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教学大纲

序论

 

学习重点: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分期的理论依据;中国现代史学科研究的内容及其与党史,革命史;民国史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史学训练的几种基本方法及特征:名词解释;大事记;考证;叙述性文章;论文.


纲目:

一.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 中国现代史分期的确定

2. 中国现代史的上限

三种观点:A.1919年五四政治运动上限说;

B.辛亥革命上限说;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上限说;

二. 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内容

1. 内容

2. 中国现代史与革命史,党史,民国史的区别与联系

三. 研究方法举要

1. 基本立场

2. 史学研究的积累

3. 思考与写作:词条;大事记;考证;叙述性文章;论文



第一章.新文化运动



学习重点:民初政坛混乱,军阀割拒的状况及文化思想的复古趋向,重新认识和反思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可能性影响;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特征;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局限.

 

参考书目:

彭 明: <<五四运动史>>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1996年修订本

<<五四运动文选>> 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陈 崧:<<“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文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

<<新青年>> <<新潮>>


内容提要:

一.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 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1) 民初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2) 段祺瑞政权的黑暗统治

2. 复古思潮:文化上的反动

(1) 恢复尊孔读经

(2) 修订教育宗旨,复活封建教育思想

(3) 尊孔复古思潮泛滥社会

(4) 封建鬼神迷信说流行全国

(5) 西方某些文人公开宣称民主共和制度不适合中国(开明专制)

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新兴政治势力的产生

(1) 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2) 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与壮大

(3) 现代(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涌现

二. 新文化运动的展开

1. 五四知识分子的反思

2. 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内在逻辑

3.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其评价

1. 意义

2. 局限性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新青年>> 文学革命

2. 简述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3. 和近代知识分子相比,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具有什么群体特征?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5.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第二章 五四政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学习重点: 五四政治运动的历史地位;五四后思潮并起,百家争鸣的状况;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情形与特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模式与特征;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初步确立和内容.


参考书目:

耿云志: <<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出版社 1983

李龙牧: <<五四时期思想史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

<<五四运动文选>> <<五四前后东西文化论战文选>

列 宁: <<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1920年6月)>><<列宁选集>>第四卷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7)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1)

<<孙文越飞宣言>>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2)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孙中山选集>>(下)


内容提要:

一. 五四政治运动

1. 导火线: 巴黎和会

2. 运动概况

3. 历史意义

二. 西方思潮的涌入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1. 思想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马克思学说在中国最早的出现

(2) 五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3)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三次论战

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背景

2.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现

3. 中共一大

4.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5.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



复习思考:

1. 名词解释:巴黎和会;五四政治运动;五四新思潮;新潮社;新民学会;国民社;觉悟社

2. 五四政治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简述问题与主义之争的主要内容?

4. 在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论争中,马克思主义者与研究系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5. 简述在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辩论中双方的主要观点.

6. 论述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7. 阐述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





第三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

 

学习重点:

国共合作的基础与歧义;合作的内外因素;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党内合作形式的
检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思想;在农民运动问题上的斗争;陈独秀右倾主义的表现与危害.

 

参考书目:

<<国共两党关系史>> 王功安 毛磊主编 武汉出版社 1988

<<孙文越飞宣言>>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2)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选集>>

<&

lt;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 戴季陶 <<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2)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924.1.23) <<孙中山全集>> 九卷

 

内容提要: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

6. 合作的酝酿

(1).孙中山思想的转变

(2).中共关于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的思想

(3).共产国际的促成

(4).“党内合作”形式的确立

7.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8. 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思想的发展

二.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外交领域的密切合作

9. 政治领域: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国民会议运动 农民运动会

10. 军事领域: 创立国民革命军 两次东征

11. 外交领域: 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

三.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冲突

12. 西山会议派和国民党二大

13. 戴季陶主义

14. “三二0事件”和整理党务案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初步形成

四. 北伐战争和北洋军阀的溃败

1. 进程

2. 工农运动的高涨

(4)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5) 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斗争

五.国共关系的破裂

1.“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2 汪精卫集团叛变

3. 关于大革命失败的评价



复习思考:

1. 名词解释: 国民党一大 五卅惨案 省港大罢工 西山会议派 三.二0事件 <<整理党务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 比较分析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3. 戴季陶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4. 概述<<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

5.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6. 试论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学习重点:

国民党政权初期的内外政策与政权性质评价;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政策.


