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的概念最早是由Bagley J.D 于1967年提出的。后来Michigan大学的J.H.Holland 教授于1975年开始对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的机理进行系统化的研究。遗传算法是对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简单模拟,其遵循“适者生存”、“优胜略汰”的原理。遗传算法模拟一个人工种群的进化过程,并且通过选择、杂交以及变异等机制,种群经过若干代以后,总是达到最优(或近最优)的状态。

自从遗传算法被提出以来,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函数优化、生产调度、模式识别、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等领域,遗传算法更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大大提高了问题求解的效率。遗传算法也是当前“软计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文首先结合MATLAB对遗传算法实现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通过1个实际的函数优化案例对其应用进行探讨。

1. 遗传算法实现过程

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转换为函数优化问题,所以本文将以函数优化问题作为背景,对GA 的实现过程进行探讨。大部分函数优化问题都可以写成求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形式,为了不是一般性,我们可以将所有求最优值的情况都转换成求最大值的形式,例如,求函数f(x)的最大值,

若是求函数f(x)的最小值,可以将其转换成g(x)=-f(x),然后求g(x)的最大值,

这里x可以是一个变量,也可是是一个由k个变量组成的向量, x=(x1, x2, …, x k)。每个

x i, i=1,2,…,k, 其定义域为D i,D i=[a i, b i]。

一般规定f(x)在其定义域内只取正值,若不满足,可以将其转换成以下形式,

其中C是一个正常数。

1.1 编码与解码

要实现遗传算法首先需要弄清楚如何对求解问题进行编码和解码。对于函数优化问题,一般来说,有两种编码方式,一是实数编码,一是二进制编码,两者各有优缺点,二进制编码具有稳定性高、种群多样性大等优点,但是需要的存储空间大,需要解码过程并且难以理解;而实数编码直接用实数表示基因,容易理解并且不要解码过程,但是容易过早收敛,从而陷入局部最优。本文以最常用的二进制编码为例,说明遗传编码的过程。

从遗传算法求解的过程来看,需要处理好两个空间的问题,一个是编码空间,另一个是解空间,如下图所示

从解空间到编码空间的映射过程成为编码过程;从编码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过程成为解码过程。下面就以求解一个简单的一维函数f(x) = -(x-1)^2+4, x的取值范围为[-1,3]最大值为例,

来说明编码及解码过程。

编码:

在编码之前需要确定求解的精度,在这里,我们设定求解的精度为小数点后四位,即1e-4。这样可以将每个自变量x i的解空间划分为个等分。以上面这个函数为例,即可以将x的解空间划分为(3-(-1))*1e+4=40000个等分。使n i满足,

这里n i表示使上式成立的最小整数,即表示自变量x i的基因串的长度。因为215<40000<216 ,这里n i取16。例如0000110110000101就表示一个解空间中的基因串。表示所有自变量

x=(x1, x2, …, x k)的二进制串的总长度称为一个染色体(Chromosome)的长度或者一个个体(Individual)的长度,。编码过程一般在实现遗传算法之前需要指定。解码:

解码即将编码空间中的基因串翻译成解空间中的自变量的实际值的过程。对于二进制编码而言,每个二进制基因串都可以这样翻译成一个十进制实数值,

。例如基因串0000110110000101,可以翻译为

,这里二进制基因串转变成十进制是从左至右进行的。

1.2 初始化种群

在开始遗传算法迭代过程之前,需要对种群进行初始化。设种群大小为pop_size,每个染色体或个体的长度为chromo_size,种群的大小决定了种群的多样性,而染色体的长度则是由前述的编码过程决定的。一般随机生成初始种群,但是如果知道种群的实际分布,也可以按照此分布来生成初始种群。假设生成的初始种群为(v1, v2, …, v pop_size)。

1.3 选择操作

选择操作即从前代种群中选择个体到下一代种群的过程。一般根据个体适应度的分布来选择个体。以初始种群(v1, v2, …, v pop_size)为例,假设每个个体的适应度为(fitness(v1), fitness(v2),…,

fitness(v pop_size)),一般适应度可以按照解码的过程进行计算。以轮盘赌的方式选择个体,如下图

随机转动一下轮盘,当轮盘停止转动时,若指针指向某个个体,则该个体被选中。很明显,具有较高适应度的个体比具有较低适应度的个体更有机会被选中。但是这种选择具有随机性,在选择的过程中可能会丢失掉比较好的个体,所以可以使用精英机制,将前代最优个体直接选到下一代中。

轮盘赌选择具体算法如下(这里假定种群中个体是按照适应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列的,如果不是,可以按照某种排序算法对种群个体进行重排):

Selection Algorithm

var pop, pop_new;/*pop为前代种群,pop_new为下一代种群*/

var fitness_value, fitness_table;/*fitness_value为种群的适应度,fitness_table为种群累积适应度*/

for i=1:pop_size

r = rand*fitness_table(pop_size);/*随机生成一个随机数,在0和总适应度之间,因为fitness_table(pop_size)为最后一个个体的累积适应度,即为总适应度*/

first = 1;

last = pop_size;

mid = round((last+first)/2);

idx = -1;

