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A )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 月 4 日 B.10 月 4 日 C.11 月 4 日 D.12 月 4 日

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 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

A.十项 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

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宪法》 B.《民法通则》 c.《刑事诉讼法》 D.《出版管理条例》

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

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9.“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

A.邓小平 B.陈云 C.彭真 D.习近平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 ( B ) 提出的见解。

A.商鞅 B.张居正 C.王安石 D.王阳明

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 B )所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12.“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 B )说的。

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韩菲

13.“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A )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廖仲恺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 C )的名言。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15.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概括为“三达德”是指( D )。

A.仁义礼 B.礼智信 C.知仁礼 D.知仁勇

16.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 A )。A.道德原则 B.道德规范 C.道德范畴 D.道德概念

17.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C )。

A.诚实守信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

18.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 A )

A.愚 B.绞 C.贼 D.狂

19.“道不同,不以为谋。”这句话出自( C )。

A.《诗·小雅·大东》 B.《荀子·正名》 C.《论语·述而》 D.《荀子·尽天下》

20.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 C )

A.义 B.序 C.信 D.别

二、多项选择(每题 3 分,共 45 分)

1. 2000 多年前,东方的( A )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而西方的( D )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A.韩非 B.商鞅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下列部门法中,属于私法的有( AD )。

A.继承法 B.税法 C.诉讼法 D.婚姻法

3.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保障公民“四权”,也有人把这“四权”称为新公民四权。该“四权”是指( AC )。A.知情权与参与权 B.知情权与参政权 C.表达权与监督权 D.表达权与批评权

4.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 ( ABCD )。A.刑事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5.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CD )。

A.罚金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6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 ABCD)等基本原则。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7.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对“法治”概念作了最经典描述的当属( ABC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洛克 D.卢梭

8.“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 AD )。

A.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 B.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 C.科学立法和执法必严 D.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9 .人事相处,有许多较优或较劣的选择性安排。下列选项中,属于次优类的行为安排是 ( BC )。

A.以怨报德 B.以德报德 C.以怨报怨 D.以德报怨

10.相对地看,廉洁自律的天敌是( AB )。

A.贪 B.欲 C.爱 D.恨

11.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提出“克己、虔诚”等品德内容,并系统地论证了其中的四种基本德性。此即“希腊四大德性”,其具体内容是指( AD )。

A.聪明和勇敢 B.正直和虔诚 C.克己和节制 D.节制和正直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完全契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涵的是( ABD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 D.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 2 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题意的是( ABCD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C.“公义胜私欲”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修养途径有( ABCD )。 A.省察克治 B.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15. 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围绕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在哪些方面去做努力的问题,总书记也为青年人支了三招。这“三招”是( ABC )。 A.要勤学 B.要修德 C.要明辨 D.没收财产

三、判断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正确打“√”,错误打“×”)

1.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 √ )

2.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 √ )

3.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称作“基本人权”或“人权”。( √ )

4.专家的伦理义务高于普通百姓。( × )

5.按照儒家文化,“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高于“贫而乐,富而好礼”。( × )

6.在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儒家只强调义而不涉及利。( × )

7.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 √ )

8.道德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规范体系。( √ )

9.我国《宪法》不涉及道德建设的问题。( × )

10.任何职业道德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 )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练习

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本题得 3 分正确显示答案

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本题得 3 分错误显示答案

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本题得 3 分正确 3 显示答案

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本题得 3 分正确显示答案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本题得 3 分正确显示答案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本题得 3 分正确显示答案

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本题得 3 分错误显示答案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本题得 3 分正确 4 显示答案

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本题得 0 分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本题得3分正确显示答案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是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基本指标。本题得 0 分 A、法律道义 B、法律良知 C、法律信仰 D、法制观念参考答案: C、法律信仰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2、()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本题得 0 分 A、人治 5 B、法治 C、法制 D、德治参考答案: B、法治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3、()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本题得 3 分 C、依法治国显示答案 4、儒家认为()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本题得 0 分 A、人人和谐 B、天人和谐 C、天道自然和谐 D、家国和谐参考答案: A、人人和谐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5、()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本题得 3 分 A 6 C、严格依法办事显示答案 6、()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千余年封建统治。本题得 0 分 A、人治 B、德治 C、神治 D、法治. 参考答案: A、人治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7、1985 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本题得 0 分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毛泽东参考答案: C、孔子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8、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来执行。本题得 3 分 7 C、人显示答案 9、()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本题得 3 分老子显示答案 10、()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本题得 0 分 A、国家本位 B、宗法意识 C、等级伦理 D、礼治主义参考答案: C、等级伦理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凭关

系,不需要什么事先约定的规则。血缘关系的远近就是行为依据,()就是行为准则。本题得 4 分 A、亲 B、义 8 D、别显示答案 2、儒家推崇的是()本题得 0 分 A、修身 B、齐家 C、平天下 D、治国参考答案: A、修身, B、齐家, C、平天下, D、治国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本题得 0 分 A、等级观念 B、宗法意识 C、礼治主义 D、国家本位参考答案: A、等级观念, B、宗法意识, C、礼治主义, D、国家本位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4、公权力行为一般为()。本题得0 分 A、行政行为 B、司法行为 C、经济行为 9 D、民事行为显示答案 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包括()。本题得 4 分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阴阳家显示答案 6、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包括()。本题得 4 分 A、人治 B、德治 C、神治 D、法治. 显示答案 7、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共同发挥作用。本题得 0 分 A、法律 B、法制 C、人治 D、道德参考答案: A、法律, D、道德试题解析:显示 10 显示答案 8、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等教材。本题得 4 分 A、《易》 B、《书》 C、《诗》 D、《礼》、《乐》、《春秋》显示答案 9、法治是制度、精神和文化()的有机体。本题得 0 分 A、文化 B、精神 C、制度 D、灵魂参考答案: A、文化, B、精神, C、制度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10、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本题得 0 分 A、教育 B、培养 C、耕作 D、发展、尊重参考答案: A、教育, B、培养, C、耕作, D、发展、尊重 11 试题解析:显示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练习考试人员:孔桂芹/试卷总分: 100/考试总时长: 120 分钟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本题得 0 分正确 12 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本题得0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 13 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是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基本指标。本题得 0 分 A、法律道义 B、法律信仰 C、法制观念 D、法律良知参考答案: B、法律信仰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2、()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本题得 0 分 A、人治 B、法制 C、德治 D、法治参考答案: D、法治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3、()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本题得 0 分 A、法治 B、依法治国C、道德 D、法制参考答案: B、依法治国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4、儒家认为()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本题得 0 分 A、人人和谐 B、天道自然和谐 14 C、家国和谐 D、天人和谐参考答案: A、人人和谐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5、()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本题得 0 分 A、敢于排除干扰 B、严格依法办事 C、坚守法治的定力 D、克服特权思想参考答案: B、严格依法办事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6、()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千余年封建统治。本题得 0 分A、人治 B、神治 C、法治. D、德治参考答案: A、人治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7、1985 年美国出

