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模型

古典经济学模型
古典经济学模型

4.1.模型设定

舒尔茨在研究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之后,指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根据王金营改进后的有效模型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广东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了合理反映经济增长的典型意义,我们重点要考察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作用。为了判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将分别选择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有效劳动模型优点是:不仅考虑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还考虑劳动者的质量,即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未考虑投入到生产中的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而仅将人力资本内生化于劳动力,所以该模型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真实作用;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不仅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而且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对其他非人力资本要素的外部性作用,它真实地反映了产出与要素投入的函数关系,为准确判断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模型。

受教育年限法的基本原理:将教育层次定义为以下八级,且假设同级教育中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承认接受不同等级教育的就业人口具备不同人力资本的前提下,按接受教育的年限对就业人口进行分类。受教育年限法简明,在实际应用时也比较客观、准确。关于受教育年限的计算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将教育层次定义为以下八级,且假设同级教育中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和自学考试取得的学历是同质的。

研究生受教育年限定为19年,大学本科16年,大学专科(包括成人专科、专科自学考试、成人本科、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毕业证)15年,中专14年,高中(高中文化程度包括普通高中、中等专业技术、职业高中、高中技工教育、成人中等技术教育等)12年,初中文化程度(包括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初中级技工、工读学校、成人初中)9年,小学文化程度6年,文盲半文盲(包括文盲人口、扫盲班人口及小学辍学人口)确定为1年。其次,将所有这些从业人口数量和其受教育的年限相乘,得出全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总量,然后除以从业人口数量,就得到了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式如下:

1.概念界定:

1.1人力资本的界定:

1960年舒尔茨在经济学年会上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成为人力资本理论诞生的标志。舒尔茨从概念上对人力资本提供了权威性解释,明确界定了人力资本的范围和内容,并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对技术进步做出补充和发展,可谓是人力资本研究的一个里程碑。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凝结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

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耗费稀缺资源;人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这种定义指出知识、能力和健康是人力资本的内容。随后人们根据各自的理解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对人力资本概念给出了各种不同的定义。

贝克尔(1967)从人力资本形成的角度来定义。他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资本。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98年把人力资本定义为:每个人所有的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属性。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1991)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为: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的自身素质的投资总量,包括为进入劳动大军做准备的公共和私人教育投资,在工作过程中的岗位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边干边学、个人自学等再教育过程的投资。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从人力资本的特征的角度来定义:作为现在和未来产出与收入流的源泉,资本是一个具有价值的存量。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人力资本概念,由于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人力资本的含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和应用。 刘仲文(1999)、张文贤和傅欣(2004)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来定义:人力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人力资源价值。

阎达伍、徐国捃(1999)从会计学领域权益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力资本是与人力资产相对应的概念,属于所有者权益的范畴。

冯子标(2003)认为:人力资本,就是指在知识、技术、信息同劳动力分离,成为独立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且这种交易在市场交换中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由投资而形成的高级劳动力。

侯亚非(2005)指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相对于物化资本而存在,表现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人口质量素质总和。

黎育松(2006)认为人力资本包括精神资本,是人们仅凭一定物力资本和通常意义的人力资本不能发生的社会实践,能赖以发生并主导其过程预定进行的,尚能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提高其中既定物力、人力资本效率,推进实践发展的积极性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 1.2 经济增长

西蒙·库茨涅茨(1971)定义:一国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她的人民提供日益增多的经济物品这种能力的长期的增长。

杜两省(2006)指出,经济增长是经济长期的、持续的增长,而不是经济周期中某一阶段的暂时性增长。

小组理解:经济增长是指:其一是一定时期内实际产出(如GDP )的不断增长,其二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均实际产出的不断增长,也就是指人均或每个劳动者平均产量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理论基础

2.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最终取决于投入要素的质量和数量。在资本、劳动力和土地这三者中,由于土地不可再生,数量相对固定,分析的重点是资本(尤其是人均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古典的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了知识、技能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并未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2.2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表示储蓄率

表示资本系数,率,表示有保证的经济增长S V G S

V G W W =?

