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历程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国公共教育投入不足、公办教育资源难以充分满足受众教育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运用市场机制,自筹资金,自主办学,改变了建国后长期以来形成的由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同时,为一线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数百万名合格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另外,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和学校制度创新方面,在为社会积累教育资产、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缓解全社会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解决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促进公办教育的改革与竞争等方面,都做出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贡献。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民办高等教育体系,包括本科和高职两个办学层次、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种类型。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至今,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1年,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起点,民办的教育开始发展,以非学历教育的再度萌生为主要表现。第二个阶段,1992年到1996年,主要是以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作为起点,民办的学历教育就开始出现,民办的高等非学历教育,包括自学助考以及学历文凭考试都在迅速地增长。第三个阶段,从1997年以后到现在,以国务院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颁行作为起点,这是第一部国家的行政法规,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行政法规,以这个作为起点,民办教育进入了相对规范的发展时期,民办高等教育开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一个格局,也就是少数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学校和大量的高等教育的文凭试点学校、高校自学助考的学校以及其他的高等教育等培训机构的并存格局的形成。第四个阶段,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实施,进入依法发展的时期。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民办教育事业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第一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办学的自主权,第二清理和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公布,民办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崭新的春天。

二、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教育方针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 强调了教育在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方面的基础地位以及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 并对新世纪党的教育方针做出新的表述 , 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 为人民服务 ,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 , 对教育工作的新认识 , 提

出的新指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七大关于教育方针的论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思考学校的发展和改革。

三、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要素

民办教育经过创业阶段,发展阶段,进入到品牌阶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学质量、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生源的逐步减少和民办教育规范程度的提高,竞争将更加激烈,生源竞争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民办高校的定位和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我们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危机意识、品牌意识和战略意识,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巩固提高、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品牌提升、突出特色、形象塑造和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中来。今后,民办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发展论英雄,以实力论地位,以质量论成败。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今后一段民办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

一、精新的理念是先导

学校理念是学校之魂,是学校的价值取向,是学校的独立品格,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导向功能、提升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稳定功能,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所在。办学最缺的并不是钱,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教育单位,尤其是民办高校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民办高等教育自身规律,以长期、持续、稳定地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最大限度地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为准则,来选择自身的发展道路,全面树立民办高等教育人才观、协调发展观和价值观。

①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其自我发展的能力;既要具有科学精神,又要培养人文精神;既要培养完美高尚的人格,又要发展其强健的体魄;既要发展个体的思想,又要使之积极付诸行动,从而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②解决民办高校规模质量协调发展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民办高校必须有规模,这是无疑的,但不考虑自身能力,盲目扩大的规模没有质量的保证只会是昙花一现。因而,必须集中精力提高办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遵循“质量、稳定、规模、特色”的原则,稳步发展。

③注重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要注重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又要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构建教师正常、合理流动机制,促进高等教育的协调、持续发展。

长期的民办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民办教育发展的规律性就是:

第一,要准确定位,实现办学主体与办学客体的辩证统一;从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教育需求呈现多元化,市场经济规律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上大学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能够顺利

就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紧缺,国家因此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承担起向社会输送大批有用人才的使命,履行好对学生和家长的社会责任,确定了清晰的办学定位,即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职业教育。

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强调培养的人才上手快、动手能力强,注重技术应用与创新,善于解决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实际问题,能够被单位用得上、留得住。其次,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打破传统僵化的学科理论体系,按照实际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要求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应用性。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实训体验,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第四,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建立健全校内监控和社会评价反馈机制,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第二、在精华继承中善于突破,实现快速发展与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

第三、在不懈坚持中循序推进,实现总结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辩证统一。

第四、明晰关系,理顺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教师和学生是一所大学的基本要素,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内部的基本关系。如何处理三者关系,反映了学校的根本价值观,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校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的深入思考,以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学校靠教师发展、教师靠学生生存、学生靠学校成长”的基本判断。

二、精干的队伍是核心

未来的社会是知识改变命运,人才决定一切。由于民办学校发展的历史较短、人员流动性强等原因,要想建立一流的民校,走人才强教,人才强校之路,必须高重视人才的引进、培训、使用、管理。只有打造一流的教工队伍,才能创建一流的学校。具体讲:第一,打造智能核心层。校长是一校之魂,百师之首,千生之望。一流的领导创造变化,二流的领导适应变化,三流的领导被动变化,末流的领导顽固不化;第二,提升中间层;第三,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第四,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真正解决好没有动力不想干、没有精力不能干、没有能力不会干的问题。

