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七——曾国藩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七——曾国藩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七——曾国藩

人物类作文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十七——曾国藩课堂经典诗歌精编

一、生平经历

一个农家子弟,如何挽救即将覆灭的王朝;一个文弱书生,怎样训练出彪悍的军队?皇帝宝座离他近在咫尺,生死之间他究竟会如何袂择?这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一个儒家文化坚定的守望者。他就是曾国藩,一个在历史上风光无限而又备受争议的人物。

1、初入仕途

曾国藩的父亲一连16次都没有考中秀才,因此他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让曾国藩受到良好的教育,父亲几乎倾其所有在白玉堂旁建起了曾家自己的私塾。在当时那个封闭的山村,这种举动十分罕见。但是小曾国藩并不领情,他不愿意枯燥地念书,而是热衷于跟着祖父做农活。这让祖父十分着急,就编造了一个梦来教育曾国藩。说自己梦里得了一个砚池,百思不解,后来蒋字街长寿庵有个老道给他圆梦,解释说“玄武有紫砚。”祖孙二人就沿着涓水河北上,就寻到了溪口。在溪水中找到一块奇石,就把它琢成了一块砚台。

领悟到家人的期望后,曾国藩开始发奋读书。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涤生,含义是洗涤过去、获得新生,并从此立志要闯出一番名堂。潜心学问的曾国藩终于在28岁那年中了进士,考场上的一篇文章得到了道光皇帝的青睐,被钦定为一等第二名。

当曾国藩要进京城做官的消息传回老家时,全家感到巨大的喜悦,对于几代没有做过官的曾家人来说,这是无尚的光荣。曾国藩对自己的前途做了各种设计,一条辉煌灿烂的仕途似乎已经展现在他的面前。但他没有想到,每天做的只是些抄写的工作,根本没有机会见到皇帝,施展才华更无从谈起。但曾国藩终究没有意志消沉;他不但利用这些时间遍览群书、精进学问、还凭着过人的见识结交了很多文人学者。并拜唐鉴、倭仁两位理学大家为师,正是这段时间的刻苦磨励而让他受益终身。

很快,这个不知名的小翰林成了内阁学士。之后,在中央的6个部门中,曾国藩担任了5个部门的副职: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和吏部侍郎。曾国藩创造了清朝官场上的奇迹。十年之内7次升迁。正当他春风得意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断了他对仕途的设计,他的母亲去世了。

2、如日中天

曾国藩回到荷叶镇默默地为母亲守孝,在家里似乎能够让他得到一丝慰藉,那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宁静时光。但是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早已经失去了安宁,这一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的农民起义已经呼啸而来,势不可挡地进入了湖南并夺取了省城长沙,清政府所倚仗的绿营军队一败涂地。正当清王朝束手无策的时候,曾国藩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果然,咸丰皇帝下旨,让守孝仅半年的曾国藩在湖南办起了团练。跟随他的有一大批湖南籍的精英,包括彭玉掘、胡林翼、罗泽市、左宗棠。他们很快就控制了长江沿线,让太平军感到极大的压力,也从此被清王朝视为救星。这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湘军。

事实上,在威风凛凛的帅字旗下,曾国藩并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更多的是狼狈不堪。1854年,曾国藩更是在长沙郊区一个叫靖港的码头被太平军打得溃不成军,几乎就是全军覆没。

但曾国藩并不甘心失败,他倾注了更多心血希望赢得转机。然而官场上的各种矛盾时时牵制着他,他感到自己像是戴着镣铐,举步维艰。当时,湘军正在江西与太平军激战,战局刚有一丝曙光,曾国藩又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甚至不顾左宗棠对自己临阵脱逃的指责,他依然坚守孝道,义无反顾地回家了。

这也让曾国藩终于明白,处处碰壁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刚烈不屈的性格。于是他

开始采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尝试着与人周旋、试着以退为进,果然,在后来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中;转机不断地出现。

3、晚年没落

1858年,在朝廷的不断催促下,47岁的曾国藩第二次戴孝出山了,经过6年的苦战,最终率领湘军攻克了金陵,这件事至少带来了3个结果。第一,宣告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结束,为清朝平定了天下,其次,迎来了短暂的“同治中兴”,第三,清朝的军权也第一次从满族人转到汉族人手中。

这时的曾国藩,名声与威望都达到了巅峰,除了几十万的湘军外,身边的幕僚达到上千人。

但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惊出了一身的冷汗。这天中午,很多跟随他出生人死的将领一起暗示要拥立他当皇帝,这个举动让他顿时胆战心惊。究竟是继续做万人景仰的中兴名臣,还是冒着成为乱臣贼子的风险君临天下,这个一直格守儒家道德的老人思考了几天几夜。

其实最初同治皇帝做过承诺,谁能解除太平天国对清朝的威胁,谁能够打下南京谁就封王。但是曾国藩功高盖主又重兵在握,同治皇帝并不信任他,借口汉人不封王只封了他“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但是深入骨髓的儒家礼教让他最后还是拒绝了皇帝宝座的诱惑,选择了继续为人臣的道路。于是他自剪羽翼,调散了湘军,让心灵得到了暂时的解脱。在这个时候,曾国藩静下心来给家人写了很多书信,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略微窥探到他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后来,这些家书被不停地整理与出版,成为影响中国长达百年之久的《曾国藩家书》。

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曾国藩试图吸纳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他开办了江南制造总局。之后又多次上奏朝廷,派中国幼童去美国留学,为国家培养现代化的人才,把洋务运动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曾国藩没有选择自己做皇帝,而且更加不知疲倦地为清王朝奔忙着。他办的最后一件差事就是处理天津教案。已是直隶总督的他明知这桩涉外事件非常棘手,但依然义无反顾地上路了。然而,在各种压力下他做出了不利于中国民众的决定。结果让国内一片哗然,心中不服的老百姓把卖国贼的骂名留给了他。一代名臣落得寂寞而凄凉的晚景。不到两年后,曾国藩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刻。1872年3月,这位近代中国最显赫也最有争议的人在南京去世了。

二、曾国藩思想

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

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十、择良师以求教。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修身养性之诀》

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人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贫,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三、轶事点滴

1、毛泽东“独服曾文正”之谜

毛泽东年青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之谜

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

2、曾国藩读书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一个穷山僻谷的耕读人家。他一生勤奋好学,以“勤”、“恒”两字激励自己,教育子侄。谓“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事事松弛。”他抓住一切读书的机会不放松,死前一日犹手不释卷。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冬,曾给自己订下了每天读书的十二条规矩,它们是: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

曾国藩的这十二条读书规矩,前三条是为读书作准备的。第四、五、九、十、十一条是读书的方法;而第六、七、八、十二条看起来似乎与读书关系不大,实质上是要求自己集中精力读好书,因而这看似关系不大的规矩,却是保证读书质量的重要手段。

据唐诗戡所撰的《曾国藩治学之道》一文中介绍,咸丰八年(1858年)曾国藩在军务繁忙之际,犹定申、酉、戌、亥四个时辰温旧书,读新书,偿外债(指诗文债、字债),写笔记。同治元年(1862年),他任两江总督,白天忙于军政事务,夜里仍温读诗文。他自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初一起写日记,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二月初二止从未间断,数十年如一日。

他不仅勤于读书,而且善于读书,深得要领,曾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其见解可谓精辟之极。曾国藩读书注重消化归纳,从而提出自己的精当见解。

他很重视作读书笔记,除经史外,常随手摘记,使得他的读书精深有用。曾国藩曾说:“凡奇僻之字,雅故之训,不手抄则不能记。”曾国藩喜欢读史,曾写成《历代大事记》数卷,以此作为重要的读书方法。曾国藩的读书特点是:日课有程,持之以恒;博求约守,不拘门户;提要钩玄,善于概括;挈长补短,与时变化。曾国藩的这些读书经验对今天的读书人来说,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3、曾国藩与小偷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要比曾国藩聪明,但是他只能做贼,曾国藩却成为连毛泽东都钦佩的人。

因为贼人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四、曾国藩语录

◎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吾常见夸己者,以要誉而受嗤也;吾常见媚人者,以求悦而招鄙也。夫士处世,无为可议,勿期人誉,无为可怨,勿期人悦。

