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催化

生物催化
生物催化

活性炭对生物转化混合物海藻糖类似物的吸附与解吸作用

摘要: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海藻糖(α-D-吡喃葡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因为它对冷冻和脱水有保护作用。海藻糖类似物额外的好处就是他们不被消化,因此不利于我们对热量摄入。当它被用于反向合成模式时,这种的海藻糖类似物可以用海藻糖磷酸酶制造而得。但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净化过程仍然缺乏。因此,要研究海藻糖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能力,并与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半乳糖醇进行了对比。海藻糖的吸附能力被认为是显着高于半乳的,表明海藻糖类似物可以从生物转化的混合物中除去。用含水乙醇的选择性解吸允许回收产品的纯度超过97%。在吸附/解吸附过程之前,通过离子交换工序,使产量从24%增至31%,但也增加了价格。因此,为了纯化的酶产生海藻糖类似物,把活性碳的使用作为新战略。

关键词:海藻糖类似物,活性炭,吸附,解吸

1. 前言

海藻糖(α-D-吡喃葡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是一种存在广泛的非还原性二糖(最显着存在酵母和植物中),它能预防环境压力如热,冻结和干旱[1]。它在很宽的pH值范围内也是稳定的,有一种温和的甜味,未致龋。这些特性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加工食品的准备[2],其合成类似物乳海藻糖(α-D-吡喃葡糖基α-D-吡喃半乳糖苷)具有额外的好处,它不能由肠道海藻糖酶水解,因此,不利于我们对热量的摄入[3]。此外,因为众所周知用于刺激人体肠道双歧杆菌生长的半乳糖残基的存在,乳海藻糖是一个潜在的益生素[4]。

嗜热厌氧细菌的海藻糖磷酸酶(EC2.4.1.64)的使用[5],描述了乳海藻糖的生物催化生产。作者提出了一个耦合的反应,它开始来自廉价基板海藻糖和半乳糖,而不是昂贵的中间产物β-D-葡萄糖-1 - 磷酸(βGlc1P,图1)。对于下游的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和色谱分离步骤联合实施。然而,色谱带来了一个相当高的运营成本,禁止了大规模使用海藻糖类似物。其他净化程序,仍然需要进行评估。

无机吸附通常用来去除颜色,气味和生物过程的污染物[6-10]。依据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粒状或粉状活性炭已被认为是广泛应用的最好的吸附剂[8,11-17]。最近,活性炭已被选择性地用于纯化含有其他的麦芽寡糖,如麦芽糖,麦芽三糖,麦芽四糖水溶液的麦芽[18]。麦芽是由于吸附容量低于其他麦芽寡糖,其纯度在几个吸附循环后,可提高至75%[19]。然而,要获得高纯度的寡糖,吸附本身通常是不够的,需要结合解吸,其解吸要用不同比例的水/乙醇作为洗脱液。[20]例如,单糖和双糖首先可以用浓度为5-15%乙醇进行回收,接着具有较

高聚合度(DP)的低聚糖可以用浓度为30-50%乙醇进行回收。

在本研究中,海藻糖类似物使用了活性炭使用的生物转化混合物,它的纯化已被评估。为此,作为模型化合物的海藻糖的吸附特性,第一次被检查,并与那些半乳糖醇(这个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对比。吸附- 解吸促进了酶促反应中乳海藻糖的高效净化。

2. 实验

2.1. 材料和化学品

用酸洗过的团聚煤为主的粒状活性炭CPG-LF12×40(性能见表1),是一种礼物Chemviron 3种碳(USA)。它是用热去离子水(60-70°C之间)预处理2 h,然后70℃左右,置于干燥器干燥过夜。海藻糖,半乳糖醇和其他试剂均购自Sigma–Aldrich (St. Louis, MO, USA)。

2.2. 平衡实验?

在一个250ml的玻璃烧瓶中,取任一海藻糖(40mM)或半乳糖醇(25mM)100毫升,与1-40%(m/ v)的预处理活性炭混合。烧瓶303 K的培养箱(Multitron,Switzerland)中,以200rpm振摇5h。样品通过0.22ml尼龙针头式过滤器过滤,然后才通过HPLC分析。方程(1)计算了CPG-LF复合吸附的量。其中qe为每克吸附剂的吸附量(mmol/g),V是该溶液的体积(升),M是吸附剂的重量(克),C o 和C e的分别是初始溶液和平衡浓度(毫摩尔/升)。

2.3. 动力学实验?

250毫升的玻璃烧瓶中,10克预处理活性炭,用50ml去离子水混合。将悬浮液加热至30℃,并用一个磁电路搅拌器(VMS-C7,VWR)以200rpm下搅拌。随后,加入50ml的预热吸附质溶液,以获得所需的初始浓度。在不同的时间收集样品,并通过HPLC分析。由于取样是小于2.5%,溶液体积的整体减少,这意味着在接近恒定的液体体积,测定吸附速率。方程(2)计算了吸附夸脱qt(毫摩尔/克)的量。其中,Ct是在时间t的液相浓度。

2.4 乳海藻糖的生产

从Caldanaerobacter subterraneus [21]的海藻糖磷酸酶生产乳海藻糖,使用500mM的海藻糖和pH7.0,37℃,30mM磷酸缓冲液的半乳糖作为基板。加入干面包酵母至最终浓度为25g / L时,通过除去多余的葡萄糖达到产率的最大化。以这种方式,10天后乳海藻糖浓度可以达到200mM。接着,将产物纯化分为三个简单步骤。首先,在37℃下,通过大肠杆菌海藻糖酶处理,将剩余的海藻糖降解

为葡萄糖。接下来,在30℃下,再加入面包酵母消耗单糖,葡萄糖和半乳糖。最后,将溶液稀释5倍,并进一步纯化,如下所述。

2.5 吸附- 解吸分离纯化

在303 K和200rpm下5h,将生物转化的溶液(200毫升)与10%的活性炭混合。然后,通过一个塞茨滤波器(Werke GmbH, Germany)将碳真空过滤,并转移到一个玻璃柱中(77×3厘米)。用0-15%(v/v)的乙醇进行洗脱,以纯的形式,含有所需的碳水化合物的馏分被汇集,并在50℃下,使用旋转蒸发器过滤并浓缩。

2.6。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

在室温下,将生物转化的溶液(200毫升)加载到一个玻璃柱里(77×3厘米),其里面为平等床体积的1X8离子交换树脂(醋酸盐的形式,化学有限公司,德国)(acetate form, Alfa Aesar, Germany)。用2个柱床体积的去离子水洗涤树脂,并收集小部分进行分析。因为树脂是在一个完全解离的状态下,所以每个周期后,3个柱床体积的乙酸钾(1 M)树脂的再生是必要的。

