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

阳信生

[内容摘要]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着行政权与自治权冲突、村两委矛盾较突出、村民自治制度整体绩效欠佳等问题,为此,需要改变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推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具体做法是在理顺乡镇与村一级关系的基础上,实行行政权与自治权分开,将村级组织行政化;村民自治的重心则下移到由村民小组重组而成的社区,实行农村社区自治。

[关键词]行政权与自治权分开;村级组织行政化;农村社区自治;农村治理模式创新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农村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村民自治的推行改变了我国农村治理治理的格局和模式,对于农村治理变革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创举。但是,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实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村民自治的评价颇多争议,农村治理现状亦难以让人满意。那么,如何降低农村治理成本、发挥村民自治最大的制度绩效?如何克服村民原子化、调动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农村治理模式如何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回到当下的农村现实中认真思考并做出回答。笔者认为,通过理顺乡镇与村一级的关系,实行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分开,将村级组织行政化,村民自治的重心下移到由村民小组重组而来的社区,实行农村社区自治,是解决我国村级治理所面临困境、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的现实选择。

一、当前我国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困境

(一)行政权与自治权矛盾突出

在当前“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村民自治的行政化现象比较突出(有人称之为过度组织化),行政权压过甚至取代自治权,村委会更像是一个行政机构而不是自治机构。如何处理国家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实现农民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于乡镇政府来说,他们最关注的上级交办事务的完成,包括计划生育、税费收缴、社会稳定等,而不是村级的建设和发展,所以,他们往往利用各种方式促使村干部完成大量的政府任务。而在现行体制下,村级自治组织一般会选择与上级保持一致,依附于乡镇组织,“代理人”角色强于“当家人“角色。[1]村级组织若是乡镇政府的“仆人”,便难以做好村民的“仆人”,为村民提供各种社会公益性服务,村民的自我选择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权利便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村民自治被严重虚化,乡村自治停留在较为初级的水平。有学者认为,实行村民自治后,“国家不是缩小了在农村的控驭范围,而是改变了对村落的控驭方式——至多是在改变经济控驭方式的同时,减少了对乡村社会事务的过多和过于直接的干预。限于权威的依附性和自治规模的限制,在强大的行政权威的压力下,自治组织很难成为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国家不想管的事可以不管,想管的是随时可以管起来”。村民自治在各地的命运基本上系于政府是否干预以及干预的方向,是“人治下的村民自治”,是没有根本保障的村民自治。[2]赵树凯等人也指出,对于多数乡村干部来说,民主不是价值目标,而是手段。村级组织正陷入一种行政色彩强化、实际功能弱化的尴尬境地。[3]

(二)村民自治变成村“两委”自治,村干部腐败问题严重

正是由于行政权的过多干预,村级自治组织的准政权色彩浓厚,更多的是充当政府的代理人而不是村民的代理人,主要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村民负责。为完成上级任务,村级组织的管理模式比较集权,权力很容易出现异化;而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任务需要村干部的配合,往往给了他们比较大的权力空间,以调动他们

的积极性。加上由于体制内外都缺乏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村干部的腐败问题比较严重。不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委会大权独揽,把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村级最高权力机关抛在一边,或者长期不开会,或者开会也是走过场,一切都是党支部和村委员会说了算,行使自治权的主体演变成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权力集中于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人手里,“村民的自治”实际上异化成了“村委会主任的自治”,或是村党支部书记“自治”,村民自治扭曲变形了。村“两委”自治下,不少村干部还私下变卖集体财产、侵吞集体资产、肆意加重农民负担、克扣农民种粮的直补资金,以及利用权力便利为自己、家人或亲属谋利益,严重损害村民和村集体的利益;有些村干部掌握了村级管理权力后,甚至为所欲为、横行乡里、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成为危害村民的“村霸”。村干部腐败问题严重危害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成为影响干群关系的一大突出问题,村民上访、控告村干部违法乱纪的情况不断增多。有调查发现,“占半数的农民认为村干部对自己很少帮助或根本没帮助,村干部只是趁机捞一把,而对社区经济等公共事务管理不力不善”。[4]

(三)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矛盾难以协调

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村委会具体行使村级事务管理的权力。但是,在当前的村级权力格局中,村党支部书记被形象地称为“一把手”,村级发展的大政方针都由党支部决定、由党支部书记拍板,甚至一些具体事务皆由党支部书记包办代替,村委会主任成为书记的副手,主要是执行支部的决定,自治权实际上被党支部直接掌握。村民民主选举出来的村委会则根据《村组法》的规定,试图掌握村级的财权和具体事务的管理权,村两委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两委矛盾,现在各地普遍推行“一肩挑”,扩大村“两委”成员兼职,有的地方甚至走向“两委合一”。这种调整混淆了村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职责和功能,导致更严重的党政不分、以党带政。党支部搞包办代替,没有依法行使领导权的意识,

直接控制村级治理权,导致了村级治理结构的混乱和治理效率的低下。这种调整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协调两委矛盾的关键在于理顺村两委关系,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党支部通过组织党政联席会议、主持召开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等参与决策、监督村民委员会,以彻底消除实现村民自治的主要障碍。

(四)村民自治的整体绩效欠佳

村民自治实行二十多年来,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基层的权力运作模式,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但是,由于实质民主的欠缺和程序等问题,村民自治所引发的问题似乎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方面难以真正实现。特别是乡镇政府对选举的违规控制、宗族、宗派势力干扰选举、选举作弊乃至公开贿选等问题的存在使人们对村民自治的评价有所降低。由于村级组织拥有了一定的行政资源,不少地方对村级治理权的争夺非常激烈,一些宗族家族势力也利用其在乡村社会的传统影响,试图控制乡村权力。这既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开展,也对乡镇政府正常履行职能发出了挑战。有人认为“村民选举一方面导致家族势力和利益群体在村庄的复活,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选举非但没有选出好人,而且还把原先的秩序打破,村庄政务变得一团槽,通过对规则与生活规则的比较,在受到传统地域定义的社会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生活规则”。有人认为,“村民自治工作一直是启而难动:一是民主化程度不高,多是‘保证性选举’,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等问题;二是村务民主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性程度较低;三是以村务公开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尚待规范提高”。[5]有学者还指出,村民自治组织在发挥作用时主要出现出残缺式产权、服从型民主、非决策参与、输局博弈等特征。[6]