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本题得 0 分 A、孟子 B、孔子 C、毛泽东 D、老子参考答案: B、孔子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8、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来执行。本题得 0 分 15 A、社会 B、人 C、统治者 D、国家参考答案: B、人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9、()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本题得 0 分 A、孟子 B、孔子 C、毛泽东 D、老子参考答案: D、老子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10、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向()转化。本题得 0 分 A、权本位 B、神本位 C、性本位 D、人本位参考答案: D、人本位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凭关系,不需要什么事先约定的规则。血缘关系的远近就是行为依据,()就是行为准则。本题得 0 分 A、别 B、亲 C、伦理 D、义参考答案: A、别, B、亲, D、义试题解析:显示 16 显示答案 2、儒家推崇的是()本题得 0 分 A、治国 B、修身 C、平天下 D、齐家参考答案:A、治国, B、修身, C、平天下, D、齐家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3、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本题得 0 分 A、国家本位 B、等级观念 C、礼治主义 D、宗法意识参考答案: A、国家本位, B、等级观念, C、礼治主义, D、宗法意识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4、公权力行为一般为()。本题得 0 分 A、民事行为 B、行政行为 C、经济行为 D、司法行为参考答案: B、行政行为, D、司法行为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包括()。本题得 0 分 A、阴阳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参考答案: A、阴阳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17 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6、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包括()。本题得 0 分 A、人治 B、神治 C、法治. D、德治参考答案: A、人治, B、神治, C、法治., D、德治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7、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共同发挥作用。本题得 0 分 A、法律 B、人治 C、道德 D、法制参考答案: A、法律, C、道德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8、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等教材。本题得 0 分 A、《易》 B、《诗》 C、《礼》、《乐》、《春秋》 D、《书》参考答案: A、《易》, B、《诗》, C、《礼》、《乐》、《春秋》, D、《书》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9、法治是制度、精神和文化()的有机体。本题得 0 分 A、文化 B、制度 C、灵魂 18 D、精神参考答案: A、文化, B、制度, D、精神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10、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本题得 0 分 A、自由 B、民主 C、平等 D、人权参考答案: A、自由, B、民主, D、人权试题解析:显示《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A )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 月 4 日 B.10 月 4 日 C.11 月 4 日 D.12 月 4 日 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 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 A.十项 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 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A.《宪法》 B.《民法通则》 c.《刑事诉讼法》 D.《出版管理条例》 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宪法 B.行政法规C.法律 D.行政规章 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 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9.“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A.邓小平 B.陈云 C.彭真 D.习近平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 ( B ) 提出的见解。 19 A.商鞅 B.张居正 C.王安石 D.王阳明 11.“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 B )所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12.“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 B )说的。 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韩菲 13.“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A )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廖仲恺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 C )的名言。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15.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概括为“三达德”是指( D )。 A.仁义礼 B.礼智信 C.知仁礼 D.知仁勇 16.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 A )。 A.道德原则 B.道德规范 C.道德范畴 D.道德概念 17.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C )。 A.诚实守信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 18.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 A ) A.愚 B.绞 C.贼 D.狂 19.“道不同,不以为谋。”这句话出自( C )。A.《诗·小雅·大东》 B.《荀子·正名》 C.《论语·述而》 D.《荀子·尽天下》 20.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 C ) A.义 B.序 C.信 D.别二、多项选择(每题 3 分,共 45 分) 1. 2000 多年前,东方的( A )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而西方的( D )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A.韩非 B.商鞅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下列部门法中,属于私法的有( AD )。 A.继承法 B.税法 C.诉讼法 D.婚姻法 3.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保障公民“四权”,也有人把这“四权”称为新公民四权。该“四权”是指( AC )。 A.知情权与参与权 B.知情权与参政权 C.表达权与监督权 D.表达权与批评权 4.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 ( ABCD )。 A.刑事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5.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CD )。 A.罚金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6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ABCD )等基本原则。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7.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对“法治”概念作了最经典描述的当属( ABCD )。 20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洛克 D.卢梭 8.“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 AD )。 A.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 B.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 C.科学立法和执法必严 D.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9 .人事相处,有许多较优或较劣的选择性安排。下列选项中,属于次优类的行为安排是 ( BC )。 A.以怨报德 B.以德报德 C.以怨报怨 D.以德报怨 10.相对地看,廉洁自律的天敌是( AB )。 A.贪 B.欲 C.爱 D.恨 11.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提出“克己、虔诚”等品德内容,并系统地论证了其中的四种基本德性。此即“希腊四大德性”,其具体内容是指( AD )。 A.聪明和勇敢 B.正直和虔诚 C.克己和节制 D.节制和正直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完全契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涵的是( ABD )。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 D.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题意的是( ABCD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C.“公义胜私欲”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修养途径有( ABCD )。 A.省察克治 B.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15. 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围绕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在哪些方面去做努力的问题,总书记也为青年人支了三招。这“三招”是( ABC )。 A.要勤学 B.要修德 C.要明辨 D.没收财产三、判断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正确打“√”,错误打“×”) 1.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 √ ) 2.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 √ ) 3.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称作“基本人权”或“人权”。( × ) 4.专家的伦理义务高于普通百姓。( × ) 5.按照儒家文化,“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高于“贫而乐,富而好礼”。( × ) 6.在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儒家只强调义而不涉及利。( × ) 7.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 √ ) 8.道德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规范体系。( √ ) 9.我国《宪法》不涉及道德建设的问题。( × ) 10.任何职业道德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 )

1)单选题,共 15 题,每题 2.0 分,共 30.0 分 1 单选题 (2.0 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是()。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B. 公正司法,违法必究 21

C.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D.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2 单选题 (2.0 分) 自()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 A. 1949 年 B. 1954 年C. 1982 年 D. 2000 年 3 单选题 (2.0 分)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A. 1979 年的刑事诉讼法 B. 1982 年的刑事诉讼法 C. 1979 年的宪法修改案 D. 1982 年的宪法修改案 4 单选题 (2.0 分) 国家治理体系要探索,要创新,通过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能量和作用,更好地调动和动员庞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方面的资源。其中,()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A. 人治的手段和人治的途径

B. 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途径

C. 经济的手段和经济的途径

D. 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途径 5 单选题 (2.0 分) 本讲提到,行政许可过程中,应该遵循()。 A. 处罚与教育相集合原则B. 育人为本 C. 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D. 便民原则 22 6 单选题 (2.0 分) 全面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共产党的领导 B. 依法治国 C. 一国两制 D. 宪法制度 7 单选题 (2.0 分) 自2002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规定了()的证明标准。 A. “主观证据占优势” B. “客观证据占优势” C. “高度盖然性占优势” D. “绝对证据占优势” 8 单选题 (2.0 分)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A. 林则徐 B. 魏源 C. 龚自珍 D. 张之洞 9 单选题 (2.0 分) 宪法对于公民个人的基本功能是()。 A. 保障人权 B. 确立核心价值观 C. 界定国家权力和社会主体权力的边界 D. 限权 10 单选题 (2.0 分) 在以下机关中,()的侦查处于一种权力优势地位。 A. 行政机关 23 B. 公安机关 C. 审判机关 D. 检察机关 11 单选题 (2.0 分) 科学立法,就当前来讲,主要着眼于()。 A. 数量 B. 经济能力 C. 舆论压力 D. 质量 12 单选题 (2.0 分) 我国 1993 年修宪主要明确的内容是()。 A. 法治国家路线 B. 市场经济路线 C. 明确规定经济和土地要素 D. 人权路线 13 单选题 (2.0 分) 在我国

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主体是()。 A. 商界人士 B.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C. 国家工作人员 D. 企业工作人员 14 单选题 (2.0 分) 我国公权力滥用的表现不包括()。 A. 以权谋私 B. 劳民伤财 C. 贪污腐败 24 D. 尸位素餐 15 单选题 (2.0 分) 中国近现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 A. 甲午战争 B. 戊戌变法 C. 虎门销烟 D. 鸦片战争 2)多选题,共 10 题,每题 3.0 分,共 30.0 分 16 多选题 (3.0 分) 宪法是()。 A. 立国之本 B. 人权保障书 C. 母法 D. 子法 E. 政府“经营许可证” 17 多选题 (3.0 分) 刚性行政管理方式包括()。 A. 命令 B. 征收 C. 指导 D. 规划 E. 处罚 18 多选题 (3.0 分) 市场经济对国家权力的冲击包括()。 A. 权利主体 B. 权力范围 C. 权力行使的对象 25 D. 权力来源 E. 行使权力的依据 19 多选题 (3.0 分) 现代法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整个国家治理和社会资源的分配按照法治的精神,遵循三公原则。其中,“三公”是指()。 A. 公开 B. 公允 C. 公立 D. 公正 E. 公平20 多选题 (3.0 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第四项重大任务全民守法中提到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包括哪几个层域()。 A. 系统治理 B. 依法治理 C. 综合治理 D. 源头治理 E. 行业治理 21 多选题 (3.0 分) 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军事法规制度的制定权限和程序,将所有军事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完善审查制度,增强军事法规制度的()。 A. 科学性 B. 针对性 C. 信息化 D. 标准化 E. 适用性 22 多选题 (3.0 分) 26 国学三大支点为()。 A. 儒家哲学 B. 易经 C. 佛教 D. 道家哲学与道教 23 多选题 (3.0 分) 属于一维线性构形表音文字的有哪些?() A. 汉语 B. 英语 C. 法语 D. 德语 24 多选题 (3.0 分) 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这些队伍和别的部门干部相互交流的渠道,加强对“三化”人才的培养。其中,“三化”是指()。 A. 正规化 B. 科学化 C. 专业化 D. 职业化 E. 系统化 25 多选题 (3.0 分) 违宪审查的基本功能包括()。 A. 保证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B. 协调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C. 保护少数人的权利 D. 确定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