/*下面按照排中法选择个体*/

while (first <= last) && (idx == -1)

if r > fitness_table(mid)

first = mid;

elseif r < fitness_table(mid)

last = mid;

else

idx = mid;

break;

end if

mid = round((last+first)/2);

if (last - first) == 1

idx = last;

break;

end if

end while

for j=1:chromo_size

pop_new(i,j)=pop(idx,j);

end for

end for

/*是否精英选择*/

if elitism

p = pop_size-1;

else

p = pop_size;

end if

for i=1:p

for j=1:chromo_size

pop(i,j) = pop_new(i,j);/*若是精英选择,则只将pop_new前pop_size-1个个体赋给pop,最后一个为前代最优个体保留*/

end for

end for

1.3 交叉操作

交叉操作是对任意两个个体进行的(在这里我们实现的算法是直接对相邻的两个个体进行的)。随机选择两个个体,如下图所示

然后随机生成一个实数0<=r<=1, 如果r

(rand*chromo_size),如果等于0或者1,将不进行交叉。否则将交叉位置以后的二进制串进行对换(包括交叉位置)。(注意:有时候还可以进行多点交叉,但是这里只讨论单点交叉的情况)

单点交叉具体算法如下:

Crossover algorithm

for i=1:2:pop_size

if(rand < cross_rate)/*cross_rate为交叉概率*/

cross_pos = round(rand * chromo_size);/*交叉位置*/

if or (cross_pos == 0, cross_pos == 1)

continue;/*若交叉位置为0或1,则不进行交叉*/

end if

for j=cross_pos:chromo_size

pop(i,j)<->pop(i+1,j);/*交换*/

end for

end if

end for

1.4 变异操作

变异操作是对单个个体进行的。首先生成一个随机实数0<=r<=1, 如果r

如个体需要进行变异操作,首先需要确定变异位置(rand*chromo_size),若为0则不进行变异,否则则对该位置的二进制数字进行变异:1变成0, 0变成1.(当然也可以选择多点进行变异)

单点变异的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Mutation algorithm

for i=1:pop_size

if rand < mutate_rate/*mutate_rate为变异概率*/

mutate_pos = round(rand*chromo_size);/*变异位置*/

if mutate_pos == 0

continue;/*若变异位置为0,则不进行变异*/

end if

pop(i,mutate_pos) = 1 - pop(i, mutate_pos);/*将变异位置上的数字至反*/

end if

end for

1.5 遗传算法流程

遗传算法计算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1.6 MATLAB程序实现

遗传算法综述

遗传算法综述 摘要: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适用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和非线性优化问题。遗传算法可广泛应用于组合优化、机器学习、自适应控制、设计和人工生命等领域,是21世纪有关智能计算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本文通过对相关论文的查阅和整理,对遗传算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并谈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遗传算法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遗传算法是模拟遗传选择和自然淘汰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由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教授于1969年提出,后经DeJong、Goldberg 等人归纳总结,形成一种新的全局优化搜索算法[1]。遗传算法以其简单通用、鲁棒性强、适于并行处理以及高效、实用等显著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智能算法之一。 1、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与传统搜索算法不同, 遗传算法从一组随机产生的初始解,称为群体, 开始搜索过程。群体中的每个个体是问题的一个解,称为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后续迭代中不断进化, 称为遗传。遗传算法主要通过交叉、变异、选择运算实现。交叉或变异运算生成下一代染色体, 称为后代。染色体的好坏用适应度来衡量。根据适应度的大小从上一代和后代中选择

一定数量的个体, 作为下一代群体, 再继续进化, 这样经过若干代之后, 算法收敛于最好的染色体, 它很可能就是问题的最优解或次优解。“遗传算法中使用适应度这个概念来度量群体中的各个个体的在优化计算中有可能到达最优解的优良程度。度量个体适应度的函数称为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的定义一般与具体求解问题有关”[2]。 遗传算法包含两个数据转换操作,一个是从表现型到基因型的转换,将搜索空间的参数或解转换成遗传空间中的染色体或个体,这个过程称为编码(coding)。另一个是从基因型到表现型的转换,即将个体转化成搜索空间中的参数,这个过程称为译码(decode)。 图1展示了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 图1 遗传算法的运行过程示意图 2、遗传算法的研究现状 2.1 遗传算法研究方向[3] 在遗传算法的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三类研究方向: ⑴研究遗传算法本身的理论基础。 ⑵用遗传算法作为工具解决工程问题。主要是进行优化,关心的是能

论文-遗传算法的基本步骤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是基于进化论的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广为应用,高效的随机搜索与优化的方法。它从一组随机产生的初始解称为“种群”,开始搜索过程。种群中的每个个体是问题的一个解,成为“染色体”是一串符号。这些染色体在每一代中用“适应度”来测量染色体的好坏, 通过选择、交叉、变异运算形成下一代。选择的原则是适应度越高,被选中的概率越大。适应度越低,被淘汰的概率越大。每一代都保持种群大小是常数。经过若干代之后,算法收敛于最好的染色体,它很可能是问题的最优解或次优解。这一系列过程正好体现了生物界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比如有编号为1到10的特征,现在要选取其中的5个,基于遗传算法的特征选择可以如下这样直观的理解: 下续(表格) 下续……

即设有4个不同的初始特征组合,分别计算判别值,然后取最大的2个组合([1,2,3,4,9]和[1,3,5,7,8])进行杂交,即互换部分相异的特征(4和7),得到新的两个特征组合([1,2,3,7,9]和[1,3,4,5,8]),然后再计算这两个新的组合的判别值,和原来的放在一起,再从中选择2个具有最大判别值的组合进行杂交。如此循环下去,在某一代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最好的特征组合(比如第2代的[1,3,5,7,9]的特征组合)。当然,在实际中每代的个体和杂交的数量是比较大的。 遗传算法的具体的步骤如下:

