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概念教学的思考

对概念教学的思考
对概念教学的思考

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数学是由概念与命题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它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而概念又是这种思维的语言。因此概念教学是中学数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一些学生数学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数学素养差的关键是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转化等方面的差异。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一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抓住有限的概念教学的契机,以提高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同时,数学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必要保障。

从平常数学概念的教学实际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有的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去重视它,不求甚解,导致概念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真正透彻理解,只有机械的、零碎的认识。这样久而久之,从而严重影响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我们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有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论证和空间想象。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掌握的程度。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呢?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机会。由于概念本身具有的严密性、抽象性和明确规定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精确性,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思维呈依赖,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

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如,在平面几何中距离的概念,传统的方法是先给出垂线短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足间的线段长就叫做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过去学过的有关距离的概念,如两点之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距离有什么特点,发现共同的特点指的一条线段长且是最短的。然后,启发学生思索线线之间是否也存在这样一条线段是最短的?如果存在,应当有什么特征?于是经过共同探索,得出过其中一直线上任一点作垂线,交另一直线于一点,垂足和这点之间组成的线段其长是最短的,并通过实物模型演示确认,在此基础上,自然地给出平行线间距离的概念。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得到了概括能力的训练,还尝到了数学发现的滋味,认识到距离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概念的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数学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1.展示概念背景,培养思维的主动性,思维的主动性,表现为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将数学家的思维活动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地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捷地解决问题。

3.精确表述概念,培养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准确性是指思维符合逻辑,判断准确,概念清晰。新概念的引进解决了导引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参与形成和表述概念的过程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

4.解剖新概念,培养思维的缜密性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

学性能够充分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渗透了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这一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5.运用新概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及使用的条件和范围。在用概念判别命题的真伪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在用概念解题时,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巩固深化阶段:在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之后,应立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引入概念”时提出的问题(或其他问题),在运用中巩固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理论基础,又是进行再认识的工具。如此往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6.分析错解成因,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是指思维严谨而不疏漏,能准确地辨别和判断,善于觅错、纠错,以批判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审视思维的活动。深化阶段: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要防止片面性。除在运用概念时,用典型的例子从正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巩固概念之外,还应针对某些概念的定义中有些关键性的字眼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容易被忽视;某些概念的条件比较多,学生常顾此失彼,不易全面掌握;某些概念与它的邻近概念相似,不易区别等等。举反例,从反面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三、针对概念的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对不同概念的教学,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从而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最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对实例的归纳及辨析。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完成概念形成的两个步骤。

依据数学概念的形成,概念教学的第一种模式如下:问题情景(抽象)新概念分

析[内涵、外延、正(反)例]--应用--反馈,其具实施步骤是:

1.构建问题情景,创设心理环境。针对新概念构建相应的问题情景,隐含新概念所描述事物的本质,观察、认识到提出新概念的必需和合理,以形成合理心情,积极、大胆地进行思维。

2.考察本质属性,抽象形成概念。分析问题情景,概括出它所反映事物的共同属性,由此逐步抽象而提出新概念。

3.设计多向分析,深化概念理解。对新概念可从揭示内涵、外延、定义方式、合理性(和谐性)、正反例证等方面分析。

4.及时测试反馈(应用),评价思维训练。

数学概念是从一些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本质属性就是这一概念的内涵,满足这些内涵的全部对象就是这个概念的外延。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教学的第二种模式如下:巳有概念(类比、迁移)新概念--比较(共性、异性)--创造(形成新概念体系)--应用--反馈。其实施步骤为:1、精选巳有概念,设置问题情景。数学概念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坐标法经历了直线--平面--空间--超空间。教学中应选择最近的源概念,通过升维、加权、反向思考等设置。

2、拟定类比方案,迁移形成概念。考察概念情景的变化,拟定提出新概念的类比方案(概念诱发、类比途径、类比可能的结果、验证并完善)。

3、重比较促创造,强化概念理解。对类比、迁移提出的新概念,需与问题情景中的巳知概念比较,弄清与原概念的共性、与已经知概念的异性。

4、及时测试反馈,评价思维训练。以上两种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与合理把握,不仅仅是在数学概念上有效,我认为其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有借鉴作用。