观 E. 强制执行 27 3)判断题,共 20 题,每题 2.0 分,共 40.0 分 26 判断题 (2.0 分) 坚持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我们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目标以及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法治建设不是选项,是必备项、规定动作。 A. 对 B. 错 27 判断题 (2.0 分) 在附带性审查中,法院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包括法院的宪法解释权、先例约束原则。 A. 对 B. 错 28 判断题

(2.0 分) 司法公正是过程公正与结果公正的结合、统一。 A. 对 B. 错 29 判断题 (2.0 分) 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就是劳动力自由转移,没有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市场经济不复存在。 A. 对 B. 错 30 判断题 (2.0 分) 执政是对权力的考验,权力要依法设置,依法运行,依法监督,依法治约,党掌握权力,掌握立法权,所以党在法律之上。 A. 对 B. 错 31 判断题 (2.0 分) 监督贵在严密,不能有裂缝,不能有缺口,所以要形成严密的监督体系。 A. 对 B. 错 32 判断题 (2.0 分) 只要有助于认定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叫做证据。 A. 对 B. 错 28 33 判断题 (2.0 分)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A. 对 B. 错 34 判断题 (2.0 分) 郭靖被命名为北侠。 A. 对B. 错 35 判断题 (2.0 分) 刑法是立国之本。 A. 对 B. 错 36 判断题 (2.0 分) “双轨制”在中国社会发生作用,形成了规则之间的不一致,但两套规则的内部是统一的。 A. 对 B. 错 37 判断题 (2.0 分) 依法行政的第一大原则是职权法定原则。 A. 对 B. 错 38 判断题 (2.0 分) 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力争经过 10 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 A. 对 B. 错 39 判断题 (2.0 分) 当代依法行政要注重认识和发挥条理法作用。 A. 对 B. 错 29 40 判断题 (2.0 分) 乌台诗案是针对苏轼的文字狱。

A. 对

B. 错 41 判断题 (2.0 分) 金庸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A. 对 B. 错 42 判断题 (2.0 分) 保障贵在于严密,贵在于充分,所以要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A. 对 B. 错 43 判断题 (2.0 分) 良法善治是实现法治政府建设的必由路。 A. 对 B. 错 44 判断题 (2.0 分) 客观事实与主观事实的关系式客观事实必须符合主观事实。 A. 对 B. 错 45 判断题 (2.0 分) 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收受贿赂的行为。 A. 对【安徽淮南】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40 题)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 30 窗体底端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40 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的内容的是()。(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养心莫善于诚” B、“恭敬之心,礼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事思敬”,“不居功” 2、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本题分数:2.5 分)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3、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制作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本题分数:2.5 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中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所云。(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存疑存疑 31 D、孟子 5、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概括为“三达德”是指()。(本题分数:2.5 分) A、仁义礼 B、礼智信 C、知仁礼 D、知仁勇 E、 6、根据 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本题分数:2.5 分)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伦理责任 D、刑事责任 7、“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见解出自()(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 B、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C、法国哲学家波普尔 D、英国哲学家培根 8、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愚 B、绞 32 存疑存疑 C、贼 D、狂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的名言。(本题分数:2.5 分)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E、 10、“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说的。(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韩非 11、“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本题分数:2.5 分) A、《宪法》 B、《民法通则》 C、《刑事诉讼法》 D、《出版管理条例》 12、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提出的见解。(本题分数:2.5 分) A、商鞅 B、张居正 33 存疑存疑存疑 C、王安石 D、王阳明 13、“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说过的一句话。(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廖仲恺 14、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包括基本规范和特殊规范。其中,“五爱”构成了基本规范。在这“五爱”里,首要的爱是()。(本题分数:2.5 分) A、爱人民 B、爱祖国 C、爱社会主义 D、爱劳动 15、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审讯结案后在录问时、或宣判时、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的,案件必须要重新审理。这项专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设计的复审制度始于()。(本题分数:2.5 分)存疑存疑 A、周朝 B、汉朝 C、三国 D、唐朝 16、“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名言的发明者是()。(本题分数:2.5 分)疑 A、孟德斯鸠存 34 B、卢梭 C、阿克顿 D、托克维尔 17、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本题分数:2.5 分) A、义 B、序 C、信 D、别 18、蔡元培先生认为:“人生学业,无一可以轻易得之者。当艰难之境而不屈不沮,必达而后已,则()之效也。”(本题分数:2.5 分) A、责任心 B、勇敢 C、正直 D、诚实 19、在实现廉洁自律的有关基本要求中,最重要的是()。(本题分数:2.5 分)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C、防微杜渐,过好“金钱关” D、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20、没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则是“一把不燃烧的火,一缕不发亮的光”。此话出自()之口。(本题分数:2.5 分) 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 B、德国法学家耶林 35 存疑存疑存疑存疑 C、中国清末法学家沈家本 D、英国哲学家培根 21、根据 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三百次 B、四百次 C、五百次 D、六百次 22、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本题分数:2.5 分) A、诚实守信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 23、“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的 3 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 33 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容。(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2000 年 B、2001 年 C、2002 年 D、2004 年 24、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本题分数:2.5 分) A、道德原则 36 存疑存疑 B、道德规范 C、道德范畴 D、道德概念 25、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本题分数:2.5 分)疑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已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26、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学说那里常被提及。(本题分数:2.5 分)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27、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中,错误的是()。(本题分数:2.5 分)存疑存疑存 A、在道德体系的构成的要素中,道德规范具有统驭全局的最高地位 B、职业道德对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有补充作用 C、职业人士负有自觉维护职业荣誉之义务 D、各种职业道德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 28、在现代社会,由于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和内涵极其丰富多样,其中,有人认为,权利是行动的资格、占有的资格或享受的资格。权利意味着“可以”,义务则意味着“不可以”。该见解属于()。(本题分数:2.5 分) A、主张说 37 存疑 B、自由说 C、利益说 D、利益说 E 资格说 29、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本题分数:2.5 分)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 30、“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句话出自()。(本题分数:2.5 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大报告》 D、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31、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定为国家宪法日。(本题分数:2.5 分) A、9 月 4 日 B、10 月4 日 C、11 月 4 日 D、12 月 4 日 32、“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出自于()(本题分数:2.5 。分)存疑存疑存疑存疑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8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大报告》 D、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33、中国古人对教育的功能作用与学习的意义有很多充满智慧的阐释,如:“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这段话出自()。(本题分数:2.5 分)A、《论语》 B、《资治通鉴》 C、《孟子》 D、《吕氏春秋》 3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 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本题分数:2.5 分) A、十项 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 35、“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人是()。(本题分数:2.5 分) A、邓小平 B、陈云 C、彭真 D、习近平 3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本题分数:2.5 分) A、宪法 39 存疑存疑存疑存疑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7、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本题分数:2.5 分)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38、“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出自()。(本题分数:2.5 分) A、《诗·小雅·大东》 B、《荀子·正名》 C、《论语·述而》 D、《孟子·尽心下》 39、“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这是十八大后()的讲话内容。(本题分数:2.5 分)存疑存疑存疑 A、胡锦涛 B、习近平 C、李克强 D、张德江 40、“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说的。(本题分数:2.5 分)存疑 A、老子 B、孔子 40 C、庄子 D、孟子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练习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本题得 0 分 41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本题得 0 分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本题得0分正确错误 42 参考答案:正确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就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本题得 0 分 A、孟子 B、佛教 C、老子 D、孔子参考答案: A、孟子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2、()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本题得 0 分 A、法B、伦理 C、国家本位 D、行政力量参考答案: C、国家本位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3、“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本题得 0 分 A、《周易》 B、《春秋》 C、《论语》 D、《大学》参考答案: A、《周易》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本题得 0 分 A、《法经》 B、《易》 43 C、《春秋》 D、《礼》参考答案: A、《法经》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5、()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本题得 0 分 A、等级伦理 B、礼治主义 C、国家本位 D、宗法意识参考答案: A、等级伦理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6、()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本题得 0 分 A、法制 B、人治 C、德治 D、法治参考答案: D、法治试题解析:显

