边的植物与居住空间不同,多形成以分杈高、树干直的高大乔木为主,既不影

响农作物的光照和生长,又有效抵御风沙的侵害。我国北方的杨树、南方的水杉等都是此类植物的代表。另外,在我国一些地区的公共性生产空间会形成诸如以榕树、皂荚、金合欢等为中心的集会空间,兼顾服务生产和生活的双重功能。

3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传承与规划设计——以江南生态园为例从风景园林的地方性来看,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地方性的本质体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景观的调适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之一。

3.1传统地域文化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3.1.1依托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内涵综合设计地方性景观多元化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深入研究和把握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和形式是地方性设计的重要途径。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分解为地方性环境、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物质空间3个方面,研究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必然性。其中,地方性物质空间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以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和居住生活模式4个方面为核心和设计切入点,将各自的特征通过设计语言进行提纯和归纳,并综合反映到新的地方性设计和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地方性特点中。打破传统设计中只关注建筑特色的传承,而忽视其他3个方面设计的不完整现象。全面、系统、综合传承地方性精神的景观要素[15]。3.1.2依托传统居住模式图式设计地方性景观组合的典型性

虽然地方性建筑与聚落、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都是解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关键,但只有将三者在特定空间中结合所形成的与自然高度协调的生产和生活居住空间才是地域文化景观的最高体现。传统居住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同一个文化区域的不同环境中又可以形成更加多样性的居住模式,是地方多样性和差异性的深入反映。因此,只有对居住模式的研究,才能将各个地域文化景观要素进行有机综合,进一步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传承地方性景观图示,强化和传递居住模式的内在规律和特征。

3.1.3依托不同尺度景观特征综合设计地方性景观的复合性

尺度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特征,也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尺度不同,生态过程和景观生态格局不同,决定了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不同[16]。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开展尺度特征的研究与比较,将尺度特征对应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将不同尺度下的地方性融入相应的规划设计中,才能够形成景观特征的有效复合和综合(图1)。只有多尺度的地方性组合和多种物质景观的地方性传承,才能设计出更加本质性和综合性的地方性景观。

3.2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

3.2.1项目来源与规划区现状

江南生态园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破碎与孤岛化现象及形成机理”的案例研究项目。选择既具有江南水乡的典型特质,又受到城市化严重冲击的昆山地区,通过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演变机理的研究,探讨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整体性保护与继承的基本途径。江南生态园地处昆山北郊,占地300hm2,场地内水资源丰富,60%以上土地为鱼塘和水体。区域景观具有较高的均匀性,景观斑块具有高度破碎化特征,并以水为中心,构成江南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高度地方性特征和以古镇为灵魂形成区域景观体系的核心。

3.2.2聚落形态与居住环境的继承

江南水乡聚落形态分为2种,一是规模较大的集中型聚落[图2 (b)],二是规模较小的分散型聚落[图2(c)]。在聚落规模较小时,房屋面南与东西向水系平行而与南北向水系垂直,呈现小规模集聚特征。随着聚落规模的扩大,在沿水系向外扩张的同时,依托水网形成网状格局,临水面房屋门面狭窄,进深较大,并逐步以房屋和庭院的形式填充水网围成的街区,最终形成较大规模的江南传统村镇。从聚落环境来看,河流、坑塘、湖泊构成水环境聚落,水环境构成江南水乡重要的生活空间。在聚落外围形成由不同形态用地构成的生产空间,主要由农田(水稻、油菜)、鱼塘和菜地相间分布,构成江南水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核心特征。

3.2.3土地形态与生产空间

江南水乡的传统生产空间主要有农用耕地、水塘养殖和草坡地养殖3种类型,其中耕地[图2(f)]和鱼塘[图2(e)]占据土地利用主体。江南水乡土地利用形态可以从2个尺度空间上进行认识,一是在水面和陆地交错相间分布的格局,由于地形的高低起伏和破碎,导致土地利用景观呈现出高度破碎化特征,陆地形态呈现出岛状或半岛状特征,并呈现出细胞状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图1(a)、图2(g)]。二是在每一个细胞状的土地单元内部,生产单元以耕地和鱼塘为主,形成了形态规则和高度集约的土地利用形态[图1(b)、图2]。

3.2.4乡村景观环境的空间组合

江南水乡典型的景观环境空间组合并不是著名的各个江南古镇,而是具有初始形态特征的村落[图2(d)]。它由3个基本空间构成:1)生活空间。以水系为主轴的村落结构特征;2)生产空间。以农田、鱼塘、沟渠、菜地构成的生产空间环绕周围;3)生态空间。以水渠或河流为廊型空间形成的生态走廊由村落前通过。伴随草坡地和树木茂密、局部起伏的岗地成为村落的背景依托[图2(a)]。

3.2.5多样化生境与群落设计

江南水乡独特的地方性环境决定了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和特征,为景观多样化和生态设计奠定了基础。在江南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中,划分为3大类生境:林地生境、草地生境、湿地生境。其中林地生境分为图1江南水乡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肌理