1.编码:把所需要选择的特征进行编号,每一个特征就是一个基因,一个解就是一串基因的组合。为了减少组合数量,在图像中进行分块(比如5*5大小的块),然后再把每一块看成一个基因进行组合优化的计算。每个解的基因数量是要通过实验确定的。 2.初始群体(population)的生成:随机产生N个初始串结构数据,每个串结构数据称为一个个体。N个个体,构成了一个群体。GA以这N个串结构数据作为初始点开始迭代。这个参数N需要根据问题的规模而确定。 3.交换(crossover):交换(也叫杂交)操作是遗传算法中最主要的遗传操作。由交换概率( P)挑选的每两个父代 c 通过将相异的部分基因进行交换(如果交换全部相异的就变成了对方而没什么意义),从而产生新的个体。可以得到新一代个体,新个体组合了其父辈个体的特性。交换体现了信息交换的思想。 4.适应度值(fitness)评估检测:计算交换产生的新个体的适应度。适应度用来度量种群中个体优劣(符合条件的程度)的指标值,这里的适应度就是特征组合的判据的值。这个判据的选取是GA的关键所在。

第三章-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遗传算法有效性的理论依据为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模式定理保证了较优的模式(遗传算法的较优解)的样本呈指数级增长,从而满足了寻找最优解的必要条件,即遗传算法存在着寻找到全局最优解的可能性。而积木块假设指出,遗传算法具备寻找到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即具有低阶、短距、高平均适应度的模式(积木块)在遗传算子作用下,相互结合,能生成高阶、长距、高平均适应度的模式,最终生成全局最优解。Holland 的模式定理通过计算有用相似性,即模式(Pattern)奠定了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该定理是遗传算法的主要定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遗传算法的机理、数学特性以及很强的计算能力等特点。 3.1 模式定理 不失一般性,本节以二进制串作为编码方式来讨论模式定理(Pattern Theorem)。 定义3.1 基于三值字符集{0,1,*}所产生的能描述具有某些结构相似性的0、1字符串集的字符串称作模式。 以长度为5的串为例,模式*0001描述了在位置2、3、4、5具有形式“0001”的所有字符串,即(00001,10001) 。由此可以看出,模式的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的用于描述在某些位置上具有结构相似性的0、1字符串集合的方法。 引入模式后,我们看到一个串实际上隐含着多个模式(长度为 n 的串隐含着2n 个模式) ,一个模式可以隐含在多个串中,不同的串之间通过模式而相互联系。遗传算法中串的运算实质上是模式的运算。因此,通过分析模式在遗传操作下的变化,就可以了解什么性质被延续,什么性质被丢弃,从而把握遗传算法的实质,这正是模式定理所揭示的内容 定义3.2 模式H 中确定位置的个数称作该模式的阶数,记作o(H)。比如,模式 011*1*的阶数为4,而模式 0* * * * *的阶数为1。 显然,一个模式的阶数越高,其样本数就越少,因而确定性越高。 定义3.3 模式H 中第一个确定位置和最后一个确定位置之间的距离称作该模式的定义距,记作)(H δ。比如,模式 011*1*的定义距为4,而模式 0* * * * *的定义距为0。 模式的阶数和定义距描述了模式的基本性质。 下面通过分析遗传算法的三种基本遗传操作对模式的作用来讨论模式定理。令)(t A 表示第t 代中串的群体,以),,2,1)((n j t A j =表示第t 代中第j 个个体串。 1.选择算子 在选择算子作用下,与某一模式所匹配的样本数的增减依赖于模式的平均适值,与群体平均适值之比,平均适值高于群体平均适值的将呈指数级增长;而平均适值低于群体平均适值的模式将呈指数级减少。其推导如下: 设在第t 代种群)(t A 中模式所能匹配的样本数为m ,记为),(t H m 。在选择中,一个位串 j A 以概率/j j i P f f =∑被选中并进行复制,其中j f 是个体)(t A j 的适应度。假设一代中群体 大小为n ,且个体两两互不相同,则模式H 在第1+t 代中的样本数为:

