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犯罪学复习题

2014犯罪学复习题

第一章犯罪学的概念和特点

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原因和对策的刑事社会科学.其特点是采取包括刑事惩罚手段在内的各种防范措施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犯罪学的特点:首先,犯罪学是研究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

其次,犯罪学重在穷究犯罪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治标又治本.

再次,犯罪学还具有防卫社会和改造罪犯的社会机制.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犯罪学的内容体系:是指按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形式来表述这些内容,因此犯罪学的内容要通过犯罪学体系正确表达出来.

犯罪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犯罪学与有关邻近学科有着彼此间相互交叉,甚或渗透的关系.因此,研究与犯罪学邻近的学科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明确的了解犯罪学的内涵与外延,从而确定其准确的范围,并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犯罪学的基本方法是辩证法,具体是指向社会作调查,了解犯罪情况,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比较论证,才能找出防治犯罪的有效办法.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在犯罪学中的应用,是研究工作的新发展,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纽带.

信息论:就是利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达变换和储存的一门科学.它不仅可以为我们在同犯罪作斗争中及时提供有效经验,而且还会为我们提供犯罪信息,防患于未然.

系统论,就是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对某种系统的研究,设计规划制造实验和使用等进行组织和管理的科学.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技术和运筹学,选顶最佳方案和得力措施,在各个环节上采取相应对策,并把它视作一项系统工程,各方配合,群防群治,以收预期的治理效果.

控制论,就是研究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和通讯的一般

规律的科学.运用在犯罪学

的研究上,主要是应用社会

机制,控制犯罪的发展变化

规律,以对付犯罪.

犯罪:产生于私有制和阶级

斗争,同时又是统治阶级以

其阶级意志认定或规定的。

其中,私有制是犯罪产生的

经济根源,阶级斗争是犯罪

产生的政治根源。

犯罪的社会危害:犯罪突出

的特点就是它的社会危害

性。

犯罪的类型:依据有无违反

社会性,分为自然犯罪和法

定犯罪;

依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

分为对个人法益之犯罪、对

社会法益之犯罪、对国家法

益之犯罪;

依犯罪行为的性质,分为财

产犯罪、暴力犯罪、智能犯

罪、风俗犯罪、破坏犯罪。

犯罪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青少年犯罪严重,低龄化

趋势比较明显

2、暴力犯罪突出,犯罪团伙

增多

3、经济犯罪突出,数额巨大

4、流窜犯罪分子增多,少年

重新犯罪突出

5、农村犯罪增多,并出现了

一些新特点

6、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技

术化和现代化

犯罪学所研究的犯罪行为的

种类:

1、刑法中的全部犯罪

2、违法行为

3、违纪行为

4、未成年人的违法或轻微犯

罪行为

5、精神病人实施的危害社会

的行为。

犯罪人的特征:犯罪人最显

著的特征就是他实施了犯罪

行为,因而应由社会加以矫

治。

被害人的概念:犯罪被害人

或刑事被害人,是指其人身

和财产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

接侵害的被害人的特征:被

害性、互动性、可责性

中国历史上的犯罪原因理论

(一)社会进化与犯罪

1、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

进化过程中,人类生活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犯罪现象就

是这种变化的后果之一。

2、犯罪不是自古就有的,而

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

3、社会进化导致了社会犯

罪。辨证的说明了犯罪现象

正是文明社会的产物。

(二)法律与犯罪

1、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2、主要观点:认为制定法律

越多,犯罪就会越多。只有

废除君主及其所制定的一切

规矩,犯罪才有可能被消灭。

(三)贫困与犯罪

1、代表人物:管仲、孟轲

2、主要观点:犯罪的根本原

因在于贫困。这对剥削阶级

统治的社会具有针对性和现

实性。

(四)欲求与犯罪

1、代表人物:商鞅、荀况、

鲍敬言

2、主要观点:认为人的求利

欲望是驱使人们犯罪的重要

原因。

(五)人性与犯罪

1、性善论:代表人物:孟轲

主要观点:后天不良的社会

环境对犯罪起决定作用。

2、性恶论:代表人物:荀况、

韩非

主要观点:人性恶是犯罪的

原始内驱力和最本质的原因

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

(一)社会变迁理论

1、代表人物:严景耀

2、主要观点:社会变迁往往

导致人们对新的社会环境失

去适应能力,使传统的社会

控制手段失去有效性能,因

此在社会发生突然的、猛烈

的变动时,犯罪现象就会不

可避免的发生和增多。

(二)阶级斗争论

主要观点:犯罪是阶级社会

特有的现象是随着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的。

阶级斗争是犯罪产生的重要

原因,担不是唯一(或决定

性)的原因。

(三)矛盾冲突论

主要观点:社会存在利益差

异和冲突是我国存在犯罪的

真正原因。

(四)抑制系统功能弱化论

主要观点:抑制系统分为内、

外两个部分。如果内外抑制

系统功能都受到削弱,社会

就会动荡,犯罪就会增多。

(五)本能异化论

主要观点:犯罪产生的终极

原因存在于人类社会诞生之

初,而非源于阶级社会。

(六)综合动因论

主要观点:犯罪是诸多因素

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犯罪

原因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

多变量的错综复杂的动态原

因系统。

1、犯罪源流论

2、多种消极因素综合论

3、四因动态系统论

外国犯罪原因理论

(一)犯罪人类学理论

以人类学为基础,从人体特

质出发研究犯罪原因。

1、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

论”

2、菲利:“三因素犯罪原因

论”

3、加洛法罗:“自然犯罪

论”

(二)犯罪生物学理论

研究人体生物因素与犯罪行

为之间关系的学说。其特点

是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社

会科学研究相结合,特别注

重从人体构造、类型和机能

等方面来探讨犯罪原因问

题,但并不否认社会环境因

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

1、体型性格理论

2、双生子论

3、性染色体异常论

4、脑电波异常论

5、内分泌论

(三)犯罪心理学理论

研究个体心理现象与犯罪行

为关系的学说,其特点是注

重从人的心理机制、心理状

态和特点方面解释犯罪原

因。

1、精神分析理论

2、挫折——侵犯理论

3、行为理论

4、社会学习理论

(四)犯罪社会学理论

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

究方法,研讨社会结构和社

会环境与犯罪之间关系的学

说,它侧重于以社会因素解

释犯罪原因。

1、芝加哥学派:运用生态学

和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犯罪与

城市环境的相关性

2、差异交往理论

3、社会异化理论

4、亚文化理论

5、贴标签理论

6、社会发展理论

7、激进犯罪学理论

(五)犯罪政治学理论

该理论是建立在国家权力的

行使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这

样的假设基础上的,主要叙

述几种犯罪原因概念的政治

1

解释。

1、国家权力真空理论

2、国家机能失调理论

3、国家干预过度理论(六)犯罪经济学理论

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犯罪问题,其特点是着重从利益得失与犯罪选择之间的关系来阐释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是一个系统:引起犯罪结果发生的诸多因素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系统。这些因素在犯罪原因系统中按照它们的不同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根据”,即决定犯罪存在和变化的那些因素,泛称“犯罪原因”;另一类是“条件”,即影响犯罪存在和变化的那些因素,称作“犯罪场”。犯罪原因的等级:原因等级就是原因因素作用范围广狭的区分。从统计学看,原因等级取决于同结果发生之间的联系概率。概率越大,原因等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如果某种因素在很长历史时期和很大空间范围内可能同犯罪的发生存在联系,那么这种高等级的因素被称作重要原因;如果某种因素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范围内可能同犯罪的发生存在联系,那么这种中等级的因素被称作一般原因;如果某种因素在不长时间和不大空间范围内可能同犯罪的发生存在联系,那么这种低等级的因素被称作具体原因。

原因等级与原因主次不同。原因等级与原因距离不同。犯罪原因的共性和个性:犯罪原因的共性是指一切犯罪共同具有的原因结构;个性是共性的对称,指各类犯罪各自特有的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认识犯罪规律 2、有助于规划犯罪对策

犯罪的社会原因由生产方式结构和社会意识两维构成1、犯罪的社会原因基本上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结构之中;

2、犯罪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化的社会事物在价值评定上并非总是一致的;

3、探索犯罪社会原因并不意味着要减轻犯罪人的主观责任。

(一)社会生产方式结构的原因1、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犯

罪的重要原因;