2.7 分析步骤

通过配备一个Aminex HPX-87H柱(300mm×7.8mm, BIO-RAD)的HPLC高效

液相色谱(Varian Prostar)和RI检测器(Varian Prostar model 350),测定乳海藻糖,海藻糖和其他污染物。5mM硫酸,65°C下进行洗脱。

3. 结果与讨论

3.1 吸附等温线

通过表面上的吸附量(量子效率)和液相中溶质浓度(Ce)之间的关系,常常可以描述吸附行为,它可以由相应的等温线说明。对于稀的水溶液,如生物催化转化的混合物,则优先使用Langmuir方程(3)和Freundlich方程(4)。其中QL和KL分别是有关最大单层的吸附容量和能量的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KF

和N是有关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的Freundlich常数。在理想情况下,基于同质表面的单分子层吸附,Langmuir方程最初源于活性炭的气- 固相吸附。反过来,在一个中间压力范围内,由异构表面上的吸附过程,提出了Freundlich方程[22]。

在这项工作中,活性炭上的海藻糖和半乳糖醇吸附,已嵌合到两个方程中,为未来预测以找到最准确的(图2)等温线。有人发现,在这两种情况下(R2> 0.98)的实验数据,Freundlich方程对应最好。这也表明,海藻糖的KF值高于2.7倍的半乳糖(表2),其中单糖和双糖的典型模式是一致[12,19]。这些结果表明,它应该有可能纯化海藻糖或及其类似物之一,其中类似物来自于含有主要污染物半乳糖

醇的生物转化混合物。事实上,已经发现,当其他组分存在于混合物中时,分子的吸附行为是不改变[6]。此外,虽然这些低数字似乎表明活性炭CPG-LF的表面是有点异质性的(表2),但是海藻糖和半乳糖醇的N值是有利于吸附。

3.2 活性炭的不均匀性

CPG-LF活性炭表面的不均匀性的证据已经分布研究得到了。更具体地说,海藻糖的固- 液分配系数KD是从下面的方程计算出的:KD=CS/CW。Cs是吸附剂在固体颗粒中的浓度,Cw是吸附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图3)我们发现使海藻糖的浓度以及pH值和温度保持恒定,随着活性炭量的增加,KD值发生变化。这说明CPG-LF的表面是不均匀的,因为在均匀的表面和固定PH条件下,KD值不会随海藻糖的量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发现,较高的吸附剂量使qe值降低,这可由表面不均匀模型来解释。在低剂量下,所有的吸附位点暴露,表面吸附作用较快,因此qe值较高。相反,在较高剂量下,由于一部分低能量位点?被占用,使高能量位点的可利用性降低,造成qe值较低。

3.3吸附动力学

在应用中,能够在给定条件下预测吸附作用以什么速率进行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提出了多种动力学模型,从准一级吸附模型、准二级吸附模型到孔道扩散模型。在这些模型里,准二级速率表达式已被广泛用于水溶液中吸附基底,用于吸附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粘土等。速率大小可用方程表示:式中qe是每克吸附剂的吸附量,k是准二级速率常数。该模型的优点是在不知道任何参数的情况下,可以从方程中确定初始吸附率。从上述公式中计算出的乳海藻糖和半乳糖醇的吸附量与实验结果一致(表3)。因此,看起来能够准确描述乳海藻糖和半乳糖醇与CPG-LF的吸附作用(图4),还说明了吸附过程除物理吸附外,还有化学吸附。

为了鉴定影响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机制,使用了颗粒内扩散模型。用方程表示为:公式中k pi是浓度i下的颗粒内扩散速率常数,Ci是截距,大小与边界层厚度的有关。q t-t1/2作图应该是一条k p为斜率、C为截距的直线。然而,我们模型的结果是多线性的,说明过程是分两步进行的(图5)。首先,比较倾斜部分是因为外部表面吸附,而第二阶段可以描述为逐渐吸附,该阶段粒子内部扩散成为限制因素。对于海藻糖和半乳糖醇,k p1高于k p2,而C1低于C2(表4)。大体类似的是,开始时吸附作用较快是因为活性炭有可用的自由表面。当吸附了碳水化合物形成厚层时,吸附能力降低,并受被吸附物从碳粒子

外部到内部的运输速率控制。事实上,线不经过原点,表明颗粒内扩散只是吸附过程中速率控制的一个步骤。可能还有其他一些吸附机制,如离子交换、沉淀或其他物理现象。

3.4 生物转化混合物的纯化

以海藻糖和半乳糖为底物,海藻糖磷酸化酶为生物催化剂生产乳海藻糖(图1)。然后用海藻糖酶和面包酵母处理产品混合物以除去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这个过程是非常便宜和有效的,但是产生了多种低浓度的发酵产品,如半乳糖醇、甘油、乳酸和醋酸。以上这些产物需要用其它的纯化技术除去,最常用的有离子交换色谱法和活性炭吸附。虽然使用活性炭后,离子交换可以降低装载负担,但是该技术相当昂贵。因此,通过纯的乳海藻糖复苏的两种方法比较,活性炭先于或后于阴离子交换。

经预处理的生物转化的混合物中,含有40mM乳海藻糖和25mM半乳糖醇,首先用1X8离子交换树脂装载上,并用离子交换水洗涤。从逻辑上说,不带电的糖类和醇没有固定到基质上,而带负电(糖基)磷酸脂和乳酸被保留(图6)。含有树脂的乙酸乙酯作为抗衡离子,然后用活性炭混合穿流,并振摇5 h以达到吸附平衡。乳海藻糖,半乳糖醇,甘油的吸附量分别被认为是76,35和19%。这表明乳海藻糖与活性炭结合是最优选的化合物,在吸附过程中半乳糖醇是主要污染物。然而,选择性吸附剂允许用含水乙醇作为洗脱剂,甚至可以进一步净化乳海藻糖。事实上,单糖和双糖的分离可以用乙醇梯度,通过洗脱逐渐去除结合牢固的成分[20]。以我们的情况看,大部分的半乳糖醇和甘油已经用水洗涤除去,而用10%或更高浓度的乙醇洗脱乳海藻糖(图7)。在这种方式中,乳海藻糖被回收的回收率为31 %,纯度在97%以上。