他们的观点:在产量增长率下,资本家预期的投资需求,恰好等于本期的储蓄供给,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此模型表明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在资本系数为已定的情况下,有保证的增长率取决于储蓄倾向,而不是取决于储蓄或收入的绝对水平。

2.3 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们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2.4卢卡斯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小组研究采用的理论模型):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与动力,通过知识积累、技术创新以及专业化人力资本,可以产生规模收益递增,

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而各国间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通过国际贸易非但不能消除,反而会强化,从而使得人力资本更富裕的国家增长更快。

3.研究内容: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研究

3.1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互作用促进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物质资本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是其他资本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都是社会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因素。

3.2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人力资本自身的生产效率:劳动者的素质越高,其所具有的生产效率也就越高。高质量的劳动者的生产力将数倍于同等数量的低质量的劳动者的生产力。

3.3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可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卢卡斯(1988)和明塞尔(1984)

的研究表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从而提高整个生产过程

L

L Q1和Q2是等产量线,Q2的产量高于

Q1。初始状态下,经济投入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分别为L1和K1,产量为Q1。这时,把

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到L2,如果保持物质资本的投入K1和效率不变,经济的生产就会从B 点移动到A点,产量增加从Q1增加到Q2,这就是人工效应。如果要保持产量Q1不变,经济的生产就会从B点移动到C点,使物质资本投入从K1减少到K2,从而提高了每单位物质资本投入的生产效率,这就是“外部效应”。

4.模型设定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研究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原因之后,指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主要根据王金营改进后的有效劳动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之所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因素,从生产过程角度看,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具有要素和效率两方面的生产功能。为了合理反映经济增长的典型意义,我们重点要考察劳动力、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为了判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要计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贡献率。因此我们将分别选择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有效劳动模型优点是:不仅考虑劳动者的数量,而且还考虑劳动者的质量,即考虑人力资本存量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但未考虑投入到生产中的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

而仅将人力资本内生化于劳动力,所以该模型不能全面反映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真实作用;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不仅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的生产功能,而且充分考虑到人力资本对其他非人力资本要素的外部性作用,它真实地反映了产出与要素投入的函数关系,为准确判断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模型。有效劳动模型考虑的是人力资本作为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考虑了人力资本的外部性。选用这两个模型,只是为了做进一步的比较,以便为做出准确判断提供依据。我们小组利用有效劳动模型,从整体上论证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 4.1模型假定

4.1.1有效劳动模型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探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时创造的生产函数,此生产函数在一般形式上做了改进,引入了技术资源因素。他们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研究了从1899-1922年美国的资本和劳动对生产的影响,认为在技术经济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出与投入的劳动力及资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β

αt

L K A Y t t t = (1.1)

其中:Y 表示产出,A 表示技术水平,K 表示资本投资,L 表示劳动投入,指数α表示资本产出弹性,说明当生产资本增加1%时,产出平均增长α%;β是劳动力产出弹性,说明当投入生产的劳动力增加1%时,产出平均增长β%;A 是常数,也称效率系数。函数中把A 作为固定常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最大缺陷就是很难反映出因技术进步而给产出带来的影响。

王金营(2001)改进了这个模型,成为劳动投入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简称有效劳动模型。如下所示:

β

αt

h K A Y t t t = (1.2)

这里,ht 为卢卡斯所说的有效劳动。该模型内生的引入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因素,充分考虑了人力资本具有的生产功能。为克服计量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将(1.2)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可以得到如下模型:

t ln ln ln ln h K A Y t t t βα++= (1.3)

其中A 为技术水平;Kt 为物质资本投入;ht 为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α为物质资本产出弹性,β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可以得到估计离散数据的差分方程

t

t t t t t

h h K K A A Yt Yt ?+?+?=?βα (1.4) △Yt/Yt 为经济增长率,△At/At 、△Kt/Kt 、△ht/ht 分别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物质资本

增长率、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率,α△Kt/Kt 、β△ht/ht 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和平均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份额,它们除以△Yt/Yt 所得的商就是各自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4.1.2 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

β

α

αt

t

t t t h H K A Y -=1 (1.5)

式中,t t t t h H K A Yt ,,,,,分别表示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技术、实际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α,β分别表示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同时,假设每个人的人力资本水平一致,并均以相同的时间提供相

同的劳动量,则有t t t h L H =将式(1)两边同时取自然对数并变形得到:

εβα++-+=-)()]()([()()()(t t t t t h Ln H Ln K Ln A Ln H Ln Yt Ln (1.6)

这个就是我们要估计的方程。

为了准确判断和估计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作用,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计算人力资本水平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份额,即贡献率.而计算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则需要含人力资本水平变量的生产函数.因此,将以卢卡斯生产函数为依托来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具体作用.可以得到估计离散数据的差分方程:

t

t t t t t t t

h h H H K K A A Yt Yt ?+?-+?+?=?βαα)1( (1.7) t

t

t t t t t t h h H H K K A A Yt Yt ?????,,,,分别表示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物质资本增长率、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增长率.则t

t t t t t h h

H H K K ??-?βαα

,,)1(分别表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存量和入力资本水平的贡献份额,它们分别除以