示显示答案 7、()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本题得 0 分 A、道家 B、名家 C、法家 D、儒家参考答案: D、儒家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8、()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本题得 0 分 44 A、道德 B、信约 C、法治 D、法制参考答案: A、道德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9、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整个社会对()的普遍认同和支持。本题得 0 分 A、法律至上地位 B、德治至上地位 C、统治者权威 D、人治至上地位参考答案: A、法律至上地位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10、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向()转化。本题得 0 分 A、神本位 B、人本位 C、性本位 D、权本位参考答案: B、人本位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大藏经按语系分为()系统。本题得 0 分 A、巴利语系 B、缘起 C、藏语系 D、汉语系参考答案: A、巴利语系, C、藏语系, D、汉语系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45 2、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本题得 0 分 A、动态的立法 B、守法 C、行政执法 D、司法参考答案: A、动态的立法, B、守法, C、行政执法, D、司法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3、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的所有成果。本题得 0 分 A、物质 B、地理 C、人文 D、精神参考答案: A、物质, D、精神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4、儒家的特征是()。本题得 0 分 A、尊奉六经 B、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 C、提倡“中庸之道” D、崇尚礼乐仁义参考答案: A、尊奉六经, B、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 C、提倡“中庸之道”, D、崇尚礼乐仁义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5、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本题得 0 分 A、耕作 B、发展、尊重 C、教育 D、培养参考答案: A、耕作, B、发展、尊重, C、教育, D、培养 46 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6、()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本题得 0 分 A、法治 B、诚治 C、人治 D、德治参考答案: A、法治, D、德治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本题得 0 分 A、人文精神 B、统治者至上 C、为人民服务 D、人文主义参考答案: A、人文精神, D、人文主义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8、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因素。本题得 0 分 A、精神 B、人文 C、物质 D、制度参考答案: A、精神, D、制度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本题得 0 分 A、四谛 B、灭苦 C、五蕴 47 D、缘起参考答案: A、四谛, C、五蕴, D、缘起试题解析:显示显示答案 10、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本题得 0 分 A、民主 B、平等 C、自由 D、人权参考答案: A、民主, C、自由, D、人权试题解析:显示安徽事业单位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试题答案考试人员:阜阳招聘网试卷总分: 100/考试总时长: 120 分钟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如果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拒不执行。(错误)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 2、法治的生命线是公平和正义。(正确)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 3、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正确)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4、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正确)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 5、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正确)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 6、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正确)本题得 3 分正确 48 错误显示答案 7、公民在宪法上的平等,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错误)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 8、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正确)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 9、道、德、伦、理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因此,绝不能交替使用的。(错误)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 10、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正确)本题得 3 分正确错误显示答案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A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本题得 3 分 A、法家 B、儒家 C、阴阳家 D、墨家显示答案 2、“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的名言的发明者是( A)。本题得 3 分 A、阿克顿 B、

孟德斯鸠 C、托克维尔 D、卢梭显示答案 3、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B )。本题得 3 分 A、道德范畴 B、道德原则 C、道德概念 D、道德规范显示答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B)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本题得 3 分 A、民法 B、宪法 49 C、经济法 D、刑法显示答案 5、“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B )说过的一句话。本题得 3 分 A、陈独秀 B、孙中山 C、廖仲恺 D、李大钊显示答案 6、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 12 月 4 日定为国家宪法日。本题得 3 分 A、11 月 4 日 B、9 月 4 日 C、12 月 4 日 D、10 月4 日显示答案 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 ,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B )。本题得3分 A、法律 B、同级政府规章 C、宪法 D、行政法规显示答案 8、“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D )的 3 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 33 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容。本题得 3 分 A、2002 年 B、2001 年 C、2000 年 D、2004 年显示答案 9、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制作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有是(C )。本题得 3 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型法》 B、《中华人民共和中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显示答案 10、“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出自(A )。本题得 3 分 A、《论语?述而》 B、《荀子?正名》 C、《诗?小雅?大东》 D、《孟子?尽心下》显示答案 50 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下列表述中,符合集体主义原则的是(ABD )。本题得 4 分 A、一滴水如何才能使它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里 B、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众人所助,虽错必强;众人所去,虽大必亡显示答案 2、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围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一主题,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ABCD)。本题得 4 分 A、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B、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C、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D、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显示答案 3、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保障公民“四权”,也有人把这“四权”称为新公民四权。该“四权”是指(AB)。本题得 4 分 A、表达权与监督权 B、知情权与参与权 C、表达权与批评权 D、知情权与参政权显示答案 4、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题意的是()。本题得 0 分 A、“公义胜私欲”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显示答案 5、相对地看,廉洁自律的天敌是(BD )。本题得 4 分 A、爱 B、贪 C、恨 D、欲显示答案 6、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BC)。本题得 4 分 A、剥夺政治权利 B、罚金 C、没收财产 D、拘役显示答案 7、2000 多年前,东方的( B)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而西方的( C)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本题得 4 分 A、苏格拉底 51 B、韩非 C、亚里士多德 D、商鞅显示答案 8、人事相处,有许多较优或较劣的选择性安排。下列选项中,属于次优类的行为安排是()。本题得 0 分 A、以怨报怨 B、以怨报德 C、以德报怨 D、以德报德显示答案 9、“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 BC)。本题得 4 分 A、科学立法和执法必严 B、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D、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显示答案 10、2014 年 10 月 8 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和“三实”的基本要求。其中,“三严”是指( BCD)。本题得 4 分 A、严以求德 B、严以修身 C、严以律己 D、严以用权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试卷总分: 100/考试总时长: 120 分钟一、判断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本题得 3 分正确 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本题得 3 分错误显示答案 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本题得 3 分正确 52 显示答案 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本题

得 3 分正确显示答案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本题得 3 分正确显示答案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说是一种哲学体系。()本题得 3 分正确 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本题得 3 分错误显示答案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本题得 3 分正确显示答案 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本题得 3 分错误显示答案 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本题 53 得3分正确显示答案二、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本题得 3 分 A、依法治国 B、道德 C、法治 D、法制显示答案 2、儒家认为()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本题得 3 分 A、天道自然和谐 B、家国和谐 C、人人和谐 D、天人和谐显示答案 3、最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本题得 3 分 D、刘向显示答案 54 4、()就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本题得 3 分 A、孟子 B、佛教 C、老子 D、孔子显示答案 5、()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本题得 3 分 A、法 B、伦理 C、国家本位 D、行政力量显示答案 6、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来执行。本题得 3 分 A、人 B、统治者 C、社会 D、国家显示答案 7、()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本题得 3 分 55 A、孔子 B、毛泽东 C、孟子 D、老子显示答案 8、()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本题得 3 分 A、等级伦理 B、礼治主义 C、国家本位 D、宗法意识显示答案 9、()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本题得 3 分 A、道家 B、名家 C、法家 D、儒家显示答案 10、()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本题得 3 分 A、法制 56 B、人治 C、德治 D、法治显示答案三、多选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1、()是依法治国的特征。本题得 4 分 A、应当性 B、公平性 C、公开性 D、平等性显示答案 2、大藏经按语系分为()系统。本题得 4 分 A、藏语系 B、汉语系 C、巴利语系 D、缘起显示答案 3、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本题得 4 分 A、动态的立法 B、行政执法 57 C、司法 D、守法显示答案 4、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的所有成果。本题得 4 分 A、物质 B、人文 C、精神 D、地理显示答案 5、儒家的特征是()。本题得 4 分 A、尊奉六经 B、提倡“中庸之道” C、崇尚礼乐仁义 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显示答案 6、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本题得 4 分 A、耕作 B、教育 C、培养 58 D、发展、尊重显示答案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本题得 4 分A、人文精神 B、统治者至上 C、为人民服务 D、人文主义显示答案 8、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因素。本题得 4 分 A、精神 B、人文 C、物质 D、制度显示答案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本题得 4 分 A、四谛 B、灭苦 C、五蕴 D、缘起显示答案 59 10、()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本题得 4 分 A、法治 B、诚治 C、人治 D、德治显示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A )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 月 4 日 B.10 月 4 日 C.11 月 4 日 D.12 月 4 日 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 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A.十项 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 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宪法》 B.《民法通则》 c.《刑事诉讼法》 D.《出版管理条例》 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