作为一种替代方法,评价预处理的生物转化混合物的乳海藻糖,使其直接纯化,而省略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在吸附步骤中,观察到了前面的过程中类似的模式,乳海藻糖>半乳糖醇>甘油>乙酸>乳酸>磷酸的顺序有约束力的偏好。同样地,用10-15%乙醇选择地吸附乳海藻糖导致了24%的产率和超过97 %的纯度(图8)。在这一步骤程序中,起始混合物中离子的积存量也许可以说明,乳海藻糖的产量有所下降。尽管如此,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产品是有高纯度的,省略了代价高的色谱法是有利的。

4. 结论

运用活性炭CPG- LF 12 40的实验测定海藻糖和半乳糖的吸附平衡和动力

学。认为其吸附能力是海藻糖比半乳糖醇高,可以通过Freundlich方程可以准确地描述。反过来,吸附动力学可以通过伪二阶模型成功地模拟,同时粒子内部扩散成为速率控制步骤之一。

这些因素允许从含有主要污染物半乳糖醇的生物转化混合物中,把乳海藻糖纯化出来。然而,以获得高度的纯品,用乙醇/水的梯度发现,在活性炭中选择性吸附剂是必不可少的。前面叙述的吸附/解吸过程,通过离子交换工序,产率从24%提高到31%,但也增加了价格。因此,为纯化海藻糖磷酸酶产生的新二糖,直接使用活性炭是优选的。

nature 一篇文献的翻译《生物催化工程的第三次浪潮》

生物催化工程的第三次浪潮 孙志轩细胞生物学 1133221016 过去的十年里,由于科技的进步,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工业规模都已确定用具实用性并且环保的生物催化来代替化学合成中的传统的金属催化和有机催化。DNA测序以及基因合成的关键进展是基于剪切生物催化剂通过蛋白质工程和设计,及将酶整合入新的生物合成途径的能力取得的巨大进步。为了突出这些成就,在此我们讨论了以酶催化作为关键步骤,将蛋白质-动力学生物催化剂应用于从通用化学品到先进医药中间体的范围。 生物催化是对合成化学中微生物和酶的应用,作为自然界的催化用于新的目的:酶的应用还未涉及到[1-5]。通过几次技术研究创新的浪潮,目前生物催化领域已达到其企业成熟水平。 图1酶发现的进程及用于确定所需催化剂的蛋白质工程策略 理性设计(b)基于蛋白结构(a)或是同源模建识别不同的突变位点,而随机突变(c)与筛选或是选择结合是定向进化实验的基础。结合这些方法使构建更小型但更智能的数据库(d)成为可能。现在通过富集培养(e)对酶进行传统筛选已被关键的主题数据库检索(f)代替以指导新型酶或是他们具备的所需特性的确定。在其初期仍是酶的设计(g)的从头计算(从头合成de novo)。内部结构指的是通过生物催化不同的浪潮可得到的进行化学物质。(R)-苯乙醇腈(左)在100年前的植物提取物中已经获得;(1S,3S)-3-氨基环己醇(中)由Novartis公司利用一种固定化酯酶制成;6-氯-2,4,6-3脱氧-D-赤型六吡喃环(右)由DSM用一个设计的醛缩酶耐受高浓度乙醛并且获得高选择性的过程制的。

生物催化的第一次浪潮(图1),始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认识到活细胞的组成成分可以应用于有效地生物转化(相对于几千年已经司空见惯的发酵过程)。例如,Rosenthaler利用一种植物提取物从苯甲醛和氰化氢合成的(R)-苯乙醇腈[6];发生在微生物细胞内的类固醇的羟化[7]也已知。较新的例子即洗衣粉中蛋白酶的利用[8]。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转化为更甜味的果糖[9],青霉素G酰基转移酶制备半合成抗体[10]。这些应用关键挑战在于生物催化剂稳定性的限制及诸如此类的缺点主要通过酶的固定化来克服,这也有利于酶的重复利用。 生物催化的第二次浪潮,在20世纪80到90年代,最初的蛋白质动力学技术,代表性的即基于结构的技术,扩大了酶的底物范围以允许异常的合成中间产物的合成。这一变化将生物催化扩展到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实例包括脂肪酶催化水解手性前体用于合成地尔硫卓(一种治疗血压药物),醇腈酶催化合成醇类对映异构体应用于降胆固醇抑制素药物,脂肪酶催化合成蜡酯类物质例如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或是十六烷基蓖麻醇酸酯用于化妆品工业,以及腈类水合酶催化水合丙烯腈形成丙烯酰胺用于高分子材料(这类腈类水合酶已在紫红红球菌全细胞中获得)。除固定化之外,目前的挑战包括优化用于非天然底物的催化剂。 现阶段,生物催化的第三大浪潮开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Pim Stemmer 和Frances Arnold的工作。他们首创了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达尔文进化论体外实验快速大量地修饰催化剂。尽管这一术语于1972年的全细胞实验中曾被用过,现在这一方法通常称为定向进化,这一技术的最初方法涉及到在一个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随机突变的迭代循环法,随后从酶稳定性提高,底物特异性以及对应选择性的突变体形成的库中筛选法。讨论到此,今后的发展已经集中于提高定向进化的效率以产生“更智能地”数据库。工业生物催化主要集中于水解酶,一些酮还原酶(KREDs),以及辅因子再生和在有机溶剂中蛋白质的稳定性研究。在某些情况下,优化代谢途径;例如,融合不同的自然界菌株的基因于一个新的宿主细胞以产生1,3-丙二醇(形成多聚体的单体),使得将甘油转变为更易被利用的原料葡萄糖成为可能。 由于现在的生物催化浪潮取得的进展,将酶设计成引人瞩目的新功能,例如接受之前的惰性基质(孟鲁司特的KRED或是西他列汀的转氨酶),或是改变形成产物的性质(萜环化酶突变体可作用于不同的萜烯或是氨基酸代谢物使醇类作为生物燃料)。如今需要新型酶将生物量转换为第二或第三代生物燃料,材料和化学品。第三大浪潮的主要发展是先进的酶工程(包括定向进化),基因合成,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工具和计算机模拟,并且酶改进的理论进展可能比原来预期的要更显著。工程酶可以在含有60uC的有机溶剂的溶液中保持稳定,可以接受新

系统生物催化的原理及应用(欧阳平凯院士)

