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TWB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考前预测五题[1].doc

2012年TWB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考前预测五题之第一题

(1)试述苏东剧变和中东剧变的原因的共同点。

①在内部原因上,两次剧变都因领导人长期专政,贪污腐败,不思改革,缺乏民主,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导致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②在外部原因上,两次剧变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2)简述苏东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②内部原因。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③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④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⑵影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存在了40多年的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主要标志是:①从1989年开始,社会主义的东欧诸国先后出现了剧变;②华约于1991年宣布解散,苏联陆续从东欧撤回大部分核武器和军队。北约宣称由原来的军事政治组织逐步改造成为政治军事组织,美国从西欧撤出了部分核武器和军队。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抗消失;③苏联于1991年宣布解散,这是两级格局终结的核心标志。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平衡,从而最终决定了旧格局的终结,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简述中东剧变的原因和影响。

⑴原因:①物价上涨、就业困难和民生艰难是引发社会动荡的根本原因;②领导人长期专政,贪污腐败,不思改革,缺乏民主,激起民众强烈不满,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更使得百姓心存不满;③美国的中东政策损害了阿拉伯民族利益,伤害了阿拉伯民族感情;④一些中东国家内部的部落、教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⑤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和西方国家极力推行的民主自由思潮从相反两方面对阿拉伯世界形成冲击;⑥互联网的推波助澜。

⑵影响:西亚北非地区持续动荡,地区力量对比此消彼长,有关国家关系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地区形势进入动荡与变革交织的不稳定期。

对中东地区的影响。①中东现有统治模式(个人或家族长期执政与专权)已难以维系,改革势在必行;②伊斯兰政治势力以及极端主义势力的力量增大;③冲击地缘政治关系,打破中东力量平衡,危及地区稳定;④地区安全与稳定面临严重威胁,中东将陷入新一轮动荡之中。

对国际各方面的影响。①美国全球战略与中东政策遭冲击,在中东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美国在中东长期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目的是要掌控中东局势,控制中东政权,建立亲美政权,实现中东霸权。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现今中东突变打乱美既定全球战略部署,重新加大对中东投入不可避免。同时,中东剧变严重冲击美中东利益,对美中东政策造成多重严峻挑战: 一是美中东战略稳定支柱遭削弱,传统盟友体系和安全体系面临瓦解;二是冲击奥巴马中东议程,地区战略优先次序面临重排;三是美战略盟友以色列面临的威胁上升,主要敌手伊朗趁势坐大;四是美地区反恐战略及美与伊斯兰世界关系改善的努力面临挑战;五是美在中东变局中首鼠两端的态度使亲美阿拉伯政权“心寒”,推动其“离心”倾向,恐将坚定它们推行“东向政策”决心;②欧盟在外交、安全、能源、移民等方面遭遇挑战。欧盟——地中海战略恐失去方向;大量非法移民和难民涌入南欧,增加了欧盟的压力,同时极端分子可能乘机混入,危及欧盟安全;能源供应将处于不安全的困境;③俄罗斯重返中东受到冲击。俄虽然乐见中东动荡推动油价上涨以及美欧再度陷入中东,但也有担忧:作为俄重返中东的支点国家 ( 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 受冲击;中东伊斯兰极

端势力上升可能影响俄国内及南翼稳定;中东作为俄主要军火买主的地位可能下降。④中东局势的动荡将对中国与两地区的贸易、投资、石油供给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⑤国际反恐斗争和核不扩散面临新挑战。⑥中东剧烈动荡严重冲击国际原油市场,威胁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4)试述苏东剧变与中东剧变给我国的启示。

苏东剧变和中东剧变都是在世界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剧变说明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正确的选择。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当前,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012年TWB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考前预测五题之第一题(补充)

给出一组围绕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与国家文化软实力设置的材料,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2011年1月17日,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持续滚动播放。片中呈现了50多位各行各业的中国人的形象,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播出国家形象片的荧屏侧面写着“感受中国”的英文字样,格外醒目。这部国家形象片在向世界传递着什么?而美国公众,又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外国媒体报道说,中国的宣传片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到来之前的“盛大派对”,展示中国的软实力。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2:

2011年3月5日,中国政府赴利比亚工作组圆满结束协助撤离在利比亚中国公民任务。本次行动被外媒称为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海外撤离行动,无形中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被赞誉为一次“鲜活的最佳国家形象宣传片”。当前,尽管各界对如何更好地推广“中国形象”尚存有不同看法,但细察自2008年以来的种种行动,从危机处理到国际赛事、从孔子学院到国家公关,从政府外交到公共外交,我国的国家形象推广与塑造可谓是“从无到有”,“持续发力”,正在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释放着中国的“巧实力”,一次又一次地展示了中国崭新的国家形象。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3: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4:

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个术语,美国的雷·克莱因1975年出版的《世界实力评估》一书、日本经济企划厅1987年发表的《日本的综合国力》报告,研究的都是综合国力问题。综合国

力既包括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政治、文化等软实力,其中文化是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摘自2011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文章:《注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简述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向世界传递的信息并说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性。

(1)中国国家形象片向世界传递的信息:通过国家形象片让世界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国家,是近年来中国公共外交领域的一个新亮点。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的意义是把一代真实的中国人,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示给美国的公民以及世界人民。首部中国国家形象片是为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以期消除外界对中国的误解或歪曲。“国家形象宣传片”系列推广,都意味着中国开始更自信、更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

(2)重要性: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文化软实力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我国文化软实力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反映时代发展要求,对内表现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国家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当前,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形象对一国发展和安全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更快、更直接。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对于维护国家发展和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对于推进全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结合中国政府在利比亚撤侨行动取得圆满成功所显示出的中国国家形象阐述中国在利比亚撤侨行动成功的重大意义。

(1)利比亚撤侨行动的成功在五个方面显示中国的国家形象:①中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高;②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③中国外交动员能力增强;④中国大型重装设备增加;⑤中国侨民素质进一步改善。

(2)中国在利比亚撤侨行动成功的重大意义:①充分展示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②彰显了中国政府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增强以及应急机制日益完善;③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对人权的重视和保护,增强了中国人的凝聚力和团结力;④显示了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⑤诠释了中国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显示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⑥体现出中国政府良好的国际关系和外交斡旋能力,展现了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

3.分析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并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经济是综合国力的基础要素,而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①文化通过为经济提供人才、技术、创意、创新的支撑,促进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②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及其结构优化;③文化消费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作为一种内需拉动经济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①文化是构成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直接关系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②文化通过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其他国力要素来增强综合国力;③文化通过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来增强综合国力。

4.结合当前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说明我国应该怎样认识、对待和参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1)内容:①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②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③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④军事力量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

⑤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⑥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

(2)特点:①处于科技发展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②网络信息将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资源;③联合争强、集团取胜的“航母式”模式将成为未来竞争的主要手段;④科技创新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作用越来越凸显;⑤在竞争中,有可能出现富国越富,贫国越穷的趋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面临着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共同课题;⑥少数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以“新干涉主义”为借口对其他国家进行制裁和干预的现象仍然存在。

(3)正确认识、对待和参与综合国力的竞争:①勇敢地面对和参与国际竞争,立足发展,加快发展;③要善于抓住机遇和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③恰当地运用竞争的方法和艺术,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④要有必要的防范意识和准备,努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2012年TWB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考前预测五题之第二题

材料1:

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起来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其所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也世所罕见。90年来,我们党经历并一一有效应对的困难、风险很多。

摘自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

材料4:

1945年,抗日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风尘仆仆地从国民党统治的重庆来到延安。面对革命圣地一派清明、团结、向上的新气象,他连连赞叹“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感慨之余,他也提出,从历史上看,许多新兴力量和团体往往创业时齐心协力、朝气蓬勃,而事业成功后却松懈涣散,终至“人亡政息”。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回答和解决好的一个难题。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5》

材料5:

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

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6: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试述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以及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1)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刻总结近代中国一切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实现发展进步的历史启示,符合我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拥护和选择的结果。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能够满足人民需要的。在旧中国,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3)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试述延安延安整风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1)延安整风运动。⑴延安整风运动的背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教条主义尚未肃清,党内仍然存在着党风不正、学风不正和文风不正的问题。而且,党吸收了一大批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被带进了党内,为党内错误思想的滋长提供了新的土壤。⑵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⑶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意义:整风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在全党范围确立了起来。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背景:文革结束后,虽然各项工作有所前进,但是党的指导思想没有实现根本改变,党和国家的工作处于在徘徊中前进的状态。从1977年底,全党上下对继续“左”倾指导思想的不满日益强烈,迫切要求回答判断路线是非、思想是非、理论是非的标准。⑵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内容:①“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③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⑶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重要意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讨论明确地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3.简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90年来经历并一一有效应对的困难和风险。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并一一有效应对的困难、风险很多。比如:①有效应对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的极大危险,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大好局面;②有效应对了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严重困难,经过长征北上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日;③有效应对了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④有效应对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乱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⑤有效应对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重大胜利;⑥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所造成的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等等。