(五)村组合并后的困局

近年来,撤并乡镇、合村并组,被当成减少村级支出、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个重要改革举措,在全国各地推广;取消村民小组长,或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组长,也几乎成了农村改革的共识。很多地方村组合并成绩如何成为衡量农村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指标。经2000—2005年村级组织较大规模的调整后,全国村民委员会的数量由2000年的731659个下降到2005年的615066个,减少116593个,减少比例为15.94%,村民委员会成员数量及平均职数也不断下降。全国村民小组的数量由1998年的537.1万个下降到2004年的507.8万个,减少29.3万个,减幅为5.45%。[7]2002年税费改革后,全国大部分农村村民小组长或被取消、或者由村干部兼任。2003—2005年湖南全省进行了合村并组工作,全省由47463个村调整为44325个,减少3138个村,减幅为6.6%;村民小组由48.3万个调整为44.9个,减幅为7%。村组合并似乎实现了精简干部、整合资源、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村组合并后,大村内部的矛盾纷争不断,遗留了大量的权力之争、财产之争等,村级治理的成本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提高了。一方面包括村干部的工资支出等在内的显性成本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少,另一方面村组公共事务和有关公益事业没人真正负责和及时有效处理、村级治理存在大量真空等村级治理隐性成本的大为增加。贺雪峰就曾指出合村并组,遗患无穷,造成的损失很大、且难以弥补;保留村民小组长利大于弊,撤消后便无人组织村民小组内的基本生产和生活秩序,而使农民减少了多得多的收入。为了获取以前村民小组长廉价提供的基本服务,乡村组织不得不增加多得多的财政支出。[8]

(六)村干部的处境艰难,角色困惑,很多地方无人愿意担任村干部

村干部被称为“村官”但不是官;被称为干部,但又是农民,严格地说是农民干部,角色比较尴尬。村干部处境也比较艰难,他们面临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处在上级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夹缝,但工作报酬很低,与村干部的预期相差很大,尚未达到一个合理的工资水平。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不仅待遇更低,而且

常常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这使得很多人宁愿选择出去打工而不愿意做村干部。农村村组干部“有本事的不愿干,没有本事的不能干”现象值得重视。农村精英的大量外出,村级治理资源缺失严重,对村级治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村甚至提不出、选不出合适的村主任和书记人选。的确,当前村干部的劣质化和不稳定现象值得关注,甚至还有人提出了“21世纪谁来当村官”的问题。[9] 从根本上说,当前乡村矛盾集中地体现乡镇与村、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等乡村关系的紊乱上,为此,必须从现实出发,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以理顺各种关系、形成合力,而农村社区自治不失为一种制度创新和现实选择。

二、农村社区自治的涵义及实行农村社区自治的意义

农村社区自治,就是将村民自治的重心下移到现在的村民小组,将村民小组撤消改建社区,一组一社区,或者是多组一社区(当然考虑规模和治理成本,以及便利程度,若现行行政村建制比较少人口不多、居住不太分散的也可以是一村一社区),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完全自治。社区成立社区自治委员会等社区组织,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全体村民的参与和监督下,独立行使社区自治范围内各项事务的管理权。徐勇也认为,“社区的概念原本就来自于乡村,其核心精神是形成具有共同的认同和归宿感的生活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基础是共同体成员的公共需求,并主要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进行整合。”将社区理念融入乡村治理中,并以社区体制重新构造农村微观组织体系,可变动员式参与为主动性参与,开发农村内部的组织资源、节省乡村治理成本等,对于构建乡村自我整合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性意义。[10]实行农村社区自治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村民自治的核心是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

当前村委会基本上是一个“准政权组织”,这与自治精神和原则相去甚远,村民自治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推行农村社区自治,把现在的村委会变成乡政府的派出机构、专门处理政务,并将行政权与自治权完全分开,自治权由现在村民小组重组而成的社区独立行使,这一方面可以化解行政权与自治权的矛盾冲突,乡镇和行政村与社区各行其是,分别履行自己的行政管理权和自治权,另一方面,实行社区自治,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建立的社区人口不多、规模不大、共同利益多、集体行动意识和能力强,完全可以比较自由、独立地办理社区内部的各种事务,真正实现村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就是真正意义的村民自治。

第二、有利于提高农村集体行动意识和能力,降低农村治理成本,实现农村善治的。根据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群体越小,行动能力越强;小集团,更有条件促成集体理性的实现。同时,社区规模越大,心理认同感越弱。[11]从群体社会治理的效用分析,适度的人口规模是治理的必要条件;在人口比较少、且全部是熟人甚至几代人都是熟人的小群体社会里治理的效果更好。然而,现在的行政村一般方圆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人口数千,与一个小镇差不多,难以有效管理;而且,行政村是一个“半熟人社会”,村民的社会关联度、村级的社会资本存量都比较有限,村民之间,特别是不同组的村民之间(尤其是居住分散、不同姓的小组村民与其他组村民之间)不太熟识,也没有多少共同利益,村民对村的心理认同和社会认同度较低。但村民小组不一样。除了村民小组内群众居住比较集中,人数也不很多,开会和集体行动起来比较方便外,村民小组作为基层自治单位具有明显的优势。村民小组是一个真正的熟人社会,是一个共同的人情单位,一个娱乐单位,是“村落社会中社会关系积累程度最高的社会圈。”[12]村民小组是过去的生产大队(现在的行政村)下的生产队,土地、山林、塘库等其他的集体财产并非属于村合作经济组织或村委会所有,而是属于村民小组的全体成员所有。村委会一般都无权或不能干预村小组内部分配和管理问题(除非违反了法律、

政策规定)。同时,村民小组作为完全的熟人社会,村民有比较长远的利益预期,需要共同面临并克服现实中的困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集体认同感、共同行动能力和道德力量比较强,不仅易于形成集体行动、治理成本较低,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制约少数试图搭便车的村民,抑制“原子化”村民自我膨胀的欲望。如在湖北杨林镇的社区建设中,某村村民讨论集资修路时集资方案拿出来后80%的人同意,只有20%的人不同意。但是农村社区是熟人共同体,20%的人面临公众舆论压力,别人修路,自己不修路,今后可能会形成与其他村民之间的疏离感,也会在村庄社会产生缺乏道德正义感的风险。