2、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矛盾是

一定时期内犯罪产生和增长

的重要原因;

3、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仍然

是当前我国存在犯罪的原

因;

4、贫困也是一种犯罪原因。

(二)社会意识方面的原因

1、私有观念;

2、剥削思想;

3、精神文明断裂,集中表现

为公德意识低落;

4、外来消极文化。

犯罪的个体原因由个性心理

结构和人生观两维构成

(一)个性心理结构特征与

犯罪

1、认知结构特征:

(1)极端的自我中心倾向;

(2)知识水平低下,愚昧无

知;

(3)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低

下。

2、情感结构特征:

(1)情感的低级性;

(2)情感的非社会性;

(3)情感的变易性和偏执

性。

3、意识结构特征:

(1)意志薄弱,理智成为情

感的俘虏;

(2)意志坚强反向性;

(3)冒险侥幸心理。

4、需要结构特征:

(1)需要结构扭曲、畸形;

(2)需要强度恶性膨胀。

(二)个体人生观特征与犯

1、幸福观——追求物质享

受;

2、自由观——不受法律约

束;

3、道德观——水准低下、混

乱。

(三)犯罪动机

犯罪动机是个体实施犯罪行

为的内心推动力,是犯罪心

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犯罪动机一旦衍生出罪过,

犯罪行为便同时实施。

1、犯罪动机的形成:反社会

需要的产生。

2、犯罪动机的分类。

犯罪社会原因结构的内在关

系:犯罪的社会原因由生产

方式结构和社会意识两方面

构成。

(一)生产力状况在犯罪原

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次的地

(二)生产方式结构原因与

社会意识原因的关系:

1、生产方式结构内在矛盾是

产生反社会意识的根据;

2、反社会意识反映并影响社

会存在

犯罪个体原因结构的内在关

系:

(一)个性心理结构特征和

人生观特征,在犯罪的个体

原因内部结构中所处地位互

不相同,它们分属犯罪的个

体原因系统的不同层次:

1、个性心理特征,在犯罪个

体原因结构中处于基础层

次;

2、人生观特征,在犯罪个体

原因结构中处于最高层次。

(二)个性心理结构特征和

人生观特征二者之间存在着

控制与反馈的内在关系。

社会原因与个体原因的关

系:

(一)犯罪的社会原因与个

体原因的关系,在宏观上就

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在哲

学上是本体论问题;

(二)犯罪的社会原因与个

体原因的关系,在微观上即

为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的关

系,在哲学上是认识论问题;

(三)犯罪的社会原因与个

体原因的连结点——“意

识”,即社会原因中的反社

会意识和个体原因中的人生

观(个体的反社会意识)。

犯罪场与犯罪:

1、犯罪场:犯罪原因产生犯

罪效应的特定领域,我们称

为“犯罪场”。

2、犯罪场与犯罪的关系:犯

罪场是发生犯罪的必要条

件。

犯罪场构成的内容:

(一)时间因素

犯罪行为具有较明显的时间

选择性,表现:

1、季节、月份不同,犯罪发

案率往往也不同;

2、白天与黑夜对犯罪发生也

有不同影响。

(二)空间因素

犯罪行为因质而异具有强度

不等的空间选择性,表现:

1、地形、地势条件不同,往

往对犯罪的影响也不同;

2、农村环境和城市环境对犯

罪的影响也有差异。

(三)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

犯罪行为具有对象选择性。

犯罪人利用被害人心理和行

为的弱点作案,有几种情况:

1、利用被害人的某种心理,

投其所好,骗取信任;

2、利用某些被害人的行为特

点进行犯罪活动;

3、利用被害人的错误或隐私

作案;

4、被害人与犯罪人矛盾激化

而导致杀、伤、纵火等报复

性犯罪

5、犯罪人利用被害人生理特

点、精神缺陷、年龄特点、

健康状况等条件作案

——“被害人学”。

(四)犯罪控制机制弱化情

1、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商品生

产过程的困难和经济流通领

域的失控;

2、社会分配不公,削弱了社

会内聚力;

3、人、财、物大流动,社会

流动性增大,社区凝聚力下

降,削弱了传统控制机制;

4、企业、事业、机关、团体

等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给

犯罪分子造成了有机可乘的

条件;

5、法制不完善;

6、法制观念淡漠;

7、对某些犯罪惩治不严;

8、思想工作削弱

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基本含

义:就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

统一领导下,组织机关、工

厂、学校、部队、街道、农

村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实行政法机关的专门工作和

群众工作相结合,运用政治

的、经济的、思想的、行政

的、教育的、文化的、道德

的和法律的等各种手段,预

防犯罪、打击犯罪、改造罪

犯,挽救失足者,教育和保

护青少年,不断消除产生犯

罪的原因和条件,增强防卫,

减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

行。

综合治理方针的客观依据:

(一)社会治安的复杂性决

定了实行综合治理的客观必

要性。

1、产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

2、犯罪情况是复杂多样的。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性决定了实行综合治理的客

观可能性。

1、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使

综合治理方针的实施成为可

2

能;

2、我国治理犯罪和群众路线的丰富经验为综合治理方针奠定了实践基础。

犯罪预测的种类和内容:1、根据犯罪预测的范围,把犯罪预测分为宏观预测和微观预测;

2、根据犯罪预测的期限,把犯罪预测分为犯罪的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

3、根据犯罪预测的内容,把犯罪预测分为犯罪率预测、犯罪类型预测、犯罪主体预测、犯罪手段预测。

犯罪预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一)重要性:1、有利于避免和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损失;

2、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3、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二)可能性:1、犯罪规律的可知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社会基础;

3、世界范围内的努力和合作,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

1、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2、治标与治本相结合;3、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

4、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

我国处理违法犯罪的总方针:是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对违法犯罪人员的改造:自我改造、教育改造,完善改造违法犯罪人员的工作体系建立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劳改、劳教管理体制:实行联改联产考核奖罚责任制将劳改劳教场所办成改造人、造就人的特殊学校

构成普通累犯的必备条件:1、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

2、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3、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赦免以后或者假释期满的三年以内。

业务过失犯罪的概念: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或担任某种职务的人在从事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因怠于业务上必要注意义务、违反业务活动规则而造成危害社会的严重结果

的行为。

1.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现

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据以确

立对策,防卫社会和改造罪

犯的刑事社会科学。

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社

会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扰乱社

会治安的违法犯罪行为。

3.犯罪学的特点:1.犯罪学

是研究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2.

犯罪学重在穷究犯罪的原

因,以便对症下药,治标又

治本。3.犯罪学还具有防卫

社会和改造罪犯的社会机

制。

4.犯罪学的任务:1.确立刑

事政策观念,正确执行刑法,

防卫社会,惩治犯罪和改造

罪犯。2.采用综合治理的多

种手段,与违法犯罪现象作

斗争,为安定社会,为政治、

经济服务。3.总结实行刑事

政策的时间经验,为国家立

法、司法机关提供参考,完

善社会主义法制。

5.犯罪类型:就是指按照一

定的原则或标准,将复杂的

各种各样的犯罪现象划分为

不同的犯罪类型。

6.犯罪类型的划分:1.根据

有无违反社会性(反道德性)

分为:(1)自然犯罪,(2)

法定犯罪。2.依犯罪行为所

侵害的法益分为(1)对个人

法益之犯罪。(2)对社会法

益之犯罪。(3)对国家法益

之犯罪。3.是依犯罪行为的

性质分为(1)财产犯罪。(2)

暴力犯罪。(3)智能犯罪。

(4)风俗犯罪。(5)破坏犯

罪。

7.自然犯罪:就是说不待法

律规定的犯罪,它是违反人

类道德的行为。

8.法定犯罪:就是说行为本

身并不一定当然具有反社

会、反道德性,只是因为法

律上规定其行为应受一定之

处罚,因而成为犯罪。

9.个人法益之犯罪:指杀人、

上海等对个人生命、身体之

犯罪;诬告、损害名义之犯

罪;盗窃、诈骗等对个人财

产之犯罪。

10.社会法益之犯罪:指破坏

社会秩序、放火等有关公共

危险之犯罪;赌博、引诱、

容留妇女卖淫等有关社会风

气之犯罪;伪造文书、伪证

等有关公共信用之犯罪。

11.对国家法益之犯罪:指叛

乱罪等有关国家存亡的犯罪

以及渎职、妨害公务等有关

国家权力及职能之犯罪。

12.财产犯罪:就是以非法获

得财务为目的的犯罪。

13.暴力犯罪:以自身强暴力

量或借助于器具等犯罪。

14.智能犯罪:就是运用智谋

和技能犯罪。

15.风俗犯罪:违背社会善良

风俗的犯罪。

16.破坏犯罪:指爆炸、投毒、

放火以及故意毁坏公司公私

财务的犯罪。

17.研究犯罪类型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对犯罪类

型的眼界,在理论上可以更

加具体把握犯罪的本质特

点,掌握其演变规律。(二)

时间意义。对于犯罪类型的

研究,不仅对形势立法的重

大异议,而且对于司法机关

的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用

价值。(1)立法意义(2)

司法实践意义。

18.我们犯罪的主要类型:1.