系统生物催化的原理 及应用
欧阳平凯
南京工业大学 2005.08.13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571287.html,
现代化学工业面临重大的挑战
n
物 以石油等化石资源为源头的化学工业所面 生 做 om 临的挑战在于化石资源日益枯竭 心 .c 专 ioo - b 秀 .b 物 w 化石资源的市场价格上涨迅速,现代化学 生 ww 工业的原料成本猛增
n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571287.html,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571287.html,
现代化学工业面临的机遇
光合作用产生的 生物质循环
物 生 做 om 心 .c 目前世界 专 ioo 65 亿吨 C/年 - b 化石资源消耗 秀 .b 物 w 生 ww
仅需使用小于 10% 生物质循环, 即可替代化石资源
950亿吨 C/年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质资源的生产不断 提高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571287.html,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571287.html,
n n n n n
n
The amount of biomass circulation by photosynthesis is 95 billion tons per year. Independence from fossil fuels can be achieved by using less than 10% of this carbon energy. A fundamental sustainable society through natural circulation of Biomass driven by an external energy is realized. This is in principle a sustainable society.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biomass that will not give an negative impact to the environment, namely the sustainable limit of harves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future. Considering the improvement of harvesting efficiency of biomass or the advance of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it is not a dream that in spite of petroleum,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and organic feed stocks can be obtained from biomass.
物 生 做 om 心 .c 专 ioo - b 秀 .b 物 w 生 ww
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与互助社区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571287.html,

生物催化技术

化学化工学工业催化结课论文 生物催化技术 姓名: 指导教师: 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 10化工 提交日期: 2013-1-18

目录 摘要 (3) 英文摘要 (4) 前言 (5) 1.生物催化原理 (5) 1.1生物催化原理 (5) 2.生物催化反应的特征 (6) 3.常见的生物催化剂——酶 (6) 3.1酶的分类 (6) 3. 2 酶的功能和应用 (6) 3.2.1 酶的功能简介 (6) 3.2.2 一些酶的应用 (8) 4.生物催化剂快速定向改造新技术....................................8 4.1定向进化技术的优势 (8) 4.2定向进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9) 5.生物催化技术的趋势与前景.......................................9 5.1生物催化技术的趋势与前景 (9) 5.1.1国外的发展形势 (9) 5.1.2我国生物催化产业的现状 (10) 5.2前景小结 (10) 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生物催化技术 郭蒙蒙 指导老师:吴斌 (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黄山,安徽)

摘要 近几年,全球催化剂市场将以 4.6%的速率增长,环境用催化剂将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约27%,以下依次为聚合用催化剂(22%)、炼油用催化剂(21%)、石油化工用催化剂(20%)、精细化工用催化剂(10%),其中,精细化工用催化剂和环境用催化剂增长速率最快,均接近8%.由于生物催化剂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反应速度较快等众多特点,生物催化剂俨然已经成为化工催化的宠儿。生物催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应用十分的广泛,它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同时生物催化也涉及了三个学科的不同部分: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微生物学、酶学;化工工程雪中的催化、传递过程和反应工程学。人类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利用酶,利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生物催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麦芽制曲酿酒工艺等。近代认识酶是与发酵和消化现象联系在一起的。后来创造了“酶”这一术语以表达催化活性。本文主要说明生物催化剂催化的原理类别,生物催化反应的特征及生物催化的发展和趋势等关键词生物催化技术酶生物催化技术前景 In recent years, the market of global catalyst will grow at the rate of 4.6%, environmental catalysts will occupy the largest market share, about 27%, followed by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22% ), ( 21% ) refining

制药中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f12571287.html, 制药中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作者:兰国栋翟培正王军程 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8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制药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客观。其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药品许可范围正在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在不同类型的药品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努力。未来,中国制药业的发展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很多选择。它可以被仿造,并且可以继续发展和创新,只有找到最适合你的发展道路,才能长期发展。 关键词:制药;生物催化;应用研究 引言: 当今社会中,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是高科技技术的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物催化技术在化学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工业发展中占据较高的地位,所以想要发展化学制药,就应该重视生物催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因此,将医药学和生物学两个专业的知识进行有效融合起来,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生物催化技术的成熟。 一、生物催化技术的简介 1、生物催化技术 微生物通常用作生物催化技术中的催化剂,因为它们种类繁多,并且生物转化反应中常用的酶种类繁多。此外,除了上述优点外,微生物也非常适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用于极难反应的化学药物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的结构组合也非常简单,因此在制备相对不稳定的化合物时优选微生物。该化合物在生物催化技术的作用下具有以下优点:(1)生物催化技术可以增加化合物反应产物的范围。(2)生物催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加速生物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不加保护,可以在简单快速的步骤中完成。(3)还可以进一步加快化学药品生产过程立体和区域选择范围的实现。(4)由于生物催化技术产生的反应条件比其他条件温和,这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稳定相对复杂的分子结构。(5)生物催化技术的特点是完全无污染,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的危害,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它还可以直接用于环境中的降解。 2、生物催化技术的特点 首先,它具有底物特异性。催化链中的酶的特征在于特异性,即酶只能催化特征底物。高选择性是生物催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在手性化合物等精细化学品生产中的特异性,使生物催化技术可以合成手性活性药物成分。充分发挥独特的优势。另外,它的反应速度很快。为了引起化学反应,必须使反应物分子通电并处于激发态,并且催化

生物催化技术心得

Hefei University 题 目: 生物催化剂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教 师: 日 期: 2015/4/19

心得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已将学习工业催化近三个月了,虽每周只有短短九十分钟,但已经在董强老师的认真教学下让我感受到它的魅力,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下本课程第七章节:生物催化技术。 生物催化是利用生物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合成有机化学品和药物制品。人类利用酶或微生物细胞作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生物催化已有几千年历史,早已发明了麦芽制曲酿酒工艺,古埃及和古代中国都有历史记载。近代科学技术对酶的认识研究,成为现代酶学和生物催化研究的基础。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给传统的化工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这一技术的崛起,世界各国相继参与生物催化技术的研究,运用它进行化工生产。化工催化技术也对环保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未来相信它会更利于世界的发展。 生物催化剂能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蛋白质、RNA或它的复合体,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生物催化剂(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 相同点: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几乎不被消耗;只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降低活化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都会出现中毒现象。 不同点:无机催化剂寿命一般比酶长的多,并且不容易中毒。酶的稳定性不如无机催化剂,成本也要高很多。但是酶拥有可怕的效率。通常酶的催化速率可达无机催化剂的一百万倍以上。所以酶一般应用在医学制药等高科技,靠质量产品需求的领域。 生物催化剂是指生物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游离或固定化的酶或活细胞的总称。它包括从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的游离酶或经固定化技术加工后的生物酶,也包括统称为的游离的、以整体微生物为主的活细胞及固定化活细胞。酶催化剂用于催化某一类反应或某一类反应物(在酶反应中常称为底物或基质)。 从酶的作用和功能的发现过程中了解到,人们最早使用的是游离的细胞活

