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

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金融学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 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 ,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IMD)。WEF和IIMD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 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金碚指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还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学者们各存己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焦瑾璞(2001)指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朱新国和唐正科(2002)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及银行家合理的运用银行内外资源,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提供市场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张新宇(2004)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彭晓寒(2005)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性。其对企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对外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2)我国金融业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必要性。(3)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 1.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竞争力的评测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计的评价指标及其评测、标准普尔评价方法、《银行家》等杂志的银行排名。

2005年中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排名

2005年中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排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课题组 依据2005年末的所有者权益数据,我们对中国的145家商业银行 (包括4家国有独资或控股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17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2家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了排名,排出了最大的50家商业银行;同时还列出了这些银行2005年末的总资产排名,以及相应的税前利润、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和资本资产比等指标。此次入围的 50家银行包括4 家国有独资或控股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9家城市商业银行和5家农村商业银行。 一、总体数据分析 2005年中国政府加强 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 万亿元,增长率为9.9%。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02 万亿元,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20.7 万亿元,增长12.8%。银行间市场利率基本平稳。中国各级政府加快了银行业的改革,许多银行获得政府或民间资本的注资,或者引入了境外战略投资者,或者进行了资产重组以及其他一系列改革。银行业信息透明度有所增强,外在监督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2005年,中国最大的50家银行取得了 5年来最好的成绩。 排名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商业银行依然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所有者权益总额、总资产和税前利润的增长率分别是:32.62%、 20.22%和89.27%,是近5年来唯一的3个指标均有大幅度增长的年份。

