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即解放战争)1500字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争夺领导权,而在中国大陆及海南岛进行的内战,战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而告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国民党败退台湾。

一、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945年8月,蒋介石在日本投降前后三次发电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为避免内战再起,国共双方代表曾先后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然而,国民政府派出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及其他原日军侵占区后,不承认前期已经进入该地的解放军军队及其所建立政权的合法性,双方遂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

二、战争过程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遂告爆发。

1946年年底,中国国民党、中国民主社会党与中国青年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并选举中华民国总统,中共及民盟等民主党派强烈反对和抵制,国共关系全面破裂。1947年7月,中共军队开始战略反攻,将战争引向广大国民党统治区。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中正,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其第五项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表示热烈响应,并逐渐向解放区集中。

1948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决战。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等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实力快速缩减,节节败退。到了1949年元旦,内外交困的蒋中正宣布下野,此后代总统李宗仁试图求和,以长江为界划江而治,但遭到中共与蒋中正拒绝。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展开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向全国进军。南京国民政府对全中国的统治宣告终结。1949年9月,带有制宪会议性质的由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及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会议通过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领》,并决定改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第一阶段(1946年6月—1947年3月)

1946年6月26日,国、共军队在中原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这一时期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中国共产党挫败。中国人民解放军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包括张家口在内的华北重镇最多有105座城市被国民党方面占领。其中国民党军队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共产党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宣化店,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全线撤退,将主力调往延安地区。史称“中原突围”。同时潜入山区的共产党军队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革命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第二阶段(1947年3月—1948年9月)

国民政府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共产党方面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解放区。面对20余万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方面将中共中央主动从延安撤退,胡宗南占入空城,谎报大胜。同时解放军开始在陕北高原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分别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方面经过3个多月的“蘑菇战”,即游动作战,军力、士气下降严重,最终放弃了陕北高原的战斗。同时,山东的共产党占领区遭到逾60万国民革命军的围攻。由于国民革命军采用了齐头并

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方式粉碎围攻的方式最终被采用。在孟良崮战役中,号称“王牌部队”的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国民革命军全线撤退。由此,人民解放军军力上升至280万人,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基本具备了同国民革命军决战的实力。

另外,由于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军进攻共产党统治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第三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三大战役(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国民革命军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政府官员投降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秋天,国民党在中国东北发动最后反击,但是都宣告失败,至1948年9月底,国民政府在东北仅剩锦州、沈阳、长春等几个城市。在共产党解放军优势的武力包围下,1948年10月15日锦州失守,19日长春在数个月的包围战后失守,11月3日解放军正式进入沈阳,全面控制中国东北。

1948年11月中爆发的淮海战役是国共内战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此战役成为国共最后的总决战,国民党最后败阵,12月15日解放军攻下徐州、1月15日攻下天津、1月19日攻下蚌埠,会战结束。1949年1月21日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宣布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重新开启国共和谈。北平在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决定下,守军放弃抵抗并宣布投共,1月31日解放军和平的进占北平。

1949年4月,国共举行了北平和谈(即所谓“划江而治”),但共产党的要求中国国民党无法接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拂晓5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一路进军首都南京,一路进军广德,开赴浙江。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攻下南京,国民政府迁往广州。5月解放军陆续攻下华中诸多大城市,在10日进占了杭州、15日进占南昌、16日进占武汉、27日进占上海。8月6日解放军攻陷长沙、17日攻陷福州,解放军战线深入华南地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10月15日解放军攻陷广州,中华民国政府再迁重庆,17日攻陷厦门,并对厦门外海的金门进行作战,25日金门战役解放军遭受严重挫折。11月中攻占重庆,国民政府三迁成都。同年12月7日国民政府迁守台湾,台北则成为临时首都,国民政府宣告“大陆沦陷”。

至此,中国大陆几乎全部为中国共产党所控制。中国国民党仅能掌控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台湾、金门、马祖、乌丘、东引、海南岛、舟山群岛、一江山岛、大陈岛、万山群岛)及西南(云南、广西、四川)部分山区,国共内战大势底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近代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