nature一篇文献的翻译《生物催化工程的第三次浪潮》

生物催化工程的第三次浪潮 过去的十年里,由于科技的进步,无论是实验室还是工业规模都已确定用具实用性并且环保的生物催化来代替化学合成中的传统的金属催化和有机催化。DNA测序以及基因合成的关键进展是基于剪切生物催化剂通过蛋白质工程和设计,及将酶整合入新的生物合成途径的能力取得的巨大进步。为了突出这些成就,在此我们讨论了以酶催化作为关键步骤,将蛋白质-动力学生物催化剂应用于从通用化学品到先进医药中间体的范围。 生物催化是对合成化学中微生物和酶的应用,作为自然界的催化用于新的目的:酶的应用还未涉及到[1-5]。通过几次技术研究创新的浪潮,目前生物催化领域已达到其企业成熟水平。 图1酶发现的进程及用于确定所需催化剂的蛋白质工程策略 理性设计(b)基于蛋白结构(a)或是同源模建识别不同的突变位点,而随机突变(c)与筛选或是选择结合是定向进化实验的基础。结合这些方法使构建更小型但更智能的数据库(d)成为可能。现在通过富集培养(e)对酶进行传统筛选已被关键的主题数据库检索(f)代替以指导新型酶或是他们具备的所需特性的确定。在其初期仍是酶的设计(g)的从头计算(从头合成de novo)。内部结构指的是通过生物催化不同的浪潮可得到的进行化学物质。

(R)-苯乙醇腈(左)在100年前的植物提取物中已经获得;(1S,3S)-3-氨基环己醇(中)由Novartis公司利用一种固定化酯酶制成;6-氯-2,4,6-3脱氧-D-赤型六吡喃环(右)由DSM用一个设计的醛缩酶耐受高浓度乙醛并且获得高选择性的过程制的。 生物催化的第一次浪潮(图1),始于一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认识到活细胞的组成成分可以应用于有效地生物转化(相对于几千年已经司空见惯的发酵过程)。例如,Rosenthaler利用一种植物提取物从苯甲醛和氰化氢合成的(R)-苯乙醇腈[6];发生在微生物细胞内的类固醇的羟化[7]也已知。较新的例子即洗衣粉中蛋白酶的利用[8]。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转化为更甜味的果糖[9],青霉素G酰基转移酶制备半合成抗体[10]。这些应用关键挑战在于生物催化剂稳定性的限制及诸如此类的缺点主要通过酶的固定化来克服,这也有利于酶的重复利用。 生物催化的第二次浪潮,在20世纪80到90年代,最初的蛋白质动力学技术,代表性的即基于结构的技术,扩大了酶的底物范围以允许异常的合成中间产物的合成。这一变化将生物催化扩展到医药中间体和精细化学品的制备。实例包括脂肪酶催化水解手性前体用于合成地尔硫卓(一种治疗血压药物),醇腈酶催化合成醇类对映异构体应用于降胆固醇抑制素药物,脂肪酶催化合成蜡酯类物质例如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或是十六烷基蓖麻醇酸酯用于化妆品工业,以及腈类水合酶催化水合丙烯腈形成丙烯酰胺用于高分子材料(这类腈类水合酶已在紫红红球菌全细胞中获得)。除固定化之外,目前的挑战包括优化用于非天然底物的催化剂。 现阶段,生物催化的第三大浪潮开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Pim Stemmer 和Frances Arnold的工作。他们首创了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达尔文进化论体外实验快速大量地修饰催化剂。尽管这一术语于1972年的全细胞实验中曾被用过,现在这一方法通常称为定向进化,这一技术的最初方法涉及到在一个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随机突变的迭代循环法,随后从酶稳定性提高,底物特异性以及对应选择性的突变体形成的库中筛选法。讨论到此,今后的发展已经集中于提高定向进化的效率以产生“更智能地”数据库。工业生物催化主要集中于水解酶,一些

酶催化技术与手性药物的研发

生物工程导论论文 题目酶催化技术与手性药物的研发Enzyme catalytic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ral pharmaceutical chemicals 任课教师吴坚平 上课时间周一第11—13节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班级 作业完成时间2013年11月

酶催化技术与手性药物研发 XXXXXXXXXX XXX 摘要:酶催化手性药物的制备是利用酶对手性分子构型的识别能力进行选择性催化的新兴制备型药物的方式,有反应效率高,选择性高,反应温和,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等优势。近年来,酶催化技术迅速崛起;同时,市场对手性药物需求极大。本文就将简单论述手性药物的研发现状,并对运用于手性药物研发的酶催化技术做一些简单介绍及评述。 关键词:酶催化;手性药物;绿色制药; Enzyme catalytic techn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ral pharmaceutical chemicals Gao Shen 3120100301 Abstract:Enzyme catalytic chiral drugs produced by the use of enzymes opponents of heterogeneous elements of the identified capacity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emerging prepared drug the way in which response efficiency, high selectivity, mild response. This is in line with the "Green Chemistry" requirements. In recent years, enzyme catalytic technologies rapidly rising; at the same time, market your opponent of drug needs are enormous. This document will outline the nature of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nzyme catalytic technologies and do some simple introduction and commentary. Keywords:Enzyme catalytic converters;chiral drugs;green pharmaceutical process; 1 手性药品研发的意义 手性(Chirality)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用于表达化合物分子由于原子三维排列引起的一种结构不对称现象。手性化合物(Chiral compounds)是指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同,但左右排列相反,如实物与其镜中的映体。 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就发现了分子的不对称现象[1],提出了对映体(Enantiomer)存在两个旋光异构体的构想。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旋光能力也相同,但方向相反,分别被命名为 R-型(右旋)或S-型(左旋)、外消旋。手性异构体之间理化性质可以有极大的差异,与手性物质相互作用可以产生不同的产物。如天然的(-)- 尼古丁毒性比(+)- 尼古丁大得多[2];舞毒蛾的性引诱素disparlure是舞毒蛾的性信息素,其中一种对映体在极低浓度下就能对舞毒蛾起到性吸引的作用,而另一对映体即使在极高浓度下也没有性吸引的活性作用;(S)- 天冬酰胺,味甜而(R)- 天冬酰胺,味苦等。许多与生物体密切相关的生化反应中,均和物质的手性相关联,作为生命活动重要基础在体内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Protein)、多糖(polysaccharide)、核酸(nucleic acid)等几乎全是手性的[3],正是因为生命活动的生化反应与有机物的手性相关性,目前对物质的手性、物质的手性反应以及物质的手性合成和分离等,对人类来讲具有不可轻视的重大意义。 手性化学品已逐渐在材料、食品、化工、制药等领域大战雄风,且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尤为重要。由于药物的手性对生物的应答关系,如在体内的吸收、转运、组织分配、与靶点的作用以及代谢和消除等,都可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它们在