同样,在2005年我国50家大银行的税前平均资本利润率和平均资产利润率也取得了5年来的最好水平,资本利润率达到了创纪录的 23.12%。 2005年按照所有者权益,中国商业银行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7.64,-0.32,-4.02%)和中国银行(6.69,-0.26,-3.74%);按照总资产排名,前三位依次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 ——所有者权益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在经历了2004年所有者权益的下滑后,2005年入围银行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比2004 年增长了32.62%,达到了11316.62亿元。所有者权益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2005年多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或进行了资产置换,补充了资本金;另一方面, 2005年入围的50家银行均实现了税前盈利,大部分银行用部分净利润充实了所有者权益。 2005年最大50家银行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有13家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50%,16家银行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 30%,21家银行所有者权益增长超过了20%,没有银行出现所有者权益负增长的情况(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的所有者权益增长率为2003年数据,合肥市商业银行为2004年数据)。排除5家新入围的农村商业银行后,共有14家银行进行了增资扩股。其中,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融资92亿美元,同时还引入了美国银行和新加坡淡马锡投资控股公司两家战略投资者,充实了资本金。交通银行亦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68 亿港元,充实了资本金。杭州市商业银行股本增长主要来源于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澳洲联邦银行入股2.5亿股,共募集资金6.25亿元,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北京银行的资本增长也主要来源于增资扩股,报告期末完成第四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1)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商业银行总体效率的现状。进而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战略路径,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借鉴。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基本概念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银行效率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反映。银行效率与银行效益既紧密关联,又有所区别。银行效益是指银行的资产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率;而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就要求银行讲究运作效率。而且,有效益的金融交易未必有效率。可见,银行效益包含在银行效率的内涵之中,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是效率,而基础是效益。二、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本文实证分析运用了dea(数据包络法)评价模型,采用中介法选择投入、产出变量。其中投入变量为营业费用、利息支出和员工人数;产出变量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率。由于不良贷款率不能直接用来作为产出指标,本文对不良贷款率指标进行调整后作为产出项之一。以下选择2000—2004年4家国有银行和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虽然建行与中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已上市融资,但为分析方便,本文仍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称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营业费用、利息支出、正式员工作为投入指标;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不良的相对绩效值作为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05《金融统计年鉴》。。运用deap2.1为分析软件,对上述样本进行效率评价。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在逐年改善,效率平均值由0.908上升到0.954(见上图)。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效率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比较看,股份制银行5年的平均效率值为0.936,高于四家国有银行的0.901,而且除2002年外,股份制银行的年平均效率也要高于国有银行。不过随着国有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差异在逐步缩小。2000年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效率值差异为0.11,到2004年缩小为0.076,其中2002年随着工行、中行、建行改革成效的不断显现,国有银行平均效率值超过了股份制银行。三、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银行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即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二是内部影响因素,即商业银行自身的组织结构。 (一)市场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分析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产业组织理论的奠基人贝恩1959年在其《产业组织》一书中提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其中市场结构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scp理论认为,市场的垄断程度与竞争效率是负相关的。 2.中国银行业垄断与效率实证分析。对银行业市场垄断程度的研究主要测定cr4指数值,即测定中国银行业前4家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相应测定项目中所占的市场份额。2000-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集中度cr4指标从上表可以看出,自2000-2004年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资本(所有者权益)、存款资产、贷款、员工数目等五项指标cr4的平均值都在0.8左右,因此可以初步判定中国银行业市场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市场。而从净利润集中度与其他五项指标的集中度cr4变动看,2004年总资产等五项指标集中度均比2000年有所下降,而净利润集中度则得到极大的提升,并且2004年以前的利润集中度明显弱于市场集中度,因此可以认为四大国有银行存在高度垄断但绩效差的现实;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推进,国有银行的市场集中度下降而利润集中度开始提高。 3.垄断市场结构导致低效率的原因。根据scp理论,居于市场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正是其行为特征促成了自身效率的相对低下。hick(1935)的“安定生活”假说(quiet-life hypothesis)认为:在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中,由于竞争程度较小,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厂商没有动力去实现成本最小化,从而造成效率下降及成本上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在市场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实际上是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使顾客享受更好的服务,这部分提高服务质量所花费的成本要从银行利润中支出,显然银行缺乏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 一、我行储蓄业务发展的总体概括 1、截止18年10月31日,平湖市分公司时点余额34.41亿,年增-1.67亿,同 比净增-3.67亿,其中活期时点余额7.24亿,净增-1.18亿.,同比净增 0.49亿,定期时点余额27.0亿,净增-0.3亿,同比净增-4.1亿。本年 有6个网点余额保持正增长,其中4个城区网点,2个农村网点。 2、近年来市占率发展状况: 15年市占率6.96%、16年市占率8.36%、17年市占率8.92%、2018年10月储蓄余额市场占有率8.31%,本年-0.61%,同比-0.4%,环比0.2%; 3、近年来全市银行个金总存款发展情况: 15年全市个金存款360亿,年增14.5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3.34%,工行-2亿,农行6亿,中行2亿,农商行3.7亿; 16年全市个金存款388亿,年增26.08亿,其中邮政7.5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8.87%,工行1.94亿,农行5.3亿,中行1.3亿,农商行7.3亿; 17年全市个金存款403亿,年增14.8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2.73%,工行1亿,农行2亿,中行-0.3亿,农商行4.5亿; 18年10月全市个金存款4.14亿,年增10.9亿,其中邮政-1.56亿、工行4.93亿、农行0.38亿、中行-0.3亿、建行-0.7亿、农商行-0.95,其他小商业银行8.83亿元占了今年新增存款的80%,其中中信银行2.72亿、浦发银行0.68亿、兴业银行0.6亿、平安银行0.76亿、绍兴银行0.65亿、泰隆银行0.49亿。 二、其他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理论