Yt

Yt

?所得的商就是各自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4.2数据选择及处理方法 4.2.1物质资本的采集

通过吉林省《统计统计年鉴》中查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表示。 4.2.2人力资本存量的采集

受教育年限法的基本原理:将教育层次定义为以下八级,且假设同级教育中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承认接受不同等级教育的就业人口具备不同人力资本的前提下,按接受教育的年限对就业人口进行分类。受教育年限法简明,在实际应用时也比较客观、准确。关于受教育年限的计算方法如下所述:

首先,将教育层次定义为以下八级,且假设同级教育中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和自学考试取得的学历是同质的。

研究生受教育年限定为19年,大学本科16年,大学专科(包括成人专科、专科自学考试、成人本科、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毕业证)15年,中专14年,高中(高中文化程度包括普通高中、中等专业技术、职业高中、高中技工教育、成人中等技术教育等)12年,初中文化程度(包括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初中级技工、工读学校、成人初中)9年,小学文化程度6年,文盲半文盲(包括文盲人口、扫盲班人口及小学辍学人口)确定为1年。其次,将所有这些从业人口数量和其受教育的年限相乘,得出全社会的人力资本存量总量,然后除以从业人口数量,就得到了平均受教育年限。公式如下:

人力资本存量总量=19×研究生+16×大学本科+15×大学专科+14×中专+12×高中+9×初中+6×小学+1×文盲半文盲人口。

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存量总量/从业人口总数 4.2.3

t Y 的采集

t Y 的采集用公式

t

nt t E Y Y

(1.8)

式中,t E 表示t 年的价格指数(1980年的价格指数为100),t Y 为第t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产值,nt Y 表示t 年的t Y .根据上式可求出1980~2008年为t Y .

4.2.4模型样本的选择

本模型选择的样本为吉林省和全国。本章参阅了《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新中国55年统计资料汇编》、《吉林省统计年鉴》等。 4.3.数据选择。

5.参数估计、检验 5.1有效劳动模型分析

5.1.1 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图一各变量趋势图

从图一看出,每个变量都具有一定的趋势和截距项,时间序列分析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对每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才能建立模型。

ADF检验结果表明,二阶差分后受教育年限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过程,序列是平稳序列,服从二阶单整即h ~I(2)

(2)GDP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ADF检验结果表明,二阶差分后GDP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过程,序列是平稳序列,服从二阶单整即GDP ~I(2)

(3)固定投资K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ADF检验结果表明,二阶差分后固定投资K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过程,序列是平稳序列,服从二阶单整即K ~I(2)

(4)人力资本存量RLZB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ADF检验结果表明,二阶差分后人力资本存量RLZB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过程,序列是平稳序列,服从二阶单整即RLZB~I(2)

5.1.2 协整检验

由于GDP、K、h都是二阶单整I(2),因此GDG、K、h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这个序列进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WLS,其结果如下:表4.1

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的拟合度达到了0.999978,各个参数都通过了T 检验,显著度均在1%以上。说明利用吉林省省1990一2008年数据对经济增长用有效劳动模型估计得到的计量模型整体通过检验,显著性程度高,且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常数项和自变量的估计参数检验也具有较高的显著程度。表明吉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Y 与固定资本存量K 和平均受教育年限h 具有显著的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关系。根据上表得出具体的方程形式:

t ln 118.3ln 526.0615.2-ln h K Y t t ++= (1.9)

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随即误差项是一个平稳随即过程,服从一阶单整。 5.2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 根据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

εβα++-+=-)()]()([()()()(t t t t t h Ln H Ln K Ln A Ln H Ln Yt Ln ,将数据带入模型中

进行回归。根据上面对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GDP 、K 、h 和RLZB 都是二阶单整I (2),因此GDGK 、h 、LZBZ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对这些序列进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WLS,其结

吉林省1990一2008年数据对经济增长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估计得到的计量模型整体通过检验,显著性程度高,且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常数项和自变量的估计参数检验也具有较高的显著程度。表明吉林省国内生产总值Yt 与资本存量kt 、人力资本存量RLZB 和人力资本水平ht 序列数据符合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回归结果来看,方程的拟合度达到了0.997794,各个参数都通过了T 检验,显著度均在1%以上。说明利用吉林省省1990一2008年数据对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估计得到的计量模型整体通过检验,显著性程度高,且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常数项和自变量的估计参数检验也具有较高的显著程度。根据上表得出具体的方程形式:

)(183.5)]()([(624.0571.11-)()(t t t t h Ln H Ln K Ln H Ln Yt Ln +-+=- (1.10)