◎甘苦自得。

◎文人富贵,起居便带市井。富贵能诗,吐属便带寒酸。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

◎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爵禄可以荣其身,而不可以荣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

◎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

◎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广积聚者,遗子孙以祸害;多声色者,残性命以斤斧。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饰己以要誉。所以古人临大节而不夺,今人见小利而易守。

◎君子出则忠,入则孝,用则知,舍则愚。

◎智大心劳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善人种德,降祥于天。恶人种祸,贻殃于后。

◎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一念忽略,便有错言错事。

◎越自尊大,越见器小。

◎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才智英敏者,宜加浑厚学问。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信算命,信风水,皆妄念所致。读书明理人以义命自安,便不信也。

◎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好饰者,作非之渐。偏听者,启争之端。

◎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甘让君子其志卑,不让小人其量浅。

◎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因循二事,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好谈己长只是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才觉私意起,便克去,此是大勇。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各安共分而天下平矣。

◎法者,天讨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知天地万物于一体,则能爱矣。

◎人伦明,则礼乐兴。

◎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到老始知气质驳,寻思只是读书粗。

◎事事顺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远之。

◎人之所学,不可为人所容,为人所容则下矣。

◎人要为善,先要明善始得。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著。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当至忙促时,要越加检点。当至急迫时,要越加饬守。当至快竟时,要越加谨慎。

◎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要与世间撑持事业,须先立定脚跟始得。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听言当以理观。一闻在辄以为据,往往多失。

◎有恻隐之心者,必有羞恶。

◎人于平旦不寐时,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谓智矣。

◎举世惟一真字难得。

◎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

◎为善者常受福,为利者常受祸,心安为福,心劳为祸。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无恒者,见异思迁也,欲求长进难矣.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常用则细,不用则粗.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五、精彩美文

一代名臣——曾国藩

晚清名臣里,以曾国藩最为著名,以书生张空拳,创办湘军,扑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又使清朝残喘了50年,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以前上学读史的时候,不明就里,认为曾国藩为异族所用,屠戮我华夏同胞,实是罪大恶极,正如俾斯麦对李鸿章所言:“我们欧洲人以平服异族为勇,不曾听说以屠戮同胞为功”!后来从太平天国兴起到覆灭的过程,在探求中终于明白了曾国藩作为士大夫,儒林表率,他是必然会走上与太平天国相对抗的道路上的!

太平天国以拜上帝为名,利用宗教信仰,笼络人心,他最大的失败有两处,一是将这一宗教信仰神化,以至于后来变成了迷信,什么天父附体,天兄降身等等,这些恰恰是被我们中国主流文化所排斥的!一是太平天国直诉孔孟之道,封建礼仪为歪理邪说,所到之处必砸毁孔庙,学馆;家藏孔孟之书,以死罪论处,正因为此使太平天国在舆论和道德这两块重要的阵地上都一败涂地,与中国最重要的阶层,知识分子阶层走上了全面对抗的道路,这就注定他必然要失败的命运!在当时八股取士的时代,知识分子的确没什么大用,但知识分子阶层却是主导社会潮流的,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旗手,作为这一阶层享有极高声望的曾国藩正是在这“春风怒号,士人奔走相哭”的环境里担起了维护儒教正统的责任,正如他自己所言:

大局糜烂至此,志士仁人又岂宜晏然袖观,,坐听狂贼之屠戮生灵,而不一省顾耶!

而另外一点,曾国藩在京为官,短短几年内从一个从七品的小官连升五级,以正二品领侍郎衔,可谓仕途风顺,“圣眷隆恩”,从私心上讲,也希望自己不空食朝廷俸禄,能为国家做点贡献,这样当咸丰帝下旨要他操办团练保乡安民,他也就“墨致出山”(带孝),招募乡勇,欲荡平太平军,从这点上讲,已经大大超出了朝廷“保乡安民”的意思,而是想建成一直能征善战,与满清八旗正规军分庭抗礼的一枝武装力量,正如他的好友说:曾文正公以团练始,不以团练终,独辟蹊径,方成大功!

这样,从公从私,都把曾国藩推上了维护满清政权,镇压农民运动的位置上,从曾国藩的家书,奏折上看,曾国藩的确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与他的对手洪秀全相比,曾国藩更善于抓住别人的心,使有才能的人甘心为他所用,因此,得出两个认识,一是知人之明,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运动时,的确是做到了“求才若渴”的地步,比如被曾国藩誉为“小诸葛”的刘蓉,目不识丁,却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鲍超,等等都能够被他收归麾下,据统计,曾国藩幕僚里后来因功被清庭授为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的有三十多人,担任清庭各任官职的有一百二十多人,真可谓门生故吏遍天下,难怪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写文章说:余于近世,独服曾文正!曾国藩不但有知人之明,更有容人的气度,手下将官立功,更是极力向朝廷表奏,从来不把功劳揽到自己头上,这是非常难得的品格,在当时腐朽的清朝军队,有功就争强,有过就互相推卸责任的大氛围里,能做到这一点,难怪“有才之士,以在涤帅门下做事为荣”!

一是用人之明,曾国藩本身不善于两军对仗,他亲自指挥的战斗无不以失败告终,以至于后来大的战役,自己都回避,让手下的将官自己完成,曾国藩引以为豪的是治军和训练,开办湘军之初,他就很重视思想教育,不但发一些通俗易懂的自己编写的歌谣让士兵背诵,而且每逢一,三,五都要亲自到校场训话,常常一趟就是三四个时辰,自谓“即使不能使顽石点头,也算是杜鹃啼血”,在注重军队战斗力的同时,不忘思想教育,培养乡勇的“血诚”之气,这固然是湘军能打恶战的原因,在我看来,更主要,更成功的是,曾国藩在知人的前提下,更会用人,能做到量才而用,这是他湘军强悍的又一重要原因,曾国藩招募有才之士,四方豪杰竟相来投,能够大胆的用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这是曾国藩最大的本领,须知一件事情,但靠一人之力,断难完成,只有群策群力,方能收神奇之效,如何做到群策群力,就要做到我们中国人嘴里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实际上要看用人者的气量够不够,真正有才之士,大多桀骜不驯,自成一家,言语有冲斗牛之势,行为有放荡不羁之态,倘若气量狭窄,胸中不能容人,疾贤妒能,必然会有矛盾,但看曾国藩用人相处之道,令人叹服,就拿他的门生李鸿章来说,李鸿章是个很有实际治世之才的人,尽管他在学术方面不足为人道!当初投入曾国藩门下,正是落魄的时候,但曾国藩一和他接触,立刻就看出他的特长,无疑,李鸿章正是实用型人才,因此全力打造磨练他,让他参与军务的办理,战阵的演练,以至后勤,粮,钱的筹集运行,无不让他亲身参与,而不是因为他有才,就限制和束缚他,正是这种栽培,使的李鸿章后来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淮军领袖,曾国藩让李鸿章创建淮军,并且把自己的精锐勇营划归李鸿章指挥“以壮淮军士气”,湘,淮两军的合作加速了太平军的灭亡,李鸿章曾经这么说:曾师用兵之秘诀无他,站墙子(打高墙坚守战)尔!他后来带领淮军守卫上海,充分发挥了“站墙子”的战术,使得太平军终于无功而反,未能打下上海!李鸿章能够发迹,固然是因为自己的才华,但如果没有曾国藩的全力扶持,不过是沙子里的金子,不可能有出头之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象胡林翼,刘蓉,鲍超,塔旗布,李续宾,李运度等一大批人才全力为湘军效力的原因!