策划生物催化的第三次浪潮

策划生物催化的第三次浪潮 来源:生物谷日期: 2012年09月13日 生物催化是在合成化学中应用酶和微生物,将天然催化剂用于酶尚未进化到的新目的。经过几次技术研究和创新浪潮,生物催化领域现被证明已经达到了工业化水平。 第一次生物催化浪潮始于一个多世纪前,科学家意识到活体细胞的某些成分可以用于有用的化学转化(与此不同的是,发酵过程早已经成为常事上千年了)。比如,Rosenthaler使用从植物中提取的苯甲醛和氢氰酸合成了(R)-苯乙醇腈(维生素B17的有效成分之一),人们也已经知道微生物体内进行着甾体的羟基化反应。更近的例子是,蛋白酶被用于洗衣液中,葡萄糖异构酶被用于将葡萄糖转化为更甜的果糖,盘尼西林G 酰基转移酶被用于生产半合成抗生素。这些应用主要面临的挑战在于生物催化剂有限的稳定性,但这些缺陷首先由酶的固定化得以克服,该方法还易化了酶的重复利用。 第二次生物催化浪潮介于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最初的蛋白质工程技术,典型的是基于结构的,拓宽了酶的底物范围从而可以合成非常见的合成中间物上。这一改变使得生物催化扩展至药物中间体和精细化学生产领域。这方面的例子包括:脂肪酶催化拆分手性前体用于合成地尔硫卓(一种降压药)的手性前体,醇腈裂解酶催化合成除草剂的中间体,羰基还原酶催化合成纯化对映体醇用于生产降低胆固醇的沙汀类药物,脂肪酶催化合成酯化腊,如化妆品的添加物肉豆蔻醇肉豆蔻酸酯或鲸蜡醇蓖麻油酸酯,腈水合酶(提取自玫瑰红红球菌)催化丙烯腈水合生成丙烯酰胺用于形成聚合物。除了酶的固定化,现有的挑战还包括为非天然底物优化生物催化剂。 现在这第三次生物催化浪潮始于Pim Stemmer和Frances Arnold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的工作。他们开创性地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体外版的达尔文进化快速而广泛的改变生物催化剂。现在这种方法通常被称为定向进化,尽管该词从1972年

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工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之一,但同时,化学工业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所以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而应用生物催化技术改造并逐步取代传统化工产品就是其中有前途的发展方向。生物催化具有条件温和、能源节省、转化率和选择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还可以进行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关键词:生物催化;催化效率高;专一性;环境友好 1生物催化的简介 迄今为止,化学工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基础支柱产业之一,并继续保持高速的发展势头。而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即大幅提高精细化学品比重和大力开发专用化学品是发达国家化学工业的发展方向。但同时,化学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石油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局面,其次,化学工业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寻找新的经济生长点,新技术新工艺在精细化工中的开发应用成为关键,而应用生物催化技术改造并逐步取代传统化工产品就是其中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尤其是今年来,生物催化技术的引入为精细化工的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亮点,成为该领域再度飞跃的关键之一,生物催化不仅具有条件温和、能源节省、转化率和选择率高、环境友好等特点,还可以进行手性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和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因此,生物催化已经成为国外著名医药、化学公司发展和投资的重点。 所谓生物催化是指利用某种生物材料(主要是酶或微生物)来催化某种化学反应。生物催化在我国很早就已应用,如夏商时期用发酵来酿酒等。但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上的应用则是在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 2生物催化的工业化应用实例 在生物催化的工业应用中,酶作为生物催化剂比化学催化剂有许多优点:①酶催化反应一般在常温、常压和近于中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投资少、能耗低且操作安全性高;②生物催化剂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和反应速度,比化学催化反应的催化效率可高107~1013倍;③生物催化具有高度专一性,包括底物专一性和立体

生物催化剂

课程名称:工业催化剂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生物催化剂 摘要近年来生物催化剂的发展,生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过程和生物催化剂的种类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重点方面之一,下面我们通过这些方面来了解生物催化剂,从而来展望一下生物催化剂未来的前景。 关键词生物催化剂 一.定义 1.广义是指由生物产生用于自身新陈代谢,维持其生物的各种活动。 2.生物催化是利用生物催化剂(是酶或微生物)来改变(通常是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3.生物催化剂是指生物反指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游离或固定化细胞各游离或固定化酶的总称。 4.工业用生物催化剂是游离或固定化的酶或活细胞的总称。它包括从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的游离酶或经固定化技术加工后的,以上统称为;也包括统称为的游离的、以整体微生物为主的活细胞及固定化活细胞。酶催化剂用于催化某一类反应或某一类反应物(在酶反应中常称为底物或基质),其过程则称为;而以整个微生物用于系列的串联反应的过程称为。死的细胞或干细胞制剂也具有催化作用,但其细胞已无新陈代谢能力,往往不能进行辅酶或辅基(酶的组成部分)的再生,只能进行简单的酶反应,属于一种不纯的酶催化剂。 5.酶是生物催化剂,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蛋白质。但少量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旧称酵素。生物体的化学反应几乎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酶的催化作用同样具有选择性。例如,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糊精和麦芽糖,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成肽等。活的生物体利用它们来加速体内的化学反应。如果没有酶,生物体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就会进行得很慢,难以维持生命。大约在37℃的温度中(人体的温度),酶的工作状态是最佳的。如果温度高于50℃或60℃,酶就会被破坏掉而不能再发生作用。因此,利用酶来分解衣物上的污渍的生物洗涤剂,在低温下使用最有效。酶在生理学、医学、农业、工业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目前,酶制剂的应用日益广泛。 二.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1.效率极高。2.高度专一。3.条件温和。4.清洁环保。 三.生物催化剂的来源 目前,少数生物催化剂是从动物肝脏或植物中提取的,多数来自于微生物细胞。除真核生物。和单细胞酵母(如从南极假丝酵母中得到了高效脂肪酶CalB)外,原核微生物是生物催化剂的主要来源。由于原核微生物(细菌和古生菌)是地球上出现最早和数量最多的生命形态,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后,许多微生物为适应“恶劣”环境而具有了非常高的耐受性,从而可从中得到大量高性能的生物催化剂。现在,虽然微生物培养也有其局限性,如很多生物体用当前技术还无法进行培养,但通过微生物培养来获得生物催化剂仍是最普通和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因为微生物培养能加速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而增加其数量,为以后的高通量筛选提供了有利条件。