(a)较大尺度下不规则的土地利用肌理(b)较小尺度下仍显规则的土地利用肌理

坡地林生境、平地林生境和洼地林生境,草地生境又分为纯草地生境和砾石草地生境,湿地生境又分为仿天然湿地生境和人工湿地生境,其中仿天然湿地生境又分为湖泊生境、灌丛沼泽生境,人工湿地生境在这里主要指农业用途湿地生境,此类生境又可分为农田生境、养殖塘生境,其中养殖塘生境又分为农作物塘生境和鱼塘生境。根据生境的差异构建以防蚊虫为主的群落、抗污染为主的群落、保健作用为主的群落、调节和改善小气候为主的群落、文化环境型为主的群落构成江南生态园独特的群落生态系统。

4结论与讨论

地方性是保持风景园林多样性和文化性的重要属性,地方性园林就是文化园林,是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大成。风景园林的地方性设计更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和营建可持续景观的核心。在传统地方性认知中大多存在以建筑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核心,忽视传统地域景观在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方式和居住模式上的独特地域文化特征,因而在传统村镇保护过程中就形成了对建筑和村镇保护体系,忽视了对周边与生活空间紧密联系的生产空间的景观延续,更忽视了土地利用景观、水资源利用方式和居住模式展现的文化地方性、景观地方性和综合特征的保护。以传统地域文化景观为切入点,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为核心,建立解读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图示语言体系,系统展现风景园林的地方性,将成为未来生态景观和可持续景观营造的重要方式和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Sauer C O.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 [M].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4:210-241.

[2]UNESCO.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公约[Z].2003.

[3]Antrop M.Why landscapes of the past are important for the future?[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5(70):21-34.

[4]Kelly R,Macinnes L,Thackray D.The cultural landscape :

planning for a sustainable partner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lace

[M].London:ICOMOS-UK,2000:31-37.

[5]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6]王云才,郭焕成,陈田.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与整体保护机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6):708-712.

[7]黄晓鸾.中国园林学科的奠基人:汪菊渊院士生卒[J].中国园林,2006(1):11-15.

[8]王云才,李飞,陈田.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6):700-703.

[9]刘滨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风景园林师的五大专业观与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园林,2008(1):12-15.

[10]孙筱祥.风景园林从造园术、造园艺术、风景造园到风景园林和地球表层规划[J].中国园林,2002(4):7-12.

[11]刘大平,李晓霁.中国建筑史与文化地理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6):68-70.

[12]王绍增.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J].中国园林,2005(3):24-27.[13]王云才,刘滨谊.中国乡村景观与乡村景观规划[J].中国园林,2003(1):55-58.

[14]刘滨谊,王云才.论乡村景观评价的指标体系[J].中国园林,2002(5):76-79.

[15]王云才,石忆邵,陈田.江南古镇商业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2):49-54.

[16]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65-172.

作者简介:

王云才/1967年生/男/陕西勉县人/博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和景观旅游规划设计(上海

200092)

图2江南生态园地方性物质空间语汇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之语言的艺术-精

中国传统文化之语言的艺术-精 2020-12-12 【关键字】传统、发展、建立、关键、稳定、准则、格局、思想、地位、基础、制度、方式、差距、作用、主体、秩序、关系、宽容、塑造、凝聚、倡导、调节、形成、制约、尊重、丰富、鼓励、教育、完善、方向、促进、统领、规范、多方面、核心、关心 小玉 (福建福州)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其中,中国人说话的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一是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语言艺术的影响。三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说话有艺术的具体体现。四是在中国人与人交际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说话的艺术 前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其中,中国人说话的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中。 在中国人与人交流应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一、简述中国传统文化。 其一,什么叫传统文化?它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其二,什么叫中国传统文化?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如具有代表性传统文化有:中国民间艺术、中式饮食文化(烹饪技术)、中国茶文化(清茶)、中国酒文化(花雕黄酒)、中国武术、中国道教文化、中国园林及建筑文化、中国儒教礼节文化、中国画及书法和中国音乐文化(乐器和戏曲)等等。①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语言艺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是“三教九流”,指三种宗教即三教(儒、佛、道三教)和九种学术流派(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受三教九流思想的影响,本文在此主要阐述三点: 其一,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在中国比较忌讳谈性,性如果乱了套,等级和辈分也会跟着乱了套,这在中国人眼里是天理不容的事。