反观太平天国洪绣全的用人之术,比起曾国藩就差太远了,曾国藩用人气势阔达,不但体现个“放”字上,还体现一个“拔”字上,手下将官得了功劳,比自己得了功劳还高兴,一段时期,他为手下请功请赏的奏折一天之内好几封,以至于朝廷后来下旨给军机大臣说两江总督曾国藩的请功奏折,无须审议,一律悉准照办!可见曾国藩对人才的爱惜程度!而洪秀全,同样是有知人之明的,但看太平军纵横天下,气吞吴越,可知军中也是人才济济,但为什么后来会以几十万之众受制于湘军两万之众了?一个重要原因,固然是因为军中激烈的权力斗争,但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洪秀全在用人上互相牵制,他生怕自己的领导地位被取代,所以在用人上就很明显的体现一个“牵”字,一个“限”字,互相牵制,使得太平军的重要领导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置全局于不顾,象李开芳北伐被困,却无一军愿意去救援,石达开私自出走,分化太平军的实力,湖北,九江战场的太平军多数跟石达开跑了,以至于湘军轻而易举的就收复了这些地区,将战线推到太平军的中心天京附近,西征的心血一夜尽毁,令人叹息不已,即便后来启用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也因为一个“牵”字,使得李秀成坐看陈玉成全军覆没,竟不加援手!而一个“限”字,又为成为后来太平天国互相残杀,争夺权力的主要原因,一“牵”一“限”,事业怎能不破败了?

因此,看曾国藩文章,不免感叹知人难,用人更难,但观当今天下,畅虚华之风气,行鬼魅之伎俩,勾心斗角,互相诋毁,争功劳,推责任,不以民计民生为重,而以个己之私利为主,行商则唯利是图,不以振兴国家民族经济为己任,从政则大兴营党结私之勾当,贪污腐化,互相包庇纵容,不以清明政治为大业,如是也,则国家何日方能挤身世界强国之林!

大毁大誉——曾国藩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传统主流文化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精髓主要体现在道德、事功、言辞等三个方面,符合此标准的历史人物可谓凤毛麟角。然而,湖南长沙府湘乡县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一介书生竟然因自己的文治武功而有幸位列其中,他当然就是曾国藩。

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也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他是如何把激越与沉郁、张狂与内敛、暴戾与儒雅,连同100多年来后世的诸多毁誉,离奇地统一在他的生命个体中,又是怎样以非常之功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人所企盼的最佳的齐家、治国、理天下的梦想之路呢?

曾国藩出生于一个寻常的耕读之家。24岁那年,曾国藩一介寒儒,入京赴考,一试不中,再试又爽。28岁才得进科甲,在翰林院授翰林院检讨。位卑言轻,谨小慎微,有志不能获逞,官运未曾腾达。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物理无定资,须臾变众窍。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

当然曾国藩不是消极的等待,他束发修诗书,往来有鸿儒。学习孜孜不倦,苦读日夜不息,还拜理学大家倭仁、唐鉴为师。在政治上也形成了自己“内圣外王”的独特观点,曾国藩通过修、立、储、养的努力,在人格、才干、声望三个方面,为日后成大事业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1847年曾国藩即超擢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1849年又升授礼部右侍郎,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不久,外放江西任乡试正考官,不料在赴任途中接到丧母的噩耗,回家守制。从庙堂到江湖的位置转换,让他既忧其君,且忧其民。求学求官,从文从武,注定曾国藩一生像不停奔跑的鸵鸟。

只有在荷叶塘为母守制的日子,曾国藩得到了一生中片刻的宁静。远离官场竞斗和繁文缛节,摈弃市声嘈杂和往来应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但是,身为臣子者不可能有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平静心,曾国藩笃定成不了闲云野鹤。因为他所处的晚清时代,旧秩序即将崩溃,国计民生举步维艰。国外,列强环伺,极尽威迫讹诈之能事,处处侵夺中国主权和领土;国内,太平天国义旗一举,应者云集,烽火燃遍十余省,清王朝几失半壁江山。一场革命的暴风骤雨正酿起于青萍之末。

曾国藩在朝廷的敦促和众人的苦谏下,不得不移忠作孝,弃墨出山,与太平军鏖兵苦战。受命于危难之中的曾国藩办起了团练,组建了湘军。他率领的湘军被朝廷视为救命利刀,挥杀冲刺,不惜锋卷刃折。曾国藩与太平军初战即败,再战又败,狼狈不堪,两次跳江亡命,被属下救起。粮草、军饷、辎重、奖赏,事事时时掣肘,使他不得不疲于应付。随时都会因触及地方官僚的利益和败露一些人的劣迹前功尽弃,弄不好就会人头落地。心力交瘁的曾国藩像在在刀尖上起舞,每遇困厄屈辱、劣势惨境,损兵折将牺牲了亲人,只得“打脱牙齿和血吞”。声声见泣见恨,字字斩钉截铁。

曾国藩用锋利的“剃刀”让太平军血流成河,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他摸着用鲜血染红的顶带,脑袋上泛起丝丝寒意。手握重兵、功高震主者历来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何况自己还是汉人?于是,他在请功奏章上,有意示谦,还把功劳拱手让人。更要求裁撤湘军,让九弟曾国荃回乡养病。曾国藩以他的深谋远虑来了个釜底抽薪,让火烧不到自己的头上,从而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

1865年5月,曾国藩奉命督办直隶(约今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因师久无功,次年冬清廷改派李鸿章接替,命其回两江总督本任。

曾国藩还是清末著名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终生手不释卷,枕书而眠,为后世留下1500万字的文字,尤以散文创作成就著称。他还编纂了《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书籍。他给家人写了1400多封家书,坚持记日记达200多万字,直到临终的前一天才搁笔,著多篇经典范文,可谓字字珠玑。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的这些咬文嚼字多在行军打仗的间隙里写成。殚精竭虑,一点点地熬干了他心灯的油。

曾国藩在考究了历代宦官之家兴衰史之后,他精心营造一种滋润子嗣、泽被后世的家庭家族文化。“八字”、“八本”是曾国藩自己遵从也要求子女们遵从的一根根墨绳,如今仍闪烁着理性和人性的光芒。曾国藩节俭自律,不事奢靡,生活简朴,克己甚严,有时到了苛刻的地步。身为声名显赫的两江总督曾国藩,始终保持一介寒士之风。铺草席、盖土布,衣服上常有补丁,一只竹藤箱伴他转战多年。他为官所得的一切薪俸,都全数用于公事,不曾建造一栋房屋,添置一块土地。吃的是蔬菜,穿的是薄衣,甘于恬淡寡欲,连每次吃饭都以小碗计;而男婚女嫁,花费不超过银二百两,而且作为家规家训代代相传。他既是四方学人的楷模,也是家庭家族的楷模。自曾氏兄弟以下,先后出过外交家、数学家、翰林、诗人、画家、教育家、考古学家、化学家、女革命家、中科院院士、新中国的高级领导干部。一个家族盛及五代,在历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与曾氏的家训严明不无关联。

1870年的曾国藩已病态龙钟,日薄西山。一团乌云当头罩来。这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发生了,他受命前去。天津却几乎成了曾国藩人生的滑铁卢。走完这一段路的结果,一顶“卖国贼”的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海内更是声讨一片,以致曾国藩也觉得“内咎神明,处咎清议”。一代名臣,晚景如此落寞、凄凉,虽属宦海沉浮、声望起落,却也是一个朝代的缩影、历史的必然。

处理“天津教案”不久,曾国藩又奉旨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曾国藩人生的坐标,又一次回落长江。不过,这轮黯淡失色的长河落日,仍然发出了最后一缕回光——1872年2月,他领衔上奏朝廷获准,与李鸿章、丁日昌等人一道,把包括詹天佑等在内的第一批四十名中国幼童,派往美国留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向海外派遣公费留学生,这项前所未有、功在后世的创举把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推进了一大步。几天之后,曾国藩便一病不起。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他沉重而劳累的一生终于谢幕了。大江大去,巨浪淘沙,淹没了在长江上厮杀驰骋了半辈子的一代骁雄。

展开历史的画卷,定格曾国藩的一生。“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的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前人被后人评价,毁贬者有之,褒誉者有之,公正者有之,失当者有之。然而很少有人像曾国藩那样,后人评判有天壤之别,誉者奉为精神偶像,敬拜推崇无以复加;而毁者指为千古罪人,切齿恨之唾之犹不满足。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酿造的精英,也是封建腐朽文化孵出的恶果。他成帝王之业,修自己之德,既有忠君爱民之心,也有成全一己之德的私心;有诚实守信的一面,也有虚伪奸诈的一面;既有扼断长江占山为王的纠纠霸气、匪气和豪气,也有文人腐儒特有的怯懦、自卑和心虚;他既可以把道德文章做得冠冕堂皇让人心悦诚服地奉为圭臬,又可以翻覆云雨杀人不眨眼。历史的局限、时代的局限、社会的局限,成为曾国藩人性的枷锁。