第三,有利于解决农村事务无人负责、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一般来说,相对于行政村,村民小组具有完全意义和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才能真正满足农民关切的公共需要。当前,以行政村为中心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存在服务覆盖面不大、服务供给不均衡,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这与村级范围过大,村级资源被少数人或少数组垄断等有关。为此,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应包括村庄内部的均等;而如果各社区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有一定资源支配权的独立主体,对于改进村组之间资源分配的失衡,推动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大有好处,甚至政府的资金可以直接投放到农村社区,由全体社区村民选择最需要的公益性项目,对于有效地推动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在农村社区内,无人担任社区负责人的情况会很少。从现实情况来看,小组长的报酬很低甚至没有任何报酬,但大多没有什么怨言,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天经地义;因为社区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大家也会努力把社区的事务办好。贺雪峰对安徽肥西小井村的调查发现,村民小组作为农民行动单位的小井村秩序井然,表现在刑事案件少、民间纠纷少、自杀率低、离婚率低、人际关系和谐、遇事不计较等方面。在该村,村一级显得不太重要,村民小组很有特点,村民的行动逻辑是:

村民组一定要有人当组长→党组长报酬少而事情多,无人乐意当组长→组长很重要,必须有人当组长→选举或先选举再抓阄,确定人当组长→当组长就必须负责任,当就要当好。[13]

三、实行农村社区自治,实现乡村治理模式创新的制度设计

如上所述,实行农村社区自治是对农村治理模式的创新,是克服村民自治困境、扩大村民参与、提高村民集体行动意识和能力的现实选择,也是防止村干部腐败、降低农村治理成本的有效途径。那么,具体应如何建构农村社区自治体制呢?笔者认为,农村社区自治应以民主、自主和自治为精神内核和指针,倡导村民的共有、共治和共享的理念,以村民利益共同体为基础和载体,强调以农村多元合作治理为基本治理模式,以激发农村社会的自组织资源为切入点和根本点,在现有的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设计出一个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合力,上下左右联动,科学合理、结构完整的制度链条。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乡镇基层政权体制方面,实行乡镇分治,镇政府变成一级完备的政府,而乡改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设立乡派出机构村公所,村公所可以在现有多村的基础上设立,也就是说,还可以继续推动村合并,扩大村规模,节约行政成本,也可以设立联村公所、大村公所。村公所可设主任1人,副主任1—3人(根据村所辖范围和管理事务的多少具体确定)。村公所主任、副主任是国家公务员,从乡镇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甚至是社区干部中产生(这样可以解决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出口,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也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一旦担任村公所负责人便成为国家公务员,或被聘为国家公务员。还可以聘请1—2人作为村干事或叫村秘书,协助处理日常事务。他们是政府雇员,由国家承担工资、福利,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同时,建立村级行使行政权的机构与

行使社区自治权机构之间、社区之间和社区内部相关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协调机制,克服各自为政状态,实行良性运行。

其次,村民小组成为自治基本单位,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单位建立农村社区,社区最高权力机构为社区大会或社区代表大会,管理机构为某某社区自治委员会。农村社区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熟人社会,规模不一定需要明确规定,根据社区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状况,根据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适度原则合理安排,但不宜对现有的村民小组的结构做太大的调整,规模也不宜太大(有人主张以30户为宜,如湖北杨林镇的社区建制。其实不一定以30户为基本单位,可以是一个人口规模适度的自然村组)。农村社区的设置一般建立在自然村落上,以自愿为基础,坚持尊重历史、便于管理、治理成本较低的原则。这方面,江西省推行自然村落自治、湖北杨林镇农村社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江西在农村自然村落成立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知识分子、老复员军人为主体,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志愿者参加的“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下设社会互助救助、卫生环境监督、民间纠纷调解、文体活动联络、公益事业服务和科技信息传递等工作站,组织和动员村民依法民主办理社区公共事务。而湖北杨林镇则撤消运行多年的村民小组建制,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全镇14个村成立社区306个,互助组1034个。每个社区30个左右的农户,设理事长1人,理事2—4人,共“海选”出理事会成员1028人,建立了“村委会—社区理事会—互助组—基本农户”的新型农村社区自治组织机构。社区理事会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以议事恳谈会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扬民主,让村民行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职责。

第三,为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建立行政村、农村社区两级的党组织,理顺党政关系。行政村可以建立村党总支,原则上与村公所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设立,村级党组织原则上与村公所分设,实行党政分开,理顺职能关系,村公所在党组

织的领导下独立发挥作用。同时,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协调议事机构等,改善党对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的领导;社区根据党员数量、结构和分布情况设立党支部,党支部不直接领导或干预社区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党员在社区自治委员会或者社区其他公共组织中发挥作用,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积极分子,为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四、农村社区自治体制建构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认为,实行社区自治不仅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第一、政治上可行。当前村民自治的诸多困境,特别是行政权与自治权的矛盾冲突。村两委矛盾,让国内外对村民自治产生了动摇和怀疑,村民对于村民自治表现也比较淡漠。以解决现实中的诸多矛盾、提高村民自治的绩效、实现农村社会治理为目的的社区自治模式选择能够获得政治层面的积极支持和回应。至于对农村社区自治后宗族、家族等因素可能对农村治理的不利影响的忧虑,其实也大可不必担心。可以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加以规避,同时建立村民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规范社区自治行为,大力推进民主治村、依法治村,建立乡村的道德和自律机制,实现村务管理民主化、公开化、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第二,经济上可行。如果要推行该自治方案,必须实行村干部公职化,这势必增加国家财政负担。以每村3人计,全国约60万个村,以每人每年平均1万元计,约180亿。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多数国家都实行村干部公职化政策,其成本与收益之比亦较为可观。况且目前村干部的待遇也基本上是国家负担,也不算低,大致为乡镇公务员的50%,这意味着只要多支付90亿左右(若将大量大学生聘为正式村官,由于大学生村官待遇与公务员的差距更小,国家增加的开支还会少些;而且,建立农村社区后村干部人数明显减少,实际增加的支出还要小于这个数字;或者,减少国家对社区干部的经济补偿,或者不由国家给予他们经

济补偿,改由村民自主决定,选择从社区集体收入中支出或不支出,可以减少部分开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财政完全可以负担增加的开支。而且,还可以实行分级按不同比例共担的办法,以减少不同层级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和工作实际需要,推动村村合并,也可以减少开支、降低成本。

第三,社会层面可行。实行社区自治符合农村实际的,也完全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和现实要求。村民小组直接改社区本身便利可行,不会引起什么社会动荡,也不会招致村民反对(很多地方村民极力反对撤消村民小组即是一大反证)。根据“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将村民小组改成社区是最少社会动荡、较低社会成本、村民最容易接受的改革举措。

参考文献:

[1]徐勇.村干部的双重角色:代理人与当家人[J].二十一世纪(中国香港).1997,(8).

[2]刘亚伟.无声的革命:村民直选的历史、现实与未来[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322.

[3]赵树凯.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J].战略与管理.2003,(6):1-8.