暴力型犯罪。2.淫乱型犯罪。

3.经济型犯罪

4.政治型犯

罪。

19.暴力型犯罪:指对人施加

暴力,使他人身体或精神上

受到侵害,从而满足自己欲

望的一类犯罪行为。

10.淫乱型犯罪:也就是性犯

罪,指基于性欲而实施的性

侵犯行为。

11.经济型犯罪:指在经济领

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

反经济法规,侵犯国家经济

管理秩序,依照刑事立法应

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12.政治型犯罪:指直接故意

危害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政

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犯罪。

13.犯罪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青少年犯罪严重,低龄化

趋势比较明显。2.暴力犯罪

突出,犯罪团伙增多。3.经

济犯罪突出,数额巨大。4.

留传犯罪分子增多,少年重

新犯罪突出。

14.少年重新违法犯罪的原

因:1.年龄小,刑、教期期

短与对少年教育改造的客观

需要行车尖锐矛盾。2.少年

性年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之

后,的不到妥善安置和帮教,

许多人在家闲居或在外流

荡,无事生非,这是导致他

们重新违法犯罪的另一个重

要原因。3.家庭教育“危机”

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15.刑法不认为是犯罪、不应

受到刑罚处罚行为有:1.违

反国家的法律、法令,国家

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将依法

给予行政、民事或经济制裁

的行为。2.违反国家机关、

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的纪律

和规章制度,应当给予纪律

处分的行为,3.已满12岁不

满18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

违法或轻微犯罪行为,甚至

还包括不道德的行为。4.精

神病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

为。

16.在犯罪学中对犯罪行为

进行研究时,要注意:1.对

犯罪行为研究应当紧密结合

犯罪人及其犯罪心理的研

究。2.对犯罪行为的研究应

当紧密结合实际。3.通过对

犯罪行为的研究,才能够进

一步解释清楚人是怎么成为

犯罪人的。

17.犯罪人:指实施了犯罪行

为,危害了社会,社会应当

对其采取矫治措施的人。

18.犯罪人的特征:犯罪人最

显著的特征就是特事实了犯

罪行为。因而应由于社会加

以矫治。除了从犯罪行为对

犯罪人进行研究以外,现代

犯罪学还普遍地运用统计学

的方法,从社会人口学、心

理学、生物学、社会学等方

面,多角度地分析犯罪人的

一般特征。

19.犯罪人的分类:对犯罪人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

类。标准的确定取决于研究

的目的。从目前研究状况看,

下列几种犯罪人的分类,是

比较常见和比较有实践意义

的:

1.未成年犯罪人与成年犯罪

人。2.初犯与再犯。3.常态

犯和精神病犯罪人。4.暴力

犯与智能犯。5.男犯与女犯。

20.犯罪心理的主要构成成

分:概括地说,犯罪心理主

要由五部分因素构成:需要

结构认知结构

21.犯罪人的主要特征:1.

个人需要畸形,原始的生物

性需要大大多余社会性需

要。低级的物质需要多余高

级的精神需要;2.犯罪人的

需要经常与社会需要处于对

立的状态之中,不可能在社

会规范之内合法地得到满

足。

3

22.犯罪人认识结构的主要特点:1.文化普遍低下,对事物及其发展的认识、理解和预见通常很差,或常有严重的便面性和表面性。2经常只对能满足其个人欲望的事物表现积极而活跃的认知活动。3在极端的自我中心形象的作用下,往往不知道或不能够草中自己的独立性意向,而拒绝接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而且只用自己那一套价值标准来评价事物。水平地下及具有严重缺陷的认识结构式犯罪心理的特殊表现。

23.犯罪人的意志结构特点:1两极性,2.具有很强的冒险侥幸心理。

24.犯罪人的人生观特点:1.价值观方面,犯罪人更重视现实的和物质的需要,注重感官满足,而轻视内心世界的充实和精神的升华。过分追究物质享受是犯罪人在价值观方面的普遍特征。2.在法制官方面,目无法纪是犯罪人的普遍特征。犯罪人对法律的认识普遍低下,守法意识单薄,有意无意地拒绝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在管方面,犯罪人普遍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总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与公共利益之上,为了个人幸福快乐一己之私而不惜置他人的痛苦死活于不顾。道德水平低下是犯罪人道德观的普遍特点。

25.犯罪的三个要素:犯罪行为、犯罪人和被害人

26.被害人:1.宗教礼俗仪式上对神的祭品即牺牲品。2.因他人行为而受伤害或受阻碍的、组织、道德或法律秩序,即所谓受害者、受骗者或者牺牲者。

27.犯罪被害人:(刑事被害人)指其人身和财产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或法人)。

28.犯罪被害人的含义:1.北海原因是由犯罪行为造成的,2.被害人系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 3.被害人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9.被害人的特征:1.被害性。指被害人的胜利、心理以及精神这要素所高程的足以使其被害的内在倾向性。

2.互动性。指在犯罪发生之前和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被

害不过是这种相互作用的产

物或最终结局。3.可责性指

被害人因自身的过错,如挑

衅、引诱、共计等导致了犯

罪的,因而对被害负有一定

的道德、伦理甚至法律上的

责任。

30.被害人和犯罪人的关系

四种情况:1.被害人是犯罪

的原因,2.被害人是犯罪的

借口 3.被害本身是被害人

同意的结果,4.被害是被害

人的与犯罪人得鱼求偶然一

致的结果。

31.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

关系模式:1.被害人与犯罪

人无关联模式 2.被害人与

犯罪人有关联模式。

32.被害人与犯罪的有关联

模式包括:1.渤海人的可责

性小雨犯罪人 2.被害人与

犯罪人可责性相等 3.被害

人的可责性大于犯罪人 4.

完全有责性被害人。

32.阿尔德尔.法塔把被害人

分五类:1.未参与型2.潜在

型3.挑衅型4.参与型5.虚

假型。

33.盖拉威和赫德森把被害

人分为七类:1.无关型2.天

心型3.催化型4.弱生型5.

自害型7.政治型。

34.根据被害人责任的大小、

被害事实是否存在等将被害

人分为:1.根据被害人责任

的有无及程度大小,分为无

责性被害人和有责性被害

人。2.根据被害人是否确已

被害,分为已然性被害人和

潜在性被害人。3.根据被害

人被害的真伪,分为真实被

害人和虚假被害人 4.根据

被害人的年龄、性别和生理

特征分为老年或青少年被害

人、男性或女性被害人和体

弱病残被害人。

35.被害人的权利:1.参与诉

讼权2.控告权3.作证权,申

诉权、发问权

36.被害人的义务:1.被害人

有如实向司法机关提供案件

湿湿的义务,如故意捏造事

实,诬告他人,应负法律责

任。2.司法机关为确定被害

人的某些特征、上海情况或

生理状况,需要对被害人作

人身检查,被害人应积极配

合。3.被害人有义务按照人

员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要

求,交出可能证明被害人油

嘴或无罪的物证、疏证和其

他证据。4.侦查人员为了解

案件情况,可以询问被害人。

被害人应当如实回答案情事

实,如故意作虚假陈述或隐

匿事实,要负法律责任。

37.中国犯罪原因理论:1.