遗传算法求解实例

yj1.m :简单一元函数优化实例,利用遗传算法计算下面函数的最大值 0.2)*10sin()(+=x x x f π,∈x [-1, 2] 选择二进制编码,种群中个体数目为40,每个种群的长度为20,使用代沟为0.9, 最大遗传代数为25 译码矩阵结构:?????????? ??????? ???? ?=ubin lbin scale code ub lb len FieldD 译码矩阵说明: len – 包含在Chrom 中的每个子串的长度,注意sum(len)=length(Chrom); lb 、ub – 行向量,分别指明每个变量使用的上界和下界; code – 二进制行向量,指明子串是怎样编码的,code(i)=1为标准二进制编码, code(i)=0则为格雷编码; scale – 二进制行向量,指明每个子串是否使用对数或算术刻度,scale(i)=0为算术 刻度,scale(i)=1则为对数刻度; lbin 、ubin – 二进制行向量,指明表示范围中是否包含每个边界,选择lbin=0或 ubin=0,表示从范围中去掉边界;lbin=1或ubin=1则表示范围中包含边界; 注:增加第22行:variable=bs2rv(Chrom, FieldD);否则提示第26行plot(variable(I), Y, 'bo'); 中variable(I)越界 yj2.m :目标函数是De Jong 函数,是一个连续、凸起的单峰函数,它的M 文件objfun1包含在GA 工具箱软件中,De Jong 函数的表达式为: ∑ == n i i x x f 1 2 )(, 512512≤≤-i x 这里n 是定义问题维数的一个值,本例中选取n=20,求解 )(min x f ,程序主要变量: NIND (个体的数量):=40; MAXGEN (最大遗传代数):=500; NV AR (变量维数):=20; PRECI (每个变量使用多少位来表示):=20; GGAP (代沟):=0.9 注:函数objfun1.m 中switch 改为switch1,否则提示出错,因为switch 为matlab 保留字,下同! yj3.m :多元多峰函数的优化实例,Shubert 函数表达式如下,求)(min x f 【shubert.m 】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发展前景概况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机理的,适合于复杂系统优化的自适应概率优化技术,近年来,因为遗传算法求解复杂优化问题的巨大潜力和在工业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这种算法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遗传算法研究现状和发展的前景,概述了它的理论和技术,并对遗传算法的发展情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遗传算法; 遗传算子;进化计算;编码 GENERAL GENETIC ALGORITHM DEVELOPMENT PROSPEC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Beijing102206) ABSTRACT: Genetic algorithm is a kind of natural selection and based on biological evolution of genetic mechanism, group suitable for complex system optimization adaptive probability optimization technique,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genetic algorithm for solving complex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the huge potential and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his algorithm was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genetic algorithm, summarizes the prospect of its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genetic algorith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shed opinions of his own. KEY WORD: Genetic algorithm; Genetic operator;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ding 1.引言 现在,遗传算法正在迅速发展,遗传算法与其很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合于复杂系统的自适应优化技术渗透到研究和工业工程领域,在电力系统,系统辨识,最优控制,模式识别等领域有了很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遗传算法基本思想 遗传算法是建立在自然选择和群体遗传学基础上的随机,迭代和进化,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搜索方法,所有的自然种类都是适应环境而生存,这一自然适用性是遗传算法的主要思想。 遗传算法是从代表问题可能潜在解集的一个种群开始的,而一个种群则经过基因编码的一定数目的个体组成。每个个体实际上是染色体带有特征的实体。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其内部基因决定了个体的外部表现。因此,在一开始就要实现外部表现到内部基因的映射,即编码工作,通常采用二进制码。初始种群产生之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则,逐代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大小选择个体,并借助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进行组合交叉和变异,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和种群,这种过程将导致种群像自然进化那样产生比前代更适应于环境的后代种群,末代种群中的最有个体经过解码,可以作为问题近似最优解。 遗传算法采纳了自然进化模型,如选择,交叉,变异等,计算开始时,种群随机初始化产生一定数目的N个个体,并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如果不满足优化准则,就开始新一代的计算。为了产生下一代,按照适应度选择个体父代进行基因重组二产生子代。所有的子代按一定的概率进行变异,子代取代父代构成新一代,然后重新计算子代的适应度。这一过程循环执行,直到满足优化准则为止。 3.遗传算法基本操作

基于Matlab的遗传算法研究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基于Matlab的遗传算法研究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很多工业过程的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以及随后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科学规律的提出,人们借助达尔文的发现,提出了遗传算法这样一种新的算法来解决很多工业过程的实际的问题。遗传算法英文全称是Genetic Algorithm,是在1975年的时候,由美国科学家J.Holland从生物界的进化规律之中发现并且提出来的,借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自然科学规律运用到科学的训练方法之中,对于对象直接进行操作的一种算法。这种算法不用跟其他算法一样,需要对于模型进行求导和连续性的限制,遗传算法本身就可以借助概率化的求算工具进行全局寻优,并且可以自动的获取并且指导需要优化的搜索区域,如果搜索区域产生偏差,会自动的进行调整。因此,遗传算法本质上不需要跟其他算法一样,不必须有一种明确的规则进行指导进行。 并且可以说与传统的优化相比,在求取符合运行要求的全局最优解时,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搜索的方法,已经成为成熟的具有良好收敛性、极高鲁棒性和广泛适用性的优化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电力系统的多变量、非线性、不连续、多约束的优化控制问题。现在遗传算法的这些优良的性质被逐渐的开发出来,已经被运用的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应用在化工过程的各种生产过程的求解之中,更是可以用在现在最火热的机器学习的领域之中,对于信号处理这一块还有自适应控制这一块的应用也得到了推广,就连比较冷门的人工生命等学科也可以说是有比较广的涉及,可以说遗传算法已经发展成为现当今时代有关智能计算中的一种不容忽视的算法技术。作为当今最火热的一种算法,有必要对于遗传算法进行一些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就是基于遗传算法的研究,并且将遗传算法运用在路径规划的问题上进行具体的研究。 1.1.2研究意义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搜索的方法,已经成为成熟的具有良好收敛性、极高鲁棒性和广泛适用性的优化方法,很好的解决了电力系统的多变量、非线性、不连续、多约束的优化控制问题。由于遗传算法的优良性能的存在,因此,对于遗传算法

介绍遗传算法的发展历程

介绍遗传算法的发展历程 遗传算法起源于对生物系统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学者开始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生物模拟的技术,他们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了生物的进化过程模拟、遗传过程模拟等研究工作。 早期的研究特点是侧重于对一些复杂操作的研究。最早意识到自然遗传算法可以转化为人工智能算法的是J.H.Hnllaad教授。1965年,Holland教授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操作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中。1967年,Holland教授的学生.J.D.Bagley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遗传算法”一词,并发表了遗传算法应用方面的第一篇论文,从而创立了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概念e J.D.Bagley发展了复制、交叉、变异、显性、倒位等遗传算子,在个体编码上使用了双倍体的编码方法。1970年,Cavicchio把遗传算法应用于模式识别。Holistien最早把遗传算法应用于函数优化。20世纪70年代初,Holland 教授提出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定理—模式定理,从而奠定了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模式定理揭示出种群中优良个体(较好的模式)的样本数将以指数级规律增长,因而从理论上保证了遗传算法是一个可以用来寻求最优可行解的优化过程。1975年,Holland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系统论述遗传算法和人工自适应系统的专著《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性》。同年,K.A.De Song在博士论文《遗传自适应系统的行为分析》‘护结合模式定理进行了大量的纯数值函数优化计算实验,建立了遗传算法的工作框架,为遗传算法及其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得