6.实证分析

6.1有效劳动模型分析

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整体分析

表4.1和方程1.9回归结果显示,吉林省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产出弹性较大,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吉林省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6.2人力资外部性模型分析

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模型中,人力资本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以及制度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从以上结果分析可知,表4.2可知,吉林省自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和人力资本产出弹性系数都很高,吉林省的系数分别为0.624、5.183。这也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本外溢作用是最显著的。 6.3综合分析

在有效劳动模型中,方程(1.9)吉林省的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为β=3.318;在外部性模型中,方程(1.10)中吉林省的人力资本产出弹性0.376,人力资本的水平产出弹性为5.183。这说明在有效劳动模型中,对吉林省而言,人力资本每增加1%,总产出要增加3.318个百分点;而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中,人力资本每增加1%,总产出增加0.376个百分点,但是人力资本水平每增加1%,总产出增加5.183个百分点。这说明人力资本作为内生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在外部性模型中作为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外部性模型中,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显示出来。根据有效劳动模型计算的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隐含着人力资本外部性作用。 7.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上述结果只是从数理逻辑的角度证明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独特作用,初步得出了全国及吉林省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欠缺直观性。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一般需要计算人力资本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利用前面计算的产出弹性和增长方程,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要素投入的产出贡献率。

要素贡献率=要素增长率/产出增长率×要素产出弹性

根据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回归结果,利用相关数据及计算公式,即可求出各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如下表:

t ln 118.3ln 526.0615.2-ln h K Y t t ++= (1.9)

)(183.5)]()([(624.0571.11-)()(t t t t h Ln H Ln K Ln H Ln Yt Ln +-+=- (1.10)

7.全国分析:

7.1有效劳动模型分析

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整体分析

表4.1和方程1.9回归结果显示,全国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产出弹性较大,说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的系数分别为0.806、0.347相比较而言,吉林省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6.2人力资外部性模型分析

在人力资本的外部性模型中,人力资本不仅能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以及制度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间接促进经济增。从以上结果分析可知,表4.2可知,全国自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和人力资本产出弹性系数都很高,全国的系数分别为0.797、0.203。这也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本外溢作用是最显著的。吉林省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6.3综合分析

在有效劳动模型中,方程(1.9)全国的人力资本产出弹性为β=3.318;在外部性模型中,方程(1.10)中吉林省的人力资本产出弹性0.376,人力资本的水平产出弹性为5.183。这说明在有效劳动模型中,对吉林省而言,人力资本每增加1%,总产出要增加3.318个百分点;而在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中,人力资本每增加1%,总产出增加0.376个百分点,但是人力资本水平每增加1%,总产出增加5.183个百分点。这说明人力资本作为内生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在外部性模型中作为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外部性模型中,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显示出来。根据有效劳动模型计算的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隐含着人力资本外部性作用。

)(347.0)(806.073.3)(t t h Ln K Ln Yt Ln -+=ε+--+=-)(591.0)]()([(797.064.1)()(t t t t h Ln H Ln K Ln H Ln Yt Ln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当今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经济学鼻祖。英国人,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1776年3月,他所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高潮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经济理论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其比较优势学说构成了现代贸易理论的基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建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综合边际效用学派的观点,提出均衡价格理论,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1890年发表《经济学原理》,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 琼·罗宾逊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1903~1983)(琼·罗宾逊夫人),英国著名女经济学家,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与美国的张伯伦一起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琼·罗宾逊著述甚多,除《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外,其他主要著作有:《就业理论引论》、《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论文集》、《经济哲学》、《经济学的异端》、《现代经济学导论》等。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英国人,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1936年,,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被西方学者认为“凯恩斯是在致命危机威胁资本主义世界时挽救和巩固了这个社会”。另外两部重要著作是《论货币改革》和《货币论》。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森和他的导师汉森是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实质

