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与对策

298

《商场现代化》2008年1月(下旬刊)总第528期

一、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

1.企业领导层对企业文化整合缺乏足够的重视

企业并购中,并购企业对资产、战略、技术、人员、组织等问题的整合都十分重视,通常都会进行严密的调研与分析,并以此作为是否进行并购的依据。不容否认,这些基本要素的状况对并购能否成功及并购后企业能否顺利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大多数的并购则没有考虑到文化整合问题,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不到20%的公司在并购目标企业时考虑过文化整合计划。这种状况在我国企业并购中也很普遍,大多数并购企业对文化整合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

(1)对企业文化整合的认识存在种种误区,企业文化整合意识淡薄

有些领导人认为,只要企业的资产、组织、人员等硬件完成了整合,软件问题就自然容易解决,企业文化就会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一般来说,当某个企业对其他企业实施了并购之后,原来不同质的文化共处于同一时空环境中,经过冲突与选择的自发互动过程,必然会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体系。然而这个过程是缓慢且充满挫折的,会产生许多内耗,对于企业并购这样一种讲究高实效性的活动来说,无疑会延滞其并购目标的实现,同时,这种企业文化的自发融合过程并不能保证保留下来的文化特质就是先进的,被淘汰的就是落后的,也许劣质文化特质会取代优质文化特质。因此,并购之后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战略转变,确定企业所需的文化特质,对双方企业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使新文化能够支撑自己的发展战略,而不能对双方企业文化的整合放任自流。

(2)企业文化整合工作表层化企业文化整合工作表层化是指整合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而没有深入到理念文化层面。在企业文化整合实践中,不少并购企业或注意改善工作环境,用统一的标识、符号、色彩等进行外包装,或局限于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或热衷于做厂服、唱厂歌,举行各种聚会等,这些做法无疑有助于企业做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工作,而且还要做好做实。但却没有将整合深入到精神文化层面,员工的工作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等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这样的整合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就像一场祈雨的舞蹈仪式对气候产生不了什么影响一样。因此,难免使文化整合工作流于形式,很难真正赢得人心。

2.企业文化整合缺乏有效的制度载体

我国并购企业在文化整合过程中,往往提出了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文化主张,明确了企业文化发展的理想目标,但却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而无法在企业内贯彻执行,落地生根。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和发挥作

用,两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企业经营中是融为一体的。制度应该是体现了文化主张的制度,而企业文化主张的贯彻也需要制度作保障。只有符合并购企业文化主张的制度才能加速员工的认同过程,引导和约束员工行为,使员工行为符合新文化的要求,从而使新文化落到实处,实现文化整合目标。而在我国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实践中,两者却被人为割裂开来,制定的管理制度与并购企业文化主张不兼容,甚或相矛盾,企业文化主张也因缺乏相应的制度而无法贯彻执行。当企业文化声称“质量第一”的时候,企业却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来支持,往往是企业的理念很先进,“在天上飘”,但企业家和员工的行为“在地上爬”,造成文化的虚脱症。

3.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选择单一企业文化整合的模式是多样的,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可选择模式主要有吸纳式、保留式、渗透式和分离式四种。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对于外来文化以及文化变革具有排他性和对抗性的特征,因此,企业文化整合必须根据企业并购战略、企业文化类型及文化差异程度等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整合模式,不同的文化差异需要通过不同的整合模式来整合。

我国并购企业在文化整合实践中,普遍采用的都是吸纳式的文化整合模式,将自己的企业文化注入被并购企业,使被并购企业完全接受自己的企业文化。这种整合模式的确有它的优点,对并购企业来说,直接将自己的企业文化移植到被并购企业,这样整合速度快,效果明显,且整合风险小。例如青岛海尔集团14年兼并了18个企业且个个成功,其经验就是文化先行,但并不是任何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都适宜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有它的适用条件,即并购企业有非常优秀且极其强大的企业文化,而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很弱且对并购企业文化有认同感,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吸纳式的整合模式会取得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但我国很多并购企业在文化整合实践中,不顾实际条件,一味采用吸纳式的文化整合模式,将自己的文化强制性地灌输给被并购企业,而不考虑被并购企业的接受和认同程度,也不考虑被并购企业的文化中是否有积极的、能为自己所用的文化特质。这种方式在短期内确有可能形成一种“统一”的企业文化,使并购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却容易使被并购企业的文化遭到压抑而产生和积累冲突,尤其是当被并购企业内部有较强的优质文化或内部比较团结时,就会使并购企业在表面稳定的背后潜伏着深层次的危机。

二、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对策

1.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

企业文化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价值观、行为方式、制

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与对策

谢守忠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当前我国企业并购活动呈现出较高失败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成功进行文化整合。本文重点分析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现状,提出文化整合对策。