现代化城市建设风景园林设计的地域性研究

现代化城市建设风景园林设计的地域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25T02:38:32.95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0期作者:王松[导读] 介绍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以及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建议。王松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8 摘要:介绍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以及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设计关系到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也关系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必须要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实现城市更美好的愿望。地域特征,是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上其所具有的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征、标志等,设计师们通常根据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入手进行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规划,必须要以地域特征为重,将人文、艺术和自然生态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方位提高市民的生活、工作质量。 1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1.1 自然特征 地域特征中的自然特征,主要指的是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物类型等自然因素。各类自然特征因子都不是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和影响。其中的气候因素和地质因素是影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最主要的地域特征,设计师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该地区不同条件的差异性,综合各个自然特征因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2 人文特征 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必须尊重当地的人文历史,并且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这种特征在该城市得以延续与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人文特征是当地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综合反映,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特点。例如,在西安、苏州等地进行园林设计时,较浓厚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是设计的基础,而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就需要突出其时代感和科技感。城市的人文特征是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直接影响着当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因此,在设计时,应当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特征,将人文地域与园林设计相结合,以展示城市的文化与内涵。 1.3 应用性特征 对于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而言,其面貌和风格都较传统的园林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在于现代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实际的应用型特征。不同城市对于该地的园林设计有着不同的功能使用需要,有的园林设计以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为目的,有的园林设计则以开放式的自由活动大空间为主。这种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2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在现代化城市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基于城市自身地域特点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起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环境和风貌,对于城市环境资源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生态化的风景园林能够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程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对于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风景园林设计还有着服务大众的职能,良好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公众对于风景园林的需求,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现代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设计者存在专业素养和水平上的局限性,导致设计缺乏创意和科学性、艺术性;对风景园林中的传统、现代认识也不到位,艺术手法和设计理念混乱,导致有些风景园林设计不土不洋。其次,在风景园林设计上,有些设计者忽略了要尊重城市自身的地域特点的原则,其设计的作品不能够很好的展示园林的作用和持续性,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许多的负面影响。另外,一些大型的风景园林工程通常由政府和机关部门主导,在设计和施工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风景园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4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与民俗风情

一、景观设计的意义 有专家指出,21世纪是一个重视人的需要和消费的世纪。当前政府部门提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就是“人性化”,由此延伸出“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等等理念。这是时代的变化,也是时代的进步。到眼下的后工业时代,大家才知道“人”是第一重要的因素,资源倒处于次要的地位。这也意味着居住在土地之上的人们已经成为重要的对象,因为“人”最终还是居住在这块土地之上的创造者。所以我们的房地产开发商要看到这个本质,要真正地围绕着“人”的需要和消费而不是围绕着资源、商店或楼堂馆所来设计城市中有限的土地,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景观设计的人性化。不用置疑,当下的时代,已经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时代了。 景观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人居的人性化。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诗意的栖居。眼下有多少人能够诗意化的栖居呢?对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诗意的生活真是一个梦。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叫老百姓放弃自己的梦。每个人都有作梦和追求梦想的权利。从此角度理解人性化这个主题,首先要理解景观的概念,然后再回到景观设计的最深层次的目的——设计良好的人性化的环境上来。 什么是景观?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客观存在物与充满活力的人类生活空间。景观有多层含义。过去我们一般认为,景观就是绿化,就是栽几棵树,就是立一个雕塑,装几盏灯,让街道漂亮一点,其实这是景观最肤浅的含义。景观深层次的含义是以人为中心的居住的含义,是社区的含义。也就是说,一个场地空间以及居住在这个场地空间上人的整体才能构成景观,因此景观包含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和土地的关系。所以,从社会学意义看,景观的本质含义就是社区。 景观作为建筑学意义的概念,它还是人工设计的产物,它必然打上人的痕迹,即将人的现实审美需求,通过一系列的物质材料手段实现有效的展示和显现。从民俗学意义上说,景观设计也是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展示窗口,是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二、八月楼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1、设计理念:基本思路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所谓“特”就是以特色取胜,以湘西民族文化特色进行宏观的整体规划和具体的包装与设计。明珠度假村的环境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可以说是湘西目前比较成功的设计。在特色上明显比市内一些酒店要高明得多。 2、风格定位:风格就是独特的个性。目前国内的商业步行街多是千人一面。北京王府井搞个步行街,搞些民俗雕塑;长沙有个黄兴路,也搞个步行街,也搞一些民俗雕塑;我们吉首有个湘泉步行街,也搞几个民俗雕塑,完全是照搬照抄,克隆人家的风格。八月楼步行街再也不要重蹈覆辙,克隆人家。要有一个新的定位。我把它定位于三个方面:家园定位;社区定位;文化定位。 家园定位是消费者的感觉定位,这是情感的诉求。是商业营销的重点。 社区定位是物业管理定位,是开发商的定位,也是营销要考虑的策略问题。 文化定位是内在的灵魂定位。杭州的清河坊是真正意义的文化商业步行街。但是要做到它那个样子太难了。上海的豫园、成都的锦里也是在文化包装上下大工夫的,因此古色古香。北京的牛街是著名的回民街,就是那里有座清真寺。北京的秀水街是老外购物一条街,但是不珍惜,撤了。一条特色街也就没有了。八月楼的名字很响亮,是带有浓厚文化意味的名字,也是无形资产,要围绕这三个字作文章。文化是经济的灵魂,文化定位做好了,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定位,它决不是虚的定位,其本质是综合定位。 文化不是一个空洞无物的帽子和标签符号,文化有其具体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地域或民族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湘西民族文化以土家族、苗族文化为主。文化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景观是尊重自然并将自然小型化、艺术化、再现化的产物。是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一种需求,也是现在城市中公园、绿地、民宿等休闲娱乐场所增加的原因。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园林景观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工程具有美学价值,会影响城市面貌,美化城市环境,能够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氛围,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园林景观设计兼具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要素,在展现出独特艺术审美的同时,还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元素,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园林空间中合理搭配各类要素,形成与主流审美相符合的景观,使之在外观(色彩、形态等)体现出美学特征,在内涵上彰显地域文化。从具体过程来看,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系统化的项目,既要考虑到各个要素的美观性,又要考虑到各个要素组合在一起的协调性。同时,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地域性的特征,需要以景观所在地的地理结构为基础,合理设计景观构型,合理应用当地的植物,整体展现出地域性的人文元素。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空间、时间领域中由于社会活动而形成的文化体系。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