2012年第2期下旬刊(总第472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2,2012 (CumulativetyNO.472)浅析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理论 杜 峰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本文从现实角度分析了影响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效率的主要构成因素因素,在总结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有关规模效率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的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理论研究的基本状况。 【关键词】商业银行 规模效率 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都迅速扩张。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是否经济,其经营规模是否具有经济效率,将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商业银行规模效率概述 所谓规模效率,是指银行是否在最节省成本的状态下提供产出,即当银行在扩张存款、贷款或资产时,其单位成本的状况。如果产出的增长高于成本的增长,则一该银行处在规模效率状态中,通过扩大规模和提高产出水平,银行可以更有效率地经营;如果产出的增长低于成本的增长,或者说,成本的降低将一导致产出更快地降低,则该银行处在规模无效率状态中;如果产出的扩张所引起成本的增加没有变化,则该银行处于常数规模效率状态。 产业经济学家一般以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效率和规模无效率。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效率;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不存在规模效率。 二、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的成因分析 规模效率的成因可以归结为提高收入、降低成本和分散风险3个方面。 首先,从提高收入方面而言,规模较大的银行享有更高的声誉,从而也就更容易开展业务,获取更多的收益。同时,实现管理分工和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也需要规模。规模较小的银行,因管理人员绝对数量少,每个人承担多项管理工作,专业化分工不强,因此效率不高。规模较大的银行则可以按照最优组织结构,设立专业化的职能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通过合理分工,承担专一的管理任务,从而有利于经验累积,也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其次,规模较大的银行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白动化、数字化改造和巨额的广告费用支出时,可以在更大的业务规模上进行分摊,从而降低成本。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和智能办公系统的使用,也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从而降低平均管理成本。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工程学的发展和完善,银行产品推陈出新。由于技术日益复杂,新产品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产品开发后,只有在大规模产品上进行分摊,才可能有利可图。而且,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大银行可以以更低的利率吸收存款、发行债券,也更容易在股票市场筹集资金,从而降低银行的融资成本。特别是在“脱媒”的外在环境下,大银行依靠其完善的信息网、多样化的融资手段以及良好的信誉,在获取资金时比小银行具有更大的优势。2004年通过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允许银行根据内部评级结果来计提资本,而采用内部高级法所需计提的资本比低级法和外部法都少,从而可以节省资本。从资产组合而言,规模较大的银行的贷款更容易进行组合以降低风险,从而也可以少计提资本。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规模较大的银行可以节约资本成本,从而使大银行获得了更优越的竞争条件。 最后,银行规模越大,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覆盖面越广,所面对的债权就越多,所有债权同时提取存款的可能性也越低,银行面临挤兑的可能性也越低;另一方面,规模越大的银行面对的债务人越多,贷款的风险也就越分散,从而增强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三、商业银行规模效率研究 银行是否存在规模效率是银行业效率研究中最早提出的问题。1954年,Alhadeff对加州210家银行1938一1950年的经营绩效采用财务比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他最早提出银行业存在递增的产出规模效率和递减的成本规模效率。1969年,Bell和Muephy 运用边际分析技术,对不同规模银行的成本弹性进行了研究,证明了银行成本规模效率的存在。1981年,Benston,Hanweck和Hum-phrey等人从单一银行制和分支机构银行制的比较角度进行了研究,其结论都证明银行存在明显的规模效率,即银行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在某一点后停止下降并逐步上升。有关银行规模效率研究的大部分文献都认为,银行的平均成本曲线呈平坦的U型,这说明中等规模的银行比大银行和小银行更具有规模效率。银行可以通过在更大规模上分摊固定资产投资和巨额的营销费用而降低单位成本;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专业分工来配置更多的资本以降低单位资金成本;也可以通过资产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相应减少银行风险资本准备,从而实现财务上的规模经济。20世纪90年代,小型零售银行的出现以及大量银行购并事件使规模效率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Tseng(1999)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银行业规模经济的研究表明,加利福尼亚州银行业在1989一1991年间存在规模无效率,而在1991一1994年间则具有规模效率,并且工资成本与贷款成本对总成本有着显著的影响。1990年,Tichy对小型零售银行进行研究,他提出,购并对银行成本和收益效率的影响不同。1997年,Akhavein提出,购并提高了银行的成本效率。 总之,理论与实践都证明,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超过了一定规模则表现为规模无效率。所以,规模效率研究的另一个任务,就是确定何种规模对银行业最具有规模效率,即u型曲线中的规模效率点在何处。遗憾的是,正如Humphrey(1990)所指出的, (下转第128页) 114 Times Finance