社会变迁理论 2.阶级斗争

论3矛盾冲突论4.抑制系统

功能弱化论5.本能异化论6

综合动因论7.四维结构犯

罪原因加犯罪场论

38.社会变迁论的基本观点:

社会变迁往往导致人们对新

的社会环境失去适应能力,

使窗洞的社会控制手段失去

有效性能,在社会发生突然

的、猛烈的变动时,犯罪现

象就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和增

多。具体包括1.社会变迁引

起新就法律观念、道德规范

的矛盾和冲突,人们由于受

到各种互相矛盾的规范和准

则的影响,很容易在极具的

社会变化中不辨是非,不谙

法律而违法犯罪。2.社会变

迁使相当一部分人失去适应

社会的能力,“为了在旧的生

活方式被破坏的新环境中,

满足他们新生活的最基本的

需求而求得生存”犯罪就是

最好的出路。3.社会变迁导

致社会制约的失败和社会解

体,而在“短时间内,要顺

利地和解地建立起新秩序以

控制新局面是很困难的,所

以犯罪行为较容易发生。

39.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在:

1.物质和精神需求与客观实

际满足条件的矛盾 2.社会

生活中各种不同利益群体之

间的矛盾 3.社会变革导致

新旧制度,新就观念之间的

矛盾。4.一定范围内的阶级

矛盾。

40.人与人间的矛盾主要表

现在:1.物质生产领域中对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占有的

矛盾2.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3.人们生活中的利益矛盾。

41.犯罪人类学理论:是以人

类学为基础,从人体特质出

发研究犯罪原因的学说。

42.犯罪生物学理论:是研究

人体生物因素与犯罪行为之

间关系的学说;其特点是运

用自己科学的方法与社会科

学研究相结合,特别注重从

人体、类型和机能等方面来

探讨犯罪原因问题,但并不

否认社会环境因素对犯罪行

为的影响。

43.犯罪社会学理论:是运用

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

法,探讨社会和社会环境与

犯罪之间关系的学说,它侧

重于以社会因素解释犯罪原

因。

44.犯罪政治学理论:是建

立在国家权力的行使同犯罪

发生存在联系这样的假设基

础上的。由于国家权力并不

是在真空中行使,它涉及经

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

素,所以,犯罪原因的纯粹

政治学理论是不存在的。

45.犯罪经济学理论:运用经

济学的方法,犯罪问题,其

特点是着重从利益格式与犯

罪选择之间的关系来阐释犯

罪原因的。

46.犯罪系统的特征:1.系统

是由诸多因素组成的,2.系

统内诸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相

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着 3.系

统是一个综合整体,具有不

同于其因素的特定功能和属

性,4.系统有其自身独立性,

又与外界环境相互联系。

47.犯罪原因:宏观—犯罪是

一种社会现象。微观—犯罪

是一种个人行为,即个体意

识行为。个体意识是社会意

识的有机组成分子,社会意

识决定于社会存在。所以犯

罪原因必然同时植根于社会

个体两大方面。故犯罪原因

是指:引起犯罪发生和变化

的因素(四维结构原因)和

影响因素(犯罪场)相互作

用的统一整体。

48.犯罪条件(犯罪场):指

犯罪的社会原因和个体原因

以外的能够制约和影响犯罪

发生的诸因素。包括时间因

素、空间因素、犯罪侵害对

象有关情况,犯罪控制机制

弱化情况。

49.无犯罪原因等级的意义

在于:1理论方面。原因是

等级研究是属于犯罪学基础

研究的一部分内容,阐明原

因因素在时、空范围上有区

别,有助于弄清什么是犯罪

的根源,有助于恰如其份地

评述阶级斗争与犯罪的关

系,有助于正确理解犯罪的

历史变化状况,有助于实事

求是地进行空间上的国际间

犯罪比较研究,总之有助于

把握犯罪规律,提高之犯罪

的自觉性。2.决策方面。犯

罪原因等级研究对犯罪控制

工程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

等级低的原因比等级高的原

4

因容易被排除(这是就治标而言),然而,从治本看,必须重视遏制和削弱等级高的原因(是难度很大的工程)。妥善处理治本与治标、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历史规划社会发展战略和制定社会治安政策的不可缺少的一个前提。

50.犯罪原因的共性:指一切共同具有的原因结构。

51.犯罪原因的个性:指各类犯罪各自特有的犯罪原因。

52.为了实事求是地分析犯罪的社会原因,需要确立以下极点认识:1.犯罪的社会原因基本上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结构之中。2.与引起犯罪发生、变化(犯罪原因)的社会事物在价值评定上并非总是一致的 3.探索犯罪社会原因并不意味着要减轻犯罪人的主观责任。

53.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即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结构之中,比如:1.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产生的重要原因。2.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矛盾是一定时期犯罪产生和增长的重要原因。3.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仍然是当前我国存在犯罪的原因。贫困也是一种犯罪原因。54.社会意识方面的原因:1.私有观念。2.剥削思想3.精神文明断裂,集中表现为功德意识低落。4.外来消极文化。

55.犯罪心理结构特征:1.认知结构特征(1)极端的自我倾向(2)知识水平低下,愚昧无知。(3)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地下。2.情感结构特征。(1)情感的低级性(2)情感的非社会性。(3)情感的变易性和偏执性。3.意志结构特征(1)意志薄弱,荔枝成为情感的俘虏。(2)意志坚强反向性(3)冒险侥幸心理4.需要结构特征。56.犯罪结构特征:1.需要结构扭曲、畸形。2.需要强度恶性膨胀。

57.犯罪人生观与产生与犯罪关系:1.幸福观—追究物质享受。2.自由观—不受法律约束。3.道德观—水准低下、混乱。

58.道德结构缺陷表现在:1.道德认识水准低下。道德情感不稳定 3.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相脱节。4.道德意志发展不完善。5.道德认识和

道德行为相脱节。

59.法律观念(即法律意识)

包括:法律知识、法律信念

和法律行为。

60.犯罪动机:指推动个体实

施犯罪行为的内心动因,是

个体反社会需要(犯罪需要)

的具体表现。

61.犯罪动机的分类:1.遗产

生犯罪动机的不同需要为标

准,可分为物质性的犯罪动

机和精神性的犯罪动机,或

者分为生物性的犯罪动机和

社会性的犯罪动机。2.以犯

罪动机产生的过程长短为标

准,可分为渐变犯罪动机和

突发犯罪动机。3.以犯罪动

机被住地意识到的水平为标

准,可分为意识到的犯罪动

机和未被意识到的犯罪动

机。

62.犯罪的社会原因由生产

方式结构和社会意识两方面

构成,包括:1.生产力状况在

犯罪原因系统中处于最深层

次的地位。2.生产方式结构

原因与社会意识原因的关

系,二者的关系就是社会存

在与社会意识的滚系,存在

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并

能能动影响存在。(1)生产

方式结构内在矛盾是产生反

社会意识的根据(2)反社会

意识反映并影响社会存在。

私有观念反映私有制,同时

又反过来强化财产私有关

系。

63.犯罪场:犯罪原因产生犯

罪效应的特定领域,或者说

犯罪原因实现为犯罪行为的

特定领域。

64.犯罪场构成的内容:1.

时间因素,2.空间因素,3.

犯罪侵害对象有关情况

65.犯罪人利用被害人心理

和行为弱点作案,可分为:

1.利用被害人的某种心理,

投其所好,骗取信任。2.利

用某些被害人的行为特点进

行犯罪活动 3.利用被害人

的错误或阴私乘机作案。4.

