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之友.第75期

辅导员之友

学生工作部(处)主办

外国语学院承办

2009年第30期(总第75期)

2009年11月9日—15日

※11月13日上午,我校2009年大学生运动会开幕,校党委书记钟海青教授、校长何龙群教授、副校长贺争平、袁鼎生、伍先华、李珍刚出席了开幕式,学校各机关部门、各学院领导及全校师生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伍先华副校长主持。

※11月10日,我校党委书记钟海青教授率代表团参加了全国首

届外国汉语教师奖学金生在北京举行的开学典礼。我校2009年获得中

国政府国外汉语教师奖学金项目有11人,其中,越南7名,泰国2名,印尼和缅甸各1名。 ※11月14日,我校2009年大学生运动会顺利完成全部预定比赛项目并圆满落幕。体健院与相思湖学院并列团体总分第一,管理学院、数计学院、政法学院、文学院、化生学院分列前六。校党委武波副书记、伍先华副校长等领导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式由袁鼎生副校长主持。 ※11月10日下午,我校2009—2010学年勤工助学“双向选择”招聘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行。全校共设有约1400个勤工助学岗位,数千名学生参加了招聘会。

※11月9日上午,香港房角石协会主席汤颂年先生到访我校。我校学生工作部(处)、外国语学院有关领导会见汤颂年先生,就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了磋商。据息,香港房角石协会自2000年起在我校设立香港房角石助学金,今年有2名支教教师到我校分别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英语教学工作。

沟通增进了解

耕耘成就辉煌 交 流 促 进 提 高

※11月9日上午,因受甲型H1N1流感影响而停课休整的物电学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原确诊病例已全部康复出院。

※11月10日晚,我校第四届啦啦操比赛在灯光球场上演,全校15支学院代表队参赛。最终,体健学院、相思湖学院和艺术学院获得一等奖,管理学院、政法学院等五个学院获得二等奖,数计学院、商学院、民社学院等七个学院获得三等奖。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5年以后出生的,大一,大二不乏90后,所以大部分学生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表现热情、开放、能言善辩,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的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根据了解,部分学生与外界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个别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比较孤僻。

(二)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当代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的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少自己洗衣服、做家务,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财务上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大,存在依赖心理。

(三)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如今大学生是在网络影响下成长的一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喜欢寻求刺激、追求新鲜感。同时,学习能力也很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经常求新、求变,不能安于现状,并且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

(四)责任感往往体现在关键时刻

60、70年代的人经历了最艰苦的生活,深刻体会到了改革开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而当代大学生,他们生下来就有好的生活环境,在父母呵护下,不知道什么叫苦,表现出对国家、对社会关注

不够,责任感不突出。但是,关键时候,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比如“5·12”大地震中很多大学生争先恐后的捐钱、献血、做志愿者等,灾难中相互帮助、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也比比皆是。

(五)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当代大学生生活环境比较特殊,家里的经济条件相对比父辈们好,而且父辈们自己吃了很多苦,都不想让自己的子女再受苦,想让子女过上优越的生活,物质上几乎是有求必应;另外,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受到整个家庭的过分照顾和爱护,除了学习以外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也不会干。这部分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就感到世界一片灰暗,天塌了一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六)人际交往存在欠缺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一定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自信心,在社交场合十分拘谨,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形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地苛求他人,对别人的言行吹毛求疵、挑剔、猜疑、缺乏理解、尊重、同情心;不懂宽容,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过分固执、任性、偏激甚至喜怒无常等等;无聊、空虚、渴望交朋友,却不主动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朋友,如何经营友谊等。

二、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以下我浅谈几点:(一)发挥党、团组织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环境中存在的种种刺激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不良环境,人就很难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环境可培养健康的心理。

校园文化活动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工作的具体形式,最易为大学生接受的、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在校大学生营造起愉悦身心的客观环境,深受大学生欢迎,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极为有益。党、团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党、团组织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这种导向作用,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出自我,开扩视野,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社会活动,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使个人的“自我”和群体的规范、社会的准则融为一体,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就会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就会增强,尤其是一年级大学生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发现大学生活的独特与美好,在心理上缩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二)发挥任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职责的极佳概括。由任课教师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往往比其它途径更佳。因为大学生对任课教师都很尊敬,由这种尊敬极易产生信任。另外,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不存在害怕暴露自己真实思想、影响自己“名誉”或“进步”的顾虑。因此,师生之间容易产生沟通。许多平时不大与辅导员或主管领导接触的学生却往往与任课教师能够产生良好的师生感情。任课教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应从设法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入手。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

(三)发挥班主任的感化作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态

大学生接触的第一位老师是班主任,接触时间最长的也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大学生们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生活管理工作的最直接作用者和参与者,很容易与大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由于与学生接触时间多,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随时与学生谈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班主任最适合做自己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特别是对一年级大学生而言,刚刚开始大学生活,中学时代那种依赖老师,靠老师领着走的心理还没有消除。因此,当他们面临各种问题时,特别渴望班主任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一年级大学生的班主任应该利用这种心理达到双方感情和心灵的沟通,当然这种感化的目的不是永远扶着学生走,而是通过这种感化作用更好地做他们的心理转化工作,使他们更快的自立、自强。

(四)发挥心理咨询的疏导作用,完善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高等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功能:一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疏导、化解作用,端正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使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大学生认识到,并不是只有有“病”的人才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任何问题,如果自己感到难以应付或不好解决,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的指导;二是坚持正确的咨询原则,与求询大学生建立真诚的联系。心理咨询人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同情原则、坚持负责原则、坚持指导原则、坚持审慎原则。(文/王文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