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的阻隔性,在不同的区域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等众多因素相关,是在人类长的期活动中形成的。这些文化理念根深蒂固,带有强烈的地域色彩与历史色彩。园林景观是以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为基础设计的,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在自然要素方面,这些都与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关联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地域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地域文化能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个性化素材,设计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元素,创作出蕴含当地特色的设计方案;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一个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展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不仅契合当地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能够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精神,让本地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外地游客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 1.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把握历史文脉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以历史文化传承这一要素为核心,将之巧妙融入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苏州园林是我国享誉中外的园林景观,而在其设计中,就充分体现了文化要素的协调性。比如在宋朝,抒情、写意的文化盛行,苏州园林由自然景观为主

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

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 摘要:从整个设计历史的发展来看,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讲求文脉、历史、地域、差异、象征的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设计因其欠缺人情味被大家所放弃。地域性作为一种设计的人文关怀成为当今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要求既是地理条件的制约,也是人文文化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道教思想更加符合现有的景观设计理念,它完全可以借助于具体的景观设计体现出其思想的真髓,在环境保护实践工作中发挥其作。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性景观设计;道教文化 1地域性景观设计 1.1 地域性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也叫区域。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一般具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地域性是一个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人文传统、社会经济等要素的总称。地域性并不是说多样性,准确的说,地域性体现在每一个区域内,它包括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风俗、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物质载体等各种因素的相关类似性。地域性本身并不代表着差异性,是由于地域本身之间的差异才造成了地域性之间的差异,即地域的个性。 1.2 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地域性景观设计是研究景观设计在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地域性特征的延续性,它的既满足了现代生活中的一些显见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又把设计对象的重点放在包括人和社会关系在内的空间环境上,并通过把握和运用以往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忽视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力图创造一个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想人居环境。 1.3 当前地域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跨度很大,东西南北,无论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是人文景观差异都很大。 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景观建设。这里面的原因有下面几种:首先,在景观设计项目中存在盲目模仿甚至抄袭国外方案,而忽视了

