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013最新版第7单元课本电子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013最新版第7单元课本电子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013最新版第7单元课本电子版

第一节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接触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和柠檬汁等。化学家研究了这

些物质,发现它们都含有一类组成和性质相似的化合物,称之为酸。酸溶于水后都能解离出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H +)。

一、 常见的酸

1.浓盐酸和浓硫酸

闻气味的方法

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并观察浓盐酸和浓硫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打开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瓶塞,你观察到什么现象?闻一闻它们是否有气味?

注意:1.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避免沾到皮肤或衣物上。2.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地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在下表中,并与同学们交流。

H +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稀释浓硫酸

不断搅拌

浓硫酸

浓盐酸是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浓盐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纯净的浓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十分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稀释浓盐酸或浓硫酸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除盐酸和硫酸外,常见的酸还有硝酸(HNO 3)、醋酸(CH 3COOH )和碳酸等。

二、酸的化学性质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实验证明:盐酸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金属镁、碳酸钠、铁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 2O 3)〕、硝酸银溶液都能在常温下与盐酸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g + 2HCl MgCl 2 + H 2↑

Na 2CO 3 + 2HCl

2NaCl + H 2O + CO 2↑

Fe 2O 3 + 6HCl 2FeCl 3 + 3H 2O

(氯化铁) AgNO 3 + HCl

AgCl ↓ + HNO 3

除锈后的铁钉能继续与盐酸反应: Fe + 2HCl

FeCl 2 + H 2↑

(氯化亚铁)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

像 Na 2CO 3、BaCl 2、MgCl 2、NaCl 、FeCl 3等均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学上把这类化合物称为盐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镁条、碳酸钠粉末和生锈的铁钉反应,你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1. 请你试着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请你帮助盐酸与硝酸银之间发生的反应,形式上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这类化学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为什么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那是因为它们

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了共同的阳离子——氢离子,

正是由于氢离子的存在,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称作酸的通性。例如: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4)能与部分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新的盐。

当然,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酸根阴离

子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例如:硫酸能与氯化钡

(BaCl2)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BaSO4)沉淀,

而盐酸不能。

BaCl2 + H2SO4 BaSO4↓+ 2HCl

酸的这些性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常见酸的主要用途和我国年产量*

* 统计数据为我国2010年产量;单位:万吨。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挑战自我

1. 请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用“√”和“×”标示。

a. 浓硫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b.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 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碳酸钙和盐酸

(2)氧化铁和稀硫酸

(3)镁和盐酸

(4)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3. 根据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性质,推测在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浓盐酸和浓硫酸?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各取适量固体氢氧化钠(NaOH )和氢氧化钙,分别放入小烧杯中。完成下列实验:

1. 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

2. 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再观察它们颜色和状态的变化。

3. 向两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用手触摸烧杯外壁。

4. 把一根头发丝放入试管中,向试管里加入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①,加热煮沸2?3 min ,观察头发丝的变化。

请将你观察到的现象填在下表中: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与酸一样,碱也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的石灰水中的溶质氢氧化钙〔Ca (OH )2〕就是一种碱。这类化合物溶于水后都能产生一种共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OH -)。

OH -

注意: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取用时要特别小心,切勿用手拿!

① 为使头发丝的变化现象明显,建议使用20%以上的氢氧化钠溶液。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暴露在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或苛性钠,对皮肤、纸张、织物等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氢氧化钠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等被腐蚀。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氢氧化钙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石灰水。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 + H 2O

Ca (OH )2

除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外,常用的碱还有氢氧化钾(KOH )、氨水(NH 3 ? H 2O )等。

二、碱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

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都能与氯

化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2NaOH + CuCl2 Cu(OH)2↓ + 2NaCl

Ca(OH)2 + CuCl2 Cu(OH)2↓ + CaCl2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与二氧化碳

发生化学反应。

2NaOH + CO2 Na2CO3 + H2O

Ca(OH)2 + CO2 CaCO3↓ + H2O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正是氢氧根离子

的存在导致碱具有以下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作碱的通

性。例如: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

变红;

(2)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碱。

当然,由于不同的碱溶于水时解离出的阳离子不

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例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

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而氢氧化钠却

不能。

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

碱的这些性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

广泛的应用。

常见碱的主要用途和我国年产量*

* 统计数据为我国2010年产量;单位:万吨;“—”表示数据无法获取。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钾溶液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2)氢氧化钾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挑战自我

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铜溶液

(4)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

2. 实验室中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

液,你能用哪些方法将二者区分开?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某些食品包装袋中装有干燥剂,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你知道氧化钙为什么可

