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综合检测题(含2013中考题) 粤教版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综合检测题(含2013中考题) 粤教版
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综合检测题(含2013中考题) 粤教版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3·北京)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铁丝

C.蜡烛

D.红磷

2.(2013·天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3.(2013·广州)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

B.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4.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

B.红磷

C.铁丝

D.硫粉

5.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红磷

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最不容易燃烧的是()

A.碳粉

B.镁条

C.铁片

D.一氧化碳

7.(2013·江苏苏州)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通过低温加压,可使氧气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

C.液态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助燃剂

D.氧气是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氧化许多物质

8.(2013·重庆)下列物质受热分解时没有氧气生成的是()

A.氯化铵

B.氯酸钾

C.高锰酸钾

D.氧化汞

9.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

是()

A.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B.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刻收集

10.(2013·南京)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11.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

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2.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13.(2013·河北)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14.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15.下列几种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油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并冒黑烟

B.浸透水的棉花球接触酒精灯火焰即燃

C.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甲烷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一定会爆炸

16.(2013·成都)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做法错误的是()

A.拨打119火警电话

B.室内电器着火,未切断电源时,用水灭火

C.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

D.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17.下列符号表示氧气化学式的是()

A.O2-

B.O2

C.O

D.MnO2

18.(2013·福州)甲醛可用作农药和消毒剂,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有机物

B.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从宏观上看:甲醛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从微观上看:1个甲醛分子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9.下列有关甲酸(CH2O2)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酸是一种有机物

B.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甲酸中含有氧分子

D.一个甲酸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20.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

合价为()

A.+2

B.+3

C.+5

D.+6

二、填空题(共24分)

21.(6分)右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示回答问题。

(1)试管中棉花的作用是

(2)什么时候才能收集气体?

(3)停止加热前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的原因是。

22.(3分)(2013·长沙)(1)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

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

(2)2013年6月初,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大的火灾——中储粮林甸粮库失火、大连油罐爆炸、吉林禽业公司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写一条即可)。

23.(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7个钾原子;

(2)氮气;

(3)5个三氧化硫分子;

(4)分析KClO3中氯酸根的构成和化合价,则氯酸钙的化学式为。

24.(4分)(2013·兰州)右图表示一瓶氯化锌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

填空:

(1)写出溶质氯化锌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2)写出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4)写出右图标签的横线上氯化锌的化学式。

25.(3分)江西龙虎山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其红色砂砾岩由石灰岩、

氢氧化铁、石膏等成分组成。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石灰岩中含有的钙元素

...。

(2)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阴离子

...。

(3)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

.........+3..价.。

26.(4分)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不法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

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在熬制明胶过程中添加重铬酸钾(K2Cr2O7),导致生产的药用胶囊重金属铬超标。根据化学式计算:

(1)该物质由种元素组成。

(2)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要求填最简整数比)。

(3)铬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到0.1%)。

(4)29.4 g该物质中含有钾元素的质量为 g。

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

27.(16 分)某兴趣小组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进

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甲同学选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__。

②甲同学应选取的试剂是二氧化锰和________(填名

称),二氧化锰固体在该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③除用排水法外,甲同学还可选择________法收集氧

气。

④实验前,甲同学先向仪器 A 中加入水,然后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并打开仪器 A 的活

塞,观察导管口是否有连续的气泡出现。该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放在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

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做出上述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

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____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

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2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KOH),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四、计算题(共8分)

29.(2013·山东临沂)酒精是乙醇的俗名,其化学式是C2H5OH。请计算:

(1)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2)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检测题参考答案

1.B 解析:木炭、蜡烛燃烧后主要生成气体,A、C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这种黑色固体,B正确;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D错。

2.B 解析: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A错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会产生淡蓝色火焰,B正确;红磷也能在空气中燃烧,C错误;硫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错误。

3.B 解析:在室温时,1 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A错误;大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只有少数金属(如金)不与氧气反应,B正确;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一定有氧气参与,C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而不是SO3,D错误。

4.C 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不符合题意;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B不符合题意;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符合题意;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没有火焰产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产生;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没有火焰产生。