[4]肖唐镖.国家、乡村社会与村民自治——村民自治中乡村社会的心态和行为研究及其他[M].王汉生、杨善华.农村基层政权运行与村民自治[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白南生.风阳调查:农村的需求与新农村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85-186.

[6]程为敏.关于村民自治主体性的若干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5,(3):129-133.

[7]史卫民.中国村民自治走向未来[M].徐勇、徐增阳.乡土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7-69.

[8]贺雪峰.乡村的前途[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42-144.

[9]潘宁.21世纪谁来当村“官”——村干部的困境与出路[J].调研世

界.1998,(3):39-40.

[10]徐勇.农村微观组织再造与社区自我整合——湖北省杨桥镇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启示[M].詹成付.农村社区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出

版.2008.72-81.

[11][美]埃弗里特·M·罗吉斯、拉伯尔·J·伯德格著,王晓毅、王地宁译.乡村社会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90.

[12]陆学艺.内发的村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96-201.

[13]贺雪峰.村民小组与农民行动单位——安徽肥西小井村调查[J].宁波党校学报.2005,(6):33-37.

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1954397.html, 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实现基层治理新格局作者:范方 来源:《新丝路(下旬)》2020年第02期 摘要:中共19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我国广大乡村是构成社会基层的重要组成。本文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剖析,阐述了加强乡村治理的新时代意义;加强乡村治理的优化方向;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乡村治理;基层治理;实施路径;新格局 中共19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如何理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它对于未来的乡村治理有什么样的影响? 一、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乡村是我国基层自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利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进行乡村治理,逐渐暴露出如下问题。 1.乡镇政府与自治组织职责不清 1998年公布实行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只是概括性的解释乡政府支持引导村委会工作,根据当地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有效引导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未对两者的关系和职能权限做出具体界限划分,村委会在哪些领域自主决策管理,哪些需要由乡政府指导支持。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有自己的主体性和灵活性,在村里的具体事务决策管理上发挥主导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的效率堪忧,农民参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没有相关的制度法律保障农民有效参与。 2.民主理念不够普及 “四项民主”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一是民主选举不规范。选举中存在拉票贿选,请客送礼,利用宗族势力操控选举,培养亲信。选举过程中乡镇不恰当的干预。有时由于村两委班子较弱,乡镇直接派机关干部担任村主任,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二是民主决策不科学。目前,村民自治过程主要是通过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在涉及绝大数人利益的时候,如征地拆迁、低保评定,必须召开村民大会商议再做决策,但常常出现暗箱操作的问题,引起群众不满。三是民主管理不扎实,由于村民民主意识薄弱,管理主体缺失,在未涉及自身利益时,一般采取睁只眼闭只眼、不参与的态度。四是民主监督不力。

对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乡村治理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委员、同志们: 乡村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准确掌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加强乡村治理工作做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 一、我县乡村治理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在加强乡村治理上,县委县政府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全县推行“村为主、乡负责、县统筹”的乡村综合治理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撬动一个经济杠杆,确保有钱办事。近三年来,我县分别按每村4万元、5万元、6万元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有力保障了村级组织的规范有序运转,特别是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以来,有力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镇每年从村级转移支付中列支8000-10000元用于农村综合整治,确保了环境卫生工作经费。 (二)调动镇村两个积极性,确保有人管事。通过乡镇班子和村级组织建设,全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县各村基本上配备了村组干部兼任的安全生产信息

员、森林防火联络员等,破解了“无人管事”的困局。如***镇***村建立由党支部牵头、全体党员参与捐资的扶贫解困互助基金会,筹集救助资金1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人,得到了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和拥护。 (三)明晰县乡村三级职责,确保责任下沉。通过“县统筹”的财政杠杆作用,落实乡村治理工作责任。如***镇突出抓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重点产业、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综治和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稻田抛荒整治、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纳入镇对村的考核范畴,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2.5万元与考核得分直接挂钩,严格责任捆绑,从严考核,将责任真正下沉到村。 二、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一是传统治理思维根深蒂固,村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青壮年和乡村精英大量外流,农村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增加了乡村治理的难度。三是乡村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模式陈旧,工作方法单一,乡村关系失衡,村级管理矛盾多,困难大,村组建制不合理,村组干部后继乏人,部分地方宗族势力严重等,制约了乡村治理工作。 (二)缺乏应有的经济基础。税费体制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增加,乡镇财政总收入也相应增加,但实际上乡镇可支配资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因为上级下拨到乡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案例导入 一封家书——8只八哥 有个商人在外做生意。他的同乡要回家,于是他就托同乡带10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给妻子。同乡在路上打开信一看,原来只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8只八哥、4只斑鸠。同乡大喜:信上没写多少银子,我留下50两,她也不知。 同乡将书信和银子交给商人妻子以后,说:“你丈夫捎给你5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你收下吧!”商人妻子拆信看过后说:“我丈夫让你捎带100两银子,怎么成了50两?”那同乡见被识破,忙道:“我是想试试弟媳聪明不聪明。”忙把那50两银子送给了商人的妻子。 商人妻子怎么知道是100两银子的呢?原来那幅画上写的意思是:8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四只斑鸠是四九三十六,合起来是100,所以商人妻子知道是100两银子。 商人写信不用文字而用图画,商人妻子读信不是认字而是解画,他们两人使用的思维法就是再造型想象思维法。 想象和联想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思考与讨论 1. 谈谈你对创新思维的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试举几个运用创新思维的实例。

第一节创新思维 人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当面对问题而束手无策时,我们的思维往往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需要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及障碍突破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为解决某种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以新的思考方式产生新设想并获得成功实施的思维系统。 2.新思维的特征 (1)独创性特征。创新思维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维的结论上都能独具卓识,提出新的创见,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2)超越性特征。创新思维不但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物质、现象和一切传统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超过去和现在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3)灵活性特征。创新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独立于别人的思维框子,又独立于自己以往的思维框子,是一种开创性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能做到因时、因事而异。 (4)风险性特征。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新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无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都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5)综合性特征。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多种思维协同的统一。 (二)常见的思维障碍 1.盲目从众 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初次来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吃饭犯了难,大街上饭馆多得不知道哪家的饭菜“味美价廉”,这时你会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会找一家人多的饭馆用餐,这就是从众。理性的从众在大多数情况下使 2

