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第五六课练习

法制教育第五六课练习
法制教育第五六课练习

第五课遵守网络法规维护自身安全练习

第六课远离毒品避免毒害练习

一、辨别正误(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认为正确的选涂A,认为错误的选涂B。

6.网络是电子“海洛因”,我们要远离网络。

7.静脉注射毒品是艾滋病在我国产生和传播的主要渠道。

6.全国青少年都要遵守网络文明公约,自觉做到“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7.互联网对青少年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潜在的威胁。8.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

7.未成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使用网络最重要的是不要触犯法律。

8.联合国规定每年6月6日为世界禁毒日。

二、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选项。请选出该选项,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8.网络能够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促进学习;网络也可以成为学习、成长的障碍,甚至诱发犯罪。这说明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B.网络是电子“海洛英”

C.网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D.网络具有相当的刺激性

19.“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是的内容。

A.《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B.《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C.《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D.《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0.向他人提供毒品的行为;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均属于违反

A.《强制戒毒办法》

B.《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1.联合国规定每年的为国际禁毒日。

A.3月12日 B.3月15日

C.6月26日 D.12月1日

案例一:姜某从小迷上计算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玩出“高水平”,暑假,利用黑客软件,盗窃了刘某的互联网账号和个人主页账号密码并更改其个人主页密码,制作完成了淫秽网页后,将其放至刘某的个人主页上,让网民浏览,影响极坏。姜某最后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案例二:王某的计算机水平高超,发现了国家某保密机关的保密系统有漏洞,便制造计算机病毒攻击该机关的计算机核心系统,致该计算机系统全部瘫痪。王某受到刑事处罚。

阅读两个案例后回答17—18题。

17.两个案例警示我们

A.互联网是犯罪的温床和电子“海洛英”,我们要远离

B.互联网是网民自由“冲浪”的好地方

C.网民“冲浪”于互联网上必须遵守网络道德

D.网民“冲浪”于互联网上必须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18.案例中的姜某和王某所承担的都是 A

A.刑事责任 B.法律责任 C.纪律责任 D.道德责任

19.规定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和刑事处罚的法律是

A.《强制戒毒办法》 B.《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0.当前,毒品泛滥已成为国际性的灾害,全世界的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2.5亿人吸食毒品,每年有25万人死于吸毒。联合国规定每年的6月26日为。

A.国际禁毒日 B.国际远离毒品日 C.国际拒绝毒品日 D.国际禁烟日

21.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属于

A.违法行为,是未成年人要警惕的不良行为,

B.违法行为,是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C.违反刑法行为,是未成年人的严重犯罪行为

D.个人的好奇行为,偶尔为之不必大惊小怪

19.姜某制作了淫秽网页,并将该网页放到别人的个人主页上,造成极坏影响。

姜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有关()的规定。

A.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

B.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信息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信息D.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信息

20.计算机水平高超的王某,发现国家某机关的保密系统有问题,便制造病毒攻击该机关的计算机核心系统,使得该机关的系统全部瘫痪,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人民法院依据(),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两年。

A.《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1.可依据的规定,对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人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A.公安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B.检察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C.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D.人民法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2.《新快报》公布了广州白云自愿戒毒中心最近一次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七成受访青少年对冰毒、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缺乏了解,11.3%的人表示,在受到诱惑的时候愿意尝试一下,8.3%的人则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上瘾,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这说明

A.市民对毒品的危害缺乏认识,这也是导致吸毒成为社会突出问题的重要原因B.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已有深刻的认识,吸毒只是青少年当中的极个别现象C.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没有认识,吸毒在青少年泛滥成灾,成为社会突出问题D.青少年对毒品的危害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也是导致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原因

18.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员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三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在业务活动中收集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若有违反,可依法给予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关闭网站……;若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可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若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这表明

①国家保护网络信息安全②国家保护公民个人电子信息③泄露、篡改、毁损公民个人电子信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泄露、篡改、毁损公民个人电子信息要承担刑事责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计算机水平高超的王某,发现国家某机关的保密系统有问题,便制造病毒攻击该机关的计算机核心系统,使得该机关的系统全部瘫痪,无法正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王某可处 B

A.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B.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D.五日以下拘留

20.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

A.实行治安拘留 B.追究民事责任 C.追究行政责任 D.追究刑事责任

21.可依据的规定,对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从重处罚。

A.人民法院《刑法》 B.检察机关《禁毒法》

C.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D.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法》

