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目录

目录 (1)

摘要 (3)

ABSTRACT (4)

前言 (5)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7)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 (7)

1.信用风险的涵义 (7)

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 (8)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及成因 (8)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 (8)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来源 (9)

二、我国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11)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11)

1.三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的理论支柱 (11)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 (12)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13)

三、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其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15)

(一) Credit Metrics模型 (15)

1.Credit Metrics模型的优点 (15)

2. Credit Metrics模型的不足 (15)

3. Credit Metrics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15)

(二) Credit Risk+模型 (15)

1.Credit Risk+模型的优点 (16)

2.Credit Risk+模型的不足 (16)

3.Credit Risk+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16)

(三)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115)

1.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优点 (115)

2.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不足 (115)

3.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18)

(四)KMV模型 (18)

1.模型的理论基础 (18)

2.KMV模型的基本框架 (19)

3.KMV模型的优势 (21)

四、KMV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 (23)

(一)改进后的KMV模型 (23)

(二)KMV模型实证分析 (23)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 (25)

(一)建立优秀的风险管理文化 (25)

(二)确定双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25)

(三)确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决策地位 (25)

(四)运用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26)

注释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 (29)

后记 (300)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怎样去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的特征和来源。同时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本上,选取全球上运用比较多四种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进行优缺点及我国适应性分析,最后以最适合我国的KMV模型进行实证,并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KMV 模型。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o manage credit risk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from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concepts, analyzes commercial bank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s. Meanwhile in the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is basically to select more on the use of four kinds of global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daptability, and finally to best fit our empirical KMV model, and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superficial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management; New Basel Capital Accord;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model; KMV model.

前言

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商业银行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经营管理层面上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存在的最根本原因,也是它基本的利润来源渠道。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可能因风险水平超过风险报酬线而承担过度信用风险。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可能因治理的结构、风险管理技术等内生原因而出现,而商业周期、市场结构、规制和制度等外生性因素也可施加影响。信息不对称使商业银行面临着现代公司制企业普遍面临的代理冲突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信用风险可视为商业银行代理成本的一部分。

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的对外开放和发展,信用风险也开始变得更为复杂,我国商业银行的许多风险也都被表现了出来。作为其他风险的中心,信用风险被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银行业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降低信用风险发生的概率。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度量的准确性与快速性便捷的需求也大大的提高,更是由于1998年巴塞尔协议修正案的签订,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许多大的财团与银行都投入了研究并推出了自己的模型,这让现代风险度量模型有了更好的发展文化,取得更好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2003年成立银监会后,积极推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诞生标志着风险管理手段由定性化向定量化转变。它鼓励商业银行建立内部风险评级机制,允许商业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IRB)计量风险资产和分配经济资本。为实现与国际接轨,2007年3月银监会规定了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目标、原则及方法,同时也规定了相应时间表:对于有能力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大型商业银行,应从2010年底起实施新资本协议,最晚不得迟于2013年底达标;对于其他银行,可从2011年后提出实施新资本协议的申请。正是由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重要性,本文单独列出一章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要了解模型就要了解信贷风险的概念、特点及来源。信用风险的基本含义是指借款人发生违约,不能按期还本付息而给贷款人造成的损失,又被称为信用违约风险。它是用借款人违约后现金流量的重置成本来衡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用市场的空前发展,金融领域信用层级划分越来越细致,同时风险环境和风险管理技术不断演进,信用风险的概念外延有所扩展。目前国际金融机构所用信用风险概念,既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金融合约中的义务,又指由于信用质量出现变化,导致具有市值的金融工具价值违约可能性扩大,从而给持有人带来损失的风险。与市场风险相比较,

信用风险的特征是,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所需的数据往往较为缺乏,信用风险的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信用风险不像市场风险那样通常服从正态分布和具有系统性。

有了前面的大量辅助信息,文章在一定的基础上对信用度量术模(CreditMetrics) 、信用风险附加模型(Credit Risk+)、(Credit Portfolio view)和KMV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适应性的评比,并在借鉴前人学者的基础上对KMV模型进行了优化型的实证与分析,同时结合在银行最近实习的肤浅了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