第六章 商业银行

第六章商业银行 一、填空题 1、1694年成立的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3、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一是,二是。 4、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5、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职能和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6、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7、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8、和共同组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用于应付日常提存的现金资产。 9、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和其他资产。 10、传统中间业务包括、、、和。 11、狭义的表外业务大致可分为、、 等资产转换业务,衍生工具的交易以及与等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务。 1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和。 13、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 以及四个阶段。 14、1988年通过的对表内资产和表外业务都确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以及相应的资本充足率,它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完善与统一的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 1、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2、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3、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交易存款。 A、支票存款 B、储蓄存款

C、NOWs D、CDs 4、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 A、库存现金 B、准备金 C、存放同业款项 D、应付款项 5、下列属于商业银行狭义的表外业务。 A、信托业务 B、融资租赁业务 C、信用卡业务 D、承诺业务 6、信托与租赁属于商业银行的。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表外业务 7、下列属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 A、备用信用证 B、信贷便利 C、信用卡业务 D、承诺业务 8、70~80 年代美英等国的通胀率都在两位数以上,这从以下哪一方面影响并促成金融创新? A.使经济环境中的风险增大 B.使金融管理环境变化 C.使国际金融业飞速发展并使竞争日趋激烈 D.促使金融业的技术进步 9、下列金融创新当中,不属于规避利率风险的创新的是 A.大额可转让提单(CDs) B.货币市场共同基金(MMMF) C.利率定价模式的创新 D.“回购协议”交易 10、下列金融工具的创新当中,不属于规避金融管制的创新的是 A.自动转账制度(ATS) B.信用卡 C.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 D.回购协议 三、多项选择题 1 、商业银行的功能主要有()。 A 、信用中介与支付功能 B 、社会福利与慈善功能 C 、信用创造与政策功能 D 、服务性功能 E 、政策调节与社会调节功能 2 、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是()。 A 、服务范围日益扩大和银行业务全球化 B 、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C 、证券化趋势明显和金融监管放松 D 、盈利水平越来越高 E 、经营风险逐渐加大 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 A 、安全性 B 、社会性 C 、流动性 D 、政策性 E 、盈利性 4 、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等阶段。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和研究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和研究 目录 一、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 (3) 1.产权结构 (3) 2.治理结构 (3) 3.规模经营 (3) 4 金融创新 .......................................... . (5) 二.外部影响因素.. ...................................... ..5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5) 2.中国银行业垄断与效率实证分析.............................. .5 3.垄断市场结构导致低效率的原因。............................. ..5 三、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提升的战略路径..................... (6)

