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普法工作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领导讲话:在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普法工作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通篇都贯穿了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和要求,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也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全国上下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我们召开全省法宣系统专题学习座谈会,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我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大家都做了很好的发言,既谈了自己学习十九大报告的心得体会,又对下一步如何开展普法工作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我本人非常赞同,也深受启发。下面,我就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普法工作全面深入开展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论述的重要内涵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全民守法。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者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

氛围。”因此,“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这一重要论断,充分肯定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揭示了法治宣传教育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系。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深刻内涵,充分认识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把法治宣传教育放到“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大背景中去谋划、来推动,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坚定做好法治宣传教育的信念,不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发展。

经过30多年来的普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需求是第一选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是我们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群众的法律知识,依赖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来传播;群众的法律素养,依赖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来培养;群众的法治理念,依赖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来树立。因此,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保障,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法治需求的重要途径。

十九大报告又明确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和“加大全民普法

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这既是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寄予的殷切希望。因此,我们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工作大局、关注人民需求、关注法治实践,瞄准提高全社会法治素养、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树立全社会法治理念这个目标,着重从创新和实效上下功夫,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打造整个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二、瞄准目标,精准发力,切实加大全民普法力度

十九大报告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论断、新要求,将进一步促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转型升级、全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节奏、加大步伐,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培育全民法治信仰。

(一)以内容为导向,深化法治宣传教育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使全社会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二是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首要位置,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提高全省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教育引导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观念,坚决维护宪法尊严。三是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宣传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方面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在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弘扬法

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大力宣传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破除“法不责众”“人情大于国法”等错误认识,引导全省公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四是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突出宣传十九大中关于党章修改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尊崇党章,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决维护党章权威。并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大党内法规宣传力度。

(二)以重点对象为抓手,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

一是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狠抓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推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开展集体学法;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通过定期组织法治讲座、法治论坛、法治研讨等方式开展学法活动,推动国家工作人员经常性学法不断深入,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及其他培训的必训内容,切实提高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重点加强领导干部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和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定期法律知识考试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列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二是全面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把各类学校作为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主战场,切实推进学校法治教育教学课时、教材、师资和经费的落实。大力普及宪法基本常识,增加法律知识考试的内容,使青少年从小树立宪法意识和国家意识。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在开学第一课、毕业仪式等活动中有机融入法治

教育内容,行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三)以普法责任制为抓手,推动形成大普法格局

一是大力实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普法责任制是抓好普法工作的“牛鼻子”,厅党委已把这项工作确定为法宣改革的重点。为贯彻中央两办关于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意见》,省委两办下发了《通知》,各地要以落实《意见》和《通知》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普法责任制落实力度,建立和完善普法主体责任制度,厘清普法责任主体,建立“普法指导目录”,注重加强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指导,并逐一确定各成员单位的普法责任清单和特殊时间节点,明确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普法责任制考核制度,加强对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考核、检查指导,切实增强合力。二是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和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要积极推进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加强对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的组织协调,对以案释法工作加强指导,并遴选出一批法律素质过硬、司法执法经验丰富的普法志愿者,提升宣讲技能,创新开展“以案释法”工作,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基层群众搭建一个学法新课堂。要进一步深化公民旁听庭审活动的开展,将活动重点由覆盖宣传向精准宣传进行转变,进一步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督促各级广播电视台、报纸杂志社,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的主办单位,移动通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公共场所的管理者等切实履行媒体普法社会责任,利用各类媒介或平台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四)加强普法载体建设,不断丰富和活跃法治宣传教育形式

普法形式怎么样,是否生动活泼,直接影响到普法的效果。要积极适应普法对象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推动法宣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从显性教育向

潜移默化转型。要创新工作载体,推进法治宣传橱窗、法治广场、法治公园等提档升级。在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的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宣传法律,推动普法教育向公共文化场所延伸覆盖。积极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手机屏等,推送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在车站、机场、高速服务区、医院、银行、邮政、电讯等公共区域建立固定法治宣传设施,实现普法对公共场所的有效覆盖。同时,要继续抓好电视、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办好各类普法专栏、栏目、节目,巩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阵地。大力加强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强化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开展新媒体普法益民服务,组织新闻网络开展普法宣传。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云平台建设,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

(五)理顺工作机制体制,加强法治宣传工作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下,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在十九大报告提出新要求的大前提下,必须进一步加大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科学、统一、有力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法宣办组织、协调、指导、检查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加大考核力度,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增强考核激励作用和刚性约束。要进一步协调财政部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法治建设顺利进行提供物质保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普法骨干培训力度,把成员单位普法联络员纳入培训范围,加强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要广泛吸纳人才资源,不断壮大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工作队伍,加强对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的指导和培训,

不断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打造特色宣讲品牌,提高普法宣传质量。三是强化科学考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完善考核办法和机制,健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考评指导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三、创新形式,提升自信,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建设对于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意义,揭示了文化与历史、文化与实践的内在关系。我们要认真学习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并用以指导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要抓手,要借助于持久的、强有力的法治宣传教育来不断增强全民的法律素质。要坚持法治文化建设价值取向,改变以往惯用的、单一的普及法律常识的做法,把法律常识的普及统摄于法治精神、法治理念的传播、诱发之下。可见,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性、长期性、渐进性的战略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

(一)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以“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创建为抓手,推进法治公园、广场、街区等硬件建设,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县(市、区)级全覆盖。健全完善法治文化传播体系,根据各

自实际,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形成一批与村居、企业、街区、景点等相适应的法治小长廊、法治文化墙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宣传推广设施。

(二)大力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打造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

一是要把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作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加强与文化部门的组织协调,发动文化专业机构、专业力量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适时开展优秀作品征集、评选,调动各类艺术创作资源,深入挖掘、研究、整理地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推出主题突出、格调高雅、创意新颖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提供源头活水。二是依托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美术馆、文化馆(站)、艺术研究院、工作室等单位,鼓励、引导专业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法治文化实践,紧跟时代脉搏,弘扬法治精神,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和艺术魅力。通过政府奖励、项目扶持等方式,以有文艺文学创作、书画爱好专长的公民为骨干,建立基层业余法治文艺创作演出队伍,扶持民间艺人参与和开展适合基层的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活动。鼓励社会各界文艺文学工作者、摄影书画爱好者、民间艺人投身法治文艺创作演出,建立法治文艺的作品创作、文艺演出、故事宣讲、书画创作等的专(兼)职队伍。鼓励群众自我组织、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充分激发全社会的法治文艺创造力,活跃基层法治文艺活动。三是要培育和树立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演出和法治文化活动的先进典型,把好方向、鼓励探索,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积极推动法治文化作品繁荣行动深入开展。

(三)加强法治文化作品的应用,大力开展各类法治文化活动

一是开展法治文化作品演出。努力将舞台类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成果投入排练、搬

上舞台,与听众、观众零距离接触,让更多的公民在欣赏舞台艺术作品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法治思想的熏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功效。二是大力开展法治公益展览。根据群众的欣赏特点和精神诉求,利用文化场馆举办公益性法治主题书画展、文物展、摄影展、图片展、资料展等展览,并在“12·4国家宪法日”等特殊时间节点,举办专项主题展览。三是开展各类法治文化活动。依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展览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各地已建成的法治场馆、法治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组织不同层次的学法用法演讲、法治故事宣讲、法治文艺汇演、法治电影巡映、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等法治文化活动,方便人民群众就近、经常参加,使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机遇在握,重任在肩!同志们,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审时度势,攻坚克难,永不懈怠,敢于担当,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