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1

伶官传序1
伶官传序1

主备人: 刘希凤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后随笔:

伶官传序1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史论性文章。论述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历史盛衰规律。阅读时必须首先弄清史实,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关系。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列出自学提纲,教学过程中予以检查。2.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教学中要把历史情况略作补充,引导学生理解文(内容)与题(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3.文章平易流畅,论证条理井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要求读懂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过程和得到的历史教训。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提高对史论文的鉴赏水平,掌握评论文章的一般结构及其写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2. 学会筛选主要观点、论据、论证的信息能力,学习运用例证法。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教学重点:掌握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文章借古讽今的手法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劝谏。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赏析、教师点拨指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质疑、解题、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3分钟)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征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伶官传序》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伶,戏子,或唱戏杂技演员,现代的娱乐人员。宫庭里供统治者娱乐表演的人物。可见封建朝代不思于民生,不思于进取,奢华淫乐而痛失天下!伶官尚能使天下易主,可见不居安思危之害! 原:推本求源,推究。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一少牢:用猪、羊各一头作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 组:丝带,这里指绳索。 抑:或者 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

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 乃:你,你的。 顾:看。 函:用木匣装。 忽微:极细小的东西。 纳:放回。 仇雠:仇敌。 《书》曰:语出《尚书·大禹谟》。[1] 及:等到。 所溺:沉溺迷爱的人或事物。

伶官传序知识点归纳

二十四伶官传序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与柳宗元,韩愈,王安石,曾巩,“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合称“唐宋八大家”。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2、本文是为《伶官传》所作的序,是《伶官传》前的序论,也可看作是一篇史论。《伶官传》是《新五代史》中的一篇合传。记伶人(古代音乐工作者和演员的称号)景修、史彦琼、郭门高等人的事迹。本文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下天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是由人事的道理。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二、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和他 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相当于“以至于”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指官员 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与“天命”相对,指人力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 7、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今义:结合,构成

伶官传序原文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对照翻译 出处或作者: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 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 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 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 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 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 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

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 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 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 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 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 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 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 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 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 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 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 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 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于是作《伶官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 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 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 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 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 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及译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 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注释】1.人事:政治上的得失。 2.原:推究本源。 【译文】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是人为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和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原文】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 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乃凯旋而纳. 之。 【注释】:1.晋王:指李克用,西突厥沙陀部首领,唐末因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被唐王朝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被封为晋王。 2.梁:指后梁太祖朱温。 3.燕王:指刘守光,公元909年被朱全忠封为燕王。 4.遣恨:悔恨,后悔。 5其:祈使付词,表示命令或希望的语气。 6.乃:你。 7.纳:收芷,芷入。 8.庙: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即下文的“太庙”。 【译文】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首领与我结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了晋而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遗愿。”庄宗接受了箭并把他们收藏在太庙里。这以后凡用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锦锻的箭袋装上,背着它们在前面冲杀,等到胜利归来又把箭交回太庙。 【原文】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ch óu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 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 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 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伶官传序_1

伶官传序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⒉介绍“序”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⒉质疑解难 ⒊思考:①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具体分析 ㈠中心论点 ⒈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明确: ①908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燕,“系燕父子以组。” ③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⒉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3

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中心论点 探讨: ①为什么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 明确:强调 “人事”(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 ②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明确:例证法――后唐庄宗 “得天下”之“盛”→天下豪杰莫能争 对比论证 “失天下”之“衰”→身死国灭天下笑 引证法――《尚书》 ㈡具体论证 ⑴导入 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盛”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衰”又是什么原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 “盛”——“忧劳可以兴国” “衰”——“逸豫可以亡身” ⑵析“得天下” a、课文是如何表现他“得天下”之“盛”的?描述他当年金

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武。 明确: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忧劳可以兴国”﹤“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b、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c、小结 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终得天下,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⑶析“失天下” a、庄宗“好俳优”,一些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致使“群臣愤激,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贿赂交行”,最后终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课文怎样写其“失天下”之“衰”的?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泣下沾襟的悲惨情景。 明确: “仓皇东出” “逸豫可以亡身”﹤“士卒离散” “泣下沾襟” b、小结 庄宗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终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身死国灭。这一“盛”一“衰”、大起大落命运,再次突出“人事”的作用。评曰:“叙唐庄宗处,倏而英俊,倏而衰飒。凭吊唏飒,虽尺幅短章,有萦回无尽之意。”