[关键词] 企业并购 文化整合

299《商场现代化》2008年1月(下旬刊)总第528期

度、物质等层面的整合,各方面的整合工作应协调配合,做到形神兼备,整体一致,而非相互分离,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倡导的理念和价值观保持一致,各种规章制度之间、对员工行为规范的各项要求之间,应保持和谐一致,避免自相矛盾;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都有其优劣势,在整合中,需扬优弃劣,相互协调,将各种不同的文化特质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部分成为整体的部分,表现为整体的功能,整体是部分的整体,表现着部分的统一。

(2)平等性原则在企业文化整合中,必须对被并购企业及其员工平等看待,避免并购一方以“战胜者”的心态对待整合。很多企业文化整合难以进行,并非两者的文化不能相融,而是并购双方员工的心态,尤其是并购方员工的傲慢态度,引起了被并购方员工的抵触情绪所致。因此,在并购中,双方都应保持平等,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合作共事,创造出一个大家都能认同的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新企业文化。

(3)方向性原则

企业文化整合的过程既不能脱离企业发展的实际,又要把握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发展的大方向。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结合企业并购后的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企业文化整合中新文化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又要立足于国情,把握当今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发展变迁的大方向,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促进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文化的生成。

2.强化企业领导者的文化整合意识和能力企业领导人在企业中既是管理者,又是员工的思想领袖,其文化整合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是新企业文化形成的推动器。强化企业领导者文化整合意识与能力的意义就在于,他们能在文化的深层和表层都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能作为两种文化链接和整合的桥梁,自上而下地加速整合的进程,并通过进一步的发挥自身的楷模效应,使所有员工都有意识的跨越各自文化的藩篱,巩固新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根本地位。在我国当前的企业并购重组中,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和强化企业领导者的文化整合意识和能力,企业文化整合应成为并购企业中企业家经营管理中的首要任务。

在文化整合意识上,企业领导层要打破以往只重视硬管理的现象,要认真接受和学习企业文化等软管理的思想和技术,要突破旧有思维习惯和文化观念的束缚,形成现代企业文化意识。不仅要深刻体悟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而且应形成以下认识:企业文化整合是丰富的、多层面、多渠道的复杂工程,不是仅靠搞几项文体活动就可大功告成的;企业文化整合不是一项孤立的、短期性或一次性的工作,不能只靠思想政治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来抓,而是企业所有领导者都要积极倡导、支持与实践。

由于企业文化整合是“软件化”管理,很难用一种较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方式进行,在操作中必须讲究艺术性。因此,要保证企业文化整合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企业领导者不仅应有意识,还必须有能力、有较高的素质。这就要求企业领导者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领导决策能力和文化判断能力,在整合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内容、举措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决策;要审时度势,及时把握企业文化整合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果断决策,运用

适当的干预技巧引导有利的演变发生;同时,领导者还必须有一种“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完成其整合任务和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企业内员工改革的信心,推动企业文化整合的最终成功。

3.并购企业应做出恰当的企业文化整合决策

企业文化整合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整合的成败,为保证企业文化整合的成功,并购企业必须做出恰当的整合决策,这一决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分析识别并购双方企业文化差异,为文化整合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企业文化整合是在确认并购双方企业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进而形成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差异构成了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潜在障碍,它既可能导致文化冲突,也可能创造文化价值,所以并购企业在文化整合中应对其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明确双方企业文化的差异所在,这是文化整合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分析识别文化差异时,并购企业应首先全面考察被并购企业的企业发展历史、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企业员工的素质及需求特点、企业领导者的管理风格、企业现有文化理念及其适应性等因素,以获得对被并购企业文化现状的全面准确的认识,然后将其与本企业的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差异所在。

(2)确定企业并购后文化发展的理想模式,明确企业文化整合目标

并购企业在文化整合中,必须要提出一个明确的企业文化整合目标,使整合工作有的放矢。并购企业文化的理想模式应符合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还要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体现自己的特色。从总体上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将具有以下特质:人本文化、团队文化、创业文化、创新文化、求实文化及服务文化。并购企业在确定未来文化的理想模式时,应把握这一企业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同时,也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域、企业发展阶段及员工思想实际等因素,突出自己的特色。

(3)选择恰当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避免“文化强权”当并购企业明确了企业文化整合的目标之后,就应考虑采取何种策略去实现这一目标,即选择吸纳式、保留式、融合式还是分离式的整合模式,这四种模式各有其不同的特征、适用条件及优缺点。不同的整合模式意味着不同的控制权范围和风险程度,并购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文化整合模式,可选择一种模式,也可同时选择几种模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并购企业在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上,一定要转变思维方式,避免“文化强权”,切忌不顾实际的一味采用吸纳式的整合模式,仿佛整合仅仅是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整进来,把对方的企业文化整出去。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了文化整合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许子枋:企业兼并风险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12[2]王 巍 康荣平:中国并购报告[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3]于建国 管 宁:国外企业收购与兼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新联想的企业文化整合-《企业文化》-案例分析题