教你几种创新思维方式

教你几种创新思维方式 一、在独特中寻找创新 在广州,有人用这样的话来形容餐饮业的竞争之惨烈:每天有多少家餐馆开业,就有多少家餐馆倒闭。但近来就有一家自助火锅餐厅,以它的独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该餐馆在大门口上方摆设了一辆蒸汽机车:机车轮轴不停转动,汽笛声此起彼伏,播音器不断地提示你随时上车。走进餐厅,只见两列精致的小火车各拖着26节车厢在环形轨道上缓慢行驶,车头灯时而闪亮,烟囱蒸汽徐徐冒出。顾客购买了38元一位的通往“美食天堂”的“车票”后,就可在自己的座位上挑选由火车送来的各种食物,只需在火锅里自行烹制即可。这个创意应该说是具有独特型的创新思维。 所谓独特型就是充分显示自身独有的特点和性质,表明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类型。独特型的创新思维要求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沿袭传统的、不效法流行的观念和做法,而是独辟蹊径,形成自身的特点,走出自己的新路子,进而产生新的思维成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独特”呢? 凡事都有独特性———这是独特型的第一条思维原则。世间上所有的事物、事情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亦即独特性两方面,并且是这两方面的统一体。而独特型侧重于强调事物、事情的独特之处,力求找出各种事物、事情中的不同点,以便区别于别的事物、事情。 凡事总有特定解———这是独特型的第二条思维原则。“解”即解决问题而采用的方法、途径、道路、工具和手段等的总和。一般解只能得出一般性的思维成果,唯有特定解才能结出体现自身特点、性质的特异成果。这就是说,创新有赖于特定解,只有找到并且实施事物、事情的特定解之后,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独特型具有促进事物呈现新的发展阶段的功能。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相对稳定状态,难以继续发展。唯有运用与众不同的、即独特的思想、方法和手段等进行研究,使之注入新的活力,才能突破相对稳定状态,促使事物、事情发生质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当日本人在传真机的开发和市场销售额上称雄世界时,美国人别出心裁地重点发展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连接,以独特的综合数据传输方式劈出一条新路子,使传真的方便性、多样性、普及程度、传播范围等都明显优于传统的传真机,从而把传真技术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独特型的功能还在于促使事物、事情呈现千姿百态的发展态势。独特型其实又是一种强调个性充分展示的思维方式类型,它激励人们大胆提出各种独到的新见解、新方法等。而所摈弃的只是以共性、普遍性扼杀个性、特殊性,使事物千篇一律的沉闷局面。因此,倡导独特型大有助于促进事物、事情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发展态势。 独特型的这些功能直接体现了人的创造力水准。创造、发明物亦即新事物、新事情,其独特性程度是衡量人的创造力高低的水准,独特性程度越高显示创造力水准也就越高。最早系统地阐述创造性思维问题的美国心理学家J〃P〃吉尔福特认为:独特性是人的创造力水准的直接体现,在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各种品质中,独特性思维品质是居于首位的。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过程中,建立求异意识有助于我们确立独特型。“求异”相对于“求同”而言,它引导人们对一件事情首先是大胆地提出前所未有的、与众不同的设想、思路、方法、方案等;然后小心求证、即证实其可行性,最后确定这个“异”的设想方案。 二、以超前达到创新 鉴于地球上人口剧增,尤其是大城市人满为患,加上空气和水源污染,气候不断恶化等原因,科学家设想人类今后逐步转移到地下、海洋甚至太空居住: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从2015年发射第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 正确√ 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 正确√ 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 正确√ 是教育公平。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正确√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 正确√ 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 正确√ 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 正确√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 正确√ 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 A. 职业教育 B. 初中阶段教育 C. 高中阶段教育 D. 高等教育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创新思维模式与创新方法之间的关系

创新思维模式与创新方法之间的关系 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中不可缺少两个组成部分。在创造性思维作用中,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虽然彼此不可代替,但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如非逻辑思维中直觉思维可以在瞬时之间认识到事物本质及规律性,省却许多中间环节,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但这种直觉思维缺陷是偶然性太强,结论是或然性。逻辑思维可以对事物进行严格科学推理,能够有把握地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结论可靠。其缺陷是中间环节太多,不能得到瞬时效果。非逻辑思维长处正好是逻辑思维短处,非逻辑思维短处正好是逻辑思维长处。二者结合起来,则成为比较完整思维。所以说创造性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辩证统一。 对于创造性思维来说,仅仅有扩散性思维还是不够,还必须有集中性思维配合。集中性思维主应功能是求同,它特点是小心求征,寻求唯一正确答案。在思维过程中,它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推理、判断、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聚敛集中,形成一种答案。集中性思维对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客观规律有重应作用。科学需应深入本质,而深入本质,求佳创优不能不使用集中性思维。扩散性思维可以为问题解决提出许多方案、设想和办法,这是重应。但是,这些方案、设想和办法决不会都是最有价值、最正确或最理想,因而不能不通过比较、评价有所取舍,有所选择。选择过程就是集中性思维过程。仍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律过程为例。虽然他运用扩散性思维提出了好几种可