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数学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数学概念教学同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在思想上重视它,这样使我们在教学时会目的明确,方法对头,既不会造成为概念而教学,也不会在数学教学时顾此失彼。

关于教学技能概念的比较与思考

关于教学技能概念的比较与思考 ●胡清薇 随着西方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如今人们已将教师职业视为一种具有双专业性的特殊职业,强调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要求教师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为此许多国家纷纷开始研究教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阿伦等人率先研究教师的教学技能,并开创了运用微格教学训练中学物理师资教学技能的先河。1970年以后,以微格教学训练教学技能几乎被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所接受。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训练教学技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前苏联也不例外,在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母校波尔塔瓦国家师范学院成立了教学、教育技艺教研室,并试图将著名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的戏剧表演艺术原理用于技能训练中,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学技能训练。我国对此研究起步虽晚,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人们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对教师技能训练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然而,实践上的认可已远远超过理论上的论证和研究。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技能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对教学技能概念的认识最为关键,因为你怎样认识教学技能,便决定着你怎样培训教学技能。 一、关于几种教学技能观的辨析 对于什么是教学技能,目前国内外都未提出一个公认的科学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它,以不同的范畴表征它,在不同的层次上运用它。在对教学技能众多的界定中,以下几种技能观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代表性。 (一)活动方式说 这种观点将教学技能视为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例如,日本的井上光洋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极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莫里逊和马肯它尼亚也持这一观点,认为教学技能是“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极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果的教学活动方式。”其实,这种技能观在我国心理界颇为流行。1980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就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1989年出版的《心理学大词典》也将技能定义为“个体运用己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活动方式和肢体的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心理学是教育理论的科学理论基础,无疑,教育理论界也是这种技能观的支持者。1990年出版的《教育大词典》第一卷,就将技能定义为“主体在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执行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其实,我国的这种技能观是在五十年代全面学习苏联形势下,直接借用原苏联心理学的理论,它对我国的影响深远,以至当今人们还在沿用它。 然而,这种技能观不断受到质疑,首先,活动方式说大多是针对动作技能来界定的,固然,这种教学技能在教学活动中是存在的,例如教师口语技能中的发音、教学板书技能中的书写、绘画,教师体语技能等等,它们在教学活动中都具有特殊的功能。然而,在复杂的教学活动中,这种具有具体活动程序的技能是有限的,而大量的却是因教学对象、内容和条件不同而变化的技能。因此,用活动方式来界定教学技能犯有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其次,该技能观强调技能是通过练习之后活动方式的掌握,诚然,该点注意到技能的形成不同于知识的习得,是不可能完全以“告诉”、讲授的方式来实现,必须通过反复练习。然而,该观点却忽视了技能与知识的联系,未能揭示技能尤其是智慧技能与知识的本质联系。因此,在技能的训练方法上,必然导致机械摹仿和重复练习。 (二)行为说 该观点将教学技能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国外,持这一观点的有澳大利亚悉尼大克利夫·特尼(Cliff·Turng),他认为:“基本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在国内,目前对教学技能的界定大多认同这一观点。由原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一书认为“教学技能是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运用专