被害人与犯罪人矛盾激化而

导致杀、伤、纵火等报复性

犯罪。

66.犯罪控制机制弱化的情

况有:1.社会总需求大于总

供给,在一定程序上造成了

商品生产过程的困难和经济

流通领域的失控。2.社会分

配不公,削弱了社会内聚力。

3.人、财物大流动,社会流

动性增大,社区凝聚力下降,

削弱了传统控制机制。4.企

业、事业、机关、团体等内

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虽

有规章但无人监管,给犯罪

分子造成了有机可乘的条

件。5.法制不完善6.法制观

念淡漠7.对某些犯罪惩治

不严。8.思想工作削弱。

67.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基

本含义:在各级党和政府的

统一领导下,组织机关、工

厂、学校、部队、街道、农

村等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实行政法机关的专门工作和

群众工作相结合,运用政治

的、经济的、思想的、行政

的、教育的、文化的、道德

的法律的等各种手段,预防

犯罪,打击犯罪,改造罪犯,

挽救失足者、教育和保护青

少年,不断消除产生犯罪的

原因和条件,增强方位,减

少犯罪,维护社会治安,保

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

行。

68.综合治理社会治安明确

的问题:综合治理的领导问

题,综合治理的力量问题,

综合治理的手段问题,综合

治理的对象问题,综合治理

的对象问题,综合治理的目

的问题

69.综合治理方针的客观依

据:1.社会治安的复杂性决

定了实行综合治理的客观必

要性,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新决定了实行综合治理的

客观可能性。

70.建立“预测”“预防”“处

理”“改造”的工作体系包括:

1.科学的犯罪预测是预防犯

罪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组成部

分,2.犯罪预防是综合治理

的中心环节,3.依法处理犯

罪失踪和直隶的重要一环,

4.改造罪犯是综合治理社会

治安系统工程的最后一道工

序,他是治本的重要措施。

71.犯罪预测:就是运用科学

得力论和方法,对一定社会

内未来犯罪现象种类、数量、

发展趋势以及特定个体犯罪

或再犯罪的可能性等内容,

所进行的有根据的推测和估

计。

72.犯罪预测的内容和种类:

1.根据犯罪预测的范围,把

犯罪预测分为宏观预测和微

观预测,2.根据犯罪预测的

期限,可把犯罪预测分为犯

罪的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

长期预测 3.根据犯罪预测

的内容,可把犯罪预测分为

犯罪率预测、反翠类型预测、

犯罪主体预测、犯罪手段预

测四种。

73.犯罪宏观预测:是根据全

社会或一定社会范围内的政

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秩序

等因素,在过去一定时期内

犯罪率的基础上,推断未来

一定时间内犯罪增减的总趋

势、犯罪类型和犯罪特征的

变化以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危

害的大小。

74.犯罪微观预测:对某一特

定犯罪的预测。包括初犯预

测和再犯预测。

75.按犯罪短期预测,指对近

期某一特定期间的犯罪动向

所作的预测,主要有季度预

测、半年预测、一年预测和

两年预测

76.犯罪中期预测:是对未来

若干年内犯罪的发展动向和

态势所作的预测

77.犯罪长期预测,是对犯罪

现象在未来一个较长时间内

逐渐变动的趋向所进行的预

测。

78.犯罪预测,是根据未来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

职业、教育等轻视的变化及

其与犯罪的相关性,对未来

犯罪率的消长趋势和犯罪起

伏变化规律的预测。

79.犯罪类型预测,是对犯罪

类型的变化发展趋势所进行

的预测。

80.犯罪主题预测,是对犯罪

者的人数、职业、教育程度、

年龄、性别以及初犯、累犯

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趋势所作

出的预测。

81.犯罪手段预测,支对犯罪

分子可能利用哪些新的犯罪

手段特别是利用新的科学技

术手段实施的犯罪进行预

测。

82.犯罪预测的方法:1.专家

鉴定2.趋势外推法,3.因素

分析法,4.数学模拟法5.规

范性预测。

83.犯罪预测的步骤:1.明确

犯罪预测的目的和重点 2.

涉及犯罪预测的方案或提

纲,3.周密调茬,广泛收集

犯罪预测资料处理分析影响

犯罪趋势的因素和条件 4.

各处犯罪预测的结论,完成

犯罪预测的报告,5.根据犯

罪客观态势和相关变量的发

展变化,不断地修改、补充

5

和完善犯罪预测的结论或报告,6.根据犯罪预测的结果确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几种可供的规划或方案。7.根据最优化原理,选择最优方案,制定预防和控制犯罪的政策、法律和具体规划与对对策,确定预防犯罪任务的范围和登记,规定同犯罪作斗争的力量部署,考虑犯罪现象的地区分布特点人员构成特点,以及各种社会人口学的、经济的,文化的和说会心理学的条件,有区别地组织预防和遏制措施。

84.犯罪预防的重要性:1.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避免和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损失。2.搞好犯罪,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3.搞好犯罪预防,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85.犯罪预防的可能性:1.犯罪规律的可知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犯罪预防提供了社会基础。3.世界范围内的努力和合作,为犯罪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86.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1.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2.治本与治标相结合。3.恩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4.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

87.物质文明:指人类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

88.精神文明:指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

89.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指预防犯罪不仅要注意物质建设,而且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职业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同步进行,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90.治本:指针对犯罪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则,采取根本性的防止措施。

91治标:针对现实存在的犯罪现象,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92.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指预防犯罪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要采取直奔措施,又要采取治标措施,要将治本与治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93.专门工作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就是支在犯罪预防中,不仅要依靠司法机关的专门

工作,而且要把社会各界、

广大群众的力量发动和组织

起来,形成完整的方防卫体

系。

94.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

结合:指既要研究在广阔的

空间合唱就的时间范围内预

防犯罪的问题,又要研究在

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预防犯

罪的问题,将宏观预防与微

观预防结合起来。

95.犯罪预防的体系:1.两道

防线的犯罪体系:宏观预防

与微观预防相结合,其中宏

观预防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以及正阶级关系,微观

预防包括群众预防、治安预

防、法制预防,心理预防核

技术预防。2.三道防线的犯

罪预防体系又有四种提法:

(1)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

社会预防相结合,(2)犯罪

前预防、犯罪过程中预防和

犯罪后预防相结合。(3)道

德预防、行政预防和刑罚预

防相结合(4)社会公约或民

约、调解或指标组织与工读

学校,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公安机关与劳动教养,刑事

法律、司法机关与劳动改造

相结合。3.四道预防的犯罪

预防体系:社会预防、心理

预防、治安和刑罚预防相结

合。

96.家庭预防要注意的问题:

1.提高家长对教育好子女重

要异议的认识。2.提高家庭

素质。3.注意教育内容和方

法 4.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

育和有关单位的工作密切配

合。

97.学校预防的解决方法:1.

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提高

全民族的文化素质,2.培养

德、智、体全面发展、尊严

手法的合格人才,增强学生

的“免疫力”。3.提高教师素

质。

98.社会预防强调的问题:1.

重视社会政策的预防犯罪价

值。2.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

育。3.发动社会公众参与犯

罪预防。4.充分发挥各种检

查监督机制在犯罪预防中的

作用。

99.社会:犯罪发生前的所有

预防措施,因而是一种更惯

犯异议上的社会预防。

100.治安预防:指公安机关

对于社会上具有违反治安管

理行为的人所采取的专业防

范措施。

101.刑罚预防:指国家司法

机关通过对分子适用刑罚而

实现的犯罪预防的一种国家

强制措施。

102.为保证处理违法犯罪方

针的实行,要注意:1.具体

分析各种放犯罪行为的性

质,充分考虑各个犯罪人的

深信特点,实事求是地采取

适当的处理措施。2.恩处理

犯的措施必须与预测、预防、

改造工作相结合,共同发挥

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的作用。

第三,处理犯罪的各种措施,

必须坚持以后教育、感化、

挽救犯罪人为目的。

103.社会帮教的特点:1.违

法犯罪青少年不脱离社会,

不松紧专门的教育改造机

构,而是在正常的社会生活

中接受帮助和教育。2.它不

属于任何纪律处分或者法律

处分。帮教对象在升学、就

业恩,参军、工资福利等方

面与所有青少年一样,不受

歧视。有关受帮教的材料也

不装入其人事档案。因此可

以灵活运用,而不至于给帮

教对象造成过重的精神负

担。3.这种措施由家长、学

校或工作单位及社会基层实

施,可以减轻国家在处理青

少年违法犯罪方面的负担,

也容易为违法犯罪青少年所

接受。

104.社会帮教的对象:1.有

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可能

继续进行违法犯罪的青少

年。2.刑满释放、接触劳动

教养和少年管教工读学校教

育后,仍然表现不好,有可

能继续违法犯罪的青少年。

3.属于“国务院关于劳动教

养问题决定”第四条规定的

青少年,也就是被劳动教养

的人,在劳动教养期间,表

现良好而有就业条件,经劳

动教养机关批准,另行就业

的青少年以及原送请劳动教

养的单位、家长、监护人请

求领回自行负责管教,经劳

动教养机关批准的青少年。

105.青少年不得列入帮教对

象的范围:1.已停止违法或

轻微犯罪活动半年以上的 2.

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或少年

管教以及经工读学校教育

后,未再发现表现不好的3.

偶尔有违法或者轻微犯罪行

为的4.仅有违反行政纪律、

厂规、校规的。

106.帮教的方式主要有:1.