综观曾国藩的一生,他以儒家“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严格砥砺自己。曾国藩在道德修养方面提炼的理念,如闻过则改、戒骄戒躁、勤俭刻苦等,融入并形成了湖湘文化,对包括毛泽东、蔡和森,蒋介石等人在内的三湘学人产生了深刻影响,毛泽东曾说“独服曾文正”。

曾国藩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形成了一套道德规范,局部地、暂时地、浅层次地制止了晚清颓废风气的急剧恶化,成为晚清中兴名臣第一,创造了清廷官场院的奇迹。不仅如此,他的崛起还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中国的权力格局,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合体,历史人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曾国藩已经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人,但他身上有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时候,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而对于传统,对话也许会比批判有效得多。现实的新的需求与传统文化的持续对话,最有可能给传统精神资源以新的解释,从而赋予它全新的意义。

曾国藩的文化性格

文化性格是指由一定文化决定的人类群体或个体的心理特征。它由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积淀而成,贯穿在人的一生行为中。当我们面对曾国藩这样一位历史人物时,就深深感到他的显赫事功与其复杂多元的文化性格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他复杂多元的文化性格的形成又与特定的人文环境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熏陶有关。

从曾国藩一生的不凡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具有脾气倔、忍性重、吃得苦、不怕输、有蛮劲、好争胜等地道湖湘文化性格的儒将。这种特征在他的日记、书信等文字记载中就有大量的反映。

明强曾国藩认为:“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辩、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明是强的前提,须先明而后强;强从明出,不明不强。怎样才能明强?他认为,一是能自胜者谓强;二是从自修处求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

拙浑拙浑即拙诚浑含。曾国藩时常自称“钝拙”,因而主张去伪崇拙,不尚机权,

以“拙诚”破“机巧”。钝拙又是与含浑有密切联系的。浑者,浊而不清也;也指糊涂,不明事理;亦有天然之意,如浑朴,浑厚,浑金璞玉。守拙用浑,是曾国藩性格特质中智慧的显现。尤其是到了晚年,这位深谙世事的政治老人,更讲求“拙浑”二字。他说,“浑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

坚忍曾国藩还经常将忍之涵养置放于时间与空间的大背景里来定位,这就使得他所身体力行的坚忍,具有极大的涵容性和主动性。正因为有这种认识,翻开曾国藩著作,坚忍维持、坚忍力争、坚忍支撑、坚忍不懈等字眼随处可见。曾国藩认为,讲坚忍得讲方法。他的方法是随而解之,不置胸次。就是随时加以化解,不往心上去,不能傻忍,以致伤肝伤身。总之,忍以克己,是曾国藩外在形象和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从一个文弱书生而平步青云的重要原因。

平实平实即平易笃实,是一种看似平淡、实则难持的性格特质。曾国藩认为,为人一要平和,二要求实。平和不仅可以养德,而且可以保身。“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求实就是要“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如此可以少正天下浮伪之习。”他对一些文人士子的夸夸其谈、自命不凡、言过其实颇不以为然,认为“文士之自命过高,立论过亢,几成通病”。他用人时,比较偏爱用“乡气”重的人,盖因其敦实淳朴,少浮滑之气。

敬恕曾国藩对人对己都重视敬以持躬、恕以待人的敬恕精神。为什么要敬要恕呢?他认为,敬恕是作人之道,立德之基。能敬,则心志坚定而不放荡;能恕,则不为一己私利所蒙蔽。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早年在京城为自己制定的身心性命修养的日课表上,第一条就是“主敬”,即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曾国藩还将“恕”列为后代必须遵循的“八德”之一,“三致祥”之一。

勤恒曾国藩天资平平,一生事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勤勉守恒所致。勤于事功,故得以建立奇功异勋;勤于学业,故得以遗存著述卅卷;勤于修身,故得以被家族后人尊为楷模;勤于教子,故得以使晚辈桃李成荫。曾国藩说:“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他认为,勤如天地之阴气,立身居家,作官治军,都是依赖阳气鼓荡。勤则兴旺,隋则衰颓。所谓勤,就是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勤字功夫,一是要早起,二是要守恒。因此,他推崇早起,以早起为第一先务,认为治家要以不晏起为本。

俭廉人生在世,需要长相厮守的东西很多,居家过日子,最重要的莫过于守俭;做官忙事功,最重要的莫过于守廉。一俭二廉,自然成了曾国藩约束家人的道德规范。他自己则身体力行,终身自奉寒素,清淡度日。他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廉需俭养,俭因廉生。所以,他反复强调作官以不要钱为本。做官而不发财,是守廉的基本之义。一旦决意从政,就要断发财之念。不贪财,不苟取,是曾国藩为官之信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有这般清醒的认识和清楚的交待,反映了曾国藩的恪守传统道德的封建士大夫的风貌。

“谦之存诸中者不可知,谦谨谦谨即谦虚恭谨。怎样识别谦与不谦?曾国藩指出:

其着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这就是说,谦谨是存之内心的,是自然而然流露的,流露在外表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面色。谦不谦,谨不谨,一看面色就知道,那些习惯于自以为是,颐指气使的,往往一副舍我其谁的面色,目光咄咄

逼人,让人难以接受。二是言语。言语是思想的外壳,骄横的人并没有在额头上写上骄横二字,但言语之间透出的横气、霸气,却让人感到难以接受,因之欲要谦谨,必得言语温婉。三是书函。言语一变成文字,就白纸黑字了,所以落笔亦慎,用词亦圆融,不要口气太大。四是随员。为官不但自己要谦谨,还要让随员们学会谦谨,有的随员颇有气焰,狐假虎威,反而添乱帮倒忙,毁了主子的名声。所以选带随员要慎,管教随员要严。

曾国藩文化性格特征的形成,在湖湘士人性格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一方面,湖湘之地由于远离中原发达地区,地僻民穷,其地理自然条件比中原地区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创业中,铸造了楚人倔强、执著的地方性格和独特民风。近世湖湘士人勇于任事、敢于牺牲的坚韧性格即由此而来,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另一方面,两宋以后,湖南成为“理学之邦”,儒家思想成为湖湘士人的基本信念。曾国藩出生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经过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理学观念的艰苦修炼,遂又体现出儒雅的、圆融的、高度教化的一面。曾国藩将两方面不露痕迹地融会在一起,于是就有了适应当时特定环境的儒雅的“血性意志”和性格特征。

三问曾国藩

有的人蒲柳之姿,遇秋凋零;有的人松柏之性,经霜弥茂;有的人活着,与死无二;有的人死了,依然活着。

胡林翼之问

涤帅,咸丰八年您再次出山后,为何与前者判若两人,渐趋圆熟世故之风,无复刚正方端之气?

想当年,我曾某意气豪迈,猛志四海,欲效法先贤,电扫乌烟瘴气,雷击四布阴云,力整乾坤,澄清玉宇。于是坐湖南,任江西,慷慨激烈,大刀阔斧,兴办湘军,为国杀敌,雷厉风行,轩爽肮脏。然官场侧目,士绅怒视,,处处荆榛,在在遭诟,从镝所射,几国不容,不得已委军归田。可是五岳欲崩,大河决堤,江山风雨飘摇,国家危若累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我再奋而起,身赴军营,改了弦更了辙,换了腔变了调。同其流又如何,只要华夏同太平;和其污又如何,只要九州民安康。回往事,于谦尚靠兴安(太监)扶,回往事,张居正尚依冯保(太监)帮。

知我者,谓我心存苍生;不知我者,谓我屈节恋官。

左宗棠之问

涤生,你攻陷天京后,为何不乘挟胜之威赶走满清,兴复汉家王朝,以慰天下之望?