可是并不是一个模型可以适应任何一个国家,信用风险是不断变化的和不确定的,但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和相关的分析大部分是对静态数据的分析,而几涉及的模型多数是静态模型。对于相同的信用风险问题,不同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给出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别,而且模型之间的预测效果也相差大。所以适应国情寻找适合的模型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正处于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阶段,许多信息与体制不像金融发达国家一样健全。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现有的模信贷风险型中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模型并进行适量的优化,以做到最大程度的适应我国的国情。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要不断的改革体制,补充数据,本文也就此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概述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与市场经济和货币流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它是货物生产、金钱流通和市场贸易发展到一定成度的产物。信用关系在商品交换商品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萌芽,同时更反映着不同商品生产者中间的经济关系,所以他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共有的。总的来说,如果在借贷活动中,投信人充分信任受信者,向受信者放贷并用合同关系并保障自己所借的资金能够回流并增值的价值流动。具有贷款者将资金贷给借款者,除到期内归还本金外,还需支付一定利息的特点,在这种信用关系中,贷款者贷出货币的同时获得了债权,借款人则肩负未来偿还债款的义务。

在时代大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中,信用显现出了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表现为资本的借贷流动,是资本价值流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被广泛地应用,所以债务偿还通常还是以支付一定量的货币额来完成交易的。在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应用最多的交易的中介便是信用。因此作为现代市场交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信用已经的充分渗透了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角落,同时又影响着它的发展速度与方向。它在极大地拉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同时,对国民经济也有着同样巨大的潜在危险,因此研究信用及其相关问题的在具有重要的理论性价值的同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信用风险的涵义

关于信用风险的概念,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它是指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也即债务人未能如期偿还其债务造成违约,而给经济主体经营带来的风险[1]。现代观点则从组合投资的角度出发,信用资产组合不仅因为交易对手(包括贷款借款人、债券发行人等)的直接违约而发生损失,而且交易对手履约可能性的变动也会给组合带来风险,一方面,一些影响交易对手信用状况的事件发生,如信用等级降低、盈利能力下降,造成所发行的债券跌价,从而给银行带来风险;另一方面,在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易市场使贷款等流动性差的资产价值能得到更恰当和及时地反映,如在西方的信用衍生品市场上,信用产品的市场价格是随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动的,这样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动也会随时影响银行资产的价值,而不仅仅在违约发生时出现[2]。从这两个方

面出发来看,在现代意义上来讲信用风险在包括着违约风险的同时,还包括由于债务人履约能力和信用情况上的变化可能导致债权人资产减值和发生损失的风险。这种对信用风险的解释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的定义相比,更符合信用风险的本质内容。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讲,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包含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商业银行自身的流动性风险:二是商业银行投资的信用风险;三是商业银行贷款的信贷风险[3]。

⑴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包括两点,首先是指实际经营中商业银行的货币资金不足,能力不能够满足顾客提取大量资金,从而产生支付风险。其次是指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不能满足顾客合理即时的大量贷款需求和信贷需求量的风险。由于银行因为流动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很少相符,需不停地处理内部的流动性不足或流动性过量,风险便因此而生。

⑵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按风险的性质可将其划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可能性,该风险是系统力量的组合,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非全局性事件引起的投资收益率变动的可能性[4]。形成投资风险原因在于投资期内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收益的变动,可是商业银行的资本投入在先,而资本的回收和利润的获得在后。投入本金时的预期与实际收益常常不尽相同,投资风险就此产生。

⑶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从而引起商业银行收入的变动的风险。作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商业银行最早强调的风险管理内容便是信贷风险管理。同时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这方面的风险已经开始向着交易对象方向转移。由于贷款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率是最大的,对它的管理在微观上影响着银行本身的发展,而在宏观上来看,这更是关乎着一国的国民经济能否正常的运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风险与信贷风险是十分类似的,均是受贷人信用状况的改变给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不同的是信贷风险包含的金融资产更为广泛,除贷款外还包含着证券投资等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及成因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

⑴普遍性

一般商业银行都承担着信用风险,其范围包括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体现在区域,行业,经营范围等各个方面。除存在与常见的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外,也有各种形式的投资业务。

⑵传导性

信用风险联系紧密,往往一个信用风险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到其他有一定关联的信贷风险实现。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及投资者有着深度交织信用和利益关系,信用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大范围的社会型传导网络,这个网络上的任何链接被破坏,势必传导到下一环。

⑶隐藏性

新的资金来源和债务可以缓解信贷风险的存在感,使信用关系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得以维持,这样即使信用风险已经发生,在萌芽状态也不会表现出来。

⑷突变性

信用风险经常随着其他因素的变化发生改变,这些变素通常十分忽然,这也导致了信用风险的突发性。即使是传统的贷款业务,也会由于借款人信用的变化而导致信用随时改变,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十分难以把握准确切的信用风险,导致信用风险一直存在。