概念图的作用

浅谈学习概念图的感悟与心得通过学习概念图,使我认识到在物理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上非常有用,概念图作为一种在教学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可以有多种使用方法,适合不同的教学情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可以有以下使用方法: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概念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学会自我导向学习。 9、作为教学评价工具,使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的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设计概念图的构图过程,了解其学习进展和内心思维活动的情况,以便给出及时诊断,改进教学,这样,概念图就是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工具。同样,概念图也可以作为总结性评价的工具,它与传统的试题测试相比的优点在于概念图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的考试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思考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的设计思考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花文明 束亚娟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起点,是进一步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然而平时教学中学生暴露的问题多数实质是由概念引起的。由于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偏重于方法与技能的教学,忽视概念的设计教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仅满足于一知半解,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思维僵化,趋于封闭,进而养成思维的惰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由于概念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内容,不同的概念如何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在学生掌握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切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概念的设计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一、 加强概念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的分析设计 任何概念的产生是有条件的,是随着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不能只注重形式与结果,要深刻地剖析其实质、变化过程。 例如在讲授函数图象的平移与伸缩变换时,要让学生理清这一变换过程的实质是什么?由于函数图象的变换是曲线图象的变换的特殊情形,而曲线的变换实质是点的变换(意即轨迹的思想),点是通过它的坐标来体形变化的,而曲线(或函数)图象是通过其解析式(或方程)来体现的,这必须要通过点与解析式之间建立某种对应的关系式来理解,即体现点的轨迹思想。如问题: (1) 函数)(x f y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0(>a a 个单位所得的图象的函数 关系式是 (2) 函数)(x f y =的图象上的每一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扩大到原来的 )0(>a a 倍,所得的图象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1))(x f y =图象上的任一点),(00y x P 经上述变化后转化为新点),(1y x P ,满足00,y y a x x =+=,从而y y a x x =-=00,。由于),(00y x P 在函数)(x f y =图象上,从而将之代入(换元)可得:)(a x f y -=即为所求。 需要指出的是:图象的平移变换不改变图象的形状大小,只是改变了原来的位置,设置了该问题后可进而探索①)(a x f y +=的图象可由)(x f y =的图象经怎样的平移变换得到?(向左平移a 个单位)②原题中的)(x f y =改为)(n mx f y +=其平移的结果是什么?(])([n a x m f y +-=)问题便迎刃而解。 分析:(2) )(x f y =图象上的任一点),(00y x P 经上述变化后转化为新点),(2y x P ,则00,y y ax x ==,从而y y a x x ==00,,由于),(00y x P 在函数)(x f y =图象上,从而将之代入(换元)可得)(a x f y =即为所求。 需要指出的是:图象的伸缩变换不改变图象的形状但大小发生变化,本题

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对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数学概念是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数学中,有很多判断的出发点都是一个数学概念或者一些数学概念的组合体。如果把数学思维比作一个人,那么数学概念就是这个人身上的新鲜血液。那么,数学概念教学常有哪些方法?怎样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教学时感知材料的呈现有哪些注意点?笔者就这几点作简单剖析。 引入概念的常用方法 概念是数学教学中既基本又非常重要的内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在知识的产生过程中教学概念。这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接受概念的最佳方式;二是从旧知入手,通过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接受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概念的方法具有广泛性、丰富性的特点。现就几个常用的引入方法例举如下: 创设情境引入在引入概念之前,教师通常会联系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问题是真实的,是源于生活的,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例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时,可以这样进行:“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我们学校