浅谈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性_周兵

349 二 ○一二年第二十一期 华章 Magnificent Writing 周 兵,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浅谈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性 周兵 (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小区的景观设计越来越关注,景观设计对小区的视觉审美起重 要作用,美化小区的环境。城市小区的景观环境在空间的处理上有着自身的特点,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小区建设也大大加快,小区的景观设计也不断完善不断发展。通过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与现状来分析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性的探讨。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性;传承性文化这个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文化的理解各个学科从 不同的角度对文化一词有不同的诠释,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人类的文化。文化的形成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发展延续下来,同时文化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文化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的学习、传承、发展着文化。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文化的一部分,景观设计也是其中文化之一。中国的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表现形式,中国园林文化更感性化,更贴近自然,具有诗画意境,而西方园林则是一种理性严谨的几何图案的风格文化。景观设计离不开文化的大环境,需要有文化的气息。景观设计的文化需要将景观的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1、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传承性 地域文化代表着地方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着当地的历史及现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带来的剧烈变革和大幅发展,城市中原本存在的文化历史风貌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极大的改变。在这种变革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将传统的地方文化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当中去。例如我国的苏州博物馆的景观设计就是将苏州园林中的文化元素经过提炼,再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材料加以建设制造,使历史文化元素具有好的表现。 2、地域文化对小区景观设计的影响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择水而聚,依山而立”的生存法则,这种既方便又安全的生活环境的选择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脉络,对人类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居住环境。在我国南方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岭南林园的特征。岭南园林景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到其布局巧妙,小中见大,即常言道“主人不出门,可览天下景”。 岭南处于亚热带地区,其气候多雨温湿,水量充沛,植被常年葱郁。该地区光照时间较长,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园林中更多的融入浓茂树木置入其中,始终体现着南方的地方文化特征。北京的四合院也是传统民居的代表,体现着地域文脉的传承,居住者在院内置入石景林木,使居住者与景观环境和谐共存。宁静、朴素、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美好情境,是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地域文化始终影响着景观设计。 3、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的新认识 生活在当今城市中的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景观设计也体现本地区文化文脉的重要载体。人文特色是人文景观的灵魂,人文景观特色与自然资源的结合才能体现其最终的文化力量。景观设计应充分注入文化元素。应当注重对历史的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以及对文化主题的景观元素运用到小区景观设计中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将科技与地域文脉的历史传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景观设计中忽略精神审美的需求,缺乏对当地文化潜质的发掘和研究就无法创造出具有文化深度的优秀景观设计,景观设计的优劣可以通过时间来进行考验,具有设计构想和文化底蕴的设计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也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美。 在景观的设计中,要使地域文化在景观环境中能够持续发展就需要重视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并切实研究时代的审美要求,寻找现在与历史,现在与未来景观设计之间联系。需要考虑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和谐相处,有效的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对人的环境心理,环境审美,文化追求,人的个性与共 性进行研究,来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4、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延续性的可行性 小区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文明、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地域文脉是人文景观中的灵魂,地域文脉与小区景观设计巧妙结合才能体现其最终的表现力。景观设计增加了环境的美化欣赏性,而地域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将更增加它的文化内涵。景观设计是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再利用,传承发展的过程,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地域文化特色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改造再利用使其具有延续性。 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延续性具有密切联系,景观设计中要体现当地地域文脉传统,有文化内涵的景观设计作品才会更多的吸引人们的欣赏兴趣,在欣赏中品味其中的底蕴,地域文化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历史遗韵。不论是从理论上研究还是众多的实例证明,在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中的吸取地域文化元素是可行的。在可行的基础之上必须对当地的文明传承,历史文脉有详尽的研究和分析,要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运用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只有深入把握历史文脉才能使景观的文化内涵更具代表性。在设计建造景观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域文化特点来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和营造。 5、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延续性的发展前景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场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口的剧增使人们对环境更加重视。景观设计是环境系统的一部分,其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在改善生态环境的景观设计中融入地域文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延续发展的精神依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会对文化有更多的需求。景观设计本身具有文化特征,但是要使景观更具吸引力就必须把当地文脉利用在环境设计中来,是城市小区的景观更具独特的文化风貌。因此,在城市小区与地域文脉的延续性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前景。 6、结语 在对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脉延续性的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文脉延续性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实现地域文化特色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承载着文化的表现形式。城市小区景观设计既具有生态性也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应该将真正的文化脉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的代表元素,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将地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才能带来真正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 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赞叹科技的发展,也应注重城市小区的景观设计发展,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陈建江.小区环境设计[M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7.[2]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3]曹瑞忻,汤重熹.景观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4]权基洪.韩国住宅区景观设计[M ].中国工业出版社,2005.8.[5]朱钧珍.园林水景的传承理念[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6]刘少宗.景观设计纵论[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7.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陈桂元

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陈桂元 发表时间:2018-07-16T14:39:03.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陈桂元 [导读] 摘要:针对园林景观当前的设计工作分析,伴随着当前人们需求的快速提升,相对的设计难度也有所提升,这就要求强化合理使用多种要素,在园林景观里充分参照地域文化,完成布置已经变成了一种经常会使用到的设计手段,其自身的价值非常理想。 天津市柏森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天津 300381 摘要:针对园林景观当前的设计工作分析,伴随着当前人们需求的快速提升,相对的设计难度也有所提升,这就要求强化合理使用多种要素,在园林景观里充分参照地域文化,完成布置已经变成了一种经常会使用到的设计手段,其自身的价值非常理想。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应用 1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园林景观的设计是设计师们的一种思想表现,他们需要通过多方考虑,特别是需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认真思考。在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既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又应该满足人们追求的高质量生活状态,满足富有特色的文化生活发展现状,为人民的精神生活提供更为丰富的物质养料,这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1 园林景观设计的创作来源 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重视人文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基础条件,设计师们的设计思想会随着地域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因此不同的地域文化为设计师们的创作过程提供了特色素材,给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呈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建筑。在进行园林景观的创作时,需要对原有的地域文化进行实际的考察与挖掘,充分的考虑当地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地域文化的现实魅力,创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从组成的区域文化上针对每一个部分进行寻找设计的灵感,通过区域自然地理的现象发掘设计的素材,保证能够及时的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内涵,完整的设计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基础的园林景观建筑。 1.2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种媒介 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够体现出张力,展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属性及生产生活方式,将当地人们的生活状态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表达出人们的文化思想与内涵。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设计师们需要通过深入的挖掘与理解,来赋予园林景观地域特色,通过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意义,在吸收传统地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将区域文化与现代文明进行有机的结合,设计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园林景观,吸收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使他们在园林景观赏析中体会历史的发展轨迹与前人的智慧精髓。 2 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 3.1对当地传统文化予以保护 设计者要尊重当地的历史传统,在实际设计中要保留特色化的设计理念,可以有一些细碎的删略削减和留取突现精粹和形态特点。设计者要做好相关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保存较为完好的园林景观的保护工作。不能进行暴力摧毁,要利用自己的设计对这些园林景观加以利用,使其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2 视觉元素的应用 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视觉元素主要包括光线、色彩、材料、尺度定位等方面。视觉元素是构建美学规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元素能够给予人们最猛烈、最直接以及最有效的视觉体验,因此,园林景观设计者必须注重视觉元素的重要性,通过充分运用视觉元素,进而达到刺激的效果,勾勒起人们的兴趣与喜爱,使人们真正感受到视觉元素的无限震撼力。然而,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也不是单一和一成不变的,其需要结合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出人性化的园林作品。 3.3 将地域特色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更是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对其精神境界的修养和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成功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严格的设计原则,即地域文化中传统特征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与时俱进才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独特魅力。 3.4重视将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源泉 园林景观设计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特点,因此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所面对的对象与采取的方法均应因地制宜,在设计中应该将地域文化作为园林景观的素材来源和文化根基。具体来讲,设计者在构思作品的时候应着重梳理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可以在当地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资源里提取出所需的线索来发现设计灵感,而不少地区都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元素,不但包括地质水文特点、动植物特点、气候特色等自然方面的地域元素,更包括当地独有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元素。 3.5乡土自然景观的应用 自然景观是一种富有文化底蕴的自然景色,其主要包含着水、土、动物与植物等。把这些自然景观元素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能提高园林设计质量,而且能提升园林工程的品味。在当前的园林景观建设中,要遵循尊重自然地形条件,尽量减少地形改造的大前提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据调查研究发现,人们普遍喜欢富有亲切感且相对较为安定的地形,因此,对地形的改造不能违背原有地形,可进行适当的调节整改,构造微地形;或者通过培土堆高的形式,抑或种植高大的树木,以达到增强突起的良好效果。另外,在相对平坦的土地上,可通过种植低矮的树种或者种植草坪增添柔和效果。此外,在园林景观构造建设中,要时刻注意保持水循环,以此增添水循环的功能价值,进而达到园林自然景观良性循环的最终效果;植被种植需要合理配置,保证植物的多样性与个性化,创建富有特色又不因循守旧的园林景色。 3.6将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 园林景观作品自身的承载物如果选取极具地方特色的载体,将更加容易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精华。然而一味地强求传统元素而忽视了现代风格的运用,也并不客观。因此设计者应该在充分吸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结合起来,从而使观者在体会到作品现代性的同时也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历史积淀。这就对“载体”的选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结合笔者的设计经验,较为理想的载体形式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以“形”作为载体;二是以“神”作为载体;三是形神兼备。以“形”作为载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设计方法,很容易将地域文