6.C 解析:点燃碳粉,碳粉能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点燃镁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铁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点燃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7.D 解析:A中描述的是氧气的颜色、气味、状态,这些都是物理性质而非化学性质;B 中描述的是氧气的状态变化,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C中描述的是氧气的用途而非氧气的化学性质;D中是对氧气化学性质——氧化性的正确描述。

8.A 解析: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无氧气生成,氯酸钾、高锰酸钾和氧化汞受热分解都会生成氧气。解此题时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判断,氯化铵中无氧元素,加热分解不可能产生氧气。

9.A 解析:图示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双氧水在常温下能被二氧化锰催化分解放出氧气,A正确;高锰酸钾加热时才能分解放出氧气,应该使用“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B错;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应该正放在桌面上,C错;反应发生后,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混有空气,不纯,不宜立即收集,应该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开始收集,D错。

10.A 解析:“油”属于可燃物,“火上浇油”实质是增加了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A正

确。“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这两句话本身都是正确的,但与“火上浇油”的实质不相关,B、C错误。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中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11.A 解析:火上浇油是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会使燃烧更剧烈,与隔绝空气无关,A不合

理;风助火威是指风大,空气流动快,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B合理;

釜底抽薪是指把柴火从锅底抽掉,燃烧就不能继续进行,从而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C 正确;钻木取火是指摩擦产生的热量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就能燃烧,D合理。

12.C 解析:水在灭火中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故A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盖

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故B正确;室内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蔓延,故C错误;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可以隔离可燃物,使火熄灭,故D正确。

13.B 解析: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

此加油站必须张贴严禁烟火标志。A为国家节水标志;B为严禁烟火标志;C为塑料回收标志;D为剧毒品标志,故选B。

14.A 解析:室内起火时,如果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进入更多的空气,致使可燃物燃烧

更充分,火势更大,A不正确;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入青菜可以灭火,原因是青菜吸收热量降低温度,达不到油的着火点,也可以用锅盖盖灭,原因是隔绝了空气(或氧气),B正确;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隔绝可燃物,然后再采取灭火措施,C正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防止吸进有毒气体,浓烟受热空气的作用会浮在上空,应低下身子逃生,D正确。

15.A 解析:煤油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火焰并冒黑烟,A正确;浸透水的棉花球接

触酒精灯火焰时,不会立刻燃烧,因为湿棉花球上面的水分不断蒸发带走热量,使棉花球在一段时间内温度低于棉花的着火点,不会发生燃烧,B错;硫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C错;甲烷与空气混合,只有在其爆炸极限内,遇到明火才可能发生爆炸,D错。

16.B 解析: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降低

灾害的程度,A正确;室内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若直接用水灭火,容易造成电器短路等更大灾害,B错;不能逃生时,应沉着应对,等待救援,不要采取跳楼等极端措施,C正确;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可以避免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人体的伤害,D正确。

17.B 解析:A中符号表示氧离子;B中符号表示氧气的化学式;C中符号表示氧元素;D

中符号表示二氧化锰的化学式。

18.B 解析:甲醛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

类不会发生改变,甲醛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甲醛中含有氢元素,燃烧后会生成水,故B错误;从宏观上看,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从微观上看,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D 正确。

19.C 解析:根据甲酸的化学式可知,甲酸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A正

确;甲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B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另一种分子,一个甲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而非含有一个氧分子,C错;一个甲酸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共5个原子,D正确。

20.D 解析:在高铁酸钠(Na2FeO4)中,已知Na为+1价,O为-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1)×2+x+(-2)×4=0,x=+6,即选D。

21.(1)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2)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3)防

止水倒流试管内炸裂试管

解析:(1)试管口放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随气流进入导管,阻碍气体的导出。

(2)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的气体会混有空气,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的气体才比较纯净。

(3)若先停止加热,试管内的温度会降低,压强会减小,水槽中的水会从导气管被倒吸入试管,热的试管遇到冷水可能会炸裂。

22.(1)①可燃②导电(2)拨打119火警电话或迅速离开火灾现场(合理均可)

解析:(1)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2)身为未成年人,在火灾现场可以做的事:拨打火警电话119,并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23.(1)7K (2)N2(3)5SO3(4)Ca(ClO3)2

解析:(1)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多个原子,7个钾原子应表示为7K;

(2)氮气可以用其化学式表示,即N2;