⑸集中性

信用风险集中体现着各种金融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种商业银行遭遇的风险最终都将表现为信用风险,具体表现为违约金融交易行为或交易对象信用等级的浮动。

⑹易管理性

在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基于单笔头寸暴露和基于资产组合这两方面的信用风险管理,就能够充分利用贸易市场中可以承担风险的投资者来进行风险控制,对贷款金额进行准确的定价,以达到减少预期损失的目的。

⑺周期性

与其他的经济周期相同,信用周期也有繁荣期、崩溃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来源

⑴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在政府干预下产生的银行风险,也叫做宏观政治风险或政府风险。有金融财政关系的不理顺、财政出现赤字、信贷资金严重财政化等主要表现形式。政策因素的干

预过多的体现在银行信贷业务中,这使银行开展业务有了更多的需考虑因素。

⑵社会风险

又被称为商业伦理风险,是由于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导致例如企业假破产、逃避银行债务的违规破产、恶意剥离资产、携资潜逃等行为所带来的风险。

⑶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存贷款利率的差额谋获利润。但由于利率的调整是由国家来调控的,商业银行利率并没有实现市场化,不能由自己控制,所以由利率所引起的风险依然存在。目前,短贷贷款时间过长,长期贷款期限固定的情况在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一旦利率较大的变动,商业银行在谋获收益的同时,相应地也要承担同等的经营风险。

⑷监管因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中监管不规范也会带来很严重的危害,银行监管的范围主要包括审慎性监管与经营行为监管两个方面,审慎性监管是确保银行体系安全与银行机构稳健经营的监管,经营行为监管是指通过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主要指存款人,也包括所有客户的权益不受损害[5]。

⑸银行自身风险

贷款风险是银行业自身风险的主要风险,但同时银行本身内部内控机制的缺陷也带来许多信用风险,不容小视。如银行业职工业务办理的违章行为,管理方法的不到位,机构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员工合作能力的欠缺等。

二、我国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1.三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的理论支柱

⑴最低资本要求为第一大支柱。

考虑信用风险的,新协议再此基础上则加入了操作风险与市场风险。总的风险加权资产等于由信用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再加上根据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计算出来的风险加权资产[6]。

⑵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为第二大支柱。

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四项原则:其一,银行应当具备与其风险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其二,尽管当局应当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若对最终结果不满意,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尽管措施,其三,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资本监管标准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其四,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7]。

⑶市场约束为第三大支柱。

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的核心,信息披露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取决于市场的约束是否有效,所以建立健全的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是所有市场参与者估计银行的风险管理状况与清偿能力的必要条件,新协议指出,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提高金融体系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潜在作用,并在应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过程以及资本充足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于一般银行,要求每半年进行一次信息披露,而对那些在金融市场上活跃的大型银行,要求它们每季度进行一次信息披露,对于市场风险,在每次重大事件发生之后都要进行相关的信息披露[8]。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

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巴塞尔委员会在不断鼓励有相应能力的银行采取内部评级法对行内进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内部评级法正成为全球银行业管理风险的主流方法。

⑴内部评级法的基本思想

新协议创新的提出了IRB法来计算信用风险。IRB法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IRB初级

考虑银行提供的数量指标的同时运用委员会确定的部分公式。

IRB 对主权、银行和公司风险暴露采用相同的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该法依靠四方面的数据,一是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PD),即特定时间段内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二是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即违约发生时风险暴露的损失程度,三是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 at default,EAD),即对某项贷款承诺而言,发生违约时可能被提取的贷款额,四是期限 (Maturity,M),即某一风险暴露的剩余经济到期日[9]。

⑵高级法和初级法的比较

数据的要求是IRB初级法与高级法主要的区别,初级法要求的数据参数是由监管当局确定,而高级法则要求运用银行自己的估计值的数据。两者区别见表1:

表1: IRB初级法与高级法对比

所有采用 IRB 法的银行都应提供违约概率的内部估计值。银行采用 IRB 高级法就必须提供EAD与LGD 的内部估计值, 而银行如果采用 IRB 初级法就将采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稿中考虑风险暴露属性后,监管当局所制定的指标。从总体上来看,采用 IRB 高级法的银行,在提供上述各种风险暴露剩余期限的估计值外也不排除监管当局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使用固定的期限假设。采用 IRB 初级法的银行,各国监管当局可自己在让全国所有的银行均采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稿中所规定的固定期限假设与银行本身提供剩余期限的评估值两者间做抉择。