规范语言文字 弘扬民族文化

规范语言文字弘扬民族文化 ——蔡甸区玉贤中心小学关于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自评报告 作为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基础阵地,学校肩负着规范语言文字,提高师生语言文字修养,加大师生的人生厚度,提高师生的人生品位,弘扬民族文化的重大使命。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及普通话、实施社会用字规范化,使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落实上级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通知精神,迎接“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级评估验收,我校积极宣传、精心准备、扎实工作,掀起了规范校园用语用字工作的热潮。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玉贤中心小学创办于一九四六年,学校座落在汉沙公路西侧,北邻玉贤中学,学校服务范围为五个自然村及镇直机关。学校占地16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学校各功能室俱全,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和谐。 学校办学思想明确,提出了“学校高档次,教师高品位,学生高素质,管理高效率”的办学目标和新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同时,突出管理创新,以教科研兴校为特色。二○○二年完成市级科研课题,结题论文被区、市评为一等奖,并选入人民日报出版社大型教育文献《现化教育管理与实践指导丛书》一书,并评为大赛一等奖。 在历代玉贤中心小学同仁的努力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近几年来,学校也先后被授予“教育管理年先进单位”、“蔡甸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蔡甸区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242人,教职工34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优秀青年教师8人;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24人。适龄教师普通话参评率100%,语文教师10人,一级乙等4人,二级甲等6 人;非语文教师22人,二级甲等2人,二级乙等20人;教职员工普通话培训测试达标率100%。 二、自评过程及结果 学校始终坚持把评估过程当作一次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根据区教育局要求,我校迅速成立了由校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组成的“自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小组反复认真领会了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武汉市