新联想的企业文化整合 主持人:解放日报报记者马海邻 嘉宾: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荣祥 主持人:一个是中国本土企业,一个是世界巨头、美国公司,后者并购前者不稀奇,而现在的事情倒过来了,前者把后者吞了下去,能不能消化顿时成了人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企业文化,联想与IBM肯定是天差地别,这道坎过不过得去?谁都说不好。偏偏这道外人看不见的坎是非常致命的,当我们联系陈荣祥先生希望对联想-IBMPC并购案做一个采访的时候,他就表示可专门谈谈企业文化整合话题。 陈荣祥:具体到联想与IBM的并购上,他们应该尤为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双方企业以往做决策的过程是怎样的,是自上而下的还是集思广益的?二是在执行过程中的规则是怎样的,是化整为零,将大项目细分成一个个小项目,还是统一地执行项目的任务?三是领导风格,是独断的,还是民主的? IBM是一个非常程序化的公司,员工都遵守各种程序化的流程;联想则是一个发展速度快,带有国有民营色彩的公司。双方在以上各方面都必然存在着差异。 另外,在薪酬上,双方公司的员工能否达到平衡,也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主持人:我这里收集了一些联想的说法。原联想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承认,“最大的风险就是业务的整合和文化的磨合”,不过他并不认为这两家公司的融合如外界预料般那么可怕,因为随着谈判和对接越来越深入以后,他发现两家公司在企业文化上有很大的相同点,新的管理团队比如杨元庆与沃德之间也沟通顺畅。他说,“在我们两家企业的文化中,‘创新’的主张是非常一致的,这也是我们融合的基础。” 再来听听陈先生的评论。 陈荣祥:一旦收购兼并完成后,领导和员工要公开讨论文化的差异,不要粉饰、掩盖这些问题。在这次的并购案例中,联想一开始摆出了很诚恳的姿态,在许多方面都主动做了让步。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买卖双方不要有一个赢家和输家的思维模式,如果一方总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一方则存有被收购者的消极抵触心态,那么在文化上就很难融合。这一点,IBM在收购普华永道的经历中就吃过亏。尽管普华永道是被收购的一方,但它的确在咨询方面有更丰富的经验。由于IBM以赢家的姿态进驻公司的大量重要职位,不但没有实现并购后的协同优势,而且还损失了大批的普华永道的优秀员工。 IBM现在可能最担心的是合并后能否在中国渠道取得预期的竞争力,有没有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详解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学生张瑞华 指导教师高级讲师 专业经济管理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02 学号 W11040210214 学习中心北京农林科学院 工作单位北京顺义 2010年 8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目录 1.前言 (3) 1. 1 本文研究背景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2.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5) 2.1“家”的观念 (5) 2.2“面子”问题 (5) 3.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 (6) 3.1尊重员工的“家” (6) 3.2引导“小家”成“大家” (6) 3.3既要“明”,更要“暗” (6) 3.4努力“安人” (6) 3.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 (7) 4.结论与建议 (7) 4.1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7) 4.2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8) 4.3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9) 后记 (9) 参考文献: (10)

内容提要: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软实力经营管理精神力量企业发展 1.前言 什么是企业文化?按照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企业文化是个体在某个特定企业环境中的行为方式。刘叔铭教授从七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文化的定义。一是《辞源》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文”是慢慢积累的意思,所以企业文化是无法一蹴而就的。二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个性: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三是企业文化是象征的、整体的、惟一的、稳定的、难于改变的。四是企业文化既有有形的部分,也有无形的部分,是由有意识学习与无意识学习组成的,不是书面的理想、愿景和使命,而是日常的实务、沟通和信仰。五是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企业里事情如何做好。六是企业文化还可以看做一个循环、哲学表达价值,价值体现于行为上、行为说明哲学。七是企业文化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由很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理念和行为方式。 知名企业贵州开磷集团的《企业文化手册》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磷矿资源终会枯竭,只有精神力量生生不息。一个企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灵魂,一种无声的、无形的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这种氛围就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这说明企业文化在当今企业建设中不可或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自八十年代中期企业文化理论传入中国,已经改变了无数企业的命运,像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都是靠企业文化发展壮大。虽然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和管理等“看得见”的硬实力,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发展。 1.1 本文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的产生既是对旧的管理”理性模式”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展。众所周知,旧的管理的致命弱点在于过分迷信组织、制度和机器,忽视了非理性、非组织的东西,特别是忽视了企业的主体——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在重视制度、组织等硬件的同时,特别重视人的因素、人的感情因素、文化因素。目前,中国企业在确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介绍

