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奏和谐交响昂然走进前列

高奏和谐交响昂然走进前列
高奏和谐交响昂然走进前列

高奏和谐交响昂然走进前列

让我们在这里纵情,让我们在这里歌唱。呼和浩特沐着浩荡东风,迎着绚丽朝霞,在崛起、在腾飞、在跨越,在写就新的辉煌。“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和谐发展”,这是呼和浩特雄浑的交响,这是呼和浩特青春的誓言,这是呼和浩特城市的精神!

如果说,“十五”期间的快速增长已使呼和浩特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那么,“十一五”无疑将是呼市“走进前列”的关键时期。

打开呼和浩特“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振奋人心的宏伟蓝图:

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首府;

城市规模———城市常住人口300万;城镇人口200万;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0%以上;

经济总量———2000亿元以上;进入西部省会城市前3名;达到全国省会城市中等偏上水平;

人均 GDP———1万美元;

民生———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市特色———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层次品位、浓郁民族文化和草原特色、良好环境质量和适宜人居、较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的草原大都市。

这是一个动员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走进前列”的规划。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城市文化均要走进前列。“十一五”期间将比“十五”更加精彩、更加美好!一切吉祥都在这里降临,一切美好都在这里汇合,一切力量都在这里凝聚,一切希望都在这里闪烁。呼和浩特正以蓬勃的雄姿开始绿色战略远征。

呼和浩特突出文化,立足创新,高标准谋划,大手笔挥洒,用激情打造城市、经营城市,谱写着呼和浩特繁荣建设的新篇章。看吧,城市化继续加速,城市网络群初步形成。呼和浩特城市发展要按照中

心城区、卫星城和中心镇三级体系布局,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卫星城为骨干,重点镇和一般镇合理布局、功能互补的城市网络群,实现人口进城、工业入园、产业集中和要素聚集,走出一条具有首府特色的城市化发展道路,进而依托区位优势和昂然勃发的大好来势,有序扩张中心城区规模。加快城区功能由二环路以内的主城范围向规划中的三环高速路延伸和扩展,积极引导城市向南部、西南部新区(大小黑河之间)发展,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统筹城区的功能分工、人口分布、产业布局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新市区建设的同时,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工程,实现市区建设同步推进、一体化发展。“十一五”期末,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0万人左右。切实把培育卫星城、建设重点镇、构建产业带作为“十一五”期间缓解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长足挺进的呼和浩特,主调高扬,全力加快市域网络化建设,缩小旗县与中心城区发展差距,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土左旗察素齐、托克托双河、和林格尔城关镇为外围卫星城,建立城镇经济发展区。推进旗县与市区的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加快市区道路、通信、供气等设施向卫星城和中心镇延伸,提高市域基础设施网络化程度和综合效益。积极实施农业人口转移,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城镇化率要达到70%以上,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呼和浩特开放兴市、辐射对接,在建设发展中铸就包容的文化特质。主动融入呼包鄂“金三角”城市群建设,紧密融入京津冀都市圈、呼包银经济带,并向北进入俄蒙及欧洲市场,再创区域性、国际性中心城市的传奇。

呼和浩特是绿色的追求,是绿色的信念。城乡统筹,两翼齐飞,向着蓝天白云,唱响“草原晨曲”。在这里回荡着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号角,掀动着新农村建设的春潮。“十一五”时期是呼和浩特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把握战略机遇,吸引产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积极培育以现代化农场为主要形式的大公司、大集团,向标准

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要效益、要质量、要市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强化以农田水利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抓好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等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农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按照“总体部署,分步推进”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再大服务中兴旺,在大和谐中升华。

“三化”互动,工业先导,让新兴工业化挺起伟大振兴的坚强脊梁。这是呼和浩特的明智抉择和稳健步履。在此,呼和浩特倾力做大做强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努力培育形成一批国内甚至国际知名的企业和品牌,构筑首府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核心竞争优势。做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十五”期末翻两番,年均增长30%以上。以全新的理念,超常的构建,组成特色大阵容和产业大格局。

乳业要继续加强奶源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乳业实现产值500亿元(伊利、蒙牛等乳品企业集团产值),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巩固和提升“中国乳都”的地位。培育发展肉类加工业及相关产业,营造以乳、肉为主体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电力工业要建成一批电源点建设项目,同时,发展自备电厂和企业动力车间。发电装机总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实现产值200亿元,把呼和浩特建成国内电力装机容量最大的省会城市。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推进由组装加工型向生产加工型转变,注重引进电子信息关键性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及研发中心,形成研发———生产———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500亿元,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生物制药及发酵产业继续引进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以发酵工程、微生物制剂、保健品为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立足现有骨干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重点发展拥有一定知识产权的