里有很多学生喜欢打篮球,其中有三位同学的篮球水平最高,想了解吗?”学生会肯定地回答:“想。”随后,教师出示有关三位选手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思考“谁的投篮成绩最好”。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应该先求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再进行比较。接着,教师利用通分得到的结果揭示:“像这些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改写成这样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同时板书:百分数)这样,学生在解决“谁的投篮水平最高”的过程中,不仅经历了百分数产生的过程,而且较深刻地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形象直观地引入所谓形象直观地引入概念,就是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中引入概念;或者采用教具、媒体演示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抽象,引入概念。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比如钟表、车轮、硬币等,让学生找一找这些物体中的圆形。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到过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进而揭示课题。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对圆的概念获得了感性的认识。 游戏引入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不仅可以采用前面介绍的形象直观的引入方法,还可以通过游戏引入圆的概念,这样既贴近儿童实际,又深入数学内核。小学生对做游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 Concept Map) 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 J.D. Novak) 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 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 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 Tony Buzan) 在上世纪70 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理论基础的不同。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是奥素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和建构主义认知论。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这也是奥苏贝尔整个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奥苏贝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的两个条件,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就可以认为学习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是(1)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内容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奥苏贝尔认为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而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对地理现象的反映,它体现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概念的建立和原理的理解需要一种感知,不是一种简单的背诵式的记忆。这一感知过程也就是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是对众多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因此,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提出地理概念原理的教学对策是让学生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地理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讨几种感悟教学的切入点。 :地理概念、原理本质特征教学策略信息感悟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特征体现着基本地理思维 1.地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地理信息的一种抽象。 现行高考考试大纲中改变了能力目标的表述,侧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在四个考核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所谓地理信息,就是用文字、图象、数字等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地理概念和原理。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2.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和时空的条件性。认识概念、原理的过程,是一种信息有序化的过程;所以,概念、原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原理的把握是一种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 3.地理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 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例如,应用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的典型例子有“热力环流”。 二、地理概念教学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最基本的特征是强调准确性和关联性。准确性要求学会归纳、判断;关联性要求学会联想、发散。他们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1.从“准确”的相对性中去感悟概念 概念要求准确,所以概念中的限定词通常是作为把握概念的关键。但从表达这一层面来说,所下的定义永远是一个相对的准确;从反映概念的某一事物的现象和特征来说,通常又不能涵盖概念的全部。这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比如,热力环流:体现在许多环节上;空间上有地面和高空,温度上有冷和热,空气运动有垂直和水平运动。“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也就不能达到概念本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构建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摘要] 教学设计这门学科的概念体系庞杂,设计过程又高度对象化和情境化,因此教学设计过程规律性中又体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本文从把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出发,客观全面地构建了一套该课程的概念图,这将对今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 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主导-主体”引言 教学设计是隶属于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是一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技术学理论和实践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这几十年里,教学设计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植”到我国以来,通过借鉴-协同-融合-创新的发展,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开发、实施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教学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概念繁多、设计的诸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设计过程灵活多样,加之众多教学设计流派的涌现及其对概念的界定和说法不一,使教学设计这门课程显得概念繁杂、设计思路不清,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本文拟把握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般规律,高度概括化地、直观、简练地构建一套教学设计的概念图。 一、构建教学设计概念图的基本思路和过程教学设计也称作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atic design),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试行方案并进行修改的过程。其学科性质是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的应用性"桥梁"学科,理论基础为系统论、教学论、学习论和传播理论。它有三个应用层次:1.教学系统设计层次(以"系统"为中心)属于宏观设计层次;2.教学过程设计层次(以"课堂"为中心);3.教学产品设计层次(以"产品"为中心)。其哲学基础是技术主义和人本主义。教学设计的应用范围有学校教育、全民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等。仔细分析多年来国内外对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尽管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名目繁多,但从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看,不外乎三大类: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教学设计[1]。本文将基于这一基本划分,对每一类教学设计又从其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和教学应用三方面去探讨,最后将其关系用图像化形式直观表现出来。 (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ID1和ID2)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传统教学系统设计(英文缩写ID),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设计的焦点在“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 1、理论基础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为系统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其中以学习理论为分代原则将传统教学设计又分为ID1和ID2。ID1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的联结学习,代表模式为“肯普模式”(总结为4个要素、10个教学环节、解决3个问题)。ID2的理论基础: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代表模式为“史密斯-雷根模式”(重点放在教学组织策略的设计上)。 2、主要内容及设计步骤 (1)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的作用是鉴定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依此形成总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分析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揭示这些学习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学生特征分析应从三方面进行:了解一般特征、确定初始能力和测定学习风格。 (2)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计算概念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计算概念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日期:

计算概念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与思考-中学数学论文 计算概念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俞柯霞 (杭州市胜蓝实验学校,浙江杭州310004) 摘要:数学计算概念是整个计算概念体系的起始点,又是数学几大体系的综合点,因此,计算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计算概念教学策略将直接影响学生主动建构概念的过程与结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算法教学,忽视学生对运算的意义及算理的感悟,导致学生仅仅知道算式的形式和得数,而不知道算式的本质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概念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提供感性材料,建立清晰表象;主动建构意义,凸显概念本质;设计精当练习,优化巩固概念。 关键词:数形结合;概念本质;主动建构;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3-0124-02 数学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首要条件,也是进行计算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而有效的教学策略又直接影响着概念的形成过程与结果。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与代数”内容是第一、第二学段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仅在数量上是几个领域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更重要的是这部分内容是学习其他内容的重要基础,与整个数学学习有密切关系。纵观“数与代数”领域的计算概念,最基础、最原始的概念莫过于加减乘除的意义,它既是整个计算概念体系的起始点,对整个体系起着统领作用,又是数学几大体系的综合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真正有意义值得研究的是“乘”和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学校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则进一步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而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形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合理的一面已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对于应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人们已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但事实上,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仍然不能充分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活动看似重视学生主体,其实不然。一节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课,貌似课堂气氛活跃,但那种琐碎的、缺乏思考价值的问答代替了学生主动地读书与思考,学生只是教师思想的表达者、表演