生物催化工程复习

什么是生物催化? 生物催化是指利用酶或有机体(细胞、细胞器等)作为催化剂实现化学转化的过程,又称生物转化。 生物催化系统主要由底物/产物、反应介质、生物催化剂三个基本的要素构成。 生物催化的优点: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 缺点:生物催化剂在反应介质中往往不稳定、可用于工业化应用的生物催化剂太少、开发周期长 什么是生物催化剂? 生物催化剂是生物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游离细胞、游离酶、固定化细胞或固定化酶的总称。 产酶微生物的基本要求 常规生物催化剂发现发现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设计反应的过程,选择合适的酶或产酶微生物,建立方便、有效的分析方法。 一般产酶微生物的筛选原则包括: ①能够通过发酵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高产目标酶;②微生物应该尽可能地利用便宜和方便的原料生产酶;③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最好有比较高的专一性,没有或很少有产生副产物的杂酶;④所用微生物应该是不产生有害物质的非致病性的安全微生物;⑤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应该较高,这样才能重复稳定地获取微生物酶。 从自然界分离与筛选产酶微生物菌种一般按采样、富集、分离和初复筛等几个步骤进行。什么是酶分子修饰 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酶分子修饰的方法 大分子物质结合修饰(共价和非共价);主链修饰(肽链有限水解修饰);侧链基团化学修饰;金属离子置换修饰;氨基酸替换修饰;定点突变 酶分子修饰的原理 ?1、(如何提高酶的稳定性)修饰剂分子存在多个反应基团,可与酶形成多点交联。使酶的天然构象产生“刚性”结构。从而增强酶天然构象的稳定性与耐热性。大分子修饰剂本身是多聚电荷体,能在酶分子表面形成“缓冲外壳”,抵御外界环境的极性变化,维持酶活性部位微环境相对稳定。 ?2、(如何保护酶的活性部位)大分子修饰剂与酶结合后,产生的空间障碍或静电斥力阻挡抑制剂,“遮盖”了酶的活性部位。从而保护酶活性部位并起到低抗抑制剂和抗蛋白水解酶的作用。 ?3、(如何维持酶的结构完整)酶分子上许多敏感基团交联上修饰剂后,减少了受蛋白水解酶破坏的可能性。 ?4、(如何消除抗原性)酶蛋白氨基酸组成的抗原决定簇,与修饰剂形成了共价键。破坏了抗原决定簇—抗原性降低乃至消除,“遮盖”了抗原决定簇—阻碍抗原、抗体结合。消除酶的抗原性,使酶稳定。 什么叫酶的发酵生产? 利用微生物的扩大培养获得所需酶的技术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对产酶菌种的要求(归纳): ①生长速度快,产酶量高;②培养基简单;③遗传稳定;④易于分离纯化;⑤安全性高。产酶菌种的保藏

手性药物及手性技术

手性药物及手性技术 当前,手性药物(Chiral Drugs)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新药发展的方向和热点领域。作者曾发表文章,介绍了手性药物市场的增长和当前国内外手性药物发展的动向和趋势,阐述了加速手性技术开发,迎接世界制药工业挑战的必要和紧迫。本文将结合手性药物市场最新发展和手性技术的最新成就,探讨药品和精细化学品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一世界手性药物工业发展迅速 (1)手性药物市场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 自1992年以来,手性药物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1995年,其销售额为557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23%,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额2585亿美元的22%。1999年,手性药物市场第一次超过1000亿美元,单一异构体药物销售额达到1150亿美元,比1998年的994亿美元增长16%,占世界药品市场3600亿美元的32%。从1995~1999年,5年内单一异构体药物销售额翻了一番,占世界药品市场份额从1/5到1/3,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预计今后几年仍将以年8%的速度增长,到2003年将达到1460亿美元。 (2)科学发现和药政规定推动手性药物的发展: 手性工业不断增长的首要原因在于基础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药物化学家们试图影响的生物信使分子和细胞表面受体,即药物作用的靶分子都是手性的,因此药物分子与这些靶分子的不对称性必须相匹配。另外,分子药理学研究发现,含有手性因素的化学药物对映体,在人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和毒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对映体具有药理作用,而另一个对映体不仅无药理作用,还会产生一定副作用。 手性药物市场不断增长的第二个原因是美国FDA的规定。1992年FDA发布手性药物指导原则,要求所有在美国上市的消旋体新药,生产者均需提供详细报告,说明药物中所含对映体各自的药理作用、毒性和效果。因此,制药公司对于内在的手性药物分子,必须作出适当的选择,是以其单一异构体形式开发,还是以其消旋体形式开发。显然,单一异构体的试验次数比较单纯,经济上更合算。 二手性药物正在成为制药公司谋求利益和提升地位的工具 (1)外消旋转化: 所谓外消旋转化,就是将已经批准以消旋体形式上市的药物转化成单一异构体形式批准上市。制药公司将手性(Chirality)作为一种工具,通过外消旋转化延长其“重磅炸弹”药品(年销售在10亿美元以上的药品)的专利保护期,从而控制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最近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是AstraZeneca公司对其抗溃疡药物奥美拉唑(Omeprazole,Prilosec)的二次开发。该公司申请了(s)-异构体(Esomeprazole)的专利,已于2000年在欧洲和美国上市(商品名: Nexium)。 AstraZeneca是对本公司原创药物进行外消旋转化,Sepracor公司则是对其它公司的药物进行转化,该公司称之为“生命周期经营战略”。这种战略就是当发现其它公司上市的外消旋体药物的药理活性只存在于一种对映体时,该公司就将该异构体进行专利(除非原创公司已有了专利); 而后再将此单一异构体药物许可给原创公司,如果原创公司不接受许可,则转让给其它公司,或自己独立上市。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是对Lilly公司的抗抑郁药氟西汀(Fluoxetine,Prozac)的转化。1998年1月,Sepracor申请了(s)-对映体的专利,并将此专利许可给原创公司Lilly。原开发商不接受许可的例子也是有的,如Sepracor对Glaxo 和Schering公司的支气管扩张药沙丁胺醇(Albuterol,Proventil)进行了转化,申请了左旋体(Levalbuterol)的专利,并进行临床试验,于1999年3月获FDA批准上市(商品名: Xopenex)。Schering不接受此专利许可,于1999年11月转让给了Abbott公司。 Sepracor在实行外消旋转化战略的同时,还对一些手性药物的放大工艺进行研究。例如,对GlaxoWellcome开发的抗抑郁药安非他酮(Amfebutamone,Wellbutrin)的(s)-异构体

工业生物技术(1)