三、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选项。全部答案选对的得3分;少选且选项正确的给1分;错选、多选的不给分。

30.以下属于不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已经承担或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例是

A.姜某从互联网上下载黑客软件,盗窃了刘某的互联网账号和个人主页密码,并更改其个人密码,将自己制作的淫秽网页放到刘某的个人主页上浏览,姜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B.王某制造电子计算机病毒攻击国家某机关的计算机核心系统,使其全部瘫痪无法正常工作,王某因此受到刑法处罚

C.初三学生郭某把老师办公室计算机上的期末考试题复制下来,破译了该电子文档的密码,盗取了试题,并将试题通过互联网发给其他同学,结果郭某受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

D.2006年9月,武汉的李俊制作“熊猫烧香”电子计算机病毒,三个月后开始在互联网上蔓延肆虐,泛滥成灾,许多局域网和个人电脑遭到重创,后果十分严重,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审理中

31.上题的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要在网络上自由的翱翔,必须做到

A.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B.遵守社会公德

C.不要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国家的利益

D.按照自己的需求、自己的利益取舍

33.目前在我国吸毒者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5%左右,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毒品猛于虎”,我们青少年要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就要做到

A.牢固树立禁毒的意识,防止毒品的侵害

B.认识毒品的危害,增强拒绝毒品的自觉性和免疫力

C.懂得如何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D.加强立法和执法

29.如果我们青少年的自制力不强,网络素养不高,防侵害意识缺乏,就很容易经不起网络的不良诱惑,误入歧途,不能自拔。当前,在互联网的天空上,需要我们青少年特别警惕的

诱惑是

A.网络游戏 B.网络聊天 C.网络歌曲 D.网络色情

30.我们青少年要抵制上述不良诱惑,避免误入歧途,不能自拔,必须做到不强,不高,缺乏,就很容易经不起网络的不良诱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懂得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明确上网的目的,增强自制力

B.学习网络法律法规,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提高网络素养

C.提高网上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自己受到侵害

D.自觉接受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帮助、辅导和引导

3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要从重处罚的毒品犯罪行为是BCD

A.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B.引诱、教唆、欺骗或者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的

C.利用、教唆未成年人制造、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

D.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

32.目前在我国吸毒者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75%左右,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青少年也已成为最容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危人群,这是因为

A.青少年自身防止毒品侵害的警惕性不高,缺乏拒绝毒品的自觉性和免疫力

B.毒犯利用青少年辨别能力差的弱点

C.毒犯利用青少年好奇、盲目自信、逞强好胜的心理

D.国家缺乏严厉惩罚毒品犯罪和保护青少年免受毒品侵害的法律法规

30.网络游戏、网络聊天和网络色情容易使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和健康,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是青少年堕落的杀手。以下能证明上述说法的案例是

A.16岁的女中学生小李热衷“网恋”,接到“网友”邀请,背着父母,赴外地会面,结果被“网友”性侵犯

B.罗某与杨某两个中学生辍学后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的暴力和血腥,不仅荒废了学业,还在现实生活中成了杀手,劫杀了一对80多岁的夫妇

C.中学生黄某因长期迷恋网络色情而不能自拔,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走向性犯罪

D.歌曲《忐忑》很另类,演唱表情夸张,唱腔怪异,模仿者众多,走红网络

31.从上题所选的符合题目要求的案例来看,青少年中学生必须

A.充分认识网络的危机重重,陷阱无处不在,坚决杜绝上网,防止惹祸上身B.遵守网络法律道德规范,明确上网的目的,正确利用网络

C.提高提高网络素养,增强自控能力和选择能力

D.提高网上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自己受到侵害

32.为了打击毒品犯罪,保护公民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有关条款中专门规定了 AB

A.有关毒品犯罪的罪名 B.有关毒品犯罪的处罚C.有关毒品违法行为的种类 D.有关毒品违法行为的处罚

33.某酒吧开张时,老板为了吸引顾客,竟免费派发摇头丸,一男青年因服食过量而死亡。某区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这起案件

A.认定酒吧老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向他人提供毒品

B.认定酒吧老板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引诱容留他人吸食毒品C.依法对酒吧老板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二千元罚款