能答案,但在几种答案并存时候,正是牛顿感到困惑、上下求索时候。当他通过长期研究、大量艰苦实验,运用集中性思维,做到了“去伪存真”时候,他才真正地认识了事物本质,发现了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上下求索、去伪存真过程中,集中性思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在思维活动中,显意识和潜意识又是相互协调,相互转化。当人们把小心力集中在所研究信息或问题时,便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兴奋中心。在兴奋中心范围内,已有经验、知识,通过显意识活动进行分析、综合来探求问题答案。但是,长期紧张工作兴奋中心一旦被抑制,就会引起该中心周围皮层细胞兴奋,这时储存在潜意识中潜沉信息就有可能在外界偶然因素刺激下,导致一部分潜意识转化为显意识,从而扩大了信息来源。这时人们凭借其直觉能力,常常能触类旁通捕捉其中最有价值一个信息。在显意识状态下解决不了问题,有可能在潜意识转化后得到解决。这是因为在显意识中不能组合信息能在潜意识中形成组合块。 TRIZ理论解决创新性问题的思路在于它采用科学的问题求解方法,具体办法就是将特殊的问题归结为TRIZ的一般性问题,然后应用TRIZ带有普遍性的创新理论和算法寻求标准解法,在此基础上演绎形成初始问题的具体解法。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科学的问题解决思想,富有可操作性,为计算机环境下的创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方法基础。 创造性思维本质就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统一,是扩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统一,是潜意识和显意识辩证统一。创造性思维过程是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2014年12月08日09:08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 编者按: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变革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深圳市福田区在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面,率先进行了探索,对于研究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方式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深圳市福田区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只有让政府以及各社会主体在合理共享各种最新数据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内容和机制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和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深圳市福田区充分认识基础数据的重要性,在如何保证动态、精准、充分占有基础数据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和探索。 突出大数据理念 针对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深圳市福田区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树立大数据理念,推动智慧福田建设。 大数据应用的核心是数据处理。大数据应用要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进行深度应用。为此福田区提出实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以“采、用、享、碰、推、嵌”六个字来概括数据应用理念。 “采、用、享”是传统的数据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次革命;“碰、推、嵌”是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二次革命,以“碰、推、嵌”的可视化倒逼“采、用、享”的进一步质量提升,指导前期系统的改造。其中“碰”即数据碰撞。如将街道计生执法、人民调解、安监执法、派出所接报的发案的出租屋,与未自主申报出租屋比对碰撞,推送给街道综管执法人员,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 2014-10-27 14:37来源:《国家治理》周刊作者:于建嵘 字号: 农村基层政权是我国政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建设的基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撤社建乡”以来,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在落实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十多年间通过分权改革、税费改革、机构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我国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化,城乡发展加速融合。与此同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在现实运转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其一,乡镇政权的权力和责任不对等,乡镇政权的管理权有限,经济能力也有限,却承担着无限的政治责任,“一票否决”事项过多,不必要地增加了乡镇政权的工作压力和困难;其二,乡镇政权与农村群众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区组织的关系有待理顺;其三,乡镇政权的民主基础不牢,乡镇人大制度没有全面落实,不能适应农民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和诉求,乡镇政府往往得不到农民的高度信任。由于这些体制问题,不少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资源放在应付上级下派的行政事务上,缺乏为广大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难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必要通过改善行政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落实人大制度来加强乡镇政权建设。 通过地方政府立法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与变革 强化基层地方政府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基层民主在地方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解决和完善我国当前基层治理存在问题的关键。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乡镇政权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包括乡镇人大、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和权利义务关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遵循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法定程序,使其规范运行。创新农村基层民主运行的体制机制,有效回应农村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政府权力和行为必需受到的制衡与监督,政府的公共服务和行政应体现民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呼声。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契机,加强乡镇政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重点履行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能。乡镇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树立为农民服务的理念,有效回应广大农民对社会治安、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改革目前的考核体制,严格控制对乡镇领导的“一票否决”事项,不再将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为考核乡镇官员的主要指标,而是将提供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通过地方政府立法增强农村基层政府的权能和财政的完整性,并相应地建立起必要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责任监督机制,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平台和机制,实现地方

2018届湛江二模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A 2018届湛江二模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2.环境负外部性是指污染者自身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不对称造成了社会损失。通过开征环境保护税可以有效地矫正环境负外部性。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若用S 、D 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能够正确反映征收环境保护税对煤炭行业影响的是 1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是指因政府的各种制度工具所带来的成本,包括税费、融资成本、交易成本等)。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传导预期是 A .“营业税改增值税”全面试点—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 B .下调银行贷款基准利率—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C .降低社会保险费单位缴费比例—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D .适当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发展 14.2017年11月9日,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决定按照10%的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这一举措 ①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②有利于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代际公平 ③更好地体现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④能够为被保险人提供最大程度经济保障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15.近年停车难已经成为很多城市治理的新顽疾。据统计,我国停车场、停车位缺失率达到50%,同时停车场、停车位的使用率也仅是50%左右。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需要 ①加大立体停车场的建设力度 ②严惩机动车乱停乱放的行为 ③开发智能停车管理信息系统 ④适当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用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记住乡愁,守望相助”,某村外出务工村民,依法申请成立“村联合基金会”,以自愿形式筹集资金,奖励本村优秀学子、慰问80岁以上老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村委会及广大村民的赞许和拥护。据此可判断 ①当地村民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 ②当地村委会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 ③返乡村民积极参与本村公益活动 ④当地乡贤反哺家乡、回报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③④ 17.2018年全国两会首次开启“代表通道”和“委员通道”,代表委员们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B C D

尔雅《创新思维与方法》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联想思维一般是由某事或某物引起的其他思考,即从某一个事物的表象、动作或特征联想到其他事物的表象、动作或特征。体现了联想思维的()。 A、连续性 B、形象性 C、概括性 D、规律性 正确答案:A 2 有农艺家在对“阳光农业”的思考中悟出了“月光农业”的创意,运用的是类比法中的()。 A、直接类比 B、拟人类比 C、对称类比 D、相似类比 正确答案:C 3 更强调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的直线型表达的设计思维工具是()。 A、鱼骨图 B、流程图 C、5W2H D、思维导图 正确答案:B 4 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活活烧死,这体现了创新的()。 A、普遍性 B、永恒性 C、超前性 D、艰巨性 正确答案:D 5 奥地利的倒悬旅馆运用了()原理。 A、结构逆向 B、功能逆向 C、状态逆向 D、思维逆向 正确答案:A 6 ( )是国家创新系统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A、政策变化 B、社会文化变化 C、经济发展 D、创新 正确答案:D 7 著名创造学家德·博诺说,()是为了某一目的对经验进行有意思的探究。 A、概念 B、创意 C、意识 D、思维 正确答案:B 8 1898年,亨利·丁根将轴承的滚柱改成圆球,发明了滚珠轴承,这一形状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体现了奥斯本检核表中的()。 A、能否改变 B、能否借用 C、能否缩小 D、能否替代 正确答案:A 9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例题拿来照搬。这指的是()思维定势。 A、习惯性 B、直线型 C、经验式 D、局限性 正确答案:B 10 下列不属于有意想象的是()。 A、梦游 B、创造性想象 C、再造性想象 D、科学幻想 正确答案:A 11 4%左右的发明创新,需要全新的概念和想法。如半导体的发现。属于第()等级。 A、2 B、3 C、4 D、5 正确答案:C 12 什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直觉思维 D、常规思维 正确答案:B 13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A、理想 B、创造力 C、财富 D、知识

最新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现实选择 1 2 阳信生 3 [内容摘要]当前村民自治面临着行政权与自治权冲突、村两委矛盾较突出、4 村民自治制度整体绩效欠佳等问题,为此,需要改变乡政村治的治理格局,推5 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具体做法是在理顺乡镇与村一级关系的基础上,实6 行行政权与自治权分开,将村级组织行政化;村民自治的重心则下移到由村民7 小组重组而成的社区,实行农村社区自治。 8 [关键词]行政权与自治权分开;村级组织行政化;农村社区自治;农村9 治理模式创新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11 济体制改革启动,农村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村民自治的12 推行改变了我国农村治理治理的格局和模式,对于农村治理变革影响深远,被13 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伟大创举。但是,村民自治制度已经实行二十多年后的今14 天,人们对村民自治的评价颇多争议,农村治理现状亦难以让人满意。那么,15 如何降低农村治理成本、发挥村民自治最大的制度绩效?如何克服村民原子化、16 调动村民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农村治理模式如何创新?这些问题都需要回到当17 下的农村现实中认真思考并做出回答。笔者认为,通过理顺乡镇与村一级的关18 系,实行行政管 19 理权与村民自治权分开,将村级组织行政化,村民自治的重心下移到由20 村民小组重组而来的社区,实行农村社区自治,是解决我国村级治理所面临困21 境、实现农村社会有效治理的现实选择。 22 一、当前我国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困境 23 (一)行政权与自治权矛盾突出