(3)在化学式前面加一个数字可以表示多个分子,5个三氧化硫分子可以表示为5SO3;

(4)在KClO3中K的化合价为+1价,ClO3原子团的化合价为-1价,氯酸钙中钙元素显示+2价,据此利用“十字交叉法”可以写出氯酸钙的化学式为Ca(ClO3)2。

24.(1)Zn (2)Cl-(3)(4)ZnCl2

解析:(1)氯化锌中金属元素为锌,元素符号为Zn。(2)氯化锌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

为氯离子,符号为Cl-。(3)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即。(4)氯化锌的化学式

为ZnCl2。

25.(1)Ca (2) (3)

解析:(1)注意书写元素符号要规范,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硫酸钙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3)注意化合价要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并且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26.(1)三(或3)(2)39∶52∶56 (3)35.4% (4)7.8

解析:(1)重铬酸钾是由钾、铬、氧三种元素组成的;(2)重铬酸钾中钾、铬、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9×2)∶(52×2)∶(16×7)=39∶52∶56;(3)重铬酸钾中铬元

素的质量分数=×100%≈35.4%;(4)29.4 g该物质中含有钾元素的质量=29.4 g××100%=7.8 g。

27.(1)①集气瓶②过氧化氢溶液催化③向上排空气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它们都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①Ⅰ ②加热锰酸钾,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生成

解析:(1)仪器 B 是集气瓶;甲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因为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甲同学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提出猜想Ⅰ和猜想Ⅱ的理由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中都含有氧元素;因为二氧化锰在 250 ℃ 条件下加热,其质量不变,说明二氧化锰加热不产生氧气,猜想Ⅰ错误;在250 ℃条件下,加热锰酸钾,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证明有氧气生成。

28.【知识回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交流讨论】(1)减少污染(或环保)擦干(2)氧气(或空气)

【综合应用】放热钾+水→氢氧化钾+氢气

29.(1)12×2+1×6+16×1=46 (2)×100%≈52.2%

解析:(1)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据此可以求出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6+16×1=46。(2)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与组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因此乙醇中碳元素

的质量分数=×100%≈52.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复习题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选择题: 1、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冰融化成水 B、鸡蛋变臭,人体呼吸 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D、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共有体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除去氧气后剩余的空气 D、雪碧饮料 3、我国城市及周围地区的环境中,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的现象的是: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 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 5、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气体一定是: A、氮气 B、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C、氧气 D、难溶于水,比空气重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点燃后伸入氧气中产生大量白雾 B、铁丝伸入氧气中火星四射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D、氧化反应未必是化合反应,而化合反应必定是氧化反应 7、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如下,正确顺序是: ①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气密性;④把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在试管口堵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从水中取出导管。 A、③④①⑤②⑥ B、③④①⑤⑥② C、④①③⑤②⑥ D、④①③⑤⑥② 8、如下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九年级上册化学 课题2《氧气》练习题

课题2 氧气练习题1. 我们知道食物较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就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B.氮气 C. 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A. 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锈蚀 B. 夏季食物腐败 C. 秋季山林着火 D. 冬季河水结冰 3. 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4. 下列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A. 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

B. 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C.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加入高锰酸钾 D. 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 放在桌面上 5. 在图所示的装置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 以收集到某种气体。 下列对该气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不易溶于水 C. 铁能在该气体中燃烧生成三化二铁 D.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 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 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7. 燃放烟花爆竹能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有关烟花爆竹成分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鞭炮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鞭炮中可能含有硫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23制取氧气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化学中考同步创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新-课- 标-第-一-网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课题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课教案粤教版

。 。 。 。 。 。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 学 探 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 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理解)。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 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 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 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 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 解)。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 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 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 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9.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1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 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1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1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14.懂得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措施(理解)。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磷、碳、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化学美;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教学资源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空气》的知识后,对氧气有了一些了解,但如何认识物质和物质的性质,学生并不熟悉。所以,本课题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学好本课题,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遵循了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习掌握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为今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一个样式和范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策略分析】 1、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2、采用自主体验(自学、讨论、交流、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化学反应、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 3、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化学知识社会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单元检测(粤教版九年级上)