我曾某拥兵二十万,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略地,何地不摧。问鼎之意,吾亦有焉。然太平天国扰攘十有四载,百姓流离,穷蹙已极,民生凋敝,百业俱废。若再兴兵,直指北京,不能说谈笑间满人灰飞烟灭。一旦战争旷日持久,百姓生而何欢,活而何乐?读书人以为天下人民谋福祉为任,眼看着乌云消散丽日现,眼看着大厦扶正天平见。我怎忍心再动干戈乱炎黄。

知我者,谓我心存元元;不知我者,谓我明哲保身。

百姓之问

姓曾的,天津教案,你为何奴颜婢膝,谄事外夷,残杀同胞,取媚洋人。你这个大汉奸!你这个卖国贼!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有谁听。想我大清忽喇喇国势颓丧,昏惨惨满目疮痍。若再开战端,大刀长矛能挡住洋人的穿山巨炮吗?快蟹小船能挡住洋人的铁船利艇吗?老子曰: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我之所以低首下心,是法勾践之卧薪尝胆,效铁木真之忍辱负重,待师其长技成气候,再以彼之道还其身。别忘了,那时我的安庆军械所正在制造枪支,别忘了,那时我的上海机器局正在制造战船。君子报仇,为期岂远?

知我者,谓我心存天下;不知我者,谓我丧权辱国。

不畏浮云遮灿阳,终有清风悄然来,千秋功罪付历史,自有后人论短长。一八七二年二月初四,曾国藩含笑长眠。

照海倚天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地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回首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的鸣沙中突兀,回荡。

如烟往事,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倚赖,为人所唾弃,为人所敬佩,为人所鄙薄的名字——曾国藩。

数峰无语立斜阳,也许曾国藩本人留给后人的,也是一块默默的无字碑。一个年少时就才学出众的天才,一个二十多岁就考取进士的少儒,一个当清政府在太平天国打击下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挺身救驾的勇者。他曾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官至极品,也曾饱受倾轧,郁居乡里;曾在战场上带甲百万,挥斥方遒;也曾一败涂地,差点投水自尽。这截然不同谜一般的身世,也许也正是他一生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融合在一起的折射吧。

内圣外王,不错,这正是国藩一生孜孜以求的人生境界。翻开《曾国藩家书》,翻开《冰鉴》,翻开属于国藩内心的那一页,我为之所震惊,这难道就是扬名政坛,决战沙场,坚忍果断的清廷柱石?不!不像啊!湿润隽永的文辞,语重心长的告诫,诚挚由衷的认错;一派慈和,一派忍让,更有一份曹植的“烈士多悲心”。我不由惊叹,我不由折服,我不由反思。历览前贤,有秦始汉武的风骚,有唐宗宋祖的文采,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大雕。可又有谁,能像内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样,为官则清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则机智沉稳,步步为营,奇正相佐,为儒则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于律亲,不使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曾国藩是一个永远让人无法读明白的人,是一个文人,是一位儒将,是一个好官。也许也只有毛泽东主席的评价最中肯:“曾国藩是地方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

无可奈何花落去,毕竟人无完人,安庆城破,大辟三日;天京陷落,大辟十日;投靠外国……这些是事实,不知是有意,还是不得已。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关于成长的作文素材-作文

关于成长的作文素材 推荐:更多关于成长的作文一、对成长的解读、成长阶段要不断完善自我。 、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很大,我们要努力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圆滑、世故,这些看似成熟所要达到的目标,实则对人的成长是有害的。 、要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成长就是不断改正错误、走向成熟的过程。 二、有关成长的名言警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朱自清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德]海涅我遇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美]爱默生三、经典素材、诚实与成长(樱桃树的故事)传说华盛顿小时候曾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 父亲回来发现后,质问家人:这是谁干的好事?华盛顿心里有点紧张,但想了之后,还是勇敢地走到父亲面前,带着羞惭的神色说:爸爸,是我干的!父亲反问道:小鬼,把我心爱的樱桃树砍倒了,你不知道我要揍你吗?华盛顿见父亲怒气未消,便回答说:可我告诉你的是一个事实呀!父亲听后,不但没有惩罚华盛顿,反而赞扬说:承

认错误是英雄行为,要比一千棵樱桃树还有价值。 、成长要远离阴影(永远走出监狱)法国诗人散文家让·热内,生于年,襁褓中被父母抛弃。 岁时,他因偷了一件小东西而被作为盗窃犯送进儿童教养院,从此发誓要终生行窃,向社会报复。 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蹲遍欧洲的少儿教养院和拘留所。 之后,他被带进上流社会。 在一个名叫奥里沃尔的社会组织负责人鼓励和帮助下,年,岁的让·热内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 他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讲:他勤奋写作,是为着永远走出监狱。 这个曾是窃儿的监狱常客,获得了年度法国文学大奖。 、成长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拉孟伊卡哈改过自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班牙的医学家桑迪雅哥·拉孟伊卡哈自小生在一个外科医生家里,由于好逸恶劳而不愿学习,在校各门功课都不及格,因偷钱被学校开除后,又结识了惯偷而游荡于外。 待他回到家中,父亲被活活气死,邻居也无人理他。 压力终于使他幡然悔悟,就此刻苦攻读,高中毕业已名列前茅,入大学后更加发愤,岁成为母校的首席医学教授,后因学术上的创新和创立神经细胞学说于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金,成为闻名于世的医学家。 、成长也需要激励(一位姑娘的批评改变了格林尼亚)法国的维克

[高中作文]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

高中生的作文素材库中储存的素材越多,就越能帮助我们在写作文时有更多的思路,所以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所积累,这样到了高考中,我们就不会为写作文而发愁了。下面,高三网小编为大家分享一篇《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 万能素材库》,供大家参考。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语段2016高考作文素材精选 社会热点人物事迹一十位近现代名人作文素材2016高考作文素材精选 社会热点人物事迹二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左思立志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多年来许多人都认为,儒家学派的一大特点是保守、守旧,以上古为黄金岁月,只重视“先王之道”而不关注事物的变化,而孔子则是一个方正迂腐的学究。其实,“信而好古”的孔子是用自己对道德的理解,结合白己对时代的期望,对经典作了新的阐释的。他既将“如山”的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的感唱;他不但极其诗意地阐释 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收授弟子,用实际行动改造灵魂。如果他畏惧“变化”,不相信事物有更新的可能,他就不会成为一位灵魂工程师,不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他作为中国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的“变化”如同万物生长,是一种无声而自然的过程,他心目中理想的发展,不是斩断传统的脉络,而是以传统为根基,如山中树木,生长不息。 高中作文经典人物万能素材积累:许嘉璐欠了学生半堂课 许嘉璐是当今中国的“训诂学”大师,虽然这门学科很冷僻,也很枯燥,但由于当时他在北京师范大学

关于读书的作文素材

关于读书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汉·刘向)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美国谚语 卓越思维 书籍是人类走向文明进步的阶梯,有关“读书”的话题,实在有很多很多,因为书和学生的关系犹如水和鱼的关系。面对有关读书的话题,同学们也应该是思路开阔的。 首先,单从“书”的角度,书有好坏之分,有课内课外之别,还有普通的书与名著之异,有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等类型的不同。从创新的角度,各类书还可以和各种人展开对话。 其次,从“读书”的角度,因人的不同,读书经历、读书生活、读书方法、读书感受、读书收获等也各各不同;因书的不同,读书体验、读书情感、读书功效也会有不同;或者因环境的不同,读书的感觉又有不同。从创新思维上说,还可以从无字句处读书。 再次,从“赏书”的角度,可赏精段,可赏全文;可从结构上欣赏,可从语言上品析;可赏精品短文,可析名著大篇等。 还有,从“评书”的角度,可评书的高下优劣,可评书的表现手法,可评书的选材立意,还可评看书之人,买书之异等。从“说书”的角度,可说明书的类型,可说明书的发展等。 如此等等,只要打开思路,挖掘得法,有关“读书”的话题的确是一座取之不竭、掘之不尽的丰富宝藏。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像一束阳光,一扇风景。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情趣,而且,使生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通过读书丰富知识,增长见识,让生活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在书中我们可以学习许多小窍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小难点。 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了读书的好处,有许多热爱读书的故事都流传至今,其中王羲之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相传。一天中午,王羲之正在读书,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他因为看书入了迷,竟拿着一块馍沾了墨汁就往嘴里送,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还说:“今天的蒜泥真香啊!”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一天地长大,一本本书更是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说,捧起了百科全书,捧起了世界名著。我常常静静坐在书桌旁,时而深思,时而幻想,时而快乐,时而忧伤。在《水浒传》里,我结识了忠义宽容的宋江;在《三国演义》里,我认识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我懂得了遇事要坚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里,我吸取了战胜困难的力量……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书是冬日里的阳光,带给我春的温暖;书是沙漠里的绿洲,给予我新的希望。就这样,书陪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我在书香中渐渐成长。 我爱读书。书是知识的宝库,是她,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书,是人类的阶梯,是她,帮助我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书,是快乐的源泉,是她,带给我幸福,带给我满足。读书,真好! 书,是通向知识的桥梁;书,是智慧的总汇。 不是吗?当我们打开书的时候,就好像打开了世界的大门,历史的通道;广阔的世界缩小了,漫长的历史缩短了。不是吗?当我们打开书的时候,便有可能揭开自然的帷幕,既可以一览宏观世界,也可以洞察微观世界。