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结合“****年国资委系统企业文化学习调研提纲”,汇报如下: 一、上下互动,形成共识,合理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作为一家老外贸、老国企,多年来在经营管理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性和系统性,我们开始着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规划,制订实施方案。在规划过程中,我们一方面牢牢把握****历史、现状、未来的实际情况,总结****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挖掘提炼和整理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既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紧紧围绕****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确定了有计划、有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建设程序,从观念、制度、物质三个层面整体推进,系统运作的思路。 在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方案。但我们也认识到,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没有几上几下是出不来的。在企业文化建设策划方案初稿出来后,我们还要多层次地广泛征求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及下属企业的意见,在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策划方案初稿进行详细研讨、修改和完善,构建一个切合实际的、科学合理的、便于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体系,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

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以制化人,建立与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相匹配的制度文化 制度是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物化为员工行为和企业行为的中间环节。****之所以能够在异常激烈的外部经营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企业管理不断迈上新台阶,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把企业文化理念融入到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持久的内 在动力。自03年****债转股以来,我们相继出台、 规章制度,内容涉及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企业基本大法,贸易、物业、资产等经营业务的管理细则和规范流程,以及财务、审计、法律等内控制度,可以说企业制度建设涵盖了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使企业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三、以文育人,建立锐意进取、团结和谐的员工队伍 近年来,****把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作为企业管理的着力点,在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员工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工作作风上,集团各级领导干部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要求员工团结一致,各级班子首先形成坚强核心;要求员工奋发向上,各级领导首先勇于创新;要求员工吃苦耐劳,各级领导首先尽心尽职。目前,****基本上组建了一支有能力、有素质、想干事、干成事的队伍,形成了上下同欲、团结干事的良好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

.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项目,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8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因为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

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 . 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 卡项目,我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问题提示: 1、“上善若水”的内涵是什么? 结合案例谈谈什么是“上善若水”?2、 案例点评: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是中国通信服务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是中国通信服务、1经营管理在价值层面的基本规定,是推动中国通信服务以世界级卓越绩效企业的准则和全面创新管理的精神动力,是乙方文化的发展、落地和升华。价值取向是利泽万物、创新服务;核心思想是聚焦客户、因需而变;追求目标是以服务提升价值。 重庆设计院公司敢于担待,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重庆公、2租房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并且获得了好评与信赖,不仅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也服务了社会。中通服旗下某公司,知

我国中西部地区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探究

我国中西部地区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探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中西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后方,同时也为发达的东部提供各种资源支持,作为中西部崛起和大开发的重中之重,首先是企业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注定要被市场所淘汰的。中西部经济是否发达主要看大的、盈利性强的企业,而看一个企业就主要看他是否有先进的文化。 关键字:中西部;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itself,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realiz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the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influence of especially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idwest is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of the home fro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provide all kinds of resources support for the developed eastern, as the pinnacle of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idwest, first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 without culture is bound to be eliminated by the market. Midwest is developed mainly look at large companies, profitability, and see an enterprise is mainly to see if he has advanced culture. Key words: the Midwest;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Studies, 一、前言 早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就在国有企业界火了一阵子,虽然国有企业界对企业文化关注较多,但很多企业领导与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许多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与其它群体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经

企业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

企业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 摘要:不同企业之间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个企业,井非简单地用一种企业文化代替另一种企业文化,而需要结合兼并双方的文 化上的差异性,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整合。只有进行文化整合,才能充分发挥 重组效应。 关键词:企业并购;企业文化;文化整合;整合策略;整合模式 1 引言 2017中国投资年会上发布了《2017年中国企业并购市场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2016年中国企业作为买方进行的出境并购金额已连续3年增长,达 到458亿美元,相比较于2015年与2012年分别增长10.49%与14.49%。 根据投中信息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出境并购失败规模为158亿美元,较2015 年大幅增长。除了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在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活动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合并重组,却忽略了企业之间文化 的合并和融合,忽略了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人的因素,结 果事与愿违。 2 论文正文 2.1企业并购 2.1.1企业并购的内涵 企业并购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它包括了合并、兼并、收购、接管等含义(我国 公司法把合并区分为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合并”,即新设合并,指参与合并 的各公司都终止,均成为一个新成立公司的组成部分。“兼并”,即吸收合并,指 一家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而成为承继公司,其他公司解散。“收购’,即取得全部或 部分所有权的特定方式。“接管”,即取得控制权或经营权的情形。在现实经济活 动中,绝大部分的并购行为都可以归入“兼并”一类。 2.2企业文化整合 企业文化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行 为准则、道德规范、风气习惯、信念原则等意识形态的总和。 2.2.1企业文化整合的含义 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指对企业并购中不同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是文化从 冲突到认同、再到重塑的过程。从企业文化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过程也是两种企 业文化的交汇、冲突、融合的过程。 企业并购是否成功的标志,不仅仅取决于物质资本的合并与重组情况,还取 决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状况。在企业并购问题上,要特别注重研究不同企业在文 化上的差异,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除文化差异和冲突,达到最佳的并购效果。 2.2.2企业文化整合的重要意义 2.2.2.1只有进行兼并双方的深层次的文化整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融合。 企业兼并过程中的组织机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整合是显性因素,实现整合 相对容易,而企业文化则是根植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因素。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 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使企业中成员不断更新,这些价值观念也会得 到延续和保持。 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个企业,并非简单地用一种企业文化代替另一种,而需要 结合兼并双方的文化上的差异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整合。如果合并后的企业不 能快速成功地进行双方文化上的整合,就会发生兼并双方文化的碰撞,从而导致