三、精致的教学是根本

我们的使命就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流的学生,树立一流的形象,争创一流的民校。为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办学者的永恒主题。第一,师资队伍是关键。没有教师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教师工作快乐,才能带给学生学习快乐;只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健康发展的学生;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全面教学质量管理。深入开展教学质量分析活动,广泛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严格监督控制教学质量。使优质课、精品课的数量逐步增加;第三,加大师资培养的力度。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自主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形成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动工程;第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做到:以发展规划为纲领,引领特色发展;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支撑特色发展;以教科研为抓手,牵动特色发展;以机制建立为动力,推动特色发展;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保障特色发展。

四、精细的管理是关键

管理对一所寄宿制的学校来讲,显得及为重要。管理是一个古老的组织行为,自从人类有了集体活动以来,便有了管理活动。管理是一定组织的管理者通过职能行为来协调团队去完成一定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精髓:基础管理标准化、过程管理精细化、激励机制数字化、把容易做得事做精,手上的事做细,精细做成规范,规范形成制度。

具体讲学校的管理做到以下四点:在管理的内容上求实,在管理的方法上求活,在管理的机制上求新,在管理的措施上求严。

五、精确地制度是动力

制度的功能是使每一个员工受到激励和鼓舞,从事对个人和集体有益的活动。三流的学校靠校长、二流的学校靠制度,一流的学校靠文化。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理事,是标志着一所名牌学校主要特征。

主要建立以下几种机制:第一,建立起科学的按劳分配机制;第二,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学校发展需要的内部管理制度;第三,建立起真实的教学质量评价评估制度;第四,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学生管理制度。

六、精深的文化是源泉

健康的学校文化是师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坚实基础。学校文化建设由四层构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基础,在精神文化的指导下制定制度文化,利用制度文化约束人们的行为,约束到一定程度形成习惯以后就形成我们学校的风气,形成学校的风格,从风气、风格里面提出精髓,最后反馈到精神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积累的教育活动方式和成果的总结。它具有教育、创造、规范、激励、熔炉的作用。文化传统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所以,文化环境具有巨大而无形的教育力量。

七、精尖的设备是保障

学校的硬件是身体,员工则是学校的血液和灵魂。考虑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结合本校实际发展需要,下大力气加大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及生活设施的投入,不断优化美化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学生愉快入校学习,满足社会和在校学生,教师们的需要。在这方面坚持三个原则:即为教育教学服务、适度超前、可持续发展。

八、精美的环境是基础

校园环境主要是指:山水、田林、道路、校徽、校歌、名言、画廊。真正达到用优美的环境吸引人,用博大的胸怀容纳人,用人文关怀凝聚人。

校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现在全体师生的一言一行中,特别是校长和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中,心照不宣的精神默契中和教风、学风、制度中。

四当前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举措

一、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适应就业市场要求

按照把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的要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拉动内需、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要贴近当前产业转型、调整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变化,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专业设置,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强化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提高就业能力

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后期调整方向的专业,更要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和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尽力获得专业教师、企业技术能手、行业专家顾问的支持,并共享实训实习条件,以弥补本校本专业在师资、实践条件上的不足。要加强和企业在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岗位技能训练水平,确保学生的生产安全。

三、实施“双证书”制度,有力推动就业工作

要积极开展工作,切实落实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应积极吸纳产业、行业、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相关人员参加。要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其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努力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四、大力宣传务实的就业观,鼓励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毕业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社区、军队国防、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工作岗位就业,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基层劳动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而且更有利于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 2002年

11月8日

2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胡锦涛 2007年10月15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华网 2010-05-27

4《民办教育长足发展的八大要素》山东省民办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子祥2010-6-17

5《创新发展建设一流民办大学》访谈<烟台南山学院院长> 大众日报王桂利 2010—04—15

6《民办高校:今后生存发展靠的是实力》李维民 2006-07-11

7《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

8《关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杨倩李化树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4-21

致谢词

本次论文借鉴吸收了国内民办教育专家、学者的重大理论成果,在此表示感谢!向各位专家、学者对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倾注的心血,表示崇高的敬意!改革创新,借鉴成果,科学发展,服务社会。新形势下,中国民办教育大有可为,将为建立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贡献力量!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民办教育的前景值得期待!