参考书目:

<<现代中国政府>> 陈瑞云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8

<<井岗山的斗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选集>>

<<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宣言>>(1928.6.15)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集>>(下卷第一分册)

<<训政纲领>>(1928.10.3 通过) <<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一册

内容提要: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中国的统一

1. 从宁汉对立到宁汉合流

2. 第二次北伐

3.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与外交(1927---1931.9

)

(1) 训政的开始

(2) 新军阀混战与蒋介石政权的稳固 蒋桂战争 蒋冯战争 中原大战

(3) 初期外交

二. 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1. 对中国革命性质的重新确认

2. 中国革命道路的初步探索和认识

3.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阐述和实践

4. 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民主政权的创建

(1) 开辟革命根据地

(2) 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复习思考

1. 名词解释: 蒋桂战争 蒋冯战争 中原大战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八.七”会议 中共六大

2. <<训政纲领>>的内容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3. 评述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外交活动.

4. 简述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

5. 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包含哪些内容?





第五章 第三种政治势力(中间政治道路)的开端

 

学习重点:

中国现代自由主义兴起,发展及失败的原因;自由主义在中国演变的轨迹;自由主义势力与无产阶级,南京国民政府的分与合.

 

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政党史>> 朱建华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地方主义与省宪自治运动>> 胡惠春 台湾 2001

<<我们的政治主张>> <<努力周报>>第一期

<<国民党改组派资料选编>>

<<人权论集>>

<<梁簌冥全集>>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政治主张>>(1930.9.1) <<邓演达文集>>

 

内容提要:

一、二十年代初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

1. 好政府主义

(1) 主义的提出及内容

(2) 好政府主义的实践:王宠惠内阁

(3) 评价

2. 省宪自治运动

(1) 发起

(2) 湘省省宪自治运动(发韧 制定省宪 选举 失败)

(3) 联省自治运动

(4) 评价

二、中间政治道路的开端

1. 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改组派)

(1) 创办经过

(2) 政治主张

(3) 主要活动

(4) 评价

2.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1) 创办经过

(2) 政治主张

(3) 主要活动

(4)
评价

3. 新月人权派

(1) 界定

(2) 基本主张

4.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5. 乡村建设派



复习思考:

1. 名词解释 乡村建设派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省宪自治运动 新月人权派 好政府主义

2. 改组派的政治主张有哪些?

3. 评述第三党的政治纲领.





第六章 “九.一八”事变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学习重点:

日本侵华策略与进程;国民党法西斯主义的推行,保甲制度与特务政治的内容及特征;国共两党对

日政策的演变;国共关系由对抗到合作的变化;西安事变与九.一八后国内政治势力的消长.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

<<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宣言>>(1937.2.22)


内容提要:

一.九.一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1.九.一八事变 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出台

2.“一.二八”事变 <<淞沪协定>>

3.伪满洲国的成立

4. 热河事变 <<塘沽协定>>

5. 华北事变 <<何梅协定>> <<秦土协定>>

二.“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

1. 疯狂围剿革命根据地

2. 强化法西斯统治

(1) 保甲制度的推行

(2) 特务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3) 新生活运动

三. 社会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1.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1------1937)

2. 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 南京请愿 “一二.九”运动

3. 国民党军队内部的分化

(1) 宁都起义

(2)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3) 福建事变

(4) 两广事变

(5) 西安事变

4.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的主张



复习思考:

1. 名词解释: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淞沪停战协定>> <<塘沽协定>> 宁都起义 福建事变 两广事变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一二.九运动”

2. 简述国民党特务政治的内容及特点.

