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2年中考重点文言文解析:《伤仲永》(教师版)

人教版2012年中考重点文言文解析:《伤仲永》(教师版)
人教版2012年中考重点文言文解析:《伤仲永》(教师版)

伤仲永

【基础积累】

一、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属于)称前时之闻(相当)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完全)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稍稍宾客其父(渐渐)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三、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省略宾语“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

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四、常识积累

⑴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感情和阐明。

【阅读探究】

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1、课文的两部分有什么联系?重点在哪一部分?

本文采用了借事说理的写法。第一部分是叙事,第二部分是说理,两部分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重点是第二部分的议论。

2、造成方仲永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方仲永天赋超常,五岁时即求书具赋诗,可是到了二十岁已经“泯然众人矣。”造成方仲永悲剧的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为什么他的父亲不让他学习呢?原来是为了“利其然也”。

【迁移运用】

从《孙权劝学》到《伤仲永》,通过二者的比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吕蒙与方仲永均有很高的天赋,但结果却不一样。一个令人“刮目相待”,一个“泯然众人矣”关键再于后天的学习。

吕蒙和方仲永的差别还在于学习环境,吕蒙的上司孙权是“劝”学,而仲永的父亲却“不使学”,所以结果不一样,吕蒙学习后“已非复吴下阿蒙”,而仲永的结局则让人感伤。

由此可见,人不学习,即使天赋再高,也难以成就,而后天刻苦努力,永不自满,则定然会有收获,这对于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和每一位家长还是极有警示作用的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