《伶官传序》文本分析1

文本分析 优秀的史学家在记述前代的历史的时候,常常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不是为历史而历史。所谓选择性,指并非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都可记入史书,而要经过史家的认真筛选;所谓针对性,指所记述的历史事件对史学家所处时代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是为现实服务的。这一点《资治通鉴》表现得最为明显,它成书的目的是为了“鉴于往事,资以治道”。欧阳修的《伶官传》及序言也是这样,是为了警戒当时宋代的皇帝,用历史教训告诫皇帝:天下得之难失之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这在今天也值得我们记取。 作者在《伶官传》中详细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由于过分宠信伶人而导致身死国灭的过程,这是一个深刻的历史教训。在序言中,作者开宗明义,上来就用“呜呼”一词直抒感慨,接着深刻指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明确指出,国家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的不会是一般人,主要是执掌朝政的人。在封建社会皇帝一人的作为就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命运。作者正是由于看到了宋代国君的统治日益腐化,追求侈靡,纵容豪强兼并,致使民不聊生,而面对日益强大的辽、金,却盲目妥协,以求苟安,致使国势日见衰微,因而强调指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文章还用对比的方法,总结了庄宗盛与衰、兴与亡的历史教训,指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亡国之祸,竟可以由极小的事件积累而成;再有才华,再英勇善战的君王,如果过分地溺爱邪佞的小人(作者在这里不便于明说,但结尾一句作了暗示),也必将无法挽救亡国之祸。结尾一句“岂独伶人也哉?”实在是发人深省!这就明白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总结后唐庄宗宠幸伶人的教训,还会有其他这个宗、那个宗因为别的“忽微”而亡国,这难道不应引起君王们高度重视吗?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欧阳修所指出的历史教训,至今值得牢牢记取。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word版)

《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五代史伶官传序作者或出处: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译文或注释: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结果陷于困穷,难道仅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伶官传序》优秀教案

伶官传序 一、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二、作者介绍: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 三、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伶官传序》是欧阳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包围。后叛乱四起,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庄宗。 四、判断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函: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夜、东:名词作状语四:数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使动用法 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 五、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A、此三者,吾遗恨也 B、盛(之)以锦囊 C、系燕王父子以组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智勇多困于所溺 F、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G、燕王,吾所立 介词短语后置:B C E 被动句:D E 判断句:A G 省略句:B F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伶官传序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 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 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 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翻译译文或注释: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 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 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 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 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 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 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 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到了 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 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才象这样的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 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伶官传序 作业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9、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盛衰之理理:道理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因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子 D.举天下豪杰举: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告以.成功 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 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而.皆背晋以归梁 11、下列选项中括号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岂非人事 ..哉(古今同义)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古今异义)B.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做动词)仓皇东.出(名词作状语) C.身死国灭(被动句)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D.忧劳可以兴.国(使动用法,使…….兴)一夫夜.呼(名词作状语) 1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答案:9、C(A命运B推究D全、普) 10、B(A祈使语气,一定;商量语气,还是。B介词,把。C助词,消独;助词,的。D表顺承,表转折。) 11、A(人事:古今异义)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

伶官传序_1

XX官传序 、导入新课 二、解题 1.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介绍序” 三、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 质疑解难 3.思考:①概括xx一生的主要经历。 ②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四、具体分析 ㈠中心论点 1 庄宗李存勖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 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 2 年,92 3 年,926 年,参看注释,概括庄宗一生的主要经历。 明确: ① 908 年,“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受三矢,继父遗命。 ②912年,灭xx,系xx父子以组。” ③923 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建立后唐。 ④926 年,后唐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 庄宗灭敌立国,用了15 年时间;由盛而衰,只有短短的 3 年。这一盛一衰的关键是什么?用课文的原话回答。

明确: “ X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中心论点 探讨: ① 为什么用反问句提出中心论点? 明确:强调 “人事”(政治上的得失)的作用。 ② 运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明确:例证法――后唐XX 得天下”之盛”龙下豪杰XX 对比论证 失天下”之衰” T身死国灭天下笑 引证法一一《尚书》 ㈡具体论证 ⑴导入庄宗得天下用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失天下只有三年,作者认为庄宗的 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衰”又是什么原因?用课文中的话来回答。 盛” 明确: “盛” ——忧劳可以XX” 衰” __ “可以亡身” ⑵析“得天下” a、课文是如何表现他得天下”之盛”的?描述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武。 明确:

负而前驱,及XX而XX ” 忧劳可以xx”系燕父子以组” 函梁君臣之首” b、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 明确: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报的决心和意志。 c、小结 庄宗不忘世仇,重任在肩,兢兢业业,负矢前行,终得天下,突出强调了人事”的作用。 ⑶析失天下” a、庄宗好俳优” 一些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致使群臣愤激,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贿赂交行”,最后终于众叛亲离,不可收拾。课文怎样写其失天下”之衰”的?想象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泣下沾襟的悲惨情景。 明确: 仓皇东出” “x可以亡身” v “x离散” “泣下沾襟” b、小结 庄宗接受遗命,矢志复仇,终如愿以偿,大功告成,便一改初衷,宠幸伶人,以致政纲倾颓,身死国灭。这一“盛”一“衰”、大起大落命运,再次突出“人事”的作用。评曰:“叙唐庄宗处,倏而英俊,倏而衰飒。凭吊唏飒,虽尺幅短章,有萦回无尽之意。”㈢结论 本来行文到第二部分,论点已得到证明,似乎应结束了,可作者为什么还写第四段? 明确:引出教训,借古讽今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下面,为大家分享伶官传序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处或作者: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人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

伶官传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伶官传序文言文阅读原文和答案 《伶官传序》文言文阅读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文言文阅读题目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动词,推其根本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人称代词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子。 13、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 B.君臣相顾,不知所归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以三矢赐庄宗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4、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B.文章借古讽今,借后唐庄宗的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C.文章气势磅礴,义正词严,严厉地批评了庄宗,在责难之中总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归纳

伶官传序的翻译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浮云寡人整理,你值得拥有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岂非: 难道不是…吗?原: 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 …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梁,吾将终: 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 “梁国,是我的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立:推立背: 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归: 投靠遗恨: 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用兵: 出兵打仗少牢: 祭品 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 用…装负: 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方: 正当以组: 用绳子函: 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及: 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乱者:

作乱的人 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1浮云寡人整理,你值得拥有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 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岂…欤: 难道是…吗 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抑: 还是 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说: “自满会招来损害,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兴国: 使国家兴盛亡身: 使自身灭亡 谦虚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莫: 没有谁及:

伶官传序的翻译及重点字词总结

伶官传序的翻译 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探究唐庄宗取得天下及其之所以失去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间传说晋王将要去世的时候,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且嘱咐他说:“梁朝是我的仇家。而燕王是我扶植起来的,契丹也曾和我相约拜为兄弟,却都背叛了我们而归顺了梁朝。这三者,是我遗留下来的恨事!现在给你三枝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未了的心愿!”庄宗接受了这三枝箭并把它们供奉在宗庙里。以后出兵作战,就派部下用一副少牢去宗庙向晋王祷告,并请出那些箭,放在锦囊里,让人肩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归来后,再把它放还宗庙。当他用绳子捆绑起燕王父子,用匣子盛着梁朝君臣的头颅,送进宗庙,把箭还给先王,并把成功的消息报告亡父的时候,那强盛的意气,可谓壮观了。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然而一个军人在夜间一声呼喊,叛乱者就四下响应,只好仓皇向东逃出,还没碰见乱贼,军队却已离散了。君臣们互相呆看着,不知该向何处去,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难道是因为取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容易吗?还是探究他的成败过程都出自人为的原因呢?《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 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困厄,难道仅是因为宠幸伶人才造成祸患的吗! 重点字词总结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的“无”通“毋” 二、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 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 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 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表揣测语气)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代词,他,代庄宗 5、以:

《伶官传序》情境默写及答案

《伶官传序》情境默写 1.欧阳修提出了“盛衰之理,,”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5.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引用《尚书》里面的话告诫我们做人要谦虚,不能自满的句子是,。 6.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 1.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4.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5.满招损谦得益 6.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

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仓皇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人生中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中积淀下来的,人的智慧和勇气常常被自己所溺爱的事物所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豪华翻译版

伶官传序原文翻译重点 豪华翻译版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 岂非:难道不是…吗? 原:推究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 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所以:…的原因 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 将终:临死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 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 立:推立背:背叛 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 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归:投靠遗恨:未尽的心愿 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未尽的心愿。交给你三枝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 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一少牢告 用兵:出兵打仗少牢:祭品 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宗庄出兵打仗,便派随人官员,用猪羊祭告 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盛:用…装负:背着 祖先,请出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把箭收进宗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 方:正当以组:用绳子函:用盒子装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 及:等到 给先王,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 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乱者:作乱的人 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他慌慌张张出兵东进,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 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到了割下 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欤:难道是…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