高二关于成长的优秀作文素材五篇

高二关于成长的优秀作文素材五篇 有人说成长是痛病快乐着的,如果真是那样,那痛失刻骨铭心的,而快乐会随风逝去,因为毕竟不是所有的无奈我都有勇气一笑置之。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有关于成长的作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关于成长,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参透。 小的时候,“成长”对于我们来说充其量就是个名词,无需介怀,充满想象与期待。其实,我们很多人的青春都是一片迷茫,荆棘丛生,却又往往转瞬即逝。 长大以后的我们,总是会后悔,也许有嘲笑,还有鄙视,就比如我,我的青春算是玩过来的,现在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努力,而我考上名牌大学的姐姐又在后悔当初没有玩一玩,失去了太多快乐。我看不透青春,更无法做出指引。 我觉得还是应该跟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切顺其自然。毕竟,自己经历过的才会深刻。我从来不会为青春下写什么定义,或做些什么注解。 要知道,一切总会过去的。 随着手中的滚轴越来越快地的滚动着,风筝在天空中也越飞越远。在辽阔蔚蓝的舞台上,风筝随着风的方向肆意摆动身姿,轻轻盈盈的,很美。风筝越飞越高,它俯视着大地 万物,其实这个世界也不是很大。只要站得高了,看得远了,就会发现眼前的是多么微不 足道,远方还有更多美好的风景等待你去欣赏。 手中握着儿时的风筝,我的童年却遗失在时间海里。仰望蔚蓝的天空,总以为长大遥 遥无期,总渴望长大的滋味,总渴望体验那种独立自主的感觉。 我们的纪念册 记得去年的今天,我还不懂事的嘲笑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哭鼻子。而当我以同样的 身份参加这场毕业典礼时,我的眼泪也不由自主的落下了。 这个情景我记忆犹新。那时学校广播里放着TWIMS的《我们的纪念册》,突然间觉 得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如此的令人怀念,就连教室里的一支粉笔,一粒灰尘,都显得如此可爱。 踏进这里六年了,无忧无虑的小学生活就这么匆匆流走,没有任何暗示。于是,每个 人手里都多了一本纪念册,在班上互相传递着,记录成长中的欢乐和伤痛,留下了最后的 一份记忆。

教师作文写作素材赞美老师的优美段落

教师作文写作素材:赞美老师的优美段落 教师作文写作素材:赞美老师的优美段落 1、老师是朋友,和我们经常谈心;老师是长辈,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变化;老师是引路人,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2、我们是航船,老师是灯塔;我们是花朵,老师是太阳;我们是种子,老师是雨露。 3、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老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的攀登;老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 4、老师是园丁,哺育着我们;老师是妈妈,教育着我们学会做人;老师是同伴,和我们一起欢乐。 5、老师是朋友,和我们经常谈心;老师是长辈,关心着我们的成长变化;老师是引路人,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给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6、老师是一架穿梭机,能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老师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迷惘的心锁;老师是一颗启明星,带领我们走向洒满阳光的天堂。 7、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求知道路上的铺路石。 8、老师是一把金钥匙,把无知的我们领进知识的宝库;老师是一座通向知识海岸的长桥;老师是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老师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 9、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帮我们培养成参天大树;师是一根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为国家培育了一批批优秀人才。 10、老师是奶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老师是塑工,为社会塑造美好的灵魂;老师是春天,用心血浇灌祖国的未来。 11、老师是一根无私奉献的蜡烛,用自己的青春培育我们;是早晨的朝霞,每天给我们最灿烂的笑容;是一盏指路灯,在我们最迷茫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 12、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老师是春蚕,吐尽银丝赠他人御风寒;老师是园丁,用心浇灌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蜜蜂,采花酿蜜共育着下一代。 13、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我们一朵朵小花;老师,是我们的母亲,给予我们关爱;老师,是伟大的建筑师,给我们建立了学校的桥梁;老师,是指路灯,给我们照亮了前方。 14、老师是园丁,辛勤地培育祖国的花朵;老师是灯塔,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老师是蜜蜂,为我们采集甜蜜的硕果。 15、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着桃李;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老师是春蚕,默默无闻,无私无畏;老师是一盏灯,为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读书的100句经典名言

高中作文素材:关于读书的100句经典名言 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 5、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6、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清)袁牧 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8、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英国)谚语 9、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字严 10、学,就像一只钻头,去开掘知识的深井。问,就像一把钥匙,去启开疑团的大门。 11、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中五车书。——《对联集锦》 12、学问对人们要求的紧张和的热情。——巴甫洛夫 13、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1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15、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别林斯基 16、饭能够一日不吃,觉能够一日不睡,书不能够一日不读。——* 17、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18、书是世界宝贵财富,是国家和历史的优秀遗产。——梭罗 19、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20、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乌申斯基 2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孔子 22、没有书籍的屋子,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西塞罗 23、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24、书籍犹如朋友,必须慎重选择。——黑德斯 25、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 26、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协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27、学风四戒:戒满,满则无求;戒骄,骄则无知;戒惰,惰则无进;戒浮,浮则无深。——报摘 28、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 29、经常持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30、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 31、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乐趣。——爱迪生 32、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33、学者有自立之志,当拔出流俗,不可泛泛与世浮沉。——(清)唐斌 34、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35、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宋)朱熹

2020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总汇

2020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总汇 1.名人教子 家教:包拯为它公正清廉,被老百姓尊称为包青天。他担心家人子弟利用权势贪污腐化,因而自述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亡疫之后,不得葬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铭教:宋代诗人苏武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轼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他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鞭教:岳云12岁参军作战.一次骑马下坡.没注意地形,人马栽进沟里。岳飞喝令按军法鞭打岳云,众将求情不允,责打百鞭。此后岳云刻苦训练,勇猛作战。1134年攻打随州时,挥舞40公斤重的铁锤.首当其冲第一个登城。岳飞教子的原则是:受罪重于士卒,作战先于士卒,受功后于士卒。 名教:1945年,革命老前辈林伯渠6岁的小儿子要读书上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疑惑不解,林老解释说: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 联教: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曾撰写一幅对联挂在堂前。上联: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以此教育子孙后辈要艰苦创业,勤俭持家,切不可

铺张浪费,追求虚荣;下联: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以身作则,行行当立好楷模。指出做长辈的要时时刻刻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处处做出好样子,成为后辈们效仿的楷模。 章程教: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个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总之,老舍先生认为,孩子不必争做人上人,虚荣心绝对不可有。 【分析】:教育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色,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注人性,关注品德,既严厉又慈爱。 【话题】:家庭教育教育与成才 2.一对残疾作家 孙幼忱是位双腿残疾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小佛佛历险记》受到读者的欢迎,还得了奖。可不幸又降临这个家庭,妻子董江云的左腿也残疾了。董江云为了支持丈夫写作,不仅代替丈夫去工作,还挑起了全部家务重担,她拄着拐杖拖着残腿干繁重的体力活。在丈夫的影响下,董江云也写起了童话,并在《黑龙江日报》上发表了《鸭子莎莎》。 这对残疾作家坦然面对自己身体的缺陷,他们认为,残疾并不是人生的全部。 【分析】: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会打开一扇窗,