田树洋

2010年7月

tiansc2008@https://www.360docs.net/doc/919578734.html,

国家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导向与扶持研究

国家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导向与扶持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既面临良好机遇,又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本文就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在研究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与扶持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最终提出一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家政策民办高等教育导向扶持 1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发展现状及特点 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解放思想,优化发展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度显著提升,赢得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尊重。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的起步时间多数都比较晚,高校的发展时间不长,积淀不够深厚,总体上还没有完全成熟。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民办高等院校16所,多数均属于综合性的民办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和支持我省民办高等院校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从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当前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建设看,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困难,面临诸多挑战。 2.1 社会对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价值认识存在偏差,影响行业发展与整体进步。对于民办高等教育价值认识上的偏差,民间多数认为公办学校都“吃不饱”,发展民办教育更是“多此一举”;也有人认为民办学校就是为了赚钱;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认为民办学校难管理、难控制,担心民办学校发展多了,出问题时地方政府难以承担责任。这些认知的存在,导致对民办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公益属性和产业属性不能正确对待,导致鼓励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的政策难以全面落实,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制度规范难以准确落地。 2.2 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尽管中央再三强调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高度来理解民办教育的重要性,相关具体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办教育相关法律的修改,国家层面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均尚在酝酿中。 2.3 民办教育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巨大压力,生源面临诸多挑战。黑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一直保持“十一五”的发展态势,规模稳步扩大,但多数民办高等教育

加快推进我县绿色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推进我县绿色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索引号: ? XJ-107338-20170152 ?文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发布机构: ?双庙乡 ?发文日期: ? 2016年12月09日 近年来,我县始终紧扣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严格按照建设“两美”浙江和市委“一都三城”建设的总要求,立足县域实际,大力实施“四大战略,五化同步,六美名片”的战略举措和发展思路,对绿色化发展这一县域发展的新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绿色化发展对我县发展的现实意义 县域绿色化发展与传统意义上的“绿色发展”不同,它更加突出生态观念、发展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管理体系等多重多方面的转变,更加切合“新五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高度。 去年5月,习总书记在浙江视察时,赋予了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提出了“更

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我县近年来实施推进的绿色化发展,正是领会习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使命,先人一步、先闯先享,能抓住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新机遇,契合“新五化”提出的新内涵,切实为实践“新五化”、绿色跨越发展开辟新模式、新路径。同时,在新常态下,我县加快绿色化发展也是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目标、路径上实践习总书记“两山”论断的再深入、再出发,必将更有效地把仙居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快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富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和“国家公园”试点城市,加快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化发展之路。 二、我县绿色化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 近年来,我县在重大战略的谋划制定上,在重大项目的安排落实上,在重大政策的配套保障上始终围绕着推动绿色化发展进行,仙居的绿色化发展也多年来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中,也因此,去年8月,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首个以县域为单位的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县,担负着先行先试、为全省、全国提供示范样本和可复制模式的责任。作为试点县,可以说使命光荣,影响深远,是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但是先行先试,也意味着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考,没有成熟的经验可鉴,改革试点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触碰到思想观念障碍,触