中国语言文化论文

我喜欢的李清照 茫茫人海,千年一瞥,难以忘怀的是你的回眸。“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如一个特定的镜头,定格在我记忆深处。 少女的你,无拘无束,踏遍济南的山山水水,山山水水滋养了你的个性,如水之清澈。身为苏轼弟子的你父亲,捧你如掌上明珠,随着你性子,依着你愿望。当你串遍济南的大街小巷之后,你才在母亲责怪的眼光里,坐下来,读书,弹琴,挥毫。无忧无虑的日子啊,造就了你无忧无虑的生活。才情被点发,诗意被诱引。十六岁那年,秀笔一抖,《如梦令》破口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艳羡得济南城的达官公子注目,望歪了头。 翻开中国古代文学史,总有一阵阵香醇酒的气息扑鼻而来。有阮籍不与世事的酣饮,有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畅饮,有李白淋漓尽致的豪饮,酒似乎与作家结下不解之缘,但我们不难看出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多是男性作家。酒代表着阳刚,男性借着它的化学催化作用,可以开怀畅饮以致酩酊大醉,借以消愁。在封建社会男性的饮酒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丈夫气概的体现。而对于女性,虽然古籍中没有禁止女性饮酒的记载,但女性像男性般开怀畅饮岂是封建礼教所能容忍?然而宋代的一名女词人李清照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束缚,她一如众多男性作家,借着酒这一媒介,创作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词作。这些词作折射出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是异于男性的思维模式,把自己作为与男性平等的主体存在去审视客观现实,是自我意识的自然流露和表现。相对于古典文学作家群体的男性化及中国正统文化对女性的排斥,出现了男性作家为女性作代言人的现象。使词有了“男子作闺音”的传统,他们拟女儿腔,作女儿态,试图写出女儿真实的精神状态。但由于思维模式和视角的不同,在这些用男性话语所表现出来的女子闺怨作品中,总让人感到有男性影子的存在。然而李清照的作品中,犹其是与酒有关的词作中所反映出的女性自我意识,超越了男性作家。也就是说李清照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抒发自己对生活、情感、时政等的切身体验。凭借女性特有的敏感与才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大胆坦露,对魏晋风流的追求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在宋代众多的女作家中,李清照仿佛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吸引着历代

文化广场设计总说明

说明书 一、概述 本项目位于来县西部的北博农场内。北博农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500公顷,总人口1.5万人。农场以剑麻、水果为主导产业。北博农场属贫困农场,2007年以来农场积极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开发种植具有农垦特色的剑麻主导产业,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对农场各项基础设施投入,道路、教育、小城镇、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农场开始步入新的发展期。本项目的建设将成为北博农场一个重要的公共设施,为北博农场人民群众的休闲、锻炼提供一个室外公共场所,对建设和谐社会起重要积极作用。 受北博农场东湖居委会的委托,揭阳市电力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编制完成本施工图设计。 二、设计内容 包括:文化广场平面布置及地埕结构设计;公共设施(包含厕所及排污)设计;文化广场绿化设计;文化广场照明设计;公共文体设施设计;其它工程(填土方)等。 三、设计依据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年版)》;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014-2006)2011 版; 《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城市绿化条例》(CJJ37-90);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14050-2008); 《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05); 建设方提供的规划图等。 四.施工设计说明: 1、本文化广场主要面层材料为混凝土、花岗岩和水泥填缝卵石。其面层结构和各层厚度以大样图为准。 2、花岗岩表面拼接未注明处均为平缝对接,施工时可现场适当调整花岗岩石板的拼接形式,要求达到图形平顺、规则。 3、本广场中所有材料的拼接均要求色泽均匀、表面平整、拼缝整齐、圆面光滑、阳角挺拔、阴角简明,灌浆密实无空鼓、地面平展无起伏。 4、本广场设计铺装形式较多。施工时应严格对位,头尾相接,左右相齐。 5、地面土方施工前应进行挖除草根,清除表土。土方填筑按30cm每层控制,逐层压实并填至设计标高,压实度应达95%方能进行垫层和面层施工。 6、本项目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M10水泥砂浆采用强度等级32.5Mpa 水泥,C20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 7、建筑物混凝土拆模时间及拆模后的保护要满足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收缩干裂,影响外观和质量。 8、苗木要求:发育正常,苗包等包装牢固。树冠要捆扎好,防止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2) 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一、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二、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三、教学难点:地域文化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辩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一、城镇化 1.概念 2.标志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4.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联系 5.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城经济增长(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1)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4.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1)初级阶段(2)中期阶段(3)后期阶段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环境问题 2. 社会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城市管理 2.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 [提问] 1.城镇化的意义 2.城镇化的概念、标志及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指标 3.城镇化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 [新课导入]: 出示“智利瓦尔帕莱索城市景观”图,导入。 [新课教学]: 一、地域文化 1.文化具有地域性 文化如同空气,我们置身其中,须臾不能脱离。

文化源于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感悟与认知。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中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现象,它们可能与我们身边熟悉的文化有许多不同,这说明文化具有地域性,俗语所云“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 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 地域文化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3. 地域文化的含义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的文化。 4. 地域景观的类型 感受地域文化,我们可以从景观人手。景观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分。 (1)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是自然景观,较少受到人类的直接影响或未受人类的影响。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也称文化景观,是人类的文化留在地球表面上的印记,是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都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景观。 5.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不同自然环境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给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造就了特色各异的景观,并留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 我们生活的城镇和乡村具有独特的风貌和个性。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出示图片]: 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及剖面示意图。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1. 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顺应自然、趋利避害 图2.33展示了红河哈尼梯田的乡村景观,而地域文化就蕴含在其中。较之城镇,乡村的主要经济活动与自然的关系更为直接,其景观所体现的人地和谐理念更为鲜明。 2. 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宅高田低”的空回格局----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了一种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例如,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上,而农田则分