古典经济学派

五总结和评价(讲稿) 最后我们对这些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总结和评价。古典经济学派的先驱们关于财富的一致看法是,财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或者更确切的说,是留在人们手上的剩余产品。生产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才能创造出财富。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与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至上的看法相反,同时也包含了一些重农主义的成分,认为生产是财富的来源。但是,这种对财富的定义范围稍嫌狭窄,没有看到服务的价值,更没有看到其他无形的、各种形式的精神财富的存在。 关于价值观,古典经济学派的早期思想是,货币价值决定于其内在价值,而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数量决定的,货币也不例外。这种思想已经含有了后来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影子,是有一定的进步性的。但是商品的价值应不仅由土地决定,更应由资本决定,资本和劳动,甚至加上后来的技术,构成了商品的价值。 现在我们来阐述一下我们小组关于财富的思考结果,我们认为,财富是指能提高一个国家的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或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或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首先,产品和服务肯定是财富,但是,从更广的层面上来说,我们认为财富还包括人才储备、职业技能、教育、资源、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这些各种各样的东西,因为它们都能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好处”或者说效益。在这里我们可以将财富和资产进行比较,它们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财富和资产都能给人们带来收益或者效用,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好(better off),但是财富最不同于资产的一点是,资产作为会计上的一项条目,是可以量化的,但是财富不能。因为财富有精神和物质之分,很多精神财富,比如技能、诚信精神这些有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不能对其衡量的。 最后我们对早期的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进行评价。首先,这些学说具有的历史进步性在于,它们顺应工业革命的发生,深入探讨了财富的重要来源,和财富生产的主要因素,使人们正确认识到包括工业在内的各行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另外,先驱们正确认识到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看到发挥社会个体成员的积极性的机制是:发财致富的机会向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开放的自由竞争市场机制。 但是这些学说仍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局限性。首先,过度宣扬了自由放任主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自由放任主义作为一项公共政策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经济萧条、垄断、公共物品的攻击、私人行为的外部效应等。这也是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时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原因。但是,从老师所说的中国的四万亿投资的例子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到底应如何和市场经济体制相互配合,使得经济得以平稳的发展,还是需要人们继续去探索的一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

经济学家那就很多了。而且也是在各个方面都杰出表现的人,比如有宏观经济学中的凯恩斯,微观的马歇尔,古典的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熊彼特现代主流经济学家有萨缪尔森等,货币理论中有弗里德曼蒙代尔。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思想述评 经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并指导人们以更有效率的方式行动。出于向学生普及经济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经济学素养的目的,本课程以通俗易懂的讲授方式介绍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二十位经济学家(见附表)的思想体系,通过对其所处时代背景、核心理论、带来的社会影响等内容的述评,使对经济感兴趣的同学从中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由此获得对经济学思想和经济学发展历程的一定了解,并从中领悟一些可以指导个人行为的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上最著名的经济理论1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每一项经济活动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人想要置身事外都是不可能的。 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人们有太多的疑问和困惑。比如,为什么有些东西质量非常糟糕,却还是有人争相购买,而质量好的却无人问津,甚至在竞争中最终败下阵来?为什么有些东西降价后物超所值却销路不畅,而把价格提到高得吓人时却备受追捧?为什么教科书上明明告诉人们要勤俭节约,可经济学家却号召人们消费,甚至有些国家还发钱鼓励民众消费?为什么农作物丰收时,本应该欣喜的农民却愁上眉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而没有去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 经济规律以各种形式在暗中支配着人们的生活和商务活动。了解、掌握经济学的游戏规则,并且将这些博弈规则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商务实践中去,将能很好地调整我们的行动和策略,掌握经济先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可以说,“经济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在默默地指挥着经济的运行和变化。我们可以不是经济学专家,但是不能不懂经济学常识,更不能不懂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规律。 为了普及经济学常识及规律,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所选的52条经济规律都是经典的经济理论,如复利累进效应、最大笨蛋理论、节俭悖论、棘轮效应、格雷欣法则、纳什均衡、蛛网理论、萨伊定律、科斯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帕累托最优、马太效应、二八法则、柠檬原理、拉弗曲线、基尼系数、恩格尔定律、长尾理论、蓝海战略、锁定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等。 这些经济规律包括供给与需求、市场与竞争、生产与消费、投资与理财、博弈与选择、产权与制度、收入与分配、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调控、信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内容,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涵盖了人们日常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你看不起低投资回报率,总为自己找不到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而苦恼时,那是你不了解经济学中的“复利累进效应”;如果你以为大手大脚花钱没什么,认为即使养成一个不好的消费习惯以后也能改掉的话,那是你不懂棘轮效应;如果你因为看到很多人买了股票就赚钱而奋不顾身地把全部身价都投入股市的话,那是你还不知道什么叫最大笨蛋理论…… 总之,通过掌握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住经济思维的本质,看清隐藏在复杂事物表象下的真实世界,从而提高自己对待财富、处理金钱、衡量利益的财富智商与情商。 供给与需求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论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李晓丽 摘要: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作为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为自那以后的经济学界做出表率,为以后的经济学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古典经济学着手,分析古典经济学的内涵,总结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不足之处,最后分析其理论对国内、国外的影响。 关键字: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导言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在不断推进,经济建设进入了深水区。在国内矛盾凸显,经济矛盾不断激化的环境下,众多的中国经济学家不得不追本溯源,从源头着手,查找问题,对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各自的看法。然而,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宏观调控多一点,还是市场自主调节多一点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之一。面对这一争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2010年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暨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奖典礼上,大声呼吁经济学家要回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重新解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要再相信凯恩斯主义的那些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学者又开始重心审视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 二、古典经济学的内涵 古典经济是经济史学家们根据时间与观点对经济学说史一个固定时代的划分。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漠(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后来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不可否认的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结构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发生了深远影响。古典政治经济学受到过度地膜拜,似乎发展成为了许多后世经济学理论框架的起点和基准线。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史密斯(Smith),理查德(Richard),马尔萨斯(Malthus),米尔(M ilk)甚至包括马克思(Mark)和凯恩斯(Keynes)撰写的传世之作为当时社会的经济过程描绘了第一幅蓝图。经济学理论自此不断发展,现今流派纷呈,不过,古典经济学却已经构成现代经济学理论趋同化的理论起点。 三、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主要内容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人。要想分析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我们不得不从他的著作说起。在斯密短暂的一生中,其著作产出并不丰盈,仅真正出版过两本书,即《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富论》)两部著作。虽然后人在斯密去世后又出版了《哲学问题论集》(1793)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讲演》等书,但书中观点都只是其理论代表中的冰山一角。斯密的经济学观点主要体现在《国富