24 在当前“乡政村治”治理模式下,村民自治的行政化现象比较突出(有25 人称之为过度组织化),行政权压过甚至取代自治权,村委会更像是一个行政26 机构而不是自治机构。如何处理国家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实27 现农民的自主权和自治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对于乡镇政府来说,28 他们最关注的上级交办事务的完成,包括计划生育、税费收缴、社会稳定等,29 而不是村级的建设和发展,所以,他们往往利用各种方式促使村干部完成大量30 的政府任务。而在现行体制下,村级自治组织一般会选择与上级保持一致,依31 附于乡镇组织,“代理人”角色强于“当家人“角色。[1]村级组织若是乡镇政32 府的“仆人”,便难以做好村民的“仆人”,为村民提供各种社会公益性服务,33 村民的自我选择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权利便无法得到有效保34 障,村民自治被严重虚化,乡村自治停留在较为初级的水平。有学者认为,实35 行村民自治后,“国家不是缩小了在农村的控驭范围,而是改变了对村落的控36 驭方式——至多是在改变经济控驭方式的同时,减少了对乡村社会事务的过多37 和过于直接的干预。限于权威的依附性和自治规模的限制,在强大的行政权威38 的压力下,自治组织很难成为其共同利益的维护者……国家不想管的事可以不39 管,想管的是随时可以管起来”。村民自治在各地的命运基本上系于政府是否40 干预以及干预的方向,是“人治下的村民自治”,是没有根本保障的村民自治。 41 [2]赵树凯等人也指出,对于多数乡村干部来说,民主不是价值目标,而是手段。 42 村级组织正陷入一种行政色彩强化、实际功能弱化的尴尬境地。[3] 43 (二)村民自治变成村“两委”自治,村干部腐败问题严重 44 正是由于行政权的过多干预,村级自治组织的准政权色彩浓厚,更多的45 是充当政府的代理人而不是村民的代理人,主要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村民负责。 46 为完成上级任务,村级组织的管理模式比较集权,权力很容易出现异化;而乡47 镇政府为了完成任务需要村干部的配合,往往给了他们比较大的权力空间,以48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上由于体制内外都缺乏对村干部的有效监督,村干部的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议

关于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的建议 和平村社区隶属于东林街道,位于南桐矿业公司腹地,地处城乡与矿地结合部,经由2002年1月实施家改居后合并组建而成。辖区面积平方公里,有居民住户2310户,各类居民住宅80余栋,常住人口6406人,户籍人口6816人,其中低保享受人员125户,174人;吸毒人员111人,劳释人员46人。辖区有粮食公司、东林医院、万盛经开区博爱医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进盛中学、双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社会单位。受地理环境、人员流动量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复杂,刑事案件发案率偏高,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我社区结合实际情况,有如下三点建议: 一、推进社会协同,号召公众参与,构建社会治理新模式 和平村社区目前以单体楼为主,每个网格员管理服务的区域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在走访入户的过程中难免和居民的迁入迁出、紧急情况的发生和邻里纠纷的发生形成时间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以社区居委会为统筹,形成“三长一组一格”的“3+2”社会治理新模式:即以楼栋单元为基础设立单元长,单元长对本单元的居民进行管理;以联排的几个单元形成的楼栋设立楼栋长,楼栋长对本楼栋的居民结合单元长进行管理;以多个楼栋为基础设立居民小组长,居民小组长对楼栋长和单元长负责;以党员为基础成立的党小组,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以多个居民小组形成网格,由社区网格员进行管理服务。 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单元长、楼栋长和党小组,这样对每个

网格的管理进行了延伸和细化,形成从单元长→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党小组→网格员问题逐级解决和信息末端收集的“3+2”社会治理新模式,可以有效增强了社区社会治理和信息报送的及时性,以期达到小矛盾不出“网格”,大矛盾不出社区;辖区发生的任何信息也能通过信息末端单元长、网格长和居民小组长及时获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加快党群融合,树立居民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众获得感 为展示党员的先进性,让党员在社会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我们将党支部建在院坝上,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 通过党小组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单元长、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和居民共同参与,一方面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促进领里和谐,另一方面也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套有效的政策宣传和矛盾排解机制体制,通过不断为居民成功解决问题,让单元长、楼栋长和居民小组长在居民中获得信任感,引导辖区居民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居民自治、自主、能动力量,让居民的问题由居民来解决。 三、转变活动形式,营造和谐氛围,增强主人翁意识 在组织活动方面,以居民为中心,打破传统的号召式参与的形式,采用问访式的形式,即社区在每年年初罗列开展活动的项目形成“活动心愿清单”,如小品、相声、快板、歌曲、舞蹈等向辖区居民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或者通过单元长、楼栋长和居民小组长收集意见,通过分类比较,找出居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并组织开展。通过这种方式让居民的呼声可以得到有效回应,也增加了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完整版)关于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关于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哦。 关于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1)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在原先并不相关的事物之间,搭配(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将表面看来互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创新思维的境地。 这种联想思维,可以使我们扩展思路,升华认识,把握规律。 ①接近联想。即由一事物容易联想到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相接近的另一事物。如:我们由阳春三月容易想到桃花,由天安门容易想到人民大会堂。看到大雁南飞,容易想到我是不是能像大雁那样,也回到我南方的故乡?由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容易想到四边形、多边形的外角和是不是也都是360?一些重大发明,可以说就是联想思维的结果。如:鲁班从山上可以割破人皮肤的野草中受到启发,创造了锯子;人们从鸟和蜻蜓的飞行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从鱼儿可以在水中有升有浮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艇,等等。 ②对比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和它具有相反特点的另一事物。如:由朋友想到敌人,由水想到火,由战争想到和平等。 ③相似联想。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个在与它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如:由大海想到海浪,想到鱼群,想到轮船,想到海底电缆,想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④关系联想。即由事物所具有的各种关系而形成的联想思维。如《钱的来历与联想》。 古时候,最早做生意用的钱是贝壳。其价值按贝壳大小、优劣、多少而定。《说文》中讲,至秦废贝行钱(秦朝,秦帝国公元前221年)。贝壳虽已废止,但汉字中的贝字,做偏旁时仍然与钱有关。 货物的货。由化与贝组成。化者,变也;货就是变钱的。商谚云:货不停留钱自来,薄利多销照样能发财。 赚钱的赚。由贝与兼组成。辞典讲兼可作加位、合并解,赚就是使钱加位、成倍、翻番。 贪由今和贝组成。今指现在、眼前。急功近利者只求眼前,不顾将来;只管捞钱,不问后果,这是由于自私所致。今日有钱今日花,贪是万恶之源,人为财死就是由贪而来。 贫字由分和贝组成,有钱乱花,把钱分了,分散了,就会一贫如洗,导致贫穷、贫困。 赌博的赌,贝者,钱也;者者,人也。人在无所事事时,和钱在一起,玩钱,耍钱,就是赌博。 玩味钱的结构,给人的启发实在不小。钱,用明人郑暄的话说:金旁着戈,而且两个,真杀人之物,而人不自悟也。君子爱才,要取之有道。取之无道而贪,迟早会有被杀的一天。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对现有事物或理论相反方向的一种创新思维方