“自我成长”类作文万能素材

“自我成长”类作文万能素材 “自我成长”类作文万能素材 "青春成长”一直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热点,青春生命、成长滋味、挫折磨难、独立进取、自信乐观……无不充盈在中考作文的试卷中,定格为青春成长的天空中永恒的彩霞。 “青春成长”类命题往往基于以下两点: 关注青春生活风采 学习生活中,我们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热爱科学,却也怕作业负担,怕考试失败;渴望老师的尊重、关爱,却也常常叛逆,喜欢自由自在,有自己的空间;喜欢表现自己,却因常常出错而害怕。课余生活中,我们总是生龙活虎,热爱班集体,却常常因打打闹闹毁坏了班级荣誉,伤了同学间的和气,被家长、老师批评;渴望同学友谊,却也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大打出手;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另类”,做自己爱做的事。家庭生活中,渴望父母的理解,厌烦父母的唠叨,常常和父母对抗;富有理想,但遇到挫折便失落怅惘……中考作文的命题,就是紧紧扣住我们自己的个性生活作为命题的范围和内容的。 2.折射生命的内涵 成长中,我们学会了开启尘封的心灵,睿智地面对世间一切不可预测的变故,打造坚实的青春底座,磨出生命的光亮,感受体验青春生命的精彩。我们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演绎人生的精彩。我们学会用自己的行动解读自己的生命,由青春成长感悟生命的内涵。中考

作文命题“的味道”、“感受成长的经历”、“充满活力的岁月”等就体现了这样的命题导向。 综合以往的“青春成长”类中考作文命题,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特点:①命题的核心是“成长”。初中生在学习、课余、家庭等生活中,领略了喜怒哀乐,渴望着快快长大。题目中常出现类似的“我们的生活斑斓多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憧憬,人的成长需要磨炼”“成长的岁月里,我们有烦恼也有快乐,成长的滋味有苦,有辣,也有甜”等语句。②初中生处于青春成长的关键期,充满激情、活力,又不免苦恼、脆弱,处于“心理断乳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离家出走,轻生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命题的方向会关注我们自身的成长,帮助我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培养乐观、健康的心态。同时,还要注意到两个趋向:①引导对自身成长经历的回眸抒写对生命的个性感悟体验。如“成长回眸,值得思索的也许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也许是换个角度思考的智慧和豁达;也许是战胜困难、毅者无疆的勇敢……回眸间,盘点曾经岁月中的记忆或对成长的理解、感悟,你一定有所收获。”此类命题既要写青春成长经历,又要得出自己独特人生感悟。②命题素材由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转向热点的人或事。如特大雪灾、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涌现出的献出自己的青春生命而拯救他人生命的可歌可泣的人、事,有些考区以此作为命题的素材或背景。 特别提醒大家的是,“青春成长”类话题涵盖面很广,因此该类素材具有共通性和延展性。很多命题,如情感类、品味类、心声类、追求

关于老师的作文素材

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我们迎来了第23个教师节,在它来临之际,我们真心祝福天下所有的老师们:节日快乐,幸福安康。我们希望我们的问候和祝福能抚平园丁脸上的皱纹,擦去园丁双鬓的微霜,让园丁们那智慧的双眸永放光芒! 当老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一项辛苦的任务。老师就像一棵红烛,虽然红烛的燃烧是短暂的,可老师们燃烧自己来照亮别人的心灵是永不变的,是万古常青的! 感谢您老师,是您让我们成为充满自信、能超越自己的人。你的所做所为向我们证明:学习是快乐的,是打开智慧宝库的一把钥匙,是通向人生辉煌之处的道路! 感谢您一直鼓励我们,在我们尝试时,您总是殷切关注着,即使我们失败了,您也不会对我们冷嘲热讽。当我们有一点成就时,您就会对我们加以鼓励,为我们拼搏向上的精神打好了基础。您带领我们经历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发现,每一种体验都令我们着迷,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光芒在知识海洋中的闪烁。 感谢您老师,是您为我们批改作业,您用蓝蓝的墨水在我们的字里行间洒下了多少汗水啊,您用蓝蓝的墨水在我们的字里行间洒下了多少心血啊!当我看到被批改的作业时,便会想起您在昏暗的灯光下批改作业的身影!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间六年过去了,您的习惯一直没有改:清晨,当家乡的天空染上第一线霞彩,您的身影,已出现在校园的甬路上;深夜,当家乡的草丛里停息了最后一声虫鸣,您的身影,还伴随着淡淡的灯光。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你们皱纹伸展,你们鬓发添霜,可你们的心,还是那样的年轻活泼,永远不知疲倦,扬帆远航。 红烛啊,你摇曳的烛焰就像您疲惫、瘦弱的身躯那么飘摇,可您在学生的眼里却是那么的坚定;您滴滴的眼泪流湿了您的衣裳,您可知道在学生的眼里,它您的脚下铸成了世间最完美的雕塑。 敬爱的老师们,虽然你们的光热是有限的,可正是你们有限的光热融会在一起引燃了祖国腾飞的万丈光芒! 感谢您-老师,感谢您!

2021最佳作文素材积累——10个经典话题及人物故事素材

2021最佳作文素材积累——10个经典话题及人物 故事素材 1积累的作用 话题:“读书与作文”“积累的重要” 巴金背书素材: 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分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要奇怪为什么看书多的人文章就是高人一等,巴金老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2毅力/坚持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素材: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无腿飞行将军 素材: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阿列克谢·梅列西耶夫的飞机被击落,他在双腿受伤、冻坏的情况下爬行了18个昼夜,最后回到自己的阵地。双腿截肢后,他经过锻炼,又驾驶歼击机作战。他很重视人的体育积极性,这种积极性对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是不可缺少的。他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运动,喜欢划船,踢过足球,当过守门员。他停飞后每天早晨拼命锻炼,每天早晨洗冷水澡,以此预防感冒。 分析:对于一个双腿截肢后又重回驾驶室的人来说,那绝对是一个奇迹。奇迹的发生需要一个支撑点,那就是毅力。 话题:“真正的残废”“毅力” 名言: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大全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大全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大全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 作文 ·素材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80美元环游世界】: 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 年仅26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

作文经典素材

作文经典素材 1.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2.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教师资格证考试写作题有用素材集锦

教师资格证考试写作题有用素材集锦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写作所占分值为50分,是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也是备考最能快速掌握的一道题。 教育写作不同于其他类型考试的写作,题目中所给素材都是反应教育问题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因此,考生在依据题目选择立意、组织写作内容时,一定要以一位准教师的角度去联系教育实际。 而很多考生在准备教育写作这部分内容时,往往觉得自己“肚子里空空”,没有素材可写,尤其是没有与教育相关的素材。 现在大牛为大家奉上58个教育类素材,让你的作文“有话可说”! ◆◆ 一、苏霍姆林斯基◆◆ 1、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2、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3、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4、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5、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6、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7、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8、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 9、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10、从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开始自我教育呢?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 11、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12、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13、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14、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15、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