1.引言 在影响国有银行经营效率的众多因素中,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的问题已经成为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加如世界贸易组织即将十年之际,以及各大国有银行的集体上市等诸多因素,我们应该怎么去更快,更好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外国外资银行对我们冲击,所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是,是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本文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叙述,同时对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 一、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 综合国内外银行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通常可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所谓银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产权结构、治理结构、规模经营和金融创新能力等。而外部影响因素是指不受银行管理层控制的影响因素,如金融监管和宏观经济政治环境等。 1.产权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国有银行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一统”到1993年实行专业银行体制,再从专业银行体制向商业银行体制过渡,但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始终没能建立,其竞争力不强。经过多年的改革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国家的独资银行。这种单一国有的产权结构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2.治理结构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其特殊性,国家绝对控股导致干部行政化机制与负有执政党执政地位稳定的制度功能并承担相应的成本;作为出资人与所有者的国家并不直接对国有银行注入资本,但在很大程度上国家信用发挥支撑作用;建立了干部行政化机制,即中央金融工委领导国有银行高层人事的权力机制。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3.规模经营 如果进行国际比较,虽然我国产业的集中程度远远低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然而金融业集中程度则超过任何一个西方工业化国家。表1是对西方几个主要发达国家银行分支机构拥有数与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拥有数的比较。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分析 摘要:作为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开设营业网点并雇佣员工为客户办理金融业务,同时还要设置管辖机构对众多网点或辖属机构实施管理。为了维持众多分支机构的运营活动,商业银行需要发生大量的资源耗费。相应地,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成为影响其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业务运营效率 一、运营效率的衡量指标分析 近年来,我国开始采用成本收入比来衡量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4年发布《财政部关于调整国有商业银行费用成本考核指标的通知》,首次引入成本收入比指标,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自2004年起将该指标作为费用成本考核指标。随后又在2009年发布《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重新规范了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银监会在2006年发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中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从财务重组次年起成本收入比应控制在35%-45%。 无论是从上述政府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的规定看,还是从上市商业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成本收入比的计算口径均存在一定差异(见表1)。关于成本,银监会与财政部(2009年)的发文均可视为业务及管理费。从上市银行披露的2009年年报信息看,多数行均为业务及管理费,只有交通银行除了业务及管理费外,还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两项,兴业银行则包括了其他业务成本。关于收入,银监会规定为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净额,财政规定为营业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的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兑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项目。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年报信息看,中国银行扣除了其他业务成本,而其他银行均为营业收入概念。 根据上述分析,各行成本收入比的口径差异突出体现在三个科目上:营业税金及附加、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是针对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经营收入征收的税金,不同于正常的投入,属于产出的分配,应当作为收入的扣减项,不应纳入成本收入比的成本口径。至于非信贷资产减值损失,相当于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的折旧或摊销的补充,可以纳入成本的计算范围。其他业务成本是商业银行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支出,包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从2009年上市银行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浅析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 商业银行是随着近代西方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产物。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不存在银行等近现代金融机构。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起步阶段(1840—1897年) 1.银行业发展概况 (1)第一家近代银行: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分行——第一家在华设立的 外国银行。 (2)在华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的兴起 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着多家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形成外商银行 独大的局面。如:汇丰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兰西银行、德华银行等等。 (3)传统金融机构与近代金融机构并存。钱庄、票号等类似银行的传统金融机构与在华外国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并存。 2.影响 对中国传统金融业造成巨大冲击,虽是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经济特权和经济利益的工具,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近代银行经营管理理念开始影响中国金融业。 二、发展、兴起、受冲击及遇危机阶段(1897—1949年) (一)第一家中国人自办银行的出现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中国通商银行。 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共同入股。 组织管理与营业规则参照外商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被清王朝朝廷许可发行银两、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不是纯粹的商业银行。 (二)华商银行、外国银行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因不适应历史发展,票号已消失。钱庄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仍然存在。 2.多家华商银行设立:大清银行设立,中国通商银行转型为纯粹的商业银行。1908年,设立交通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均采取官督商办、官僚资本与商人资本 共同入股的形式。众多私营商业银行的设立。 (三)华商银行的兴起和中国银行业的繁荣 1.四大国有银行的形成 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四大银行为专职 商业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 2.私营银行的快速成长(1920年—1930年) 民族工业崛起,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私营银行以“北四行”和“南三行”为代表,官商合办银行以“小四行”为 代表。 “北四行”是指1917年成立的金城银行、1915年成立的盐业银行、1921年成立的中南银行和1919年成立的大陆银行,与北洋军阀均有一定的渊源,均以 华北为业务重心,并曾一度开展广泛的协作,合办“四行储蓄会”和“四行准备库”,联合发行钞票。 “南三行”是指1915年成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1907年成立的浙江兴业银行和1909年成立的浙江实业银行,后两家均为清末浙江地方金融力量组建。 “小四行”为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1908年成立的四明商业储蓄银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投入产出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投入产出分析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8年6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摘要 在当今这个时代,特别是中国入世五周年之后中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开放,提高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实施了股份制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等一系列举措,这些措施对提高商业银行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金融业的壁垒和限制逐步取消,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效率是银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是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对银行效率的评价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尝试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为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提供一个基于实证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使相关政策建议更具有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运用DEA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2家银行,对之进行了分析,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银行经营效率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确定效率研究的模型DEA和投入产出指标,选取12家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对2005年、2006年、2007年的效率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各家银行效率的排序,来考察中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效率的变化情况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研究发现,近三年年来我国银行效率的总体情况为股份制上市银行大于股份制非上市银行大于国有银行,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呈现不断提高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DEA模型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ABSTRACT In now this time, especially after China Joined WTO Fifth anniversary, the Chinese financial industry gradually comprehensively opens, raises the Commercial bank business efficiency, the enhancement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our country financial reform important task. 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implemented the joint stock system reform, to consummate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so on a series of actions, these measures to raised the Commercial bank efficiency to play the positive role. But because the financial industry barrier and the limit cancel gradually,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very intense. The efficiency is the bank competitive power centralism manifests, whether the efficiency enhancement and is the cost active control the Commercial bank the key which wins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Therefore, through appears very important to the bank efficiency's appraisal analysis. The attempt in the empirical study conclusion's foundation provides for China Commercial bank efficiency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 frame and the method, causes the related policy to suggest that has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and the theory basis. This article through utilizes DEA the method, selected had the representative 12 bank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it, will be this article research key.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d the bank business efficiency analytical study background and the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orrelation theories, definite efficiency research's model DEA and puts into production the target, selects 12 Commercial banks to take the object of study, Efficiency has carried on the appraisal in 2005, 2006, 2007. Through to various bank efficiency sorting, inspects China Commercial bank in the marketability development process, efficiency change situation as well as difference. The research discovered