D.依法对酒吧老板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五万元

30.青少年容易迷上网络的主要原因有

A.网络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B.网络具有巨大的危害性

C.网络具有相当的刺激性 D.网络具有潜在的威胁力

31.在网络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正确方法有

A.网络购物、获取信息、交友聊天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B.不随意在跳弹出的形形色色的网站上注册

C.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电脑保留个人信息

D.不下载未经检测的软件

32.云南省艺术学校一名19岁的女生,以跳孔雀舞而小有名气,她因胃痛染上了毒瘾,最后毒品断送了她的艺术青春。北京市中学生何某无法承受因违纪受到的处分,逃遁在毒品的虚幻之中,终因吸毒过量暴死。这两幕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告诉我们

A.在毒品的诱惑面前,要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必须远离毒品

B.在毒品的诱惑面前,要珍惜生命,必须拒绝毒品

C.毒品的危害只是个案,无需大惊小怪

D.国家严厉打击了毒品公害

33.以下与打击毒品犯罪有关的法律文件是

A.《关于禁毒的决定》 B.《强制戒毒办法》

C.《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6.案例分析(10分)

吉林省通化市两名从未出过门的17岁少女接到网友发来的邀请,便迫不及待地赴约,结果两人被网友绑架到长春。

(1)造成两名17岁少女悲惨遭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你作简要分析。

(2)怎样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38.请归纳八年级法律读本第四、五、六课中有关对青少年学生应坚决拒绝赌博、

增强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的内容,围绕“反对赌博,远离毒品,安全上网,健康成长”的主题编制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的要诀。(8分)

提示与要求:(1)可从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入手编制;

(2)主题鲜明,符合法理,条理清晰;

(3)简明扼要,容易上口,方便记忆(可采用打油诗、顺口溜的形

式,也可采用点列的形式);

(4)所编制的要诀必须对法律读本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再加工,切忌照抄法律读本。

37.举例说明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回答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网络生活更美好。(10分)

36.(10分)

(1)主要原因是网络的自护意识不强,网上交友不慎重。(3分)

案中的两名少女由于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不强,接到网友发出邀请,没有搞清对方的身份和相关的情况,也跟父母、老师商量,征得他们的同意,便轻率赴约,最终造成被绑架的悲惨结局。(2分)

(2)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就要做到:①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遵守网络法律,文明健康上网,分清网上的良莠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要防止自己受到不法侵害,网上交友要慎重,不要随意在网上披露个人的有关信息。

③增强自制力。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不要沉溺于虚拟的时空世界。(5分)

38.(8分)【答案要求和评分说明】

(1)从内容上看,所编制的要诀可从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反映青少年学生“坚决拒绝赌博、增强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内容,而且要诀必须围绕“反对赌博,远离毒品,安全上网,健康成长”的主题,符合法理,条理清晰。符合上述两个要求的最高可得6分。(其中,思想上提高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的认识占3分;行为规范上自觉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占3分。共6分)

(2)从形式上看,所编制的要诀简明扼要,容易上口,方便记忆,最高可得2分。

(3)所编制的要诀必须是对法律读本进行综合和再加工,如果只是照抄法律读本的相关内容,本小题最高只得3分。

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的要诀可综合以下内容编制

(1)思想上提高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的认识

①充分认识赌博、网络毒素和毒品的危害性,自觉抵御赌博、网络毒素和

毒品的不良诱惑。

②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免疫能

力和自制能力。

③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自我保护、自律自强的意

识。……

(2)行为规范上自觉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

①自觉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要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自觉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荒

废了学业。

③自觉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要慎重结交朋友。

④自觉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要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

⑤自觉拒绝赌博、抵制网络毒素、远离毒品,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

不参赌、不看赌,不在网上随便披露个人信息、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侮辱欺诈他人、不随意约会网友、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等。

37.(10分)

(1)举例说明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占6分

【答案要求及评分说明】

①所举例子必须能够说明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可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举例:

能够说明互联网使知识迅速传播,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使国防军事、商业金融、交通运输、教育科技等方面,不断出现新的面貌;对个人来说,互联网有利于开发智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促进学习(占3分)。

②能够说明互联网也充斥着垃圾,给人们带来不良的诱惑和毒害,尤其是青少年更加容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业和健康,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占3分)。