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概念教学应该围绕概念的核心展开 核心概念的教学应当围绕概念的核心展开,教学设计应该加强对概念核心的理解的教学设计.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函数的思想和方法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理解函数概念及由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会用函数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数学学习任务之一.因此,搞好函数概念的教学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函数概念因为其高度的抽象性而成为最难把握的概念之一,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存在很大困难. 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对应关系”(也称为对应法则),围绕“对应关系”这个核心开展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笔者曾经在某地一所比较好的学校教学函数的概念,这些学生其实已经学习过函数概念,但是30人中仍然有29人认为由图象给出的函数以及由表格给出的函数,其“对应关系”是说不出来的.因为其对应关系“说不出来”,所以认为以图象形式表示的以及以表格形式表示的函数都不是函数.29∶1,这不应该是学生的问题.由此暴露出,在函数教学中关于“对应关系”是什么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落实.在函数概念教学中,教师常常把重心放在定义域、值域的计算上,放在有解析式表示的那些函数上.教学中即使重视,也只是重视了那些“关键词”的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显然大量的函数是由图象或者表格给出的.即便是一个由解析式给出的函数,学生指出“对应关系”的方法就是把这个解析式再念一遍,并不明白在这个函数中“对应关系”到底指什么,因而也不会用自然语言来叙述.所谓对应关系,就是给出自变量x的值之后,如何找到与之对应的函数值y,即按照什么规则,什么路径去找到这个y.比如,函数y=x的对应关系是,给出一个非负数,“取它的算术平方根”这就是与这个非负数对应的y的值,就是对应法则.或者说“非负数与它的算术平方根对应”.也可类比成“给出正方形的面积,去找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再比如,图1中的曲线记录的是2009年2月20日自上午9:30至下午3:00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数的情况.其对应关系就是:在横轴上任意给出一个属于上午9:30至下午3:00的时刻,作出经过这个时刻的与横轴垂直的直线,找出这条直线与股票价格指数曲线的交点,这个交点的纵坐标就是与这个时刻对应的价格指数. 图1 再比如,下面是某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射击序号与中靶环数的对应表: 这个函数所表示的对应法则就是:给出一个打靶次序,在表格的第一行找到这个序号,与这个序号位于同一列的那个环数就是与这个次序对应的环数. 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感受、体验函数概念中的“对应关系”这个核心,突破教学的这个难点呢?怎样理解抽象的符号“f:A→B,y=f(x),x∈A,f(x)∈B”?尤其是对应关系f 到底是什么含义?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充分利用初中学过的函数和生活实例,通过师生共同举例,以及对每一个实例的分析(由自变量值找对应的函数值的过