中国古今的商业银行

中国古今的商业银行 "储蓄"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至于专门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大致起源于唐代.由于唐代的商业发达,城市里不仅大量出现了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还出现专门替人寄存、保管钱物的柜坊. 到了明代,由于金、银、钱、纸币兑换的需要,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钱币兑换的人,并以此为业,开立钱铺,这也就是最早的钱庄,亦称票号或银号.它不仅是经营白银和铜钱置换的场所,一些规模较大的钱铺还开出具有信用票据功能的凭证,也就是钱票,但面额都不大.由于钱铺的信用度较高,签发的钱票可以与货币一样在市场上流通.中国很早就有汇兑业务,唐代的“飞钱”,宋代的“便换”、明朝时期的“会票”,都具有汇兑的性质。但专营汇兑的票号到清中叶后期才出现。中国第一家票号是清嘉庆(1790-1820)年间,山西平遥富商雷履宽开设的“日升昌”票号。票号开设不久即在长沙设有分号,主营汇兑,兼营存款、放款,营业对象多为封建官僚、地主和一般商人。继山西票号之后,上海、云南、安徽票号也在长设有分号。 明末清初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大商人为了筹集资金,进一步扩大了钱庄的经营范围,开拓了多元化经营.此时的钱庄作为一种私人性质的金融机构,不仅经营银两的汇兑,同时也吸引存款、放款,还可以签发钱票(称为"庄票"),成为了重要的信用机关,堪称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对民族工商业的兴起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钱庄又称银号,业务范围比票号更为广泛。清初的钱庄以经营不同货币间的兑换为主,后逐渐发展成以存放款和汇兑为主。其汇兑则先采用同业往来制,即托异地同业办理汇解业务。后逐渐打破了同行业的界限。乾隆时钱庄已形成独立的行业,道光初年,长沙钱庄发展较快,太平军入湘时衰落。到同治光绪年间逐渐恢复不仅小钱庄遍布全城,大钱庄亦有出现。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长沙钱业同业组织成立于坡子街,第三年建成财神庙,俗称“福禄宫”。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湖南首家商办大钱庄湖南南钱局在长沙问世。湖南商钱局由湖南商务总会议董王寿昌等发起组织,采用股份制,每股100两,共募股银10万两,股票是加盖商会大印作为担保,营业比较顺利。