浅析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要使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信念、是企业的经营哲学、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在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基础。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1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恰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下去,企业奔跑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白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实际上先有市场,再有企业,它们是在发现市场空档后才成立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

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些电视剧中,民营企业家只是出入宾馆、酒楼,吃喝玩乐的人。其实,作为投资者,他们正承担着风险的压力。他们在追求每一个技术信息,在寻找每一个商机。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5)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国有企业往往不能处理好风险问题。一方面,他们敢于乱投资、乱贷款、乱担保,因为蚀本的钱有名无主;另一方面,他们大可不必没事找事去担风险,5%的利润足以使他们写出一个好的工作总结。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反,一方面,300%的利润将唤起他们拼命的狂热;另一方面,60%的失败机率足以使他们冷静旁观。 (6)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望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等于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许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机会+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企业并购后的文化冲突与管理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并购成为可能。然而大量名噪一时的国际并购案最终都陷入“70/70现象”的尴尬,以失败收场。基于统计数据的结论论证了文化冲突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从并购双方力量对比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文化冲突的三种策略。关键词企业并购文化冲突管理对策在全球范围内,并购已经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部分企业并购后未能实现期望价值。全球并购整合业务合伙人Jack·Prouty先生在总结当今并购的“70/70现象”时指出,当今世界上70%的并购后企业未能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70%失败源于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企业并购后整合难,但最难的莫过于企业文化的整合。许多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只重视战略和财务因素,忽略两家企业并购后文化的兼容性。1 并购后企业存在的文化冲突难题在企业的购并中,一些人认为,企业文化是很虚的东西、是软性化的不属于购并中应考虑的因素。还有些人认为,只要硬件完成了合并,软件问题自然就容易解决,企业文化自然而然就会融合到一起。显然,这是对兼并后文化融合意义认识不够,事实也证明,有些企业虽然实现了兼并,对资产、债务、组织、技术、员工、产品等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但是仍然没有产生1+1>2的效果。根据总部位于纽约,成立于1916年的世界著名商业论坛机构Conference Board最近对财富500强企业中的147位CEO和负责并购的副总的调查,90%的调查者认为,实现企业并购后的成功,文化因素至少和财务因素一样重要。并购后企业能否化解文化冲突,达到协同效应是决定并购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冲突产生于矛盾和差异,文化差异必然会产生摩擦或冲突。站在冲突导致不和谐对抗的角度来看,文化冲突的破坏作用是呈指数倍数辐射的。因文化同质度的高低不同,文化矛盾及冲突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轻微摩擦、强烈对抗、局部对恃、全面动荡、日渐融合、持久冲撞等,而那些长时间、高强度、大面积的冲突,主要还是来自于核心文化的严重分歧和新理念与传统观念间的急剧碰撞。从企业文化本身的特点及属性来说,在企业并购中所引发的文化冲突,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1.1 价值观的冲突每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经营哲学和企业精神。这些基础的价值观念在以往的企业社会实践中,一方面保证了该企业能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维持基本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统一了企业内部成员的思想意识,实现了企业在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上的一体化。由于其被广泛传播和反复实践而在员工思想中强化起来,有的甚至转化为常规和惯例。当企业发生购并行为时,由于企业文化具有的刚性和连续性特点,很难把原企业的价值观统一于新组织的价值体系中。特别是一个企业的主导价值观被一种新的价值观取代时,原企业成员就会产生潜意识的抵触情绪和消极行为。即使购并双方进行价值观的融合,也有可能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因此,只要有企业购并行为发生,就会有价值观冲突的存在,也就需要企业进行组织间的文化融合。[!--empirenews.page--]2.2 行为规则差异冲突原企业在处理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体化问题时,已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本组织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包括:企业内部的文化网、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和组织结构等。当购并行为发生时,企业的原有使命会被改变或被加强,所以作为保障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规则也需要重新设计。特别是购并企业在行为规则上差异较大时,更需要详细分析。首先,文化影响和传播信息的范围扩大了,应从两个基本点或两个基本点以上的企业角度实现有效的沟通;其次,要进行内部人员的调整,从新组织总体上把人力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位置;最后,内部的规章制度也应改变,以适应新组织的战略管理,购并中的这些行为,打破了原组织的内在平衡,组织间的文化冲突也就随之产生。1.3 习俗、形象的冲突并购中的企业都有一些习俗化的因素存在,如传统的礼仪、共同的生活习惯和趋于一致的道德思想等,特别是一些参与跨国购并的企业,民族性的文化差异更大。由于习俗化因素有很深的社会文化根基,同时又贴近员工的生活,一般影响比较持久,协调难度较大。如何有效地解决习俗化要素的文化冲突,不仅对于组织内的价值观塑造、员工积极性调动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于新组织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1.4 劳动人事及薪酬政策方面的差异并购方往往是在市场运作中较为成功的企业,