反光材料

随着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我国公路交通建设的加速,城市化和城镇化战略的逐步实施,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中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旅游产业“蛋糕”越做越大以及人们对多彩生活的时尚追求,反光材料在我国乃至世界市场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专家介绍说,反光材料主要包括反光膜、反光油墨、反光标线漆、反光布、反光革、反光织带、反光安全性丝织物等。反光材料之所以能够反光,主要在于绝大部分反光材料中都含有一种高折射率玻璃珠,正是因为它的存在,将人射光按原路反射回光源处,形成回归反射现象。 根据玻璃微珠在反光材料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反光材料可分为外露型、平顶型两种。外露型是指玻璃微珠位于反光材料最表面,微珠直接与空气接触。平顶型是指玻璃微珠埋入透明树脂中,树脂与空气接触,此类材料耐候性好,可反射有色光,表面不易粘附灰尘,雨天不受影响,但结构复杂,对设备工艺要求高,主要产品是各类反光贴膜,高速公路上使用的反光材料即属于这一类型。 目前,反光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于两大市场领域,一是计划专用市场,二是民用市场。计划专用市场目前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民用市场则潜力巨大,为世界反光材料的开拓者美国3M公司等反光材料行业巨头看好。 所谓计划专用市场,一般是指根据国家指令法规,必须使用反光材料的领域,如公安、交通、环卫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制服、公路标志、标牌、标线,矿山、铁路等野外作业人员的服装、背带等。 反光涂料包括道路标志反光涂料、回归反光油漆。传统的标志材料(热熔漆、冷喷漆)不仅需要调拨大量人工投入工作,且容易产生掉漆现象,不具备反光性能,在雾雨天近似于地面,需灯光强烈照射才勉强可辨,而回归反光涂料是指在普通涂料表面喷覆一层玻璃微珠,它的使用不仅克服了上述缺陷,而且司机安全行车有了保障。 1998年我国高速公路达到8733公里,主干线或国道为140522公里,机动车辆2000万辆,每年所需反光涂料为8000吨,反光油墨为2000吨,总产值达2亿元。与此同时,来自交通安全部的统计数据表明,1998年世界主要国家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01471人,仅我国就有78067人,居世界之首。根据综合分析,全国各大城市交通事故夜间明显高于白天,事故高峰集中在晚上8~10点这一时段,原因之一就是道路能见度低。反光材料的出现顺利解决了“看到”和“被看到”的这一夜间行车难题。 专家们特别指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对于北京和国内各大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来说,是一个吸引国外游客和展示自己形象的最佳机会。而设置良好的指路标志、新颖美观的街名标志、鲜活的旅游景区标志、明亮的交通标志以及良好的车站标示便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些不仅使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囊括了安全警示的概念,而且使驾驶员在纷繁的交通环境中有了正确的引导,并且对有效地展示城市形象及城市管理能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这一需求势必会带动反光材料市场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仅以北京街名牌更新为例,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实施街名牌改造项目,由于国内质量、技术缺陷,此项目由3M公司承担,仅此一项获得数百万元,可想而知将来反光涂料及反光材料的市场前景。 此外,反光安全性织物还可制作成环卫工人及交通警察的背带服装,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性。据估算仅北京地区若每位人员服装上加装0.02平方米的反光织物,年耗量就在1万平方米以上。 所谓民用市场,一般是指轻工、矿井、铁路、学生服装、各类服饰、衣帽、箱包等领域。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增强,民用市场逐步扩大,仅服装行业每年需反光布、反光革、反光织带总计达1500万平方米,而我国目前生产能力尚不超过200万平方米,且有近1/3的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场潜力巨大。 据悉,我国对反光材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七五”、“八五”期间,安全部、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1)区域平衡增长论。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3)区域阶段发展论。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1980 年。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阿朗索(W. Alonso)提出了“钟型发展理论”引入了描述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次序模式—钟型模式。在发展初期国家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存在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即使在某一区域内用各人口组所占财富比例来衡量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很突出。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2. 2 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美国在开发不发达地区时采取的是均衡战略其有七个主要措施:一是对不发达地区实现优惠税制;二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经济开发区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经济;三是以交通运输为重点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鼓励并引导私人企业向落后地区投资;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拉动经济增长;六是有意识提高劳动力索质注重引导人力资源流向;七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我国民办高校是1983 年普遍兴起,那时被称做“拾遗补缺”的“助学机构”,1996 年民办高校被称作“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现在民办高校已经义不容辞地挑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重担。自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至今,遇到了很多困境和障碍,同时民办高等教育内部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更好的开展民办高等教育?本文拟从影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改革入手,探讨更好地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问题。 一、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民办高等教育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管理机构中的管理权限划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权限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来协调和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学校、社会与学校以及学校内部上下之间、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一系列规定和制度。[1] 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涉及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内部的领导分工、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及相互关系等管理制度,它决定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直接支配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全部管理工作[2] 。改革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要转

变观念、抓住机遇、开阔视野,积极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扩大服务面向,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其中心工作是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民办教育法律监督机制,努力促进民办教育的公平和协调发展。 二、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责、权、利划分不明确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举办者、管理者、办学者之间的责、权、利划分得不够明确和规范。总的来看,学校还没有真正改变其主管部门附属机构的地位,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很有限,自我约束机制也不健全。 (1)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改变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隶属和投资关系,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扩大民办高等教育机构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建立起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上面[3]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在许多管理上无权作出决定,影响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使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只对上级负责,无视社会需要,盲目发展,加剧了教育结构的失衡。应当充分认识,扩大和落实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办学自主权,是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民办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出现起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只是单纯考虑中央和地方的分权,而没有很好地给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应有的办学自主权。