本章测评 1.(2010上海中考) 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 SO2 B. MgO C.P2O5 D. CO2 思路解析:田径比赛发令枪使用的火药中含有红磷、硫磺、KNO3、木炭粉等物质,产生的白烟是红磷的燃烧产物——P2O5。 答案:C 2.(2010湖南益阳中考)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 ) A.磷 B.硫粉 C.铁 D.镁 思路解析:做好本题需要同学们记忆氧气性质实验的反应现象。 答案:B 3.酒精灯内存有未燃尽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酒精是液态的 B.没有达到着火点 C.酒精没有挥发性 D.没有与氧气接触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必须跟氧气接触;(2)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答案:B 4.(上海竞赛) 下列物质燃烧时既能产生火焰,又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思路解析:红磷、酒精燃烧能产生火焰;镁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答案:C 5.(2010北京崇文)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时,关于二氧化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它是催化剂 B. 它能提高氯酸钾受热放出氧气的反应速率 C. 在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会减少 D.在化学反应前后,它的性质不变 思路解析:在此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据催化剂的性质我们可知,能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性质均不变故,答案为C。 答案:C 6.某同学归纳出氧气的主要用途如下,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1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课题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复习1 教学目标 【复习的目的要求.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理解)。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 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 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 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解)。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不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原理的比较;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活动设计备注基础知识总结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 3.化学反应、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氧化物等概念。 4.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 ——→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 氧气(O2)点燃 ——→四氧化三铁(Fe3O4) 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点燃 ——→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 氧气(O2)点燃 ——→氧化镁(MgO) (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文字表达式:铜(Cu) + 氧气(O2)加热 ——→氧化铜(CuO)(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结论:[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

?→??氧气的制取 【一】作业评讲,上节课内容回顾。 【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催化剂 3、分解反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催化剂及氧气制取原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H 2O 2)溶液 2.加热氯酸钾(KClO 3)和二氧化锰(MnO 2)的混合物 3.加热高锰酸钾(KMnO 4) 【思考】用哪一种药品制取氧气最好? 【例题】实验室制取氧气,不宜选用的药品是( ) A .高锰酸钾 B .氯酸钾 C .过氧化氢 D .氧化汞 【例题】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 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 .通电使水分解:水?→?通电氢气+氧气 B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2 MnO 水+氧气 C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氯酸钾加热分解: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练习1】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②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③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④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⑥电解水制取氧气 A.①②③⑤B.①③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练习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1)实验室在常温下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以用加热纯净物的方法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实验室还可以用加热______________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上述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三个反应中都涉及二氧化锰, 其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角度考虑,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催化剂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5分) 1.2018·西藏 下列图标解读错误的是( ) 图3-Z -1 2.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3.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B .碱式碳酸铜――→加热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C .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D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4.Cr 2O 3可以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3 C .+5 D .+6 5.工业制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 述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物理变化 B .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 .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 D .有新物质氧气生成 6.2018·北海 科学家用Xe(氙气)首次合成了 XePtF 6,在XePtF 6中氙、氟两种元素分 别显+1、-1价,则XePtF 6中铂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4 C .+5 D .+7 7.已知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 起催化作用,某同学在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忘了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 .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的总量不变 B .反应较慢,且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C .反应正常,产生氧气的总量不变 D .反应正常,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氧气 课下作业 1.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红色物质,该物质是 ( ) A.红磷 B.氧化汞 C.二氧化锰 D.氯酸钾 2.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 A.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C.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观察颜色 3.(2007·贵港)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2007·永州)氧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 是 ( ) A.不易溶于水 B.能用于动植物的呼吸 C.具有可燃性 D.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5.(2008年山东烟台)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6.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 A ·木炭 B ·铁丝 C ·氢气 D ·红磷 7.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 ①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②白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③铁+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 关于上述三个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都需要点燃 B ·都生成氧化物 C ·都属于化合反应 D ·都是非金属跟氧气反应 8. (2008年广东揭阳)理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 ·木灰 B ·硫磺 C ·铁丝 D ·红磷 课下作业答案:

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第3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1 认识氧气 一、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4.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5.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样的编排设计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把化学中描述记实部分和理论部分相互联系起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教学是一个特殊认识过程,应该有计划地安排一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经验证明,这样做也有助于学生的有意记忆。 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克/升,比空气(1.293克/升) 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氧气。在 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约-183℃(90K)时变为淡蓝色液 体,在约-218℃(55K)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贮存氧气 的钢瓶为蓝色。 ·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氧气的性质很活泼,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 (1)氧气与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碳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 出白光(比在空气里燃烧更旺),放出热量,并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 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 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 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4.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 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验准备 集气瓶、燃烧匙、坩埚钳、酒精灯、铁粉、铁丝、木炭、澄清石灰水、蜡烛、火柴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 讲解:因为人吸入氧气后在人体内进行的是缓慢氧化,能不断地放出热量,供给体内各个器官的需要,保持体温恒定在36.5℃。如果长时间吸入纯氧,体内氧化速度过快,放热过多,正常生理机制发生紊乱,使体温升高会出现病态。所以健康的人不要长时间吸入纯氧。下面我们就多了解一些氧气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 g/L,略大于空气。 第1页共3页

第2页 共3页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水中的生物可以在水中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2-2: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现象: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结论: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2)实验2-3: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观察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然后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可参照教科书图2-11),再观察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生的现象。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现象: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里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结论:硫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这个反应可表示如下: 硫+氧气二氧化硫 (3)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明晰:物质在空气里燃烧不如在氧气里燃烧剧烈,这说明物质的燃烧主要是与氧气反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没有在纯氧中剧烈,说明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4)实验2-4:把两根光亮的细铁丝分别盘成螺旋状。取一根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观察现象;另取一根,在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预先放入一些水),观察现象。 现象: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只能发生红热现象,不能燃烧;但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可发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Fe 3O 4)固体。这个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 化合反应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氧气与硫、铁的反应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由两种物质起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我们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这两个反应还有另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4.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注意:(1)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氧指的是氧化剂,而不是专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只是氧化反应中的一种。氧气是初中阶段最常见的氧化剂。 点燃 点燃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

课题2 氧气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4.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重点 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概念的建立。 难点 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的理解。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提问:(1)空气中有哪些气体?这些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是多少? (2)空气中最重要的气体是什么? 引入: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我们对氧气有多少了解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氧气的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出示一瓶氧气,提问:(1)请大家观察一下这瓶氧气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固定的形态? (氧气没有颜色,也没有固定的形态。) (2)闻一闻:氧气有气味吗? (氧气没有气味,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而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是无味的。) (3)思考: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于哪里?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如何? (鱼儿需要氧气,这些氧气应该来自水中,说明氧气能够溶于水,但不能溶得太多。) 小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毫升氧气。在压强为101千帕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前面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接着就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 设问: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演示实验2-2:让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把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放置一会,观察现象,并与它在氧气中现象进行比较。 (带火星的木条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熄灭。) 学生交流,代表发言陈述实验结果及理由: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人教版初三化学氧气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氧气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 教学目标: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知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重点难点 氧气的性质、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氧气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但是健康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却不需要吸入纯氧,为什么? (板书)课题2氧气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氧气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指导阅读】课文第一自然 【总结】一、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室温)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钢瓶中(天蓝色,黑字) 实验探究化学性质: 【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演示】实验2-2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补做实验】木炭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实验2-3】比较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 【强调】在演示过程中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前、中、后的现象 【设问】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在氧气中呢? 【实验2-4】(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水或细沙) 【思考】实验前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铺一层细沙? 【引导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对比木炭、硫、铁丝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讨论】比较三个反应的共同点 【讲解】化合反应:我们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讨论】蜡烛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吗? (讲解)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 【注意】1.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而不是专指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只是氧 2.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举出生活中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讨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小结】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说明。 【提问】在什么情况下氧化反应也一定是化合反应呢? 【小结】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 【练习反馈】判断下列反应哪些为化合反应?哪些是氧化反应? 联系运用、总结归纳: 【讨论】你知道气割为什么要让可燃气体在氧气中燃烧,而不是在空气中燃烧? 【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何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氧气 化学性质 化 合 反 应 区别 联系 物理性质 氧气的检验 定义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硫+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点燃 氧 化 反 应