有关企业文化论文的开题报告

有关企业文化论文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来源: 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在导师的指导下定此题目。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选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企业要想发展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选题的意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市场经济的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发展,意义更是深远重大。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介绍入手,阐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建设途径,指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 三、分析思路: 第一部分:分析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部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部分:如何解决我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论文的创新点:本论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从中总结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通过这些研究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论文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乏一定的数据。 五、预期结论: 通过学习与实践,使理论知识深化,专业技能延伸,并为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实施建议。 六、参考文献: [1]王兰洁.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D].大理学院,20XX. [2]金爱兰.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 究,20XX,(Z1):46-48. [3]袁航.H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 农林科技大学,20XX. [4]张冠男.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XX. [5]孙保全.基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员工满意度提升策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XX,(04):127-128. [6]章登庆.企业文化建设落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 学,20XX.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的薪酬管理都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是在其创立初期

公司文化现状分析

XX公司文化现状分析 一、员工主流思想状况 1.员工整体素质较高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XX公司员工素质较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形象和言行举止方面明显比一般公司高出一筹,体现了较强的理性和制度精神;二是主人翁意识和事业心强,能够真切地认识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树立了与公司共荣辱的核心理念,对公司的许多方面的改革持肯定和支持态度,有较强的适应和承受能力,全局观较强;三是表现出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强烈认同感,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形象以及企业管理、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 2.对公司归属感强,忠诚度高 访谈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成就较为认同,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大企业靠文化,小企业靠领导。”同时,XX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良性文化的建设,已经对员工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企业的归属感很强。作为XX公司的一员,员工们感到比较自豪,表示公司能够“给人不同的感受,风气很好,人气很旺”,表示愿意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员工们也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及团队精神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在对“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改进之处”的回答中,X%的人选择了“员工的归属感”,X%的人选择了“团队精神”,X%的人选择了部门协作。 3.对公司的物质基础、品牌形象与信誉度认可度较大 大多数职工对公司的物质基础、公司的经营品牌和形象持认可态度,认为公司的持续发展,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员工认为,品牌就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XX公司虽然初期并不太重视品牌,但现在做得很好,比较成功。 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及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的日趋建立,使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

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报告

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报告 大家好! 我们即将告别硕果累累的20XX年,跨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 20XX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领导班子,向一年来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人员和广大职工,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20XX年企业文化、班组建设基本情况 (一)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文化犹如一灵魂,是生存与发展的支柱与不竭动力。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做到决策精明、信息灵敏、团结融洽、配合默契、效率快捷、勇于进取,可以在企业成员中造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业的动力。20XX年来,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人员素质培养教育,齐心协力,狠抓实干,完善企业文化,取得了前所末有的业绩,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如下:一是建立文化组织机构。为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载体,切实抓好班子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中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更新学习方法。通过认真研读、集体讨论、座谈交流、书写心得体会、进行闭卷考试等形式,系统学习党的十*大精神、学习职代会、员工大会精神、管理制度

汇编、科学发展观理论、执行力建设、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家领导重要讲话精神等共二十余次,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起到了示范表率作用,同时党委坚持在范围内推广企业文化标准。一年来,党委进一步加强了宣传网络的建设和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建设,建立了有余人的宣传通讯队伍,并邀请了到为通讯员授课,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宣传质量。全年向《》投稿余篇,刊登余篇。及时更新网站、新闻资讯、定期更换墙报。可以说,党委的重视是我们是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保证。 二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树正气,鼓实劲,激励和带动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第一,创优达标,不断提升企业品牌。明确创优达标计划。第二,“争创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型员工”;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切实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第三,引导形成规范、文明、务实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第四,通过舆论的先导作用,宣传先进人物、典型事迹;通过重大活动的策划展示企业形象。我们以培训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原则,制定了合理的职工教育方案,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的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20XX年全年共进行次培训共计参培人次,其中内培次人次,外培次人次,培训费用元。 三是积极创办文化。积极倡导和推行平安和谐文化。一直以平安和谐文化为思想内涵,它集中体现了和睦相处的思想、协调发展的理念、团结协作的精神、求同存异的价值取向。和谐文化是企业