8.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

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与要求 基础知识 使大学生了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掌握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内涵,中国社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掌握调整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及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容。深刻理解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及对策措施。 思想教育 通过对发展战略及其特点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党提出的发展战略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能力培养 深刻领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 教学难点 创新型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 本章结构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 第三节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四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8课时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将突出六大重点:一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三是解决“三农”问题;四是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五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六是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 科学地分析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是党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的依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刘少奇在八大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明确地指出,官僚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在大陆已不存在了;原来的地主、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在由剥削者向劳动者转变;广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知识界也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我国已开始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应当“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他说: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即已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提出:要把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1954年9月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对四个现代化的最早表述。 1957年以后,这种理解有了突破。同年3月,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里用“现代科学文化”代替了“现

关于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关于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近日,中国烹饪协会企业家委员会餐饮金领俱乐部成立暨首届餐饮金领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全国的200多位餐饮业精英代表与会,餐饮金领俱乐部首次发布了餐饮行业薪酬调查报告和餐饮行业人才需求报告。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表示,中国烹饪协会企业家委员会餐饮金领俱乐部的成立,将为职业经理人搭建一个共同成长、互帮互助、经验交流的平台,为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搭建一个沟通、交流、对话的平台,并将建立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提高职业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进一步建立餐饮职业经理孵化中心,为餐饮企业输送合格的职业经理人。 金领俱乐部成立大会上,雕爷牛腩ceo栗子发表了如何让餐饮企业插上移动互联翅膀的演讲;汤城小厨董事总经理岑耀辉、济南麦多和馅饼董事长李汉栋、盛百味总裁郭奇、傲辣火锅董事总经理尚东分享了如何实现从白领到金领飞跃;授渔计划、冰城串吧、旺顺阁、蓝海、睿智视角等众多名企对餐饮企业如何解决基层人员招人难、留人更难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展开以餐饮职业经理人如何能迅速实现从白领到金领的飞跃为主题的讨论。 首届餐饮金领高峰论坛发布的餐饮行业薪酬调查报告显示,餐饮行业2021年薪酬增长率为6.5%,2021年为7.2%。从业态分,西餐行业薪酬增长率为7.4%,中餐为6.8%、火锅为4.2%。从

地区薪酬增长率分析比较,福建为9.5%、江苏为8.2%、上海为8%。 餐饮行业人才需求报告调查显示,超六成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认为,企业当前的人才队伍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背景下,管理流程化、自动化设备应用,包括小时工的使用日益增多,40.2%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预计餐饮企业未来两年员工总数会相应减少。 根据餐饮行业人才需求报告调研分析,目前餐饮业服务操作人员、市场营销策划人员、复合型人才稀缺,企业求贤若渴;超三成餐饮企业最紧缺基层人员,超五成企业选择聘用小时工。餐饮企业反映,从人才市场难以获得所需人才,超三成企业选择从猎头推荐渠道招聘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工作总结:推动绿色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对策和思考

工作总结:推动绿色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对策和思考 近年来,全市大气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邕城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也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2013—2017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为75%、80%、88.8%、95.1%、92.3%,尤其是连续4年实现PM10、PM2.5浓度双下降,降幅达37.8%和38.6%。2017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7天,在全区14个地市中排名第二。但是,大气环境受制因素很多,千变万化,环境空气质量是个易碎品,必须加强研究,持续发力,久久为功。2018年第一季度,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出现反弹,优良率同比下降5.6个百分点,臭氧和二氧化氮成为增速较快的污染物。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持续提升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市委提出的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现时的重要命题。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年底还将承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年会。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好年会的重要保障。 一、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推进大气治理的重要关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治理工作,主动担当、高位统筹,强力推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各项工作。市委书记,市长亲自研究重大问题,多次对大气治理工作作出批示,多次组织专题会议推进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并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扬尘治理现场、涉气排放企业开展督查,极大地推进了大气治理工作。

(二)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是推进大气治理的正确思路 根据2015年污染源解析研究,我市PM10污染70%来源于扬尘、燃煤、机动车排放,其中扬尘占到30%左右。为此,全市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工作。在城市扬尘治理方面,明确建设施工、消纳场、城市道路、堆场作业和园林绿化用地五个主战场,采取“一源头一方案”,分别制定专项细则和治理标准。在工业污染源整治方面,率先在全区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禁售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展燃煤小锅炉整治,2014年以来拆除各类企业烟囱近1000根,完成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锅炉400多台;率先在华南地区出台大型水泥企业脱硝运行财政补贴政策。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方面,加强机动车尾气流动监测系统建设,实施高污染汽车限行措施和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政策,发放补贴资金1.4亿元,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量居全区首位。 (三)建立党政同责是推进大气治理的根本保证 出台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暂行办法和考评管理办法,印发实施《环境保护职责规定(试行)》,明确规定各级党委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境保护职责体系及问责体系,形成全市上下共同创造、共同维护、共同享有“XX蓝”的社会治理体系。 (四)明确部门责任形成合力是推进大气治理的基础保障 转变环保单一部门牵头治理的工作格局,在综合协调机构——市“大行动”指挥部下设环境空气质量提升工作组,由市环保局牵头,全市各职能部门参与其中。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课题研究,找准污染源头。相继出台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每年年初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研讨会,形成全年总体思路和攻