3. 简述国民党保甲制度的内容及特征.

4. 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情况与意义是什么?

5.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些关于抗日的主张?

6. 论述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及影响.



第七章 全面抗日战争



学习重点:

国共两党对日作战的策略比较;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不同作用与相互依存;延安道路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影响;国共军事摩擦及原因;毛泽东,蒋介石对中国发展路向的不同设
计.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周恩来选集(上)>>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1937.8.14)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

<<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 <<论联合政府>> 均见<<毛泽东选集>>

<<中国之命运>> 蒋介石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九册

<<百团大战史料>>

内容提要:

一.战争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 芦沟桥事变

(2) 日军进攻上海 国民政府发布对日作战宣言

2. 洛川会议 <<抗日

救国十大纲领>>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1) 西安谈判

(2) 杭州谈判

(3) 两次庐山谈判

(4) 南京谈判

(5)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6)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

二.国共不同的抗战策略与两个战场的开辟

1. 共产党的持久战略

2. 国民党的持久消耗战

3. 两种战略的比较

4. 正面战场的开辟

5. 敌后战场的开辟

三.中共的敌后游击战与根据地建设

1. 解放区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1) 日军疯狂进攻解放区

(2) 百团大战

2.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3. 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 延安整风运动

(2) 大生产运动

(3) 三三制

(4) 减租减息政策

4.中共七大的召开

四.国共间的三次军事摩擦与三次谈判

1. 首次严重摩擦与第一次谈判 晋西事件 重庆谈判

2. 皖南事变

3. 第三次国共摩擦与第三次谈判

<<中国之命运>>的发表

五. 抗战的全面胜利

1.国民党的继续抗战

2. 苏联出兵东北

3. 中国军民的大反攻

4. 中国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复习思考:

1. 名词解释: 洛川会议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平型关战役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百团大战 晋西事件 皖南事变 三三制政权 大生产运动

2. 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经过.

3. 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比较国共两党对日作战的不同策略.

5. <<中国之命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6. 简述<<新民主主义论>>的主要内容.

7. 简述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及经过.

8.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要点是什么?

9. 阐述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第八章 三年内战与新中国的成立



学习重点:

国共,第三党的不同建国方针;冷战格局与战后初期的中国政局;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和经济政策;第三条道路的分崩离析与反思.


参考书目:

<<中国土地法大纲>>

<<重庆谈判资料选集>>

<<司徒雷登回忆录>>

<<观察>>杂志

内容提要:

一.美苏之争及其对华政策

1. 战后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2. 战后初期苏联的对华政策

二.国内政治势力关于中国前途的不同设计

1. 国民党的政治策略

(1) 对中共政治协商与武力消灭并举的策略

(2) 重庆谈判

(3) 停战谈判(马歇尔使华)

2.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和平谈判与武装斗争交替使用

3. 中间势力派的政治主张

(1) 战后初期的政治主张

(2) 政治协商会议(旧政协)的召开

(3)

第三大党运动

“一二.一”运动 中国民主同盟的失败

三.国共军事决战与新中国的成立

1. 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1) 全面进攻阶段(1946.7---1947.2)

(2) 重点进攻阶段(1947.2---1947.6)

(3) 国民党伪国大的召开

2. 国共大决战

战役 辽沈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3. 新中国的成立

(1) 国民党统治总危机的爆发

(2) 中共中央关于争取全国胜利的政策

(3) 新中国的建立



复习思考:

1. 名词解释: 重庆谈判 马歇尔使 旧政治协商会议 “一二.一”惨案 “五.二0”运动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第二条战线

2. 阐述战后初期美苏的对华政策.

3. 比较分析战后初期国共两党不同的政治策略.

4. 简述战后中间势力派的政治主张.

5. 什么是第三大党运动?

6. 简述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经过.

7. 阐述<<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主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