(2)让自己的网络生活更美好,占4分。

【答案要求与评分说明】

本小题为开放性题目,可紧扣“让自己的网络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答案采意,言之有理便行。如要明确上网的实际用途,增强自制力,控制上网的时间;提高网络素养,多浏览健康的、有益的信息;学会自我保护,增强防护能力,防止受到侵害等等。每个要点可给2分,最高分为4分。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3890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 教案 2014.9 教师:刘文珊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 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课教案(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3、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3年级)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火灾事件介绍 方法: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 (二)认识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 (三)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3年级) 儿童防火歌 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4-6年级) 三、教学小结: 低年级背诵儿歌 高年级张贴防火宣传报 四、作业: (1-3年级)低年级背诵《儿童防火歌》统计家庭安全隐患。 (4-6年级)高年级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搜集活动。 准备制作防毒面具的材料。 小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课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复习:

(1-3年级)复习儿歌、复习灭火知识。汇报家庭调查结果。 (4-6年级)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成果。 (二)学习自救知识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 1、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5、公共场所火灾逃生 6、安全出口逃生。 (三)教师介绍火灾报警须知: 1、牢记火警电话“119”,事发时可用任何一部电话播打(注:无论欠费与否)。 2、火灾情况要报详细:×××单位、××区××街××号发生火灾,×××物质在燃烧,火势很大,请速来扑救,我的电话是×××××××。 3、要派人来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四)教师引领学生在校内考察逃生路线 一、制作逃生路线图 二、制作逃生路标 (五)小组为单位制作简易防毒面具。 三、教学小结: 学生评选出最佳线路图 防毒面具展示 四、作业 设计家庭火灾逃生方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活动课使学生体验逃生过程,增强逃生意识。 二、教学内容:逃生演练 要求:1、学生统一身着运动服、运动鞋。 2、在体育委员带领下做好准备活动。 3、放置火灾道具。 4、察看逃生线路。 5、教师带领下分组疏散逃生。 三、小结 略。 四、作业 准备开展消防宣传周的材 认识国旗 一、教学目标: 二、知识目标: 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技能目标: 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是祖国的象征。 (二)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的观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中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刑法 (一)范罪的构成; 教学目标: 1.知道犯罪的构成和什么叫犯罪; 2.知道犯罪的两种形式;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犯罪的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两种犯罪形式中的第二种形式不作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安静的课堂、井然有序的校园,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2.校门口接送低年级的学生家长,都在校门口的两侧的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等学生?又是由什么作为保证呢? 3.我校门口的马路上,有横过马路的斑马线,学生为什么要走他呢? 过渡学校的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的井然的秩序;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的作用这么大,我们要多学习一些法律,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很好的遵守法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宪法中的刑法。 二、学习刑法; (一)、犯罪的构成

指行为人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一个行为构成犯罪,必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犯罪客体 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被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的客观方面 指犯罪行为的客观外在表现 犯罪行为包括两种基本形式 (1)作为用积极行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 (2)不作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并且具有履行这种义务的能力,而有意识的不实施该种行为,从而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 例如不作为,就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不作为违反的是刑法的命令性规范,即当为而不为。比如,负有扶养义务的行为人对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而情节恶劣的,就是一种典型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刑法中的由不作为的行为形式实现的犯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刑法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遗弃罪等;一种是既可以由作为实现,也可以由不作为实现的犯罪,在刑法上被称为不纯正(真正)不作为犯,如故意杀人罪、决水罪等。 3.犯罪主体 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是主体 (1)必须是实施犯罪的人。(自然人或法人,但主要是自然人)