2020年反光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反光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发展历程及分类 1.1 国产反光膜突破技术壁垒,市场增长迅猛 ,也被称为回归反射材料或逆反射材料。当光线照射到材料表面时,可以将大部分的光 线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角度范围内反射回光源出,形成回归反射现象。由于回归反射现象的存在,人们设计一系列,能够显著提高材料自身的能见度,从而使位于光源处的人员更容易发现目标,有效避免相关事 故的发生,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基于的特点,其主要用于制作交通、汽车、广告、服装等相关领域 的产品。 图表1:的部分应用场景 道路交通标志牌汽车号牌 车身反光防护贴特种反光防护服 资料来源:道明光学官网,市场部

行 的发展是人类科技进步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发展演变历程已近百年。1920 年,人们通过研究猫眼 在夜间受光照射时反射光的现象,发现可以用猫眼石制作道路的反光标志,增加道路的安全系数。1930 年,人们开始利用较小粒径的玻璃珠制作路标反光面,使得路标具有更好的定向反光效果。1937 年,世界上第一块反光膜在美国 3M 公司的实验室里诞生。20 世纪 40 年代,3M 公司又推出“工程级”反光膜,用于道路交通标志。日本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生产,主要用于交通、矿山和工厂的道路安全标志。美国 3M 公司反光膜 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早,产品标准受到人们的信赖,业内甚至认为3M 等同,并且由于技 术壁垒的存在,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因此 3M 目前市场份额占比极高,行业地位极强。 图表2:我国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中国知网,市场部 我国的行业发展历程,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计量科学院从国 外引进了的光学原理、光学性能特点和光学检测方法;第二阶段为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相关厂商研 制出了高折射的玻璃微珠,开始了原材料的国产化;第三阶段为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内部分企业实现了反光材料产业化生产,打破了国外公司对的垄断;第四阶段则是如今,随着安全需求日益增多和国家对 安全产品的高度重视,对高端微棱镜型的需求与日俱增。2016 年道明光学打破技术壁垒,自主研发出 微棱镜型生产技术并成功实现量产,国产高端微棱镜型逐步走向市场,与进口产品竞争抢占 市场份额。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同时近期全球疫情扩散,而国内疫情已进入稳定期,有助于国产产品加速拓宽市场,抢占国外公司份额,实现关键产品国产化替代。 国内产品的需求量在不断提升。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公路建设、汽车、 广告等相关产业也将保持着增长态势,因此对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2018 年行业销售收 入为 79 亿元,同比增长 8.2%。未来几年我国市场规模还将保持高速发展,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在 8%左 右,预计到 2025 年我国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35 亿元左右。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研究 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物流与报关)1班 2009级 09421107 刘杏铃

发展前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 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障碍: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 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 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合作、变化、发展的浅析。

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学家大英帝国经济一体化

三、正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三).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四).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五).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六).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七).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八).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四)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 1.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 我国的公办高等教育,主要由中央部委(含教育部)和省级政府举办的全日计中,还包括公立科研院所培养的在学研究生。国家批准可以颁发学历文凭的民一样,分为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但是,实施学制在两年以上的全日制高等教规范名称应当是专修(进修)学院,以函授、业余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共有私立高等学校69所,50年代初转为公立学机构。从80年代起,民办高等教育开始恢复,近年来已有十分显著的发展,正在力量。但是,比起同期公办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等教育仍然处于规模较小的阶同时,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规模从2000年起开始出现波动,仅为公办在校生的 表1 我国公办与民办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期对比