关于读书的精选作文素材句子

关于读书的精选作文素材句子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背多记一些写作素材,灵活运用,所以同学们有好好记一下这些句子,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哦。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9】读一书,增一智。 【10】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11】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13】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14】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15】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16】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17】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温固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22】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23】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2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5】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2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27】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28】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29】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30】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31】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32】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33】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34】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35】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3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7】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38】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39】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 一、勇气: 名言:1、懦夫未死之前,已死过数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莎士比亚 2、没有比害怕更值得害怕的了。——培根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廉颇蔺相如: 蔺相如在王面前,怒发冲冠,警告王将“以颈血溅大王矣”,这无疑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在强权面前不屈服、不弯腰的勇气;廉颇肉袒负荆,到蔺相如门前罪,这也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即改的勇气;列宁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不敢声,后来写信承认是自己打碎了花瓶,这同样是一种勇气,是诚实带来的勇气。新航路的开辟是面对不可预测结局的勇气;科学探索是人类战胜未来的勇气。勇气能最大限度地让生命焕发光彩。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勇气吗? 二、毅力: 名言:1、达到目的有两个途径:即势力和毅力。势力只为少数人所有,但是坚忍不拔的毅力却是多数人都有的,它的沉默力量往往可随时间达到无可抵抗的地步。——车尔尼雪夫斯基 2、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3、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践,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茨威格 4、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斯大林(可以写在最后部分:层进)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告诉我们:“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目的地是美好的,那里“面对大海,春暖花开”,“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但达到目的的道路却是艰难的,那里杂草丛生、荆棘遍地,蛇蟒出没,暗流汹涌。要从道上经过,护身符只有一个,那就是“毅力”。 学良戒毒 作为奉系军阀作霖长公子的学良年纪轻轻就染上了毒瘾。在日本入侵东三省、国难当头的时候,少帅深受刺激,伏枕大哭,决心奋起救国,并决定首先从戒毒开始。1933年3月,他把自己关在房戒毒,把手枪放在床边,“无论我怎样痛苦叫喊,你们谁也不准给我打针,谁要胆敢走近我的床头,就一枪把他打死。”学良成功了。 议论: 这是凤凰涅槃以后的重生,是要经受烈火的考验的。这期间的每一分每一秒,要是没有坚强的毅力在顽强的抵抗,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作文素材积累(十六)——成长体验类

作文素材积累与阅读推荐(十六)主备:商建平(6)2013.3.7 成长体验类—— (一)蜗牛痕迹我 已是黄昏,昏黄的阳光挥洒在校园窗台上,透过窗户笼罩我的身上。正值中考来临之际,小小的我正烦心于学习的枯燥无味,闲暇之余只看见一只蜗牛,自窗台上缓缓地爬行。它身后分泌出的粘液见证它的痕迹,我心中不禁对这幼小的生命产生了一丝的钦佩之情。 我正如这只小小的蜗牛,在学习的路上缓慢地爬行。我知道可恶的绊脚石会越来越多,连身边的朋友也难再来帮我。我只有一份信念,一份克服一切的信念来迎接中考。 蜗牛就这样爬行着,它行动的缓慢不觉让人联想到了前进的艰辛,我不禁想帮它一把。可这个想法一出现就被否定了,是啊,没有磨难的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沉浸在题海之中,想休息一下手中的笔,却迟迟不肯放下。闲暇之时,想到积堆如山的作业。 想到两点一线的生活,心中不禁一阵郁闷。只怪自己太傻,不懂得复制别人的作业。每次当这个想法闪过,最后还是又立刻消失,是啊,我要的是成绩,是知识,而不是纸上的答案。 金黄色的阳光,依旧是笼罩窗台。阳光更加柔和了,让人更加平静。小蜗牛继续向屋顶出发,我几乎不能看到那小小的一点了,但我知道它一定会到达屋顶的。因为它也有一份执着的信念。 中考已经来临了,我的前途似乎也一片澄明。 蜗牛如我,不断地拼搏着。 我如蜗牛,为小小的梦不断努力着。 中考来了,蜗牛告诉我只有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未来才能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二)又见花开 又一次见到花开,再一次谱写精彩。———题记 成功需要经过溃败,才能绽放出娇艳的花朵,等待开花,不如冲破黑暗,自己开花。 去年的匆匆一别,让我未能在人生的顶峰完全享受到你独特的花香,太阳光使你坚强,暴风雨让你成长,野外的簇菊,被我的无情蹂躏之后,你还会开花吗? 那一年,我毫无征兆的成功了,而骄傲也就如爬山虎一般蔓延到我心头。于是我自豪的冲出家门,来到野外,享受这属于我的一切。那时,我眼中容不得沙子。正当我迈着凌乱的步伐走在路上,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时,无意间发现了路旁的草丛深处有一抹金黄若隐若现,走进细看才知道那是一簇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野菊花! 可我骄横得把你一踩而过,心想大自然的美只会给我,一朵小小的菊花凭什么也会开花?可当我走了几步下意识的回首后,才发现你的身姿虽已折损,却依然伫立风中,碾作尘之后香的更浓了,当时我便震惊了,我逐渐被你顽强一身却只在野外草丛中默默开放的谦逊所迷倒。直到暮色降临,我还在一直为你守候。 时间不等人,转眼又是一年,被我的无理一踩之后,你还会绽放精彩吗?我在经历一年之后,还会成功吗?

写老师的作文素材积累

写老师的作文素材积累 一、美文阅读 1、一位老师,一首歌曲 “生命像一汪海洋, 扬起风帆就能远航……” 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彭老师那亲切的形象。 那是去年秋高气爽的九月,一位年轻潇洒的男老师走入了我们的语文课堂。“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初二的语文。同学们,我为什么喜欢教语文呢?”他把语文课本高高地举在头上,环视着全班同学。“因为这里面的一篇篇课文,这都是作者心灵的写照啊!”大哥哥一般的形象,漂亮的“开场白”,立刻把全班同学吸引住了,就连我这个从不敢正眼看老师的,也偷偷地盯着他。 很快地,彭老师的语文课成了我们最爱上的课。尤其是课堂上的讨论,更让人激动,彭老师鼓励大家发表不同的看法,他像一个普通同学一样,热情地参与讨论,不知不觉地把知识传授给大家。看着同学们踊跃发言,我却不敢举手,因为我平平常常,从未受到表扬,只要听不到那近乎挖苦的批评和一些人的哄笑声,我也就满足了。一次分析课文层次,几名同学的看法我都不赞同,也许是彭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吧,他点名让我回答。我站起来,心突突地跳,支吾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我认为,一、二、三段应当是一层……”哄笑声又起来了,彭老师该说什么呢?出乎我意料地,彭老师竟笑盈盈地说:“很好,见解独到!你能说说自己的根据吗?”我猛然间抬起头,惊奇而又感激地望着他。这是我上初中以来,在课堂上听到的第一次表扬啊!然而,我很不争气,呆立在那里,再也没有说出什么。彭老师让我坐下后,把我没有说出来的划分依据透彻地给大家讲了一遍。然后他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我很胆小……为什么胆小呢?因为我总觉得我别人差。现在我才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别人差的人,只有比别人差的心!好了,下面这首歌最能表达我的心思,我来给大家唱一唱吧—— 生命像一汪海洋, 扬起风帆就能远航……” 那悠扬的歌声,像清澈甘甜的溪水缓缓地流入了我的心房。 下课了,彭老师又单独找我谈话。踏着满地的黄叶,望着秋日的风云,他语重心长:“我相信我的眼力,你是一个才思敏捷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可能是以前碰到过什么钉子,才变得胆小起来。……对于你来说,首先要发现自己,向着你的追求和向往,挺起胸膛,扬起风帆,我相信你一定会快乐成长!”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朋友。在他的引导下,我的心灵和我的个子一样,很快地长高长大了。 然而,彭老师要走了,他考上了研究生,不能教我们初三的语文了。最后的一节课,天气好像也知道我们的心情,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教室里静极了,同学们默读课文的时候,彭老师轻轻地在课桌间走来走去,我分明看到泪水在他眼眶里打转……下课的铃声响了,我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劲,大步走到讲台上,提议大家用歌声和老师告别,全班同学齐声同意,于是,教室里响起了深情的歌声: 生命像一汪海洋, 扬起风帆就能远航……” 点评 文章选取了三个事例来写老师: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老师对我在课堂上的表现

高考作文议论文关键词分类素材:读书

高考作文议论文关键词分类素材:读书 高考作文议论文关键词分类素材:读书 一、引言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营养,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千和命令》”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可是,若不读或不会读,书有何用?朋友:你 不仅要拥有书,爱书,而且要勤于读书,要学以致用,那才能充份 体现书的价值。 在我们面前的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让我们在书海扬帆奋进,胜利达到彼岸;让我们在书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顶峰! 二、事实论据 宋濂的读书经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 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 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 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 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 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 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 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 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 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 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 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彭德怀书不离身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 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 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 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 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 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 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 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