规范语言文字--构建文明校园

规范语言文字构建文明校园 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工作自评报告单县职业中专创建于1985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在编教职工138人。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紧紧围绕“普及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工作目标,把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长抓不懈。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之中,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各项评估指标均已得到较好地落实,现根据评估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并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一、组织管理 (一)健全机构,责任到人 学校一贯重视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了单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由王腾香校长担任组长直接领导开展工作,分管部门主任担任副组长,全校教研组、语文教师担任组员,各班成立了语言文字推普小组,起示范与督促作用,形成了完善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建立了《单县职业中专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考核标准》并纳入目标责任管理之中。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涵盖了各处室负责人、语文教师。教务处主要负责教师普通话培训、检测、规范用字等工作,还负责教师评聘、考核、各种宣传用语等工作,政教处、团委主要负责领导学生的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字工作。 成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督查小组,由校长负责,组员包括各处室负责人、各教研组组长。主要负责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课堂语言文字规范的督查工作,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二)创设推普环境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从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看对外语言教学 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其社会功能广博巨大、难以估量。大千世界纷繁多彩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迥然有别的民族心理于宗教信仰、乃至各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均依赖于语言而得以成形、积累、发展和传承。而文化对语言形式亦不断产生深远影响,在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新思潮的猛烈冲击和无情挑战,语言形式的相应变化则更为显著。 著名语言家叶蜚声曾指出:“一门语言是探索一种文化的灯火,一门语言正是了解那个国家那个民族的一个窗口”。 外语工作者大多有这样的体会,母语与目的语之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属性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本民族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亦然;语言障碍和文化鸿沟皆因不了解这些共性和差异所致。如果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外语学得再好也难以正确运用。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忽视外语词语的特殊语义暗示,因而造成交谈中的误解。反之,一旦熟谙这些共性和差异,便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心应手地开展交际活动,进入一个语言的自由王国。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能成为“外语+宽厚知识”型人才:外语

能力只占25%,思想道德和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占75%。所以这就要求外语教学者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是训练翻译和实际的“工具”,而应该致力于人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下面就让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及对外语言教学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视。 一、思维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中的反映 索绪尔的学生,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 什么样的语言。”确实,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中的禁忌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在美国,老人是被看作社会的负担,根本不像中国那样受人尊敬和照顾,美国的人们都不愿接受自己老了的悲哀,尤其是女性。所以当你问那些年龄超过三十岁的女士:How old are you? 她们的答案永远都是:I’m twenty-nine years old. 假如对这种文化不了解,就会造成许多尴尬场面。又如英语和汉语的语序也是有差异的。当我们说到年、月、日的时候,当我们说和国家、省、市、区、街、门、栋和某个人的时候,汉语都是从大到小,最大的放在最前面或最上面,而英语则完全相反,这是不同语言语法反映的思维文化的差异。外语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的引入思考

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的引入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两方面来详细的介绍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一方面解释了地域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介绍了在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的园林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人文景观设计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造成了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呈现出不断进步的情况。但是,这样飞速发展的状况却往往导致园林景观设计忽视了地域性人文景观的特征,丧失了当地的独特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工业化设计样品。基于这些原因,当前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的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的理念,充分地利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自身景观特点来进行园林设计,从而创造出有特点、创意的自然资源,进一步营造出能够体现出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园林设计。 1 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概念 1.1 地域性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地域性,即在一定的范围区域内,既包含空间特点,也包含时间特点。通过在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可以说,地域性既包括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水文环境、植被以及土壤等自然因素,也包含着当地的社会形态、人群分布、文化以及教育程度等人文因素。通过这些不同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条件所共同影响的当地生态环境就构成了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也是园林设计的主体。 地域性的人文景观设计内涵就是在当地人们通过对自然进行利用以及改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不断的发展与改革。同时,在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渐渐积累、沉淀出属于当地特有的文化生活以及精神成果,进一步升华了当地人文景观以及文化内涵,从而使得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稳定并且不断保存。同时对于当地的工艺、建筑、农业等其他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风景园林地域性的概念 风景园林的地域性特征在于,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当地的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环境所共同关联而表现出来的景观环境。也就是说,园林景观能够进一步突出当地的自然领土特征以及场地自身的景观特征,能够通过对于当地自然环境进行正确的合理安排,从而进一步增强园林景观的整体性、生态性以及艺术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风景园林地域性能够对当地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生态特点的进行全面覆盖,而且还能够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对当地的土地环境进行整治,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能够协调地发展。 2 园林景观设计凸显地域文化的艺术原则 2.1 整体性 整体性也是基于地域生态系统而言,园林景观设计时,地域生态是优于社会人文要素存在的,是园林存在发展的基础。设计时充分遵循地域环境的生态规律,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做整体性的统筹设计,保证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整体一致协调。 2.2 独特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在整体性的指导下,着力彰显地域的独特性。在设计中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对特有的建筑风格、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加以挖掘,丰富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在不拘一格,独具匠心中释放景区魅力。 2.3 科学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人文景观的开发设计应体现出科学性,谋求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对当地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在保持风貌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开发;另一方面园林建设使用的材质等,要保证绿色环保,以达到可持续利用。 3. 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的讨论 地域性人文景观的设计主要包含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两方面的要求,并且能够根据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