数据来源:《全国教育统计资料.198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1~1997》、《民办教育动态》(2000年等学校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两个部分,在校生未含研究生。1995年以前的民办高等教育注册学生数暂缺 目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具备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学校。2000年为39所,其中普通高月,民办普通高校增至55所,这些学校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具有颁发国办学历高等学校一起列入政府安排的年度计划,在校生也归于学历高等教育的统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仅有一所4年制本科高等学校(黄河科技学院)。 (2)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2000年达到370所,注册在校生29是,如要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须通过由政府指定的统一水平的高等教育学 (3)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家教育统计指标2000年共有912个,注册人数为68.47万人。这些机构又分为两种,大多数属于方式还可分为面授和函授等机构。针对考试科目实施教学,帮助学生参加国家统及格后,由国家自学考试主管机构颁发毕业文凭。少数属于高中后的非学历职业等的专业知识或者技能培训,有的针对学员取得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需要,续教育的需求。 在以上三类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中,还有中外合作举办的高等教育和非学历培些与国外公立大学合作但采取民办机制,通常以中方大学分校或者内设学院(专常列入中方高校的年度计划和统计范围,但非学历的高中后培训活动未单独统计 此外,尚未完全列入教育统计的民办高等教育形式,还有附属于公办高等学的扩展,部分地区的公立高校进行试点,引入民办机制,设置独立办学、独立核分的招生计划分别来自普通高校或者成人高校的年度指标,最后发放与母校有区民办机制的二级学院在借助公办高等学校的资源办学积累了足够实力后,可能与办高等学校。

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行业薪酬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行业薪酬调查报告1 从苏州高新区人力中心了解到,最新出炉的苏州高新区XX年企业薪酬调研报告显示,去年,高新区内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较XX年下降个百分点左右。 其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在员工流动性方面,吸引员工的首要因素是良好的公司发展前景,且较去年继续上升,达%,而在员工跳槽原因中,薪资缺乏市场竞争力排在第一位,比例为%;从薪酬结构来看,也更趋合理,高管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有所下降,而一线员工有所上升,反映出企业的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在企业福利方面,传统福利的覆盖面更广。 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据了解,XX年度苏州高新区企业薪酬调研报告共耗时6个月,协助调研企业累计达136家,其中,外资企业占%。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制造、软件服务、医疗器械和新能源五大行业,占比分别为%、%、%、%和%。 本次薪酬调研的参与企业构成折射出高新区在转型升

级中的变化:()总部企业数量从XX年的%上升到%,上市公司数量由%上升至19%,而分公司规模有所收缩,从%下降为%,证明有更多公司在高新区注册扎根。此外,传统的机械和电子企业占比有所下降,而现代服务业和新能源企业的数量分别较XX年增加%和%,也反映出高新区行业的变化。 据苏州高新区人力中心工作人员繁文介绍,在调薪幅度方面,XX年,高新区92%参与调研的企业都进行了调薪。数据显示,XX年,高新区内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较XX年下降个百分点。在各层级调薪幅度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专业技术人员为%。 预计XX年各层级薪酬增长都略高于今年,操作工增长幅度为12%。XX年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将会有所增长,达%。而从薪酬结构来看,与去年相比,高管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从%降到%,津贴与变动薪酬的比例有所上升,而一线员工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则从%上升为%,反映出区内企业的薪酬结构进一步优化,也更趋合理。 部分企业为员工提供五天福利假期 报告显示,XX年,企业新进员工率平均值为%,员工离职率平均值为%,新近员工率高于员工主动离职率。其中,欧美企业和日资企业员工离职率平均达到了%,高科技企业为%。而在员工层级流动率中,操作工的流动率要高于其他层级,其次为销售人员,经理层及以上员工基数小,流动率

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9578734.html, 绿色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安洪 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04期 〔摘要〕绿色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 设规律的科学发展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治国理政新路径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绿色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可持续发 展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17)04-0058-03 从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对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阐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犹如灯塔之光,照亮了生态文明建设快速发展的道路。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党的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治国理政新路径的责任担当,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绿色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因此,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并逐步解决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也在这几十年有限的历史时间内在我国集中显现,并呈现出压缩型、复合型的特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发展不可持续问题,我国相继形成并提出了一系列诸如科学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布局的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随后几年,我国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成绩显著,可圈可点。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资源环境状况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生态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依然很强。实践在发展,认识要随之变化,理论要不断创新。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不断拓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并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走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到“五位一体”,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为科学、理念更为先进,可以说,我国提出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人类更快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思想指引。