以作干燥剂吗?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推测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溶液。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我们已经知道,酸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 +,表现出酸性;碱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OH -,表现出碱性。那么,化学上使用什么办法识别某种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如何判断一种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一、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酸或碱的各种通性都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溶液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的依据,其中最为简捷的方法是:将石蕊试液或酚酞试液滴加到待检验的溶液中,根据试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

有许多物质像石蕊试液一样,遇到酸或碱时能发生特定的颜色变化,化学上把这类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等。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表明,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

性。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性

溶液变成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到酸性溶液不变色,

遇到碱性溶液变成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

液遇到中性溶液都不变色。

你一定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样是酸酸甜甜的桔

子,有的略带酸味,而有的却很酸。酸味的强弱程度

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与pH的关系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在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 +越多酸性越强,OH -越多碱性越强。化学上可以用pH 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pH 的数值通常在0和14之间。 pH <7的溶液呈酸性, pH 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7的溶液呈中性;pH >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可以用pH 试纸来粗略测定溶液的pH 。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1. 新鲜牛奶的pH 约为7,接近

性。储存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变酸,pH 变

(大/小)。

2. 有一包可溶性固体粉末,如何检验它是酸性物质还是碱性物质?

三、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物质的酸碱性对人类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的体液的pH 必须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pH

超出正

常范围,就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或产生疾病。胃液中

的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能帮助消化食物,但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使胃液的pH

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就会导致胃痛。剧烈运动时,肌肉里产生乳酸过多,会

导致肌肉酸痛。不过,只要休息一段时间,待乳酸氧

化分解后,酸痛感就会消失。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

1

23

4

5

6

7

8910111213

洁厕净

柠檬汁西红柿

西瓜

牛奶

鸡蛋清

小苏打肥皂

镁乳84消毒液

碱液

厨房油污清洗剂醋

橙子

胡萝卜

雨水

血液

人体中某些体液的正常pH范围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几种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土壤的酸碱性强弱对植物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多数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的酸性太强(pH <4)或碱性太强(pH >8),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同学们可能有被蚊虫叮咬的经历,如果涂上肥皂水等碱性物质,可以减轻皮肤的痒痛,这是因为肥皂中的碱与蚊虫分泌出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呢?

一、 中和反应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相遇时,它们分别解离出的H +和OH -结合生成水,而其他离子结合成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酸 + 碱 → 盐 + 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OH -结合生成H 2O 。

试推断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什么物质,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

HCl +

Na +

Na +

H 2O

NaCl

Cl -Cl -

H +

OH -上述实验中: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然不是由于溶液混合时相互稀释造成的,而是溶液中的氢离子(H +)和氢氧根离子(OH -)结合成了水分子(H 2O ),导致溶液原有的酸碱性相互“中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钠离子(Na +)和氯离子(Cl -)并没有消耗,而是留在了溶液中,如果两种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最终得到的是氯化钠溶液。

上述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aOH + HCl

NaCl + H 2

O

其他的酸和碱之间是否都能发生类似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那样的化学反应?为什么?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酸与氢氧化钾:盐酸与氢氧化钡:硫酸与氢氧化钠: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当滴入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碱性,pH > 7;

当滴入盐酸恰好与溶液中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 = 7;

当滴入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 < 7

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

利用pH 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合溶液在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的pH 变化情况,并借助计算机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即可直接得到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变化曲线。

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向20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0.4%的盐酸,连接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随即绘制出了溶液pH (纵坐标)随所加盐酸体积(横坐

标)变化的曲线(图2)。

思考: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溶液的pH 是怎样变化的?你能说图1图2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V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7)

九年级化学电子版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乙:[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 (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节目叫“我为液体添色彩”。

独家(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汇总(word打印版)

(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题汇总(word打印版) 1.1化学真奇妙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西瓜榨汁 C. 食品腐烂 D. 灯丝熔断 2.(2016?遂宁)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 3.下列变化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铁铸成锅 B. 葡萄酿成酒 C. 木柴燃烧 D. 面包发霉 4.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刻舟求剑 B. 花香四溢 C. 投鞭断流 D. 钻木取火 5.下列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色中, 其中发生变化的是()

A. 黄山云海 B. 徽州石雕 C. 广德太极洞溶洞 D. 阜阳剪纸 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 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 很快会干 A. ①②③ B. ②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7.下列变化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的燃烧 B. 食物腐败 C. 植物光合作用 D. 酒精挥发 8.下列过程中, 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火箭发射 B. 节日焰火

C. 风力发电 D. 葡萄酿酒 9.下列过程中, 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煤气燃烧 C. 石蜡熔化 D. 大米酿酒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水通直流电, 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 , 可以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_性的气体, 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 1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 加热, 白糖熔化变成液体, 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 变化.若继续加热, 白糖变黑, 生成了碳, 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 12.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 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 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 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 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 . (2)能源问题:________ . (3)粮食问题:________ . (4)环境问题:________ . 13.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 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 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 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 此时, 蔗糖分子本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分析