中学生法制教育资料全

中学生法制教育资料 一、什么行为是犯罪的行为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即犯罪具有社会危害性(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律的行为,即犯罪具有刑事性(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对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刑法》第17条做了年龄及犯罪行为种类上的限制。《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尚小,智力发育尚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知识,还不具有完全识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有犯以上规定的八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法律对未成年人加以保护的同时,也给予了一定的惩罚。如果实施犯罪行为时年龄虽未达到能追究刑事责任的界限,国家法律还是有惩罚的措施的,比如作治安处罚、送劳动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等。 二、如何加强对犯罪的自我防 所谓犯罪的自我防是指个人为减少被害的可能,进行自我保护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方法,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条的规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过加强文化修养和法律知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后应通过法律途径,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犯罪行为的引诱。 (二)、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生安全法制教育 第1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懂得:五星红旗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做为中国人,我们要尊敬五星红旗; 2.国歌也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3.国徽也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 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确升降国旗不是一种简单仪式,知道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 2.从小树立尊敬、热爱、维护国旗、国歌、国徽的观念,增 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因为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尊重和爱护它们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旗、国歌、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和标志,树立起自觉尊重和爱护国旗、国歌、国徽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歌曲《国歌》《红旗飘飘》,视频:《国旗、国歌、国徽》、法博士的法规等。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课间操我们都做什么?(升国旗) 2.为什么我们要升国旗呢? 3.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本课,并对答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板书:第3课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认识国旗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事物引入本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认识国旗、国歌 1.屏幕出示五星红旗,提出问题:"为什么五星红旗是红色的?为什么有五颗星?五颗星象征什么?" 板书:国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五颗黄色的五星角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的周围。(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直观演示,增强实效性。 3.对于五星红旗你还知道什么呢?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

2017秋季开学第一课法制教育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二、主要内容: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 1、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脏话不断。 2、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3、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4、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5、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6、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7、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8、学业: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法制教育内容材料

法制教育内容材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特点及成因 (一)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不容乐观,可以用“数量多、危害大、蔓延快”九个词来概括。从数量上看,全国约2.5 亿学生,其中违法犯罪青少年约占青少年总数的万分之六。大城市更高,达到万分之二十点六。其中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的比例达70%左右;从危害性看,由于青少年生理尚未成熟,思想单纯,易于冲动,不计后果,其犯罪危害极大。如建国以来,绍兴县第一起绑票案作案者陈铁江(当时17岁),因经常逃学,与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混在一起,染上赌博和玩游戏机,为弄钱以绑票索要钱物2万余元,并将9岁男孩杀死,给社会造成了很大危害;从蔓延性看,青少年犯罪模仿性强,其犯罪行为、手段相互传播,结帮成伙,同一类案例在某一地区迅速蔓延开来,重复发生。团伙犯罪愈演愈烈,像绍兴前几年也有结帮搞派团伙作案的, 如“东街帮”、“城南帮”等。 (二)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有:①犯罪呈低龄化趋势。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初,青少年初犯的平均年龄为16岁,到90年代,初犯的平均年龄已降低到14-15岁。②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目前,违法犯罪青少年多数是辍学生、失学生,以及一些盲目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等。他们大多闲散在社会,无所事事,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③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其中以初中生居多,约占青少年作案人数的18-22%。④犯罪的类型复杂,他们或敲诈勒索,或盗窃抢劫,或聚众斗殴,或残害亲人,或吸毒,有的甚至是计算机犯罪。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等客观的原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因素;从主观上看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班级:四年级 班主任:胥海清 2014年秋季

平昌县元沱小学四年级 1 班法制教育备课资料 第 1 周时间: 201 4 年 9 月 3 日教师:胥海清 一、本周主题: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 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 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辅助用具: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 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 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 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 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各种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消除学校安全事故隐患,使学生懂得在校园中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并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安全。 二、活动时间:2016年9月11日 三、活动地点:六(1)班教室 四、活动主持人:魏小飞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安全问题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一个问题,可是尽管这样,还是会有许多同学不注意安全。这一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下在校园里如何做好安全。 (二)小组讨论: 1、集会、做操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a集会、做操时要做到快、静、齐。 b. 集会、做操时要由班主任带队按顺序入、退常 c. 集会时要专心听,做操时动作要规范。

(有的同学集会时动来动去,老是去碰别人。) 2.上、下楼梯要怎样,不能在哪些地方玩?讨论、反溃 ①上、下楼梯不拥挤。 ②不在楼梯、走廊上玩游戏。 ③无事不上楼。 3.教室里电器设施不能随便触摸。(我们班有专人负责开关电灯,无一人随便触摸电器设施。) 4.学生不得爬窗台、栏杆 5.上厕所时应该怎么样? 不抢先、不拥挤。 6.学校里哪些地方我们也不能随便乱爬? ①不能随便爬到乒乓球台上玩。 ②不能爬围墙。 ③不能爬学校周围的建筑。 (三)师生齐做安全选择题 (1)关于楼梯安全,下面哪些行为是错误的?