4.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并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的原因。

(1)主要经验:第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第二,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2)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的原因: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员,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多数。第二,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思想上的主要矛盾。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5.简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积累的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①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③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④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⑤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问题。

6.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如何探索和破解“黄炎培难题”。

“黄炎培难题”实质上提出了一个党如何执政才能保持长治久安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的经验是: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7.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第二,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8.说明新时期如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9.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的基本点都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系统回答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并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0.试述鸦片战争后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斗争及其失败的原因与启示。

(1)中国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启示: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要解决中国发展进步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必须找到能够领导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社会力量。

11.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及其重大意义。

(1)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意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12.简述新民主义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①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参与和支持并发挥积极作用;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④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3.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①所处的社会性质相同: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都以反帝反封建作为革命的任务;③革命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②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③群众基础不同:资产阶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无产阶级广泛发动群众;④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走资本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为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⑥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14.简述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百年来给我们的启示。

(1)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2)原因与启示: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15.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1)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亲密的合作者。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3)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

(4)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2012年TWB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考前预测五题之第三题

给出一组深化改革开放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材料,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3:

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中国人民作出的自主抉择。我们从自身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深深懂得“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摘自温家宝总理在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论坛上的讲话

材料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将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世界、观察中国,根据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材料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双赢”贸易关系的最佳写照。没有中国的世贸组织,无法担负“世界”之盛名。中国是世界经济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该体系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摘自中新社:中国入世是“双赢”关系的最佳写照——访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

材料6: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

1.结合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和目的说明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其主要内容有:①判定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②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③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④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2)改革开放的目的:①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②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升级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①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前提下,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的机制体制;③改革开放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2.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2)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①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促进;②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简述我国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并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以及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的原因和途径。

(1)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①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通过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③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②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对外开放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风险加大;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贸易摩擦增多;在开放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大。为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4)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的途径:①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髙对外贸易效益;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4.简述中国入世10年来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主要表现并说明新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1)主要表现:①1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显著提高;②10年来,中国坚持实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有力推动;③10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④入世10年来的实践,丰富了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的认识,坚定了我们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信心。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

(2)新形势下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①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②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③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④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⑤中国将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⑥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

5.结合中国入世10年来日渐成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的主要表现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双赢’贸易关系的最佳写照”以及中国在世贸组织的未来角色定位。

(1)主要表现:入世10年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现了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正在成为一个被各方认可的“成熟的”、“负责任的伙伴”。回顾中国入世1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①中国是说话算数的国家,兑现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作出的郑重承诺;②中国是勇于担当的国家,积极承担着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③中国是致力于共同发展的国家,始终奉行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开放政策。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双赢”贸易关系的最佳写照:①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最显著的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了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入世给中国人民带来许多实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了中国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大大增强了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②中国入世也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③实践证明,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惠及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

(3)中国在世贸组织的未来的角色定位: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致力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面向未来,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6.简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含义和实质、原因、途径及其基本要求。

(1)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和实质:经济发展方式强调的既有提高经济增长效益,还包括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形成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发展方式。

(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原因: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新时期要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⑴“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⑵“三个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①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①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②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③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④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⑤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7.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因和本质要求。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因和本质要求。原因: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②它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③它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本质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材料1:

最近,广东发生的“小悦悦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大家一方面谴责18位冷漠路人,另一方面也都在反思和探讨,以寻求解决摔倒不扶问题的出路。有人说必须立法惩治见死不救者,有人说必须对见义勇为进行奖励,还有人说要向因做好事而遭讹者提供帮助。这样能解决摔倒不扶的社会问题吗?