政法规 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9.“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 A.邓小平 B.陈云 C.彭真 D.习近平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 B ) 提出的见解。 A.商鞅 B.张居正 C.王安石 D.王阳明 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 B )所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12.“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 B )说的。

60 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韩菲 13.“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A )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廖仲恺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 C )的名言。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15.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概括为“三达德”是指( D )。 A.仁义礼 B.礼智信 C.知仁礼 D.知仁勇 16.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 A )。 A.道德原则 B.道德规范 C.道德范畴 D.道德概念 17.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C )。 A.诚实守信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 18.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 A ) A.愚 B.绞C.贼 D.狂 19.“道不同,不以为谋。”这句话出自( C )。 A.《诗·小雅·大东》 B.《荀子·正名》 C.《论语·述而》 D.《荀子·尽天下》 20.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 C ) A.义 B.序 C.信 D.别 21.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 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C )。 A、十项 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 22.“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A)说过的一句话。 A、孙中山B、李大钊 C、陈独秀 D、廖仲恺 23.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概括为“三达德”是指(D)。 A、仁义礼 B、礼智信 C、知仁礼 D、知仁勇 2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B )所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25.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C )。 A、诚实守信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 25.“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B)说的。 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韩非 2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C)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27.“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句话出自(A)。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大报告》 D、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8.根据 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D)。 A、民事责任 B、行政责任 C、伦理责任 D、刑事责任 61 29.“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这是十八大后(B)的讲话内容。 A、胡锦涛 B、习近平 C、李克强 D、张德江 30.在实现廉洁自律的有关基本要求中,最重要的是(A )。 A、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C、防微杜渐,过好“金钱关” D、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31.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B )提出的见解。 A、商鞅B、张居正 C、王安石 D、王阳明 32.“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名言的发明者是(C )。 A、孟德斯鸠 B、卢梭 C、阿克顿 D、托克维尔 33.在现代社会,由于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和内涵极其丰富多样,其中,有人认为,权利是行动的资格、占有的资格或享受的资格。权利意味着“可以”,义务则意味着“不可以”。该见解属于(D)。 A、主张说 B、自由说 C、利益说 D、资格说 34.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C)。 A、义 B、序 C、信 D、别 35.“人

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D )的 3 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 33 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容。 A、2000 年 B、2001 年 C、2002 年 D、2004 年

36.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A )。

A、道德原则

B、道德规范

C、道德范畴

D、道德概念 37.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 月 4 日 B、10 月 4 日 C、11 月 4 日 D、12 月 4 日 3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A)。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39.“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出自(C)。 A、《诗·小雅·大东》 B、《荀子·正名》 C、《论语·述而》 D、《孟子·尽心下》 40.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包括基本规范和特殊规范。其中,“五爱”构成了基本规范。在这“五爱”里,首要的爱是(B )。 A、爱人民 B、爱祖国 C、爱社会主义 D、爱劳动 41.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C)。 A、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B、先公后私、先人后已 C、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 42.中国古人对教育的功能作用与学习的意义有很多充满智慧的阐释,如:“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这段话出自(D)。

A、《论语》

B、《资治通鉴》

C、《孟子》

D、《吕氏春秋》 43.没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则是“一把不燃烧的火,一缕不发亮的光”。此话出自(B )之口。 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 B、德国法学家耶林 C、中国清末法学家沈家本 D、英国哲学家培根 44.“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A)说的。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45.“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出自于(B)。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十八大报告》 D、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62 46.“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人是(A )。 A、邓小平 B、陈云 C、彭真 D、习近平 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A)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48.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 ,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B)。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 49.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 A、在道德体系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规范具有统驭全局的最高地位 B、职业道德对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有补充作用 C、职业人士负有自觉维护职业荣誉之义务 D、各种职业道德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 50.下列选项中,属于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的内容的是( A )。 A、“养心莫善于诚” B、“恭敬之心,礼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事思敬”,“不居功” 51.蔡元培先生认为:“人生学业,无一可以轻易得之者。当艰难之境而不屈不沮,必达而后已,则(B)之效也。” A、责任心 B、勇敢 C、正直 D、诚实 52.“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D)。 A、《宪法》 B、《民法通则》 C、《刑事诉讼法》 D、《出版管理条例》 53.根据 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C)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A、三百次

B、四百次

C、五百次

D、六百次 54.“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见解出自(D)。 A、美国哲学家罗尔斯 B、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C、法国哲学家波普尔 D、英国哲学家培根 5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C)的名言。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56.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C)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57.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制作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中民

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58.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审讯结案后在录问时、或宣判时、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的,案件必须要重新审理。这项专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设计的复审制度始于(D)。 A、周朝 B、汉朝 C、三国 D、唐朝二、多项选择(每题 3 分,共 45 分)1. 2000 多年前,东方的( A )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而西方的( D )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A.韩非 B.商鞅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下列部门法中,属于私法的有( AD )。 A.继承法 B.税法 C.诉讼法 D.婚姻法 3.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保障公民“四权”,也有人把这“四权”称为新公民四权。该“四权”是指 ( AC )。 A.知情权与参与权 B.知情权与参政权 C.表达权与监督权 D.表达权与批评权 63 4.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 ABCD )。 A.刑事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5.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CD )。 A.罚金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6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 ABCD)等基本原则。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7.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对“法治”概念作了最经典描述的当属( ABCD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洛克 D.卢梭 8.“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 AD )。 A.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 B.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 C.科学立法和执法必严 D.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9.人事相处,有许多较优或较劣的选择性安排。下列选项中,属于次优类的行为安排是 ( BC )。 A.以怨报德 B.以德报德 C.以怨报怨 D.以德报怨 10.相对地看,廉洁自律的天敌是( AB )。 A.贪 B.欲 C.爱 D.恨 11.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提出“克己、虔诚”等品德内容,并系统地论证了其中的四种基本德性。此即“希腊四大德性”,其具体内容是指( AD )。 A.聪明和勇敢 B.正直和虔诚 C.克己和节制 D.节制和正直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完全契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涵的是( ABD )。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 D.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题意的是( ABCD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C.“公义胜私欲”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修养途径有( ABCD )。 A.省察克治 B.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15. 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围绕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在哪些方面去做努力的问题,总书记也为青年人支了三招。这“三招”是( ABC )。 A.要勤学 B.要修德 C.要明辨 D.没收财产 16.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 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下列权利中,属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板块的有(AB)。 A、工作权利 B、健康权利 C、残疾人权利 D、知情权与参与权 17.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关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什么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BCD)。 A、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B、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C、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18.下列关于道德和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BC)。 A、道德可以用来调节、规范 64 人们的行为,预防犯罪的产生B、道德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它能够调整许多法律效力所不及的问题 C、个体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为法律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D、道德与法律一样,具有“他律”的性质 19.下列表述中,符合集体主义原则的是(ABC)。 A、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 B、众人所助,虽错必强,众人所去,虽大必亡 C、一滴水如何才能使它不干涸?—把它放到大海里 D、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20.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 460~公元前 370 年)说:“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作坏事,而要学着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在中国古语中,与这段话的意思契合的是(ABC)。 A、《诗经·大雅·抑》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B、《礼记·大学》载: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C、《礼记·大学》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D、《论语》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 我国刑法规定