帮教小组 2.家长、亲友帮

教,3.专人帮教,4联合帮

教组织,5.合约帮教,6.承

包帮教,7.报外帮教8.暂缓

工读。

107.学校给予违纪学生的纪

律处分有:1.警告2.严重警

告,3记过,4留校察看,5.

勒令退学,6.开除学籍。

108.企业给予微机职工的纪

律处分有:1.警告,2.记过,

3.记大过,

4.降级

5.撤职,

6.留用察看,

7.开除。

109.纪律处分的特点:1.纪

律处分具有组织权限的局限

性。2.纪律处分对行为具有

行政处分或者刑事惩罚的制

裁。3.纪律处分的严厉性远

远不如行政处罚和刑事惩

罚。

110.工读教育:以教育部门

为主,公安机关配合,专门

对犯有行为罪错的青少年学

生进行教育、挽救的一种带

有一定强制性的教育形式。

111.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

机关对实施了社会行为的人

所采取的行政性强制措施的

总称

112.治安管理出发:是对情

节行为、尚不构刑事处罚的

违法行为用的处罚措施。

113.劳动教养:是指对于违

反法纪而又不宜于或不够追

究刑事责任的人,实行一定

期限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一

种行政措施。

114.劳动教养人员的类型:

1.罪行行为,不够刑事处分

的反革命分子、反党反社会

主义分子。2.结伙杀人、抢

劫、强奸、放火等犯罪团伙

中,不构刑事性格处分的3.

有流氓、卖淫、盗窃、诈骗

等违法犯罪行为,屡教不改

不够刑事处分的 4.聚众斗

殴、寻衅滋事、煽动闹事等

扰乱社会治安,不够刑事处

分的,5.有工作岗位,长期

拒绝劳动,破坏劳动纪律,

而又不断无理取闹,绕论生

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

研秩序和生产秩序妨碍公

务,不听劝告和制止的。6.

教唆他人违法犯罪,不够刑

事处分的。

115.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可

以对违法行为采取的行政强

制措施有:1.收容审查,2.

妇女教养和强制戒毒,3.扣

6

留。4.查封、扣押、冻结,5.其他。

116.刑事处罚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三种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117.构成刑事罪犯必须具备:1.行为人必须事实了我国刑法分则所明文禁止的行为,或是依法应予的类推的行为。2.行为人必须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造成严重损害。3.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是违法犯罪的法人。5.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犯罪故意,或者犯罪果实。118.少年管教所收押和收容的对象是:1.由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年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少年犯,2.根据刑法第14条规定,因不满十六岁不处罚的由政府收容教养的犯罪少年。

119.自我改造:就是进行疏通、引导和正面教育,以启发其自觉,自我反省,改过归正。就是没有任何强迫,只是通过疏通思想鼓掌,引导该多阳山的促进工作,他们就可以自我改造,成为一个政治的完全适合社会行为规范所要求的普通公民。120.收容实行劳动教养的种类:1.不务正业,有流氓行为或者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盗窃、诈骗等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屡教不改的2.罪行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分革命分子,反社会主义的反动分子,受到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的开除处分,无生活出路的3.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等单位内,有劳动力,但长期决绝劳动或者破坏纪律,妨害公共秩序,受到开除处分,无生活出路的 4.不服从工作的分配和就业专业的安置,或者不接受从事劳动生产的选到,不断无理取闹,妨害公务,屡教不改的。

121.劳动改造,指对犯人的劳动改造。是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122.劳动改造实践证明:人生观教育诗对罪犯进行思想改造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通过我们对罪犯进行人生观

教育,可以使他们清楚了解

工人阶级人生观的基本内容

和主要精神,借以划清工人

阶级人生观和剥削阶级管的

原则界限,进而弄懂人生的

意义和价值,逐步确立起为

人的幸福观、荣辱观、苦乐

观,有意观和生死观。

123.封闭式管理体制:指将

受处理人员挤压于封闭式的

监禁设施内,在严密的监视

和严格的管理下,强迫他们

从事生产劳动,接受思想教

育改造,进行他律的无自由

生活。

124.封闭式管理体制的不良

后果:1.监所等封闭式设施

内的严格限制自由的拘禁生

活,使受改造人员毫无自主

性,过着他律的生活,衣食

住行概由狱政管理人员安

排,他们对之毫无选择余地。

2.各种恶性程度不等的被改

造人员朝夕相处,密切接触,

容易促成犯罪意识与犯罪技

巧的相互传染,并因鉴于社

会内不健全的价值观念和不

正常的鉴于文化的同化作

用,使他们道德性衰退,丧

失廉耻感。3与正常社会完

全隔离的拘禁生活,往往使

被改造人员感到他们已被社

会彻底抛弃,因此丧失改过

自新的信心和勇气,促成他

们自暴自弃,产生强烈的自

卑感,破罐子破摔,不图上

进。4.完全粉笔的监所生活

不利于被改造人员了解社

会,因而不能有效地提高他

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

利于实现处罚预防的目的。

125.开放式管理体制:指将

被改造人员集中与开放式的

管教场所内或送归社会,以

他们自我管制为基础,对他

们进行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

培训,激发其咨询新和责任

观念,促成其积极主动地进

行自我改造。

126.先前延伸:就是把教育、

改道违法犯罪人员的工作深

入到他们进入监所之前的社

会环境中去。

127.向前延伸的内容:1.公

安机关、检查机关和人民法

院在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各

个诉讼环节中,除依法办案,

保证办案质量外,其应当对

被告人进行认罪复发,为劳

改、劳教机关的教育、改造

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在将违法犯罪人员移送劳

改、劳教单位时,药剂师送

去案卷副本,并切实负责地

介绍案情,作案原因和思想

状况。第二,劳改、劳教机

关要主动了解违法犯罪人员

进入监所之前与其罪错行为

有关的各种情况,为羁押期

间的监所教育、改造创造有

利条件。

128.向前延伸应做好:1.与

办案审批机关联系,违法犯

罪人员犯罪事实,情节、经

过及认罪态度,了解有无漏

罪可能的情况甚或冤以情

节。2.与违法犯罪人员原工

作单位或学校联系,了解其

如监所前的表现、思想状况

和社会交往等情况。3.与违

法犯罪人员的家庭联系,了

解其家庭情况和社会关系,

家长对他的态度。4.与违法

犯罪人员谈话,了解其是否

申诉,并妥善处理其申诉问

题。婚姻、家庭可能有的困

难,帮其解决。

128.向外延伸,指以监所为

中心,以监管机关为主题,

把劳改、劳教工作向社会开

放,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社

会力量,扩充和深化对违法

犯罪人员的教育改造。包括

1.输入式开放。

2.输出式开

放。

129.输入式开放。指动员社

会力量深入到监所内部,协

助监管人员对位法犯罪人员

进行劝归,感化和教育挽救

工作

130.输入式开放采取的办

法:1.动员违法犯罪人员家

属如监所进行规劝,以后亲

情激发违法犯罪人员自我改

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邀

请社会各界人士深入监所,

对被改造人员进行各种形式

的社会教育,使他们感受社

会的关怀和期望,增强其社

会复归的信心。

131.输出式开放:指在一定

条件下把被改造人员湿度放

归社会,通过社会力量和社

会影响对其进行教育、改造。

132.输出式开发采取的办

法:1.组织被改造人员复苏

心灵演唱团或汇报组,走出

监所,进入社会,进行演出、

汇报,或者组织他们外出参

观和开展社会服务活动。2.