经济学科普: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在经济学中是作为对经济理论的学派名词,在中国,由于翻译上的原因并未能完全对应英语中的学派分类。在一般的经济学文献中,对应于中文的新古典派经济学是两类不同的学派分类。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了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马歇尔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特色 西方经济学经历20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三次大的革命,已经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学科。但它始终未能摆脱其固有的理论思想和理论体系上的致命缺陷。正是这个缺陷构成了新兴古典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兴起的理论条件与逻辑起点。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理论框架、分析范式等方面的开拓性研究取得崭新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对企业成因和经济增长长期动态模型等提出新的学说。新兴古典经济学增强了对现实经济事实的解释力,受到日益广泛的认可,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特色的最新反映。 一部西方经济学说史向我们展示的是,源自古希腊以来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和经济理论,不断涌流与分化,不断否定与前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形成了一条奔腾不息的智慧长河与信息洪流,林林总总的流派和交错延绵的学说,彰显着学术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新兴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也许是西方经济学这条智慧长河中最新的泉流、很有希望的一股信息流。作为前沿新学派,新兴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从一开始它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产生热烈反响。当然,从学科性质、理论体系与思想渊源上讲,新兴古典经济学仍属西方经济学的范畴,但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新兴古典经济学加以严肃的研究和积极的宣介。第一,它的首创者之一是以杨小凯(Yang)、黄有光(Ng)等为代表的华人或华裔学者,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被认为是一个有中国背景的新兴经济学前沿学科;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注重对现实经济事实的研究和解释,包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与发展的研究分析,因此,新兴古典经济学有别于某些在抽象和模型化走过了头,一股脑钻进阴冷书斋而远离火热现实的纯理论性或数理化的逻辑推演。也许不用多久,新兴古典经济学就会走进国内大学经济学的讲堂;事实上在1999年,杨小凯就把新兴古典经济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1、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理论。 2、绝对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况。 3、李嘉图于198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进一步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4、交易所得指的是贸易后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所引起的消费量的增加。 5、分工所得为因专业化生产引起的消费量的增加,它等与贸易的总利益减去交易所得。 6、要素密集度指在生产某种产品的过程中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绝对量无关。(一个产品) 7、要素密集度又称要素禀赋,是用来衡量一国所拥有资源情况,即该国要素禀赋水平的指标。(一个国家) 8、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假设: (1)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两种产品(X与Y)和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 (2)两国在产品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这样两国同一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3)两国对同一产品的需求偏好相同,这样就可以用同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两国的消费偏好,排除了因需求偏好差异引致贸易可能(4)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也就是说,在两国进行贸易以后,两国仍然会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只是此时国内两种产品的生产比

例发生了变化。 (5)两国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即指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都具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6)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7)两国间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每一国的进口总额都刚好等于其出口总额,不存在贸易逆差和顺差。 (8)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各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与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关税或任何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障碍。(10)两国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11)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即若产品X在A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B国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也同样。 9、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三个假设:一是各国拥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并且国家间也是完全竞争的;二是国家之间没有任何贸易壁垒;三是国家间具有相同的生产技术。 10、里昂惕夫的这一研究发现引起了人们对H-O模型的怀疑,他的研究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11、产业贸易理论认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即规模报酬的递增所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家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 12、倾销策略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国类市场必须是不完全竞争的,倾销出口企业是价格的制订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第二,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必须充分分隔,不会出现低价回购现象;第