工业生物技术是指在工业规模生产过程中以微生物或酶为催化剂进行物质转化,大规模地生产人类所需的化学品、医药、能源、材料等产品的生物技术,它是人类由化石(碳氢化合物)经济向生物(碳水化合物)经济过渡的必要工具,是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能源及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它为医药生物技术提供下游支撑,为农业生物技术提供后加工手段。以2000年聚乳酸上市为标志的工业生物技术(也称为白色生物技术,White Biotechnology)是继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之后,国际生物技术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其推动着一个以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为特征,以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化工、生物冶金等为代表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形成,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现代工业技术革命,其地位已经被提到空前的战略高度。据有关专家预测,至2015年,全世界的化工行业将有1/6的产值源自白色生物技术,金额高达3050亿美元。 生物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替代化石燃料资源;二是利用生物体系如全细胞或酶为反应剂或催化剂的生物加工工艺替代传统的、非生物加工工艺。 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是生物催化(Biocatalysis)。由生物催化剂完成的生物催化过程具有催化效率高(物耗低,原子经济性高)、专一性强、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环境友好(污染小)等优势,是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美国能源部、商业部等部门预测:生物催化剂将成为21世纪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工具,生物催化技术的应用可在未来的20年中使传统化学工业原材料、

水和能源消耗减少30%、污染物排放减少30%。世界经合组织(OECD)指出:“工业生物技术是工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希望的技术”。 中国高度重视工业生物技术的发展,2005年9月,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组织了“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在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作为“前沿技术”列入规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将生物催化项目(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中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立项,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中增列工业生物技术专题,国家支撑计划也在该领域立项支持了一批项目。工业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的研究,是中国参与生物技术国际竞争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和切入点,也是我国生物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战略重点,其最终目标是通过生物学、化学和过程科学的交叉,建立以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为基础的新生物加工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国家和地方的支持,我国相继建设了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酶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几个国家级和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部级工业生物技术研究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基础和产业化研究和开发,并取得了一批产业化成果。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平台建设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国家大力支持。

手性生物催化磷霉

手性生物催化提高东北制药总厂磷霉素生产率 一、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磷霉素是一种新型广谱抗菌素,具有理化特性稳定、安全低毒、无抗原性(无需试敏)等优点,现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被国际医学界和药学界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抗生素。 东北制药总厂是我国生产磷霉素的特大型企业,2001年产磷霉素粉针1.84亿余支,销售额逾七亿元。为世界最大磷霉素生产厂,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5%,在国际市场也占有相当份额。 东北制药总厂磷霉素生产采用的是化学合成法,即以丙炔醇为原料,经脂化、环氧化、拆分而成,工艺先进,但收率不高,约为20%。主要原因是在环氧化过程中形成的磷酸胺盐只有50%为具疗效的左旋物,另50%为无疗效的右旋物,被分离并弃之。 本项研究将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遗传构造高效菌;分离、生化修饰专性酶;科学固型化后,以最适条件用于磷霉素生产中的手性生物催化,将现工艺生产中产生的50%的右旋废弃物改型为具疗效的左旋物,实现产量、销售和税收翻番,利润翻三番。同时使废弃物排放量减至原工艺的20%。 二、课题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市场需求分析 磷霉素自90年代问世后即广受青睐。1997年美国FDA批准在美国市场应用,1999年欧洲药典增补版收载了该药。随其身价提高和良好的临床实践,其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据推测,到2010年世界粉针需求量将超过100亿支/年,口服剂型需求量则将数倍于针剂。 新建和扩建工厂是解决磷霉素巨大市场需求的一条途径,但改造传统工艺、大幅提高

收率更是一广被看好的有效途径。手性催化技术,因可将无效右旋物转化为有效左旋物,而成为重点关注技术。国内外不少科学家已先后从不同角度开展了相关研究。如:美国巴里等人采用化学法开发出用于环氧化反应和二羟基化反应的催化剂,将环氧化左旋率从58.1%提高到70%。亨利等人应用微生物将顺丙烯磷酸直接环氧化得到左旋磷霉素。上述虽因收率和周期等故,尚未在大规模生产中应用,但人们已看到:通过手性生物催化反应,将现生产工艺中产生的废弃物—右旋磷霉素定向转化为左旋磷霉素是完全可行的。通过本项攻关,东北制药总厂磷霉素生产会全面应用手性生物催化技术,产生效益翻番的喜人成果。 三、主要攻关内容及技术路线(技术可行性分析) 1.主要攻关内容 1)筛选功能性菌种(或酶),手性催化右旋物或相应衍生物。 2)基因(或生化)修饰功能菌(或酶),提高生物活性。 3)右旋物最适存在形式及制备。 4)菌(或酶)的流化固定及高效生物消旋条件。 5)不对称合成催化最适反应及生产工艺。 6)消旋催化最适反应及生产工艺。

(完整)生物催化技术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 生物技术、生物催化和酶的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biological agent)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为社会服务的技术”。这里所谓的生物作用剂(biological agent)是指酶、整体细胞或生物体,一般也称生物催化剂。 ?医药生物技术: 1982年重组人胰岛素上市 ?农业生物技术: 1996年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相继上市 ?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钢、聚乳酸相继上市 1、工业生物技术 定义:在工业规模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或部分使用生物技术来实现产品的制造,这种技术是应用微生物和生物催化剂来提供产品和服务。工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核心目标:大规模利用生物体系(如细胞或酶)作为催化剂实现物质转化。 发展空间: ?提升传统产业 ?生物能源 ?环境生物技术 ?生物材料 2、生物催化(Biocatalysis) 定义:利用酶或有机体(细胞或细胞器等)作为催化剂实现化学转化的过程。 生物催化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德国德固赛、德国BASF、荷兰DSM、瑞士罗氏Roche、丹麦诺维信 生物催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新产品需求(社会压力)-健康:医药、检测-日用品:洗涤用品、乳品、生物可降解塑料?环境(法律法规压力)-绿色化学、能源、温室效应 ?新发现或基础研究(技术压力)-基因工程/定点突变/定向进化、代谢工程、组合化学 ?得益/成本降低(商业压力)-生物分离 生物催化工程的目标 ?开发新生物催化剂:催化性能更好、更快,成本更低 ?改善性能: 稳定性, 活性,溶剂兼容性 ?开发分子模型: 新酶的快速重新设计 3、当前生物催化的研究热点 ?新酶或已有酶的新功能的开发 ?根据已有底物开发新的酶反应 ?利用突变或定向进化技术改善生物催化剂性能 ?利用重组DNA技术大规模生产生物催化剂 ?利用有机溶剂或共溶剂开发新的反应体系 ?体内或体外合成的多酶体系 ?克服底物和产物抑制 ?精细化工品或医药合成技术的放大 ?辅因子再生 ?生物催化剂的修饰 ?生物催化剂的固定化 4、酶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