实行归假制度。3.实行“三

试”使帮教改造工作社会化。

133.归假制度:指对表现较

好的被改造人员,在改造器

件内给予若干假日,准其返

家省亲的制度。

134.实行归假制度的条件:

1.被改造人在改造期间表现

较好 2.家庭有帮教能力并

负责接送。3.被改造人员居

所地派出所同意,4.有需要

返家的特殊情况,如过新年、

春节、国庆节,或家属病重,

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

135.“三试”就是指有条件

地将被改造人员送到愿意接

受的工厂,农村或学校,进

行试工、试农或试学,通过

考察、帮教,表现较好,在

期满后转为正式工人、农民

或学生。

136.实行“三试”的条件:

1.在监所改造期间,有悔罪

表现 2.改造期限过半或虽

未过半,但有重大悔罪、立

功表现3.有单位愿意接收。

137.向后延伸:指劳改、劳

教机关汇同有关部门,组织

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有

效措施,做好对刑满释放人

员或接触劳教人员的安置和

接茬帮教工作,以巩固监所

教育改造的成果,并预防和

减少重新犯罪。

138.向后延伸的工作:1.带

领刑释、解教人员与公安破

除所见面,申报粮户关系,

落实回归和落户问题。2.与

派出所、接到、家长、单位

或学校联系,介绍刑释、解

教人员的改造情况,学习文

化技术情况以及回归社会以

后存在的和实际困难,落实

接茬帮教工作。3.争取地方

政府及社会各部门的支持和

帮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旧学,

就业安置工作。4.大力加强

挽救失足者的社会宣传,以

平等、信任、尊重和容纳的

态度,关心刑释、解教人员

的实际困难。尽力尽快消除

他们对社会的陌生干和怀疑

情绪,以版面重新产生反社

会倾向。

139.《帮教安置协议》:指北

京市各区(县)人民政府与

劳改、劳教工作管理局签订

的《加强对服刑、劳改和少

管人员的改造教育和刑满、

解教后的帮教安置工作协

议》。协议分别了劳改机关和

区改、(县)政府双方各自承

担的责任,劳改机关的责任

7

事认真贯彻劳改、劳教方针、政策。加强思想改造工作,开展文化、技术教育。区(县)政府的主要责任是:动员全区(县)方方面面,做好被告人在拘押、预审、排出过程中的认罪教育,切实向劳改、劳教部门接受违法犯罪人员的情况,配合劳改、劳教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帮助犯人、劳教人员解决个人和家庭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做好刑满释放和接触劳教活后的社会安置和接茬帮教工作,使大墙内外的帮教、改造活动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该协议体现了齐抓共管的一条龙综合管理系统和相互配合的大协作精神,为提高改造质量,减少重新犯罪,避免恶性循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40.联改联产考核奖惩责任制:就是遵循被改造人员改过自新的客观规律,把他们的思想表现和劳动表现与其碱性,假释等基本需求直接挂起钩来,以调动被改造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41.联改联产考核奖惩责任制的内容:1.总则2.细则3.计分4.兑现5措施。

142.实行联改联产考核奖惩责任制的意义:把整个考核和奖罚当做一个系统,把同这个系统有关的各种因素当做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过分解两大部分、八项指标和若干枪法控制点与犯人实际表现相适应的奖惩手段,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造坐标系。根据“双联制”的规定,完全达成八项指标满衣摆分,是对一个合格犯人的基本要求,上下浮动分数是奖罚的控制点。

143.特殊学校:指由我国劳改、劳教机关创办的,对罪犯或者劳教人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政治、文化核技术教育的机构

144.特殊学校的特点:1.特殊的教育环境 2.特殊的教育对象3.特殊的教育任务。145.特殊学校的教学内容:1.政治教育(1)法制教育(2)人生观、道德观教育(3)劳动观念教育(4)刑事、政策、前途教育。2.文化教育 3.技术教育(1)生产技能教育(2)技术知识教育

146.特殊学校的办学方法:1.合理编班 2.教学规划和

教学大纲3.保证教学时间4.

建立减削管理机构,师资队

伍和教学设施。

147.累犯:指被判处一定刑

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

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一定期

限内又犯罪的人。包括普通

累犯和反革命累犯。

148.再犯:不受刑罚的种类,

刑期是否执行完毕,以及是

否在一定期限内犯罪等条件

的限制犯罪。

149.普通累犯:指故意犯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

后,在三年以内再犯应当判

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故意

罪的犯罪分子。

150.普通累犯具备的条件:

1.前罪和后罪都必须是故意

犯罪。2.前罪和后罪都必须

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3.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的刑

罚执行完毕、赦免以后或者

假释期满的三年以内。

151.反革命累犯:是指刑罚

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

何时候再犯分革命罪的犯罪

分子。

152.构成反革命累犯的条

件:1.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

分革命罪,但不受处刑轻重

的限制。如果前后两罪有一

个不是分赶明,如构成累犯,

则属于一般累犯。2.前罪刑

罪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

不论在任何时候再犯分革命

罪,不受法定三年以内的限

制。

153.累犯的种类:1.根据判

刑的次数,可以把累犯分为

简单累犯和复杂累犯。2.根

据犯罪的种类是否不同,可

以把累犯一般累犯和专门累

犯3.根据犯罪人的性别、年

龄,可以分成男性累犯和女

性累犯,青壮年累犯和老年

累犯等等。4.根据犯罪人所

犯罪行的种类,常见的累犯

有诈骗累犯、盗窃累犯、流

氓路反等非暴力累犯,在青

少年累犯中常见的是犯伤害

罪的累犯。5.根据对所犯前

罪适用的刑种,也可以对累

犯进行分类。5.根据犯罪人

初犯时的年龄,可以分为早

发犯罪和迟发犯累犯。

154.简单累犯:指受过一次

刑罚惩罚后又犯新罪的人

155.复杂累犯:指出受过两

次或两次以上刑罚惩罚后又

犯新罪的人。

156.惯犯:以一定形式反复

犯同一种类罪的人。

157.惯犯的形式:1.常业犯:

指无政党职业,而以反复实

行某种犯罪行为为职业,并

以犯罪所得为其挥霍或者生

活的主要来源的犯罪分子。

2.常习犯:指具有实施某种

犯罪的习惯及并以犯罪所得

为其挥霍或者生活的主要来

源的犯罪分子。

158.惯犯和累犯、再犯的区

别:累犯、再犯实施的先后

犯罪不一定是同种类的,但

惯犯一般都限于同种类的犯

罪,惯犯犯罪时,作案特点

定型化,往往采用相同的方

式和手段,累犯或再犯则不

一定,惯犯犯罪的冬季往往

是处于习惯和维持生活,累

犯或再犯一般无此动机等。

然而惯犯和累犯、再犯在主

客观方面又都有许多共同之

点。比如他们在客观上都反

复实施犯罪行为,给社会造

成严重的危害,对社会构成

严重的威胁,在主观心理上

都具有比较顽固的犯罪行心

理,比较难以通过行为或短

期的出发和教育而得到校

正。因此犯罪学上经常把他

们合并在一起考察,对他们

规定相互通用的比较严厉的

刑事政策和刑事制裁手段,

以期使他们回到社会后不再

进行犯罪。

159. 累犯、再犯和惯犯的特

点:累犯、再犯和惯犯于一

般犯罪人相比较,在人身危

险性,犯罪心理,犯罪方式

和手段,劳动改造后的反复

性等许多方面,都有一些特

点。配反和惯犯实施的犯罪

最多的是盗窃,一般以上的

累犯和惯犯实施的都是此

罪,其次是流氓罪,再次是

诈骗罪最后是强奸罪。

160.对累犯、再犯和惯犯的

处罚:1.单纯的加重刑罚出

发,到采用不定期刑或保安

出发,二是由注意社会隔离,

转为进而兼顾犯罪人的改过

从善。

161.不定期刑:指对犯罪人

只宣告刑种,不确定刑期,

根据其在刑罚执行中改造的

情况,随时确定形刑期的一

种制度。

162:累犯、再犯和惯犯实行

的刑事政策:1.对累犯和惯

犯采取从重处罚的刑事政

策。2.在从重处罚的原则下,

对累犯、惯犯应该适用特别

的保安处分措施。3.对累犯、

惯犯的处罚,应该以他们也

有改善的可能为基础。4.对

累犯、惯犯的宣告,处罚措

施的宣布,以及出发措施的

变更,希望由专门的法院机

构或者由法院在听取专家的

意见以后再采取。5.在监禁

中,青少年应当与成年相隔

离,累犯、惯犯应当与初犯、

偶犯相隔离,防止相互传染,

有利于实施专门的教育。6.

在监禁中,对累犯、惯犯应

当加强管理,定期检查改造

状态,出狱前,应现行假释,

并辅之以就业就学前的监督

和辅导。

163.暴力犯罪,指使用暴力

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

以特定的或不特定的人或物

为侵害,蓄意危害他人人身、

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

的犯罪行为。

164.暴力犯罪的特点:1.凶

残性2.纠合性3.作案成员,

青少年占多数 4.暴力犯罪

分子的文化素质普遍很低 5.