摘自新华网

材料2:

老人摔倒敢不敢扶?孩子被撞敢不敢救?这两个“敢不敢”,成为今年中国街头每一个“路人”可能面临的选择题。2011年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周年,也是中国社会关于“道德”话题讨论最热烈的一年。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道德争论中,有声音呼吁,希望这次社会大讨论之后,我们全社会能够得到振奋与动员,每一人从自身做起,用温暖唤醒冷漠,用爱心融化冰冷。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3:

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婆婆”陈贤妹,这些人之所以让人们感动,让人们把“最美”的称号送给他们,是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社会对善良、勇敢、责任这些道德标准的期待。对于如今“陈贤妹现象”的不断涌现,就有评论呼吁,诚信社会的构建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需要把那些别人给予的温暖内化为每个公民自己的道德实践,最平凡的往往最有力量。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4:

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5:

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就“小悦悦事件”谈谈你对“见死不救”与“见义勇为”立法的看法并简述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尤其是教育作用)。

(1)正确看待对“见死不救”与“见义勇为”立法。在小悦悦被撞碾事件中,两个司机的违法行为属于法律范畴,但18个路人“见死不救”属于道德范畴。“见死不救”对普通公民而言只是道德问题,没有主动伤害到他人权益,不受法律规范,立法惩治见死不救,不仅不能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还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公众为逃避处罚而故意远离事故现场。见义勇为的行为是美德,不是法律义务,宜提倡而不宜强制。法律可指引激励美德善行,如立法鼓励保障“见义勇为”。我们只有通过法律的激励作用,来保障人们的道德规范,才能避免小悦悦的悲剧在我们的社会上再次发生。(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

(3)正确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一方面,在法律制定过程中,要明确法与道德的界限,让法律规制的归法律,道德规制的归道德;另一方面,法律要为弘扬优良道德提供规则支撑,为消除不良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4)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教育作用。其中,法律的教育作用的实现主要包括:一是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二是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三是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法律的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法律的教育作用普遍存在于法律作用中,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和多种形式得以实现和体现。法律的教育作用有利于使法律获得人们的内心认同,进而自觉遵守。

2.简述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以及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道德的功能。认识、调节(前两者最主要)、导向、激励、辩护、沟通。

(2)道德的社会作用。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②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③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⑤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⑥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简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大学生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必须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大学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的途径。①在思想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把握其内容和要求;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做出道德选择;③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4.简述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以及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并分析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的原因。

(1)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①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要求只有同个人品德相结合,才会转变为现实的道德力量。同时,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的过程,它能够为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2)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①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②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所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即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③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要注意自觉向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模范学习。

(3)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的原因。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一个道德模范,就是社会上竖起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就是在群众中提倡的一种导向、一种追求。模范人物以自身的道德行为,真实具体地再现了优秀的道德品质,给人以鲜活、直观的印象,深化了人们对道德力量的理解与认同,构成了个体在道德实践过程中的标准与参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的典型形象能够带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与心理感染,对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5.简述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美德的原因以及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途径。

(1)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美德的原因。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①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③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实践证明,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来抓,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

(2)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途径。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为基本要求,增强全社会的诚实守信意识。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6.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并说明如何处理它们两者之间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建立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2)正确处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

(3)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①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②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③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7.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分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并说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原因及其意义。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主要内容(“八荣八耻”)。①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②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③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⑤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⑦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⑧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就必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

动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原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规范、激励和指导作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①能增强人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②能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③能够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志和信念,推动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的形成。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精典考研政治试题741

精典考研政治试题 多选题 1、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的出发点或理论依据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C.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化的思想 D.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 答案:A,B,D 暂无解析 多选题 2、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坚持准则,其基本要求为()。 A.熟悉准则,提高会计人员遵守准则的能力 B.依照准则办事,提高会计人员执行准则的能力 C.正确运用准则 D.提高执行准则的技能 答案:A,B,C,D 暂无解析 简答题 3、薄一波指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始于毛,成于邓”。 试述毛泽东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没道路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重大理论意义。 答案:(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率先示范,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发

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 暂无解析 单选题 4、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答案:D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 简答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粱;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摘引自郭沫若《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21日 请回答: 何时、何人揪出了“四人帮”,“四人帮”的被揪出,标志着什么

2012政治考研真题+答案

2012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环节考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5.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时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实现形

2012_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1.【答案】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 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答案】A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 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3.【答案】B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4.【答案】C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 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5.【答案】D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6.【答案】D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

2018年考研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8年考研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答案:A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答案:D 3.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B 4.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认识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018考研政治:5大科目分值及对应真题题号