创新社会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一、致力改革创新建新制,增添治理动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提高社会治理的前瞻性。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复杂、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县情出发,按照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的要求,突出整体设计、科学布局,实行阶梯推进、分类施策,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大力推动创新治理,确保社会运行健康良性。二是注重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深入推进安全隐患排查防治、社会矛盾调处化解、公共安全保障、公共服务等治理体系建设,以适应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三大基本历史性转变,为推动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稳定、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安康提供更好的制度体系保障。三是注重机制创新,提高社会治理的规范性。 二、致力工作创新造氛围,凝聚治理合力。一是在宣传教育中凝心聚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从加强社会管理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治国新策。作为基层政府,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广泛宣传,掌握政策。把社会治理课题纳入县委中心组学习的议程,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提高他们推进社会治理的自觉性。结合禁毒宣传“三进”和“一村一警、三员联村”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熟悉新政、转变观念、跟上节奏,自觉投入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热潮中。二是在树立典型中凝神聚气。按照典型示范带动、知名品牌促动的思路,抓好先进典型、亮点品牌培植,塑造一批模范代表,打造一批响亮名片。深入开展社区(村)警之星、年度十佳社区(村)民警、年度十佳公务员等评选活动,为党员干部融入社会治理搭建平台,激发全县创新治理的精气神。积极推进“4+x”社区管理、“一村一警、三员联村”农村服务等模式的创新升级、推广施行。三是在组织创新中凝力聚智。着重把牢政府善治、合作共治、基层自治、社会法治、全民德治五个关键环节,重点在合作共治上下苦功夫、真功夫,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社会治理。 三、致力观念创新依法治,提升治理能力。一是牢树法治思维,促进自觉守法。努力克服思维惯性,创新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习惯,切实做到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治理难题、用法治手段推动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治理走上法治轨道。二是健全法治体制,促进规范用法。加快推进法治xxxx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法治县和第二批基层法治示范县区创建活动;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完善普法教育机制,增强群众法治观念,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加快社会组织、社会保障、慈善事业等领域的立法工作,推动社会各项事业步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着力健全司法权力运行、司法救助、法律援助、人民监督等制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严格依法行政,促进公正执法。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法必公,本着立法利民、执法为民、善治惠民的要求,对群众的诉求坚持“一碗水端平”,依法公正受理、审理、处理各类案件,坚决打击刑事、治安、涉毒等各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推进公正司法、高效司法、廉洁司法建设,公开、透明、依法审判各类案件,坚决防止和依法纠正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能力,树立司法公信。 四、致力方式创新抓防控,化解治理压力。一是创新社区治安防控,打造幸福小区。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换挡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社区矛盾呈现日益多发、复杂化的态势,必须加快创新点线面结合、打防管并举、人物技联用的立体防控体系,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偷盗抢骗等违法行为。大力创新“4+x”社区警务模式,充分调动社区选配民警、辅警、防控队、公益巡逻队4种力量和机关单位等各种治保力量的积极性,全面加强社区治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乡村社会治理创新

新型农业 XINXINGNONGYE 新兴农业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乡村社会治理创新 李朝燕 (南宁师范大学档案馆,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现代国家治理与农村基层社会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机制渠道,在城乡融合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尤为迫切。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的支点是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与农村社区建设,这两方面工作是当前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关键。作为改革开放后乡村社会治理改革创新起点的广西,应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契机,通过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为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制变革提供更多的经验与参照。 关键词?乡村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社区建设 创新社会治理,是当前与今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推进公共事务管理与社会利益分配模式变革的重要任务,也为中国社会在多元化、全方位发展中实现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强调“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制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各类组织、普通公民在基层社会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实现机制,是现代国家治理能力得以充分彰显、妥善施展的制度渠道。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了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科学论断,并明确指出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党中央提出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科学论断,清晰且准确地指出了随着40 a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在实现快速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逐步铸就了社会阶层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格局。多元社会阶层在改革发展中提出的多样利益诉求如要得到充分整合、逐步实现,就必须通过社会治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来有效构建各社会阶层平等公开地进行诉求表达、协商谈判的机制渠道,以维护和谐稳定、实现公平正义。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面对多元的社会利益分化与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极为必要且重要的。正如2018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的,“要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核心理念与工作重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社会治理的直接目标是为多元分化的社会利益诉求构建充分表达、平等协商、寻求共识的有效机制渠道,由此促使公共利益的公平分配和矛盾冲突获得妥善化解,从而促使中国社会在快速发展中实现和谐安定与公平正义。而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使社会公共利益能够公平分配、社会矛盾冲突得以妥善化解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与保障全体中国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使每一中国公民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丰厚的收益与保障。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创新社会治理的本质是为了让每一名中国人拥有更丰富、更优质的发展条件与资源而在和谐公正的社会中实现“自由且全面”的发展,正如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所明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仅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让每个中国公民更好地发挥才智、发展进步重要条件;正如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的进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20-2035年实现“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就是“共建共治共享”,这一核心理念不仅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所努力实现的“中国梦”的本质要求。早在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闭幕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系统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要求,明确指出要让“生活在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同时清晰提出了“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为 18FSH004);2018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为2018KY0342)。 DOI:10.19394/https://www.360docs.net/doc/9211954397.html,ki.issn1674-4179.2019.10.057 JIANGXI AGRICULTURE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