中蒙药,形成体现民族特色、大企业为支撑,集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生物制药及发酵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成为“中国生物发酵之都”和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基地。

冶金化工产业重点向煤、电、冶金一体化方向发展,引导企业开发主导产品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和硅化工。甲醇、煤焦化、聚氯乙稀产能分别达到120万吨、200万吨和24万吨,冶金化工产业实现产值400亿元,在呼包鄂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占有赫然之席。

机械制造业重点发展汽车制造业、输变电设备及电站设备制造业、数控机床附件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150亿元,初步形成整机带动零部件的产业集群。在打造六大优势产业的同时,充分挖掘烟草、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的发展潜力,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继续强化骨干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8个、超过50亿元的企业5个、超过10亿元的企业30个。

服务是大文化,服务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名片。呼和浩特弘扬人文传承,做足做活服务业这篇大文章。“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会展旅游、金融保险、科技教育、文体传媒、房地产、社区服务八大产业,着力建设五个中心,努力培育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进一步增强首府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努力构筑三个圈层的大商贸体系。核心圈层发展以中山路、新华大街的商业、金融服务业为主体的区域辐射力,塑造传统和现代商业有机结合的商圈,发展“总部经济”,建设首府中心商贸区;中心圈层包括核心层以外、三环线以内的城市新区,培育形成现代化城市商业圈,突出以专业批发市场、城市物流配送中心为主的商贸功能;外圈圈层着力培养以增强商贸辐射力为导向、以现代物流园区为主导的大商贸功能。以建设内蒙古中部经济区物流枢纽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基地建设,完善物流运输网络,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现代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有效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形成多层次的地方资

本市场体系,努力把首府建设成为自治区的金融服务中心。“十一五”期间,建成白塔综合物流园区和金山铁通货运物流基地,初步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为面向欧洲、俄、蒙的国际物流关键节点城市和我国北方地区承东启西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呼和浩特历史悠久、文化多元,色彩缤纷其旅游业亮点频闪、方兴未艾。“十一五”期间,依托自治区的旅游资源和首府优势,正着力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建五星级宾馆,培育大型综合性旅游社团,开拓旅游市场,把呼和浩特打造成自治区最大的游客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依托自治区医药、乳品、羊绒制品畜牧产品、化工、煤炭、稀土等优势资源和产业,积极培育和扶持品牌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发展一批国际化程度高、贸易性强、影响面大的品牌会展,形成以昭君文化节、国际民间艺术节、药交会等大型项目为龙头,众多品牌商业展会为支撑的会展业发展格局。

文化铸精神,科教当先行。呼和浩特用科教的光芒,点亮魅力青城的星斗;用习习拂面的校园文化,描绘着首府七彩的画廊。“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将建成自治区的科技教育产业中心,力促科技教育向产业化方向转变。加速行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的建设,完善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功能。扶持大公司、大企业在呼设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共享平台和创新合作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打破条块分割,整合首府科技资源,推进技术研发机构向企业化转制,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以开发区、高等院校为载体,建设“首府科技创业中心”和“软件园”。与京津冀科技园区接轨,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和科技人员提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发挥首府教育资源优势,优惠的土地政策和优质的服务,鼓励高等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吸引更多的国内名校来呼办学或合作办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规划建设“首府大学园区”,在首府形成较大规模的教育产业集聚区,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为自治区的人力资源培训开发基地。

推进和谐首府建设,建成民族文化大市,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是呼和浩特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主旨和现实选择。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通过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使绝大多数城乡居民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坚持社会公平,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执政理念,通过完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等根本性措施,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打造草原文化品牌作为重中之重,把突出蒙古族文化特色作为建设民族文化大市和实施品牌战略的着力点,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加强昭君博物院、盛乐博物馆、公主府博物馆、中国乳业博物馆等特色博物馆建设,新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精心打造城市雕塑,展示首府标志式形象,为青城和草原喝彩!到2010年,基本建成民族文化大市,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城市行列,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中独领风骚!

呼和浩特的风韵如诗如画,呼和浩特的气势万马奔腾。政通人和,宏图大展,策马高歌,走进前列。这是时代强劲的律动,这是首府豪壮的宣言。放眼大青山下、土默川上、黄河之滨,几多生机、几多澎湃!看啊,英雄的首府人民手捧哈达告诉祖国:呼和浩特的明天像火红的太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