2018考研政治:5大科目分值及对应真题题号 以下是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考研政治:5大科目分值及对应真题题号的相关内容,以供考生参考。 真题是考研复习最重要的复习材料,这毋庸质疑,考研政治复习之初,再打开课本掌握逻辑之前,考生不妨先了解一下考察的题型,在真题中的占比以及出题的形式,这样在复习的时候也能根据主次来合理的分配时间,找到出题点,把握重点。下面就详细整合分享考研政治五大科目占比,分值以及在真题中对应题型题号,方便大家来了解。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共3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各科目分数占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三、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题1分,题号1-16)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题2分,题号17-33) 分析题50分(每题10分,题号34-38) 四、各科目对应题号 (一)马原(24分) 单选题:1、2、3、4 多选题:17、18、19、20、21 分析题:34 哲学:1、2、17、18、34 政经:3、4、19、20 科社:21 (二)毛中特(24分)

单选题:5、6、7、8、 多选题:22、23、24、25、26 分析题:35 (三)纲要(20分) 单选题:9、10、11、12 多选题:27、28、29 分析题:36(纲要或毛泽东思想+纲要)或 单选题:9、10 多选题:27、28、29、30 分析题:36(纲要或毛泽东思想+纲要) (四)思修法基(16分) 单选题:13、14 多选题:30、31 分析题:37(思修或思修+法基)或 单选题:11、12、13、14 多选题:31 分析题:37(思修或思修+法基)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分) 单选题:15(国内时政)、16(国际时政) 多选题:32(国内时政)、33(国际时政) 分析题:3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五、几个解释 (1)马原分析题一般情况下只考哲学,哲学集中在辩证法和认识论; (2)纲要的分析题要么是纯考纲要,要么就是纲要和毛泽东思想的结合; (3)思修法基分析题要么纯考思修,要么就是思修与法基的结合,没有单纯考法基的先例; (4)形势与政策只考选择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只考分析题,考察的方向一般与中国有关。形势与政策亦会渗透进其他科目进行考察,在毛中特中体现的比较明显。 (5)毛中特大纲规定考察30分,但是实际考察24分,纲要大纲规定考察14分,但是实际考察20分。因为纲要与毛中特的毛泽东思想部分联系非常紧密,二者经常结合起来进行考察。

01 2018考研政治:各科目试题分布及课程设置(一)

2018考研政治:各科目试题分布及课程设置(一) 政治课程作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国家统考的科目之一,其具有考点多、涵盖广、时政性强等特点。作为2018考研考生,在了解政治课程的具体体系的基础上,还应明确政治五大科目的各自的试题分布及课程设置等,小编现将其作如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此门科目在考研政治中约占24%,即24分,大致分布于单选题第1、2、3、4,多选题第17、18、19、20、21,分析题第34题。此门科目共八章内容,第一章是总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五章、第六章属于政治经济学部分,第七章、第八章属于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此门科目的命题重点是马哲部分,分析题一般局限在哲学且集中在辩证法和认识论部分。由于此门学科难度最高且涉及专业术语较多,这就要求考生理解记忆,牢牢把握命题点及重难点,建议2018考研考生从理论框架尽早着手复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此门科目在考研政治中约占30%,即30分。此门科目实际考查为24分,具体分布在单选题第5、6、7、8题,多选题第22、23、24、25、26题,分析题第35题。本科目共十二章内容,其中第一章是总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属于毛泽东思想部分,第五章——第十二章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部分。此门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根据考研政治大纲,此科目所占分值最高,其中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即经济、政治、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这五节属于重中之重,是常命题的地方。此外,由于此门科目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部分联系密切,这要求2018考研考生需要将两门课程结合起来复习。 以上即是小编分别对考研政治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需要提早复习的重点科目的试题分布及课程设置的说明,希望对2018考研考生有效开展复习有所帮助!