①上下楼梯时,靠右侧行走。 ②下课的时候和同学坐在楼梯台阶上打闹。 ③玩上下楼梯游戏。 (2)如果你在学校里看见许多同学挤成一团,你应该怎么做?①赶紧挤进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②招呼同学去看热闹。 ③情况危险,立刻报告老师。 (3)下课了,下面的哪些游戏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①在操场上和同学一起跳绳、踢键子。 ②在校园攀爬树木比谁爬的高。 (4)打扫教室卫生时,下面哪些行为可能很危险? ①身子探出窗外擦玻璃。②用抹布擦桌凳。 (5)小刚经常欺负小明,还不许小明告诉别人。小明该怎样做?①向父母、老师、同学寻求帮助。②找机会狠狠报复小刚。 (四)拍手学儿歌 小学生要记牢,安全事很重要. 教室内不打闹,电线类你别靠.

青少年法制教育材料

青少年法制教育材料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儿童遇到这事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民法通则》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了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人民国家的法律要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自学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初中生的年龄基本上都介于12至15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宽阔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怡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举例: (二)14至16周岁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14周岁为治安责任年龄。也即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

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法制教育课教案 课题名称: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 通过法制教育使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并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重点难点: 学会如何实施自我保护。 教学方法: 例举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 保护未成年人虽然是全社会的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只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必要条件。要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身心伤害,还要未成年人自身的配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过程: 1.出示案例: 案例:学生袁帅遭绑架后,机智与歹徒周旋,最后得以逃生。并协助公安机关将歹徒抓获。 2. 讨论案例:

青少年年龄小,身单力薄,在面对身高力大,用心险恶的犯罪分子,不仅要勇敢斗争,更要强调善于斗争。要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机智巧妙地战胜敌人,保护自己。否则,单凭勇敢,鲁莽从事,硬拼硬干,可能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智勇双全”,才是预防和对付侵害的正确原则。 3.怎样预防侵害 学会自救,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身的安全,尽量减少所受的损害,不要轻易付出生命的代价,不要错过任何逃生的机会,更不能放弃求生的信念。这就要求当事人应当按照环境的变化,沉着应对,设法周旋,冷静处理,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预防侵害的手段和方法: (1)义正辞严,当场制止。 (2)处于险境,紧急求援。 (3)虚张声势,巧妙周旋。 (4)主动避开,脱离危险。 (5)诉诸法律,报告公安。 (6)心明眼亮,记劳特点。 (7)堂堂正正,不贪不沾。 (8)遵纪守法,消除隐患。 教学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案例分析,学生懂得了作为未成年人,当自己身心或生命受到威胁时,应该如何去面对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歹徒周旋,以保护自身的安全。 小学法制教育教案 课题:安全与我同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道路交通法》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2、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知道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守交通法,明白交通安全重在预防。 3、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交通法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交通法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有限,对枯燥的法律条文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本课重点以让学生了解《道路交通法》的有关条文为平台,着重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的意识和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合理想象 依据教学需要,我首先出示真实情景:(课件展示)这是我校一学生在马路上玩耍时的情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想象:“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拉近了课本与学生的距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小学生法制教育教案精选 篇一小学法制课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作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

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别为: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法律责任和附则。 三、讲授新课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话说:风是雨的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有利的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根据常见的违法犯罪征候、迹象,根据外部表象的差异其前兆分成8类6种。言语: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举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起居: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打扮: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嗜好: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携物回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法制、安全教育课教案 小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课教案(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火灾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 2、认识各种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3、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3年级) 4、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共同提高防火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火灾事件介绍 方法:展示各种火灾现场图片,学生谈观后感受。 教师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防火意识”(二)认识灭火设备,牢记灭火方法。 方法:运用幻灯片介绍各种灭火设备,牢记各种灭火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表演模拟灭火(制作道具、学生扮演火魔和灭火英雄)(三)学会背诵《儿童防火歌》————(1-3年级) 儿童防火歌 小朋友笑呵呵,大家来唱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拍完南北拍东西。 你拍二我拍二,咱俩宣传做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禁火场所别吸烟。 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 你拍五我拍五,烟囱坏了快修补。 你拍六我拍六,风大失火不好救。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玩火做游戏。 你拍八我拍八,电线不能随便拉。 你拍九我拍九,火警电话一一九。 你拍十我拍十,人人防火要落实。 我拍你你拍我,大家都要来防火。 小组为单位制作防火宣传墙报。――――――(4-6年级) 三、教学小结: 低年级背诵儿歌 高年级张贴防火宣传报 四、作业: (1-3年级)低年级背诵《儿童防火歌》统计家庭安全隐患。 (4-6年级)高年级以图书网络为资源进行防火知识的搜集活动。 准备制作防毒面具的材料。 小学生防火自救安全教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火灾中各种逃生自救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自救意识。 二、教学内容 (一)复习: (1-3年级)复习儿歌、复习灭火知识。汇报家庭调查结果。 (4-6年级)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成果。 (二)学习自救知识 几种逃生方法的总结: 1、关门求生 2、测试门的温度 3、从窗户逃生 4、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法制教育讲座材料