新课标下对地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新课标下对地理概念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8-06-12T15:52:22.31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9期作者:孙殿萍 [导读] 本文就如何进行新课标下的地理概念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山东省招远第一中学265400 摘要:概念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本文就如何进行新课标下的地理概念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地理概念地理思维分析 地理课程是由地理概念与地理规律等内容组成的知识体系。是一门以记忆与思维相结合的学科,而地理概念又是思维的语言。因此概念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地理的基础,部分学生地理成绩之所以差,概念不清往往是最直接的原因。 培养地理素养的关键是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应用与转化。因此抓好概念教学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根本环节。教学过程中如果考虑这一因素,抓住概念教学的契机,即可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而地理素养的提高也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必要保障。 从概念教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往往会出现两种倾向:其一是部分学生认为基本概念单调乏味,不重视,导致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模糊;其二是有的学生对基本概念虽然重视但没有透彻理解。久而久之,严重影响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比如许多同学不能正确区分地形与地势,将二者混为一团,导致答题方向含糊不清。总而言之只有真正掌握了地理中的基本概念,我们才能建立健全地理知识系统,正确进行判断和推理。从某种意义上讲,地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地理概念掌握的程度。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进行地理概念的教学呢?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以及概念产生的基础 概念的产生都有其丰富的知识背景,抛开这些背景,直接给学生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习惯做法,这种做法往往使学生感到茫然,丢掉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机会。由于概念本身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传统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对二者的记忆,在方式上以“告诉”为主,让学生“占有”新概念,置学生于被动地位,使其思维依赖性较强,这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习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学生如能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像地理学家那样去“想地理”,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那么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还能培养其创造精神。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地理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地理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地理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牛顿曾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作为地理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地理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形成地理直觉,发展地理思维,获得地理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二、概念的教学中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 如何设计地理概念教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并必须解决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要点在概念中的作用。给出概念,并在后面的分布规律与成因中巩固概念。提出学法与能力的要求。对不同概念的教学,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上下工夫。概念教学主要是要完成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这两个环节。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的实际经验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已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一种概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时要做到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相互联系、作用,从而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获得新概念,这就是概念的同化。在进行地理概念教学时,最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是对实例的归纳及辨析。通过对实例的归纳和辨析对新问题的特性形成陈述性的理解,继而与原有的知识结构相互联系,完成概念形成的两个环节。 地理概念是从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本质属性就是这一概念的内涵,满足这些内涵的全部对象就是这个概念的外延。根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笔者设计概念教学的模式如下: 新概念——比较——创造——应用——反馈。其实施步骤为:精选巳有概念,设置问题情景。地理概念体系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辨向法法经历了一般方法—指向标法—经纬网法。教学中应选择最近的源概念,通过比较、应用、反向思考等设置问题;拟定类比方案,迁移形成概念;重比较促创造,强化概念理解。对类比、迁移提出的新概念,需与问题情景中的已有概念比较,弄清与已有概念的共性和差异;及时测试反馈,评价思维训练。以上两种针对地理概念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重要的是教师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与合理把握,不仅仅是在地理概念上有效。 总之,搞好地理概念的教学,使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地理概念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地理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地理概念教学同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关系,在思想上重视它,这样使我们在教学时会目的明确,方法对头,既不会造成为概念而教学,也不会在地理教学时顾此失彼。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应用 使用方法 1、辅助教学设计 教师利用概念图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也可以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备课是重要教学行为,如何才能提高备课的效果呢?除了教师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学大纲、查阅有关资料之外,教师之间的讨论也是提高备课效果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做到集思广益,智慧大家共享。然而在通常的备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记录和整理,集体讨论效果不好,而且容易跑题。在整个讨论过程中,大家仅仅围绕讨论内容展开话题,由一名教师负责记录下每个教师的观点,通过讨论确定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然后将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分别复制给各位教师,这样大家就得到了一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教学设计了。这种方式特别对青年教师适用,这样可以使他们尽早的熟悉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 2、辅助学生整理知识概念 概念图清晰地展现了概念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关系。 3、辅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的活动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将观点用概念图表达出来,以引导和激发讨论。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是非常普遍开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也同样会出现我们前面所说的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改变这

种情况,只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讨论的中心话题上来,这正是概念图解决的问题,同时利用适合的软件,还可以及时记录下讨论结果,体现集体思维的成果。 4、辅助学生整理加工信息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使用概念图将多个零散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找到信息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利用概念图来分析复杂知识的结构。学生来制作概念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也使他们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之目的。 5、作为师生表达知识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展示教学内容。 6、作为学习活动的交流工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使用概念图来进行交流,利用概念图软件,可以远程共同设计和交流概念图,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相互理解。 7、作为协作学习的工具 通过学生共同合作制作概念图,或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来完成概念图,有助于协作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发展认知和解决问题。 8、作为辅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反思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修改、反思和再设计的往复循环,可以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地理“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发展性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学 生的 长远发展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 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 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 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程新标准 中也明确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 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反映地理科学发展, 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 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 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 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 教育的使命。”学校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则进一步 强调“能力”的重要性,强调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和学会 改变等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 而需要通过各教育阶段进行长期培养形成。 核心素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合理的一面 对于应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学, 人们已 但事 实上,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 仍然不能充分体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学活动看似重视学生主体, 其实不然。一节变“满堂灌”为“满堂问”的课,貌似课堂气氛活跃,但那种琐 碎的、缺乏思考价值的问答代替了学生主动地读书与思考, 学生只是教师思想的 表达 者、表演者, 被剥夺了自己思考的权利, 同时也会被过于活跃的课堂弄得眼 花缭乱,无暇积极、主动、深入地思考, 教学内容难以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和素质, 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被忽视了,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对问题的惰性和思维的僵化。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深刻懂得: 教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自己学, 教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和“能学” 。聪明的学生之所以聪明,在于他 们善于独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明的老师之所以高明, 在于他们善于放开学 生的手脚,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联系生活实际,活化地理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教育有三个层次: 活的教育”;二是“用生活来教育”;三是“为生活而教育”。这一观点实质是从 不同 层面揭示了最好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 还有教给学生如何生活,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地理是一门关注生活的学科,越 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学生越易于理解和接受,并会产生较强烈的感受, 在脑海中烙下深刻的印记。心理学研究实验曾揭示:所见即所学,所想即所得。 一位优秀的地理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感受地理与生活之美。地理教学不能仅仅是 知识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的知识、常识、见识、胆识、赏识的全面培养。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支撑点,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 问题有 机结合到教学中,弓I 导学生去思考、解释、探究、发现,甚至创新。例如 我们在学习“区位”这一概念时,绝大部分学生感到深奥难懂。上课时我把学生 带到教学楼的天台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 已被越来越多地认识到, 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是“生