⑶IRB 法的实施问题

由于在巴塞尔 II 的风险权重函数中采用银行内部提供的数据,在 IRB 法的实施中一定出现差异,因此为确保各行之间具有较高的可比性,委员会对使用 IRB 法规定了一些最低标准,其中包括了内部风险评估体系的完整性和正确性[10]。虽然使用 IRB 初级法的银行相比使用 IRB 高级法的银行有着相对较高的灵活性,但是这些银行同样必须满足一套严格的最低标准[11]。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还不能完全的运用现代信息风险管理的方法。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企业信息资料的不完善,评定一个企业的信用风险需要大量的数据资料,而就这一点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信息披露,信息管理方面我国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十分大的差距,比如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财务系统的管理体系并不是很健全,财务资料不能很好的保

管,导致用时无法收集,而一些大企业的财务披露又存在着失真的情况。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可以有助于培育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使数据健全我们在具体的计量评估方面也有着较大的缺憾,我们并没有一个真正适合自己国情的计量模型,发达国家的计量模型不能完全适用,并且技术专家的数量也不能满足银行的需求量。急需培养更多的分析技师和管理人才。

三、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及其在我国适用性分析

(一)Credit Metrics模型

信用度量术模型(Credit Metrics)是在1997年由美国J.P摩根财团与KMV公司、瑞士银行和美洲银行等几个国际银行共同研究开发的,作为第一个量化评估信用风险模型它主要以资产组合理论和VaR(Value at Risk)理论等为依据。根据企业的信用评级模型可以识别债券、贷款甚至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在发的国家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有着较高的运用率。

1.Credit Metrics模型的优点

模型第一次将VAR理论融入信用风险模型,用期望和标准差实现这些常用的数据来分析信用风险的大小,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能够很好的处理贷款、债券和期货合同等其他金融衍生工具。

2.Credit Metrics模型的不足

事实证明,经济情况的改变或者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转化矩阵并不是相同的,但Credit Metrics模型假设同一个贷款者的转化利率并不随着时间和空间发生改变,信用一直在同一级别,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与现实不符也会带来误差。

3.Credit Metrics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在我国,许多情况下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相互存在的,市场风险是导致信用风险的一个原因,而Credit Metrics模型在假设时就认定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是独立存在的。同时信用等级迁移概率矩阵也才在我国开始建立,信用评级机构还没有累计出足够的企业信用评级数据,但作为Credit Metrics模型的核心没有信用等级迁移概率矩阵是不能进行分析的,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近几年信用等级迁移概率矩阵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Credit Metrics模型并不能作为商业银行内部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

(二)Credit Risk+模型

1996年瑞士信贷银行将保险精算理论引入到信用风险度量上,开发了信用风险辅加模

型也就是Credit Risk+模型。模型利用了有关风险暴露的规模及期限和债务人债务人违约的概率等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信息及数据来计算信用组合的损失。组合的违约概率的分布类似于泊松分布,因此根据泊松分布公式,可计算违约的概率,利用各个频度的违约概率分布加总后得出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12]。

1.Credit Risk+模型的优点

Credit Risk+模型可以计算出贷款组合的概率分布区间,具有十分强的处理性能,可同时的分析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信贷组合风险。只需损失分布的严重性、违约率和违约波动率三个参数就能算出单笔或信贷组合的边际风险分布和损失概率,很适合中小型商业银行采用。

2.Credit Risk+模型的缺点

Credit Risk+模型只考虑了资产的损失率,而并没有对贷款价值的变化进行关注,所以模型并不能很及时的对风险的变化做出应有的预测。

同时模型并没有考虑到贷款企业的信用评级变化,假定选取数据内每笔贷款的信用风险损失是相同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模型并不能处理如外币互换和期权等类似的非线性金融产品,在分析时模型会对每一笔贷款的风险暴露在进行贷款分组过程中进行相类似的处理,这最终将会影响信贷投资组合损失方差的准确性。

3.Credit Risk+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Credit Risk+模型相对于其他模型对数据的要求是最低的,很符合我国现在的数据库不充足的情况。但是,作为模型的基本输入数值,在计算中模型需要准确的预先估计债务人的违约率。这对模型风险度量的最终结果有着至关重要得影响。而从这方面看我国目前的信用风险度量水平还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准确的对该参数进行准确的估计。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贷款是十分复杂的中间常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Credit Risk+模型则是在银行债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创建的,认为不同类型的贷款违约率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性,这又与我国的国情有着很大的出入点,使得该模型在我国的风险度量中还不能广泛的应用。