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CD)。 A、罚金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22.2014 年 5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围绕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在哪些方面去做努力的问题,总书记也为青年人支了三招。这“三招”是(ABC) A、要勤学 B、要修德 C、要明辨 D、要践德 2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题意的是(ABC)。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C、“公义胜私欲”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4.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ABCD )等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A、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B、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C、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D、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25.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ABCD)等基本原则。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6.下列选项中,属于亚里士多德“法治”观点的是(ABCD)。 A、已成立的法律应当获得普遍的服从 B、“良好的法律”是治的前提 C、服从“恶法”不能称作坚持法治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要普遍服从善法 27.人事相处,有许多较优或较劣的选择性安排。下列选项中,属于次优类的行为安排是(ACD)。 A、以怨报德B、以德报德 C、以怨报怨 D、以德报怨 28.2014 年 10 月 8 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对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和“三实”的基本要求。其中,“三严”是指(ABD)。 A、严以修身 B、严以用权 C、严以求德 D、严以律己 29.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保障公民“四权”,也有人把这“四权”称为新公民四权。该“四权”是指(AC)。 A、知情权与参与权 B、知情权与参政权 C、表达权与监督权 D、表达权与批评权 30.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ACD)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A、权利公平 B、结果公平 C、机会公平 D、规则公平 31.以下对社会公德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BC)。 A、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 65 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B、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C、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D、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最高层次 32.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修养途径有(ABCD)。 A、省察克治 B、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33.“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AD)。 A、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 B、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 C、科学立法和执法必严 D、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34.下列关于职业道德评价的特点的表述中,错误是(ABC)。 A、评价对象限于从业者及其所属行业或单位的职业行为 B、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C、业界内外的人士均可成为评判者 D、评价不能具主观情感的色彩 35.下列部门法中,属于私法的有(AD)。 A、继承法 B、税法 C、诉讼法 D、婚姻法 36.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ABCD)。 A、刑事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37.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围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这一主题,提出的具体要求是(ABCD )。 A、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B、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C、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D、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 38.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宪法从大的方面提出了需要完善之处。下列选项中,属于此内容的有(ABCD )。 A、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 B、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 C、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D、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39.相对地看,廉洁自律的天敌是(AB)。 A、贪 B、欲 C、爱 D、恨 40.2000 多年前,东方的(A)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而西方的(D )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A、韩非 B、商鞅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1.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对“法治”概念作了最经典描述的当属(BC)。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洛克 D、卢梭 4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完全契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涵的是(ABD )。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无条件牺牲个

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 D、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43.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提出“克己、虔诚”等品德内容,并系统地论证了其中的四种基本德性。此即“希腊四大德性”,其具体内容是指(AD )。 A、聪明和勇敢 B、正直和虔诚 C、克己和节制 D、节制和正直 44.下列事项中,只能由法律加以规定的是(ABCD )。

A、犯罪和刑罚

B、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C、对公民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D、仲裁制度 45.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BC)。 A、我国“儒商”文化中,具有重视以德为本和修德为先等优良传统 B、有多少种天职,就有多少种道德形式 C、职业道德评价具有教育、监督等作用 D、职业道德评价的主题具有特定性,即只有道德家才能做出此类评价三、判断题(每题 1.5 分,共 15 分。正确打“√”,错误打“×”) 1.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 √ ) 2.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 √ ) 3.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称作“基本人权”或“人权”。( √ ) 4.专家的伦理义务高于普通百姓。( × ) 5.按照儒家文化,“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高于“贫而乐,富而好礼”。( ×) 6.在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儒家只强调义而不涉及利。( × ) 66 7.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 √ ) 8.道德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规范体系。( √ ) 9.我国《宪法》不涉及道德建设的问题。( × ) 10.任何职业道德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 ) 11.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是外控式的评价机制。(√)12.法治政府实质上就是有限政府。(√) 13.如果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拒不执行。( × ) 14.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 15.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16.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称作“基本人权”或“人权”。(√) 17.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 18.道德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规范体系。(√) 19.道、德、伦、理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因此,绝不能交替使用的。( × ) 20.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21.法治的生命线是公平和正义。(√)22.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 23.是否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4.我国是禁止再次委托授权立法权的。(√ ) 25.我国《宪法》不涉及道德建设的问题。( × ) 26.对应人们生活与工作的社会领域,道德可分为公德和私德。( × ) 27.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28.道德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同步性和平衡性。( × ) 29.社会主义道德实质上就是共产主义道德。(√) 30.按照儒家文化,“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高于“贫而乐,富而好礼”。( × ) 31.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 32.在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儒家只强调义而不涉及利。( × ) 33.我国现行宪法所倡导和认可的“五爱”是典型的社会公德。(√) 34.公司等商事主体的活动受商法的调整,并只遵守商法的基本原则。( × ) 35.公民在宪法上的平等,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 × ) 36.社会法是调整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 ) 37.任何职业道德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38.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3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就有关问题做出的规范性决议或决定,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40.专家的伦理义务高于普通百姓。(√)1 “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说过的一句话。 67 2 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审讯结案后在录问时、或宣判时、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的,案件必须要重新审理。这项专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设计的复审制度始于()。“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的 3 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 33 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容。唐朝 3 2004 年4 中国古人对教育的功能作用与学习的意义有很多充满智慧的阐释,如:“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吕氏春秋》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这段话出自()。在现代社会,由于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和内涵极其丰富多样,其中,有人认为,权利是行动的资格、占有的资格或享受的资格。权利意味着“可以”,义务则意味着“不可以”。该见

解属于()。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12~2015 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5 D、利益说(资格说) 6 二十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道德原则孔子《论语·述而》 7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出自于() 8 9 1 0 11 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的名言。“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出自()。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包括基本规范和特殊规范。其中,爱祖国“五爱”构成了基本规范。在这“五爱”里,首要的爱是()。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所云。“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1 2 1 3 1 4 1 5 爱岗敬业孔子《出版管理条例》中国古人对教育的功能作用与学习的意义有很多充满智慧的阐释,如:“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吕氏春秋》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这段话出自()。 68 1 6 1 7 1 8 1 9 2 0 2 1 2 2 2 3 2 4 2 5 2 6 2 7 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名言的发明者是()。“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说的。在实现廉洁自律的有关基本要求中,最重要的是()。“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这是十八大后()的讲话内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提出的见解。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学说那里常被提及。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概括为“三达德”是指()。: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的名言。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下列关于道德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在道德体系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规范具有统驭全局的最高地位阿克顿周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爱岗敬业张居正法家知仁勇同级政府规章孔子法律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2 8 B、职业道德对一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具有补充作用 C、职业人士负有自觉维护职业荣誉之义务 D、各种职业道德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 A 、在道德体系的构成要素中,道德规范具有统驭全局的最高地位 2 9 “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出版管理条例》 69 3 0 3 1 3 2 3 3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人是()。: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对我国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在现代社会,由于权利和义务的构成和内涵极其丰富多样,其中,有人认为,权利是行动的资格、占有的资格或享受的资格。权利意味着“可以”,义务则意味着“不可以”。该见解属于()“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见解出自()。蔡元培先生认为:“人生学业,无一可以轻易得之者。当艰难之境而不屈不沮,必达而后已,则()之效也。”“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说的。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制作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邓小平信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资格说 3 4 3 5 3 6 3 7 英国哲学家培根勇敢周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化改革若干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句话出自()。重大问题的决定》根据 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

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刑事责任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同级政府规章道德原则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包括基本规范和特殊规范。其中,爱祖国“五爱”构成了基本规范。在这“五爱”里,首要的爱是()。 70 “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名言的发明者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是()。蔡元培先生认为:“人生学业,无一可以轻易得之者。当艰难之境而不屈不沮,必达而后已,则()之效也。”下列选项中,属于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的内容的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所云。阿克顿爱岗敬业勇敢“养心莫善于诚”孔子“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说的。老子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说过的一句话。、孙中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出自于()没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则是“一把不燃烧的火,一缕不发亮的光”。德国法学家此话出自()之口。耶林:下列选项中,属于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的内容的是()。 A、“养心莫善于诚”

B、“恭敬之心,礼也”

C、“不学礼,无以立”