2021考研政治考前预测必备20题

2021考研政治考前预测必备20题 一、2021考研政治初试基本信息 考研政治初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2021考研政治学科范围 考研政治包括5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中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每门课程在试卷中的占比依次为24%、30%、14%、16%、16%。 三、2021考研政治初试题型分值分布 初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分析题,其中单选题16(16*1)分,多选题34(17*2)分,分析题50(5*10)分,共计38道题目。 五个科目分值比例: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考试占比24分。马原科目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部分是政治经济学;第三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中特),考试占比30分。毛中特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史纲)考试占比14分。史纲科目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二部分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第三部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4、《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简称思修法基),考试占比16分。思修法基也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思修道德修养,第二部分是法律基础,第三部分是思修道德修养和法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5、《形势与政策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简称当代),考试占比16分。当代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形势与政策,主要考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及我国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考核2道多选题和2道单选题,共6分;第二部分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考查一道10分的分析题。 这五个科目的内容每年都会汇聚在一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的书里面。由于政治考试,时事性较强,因此,每年都会有些调整,特别是毛中特调整幅度相对较大。每年9月13日左右新的考试大纲解析会发布,同学们一定要购买一本高教版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 通过考查五个科目,要我们达成三个目的: 一是让我们大学生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信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和指导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正确的方向。 二是让我们大学生熟悉和掌握历史事实:我们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是让我们放眼世界,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五大部分题型及分值分配明晰

考研政治五大部分题型及分值分配明晰 来源:文都图书 考试就像打仗一样,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所以要想赢取考研这场战役,就要做到对整个考试相当熟悉。最首先需要熟悉的就是题型及分值分配。接下来就给大家整理考研政治各个科目题型及分值比例,希望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在最后的不到两个月抓好重点。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共3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各科目分数占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三、题型及分值 单项选择题16分(16小题,每题1分,题号1-16) 多项选择题34分(17小题,每题2分,题号17-33) 分析题50分(每题10分,题号34-38) 四、各科目对应题号 (一)马原(24分) 单选题:1、2、3、4 多选题:17、18、19、20、21 分析题:34 哲学:1、2、17、18、34 政经:3、4、19、20 科社:21

(二)毛中特(24分) 单选题:5、6、7、8、 多选题:22、23、24、25、26 分析题:35 (三)纲要(20分) 单选题:9、10、11、12 多选题:27、28、29 分析题:36(纲要或毛泽东思想+纲要) (四)思修法基(16分) 单选题:13、14 多选题:30、31 分析题:37(思修或思修+法基)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16分) 单选题:15(国内时政)、16(国际时政) 多选题:32(国内时政)、33(国际时政) 分析题:3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更好的去熟悉题型的方法就是做预测题。可以结合任燕翔老师的《考研思想政治理论考前预测4套卷》,这套题及其接近真题的模式,并且题目含金量极高,紧扣真题趋势,如果能够高效使用这套题,一定会对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0年整合考研政治真题与答案解析(完整版)名师精品资料

201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 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 ?其答案是约59%。90 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 肯定中包含否定 B 量变引起事变 C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 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4、2011年9 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 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 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B 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 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 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由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马看花,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过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A 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 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 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

2021考研政治考题类型分值分布及复习范围

2021考研政治考题类型分值分布及复习范围除了少数参加管理类联考(MBA、MPA),绝大多数考生,无论是考学硕还是专硕,都初始时需要考政治,考研政治从2003年开始就是文理同卷,实际上就是所有专业(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硕中的管理学、艺术学)都考一样的,对于高中时读文科和理科都是一样的要求。 题型和分值分布:从2006开始到2020,一直是单选(共计16题,每题1分)16分、多选(共计17题,每题2分)34分、分析题(共计5题,一般情况每题10分,个别年份有增加,但是分析题总分值不变)50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长: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马原”)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毛中特”)约3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史纲”)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思修”)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其中: “马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政治中最难学的部分,每年单选、多选、分析题都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不好学,因为分值不多,很多考生后来直接放弃)、科学社会主义(简单、分值更少)三部分。 “毛中特”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部分,这门课与史纲交叉比较多,尤其是毛泽东思想部分和史纲交叉更多。 思修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部分。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也是两部分。《形势与政策》就是时政,考察2020年1月到12月的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这个时政的角度与公务员考试用的时政区别还是蛮明显的,本公众号“刘天问”提供的时政分析都是从考研的角度去取材和分析的。 后续我会结合连续十二年的辅导经历,开始分期阐述学科阐述2021考研政治如何取得高分。

-考研政治真题及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1分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恩格斯说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完善之外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1.【答案】A 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每个环节都打点 折扣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事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2.【答案】A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义工资的本 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3.【答案】B 4、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级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A劳资冲突的集中体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4.【答案】C 5、毛泽东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一种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细看花 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 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 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 D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 5.【答案】D 6、改革开放以来制和公有 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分配形式C所有权归属D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6.【答案】D 7、2011年进行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2010年3月选举法修改后首次实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