出的许多结论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0世纪80年代,Hntland 教授实现了第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系统—分类器系统(Classifier Systems,简称CS),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的新概念,为分类器系统构造出了一个完整的框架。1989年,D.J.Goldberg 出版了专著—《搜索、优化和机器学习中的遗传算法》。该书系统总结了遗传算法的主要研究成果,全面而完整地论述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可以说这本书奠定了现代遗传算法的科学基础,为众多研究和发展遗传算法的学者所瞩目。1991年,L,Davis编辑出版了《遗传算法手册》一书,书中包括了遗传算法在科学计算、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中的大量应用样本,为推广和普及遗传算法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92年,J.R.Koza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计算机程序的优化设计及自动生成,提出了遗传规划(Genetic Programming,简称GP)的概念。

遗传算法程序示例

遗传算法程序示例 %% I. 清空环境变量 %optimtool solver 中选择GA %添加gaot工具箱 clear all clc %% II. 绘制函数曲线 x = 0:0.01:9; y = x + 10*sin(5*x)+7*cos(4*x); figure plot(x, y) xlabel('自变量') ylabel('因变量') title('y = x + 10*sin(5*x) + 7*cos(4*x)') grid %% III. 初始化种群 initPop = initializega(50,[0 9],'fitness'); %种群大小;变量变化范围;适应度函数的名称 %看一下initpop 第二列代表适应度函数值 %% IV. 遗传算法优化 [x endPop bpop trace] = ga([0 9],'fitness',[],initPop,[1e-6 1 1],'maxGenTerm',25,... 'normGeomSelect',0.08,'arithXover',2,'nonUnifMutation',[2 25 3]); %变量范围上下界;适应度函数;适应度函数的参数;初始种群;精度和显示方式;终止函数的名称; %终止函数的参数;选择函数的名称;选择函数的参数;交叉函数的名称;交叉函数的参数;变异函数的 %名称;变异函数的参数 % X 最优个体endpop 优化终止的最优种群bpop 最优种群的进化轨迹trace 进化迭代过程中 %最优的适应度函数值和适应度函数值矩阵 %% V. 输出最优解并绘制最优点 x hold on plot (endPop(:,1),endPop(:,2),'ro')

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1260502.html, 遗传算法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彭志勇邓世权 来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第07期 摘要:遗传算法是一种典型的优化搜索算法,它的构造是使用人工的方式,并对生物遗传学和自然选择机理来进行模仿,是一种典型的数学仿真,而这种数学仿真是通过生物进化的过程来进行的,它是进化计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它可以应用与生活中的很多领域。 关键词:遗传算法;函数优化;生产调度;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TP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7-0000-02 遗传算法是一种典型的优化搜索算法,它的构造是使用人工的方式,并对生物遗传学和自然选择机理来进行模仿,是一种典型的数学仿真,而这种数学仿真是通过生物进化的过程来进行的,它是进化计算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与传统的数学模型进行比较,遗传算法有很多的不同的地方,因为它能够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而传统的数学模型却没办法做到。 1遗传算法的理论研究 1.1遗传算法的由来。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霍兰德(Holland)将该算法应用于自然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行为的研究之中,并且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自然与人工系统中的适应》。随后,Holland与他的学生们将该算法进行了大力的推广,并把它应用到优化及机器学习等问题之中,而且正式定名为遗传算法。 1.2遗传算法的发展。遗传算法的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时 候,它正好属于一个发展中的过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时,它已经发展到了颠疯时刻。为一种实用性较强而又很有效率的优化技术,遗传算法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在国内外已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力。 1.3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遗传算法是从一个种群(population)开始的,而这个种群代表问题可能潜在解集的,一个种群是由经过基因(gene)编码(coding)的一定数目的个体(individual)所组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它是由多个基因的集合,其内部表现是某种基因组合决定的。自从初始种群产生以后,按照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原理,逐代(generation)演化产生出越来越好的近似解。在每一代,根据问题域中个体的适应度(fitness)大小来挑选(selection)个体,遗传算法是采纳了选择、交叉、变异、迁移、局域 与邻域等自然进化模型,并借助于自然遗传学的遗传算子(genetic operators)进行组合交叉(crossover)和变异(mutation),从而产生出代表新的解集的种群。 遗传算法和传统搜索算法有很大的不同,它是通过一组随机产生的初始解开始搜索过程。染色体是类似于二进制串的一串符号,对于染色体的测量,我们通常是用适应度来它的好坏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实例

目录 _ 一、遗产算法的由来 (2) 二、遗传算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 三、遗传算法的特点 (5) 四、遗传算法的流程 (7) 五、遗传算法实例 (12) 六、遗传算法编程 (17) 七、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一:运行程序.. (19)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与实例 一、遗产算法的由来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起源于对生物系统所进行的计算机模拟研究。20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家不断努力从生物学中寻求用于计算科学和人工系统的新思想、新方法。很多学者对关于从生物进化和遗传的激励中开发出适合于现实世界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的计算技术——生物进化系统的计算模型,以及模拟进化过程的算法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探索和研究。John H.Holland教授及其学生首先提出的遗传算法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遗传算法借鉴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摩根的遗传学说。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地球上的每一物种从诞生开始就进入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生物种群从低级、简单的类型逐渐发展成为高级复杂的类型。各种生物要生存下去及必须进行生存斗争,包括同一种群内部的斗争、不同种群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界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生物个体容易存活下来,并有较多的机会产生后代;具有较低生存能力的个体则被淘汰,或者产生后代的机会越来越少。,直至消亡。达尔文把这一过程和现象叫做“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按照孟德尔和摩根的遗传学理论,遗传物质是作为一种指令密码封装在每个细胞中,并以基因的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每个基因有特殊的位置并控制生物的某些特性。不同的基因组合产生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不一样,通过基因杂交和突变可以产生对环境适应性强的后代。经过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适应度值高的基因结构就得以保存下来,从而逐渐形成了经典的遗传学染色体理论,揭示了遗传和变异的