偶发性与连续性并存和偶发

性向连续性转化 6.罪犯日

趋智能化,利用现代科学技

术进行犯罪。7.新的暴力犯

罪形式不断出现8.人民内

部矛盾激化而形成的凶杀、

伤害等暴力犯罪占有相当数

量。

165.暴力犯罪的六个类型:

1.危害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和

社会主义制度的暴力犯罪 2.

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 3.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

罪4.侵犯财产的暴力犯罪5.

妨害社会惯例的暴力犯罪 6.

妨害婚姻家庭的暴力犯罪。

166.暴力犯罪的划分:以侵

害对象划分,可分为:一、

以人身体为主要侵害对象的

犯罪,如杀人、强奸等二、

以物为主要侵害对象的犯

罪,如抢劫破坏交通工具等。

以社会危害程度划分,可分

为:严重暴力犯罪和一般暴

力犯罪。

167.严重暴力犯罪:指使用

杀伤性能较大的作案胸鳍或

极端残忍、危险性极大的暴

力手段湿湿的犯罪行为。

168.一般暴力犯罪:指犯罪

人仅借助本身的体力,使用

普通的器械,造成一般性社

会危害后果的犯罪行为。

8

169.暴力犯罪的原因:一、主观原因 1.暴力犯罪的心理动因(1)反社会的动机(2)满足穷奢极欲的动机(3)报复的动机(4)对暴力的模仿和兴许易于激动的动机。2.犯罪的思想意识(1)带有明显阶级斗争属性的思想意识,(2)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意识(3)为所欲为的自由主义意识,(4)愚昧野蛮的“英雄主义”观念(5)封建主义的行帮思想。二、客观原因 1.商品经济消极因素的影响,2.不良文化因素的影响 3.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4.人民内部矛盾因的不到及时解决而激化

170.暴力犯罪的对策:1.依法从重从快严惩严重的暴力犯罪分子 2.加强对暴力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累犯、再犯率3.动员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同暴力犯罪分子作斗争 4.改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树立 5.加强社会调解和疏导工作,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6.少用死刑,以刑去杀。

171.经济犯罪的特点:1、种类繁多,数额巨大,大案要案急剧增加。2.打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旗号,利用“公司”“中心”企业的招牌,采取合法形式,进行经济犯罪。

3.内外勾结,上下串通

4.作案手段不断改变和翻新,

5.国家公职人员违法犯罪严重,6法人违法犯罪严重。172.经济犯罪:在经济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经济法规,侵犯国家经济管理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以经济犯罪论处,必要时得给以行政纪律或经济处分。

173.经济领域:即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这是对经济犯罪的最直接的界定。

174.经济犯罪划分的类型:1.侵犯市场管理秩序的犯罪。2.侵犯国家经济管理秩序的犯罪3.侵犯海关、外汇管理秩序的犯罪。4.侵犯证券、票证管理秩序的犯罪5.侵犯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 6.侵犯税收管理秩序的犯罪,7.侵犯商标、专利转动秩序的犯罪。8.侵犯财经管理秩序的犯罪。9.侵犯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秩序的犯罪。

175.处罚经济犯罪的原则:

1.突出打击重点。

2.严格依

法办事 3.决不让经济犯罪

分子在经济上占便宜。

176.经济犯罪案件刑罚的适

用:1.死刑的适用。2.罚金

刑法的适用 3.对共同经济

犯罪的处罚 4.对经济犯罪

累犯的处罚。

177.经济犯罪的防止对策: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逐步

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过运行

新秩序,2.强化国家职能,

充分发挥国家维护正常经过

秩序的功能。3.加强廉政建

设,克服官僚主义、不正之

风腐败现象。4.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干部

群众提高自觉抵制资产阶级

腐朽思想侵蚀和商品经过消

极因素影响的能力。5.更加

有利地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

178.法人犯罪,指法人的主

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在

执行职务活动中法人的名义

并根据法人决策机构的旨

意,为了法人的利益故意或

过失实施的依照刑法应受刑

罚处罚的行为。

179.法人犯罪的依据:1.客

观依据,2理论依据(1)法

人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2)

法人犯罪在主观上存在罪过

3.惩罚法人犯罪符合刑罚的

目的,3.法律依据

180.法人犯罪的构成:1.法

人犯罪的主体。2.法人犯罪

的主观方面 3.法人犯罪的

客体 4.法人犯罪的客观方

面。

181.法人犯罪的主体:是法

人,即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

机关登记注册、依法正式成

立的企业法人,在社会团结

管理机关登记注册依法正式

成立的社团法人,以及不需

办理登记、依法正式成立的

机关、事业单位法人和社团

法人等。

182.法人犯罪的主观方面:

指法人决策机关对法人所实

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

的心理态度。

183.法人犯罪的特点:1.法

人犯罪的最大特点是法人以

“合法”的身份,采取“合

法”或非法的方式进行犯罪

活动,在犯罪的开始阶段,

不易被人察觉,因而得逞的

比例高。2.法人组织机构,

有人、财、物,同自然人相

比,无论主观意志能力,抑

或客观物质能力都优越得

多,强大得多,在加上他们

的身份、地位、权力或个权,

有利于从事犯罪活动。3.法

人犯罪事发人整体犯罪。

184.对法人犯罪的处罚:1.

追究法人犯罪中个人德行十

责任,仅限于主管人员和直

接责任人员。2.区分是否阶

级中饱私囊。3.要根据法人

犯罪具体的社会危害后果的

大小,来确定其主管人员和

直接责任人员应负刑事责任

的大小,以体现政策。

185.业务过失犯罪:指从事

某种职业或担任某种职业的

人在从事业务活动的过程

中,因怠于业务上必要注意

义务、违反业务活动规则而

造成危害社会的严重的行

为。

186.业务过失犯罪的客观条

件:1.技术因素,2.业务活

动的组织管理方面因素 3.

业务活动规则和法规方面的

因素4.其他客观因素

187.青少年犯罪:狭义:指

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

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从刑

事法学观点出发,所谓青少

年犯罪实质刑法规定的某个

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实施了

依法应受刑罚惩罚的危害社

会的行为。包括三层含义:

1.依据刑法的规定,

2.某个

特定年龄阶段。3.所谓依法

应受刑罚的危害社会的行

为。(1)依据刑法规定,(2)

指行为的结果对社会造成严

重危害,如果没有危害或危

害轻微都不是犯罪行为。广

义:指青少年刑事立法观点

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

的定义,从青少年刑事立法

观点出发,所谓青少年犯罪

已突破了严格的刑事法学的

犯罪概念,形成了一个在内

涵和外延上都大大超出了刑

法规定的年龄界限的非刑事

法学的“青少年年犯罪”概

念。

188.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

征:1.违法犯罪的纠合性2.

违法犯罪少预谋性、多偶发

性。3.违法犯罪的野蛮性。

4.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反

复性大5.强烈的报复心理6.

好胜猎奇,比照模仿。

189.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

势:1.犯罪年龄趋向于低龄

化 2.农村青少年犯罪急剧

上升。3女性青少年呈上升

趋势。4.流失生和在校学生

犯罪冲出。5.作案手段智能

化、技术化。5.团伙作案的

新变化。

190.青少年犯罪的对策:1.

制定青少年法律。2.动员全

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关心青

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是减少

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一项最

具有战略意义的对策。3.净

化社会环境。4.认真贯彻执

行党对位法犯罪青少年的教

育、挽救、改造的方针政策。

191.女性犯罪,指犯罪住地

为女性的犯罪。

192.如何防治女性犯罪:1.

削弱和排除女性犯罪心理形

成的各种动因,2.人生观、

道德观、法制管的教育。3.

对女青少年要进行正确的性

教育,防止他们的性意识的

歪曲发展。4.重视对女青少

年的社会保护。

193.管教人员应该注意女犯

的三方面需要:1.情感需要。

2.美的需要

3.排忧解难的

需要。

194.管教人员对女犯应做

到:推心置腹地开到他们认

清自我,开阔心胸,克服多

疑和以后自我为中心的弱点.

帮助他们学会分析事物的现

象和本质,考虑到行为后果

与利害得失,不可为琐事而

放纵自己的言行 3.引导他

们重视别人的长处,要育人

伪善,克服妒忌心理。4.培

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和改过自新的信心和

决心。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