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理性预期学派或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三大假说 (1)理性预期假说 A.适应性预期的缺陷 适应性预期完全根据某种变量的过去值来预期其未来值。当预期有错误时,私人部门虽然会调整预期,但调整的速度比较缓慢,不是一步到位的。因此,只有在该变量的未来值不变时,这种预期才有可能是大致准确的。只要变量的未来值不断发生变化,适应性预期会犯系统性的误差。不必说短期的预期不正确,就是在长期,某种变量的预期值与其实际值也不一致。例如,如果央行不断地增加货币量,私人部门的预期通胀率就总是小于实际通胀率,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这样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几乎就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认识到现代货币主义在预期问题上的这一失误后,一些激进的货币主义者开始利用理性预期更猛烈地批判凯恩斯主义。 B.理性预期的含义 理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为了谋取最大利益,会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公开获得的过去的和现在的各种信息,对有关经济变量的变动趋势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如同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一样的预期。理性预期概念最早是由约翰·穆思(John F. Muth)在1961年7月号的《经济计量学》杂志上发表的《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一文中针对蛛网模型中非理性的预期提出来的。穆斯指出“因为预期就是对未来事件有根据的预言,所以预期与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是基本一样的”。穆思提出的理性预期概念当时在经济学界未产生广泛的影响。 理性预期假设包含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经济主体为了追求最大利益,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第二,经济主体在做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与预期有关的一切信息:过去的和现在的信息。 第三,经济主体对未来所做出的预期与相关经济理论的预言相一致。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获取信息需要耗费一定的成本,即使是理性预期也会产生失误。但这种失误本身具有随机性,其平均值等于零。另外,当预期有错误时,经济主体会及时根据他得到的信息调整形成预期的方式,并充分地修正他的预期值。因此,经济主体的理性预期不会犯系统性错误。 (2)市场持续出清假说 A.市场持续出清的含义 市场出清是指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相等。市场持续出清是指各种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在每一时点上都是相等的。 B.市场持续出清的关键性假设 市场持续出清的关键性假设是,价格、货币工资和利率具有充分弹性,能够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做出迅速的调整,保证市场供求相等。因此,实际就业量总是等于充分就业量。 市场持续出清假说不仅与凯恩斯主义不同,而且也与货币主义的观点不同。 (3)总供给假说或自然率假说 A.劳动供给是相对实际工资(现实的实际工资相对于预期的或正常的实际工资的高低)

古典经济学流派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ics) 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把资本主义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 把对外贸易作为财富唯一源泉的片面观点,斯密把经济研究从流通领域拓展到生产领域。 同时亚当·斯密批判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财富的片面观点,认为一切物 质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 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 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流学派,由亚当·斯密在1776年开创。主要追 随者包括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和约翰·穆勒。一般说来,该学派相信经济规律(特别如个人利益、竞争)决定着价格和要素报酬,并且相信价格体系是最好的资源配 置办法。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 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但把资本主义 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古典经济学简介 古典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其起源以大卫·休谟(David Hume)的有关著作出版(1752年)为标志,以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 原因的研究》出版(1776年)为奠基。 亚当·斯密的继承者之一是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他以一部被后人称为人口论的著作而闻名。而在亚当·斯密之后,推动古典政治经济学发 展和作出主要贡献的是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在继承斯密理论的同时,也批判了斯密的一些观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似乎不同于斯密的体系,甚至有人将此称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所以说这种预期不符合现实。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他们认为,虽然从理论上说,工资和价格应该灵活的涨落以便保持均衡,但是,实际地观察表明二者并不随时发生变动,因此二者的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正是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所以市场上的供求量未必经常相等,即市场处于非出清或不出请的状态,这一点与新古典学派完全相反。 凯恩斯模型在短期中有效,而古典模型在长期中有效。价格调整的速度也就是总供给曲线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从水平转为垂直是一个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经济学家最喜爱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最喜爱的经济学家 如果让经济学家们投票选择他们最喜欢的经济学家,结果会是怎样?大概就是这样: 2011年,美国田纳西大学及乔治梅森大学的几名经济学教授和研究生在Econ Journal Watch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经济学教授评选的“我最喜爱的经济学思想家、经济学期刊及经济学博客”的paper (Economics Professors' Favorite Economic Thinkers, Journals and Blogs),评选结果通过美国299位经济学教授投票得出。 具体结果如下: 1、我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一—20世纪以前的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李嘉图、马歇尔三位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泰斗分列前三位。斯密由 于奠基人的地位,其票数遥遥领先第二名一倍多。马克思排名第五。 2、我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20世纪已故经济学家 前三名分别是宏观经济学泰斗、凯恩斯学派创始人凯恩斯,货币学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以及经济学数学化的推动者、著名高校教材撰写人萨缪尔森。(题主偏爱的哈耶克屈居第四;另外,在民间奥派经济学爱好者中备受推崇的米塞斯,不太受教授们的欢迎啊) 3、我最喜爱的经济学家之——60岁以上在世经济学家 60后组前三甲被经济学帝国主义先驱加里·贝克尔,以及另外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斯·阿罗,罗伯特·索洛摘得。(科斯和贝克尔老爷子在2011年论文 发表时被归入60岁以上在世经济学家行列,二者先后于2013年9月和2014年5月逝世,在此表示哀悼)