法制教育讲座材料 九龙镇西刘村村主任:刘志山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制是现实社会形势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通过学习,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制地对待和处理自己周围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护法,其次,学好了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受保护权,受教育权,继承权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儿童遇到这事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养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民法通则》第127条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承担民事责任。总之,只有学好法律,知道自己有哪些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学好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了人民利益,损害了

人民利益,人民国家的法律要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哪些是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自学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初中生的年龄基本上都介于12至15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正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宽阔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怡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负什么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中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知识。 (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寻求哪些保护。举例:(二)14至16周岁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14周岁为治安责任年龄。也即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1)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 生认识到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 章而造成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 出这些标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 通信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中学生法制教育材料

中学生法制教育材料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的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今天,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吸食毒品的危害 同学们都知道,毒品十分昂贵。每个吸毒者轻者每天要花一、二百元,重者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一年下来,要花费3万多元到1 0多万元。如此巨大的毒资,对绝大多数吸毒者来说是难以承受的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尤其是青少年,一般没有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犯了毒瘾,又没有钱,只好采取盗窃、抢劫、诈骗、贩毒、赌博、绑架甚至杀人的罪恶手段去获得钱财,满足毒瘾。毒品所带来的危害,决不只是伤害身体,危及生命;它还会诱发各种犯罪,导致人的堕落,产生家庭悲剧,扰乱和破坏社会治安。 人一旦吸食毒品上瘾,就会丧失人伦和天良,干尽伤天害理的事而不能自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云南泽山一户农民,原本日子过得不错。不料父亲在外面染上毒瘾,从此这个家庭厄运降临。因为吸毒需要大量的钱,只好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两个孩子被迫辍学。他还疯狂地虐待妻子和孩子,成了一个恶魔。为了买毒品,他亲手将8岁的男孩卖给人贩子。16岁的女儿生怕卖身,只好从家逃走,流落他乡。可没过几年,她也染上毒瘾,最后因在列车

上贩运毒品海洛因,被查获判处死刑。好端端的一个家庭,被毒品搞得家破人亡。 令人震惊和值得警惕的是,毒贩的魔爪已经伸向校园,伸向青少年。有资料讲:珠海市1994年的一次突击查毒中,吸毒者六成是青少年。同年惠州市一次抓获吸毒分子32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校中小学生。珠海市有三兄妹,由于受父亲影响,上初中、小学就染上毒瘾,后被送到戒毒所强行戒毒。广州市有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染上毒瘾,堕落成卖淫罪犯。 为了制止毒品的泛滥,严惩毒品犯罪,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禁毒法规和措施。所以,无论是从守法的角度,还是为了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我们决不能参与任何吸毒活动。 二、网瘾的危害 不规范经营的网吧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青少年由于沉 迷于网络游戏而读不见书,不能自拨、甚至跳楼自杀的事例就发生过,这里我就不列举了,据资料报道,天津某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对学生进行脑像图检测中发现,长期玩网络游戏,会影响左前脑的发育。该中心的杨大夫介绍,经过对200名学生进行的测试,发现其中40% 的学生出现了左前脑发育不良的现象,经进一步调查,几乎出现左前脑发育不良的孩子,都有长时间玩电脑网络游戏的经历。谈起经常玩网络游戏为何会影响左前脑发育,该医院亚健康康复中心的大夫介绍说,网络游戏的内容符合人的右脑的感知特征,却有悖于左前脑的逻辑思维习惯的,会抑制左前脑的发育。从人脑分区的不同功能来看,人脑的右前脑是控制人的创造力,而左前脑则是负责基础知识的储备,对基础知识储