2014年反光材料导光板和光学膜行业简析

2014年反光材料导光板和光学膜行业简析 一、行业概况 (2) 1、新型节能反光材料 (2) 2、新型显示器用光学膜板块 (2) 二、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 (4) 1、新型节能反光材料 (4) 2、新型显示器用光学膜板块 (6)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7) 1、有利因素 (7) 2、不利因素 (8) 四、行业竞争现状 (8) 1、反光材料产品市场竞争分析 (8) 2、新型显示器用光学膜 (8)

一、行业概况 1、新型节能反光材料 国际上按反光材料的材料性质和光学原理分类,主要可分为微棱镜型和玻璃微珠透镜型反光材料两大类。该类产品在白天以其鲜艳的色彩起到明显的警示提示和美观美化作用,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其明亮的反光效果可有效增强人的识别能力,看清目标,引起警觉,从而避免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也正是如此,反光材料已成了世界各国道路交通领域获公认的不可缺少的安全卫士,而且多年来无法取代的安全警示材料,有着明显的社会效益。国外一项数字表明,交通及道路标志与交通事故的发生相关概率为70%,在无照明条件下,使用反光材料设置醒目的交通标志标牌、车辆牌照,穿戴有装饰反光材料的衣服,可使交通事故下降30-40%。反光材料使用范围广泛,除道路交通领域外,还涉及服装服饰、广告建材、户外运动等领域,涉及公安交通、交通监理、消防、海事、铁路、煤矿等领域。 2、新型显示器用光学膜板块 新型显示器行业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材料、中游面板、模组制造、下游成品三大环节组成,其使用的光学膜(板)系列产品正是其背光模组产业链环节的核心关键材料之一,其成本占据了整个背光模组制造成本中的最高占比。液晶面板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的专业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区域规划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比较法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济南市的优势产业,并以南部山区的规划发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最后运用增长极理论就如何加快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利用优势产业加快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出几点意见与分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济南市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 0:序言 增长极的形成,应具有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的条件。从历史条件看,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如果具有了优势条件,就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和制度方面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适合于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从资源条件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优势的区域,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比较法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是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能互利和双赢的基础。各国、各地区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进口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对别人有利,更对地区和全球有利。抓住比较优势,就是最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也能成功地抓住机遇。对于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是采用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济南概括 济南地理位置与资源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2019年精选文档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各种高等教育大众化,民办高等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高等学校教育 资源的短缺, 因此,积极推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对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政府和社会也应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我们从2009年11 月到2010 年4月对河南民办高等学校教育进 行了调研分析。 1.河南民办教育现状 我们向河南民办高校和2010 年河南民办高校教师培训机构发放了问卷45(约数)份, 回收问卷35份,回收有效率77.78%(问 卷的对象是民办高等教育学校而非个人, 因此在统计意义上属于大样本)。作为补充我们又访谈了2次,电话调查10人次,开展小 型座谈会1次。经过调查分析, 得出结论: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状况一般。情况如下: 1.1学校办学规模有限 总体而言, 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规模有限。全省84 所大学中民办高等教育学校有13 所左右, 从部分学校向我们提供的数据看, 许多学校在办学之初办学规模极小,且各个学校的规模不一,

总体上看省会城市的规模大于各地市县的规模。 1.2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基本分布在郑州,周口,商丘等市,由于民 办高等教育需要的资金、设施投入较大, 就要求学校具有较强的实力,接受学生进行学习和教育的能力要强,其中省会郑州市的 办学规模较为突出,其他市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均比较落后, 济源、信阳、鹤壁市等地均未有民办高等学校。 1.3师资队伍不足及其教学质量不高 民办高等学校由于经费原因, 一般都是聘请其它公办院校的老师来讲课, 按课时付款,所以教学质量及课外辅导不如公办学 校,另外教师得到的培训机会也极少, 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一般, 所以这些方面都有待于继续提高。 1.4基本办学条件不足 在调研中,80%以上的学校认为学校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经费不足。由于民办高等教育不属于公办教育的范畴, 经费的不足问题与公办教育阶段相比较难解决, 这就有些制约事业的发展。 2.河南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 2.1学校层面 2.1.1树立端正的办学指导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了解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理解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掌握“两大战略”的实质。 教学重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步骤;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时数:4学时 导入新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毛泽东分析了国内形势,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还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1946年8月,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谈话时,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表明了对反动派的极大蔑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战略思想的核心。打仗的时候,我们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和平建设年代,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也要从整体战略上布局,从局部战术上设计。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根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制约因素的分析,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主要包括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措施,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战略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共同进步的目标,是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目标,也是一个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二)邓小平同志“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1980年到1990年,用十年的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我国经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原定于到2000 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