目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与原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3 元素 课题4 离子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学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活动5 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课题2 化学肥料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材分析 总特点:1、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2、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理论知识交叉编排。 3、直线式编排和螺旋上升式相结合。 4、由易到难。 课程总目标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201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

201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

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NH4Hco3 硝酸铵NH4No3 氯化铵NH4cl 硫酸铵(NH4)2So4 尿素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2So4)氯化钾(cl) 碳酸钾(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No3 磷酸二氢钾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019最新版第8单元课本电子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2019最新版第8单元课本电子版第一节 海水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我国海岸线长1.8万千 米,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专属经济区,海洋资 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你知道海洋中有哪些资源吗? 海洋中有丰富的元素资源一、海水中的物质 海水中溶有大量的盐,如果我们把1 000 g海水加 热蒸发,直到把水全部蒸发掉,就能得到约35 g盐。 全球海水中含有的盐类总质量约为5亿亿吨,如果把 这些盐平铺在全球陆地上,其厚度可达150 m。 Cl- 55.06 % Na+ 30.61 % SO42- 7.67 % 水96.5 % 溶解的盐3.5 %Mg2+ 3.69 %Ca2+ 1.15 % K+ 1.10 % 其他 0.72 % 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人类提取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来制备有多种用途 的物质。例如,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 的金属镁,就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镁盐制取的。通

常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 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 化镁,就能制得金属镁。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或卤水石灰乳氢氧化镁盐酸氯化镁 镁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MgCl2 + Ca(OH)2 Mg(OH)2↓ + CaCl2 Mg(OH)2 + 2HCl MgCl2 + 2H2O MgCl2 通电Mg + Cl2↑二、海底矿物 不仅海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海底也是个巨 大的宝藏。地壳里蕴藏着数百种矿产资源,这些矿藏 均能在海底找到。 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 规化石燃料,人们还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 源——天然气水合物,它是由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 烷)和水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因 其极易燃烧,又被称为“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燃烧产生的热量比同等条件下的煤 或石油产生的热量多得多,而且在燃烧后几乎不产生 任何残渣或废气,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燃烧锰结核 从海水中提取的溴素产品渤海湾海上石油井架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海底还蕴藏着一种含有多种金属的矿物——多金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8.1海洋化学资源教案(第二课时)

课题:第八单元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对海水淡化实验的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2、学会区分海水和蒸馏水的物理、化学方法。 内容和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海水有了一定的了解,加上生活中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感觉难度比较小,知道海水是一种混合物,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在上册的教材里面我们学习过了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蒸发、蒸馏和过滤,在这里是蒸馏操作的应用,对于蒸馏的操作,学生不是很熟悉,通过这样的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于蒸馏和蒸发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 学习建议: 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观察、阅读、看图、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深刻,参与度高,达到的效果更好。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利用海水制取蒸馏水的过程; (2)了解区分海水与蒸馏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在不断变化的情景和问题的引导下,不断运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资讯引证等学习方法,对素材进行比较分析、概括、演绎等加工的过程中增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海水淡化的方法,来增强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重难点: 重点:海水淡化的方法。 难点:海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小试管、带橡皮管的导气管,烧杯,食盐水,火柴,冷凝管等。

观察图片,了解膜法淡化海水的过程,知道对右侧海水成分变化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海水淡化的方法,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也进一步巩固了装置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对于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学生仅仅处在表面的认识,没有通过实验的体会,容易与蒸发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混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了新的认识,也能够正确的判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在上册课本里面学生知道了区分硬水和蒸馏水的方法,可以用蒸发后看固体残留物,或者加入肥皂液识别;而这一节课,学生通过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学会了利用化学方法区分海水(食盐水)与蒸馏水的方法。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9.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2.能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部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讨论,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金属与酸的反应的分析判断置换反应。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教学用品】 (教师)镁带、铝丝、铁丝、铜丝、锌粒、稀硫酸、试管、酒精灯、砂纸、石棉网、坩埚钳、火柴、单孔塞、导管、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