(实例)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函数及实例讲解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函数及实例讲解 核心函数: (1)function [pop]=initializega(num,bounds,eevalFN,eevalOps,options)--初始种群的生成函数 【输出参数】 pop--生成的初始种群 【输入参数】 num--种群中的个体数目 bounds--代表变量的上下界的矩阵 eevalFN--适应度函数 eevalOps--传递给适应度函数的参数 options--选择编码形式(浮点编码或是二进制编码)[precision F_or_B], 如 precision--变量进行二进制编码时指定的精度 F_or_B--为1时选择浮点编码,否则为二进制编码,由precision指定精度) (2)function [x,endPop,bPop,traceInfo] = ga(bounds,evalFN,evalOps,startPop,opts,... termFN,termOps,selectFN,selectOps,xOverFNs,xOverO ps,mutFNs,mutOps)--遗传算法函数 【输出参数】 x--求得的最优解 endPop--最终得到的种群 bPop--最优种群的一个搜索轨迹 【输入参数】 bounds--代表变量上下界的矩阵 evalFN--适应度函数 evalOps--传递给适应度函数的参数 startPop-初始种群 opts[epsilon prob_ops display]--opts(1:2)等同于initializega 的options参数,第三个参数控制是否输出,一般为0。如[1e-6 1 0] termFN--终止函数的名称,如['maxGenTerm'] termOps--传递个终止函数的参数,如[100] selectFN--选择函数的名称,如['normGeomSelect'] selectOps--传递个选择函数的参数,如[0.08] xOverFNs--交叉函数名称表,以空格分开,如['arithXover heuristicXover simpleXover'] xOverOps--传递给交叉函数的参数表,如[2 0;2 3;2 0] mutFNs--变异函数表,如['boundaryMutation multiNonUnifMutation nonUnifMutation unifMutation'] mutOps--传递给交叉函数的参数表,如[4 0 0;6 100 3;4 100 3;4 0 0]

遗传算法研究方向

遗传算法研究方向 遗传算法是多学科结合与渗透的产物,已经发展成一种自组织、自适应的综合技术,广泛应用在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理论 包括进一步发展遗传算法的数学基础,从理论和试验研究它们的计算复杂性。在遗传算法中,群体规模和遗传算子的控制参数的选取非常困难,但它们又是必不可少的试验参数。在这方面,已有一些具有指导性的试验结果。遗传算法还有一个过早收敛的问题,怎样阻止过早收敛也是人们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一。 2.分布并行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在操作上具有高度的并行性,许多研究人员都在探索在并行机和分布式系统上高效执行遗传算法的策略。对分布并行遗传算法的研究表明,只要通过保持多个群体和恰当控制群体间的相互作用来模拟并行执行过程,即使不使用并行计算机,也能提高算法的执行效率。 3.分类系统 分类系统属于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学习中的一类,包括一个简单的基于串规则的并行生成子系统、规则评价子系统和遗传算法子系统。分类系统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科学、工程和经济领域中,是目前遗传算法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4.遗传神经网络 包括连接权、网络结构和学习规则的进化。遗传算法与神经网络 相结合,正成功地用于从时间序列分析来进行财政预算。在这些系统中,训练信号是模糊的,数据是有噪声的,一般很难正确给出每个执行 的定量评价。如果采用遗传算法来学习,就能克服这些困难,显著提高 系统性能。Muhlenbein分析了多层感知机网络的局限性,并猜想下一 代神经网络将是遗传神经网络。 5.进化算法 模拟自然进化过程可以产生鲁棒的计算机算法--进化算法。遗 传算法是其三种典型的算法之一,其余两种算法是进化规划(Evolutio nary Programming,EP)和进化策略(Evolutio nary Strategies,ES) 。这三种算法是彼此独立地发展起来的。进化规划最早由美国的L.J. Fogel、A.J.Owens和M.J.Walsh提出;进化策略则由德国的I.Rechenb erg和H.P.Schwefel建立。