企业文化经典案例集

上善若水的乙方文化——利泽万物创新服务 情境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创造共赢价值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住房成为了当前百姓最迫切的问题。为解决住房保障这一重大的民生工程,重庆市政府推出了公租房这一划时代的解决方案。 2011年年初,重庆设计院公司受公租房建设单位委托,对重庆公租房进行小区管道、弱电、监控、智能化等系统的全方位设计工作。公司接到任务后,立即安排各个专业的设计人员组成项目组进行方案的讨论和研究。由于设计时间紧张,设计规模庞大,且涉及到跨专业的协同设计,因此项目任务艰巨,困难重重。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司各专业人员积极了解甲方需求,对现场进行细致查勘,并打破常规,创造性的实行多专业人员联合办公,以便更好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为了能顺利完成项目,设计人员废寝忘食,牺牲了春节假期,甚至除夕夜还在办公室的案头加班,通过对方案反复的检查修正,终于不负所托,提前完成了设计方案,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对方由衷的信赖。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不仅争取到了更多的订单,为公司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还用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诠释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 情境二:真诚服务,为客户提升价值 中通服旗下某公司接到一张本地电信关于V卡的单,其中主业要求我们给每位电信客户送上一张V卡,客户只要持V卡到一些商店、酒店、餐厅即可享受打折服务。主业希望通过运作电信客户群,来提高电信客户的忠诚度及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我们负责制作V卡,打印、封装、投递给电信客户,并将送达情况及时反馈给主业,给电信客户送一本V卡指南。但实际的运作情况是电信用户使用很少、商家吸引了越来越弱。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第一是不足于吸引客户;第二是不足于吸引商家;第三不是电信的优势。中通企业实际的做法:1、不直接指出我们的观点;2、让主业最节省地将V卡送出去;3、帮助主业做好客户信息调查,帮助主业拓展目标商家。结果:主业停止运作V卡项目,我们