(学生)镁带、铁丝、铝丝、铜丝、稀硫酸、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镊子、试管、酒精灯、砂纸、火柴。 【教学过程】 〖情景展示,引入新课〗: (师):金属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在烧杯中放入镁带、铁丝、铝丝、铜片,要求学生把它们找出来。 (生):找镁带、铁丝、铝丝、铜片。 (学生交流):说出区分的依据。 (师)设问:以上金属都是常见金属,请猜测它们的化学性质。 (学生交流):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提取感兴趣的内容,猜测新的知识,激发求知欲。 举例:(1)燃放烟花时有耀眼的白光放出; (2)铜制炊具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变黑; (3)铝锅经久耐用; (4)铁桶不能盛装稀硫酸或波尔多液。 〖探究活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师):指导学生回忆镁在空气中燃烧、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生):口述、板演。(解释燃放烟花时有耀眼的白光放出的原因。) (师):设问:铝、铜能否与氧气反应?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学生实验):用砂纸打磨铝丝、铜片,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解释铜制炊具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变黑的原因。) (生):查阅教材,认识铝的自我保护性能。(解释铝锅经久耐用的原因,怎样正确清洗铝锅?) (师):设问:以上化学反应在反应物的种类和生成物的组成上有何特点? (学生交流、归纳):1.金属氧化物;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共64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4页) 目录 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1.2体验化学探究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课时)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课时) 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2.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 2.2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 2.2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 2.3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2.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2.4 元素(第一课时) 2.4 元素(第二课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3.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3.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 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 4.1 空气的成分 4.2 物质组成的表示 4.3 氧气 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 5.2 化学反应的表示

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制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不同。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本P2-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 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

鲁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归纳复习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酒精灯 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 坩埚钳胶头滴管 玻璃棒托盘天平

【鲁教版】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全集)同步练习题汇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汇总 1.1化学真奇妙同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 前者是物理变化, 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燃烧铁生锈 B. 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 C. 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D. 水的电解水的沸腾 2.在被“中央电视台”曝光的食品事件中一定涉及到有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B. 用工业石蜡给瓜子上蜡“美容” C. 用硫磺燃烧后的气体熏蒸粉丝 D. 用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3.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粮食酿成酒 B. 气球爆炸 C. 用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 D. 湿衣服晾干 4.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玻璃破碎 C. 钢铁生锈 D. 湿衣晾干 5.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B. 看到耀眼的白光 C. 有白色固体生成 D. 铝箔消失了 6.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7.下列生活事例中, 产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功夫深, 铁杵成针 B. 美酒开, 满屋飘香 C. 春天到, 冰雪消融 D. 佳节到, 焰火缤纷 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 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A.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 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9.我国古代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粮食酿酒 B. 棉纱织布 C. 烧制陶瓷 D. 冶炼金属 10.下列变化中,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西瓜榨成西瓜汁 B. 水加热成为水蒸气 C. 玉米发酵制成酒精 D. 铝块压制成铝箔 11.下列成语中, 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死灰复燃 B. 积水成渊 C. 木已成舟 D. 磨杵成针 12.生活中常见爆炸现象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气球爆炸 B. 高压锅爆炸 C. 烟火爆炸 D. 轮胎爆炸 二、填空题 13.物质的变化分________ 变化和________ 变化, 其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________ 1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 , 这个过程中常常产生________ 等现象. 15.在: 活性炭、氦气、一氧化碳、氮气、明矾、金刚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①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___; ②霓虹灯中充入的是________; ③薯片等膨化食品包装袋内的是________; ④煤气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⑤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________; ⑥自来水厂常用的絮凝剂是________. 16.化学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以及其对________的影响. 17.液晶显示屏在显示字幕时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物理或化学). 18.化学变化是有________ 生成的变化.如煤的燃烧是________ 变化. 三、解答题 19.生活中发光发热现象很常见.它们既可能是化学变化, 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请各举一个例子. 四、综合题 20.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是利用其________性; (2)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是利用其________性; (3)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利用其________性. (4)二氧化碳气体可灭火说明其具有什么性质________; 21.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 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 我省多地有效调整能源结构, 稳步发展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合理利用如下三种发电方式,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鲁教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通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配套练习题同步练习汇总

(共23套283页)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配套练 习题同步练习汇总 1.1化学真奇妙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西瓜榨汁 C. 食品腐

烂 D. 灯丝熔断 2.(2016?遂宁)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 3.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铁铸成锅 B. 葡萄酿成酒 C. 木柴燃烧 D. 面包发霉 4.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刻舟求剑 B. 花香四溢 C. 投鞭断流 D. 钻木取火 5.下列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色中,其中发生变化的是() A. 黄山云海 B. 徽州石雕 C. 广德太极洞溶洞

D. 阜阳剪纸 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很快会干 A. ①②③ B. ②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的燃烧 B. 食物腐败 C. 植物光合作用 D. 酒精挥发 8.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火箭发射 B. 节日焰火 C. 风力发电 D. 葡萄酿酒 9.下列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煤气燃烧 C. 石蜡熔化 D. 大米酿酒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