对于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共4页

对于数学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门学科里的概念是构成该门学科的基础,就如同一个机体中的“细胞”一样.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基本技能的首要条件.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数学,概念作为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当然备受教师的关注.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概念教学工作不好做,因为概念的抽象性是大家公认的数学教学中的难点.本人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谈谈数学概念教学的想法. 一、数学概念的特点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数学概念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它抽象地反映了某一类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它是用短短的几句话甚至一个公式来概括了一个普遍的规律. 我们知道,在概念、判断、推理三种思维形式中,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前提.假如没有正确科学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再加上学生年龄小,感性材料和实际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的理解能力都是比较弱,因此在概念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从而产生模糊的认识,以至于影响到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二、概念在课本中的呈现方式归纳 1.图示表示法 这种方式在低年级用的比较多.它的特点是对于一个概念,只给出名称,然后以图示的方式来代替语言的描述.如10以内的数的概念、加法、减法,同样多、多与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第二册中的长方

体、正方体;第三册中的角、直角;第五册中的分数加、减法;第七册中的小数加、减法等,都是以这种方式来呈现. 2.形文配合表示法 所谓“形”即形状、例题等形式,而文就是描述性的语言文字.形文配合,顾名思义就是由形状和语言文字共同配合来表示概念.例如,第七册“小数”概念,例1和例2,分别展示小数产生的背景及由分数改写成小数的思想方法,再配以描述性的文字“现在学的数,像0.1、0.2、1.3、1.4等都是小数”.这样图形和文字配合得非常好,把这个概念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3.文字表示法 它的呈现方式与形文的非常接近.但它的“形”一般是以实例、图形出现,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文”一般是运用已有的概念术语来陈述概念的属性和关系,能独立承担呈现概念的任务.例如,“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等. 三、对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 1.联系实际,引入概念 概念的引入很关键.鉴于它非常的抽象,为了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把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分数概念的教学时,我就是从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半个西瓜”着手的.为了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分数的意义,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条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让学生把第一条对折,再打开,用斜线划出一半部分的阴影,从而得出“1/2”;把第二条纸条平均分成4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1份、2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比较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 和工具软件的不断推出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之一。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而在国内对于二者的研究和应用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才刚刚起步。 关于二者概念的认识也不是很统一。有人认为两者是相同的概念,有人则 认为是差别很大的概念,还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区分这两个概念。不管怎样,每个概念都有它自身的特征和性质,也有其自身的应用范围。 概念图(Concept Map)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 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有关某一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用连线连接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线上标明二者的关系,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思维导图(Mind Mapping)为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上世纪70年代所创,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它就像大脑中的地图,完整地将思维、想法呈现出来。托尼·巴赞认为传统的草拟和笔记方法有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和不能有效的刺激大脑四大不利之处。而简洁、效率和积极的个人参与对成功的笔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我们能看到思维的广度,从一个分支的长度我们能看到思维的深度。离中心节点近的为主要原因,离中心节点远的为对主要原因的进一步发散。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思维和记忆的有效方法。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的主要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可视化工具。人类80%以上 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可视化技术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其理论基础是双重编码理论,该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增强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辅助和补充,从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概念图的最大优点是把知识及其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而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本质差别的是侧重点有所不 同。下表从多个角度对概念图和思维导图进行比较。 1、定义的不同。 根据诺瓦克博士的定义概念图是一种教学技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 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一种思考方式,是打开大脑潜能力的万能钥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