D、“事思敬”,“不居功”“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出自()。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定为国家宪法日。翻异别勘是指犯人审讯结案后在录问时、或宣判时、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的,案件必须要重新审理。这项专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设计的复审制度始于()。《论语·述而》 12 月 4 日A、“养心莫善于诚”唐朝 71 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的 3 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 33 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内容。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2004 年、爱岗敬业根据 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五百次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定为国家宪法日。 42342 根据 2013 年 9 月 10 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刑事责任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的,将被依法追究()。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学说那里常被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法家宪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这句话出自()。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12 年 6 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2012~2015 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提出的见解。我国是禁止再次委托授权立法权的。( ) 是否以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二十项张居正正确正确正确 72 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道、德、伦、理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因此,绝不能交替使用的。()任何职业道德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性。()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我国《宪法》不涉及道德建设的问题。()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如果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拒不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就有关问题做出的规范性决议或决定,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 正确错误正确正确错误正确错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知识点

2.2.1夯实法治基石 ◇随◇堂◇笔◇记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依法治理。 2. 法治的重要性 (1)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国家和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 法治的要求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二、描绘法治蓝图 1.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 依法治国 (1)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基本要求: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全民守法(基础) ◇思◇维◇导◇图

2.2.2凝聚法治共识 ◇随◇堂◇笔◇记 一、法治政府 1.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政府的工作宗旨和原则: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 人民谋利益。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二、厉行法治 1.怎样厉行法治? (1)公民: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3)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2.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思◇维◇导◇图 凝聚 法治 共识 法治政府:依法行政 全民守法,法治宣传 法德相辅,规范与教化并行厉行法治 上行下效

(整合)2019-2020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我们与法律同行》导学案(一)共3份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我们与法治同行 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法治意识。 2、通过活动探究,明确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树立遵守法律、敬仰法律的思想。 3、通过观看宪法宣誓的视频,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重点 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 建设。 难点 认识法律信仰对于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作用,树立法律信仰,推进法治中国 建设。 课 型 探究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_____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 _____ ,会有什么 _____ 。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 _____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 _____ ,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 _____ 。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 _____ 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 _____ 、自觉遵守者、坚定 _____ 。 (4)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 _____ ,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 _____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 _____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自主研讨

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吸毒违法,要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远离毒品。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罚;酒驾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承担法律责任;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3)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应该:①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③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拓展资料 依法办事的原因 学会依法办事 我们与法律同行依法办事的要求 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 树立法律信仰的要求 树立法律信仰道德对法律的作用 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 教学反思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 (2)法治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4)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4.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6.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7.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8.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10.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11.怎样厉行法治?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12.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1.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 2.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敢于并善于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治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3.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等。 4.政府依法行政有何意义?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2)依法行政直接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 (3)依法行政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可以使政府的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精品】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案无答案(一)共3份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十课 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办事。 2.知道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3.知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二、自主预习 1.法律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3.法律的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4.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 三、合作探究 洋洋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学习《时事》,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他把重大时事要闻、学习的困惑和体会记录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现摘录洋洋的部分学习笔记,请你帮他答疑解惑。 (1)【时事要闻】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什么?说一说全面推进这一主题的总目标。 (2)【释疑解惑】①一次,我的邻居小华喝了在网吧认识的朋友给他的一瓶“神 仙水”,之后不能自拔,原来水里掺了毒品。后来,小华被强制戒毒。 这则案例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②今天中午我睡过头了,酒后的爸爸执意要开车送我上学。途中,爸爸因酒驾被交警拘留。 爸爸酒驾被捕,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学习体会】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设法治中国,人人有责。 对此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四、随堂演练 1.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 )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 坚定捍卫者 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 2.依法办事,遵循法律而生活,就要做到( )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②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④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由于生活阅历和经验很少,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行为的侵害,如被人勒索、敲诈、殴打、拐骗等。如果自己遇到类似的情况,应该( ) ①自认倒霉,忍声吞气,以免坏人报复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④不惜一切代价与坏人搏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③八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14岁的小科为了弄钱去上网,和网友小刚商量出了合伙偷走堂哥的出租车,以此向堂哥要钱的鬼点子。一天晚上,小科等3人在偷车时被堂哥发现,民警和30名的哥合力追击,将被盗车截住。目前,小科和网友小刚因涉嫌盗窃被刑拘。这告诉我们( ) ①在我们身边,有一些同龄人,因缺乏法律知识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②网吧是这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③我们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④要做到知法懂法,努力提高自己的守法自觉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38元大虾”让“好客山东”变成“宰客山东”。面对宰客现象,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深化改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上)试题(1)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在地方层面,山东最先有了“法治山东”的提法。错 2. 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对 3. 2004年国务院颁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其中指出“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对 4. 中国法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法治中国。对 5.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法治政府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法治政府由行政机关自身目标变成了全党目标。对 6. 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错 7. 到2015年,法治政府要基本建成。错 8.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政府。错 9.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正的基本方式。对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明确目标。对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司法改革最核心的要求是()。C. 让司法更加公平 2. 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C. 行政 3. 坚持司法体制改革,()才能打破涉法涉诉案件信访的恶性循环。 B. 提高司法的权威性 4. 审判权、检察权要“去行政化”,确保()行使司法权。D. 独立 5. 法治建设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是在()。B. 十八届三中全会 6. 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基本要求是()。A. 依法 7. 依法执政的主体是()。A. 党 8. 法官、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要合理行使,以确保(A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9. ()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B. 法治 10. ()要求行政机关和其他执法机关自身合法、程序合法、责任合法、权利和义务符合法律要求。D. 合法行政 11. 健全司法权力的运行机制,要保证司法权力的行使()B. 有效。 12. 在2013年年初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与“法治中国”同步提出的是()。A. 平安中国 13. 依法行政的主体是()。C. 政府 14. 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要坚持()原则不变。D. 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15. ()要求包括政府在内的各行政机关做到言必行、行必果。C. 诚实守信 16. ()要求行政机关对其所实施的社会管理行为负责。C. 权责统一 17. 司法的生命在于()。C. 公正 18.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B. 国家。 19. “自由心证”在我国社会制度下的实施,会严重影响司法()。C. 公正

如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五个方面)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地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法治发展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思想的观念基础,是全社会法律意识的核心和灵魂,是法治建设所有环节的共同指导思想,是法治意识形态的共同理论原则。其思想意义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意义。社会法律意识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公民意识、法制观念、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指导和引领意义。它所要解决的法律意识问题,是带有方向性、根本性、价值性、宗旨性、目标性、原则性和普遍性的问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决定着公民意识、法制观念、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属性,也规定着它们的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核心与精髓。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意义。任何制度设计,都离不开制度的指导思想、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三要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恰恰是三者相结合的统一体。它是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创设和发展的思想指南。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律实施的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之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矛盾将从无法可依转向法律有效实施。

这其中的核心环节是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和有效监督四个方面,而执政党依法执政则是实现这些环节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上述法治实践的诸环节都起着观念和思想保障的作用,也起着标准和价值尺度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政法工作的政治原则和指导原则。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律意识形态的意义。法律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是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可称法律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学而言,其意义表现为三方面:其一,它为法学发展指明方向;其二,它为法学人才培养提供了标准;其三,它为法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宗旨和目的。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第2框《法治中国建设人人有责》同步练习