遗传算法基本理论与方法

摘要:基本遗传算法的操作是以个体为对象,只使用选择、交叉和变异遗传算子,遗传进化操作过程的简单框架。模式定理和积木块假设是解释遗传算法有效性的理论基础,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都表明基本的遗传算法不能处处收敛于全局最优解,因此基本遗传算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遗传算法;遗传算法的改进 1.标准遗传算法 基本遗传算法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这些基本遗传算子。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sag=(c,e,p0,n,φ,г,ψ,t) 其中c为个体的编码方法;e为个体适应度评价函数;p0为初始种群;n为种群大小;φ为选择算子;г为交叉算子;ψ为变异算子;t为遗传运算终止条件; 2 遗传算法基本方法及其改进 2.1编码方式 编码方式决定了个体的染色体排列形式,其好坏直接影响遗传算法中的选择算子、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的运算,也决定了解码方式。 二进制编码 二进制编码使用的字符号{0,1}作为编码符号,即用一个{0,1}所组成的二进制符号串构成的个体基因型。二进制编码方法应用于遗传算法中有如下优点: 1)遗传算法中的遗传操作如交叉、变异很容易实现,且容易用生物遗传理论来解释; 2)算法可处理的模式多,增强了全局搜索能力; 3)便于编码、解码操作; 4)符合最小字符集编码原则; 5)并行处理能力较强。 二进制编码在存着连续函数离散化的映射误差,不能直接反应出所求问题的本身结构特征,不便于开发专门针对某类问题的遗传运算算子。 2.2初始种群的设定 基本遗传算法是按随机方法在可能解空间内产生一个一定规模的初始群体,然后从这个初始群体开始遗传操作,搜索最优解。初始种群的设定一般服从下列准则:1)根据优化问题,把握最优解所占空间在整个问题空间的分布范围,然后,在此分布范围内设定合适的初始群体。 2)先随机生成一定数目的个体,然后从中挑出最好的个体加入到初始群体中。该过程不断迭代,直到初始群体中个体数目达到了预先确定的种群大小。 2.3选择算子的分析 选择算子的作用是选择优良基因参与遗传运算,目的是防止有用的遗传信息丢失,从而提高全局收敛效率。常用的遗传算子: (1)轮盘赌选择机制 轮盘赌选择也称适应度比例选择,是遗传算法中最基本的选择机制,每个个体被选择进入下一代的概率为这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占全部个体适应度值之和的比例。但是轮盘赌选择机制选择误差较大,不是所有高适应度值的个体都能被选中,适应度值较低但具有优良基因模式的个体被选择的概率也很低,这样就会导致早熟现象的产生。 (2)最优保存选择机制 最优保存选择机制的基本思想是直接把群体中适应度最高的个体复制到下一代,而不进行配对交叉等遗传操作。具体步骤如下: 1)找出当前群体中适应度值最高和最低的个体的集合;

遗传算法综述

遗传算法综述 史俊杰 摘要:遗传算法来源于进化论和群体遗传学,是计算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众多学科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回顾了遗传算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并对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作了简要阐述。进一步指出了遗传算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讨论了遗传算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对遗传算法的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遗传算法,适应度函数,神经网络 1.遗传算法的起源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是模拟自然界生物进化机制的一种算法,即遵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也就是寻优过程中有用的保留,无用的则去除。在科学和生产实践中表现为,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中找出最符合该问题所要求的条件的解决方法,即找出一个最优解。这种算法是1960年由Holland提出来的,其最初的目的是研究自然系统的自适应行为,并设计具有自适应功能的软件系统。 2.遗传算法的发展过程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密切根大学教授Holland开始研究自然和人工系统的自适应行为,在这些研究中,他试图发展一种用于创造通用程序和机器的理论。在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末期,Bagly发明“遗传算法”一词并发表了第一篇有关遗传算法应用的论文。1975年竖立了遗传算法发展史上的两块里程碑,一是Holland出版了经典著作“Adaptation in Nature and Artifieial System”,二是Dejong完成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博士论文“An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 of a Class of Genetie Adaptive System”。进入八十年代,随着以符号系统模仿人类智能的传统人工智能暂时陷入困境,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遗传算法等从生物系统底层模拟智能的研究重新复活并获得繁荣。进入九十年代,以不确定性、非线性、时间不可逆为内涵,以复杂问题为对象的科学新范式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如广义进化综合理论。由于遗传算法能有效地求解属于、NPC类型的组合优化问题及非线性多模型、多目标的函数优化问题,从而得到了多学科的广泛重视。3.遗传算法特点 遗传算法作为具有系统优化、适应和学习的高性能计算和建模方法的研究渐趋成熟。遗传算法具有进化计算的所有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1)搜索过程既不受优化函数的连续性约束,也没有优化函数导数必须存在的要

基于数据挖掘的遗传算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遗传算法 xxx 摘要:本文定义了遗传算法概念和理论的来源,介绍遗传算法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解释了遗传算法的相关概念、编码规则、三个主要算子和适应度函数,描述遗传算法计算过程和参数的选择的准则,并且在给出的遗传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加以说明。 关键词:数据挖掘遗传算法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Data Mining xxx Abstract: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of genetic algorithm source, Introducing genetic algorithm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application areas, explaining the concepts of genetic algorithms, coding rules, the three main operator and fitness function,describing genetic algorithm parameter selection process and criteria,in addition in the given combination of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Data Mining genetic algorithm 前言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s)试图计算模仿自然选择的过程,并将它们运用于解决商业和研究问题。遗传算法于20世界六七十年代由John Holland[1]发展而成。它提供了一个用于研究一些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框架,如配偶的选择、繁殖、物种突变和遗传信息的交叉。在自然界中,特定环境限制和压力迫使不同物种竞争以产生最适应于生存的后代。在遗传算法的世界里,会比较各种候选解的适合度,最适合的解被进一步改进以产生更加优化的解。 遗传算法借助了大量的基因术语。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学说,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搜索算法。生物在自然界的生存繁殖,显示对其自然环境的优异自适应能力。受其启发,人们致力于对生物各种生存特性的机制研究和行为模拟。通过仿效生物的进化与遗传,根据“生存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原则,借助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使所要解决的问题从随机初始解一步步逼近最优解。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及工程实践。[2]在工业、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业设计等不同领域,成功解决了许多问题。例如,可靠性优化、流水车间调度、作业车间调度、机器调度、设备布局设计、图像处理以及数据挖掘等。遗传算法作为一类自组织于自适应的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用于处理传统搜索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的和非线性的问题。 1.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和研 究方向 1.1遗传算法的特点 遗传算法作为一种新型、模拟生物进化过程的随机化搜索方法,在各类结 构对象的优化过程中显示出比传统优 化方法更为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性能。 它利用其生物进化和遗传的思想,所以 它有许多传统算法不具有的特点[3]: ※搜索过程不直接作用在变量上,而是 作用于由参数集进行了编码的个体 上。此编码操作使遗传算法可以直接 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 ※搜索过程是从一组解迭代到另一组 解,采用同时处理群体中多个个体的 方法,降低了陷入局部最优解的可能 性,易于并行化。