并购整合协同效应中产生的企业文化

并购整合协同效应中产生的企业文化 发表时间:2009-11-22T13:32:58.98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6月上旬刊供稿作者:蒋婵 [导读] 要想实现协同效应需要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源、管理和市场进行整合 蒋婵(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 摘要:要想实现协同效应需要对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源、管理和市场进行整合。本文通过整合把协同效应产生的文化冲突的消融与整合,提出了相应的整合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协同效应并购整合 0 引言 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指对企业并购中不同企业文化冲突的管理,是并购企业的文化经历冲突-认同-协调-重塑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企业文化资源整合,进而解析协同效应的产生和价值创造的实现。 1 文化冲突的消融与整合 企业文化的整合对于成功与否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而这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势必导致企业间的文化冲突,从而导致企业并购后资源整合方面的冲突和整合的效率,进而影响并购整合协同效应的产生。因此,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冲突的产生及整合的角度分析协同效应的实现。 企业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1.1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涵简单的说:并购文化整合就是解决两个企业并购后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矛盾的过程。具体而言,企业文化整合是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将相异或矛盾的文化特质在相互适应、认同后形成一种和谐、协调的文化体系。它不仅体现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思想、管理哲学等方面,也深深渗透在企业职工的精神风貌、行为准则、对企业认同感等方面。 1.2 企业文化整合的意义企业文化的整合对于成功与否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是否成功体现在并购价值创造和协同效应的结果上,因此,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整合对于价值创造和协同效应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davis(1969)是最早研究管理风格在购并中作用的学者之一。他认为管理风格主要包括:风险偏好;回报周期;权力结构的配置;职能侧重和利润分配。在大量咨询经验的基础上,davis认为管理风格的差异是取得购并成功的主要障碍。Buono,Bowditch和Lewis(1985)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文化的差异很有可能是并购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要原因。Coopers& Lybrand1992年调查了100家并购失败的公司,发现有85%CEO承认,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的差异是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callahan(1986)、lipton(1982)、rapport(1982)在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分析以后生动地指出,管理思路和价值观的差异造成了很多整合问题。morosini(1998)指出民族文化差异与购并业绩相关。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并购案例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经验:企业文化在企业并购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及作用。根据著名企业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的调查,在以往的合并中,约有70%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这里的症结在于并购时往往忽视了合并双方能否接受对方的文化,员工能否真正合作。例如奔驰公司和克莱斯特公司的强强联合,由于双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在短时间内这场合并变成了戴姆勒—克莱斯特公司的巨大包袱。 由此可见:并购企业文化的整合对于并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①文化整合直接影响并购的成败。②增强新组织凝聚力。③促进协同效应的产生。④增加文化差异可能创造的文化价值。 2 文化整合的内容与模式选择 2.1 文化整合的内容 2.1.1 企业价值观的整合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把原来不同文化背景下员工的不同价值取向、处世哲理统一在一个价值观体系中,并给员工以心理上的约束和行为上的规范,是企业跨文化整合的最难点。 2.1.2 企业制度文化的整合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在企业整合中,需要对原来各自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根据新企业的特点进行调整或重新制定,形成新的制度文化。 2.1.3 企业物质文化的整合。它是由企业员工所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处于企业文化的最表层,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外在体现,引起的冲突内容较少,也最容易协调和整合。 2.1.4 企业行为文化的整合。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宣传教育、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动态反映,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层,所引发的冲突比较容易改变。对行为文化通过学习、教育、训练加以整合调整可以形成新的职工行为准则。 2.2 文化整合模式的选择国内学者潘爱玲(2004)从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双重差异角度论述购并文化整合流程,并提出融合模式、移植模式、渗透模式、嫁接模式、自主模式等五种购并文化整合模式。将这些模式分析为基础,本文将文化整合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2.2.1 文化替代模式。并购方的企业文化取代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将文化注入给被并购企业。这种模式一般发生在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状态不好,并购企业的文化拥有被并购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运用的文化整合模式。 2.2.2 文化融合模式。并购双方经过双向的渗透、融合,形成包含双方文化精华的混合文化。一般发生在强强联合时,双方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彼此只能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和吸收对方的优点,在文化上相互同化,使两种不同的文化最终融合成为一种更优秀的新型文化。 2.2.3 文化分隔模式。并购双方为了避免企业文化的冲突而保持双方企业文化的独立性,使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都保持原有的企业文化。一般发生在双方文化背景和企业文化风格迥然不同,甚至相互排斥或对立,在文化整合上的难度和代价较大的情况下。 2.2.4 文化再生模式。在并购后整合出一种新型的优秀企业文化。一般发生在弱弱合并的双方。弱弱合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合并来拓展企业规模,实现规模效应。而由于弱势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成分,这就需要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合并后新企业的发展。 3 文化整合的策略 3.1 选择合适的文化整合模型并购企业选择文化整合模式需要考虑两个主要因素:企业并购战略和企业原有的文化。综合上面两种因素与上面四种具体的整合模式,在选择整合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当并购发生在相关产业且并购方是多元化企业时,可以选择文化融合模式。②如果并购双方战略相关性不高,但文化呈多元性,则可以选择替代模式。③当并购双方战略相关性低,并主张单一文化时,选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从“移植组装”开始向“自主开发”阶段迈进,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及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好,西部和规模小的民营企业差;说得多,做得少;表面的多,深层的少。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没有引起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足够的重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2)我国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方法已经开始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如文化贡献率、实证模型等),研究范围从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企业扩展到非公有经济实体甚至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研究企业形象开始深入到研究企业审美文化和“知识资本”的人才要素等方面。 (3)许多大企业集团已经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而且设立了企业文化部,有的将其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两张皮”的现象,没有真正地融合,没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渗透力和实效性。企业要不断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感,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 (4)企业家是培育独特的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的关键所在。企业家精神是一个企业精神的核心,是影响企业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但企业家精神不能涵盖企业文化的全部。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设计者,企业家的素质、决策力将越来越重要。企业家要凸显与张扬个性,并进行科学的CI、VI、MI、CIS设计和恰当的形象塑造。 (5)残酷的市场竞争唤醒了众多企业领导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开始注重企业文化中人才的要素及其价值的开放与利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造宽松、优美的工作环境,更加关注人的能量的发挥,更加重视人才的再培训、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华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狼性文化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主要指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信念、行为规范以及行为方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选择自己的行为。企业文化需要经过一个长的时期才能形成。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文化在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也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和灌输而使之得以传播和深入人心。一个公司的管理决定和影响企业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公司的管理。文化由一种信念转化为一种行为就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 (三)华为的“狼性”企业文化 华为非常崇尚“狼”,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任正非说: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饥饿的野狼。狼有最显著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永不疲倦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样,一个企业要想扩张,要想在危难面前不被击垮,甚至逆势增长也必须具备狼的这三个特性。以下就是华为的狼性文化指导下的见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中国也没能幸免。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2009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逐渐渗透到包括电信业在内的各个行业。很多企业因此倒闭。而华为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2008年华为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75%,全年合同销售额达233亿美元,总收入增长速度之快让华为自己都难以置信。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RMB(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元RMB,净利润率12.2%。2009年的净利润增幅超过100%。尽管08一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整体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但华为的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17亿元RMB,同比增长237%。能够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仍然保有如此规模的现金流,是在令人惊叹。而如此成就的取得与华为以“狼文化”为主的企业文化的引导密不可分。 敏锐的嗅觉在华为表现的是对市场变化作出的快速反应和对危机的特别警觉。《华为的冬天》文章的作者是任正非,他说,冬天一定会来临。但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有了厚实的棉衣,相信再冷的冬天,我们仍然感觉是暖洋洋的!只要大家有危机感,能够提前预防,采取措施,不断完善,相信我们能够走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