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_D氧气复习教案(粤教版九年级上)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本章内容涉及的主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氧气的制法。 物质构成的奥秘:元素;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元素的简单分类;认识元素与人类的关系; 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催化剂。 化学与社会发展: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灭火、防火、防爆炸的方法和措施。 科学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单方法;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探究。 【复习的目的要求】 1.知道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理解)。知道氧气的主要用途,并能说出用途与性质的关系(了解)。 2.能正确书写碳、铁、石蜡等物质跟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能说出这些反应的实验现象,能说出这些反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了解)。 3.能用氧气的性质解释和说明某些现象(应用)。 4.知道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能根据氧化反应初步概念说出常见反应是否氧化反应(了解)。认识什么是化合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化合反应(理解)。 5.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6.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7.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8.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9.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10.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11.懂得什么是燃烧,什么是缓慢氧化,什么是自燃,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条件(理解)。 12.知道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和危害(了解)。 13.知道什么是着火点,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了解)。

第三章_维持生命之气----氧气_测试卷 2

化学九年级科粤版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测试卷 班别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毕业联欢会上,化学老师出了一条谜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物质名称。这条谜语的谜底是( ) A.氮气B.氧气 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2.下列氧气的用途,主要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液化空气制氧气B.炼钢 C.气割气焊D.火箭发射的燃料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 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6.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灰B.硫磺C.铁丝D.红磷 7.用KMnO4、KClO3、H2O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A.氧元素B.氧化物 C.氧分子D.氧原子 8.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动植物呼吸 B.酒的酿造 C.食物腐烂 D.甲烷燃烧 9.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 A B C D 10.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 A.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案 教学案例 教师:陈改叶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的开始,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学会认识物质性质的模式。 学情分析:小学时学生就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等性质,通过课题1对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知识背景上具备了学习本课的条件。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交流、讨论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木炭硫磺铁丝木条几瓶氧气酒精灯燃烧匙火柴澄清石灰水 三、课堂实录: 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是为什么呢?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咱们这节课做一探讨。 课题2 氧气 【出示】一瓶氧气

【学生】指导学生观察,归纳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1、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教师引导得出) 【教师】同学们谁知道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得出氧气的另一点物理性质。 3、氧气不易溶于水。 【教师】我刚刚告诉大家,这是一瓶氧气,究竟是不是,如何来检验它是氧气呢? 学生回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教师】演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教师】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利用这个最简单的实验可以检验氧气。这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能支持燃烧 【教师】:对,氧气除了能支持木条燃烧外,你知道还能支持哪些物质的燃烧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可以支持木炭、硫、磷、铁、蜡烛等的燃烧 【教师】究竟氧气能不能支持这些物质的燃烧呢?下面同学们用实验来加以证明。 【学生演示实验】氧气与木炭的反应 【教师】引导其他学生思考木炭能否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还要在酒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制取氧气知识点复习

绪言 一、化学发展进程 1、近代化学 (1)道尔顿的原子论和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2)门捷列夫发现、编制出元素周期表并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化学研究 化学式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改变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条件,丰富人们的生活。 , 制取氧气 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及收集方法 1、氧气的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氧气的收集方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略大)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气体集 满了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一)液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二)加热固体制取氧气的方法 1、加热氯化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高锰酸钾 (2)装置:固—固加热型 (3)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握紧试管,观察水中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连续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②装药品。 ③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④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 ⑤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⑥结束: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②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堵住导气管或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B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单元测试题1

《维持生命之气 -- 氧气》单兀测试题 、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5 分) 1 ?毕业联欢会上,化学老师出了一条谜 语: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打一物质名称。这条谜语的谜底是 () 2 .下列氧气的用途,主要利用了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液化空气制氧气 B .炼钢 C .气割气焊 D .火箭发射的燃 料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 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 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 .带火星的术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4 .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5.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 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A. b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 a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 ?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6. 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 F 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中都含有 8.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9.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10 .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 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 A .煤矿中因遭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 B .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 11.火灾自救是我们的基本生存技能。下列火灾自救的方法中错误 的是 () B .使用灭火器灭火 A .木灰 B ?硫磺 C .铁丝 D .红磷 7 .用 KMnO 4、 KCI03、H 2O 2三种物质都可制得氧气, 说明这三种物质的组成 A .氧元素 B .氧化物 C .氧分子 D ?氧原子 A.动植物呼吸 B.酒的酿造 C.食物腐烂 D.甲烷燃烧 C .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 D .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 A .躲在桌子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