(三)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被称为宏观因素模型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是由美国的麦肯锡公司在1998年提出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与其他模型的最大不同就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度量了信用风险。模型认为宏观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周期对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企业的信用情况是与宏观经济状况息息相关的。当经济处于繁荣期时企业由于资金的充足,信用等级和发生违约下降的可能性也会相应的下降。反之当经济处于崩溃期时企业的资金开始紧张信用等级和发生违约下降的可能性也会相应的上升。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并不是简单地利用历史平均违约率而是充分的利用了分考虑了宏观经济变量如利率、汇率、财政情况、国民总值增长率等对信用评级迁移矩阵的影响,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与计量经济学来分析计算信贷组合的风险。

1.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优点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将系统风险与信用风险两者间的关系考虑在宏观因素中纳税人的信用风险度量中,与实际经济情况相符。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并不认为不同时间、区域的信用等级转换概率是固定不变的,模型及时根据当时的宏观经济情况作出相应的微调,这相对于Credit Metrics模型的假定大大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及时性。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清晰的给出了实际的离散损失分布模型,这个分布依赖于子组合的信用头寸个数和大小。

2.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的不足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需要的数据是一个国家的可靠的宏观经济的变量数据,这些数据变动比较复杂,往往比较缺乏比较难以获得,需要专业的数据处理机构提供。

由于注重于宏观的经济变化,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对企业微观经济变化这个对企业违约有着较大影响的特征反而进行了忽略,认为违约事件的发生仅仅与宏观经济变化相关,这是与现实极其不符的。

模型忽略了对企业违约有很重要影响的企业微观经济特征,只认为违约事件与宏观经济变量相关,这一假设太过牵强;

最后,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对数据要求很高,例如行业的违约数据,许多这

样的数据,比较难以获得。

3.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与Credit Metrics模型类似在微观数据输入方面存在着大量的数据缺失,而且模型加重考虑了宏观因素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对宏观数据也有着很高的要求,效果对与我我国目前的情况,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面都不够系统,所以模型所需要的参数更加难以满足,模型在我国目前难以采用。

(四)KMV模型

1997年美国旧金山市著名的信用风险评级机构KMV公司在Merton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用来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模型认为,给定负债情况下,债务人的资产市场价值决定了贷款的信用风险。但是这些交易在实际上是没有发生的,我们并不能直接观测得到资产的市场价值。所以KMV模型放弃了以往从银行角度考虑贷款问题的方法,反而从受贷企业的角度,考虑贷款的归还问题。所以模型根据受贷企业的股票价格、企业债务的账面价值、无风险利率、债务到期时间和股票收益波动性这些数据,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解出出企业的资产波动性和资产价值,然后根据企业的债务价值计算出企业的违约距离DD (Distance to Default ),并将其分类。最后运用KMV 公司建立的大型信贷数据库计算出企业类别的实际违约率,建立起违约距离和预期违约率(EDF)之间的关系。

1.模型的理论基础

⑴Merton模型理论

Merton模型对企业的资本化结构简化假设成企业是只发行一年期的零息债券和股票的。假设认为,在一年后的零息债券到期日,如果零息债券的面值低于公司的资产价值,那么企业就会选择还贷。反之,如果企业的零息债券的面值的高于资产价值时,那样即使企业将全部资产出售都将不足以偿还受贷金额,企业就将会选择放弃继续经营,以将企业所有权交给债权人的方式对贷款违约。而债权人得到的资产价值并不能填补借出的贷款,企业就会发生损失。由这个假设可以看出公司的股权价值与涨期权的价值是十分类似的。在零息债券到期时,如果零息债券面值低于公司资产价值,企业则将执行期权,二者的差额即为企业的所得收益。如果零息债券面值高于公司资产价值,企业此时股权价值为零将

放弃执行期权。

(2)期权定价理论

权利。

期权的到期日和期权合约的约定价格是资产期权的两个基本性要素。持有期间我们可以利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来计算在期权的期权的价值。在期权持有到期日,期权价值即为股价跟期权执行价格的差额和零这两者中的较大数值。

2.KMV模型的基本框架

⑴KMV模型的基本思路

KMV模型以企业的权益视为以企业资产价值为标的看涨期权作为基本思路,将企业债务的面值作为执行价格。

KMV模型的期限与企业债务的期限相同。如果在债务到期时企业的债务价值小于企业的资产价值企业股东就会选择在期权内执行期权并偿还到期的债务,企业的期权收益即为资产价值和债务的差值,如果企业的债务价值大于企业的资产价值,股东就会选择对银行债务违约,放弃期权,将企业交给债务人,这时股权价值就是零。用图表示KMV模型的违约原理如下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