中学生普法宣传教育材料

中学生普法宣传教育材料 同学您好: 为了解中学生学习和业余生活的安排,我们特地组织了此次问卷调查活动。该问卷是不记名问卷,问卷的结果只是作为了解中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的一个依据。你的情况我们将严格保密,希望你能客观如实填写。您只需在A、B答案做出选择即可。整个问卷将花费大致5分钟的时间。谢谢你的参与,祝你学习愉快,生活快乐!谢谢您的合作!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是否接受过法律普及教育 A,没有B,有 3.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A,经常B,很少C,没有 4.您是否有观看法制节目,报刊的习惯 A,没有B,偶尔C,经常D,天天 5.您对自己合法权益的关注度 A,从来不注意B,很少关注C,非上关注 6.您或者您的朋友遇到过权益纠纷吧 A,没有B,偶尔C,多次 7.过去一年中,您维权的经历次数是: A,没有B,1―2次C,3―4次D,5次以上 8.以下您最关注的法律有: A,人身伤害B,民事纠纷C,婚姻家庭关系D,农民工工资E其它 9.您对"四五"普法的感觉: A,比较全面B,不全面C,一般D,没听说过 10.您觉得现在执法的透明度高吗 A,不清楚B,不透明C,比较透明D,很透明 11.您对维权的途径是否熟悉 A,不太熟悉B,基本熟悉C,很熟悉 12.您是否在意法律对公民的重要性 A不在意B一直都很在意C不明白 13.你所在年级 A,初一B,初二C,初三 14.父母的职业 A,务农,务工B,从事商业经营C,从事事业工作D,其它 15.居住情况 A,和父母居住B,和爷爷,奶奶居住C,和姥姥,姥爷居住D,其它 16.父母的业余爱好 A,看书报B,看电视或VCD C,体育运动D,玩牌或玩游戏E,其它 二、法律名称的知悉程度 17.你听说过下列哪些法律,法规名称,请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⑴《刑法》⑵《国旗法》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法制教育 、tTl f 课教案 2014.9 教师:刘文珊课题: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志线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 3、使学生懂得应该自觉遵守交通。 重点难点: 1、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2、有关的交通法规。这是重点。 教学方法: 识记法、情景模拟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运用电脑播放一组“因违章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让学生认识到 违章的后果;使学生带着一种无比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同时也受到深刻的教育;懂得注意交通安全是多么重要;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引导学生清楚是因为违章而造成 的);那么你们在生活当中知道哪些交通法规和认识了哪些交通标志呢?他们的作用及意义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重点介绍这些内容。(引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着重讲述) 二、学习各种交通标志(重点、难点) 1、请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各种标志卡片;在课堂上展示、介绍;并说出这些标 志所代表的意义、作用。 ⑴互相向同桌介绍。 ⑵全班学生自由交流。 ⑶请学生学生到讲台上介绍。 注:这样使学生在有效的空间上自由交流;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同时感性上有了一些认识;使这一节课的学习显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 2、学习日记。 (1)出示讨论题: a. 根据刘岩日记的内容;找出并确认她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各种交通信 号;标志和标线。 b.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2)展示考察日记。(声、形、动画同时展示)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

2018小学生法制教育讲座稿

小学生法制教育讲座稿 2018法制专题 小学生应当了解的法律常识,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应当自觉抵制的不良行为,本人结合真实的案例,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法律常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会自我保护;树立自觉遵守法纪的法律观念,培养自己的“法商”(相对学生“智商”和“情商”来讲的,“三商”都重要!)——“法商”就是指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当今法治社会的需要。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商”,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律对待和处理自己周边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 其次,学好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生命权、受教育权、继承权健康权、名誉权、人身自由权等权利受法律保护,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例如:有的个别学生父母让自己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子女辍学,学生:你遇到这种事情怎么办?你学了《义务教育法》就知道你的父母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父母必须使适龄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规定,可以向学校或有关单位报告,求得解决。再如:某家养的狗咬伤了行路的学生怎么办?你学习了《民法通则》等127条后,就知道: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总之,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学好了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国家的法律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了法律,就知道那些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顺利进。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学生应当学习哪些法律 作为在校学生,你们的年龄基本都介于8至13周岁之间,这个年龄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要的阶段,用一颗平衡的、正直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事业中取得辉煌的成绩。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贻误终身。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当负责什么法律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中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常识。 (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当寻求哪些保护。 (二)14至16周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罚法》(修改前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