三个遗传算法matlab程序实例

遗传算法程序(一): 说明: fga.m 为遗传算法的主程序; 采用二进制Gray编码,采用基于轮盘赌法的非线性排名选择, 均匀交叉,变异操作,而且还引入了倒位操作! function [BestPop,Trace]=fga(FUN,LB,UB,eranum,popsize,pCross,pMutation,pInversion,options) % [BestPop,Trace]=fmaxga(FUN,LB,UB,eranum,popsize,pcross,pmutation) % Finds a maximum of a function of several variables. % fmaxga solves problems of the form: % max F(X) subject to: LB <= X <= UB % BestPop - 最优的群体即为最优的染色体群 % Trace - 最佳染色体所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 FUN - 目标函数 % LB - 自变量下限 % UB - 自变量上限 % eranum - 种群的代数,取100--1000(默认200) % popsize - 每一代种群的规模;此可取50--200(默认100) % pcross - 交叉概率,一般取0.5--0.85之间较好(默认0.8) % pmutation - 初始变异概率,一般取0.05-0.2之间较好(默认0.1) % pInversion - 倒位概率,一般取0.05-0.3之间较好(默认0.2) % options - 1*2矩阵,options(1)=0二进制编码(默认0),option(1)~=0十进制编 %码,option(2)设定求解精度(默认1e-4) % % ------------------------------------------------------------------------ T1=clock; if nargin<3, error('FMAXGA requires at least three input arguments'); end if nargin==3, eranum=200;popsize=100;pCross=0.8;pMutation=0.1;pInversion=0.15;options=[0 1e-4];end if nargin==4, popsize=100;pCross=0.8;pMutation=0.1;pInversion=0.15;options=[0 1e-4];end if nargin==5, pCross=0.8;pMutation=0.1;pInversion=0.15;options=[0 1e-4];end if nargin==6, pMutation=0.1;pInversion=0.15;options=[0 1e-4];end if nargin==7, pInversion=0.15;options=[0 1e-4];end if find((LB-UB)>0) error('数据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LB

关于遗传算法研究的内容调研设计毕业论文

关于遗传算法研究的容调研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遗传算法概论. (1) 1.1 遗传算法的产生和国外研究现状 (1) 1.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2) 1.3遗传算法的特点 (3) 1.4遗传算法的应用 (4) 1.5课题的任务 (6) 第二章基本遗传算法 (7) 2.1 基本遗传算法简介 (7) 2.2 基本遗传算法描述 (7) 2.3 基本遗传算法的实现 (10) 第三章遗传算法求解TSP (15) 3.1 旅行商问题概述 (15) 3.2 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TSP (16) 第四章求解TSP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26) 4.1实验环境 (26) 4.2算法在求解不同规模下的TSP的实验结果 (26)

4.3改良的遗传算法和其它智能优化算法的比较 (27) 4.4使用单一变异算子和混合变异算子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28) 第五章总结 (30) 参考文献 (32) 附录1 改良遗传算法求解TSP Java源程序 (33) 附录2 英文文献翻译 (50) 致谢 (56)

第一章遗传算法概论 1.1 遗传算法的产生和国外研究现状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简称GA)美国的J. Holland教授于1975年在他的专著《自然界和人工系统的适应性》中首先提出的,它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化搜索算法[1]。 遗传算法模拟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过程中发生的繁殖、交叉和基因突变现象,在每次迭代中都保留一组候选解,并按某种指标从解群中选取较优的个体(优胜劣汰),利用遗传算子(选择、交叉和变异)对这些个体进行组合,产生新一代的候选解群,重复此过程,直到满足某种收敛指标为止。最后一代候选解群中的最优解就是所求得的最优解。 1991年D.Whitey在他的论文中提出了基于领域交叉的交叉算子(Adjacency based crossover),这个算子是特别针对用序号表示基因的个体的交叉,并将其应用到了(旅行商)TSP问题中,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 D.H.Ackley等提出了随机迭代遗传爬山法(Stochastic Iterated Genetic Hill-climbing,SIGH)采用了一种复杂的概率选举机制,此机制中由m个“投票者”来共同决定新个体的值(m表示群体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SIGH与单点交叉、均匀交叉的神经遗传算法相比,所测试的六个函数中有四个表现出更好的性能,而且总体来讲,SIGH比现存的许多算法在求解速度方面更有竞争力 [2]。 H.Bersini和G.Seront将遗传算法与单一方法(simplex method)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叫单一操作的多亲交叉算子(simplex crossover),该算子在根据两个母体以及一个额外的个体产生新个体,事实上他的交叉结果与对三个个体用选举交叉产生的结果一致。同时,文献还将三者交叉算子与点交叉、均匀交叉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三者交叉算子比其余两个有更好的性能。 国也有不少的专家和学者对遗传算法的交叉算子进行改进。2002年,戴晓明等应用多种群遗传并行进化的思想,对不同种群基于不同的遗传策略,如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