《法治中国建设人人有责》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公民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①能够彻底消灭腐败现象,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 ③有助于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 ④有助于推护国家和社会稳定,推进民主和法治建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张丽在陪同母亲上街买菜时买到了死猪肉,于是就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报,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理会她的举报,张丽因此向市监察委员会检举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作为”。张丽的行为() ①是行使法律赋子公民监督权的行为 ②有利于打击市场中的违法行为 ③是直接行使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 ④是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3.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群众监督②立法监督③执法监督④司法监督等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8年3月5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3月20日,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该法律的通过有利于() ①所有公民充分行使监察权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③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④从根本上杜绝腐败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有效破解,“巡回法庭”开在了百姓家门口,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今天的中国,人们更多地感受到了法治的温度。这() ①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②表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 ③有助于公民依法履行监督义务④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满意度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2日。公众可通过很多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这 ( ) ①体现了科学立法②体现了民主决策 ③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生活提供平台④能够维护司法公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7.《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8年11月2日。公众可通过很多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建议。这 ( ) ①体现了科学立法②体现了民主决策 ③为人民群众参与民主生活提供平台④能够维护司法公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8.行使好监督权,不仅是公民神圣的权利,也是一份厚重的责任。如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规现象,可以() ①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人民不仅仅要获得物质上的需要,精神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想获得一个平安、和谐、繁荣的国家。但是如果最基本的国泰民安都达不到的话,何谈其它呢?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国泰民安呢?一个国家要想建立起来,必须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如果连这个基本的东西都没有,那么这个国家是不完整的。在刚刚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积极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国家建设的关注和期待。这也表明现在的中国已经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宪可查’。所谓宪法,就是一切法律的立法之本,如果这个法律与现有的宪法存在争议,那么首先要修改的就是所立之法。这样就保证了宪法的权威,但是现在许多人对宪法不了解,不知道什么是宪法。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除了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经济等制度,最主要的内容有二:一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二是国家权力的设置。什么是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为公民所拥有、为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合法权利。公民权利分为四类:法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那国家权利又是指什么呢?顾名思义,国家权利是指反映政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利。 我们以前听见一些伟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国家是由无数个家组成,而家又是由人民组成的,如何治国,首先要让每一个公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看见公平,这样才能更好的推进我们中国的法制建设。只有公民觉得法律是他们一切

活动的监管者,而不是因为你是有靠山的人就可以不惧法律。一旦你触碰了法律,不管你是谁,你都逃不过法律的制裁。只有通过公正、高效和权威的司法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法律一词,一般称为刑法,律法等等一系列,古人制定法律也是为了治国,管理国家。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推进我国的法制建设是现在我国的重中之要,立法是法治运行过程的起点,而执法、司法、守法是对其的延续和发展。法治的目标与价值最终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来实现。但是如果这些事情在处理的过程中,没有完成好,那在公民的眼中法律就不是那么神圣的。也不会好好遵守,这就得不偿失了。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工作总体布局之后,还要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样法律就起到了它真正的意义,人民群众也会遵守这个法律。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的提出了增强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改革开发30年来,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现实中还是有许多法制上的不公平,所以我国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改变这种现状,努力缩短司法执法与群众之间的隔阂。让公民感觉到真正的公平,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要加强宣传力度,立法者自己也要认真的对待公民的建议。为建设法制中国打下基石。才能增添全社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课时检测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 2 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6分) 1、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铭刻在公民们的( ) A、行为中 B 、内心里C、眼睛里 D 、记忆里 2、法律秩序是我们健康成长所需要的,而良好法律秩序的形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 ( ) A.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熟练地掌握相关的法律条文就行了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C.依法办事,善于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成为法律的坚定捍卫者 D.积极锻炼身体,与违法犯罪分子斗争到底 3、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 ) ①受益者②制定者③参与者④推动者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中学生张某平时举止文明,明辨是非,乐于助人。一天放学路上,张某发现有人正在偷窃电动车,他便立即报警。最终,民警抓获了不法分子。这一事例说明 ( ) A.道德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行为 B.道德水平低的人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C.道德水平高的人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 D.对于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给予刑罚处罚 5、七年级学生小瑜在逛街的时候,从路边摊买了一包薯片,吃完之后就出现了食物中毒现象,被送到医院就医。后来发现,这包薯片是“三无”产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在社会生活中,有些单位和个人不遵守法律法规,肆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②小瑜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③小瑜应带人将该商贩痛打一顿④小瑜应该自认倒霉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 12月 4 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我们每个公民应该 ( )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4.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什么? (1)含义: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2)核心: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5.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民个人分别应怎样做? (1)政府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6.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7.为什么要厉行法治?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8.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 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 9.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一章_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一章、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第一节、概述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和历史沿革 1、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2、“依法治国”的历史沿革。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转折即从“以法治国”理念转变为“依法治国”,并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的发展目标.。 3、 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来,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4、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5、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

专题四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专题3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热点点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0月27日,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被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将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每年12月4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014年“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基础知识过关】 1、党治理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 3、依法治国的意义是。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 5、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答: 6、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观念? 答: 7、坚持依法治国为什么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8、请拟两条宣传宪法的标语:。 9、公民的政治权利有。 10、我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参与政治生活? 答: 11、公民在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答: 【知识拓展】 1、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权利:①要尊重他人权利;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2、什么是法律?(法律三个基本特征) 答: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设立国家宪法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①有利于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②有利于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4、为什么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公平正义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保障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件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情的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在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 会议将“推进法治建设,建设法治中国”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机关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 法治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本质要求。近年来,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各地政法机关普遍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把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地方经验正在逐渐丰富“法治中国”的美丽图景。 善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平正义 孟建柱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教育引导政法干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的一致性,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

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不但是对政法机关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法干警的基本能力。多位省级政法委书记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法机关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预防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稳定。 法治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坚固基石和坚实保障。面对新形势,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理解“稳定压倒一切”,信 奉“能压下就有两下,摆平就是水平,搞定就是稳定,妥协就是和谐”。在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明国看来,这实际上是法治的一种倒退,是造成更大不稳定的根源。 “因此,我们在创建平安广东过程中,首先强调的是创 建法治广东,把良法善治打造成为广东的形象标志。”朱明国说。 朱明国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不干预案件办理,支持执法司法部门严格依法办案,确保执法、司法公正。 四川是人口大省,历来省情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中的矛盾纠纷增多,这给四川政法工作尤其是对政法干警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习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学习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精品文档 学习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 以来,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发表重要阐述,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向和基本思路。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心得体会(一) 党的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八届四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不仅是对法治中国建设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定位。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性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各种利益冲突频繁、社会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民主法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义务意识也得以普遍增强,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于 1 / 17 精品文档

更加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期待。另一方面,尽管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各级党政机关依法处理政务的能力与民众日益增长的依法治国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信访不信法的情况时常发生。可以说,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三者统一原则,提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建设总体布局,强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要求。这明确了新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思路,对建设法治中国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二)建设法治中国面临的几个挑战 在社会主义法治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解决了中国要不要搞法治、要搞什么样的法治、如何搞法治这三个重大课题,明确了中国法治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道路。但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领域,仍然面临一些重大挑战。 2 / 17 精品文档 、法治推进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政府推进型的法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主导者的政府既要掌控法治的发展和运转,又要通过法律控制自我权力的行使,往往陷入难以取舍的处境,法治也随之遭遇尴尬。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决定了我国实现法治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也决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良法的含义是什么?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3.怎样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有哪些内容? (1)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2)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5.法治的意义有哪些?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及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最终结果: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建设法治中国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建设法治中国 【课标要求】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的共同责任。 2.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知识体系】原因 含义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做法原因 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体现 依法治国总目标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原因 意义法律有效实施依法重要性要求 治国才能落到实处要求 内容 5.法治中国建设人公民政意义 人有责治权利正确行使 为依法治国做贡献【知识清单】 一、法治兴则国家兴 1.谈谈你对法治的理解。 ①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②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它确立了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根本原则。③法治是最佳治国理政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文明成果。 2什么是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和总目标各是什么?

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①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②只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能使国家和社会在法律的范围内正常有序运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 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法治中国进行时 1.为什么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先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怎样做到依宪治国? ①依宪治国就要把宪法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与保障,切实维护好宪法根本法的地位,凡是违反宪法精神的法律法规都要废止或纠正。 ②依宪治国就要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动摇,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运所在。 ③依宪治国就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从内心深处把宪法作为一切行为本规范和最高准则。 ④依宪治国就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3. 为什么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①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靠社会主义法治。 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要坚持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把全面推依法治国这件大事办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 4.党的领导体现在依法治国的哪些方面? 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5.为什么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国家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行政机关如果不带头守法,不依法行使政府权力,就会失信于民,依法治国就不能实现。 6.怎样做到依法行政? ①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要依法全面履行职能.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不能乱作为、濫用权。 ②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要严格执法。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行政执法人员要坚持公正文明执法,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法律的有效实施 1.谈谈对法律实施的认识。 ①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②法律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各个环节。在法律实施过程中,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群众都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都负有相应职责。 ③保证法律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只有保证法律有效实施依法治国才能落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