浅究商业银行效率实证

浅究商业银行效率实证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揭示出中国商业银行总体效率的现状。进而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战略路径,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 一、商业银行效率的基本概念 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从本质上讲,银行效率是银行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是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投入产出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反映。 银行效率与银行效益既紧密关联,又有所区别。银行效益是指银行的资产和服务所带来的收益率;而银行效率是指银行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这就要求银行讲究运作效率。而且,有效益的金融交易未必有效率。可见,银行效益包含在银行效率的内涵之中,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核心是效率,而基础是效益。 二、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本文实证分析运用了DEA(数据包络法)评价模型,采用中介法选择投入、产出变量。其中投入变量为营业费用、利息支出和员工人数;产出变量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不良贷款率。由于不良贷款率不能直接用来作为产出指标,本文对不良贷款率指标进行调整后作为产出项之一。 以下选择2000—2004年4家国有银行和10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作为研究的样本虽然建行与中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已上市融资,但为分析方便,本文仍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称为国有商业银行。。选择营业费用、利息支出、正式员工作为投入指标;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不良的相对绩效值作为产出指标数据来源于2001—2005《金融统计年鉴》。。运用DEAP2.1为分析软件,对上述样本进行效率评价。 从总体情况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在逐年改善,效率平均值由0.908上升到0.954(见上图)。随着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益加剧,商业银行效率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doc 9页)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doc 9页)

2004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 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竞争力研究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事国别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质)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不难 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创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影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根据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 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这里所谓资产说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即竞争力现实的表现。由此可见,竞争力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一存在的进程是怎样实现的。其中存在着因果的分析的过程。我们据此来设计研究框架。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要特别要强调与现有的银行信用评级以及银行绩 效评价相区别。 竞争力评价与银行信用评级区别:一是研究目的不一样,银行信用评级是减少投资人与债券发行人信息不对称,对象是投资人,目的是揭示风险、风险管理。竞争力评价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对象是银行,目的是帮银行找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也不一样。 竞争力评价与现有的银行绩效评价区别:银行业绩评估只是银行竞争力的外部表现,即银行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和地位。主要集中于银行财务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大类。然而,仅仅这两类指标不可能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真实内涵。因为财务指标反映的是银行过去和现在的竞争状况和业绩,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估以前的行为和决策,

中国银行业效率变动趋势及其效率分解

中国银行业效率变动趋势及其效率分解 内容摘要:本文采用基于投入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我国银行业在2006-2009年间的技术效率及其变化和效率分解。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识别技术有效和无效的银行,并确定规模报酬变化。研究发现:我国的银行业效率在样本期间有所提升,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此外,大多数银行处于纯技术效率的边沿和规模报酬递减区间。 关键词:银行效率DEA 相关文献综述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根据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金融服务协议》以及中美双边协议的规定,从2006年底开始,我国已经逐步取消在华外资银行的一些行政和业务限制,对外资银行实行同等国民待遇。至此,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开始在平等的金融环境下展开竞争,这种竞争态势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提高我国银行业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而银行的效率是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只有效率高的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效率是衡量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重要标准,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体现了商业银行将多种资源转化为各种金融服务的能力。效率值的高低可以反映金融机构的资源利用效果以及整体经营状况,因而效率分析本身也就成了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业绩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国内学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银行效率进行研究和测定。魏煜、王丽(2000)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国有商业银行1997年度的效率进行了测定,认为其技术无效主要是纯技术无效。赵旭(2000)用DEA方法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1993-1998年间的效率,得出其效率波动递增的结论。张健华(2003)利用DEA方法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Malmquist指数进行了测度和初步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中最具活力、效率最高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最低的是服务范围限制在单一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年平均效率有所上升,说明我国银行业除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外,可能还存在着X-效率。李希义、任若恩(2004)研究认为在1996-1998年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效率是很低的,1999和2000年的效率又递增,达到了峰值。郑录军、曹廷求(2005)运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在效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伴随着股权结构的集中,银行效率呈现出倒“U”型变化趋势;此外,规模的扩大也对银行效率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芦锋、刘维奇(2011)应用DEA方法,选取我国16家商业银行2005-2009年的运营数据作为样本进行效率分析,得出样本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都很高,改进的余地很小;相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普遍偏低,但是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效率在样本期内不断提高,超过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王健、金浩、梁慧超(2011)基于超效率DEA方法对2004-2009年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效率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而四大国有银行的效率不及股份制商业银行。 综合来看,以上的研究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后的银行效率变动趋势研究较少;二是很少通过银行效率的分解研究银行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