最后的60岁以下组前三强是当代大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保罗·克鲁格曼、曼昆,以及制度经济学大神、诺奖有力竞争者Acemo?lu。话说克鲁格曼人气不能再高啊。 注:上面每个表格中倒数第二列Party ratio 指投票给该名经济学家的教授中,Democratic (+ Green) 与Libertarian (+Republican) 人数的比值,公式为 (#Dem + #Gr) / (#Rep. + # Lib. + 0.1),整个样本均值为2.23,即越小于2.23(越接近0),崇拜者中Libertarian & Republican 越多;反之,数字越大表示崇拜者中Democratic & Green 越多。比如,可以看第一组里鹤立鸡群的马大爷,第二组的米塞斯,第三组的斯蒂格利茨、阿尔钦等等。

古典政治经济学

古典政治经济的定义 ◆古典政治经济学(也称古典经济学)这一术语是由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并被后来 的经济学家所沿用。 ◆根据马克思的规定,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 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也即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20年代。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将理论研究 领域从流通转移到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剩 余价值的各种形式。 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17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迅猛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衣阶级的矛盾 1640-4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道路。 3、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 培根:“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的主要条件。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霍布斯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从15世纪中叶开始到17世纪初,西欧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这就是重商时代。重 商主义经济学说,成为这一时期欧洲经济思想的主流。 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考察。 但是,由于重商主义者是以流通领域为其研究对象,因而不可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关系的本质,因此还不是科学的。 到了17世纪初,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成 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的一个要素。由此就导致了重商主 义的逐渐瓦解和新的经济科学的产生,即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产生。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时期,正处 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资本主义制度由发生到成长的上 升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地 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还未形成一个独立的、直接 威胁资产阶级生存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的主要任务是 反对封建制度及其残余。因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能够 面对现实,以相当科学的态度研究实际经济问题,揭露阶 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力图为资 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和 过时的重商主义,提出“自由放任”的口号,反对国家干预 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为此,古典经济学家提出“自然规 律”的思想,从“人的本性”出发,寻找和论证自然的合理 的制度。这样,他们实际上承认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 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同时,他们又把

萨缪尔森 新古典综合派 《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派萨缪尔森 《经济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全书共分6编43章。 第一编“基本经济概念和国民收入”,主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国民收入理论,论述为分析现代经济生活的根本事实和制度所必需的基本工具,为以后各编、章的论述提供方法论的基础和背景资料。 第二编“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波动”是对凯恩斯的《通论》的阐述和发挥。主要围绕着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关于经济稳定和增长的理论,分析繁荣与萧条的原因,包括储蓄和投资的过程如何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价格、收入和就业水平,国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如何控制和协调经济活动的稳步增长等。他还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即通过宏观需求的调控来实现既无通货膨胀,又无失业的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主张。 第三编“国民产品的组成和价格决定”,主要介绍了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均衡价格论,供需在农业上的应用、需求和效用论,竞争条件下的供给、对成本和长期供给的分析,最大利润的均衡,垄断以及不完全竞争和反托拉斯政策等。 第四编“收入分配: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围绕收入的分配理论问题,依据古典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决定生产要素的供给学说,阐述要素的价格决定和报酬分配。重点是生产论和边际产品,地租和其他资源的定价,工资、利息和资本,利润和动力等。 第五编“国际贸易和财政”,主要阐述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运用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的国际经济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内容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贸易和相对有利条件论,保护关税,限额和自由贸易,目前的国际经济问题等。 第六编“当前经济问题”在本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主要论述了低收入的国家的成长分析和发展,生活质量,消除污染和城市祸害,种族和性别歧视,在过分拥挤的世界上的能源不足和资源枯竭,减少贫穷和经济上的不平等,治疗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等当代最基本的经济问题。探讨了经济增长的趋势,提出了福利经济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评论了各派经济理论,比较考察了各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制度。 《经济学》是一部概括性的著作,它是西方经济学界在各个主要领域或若干重大命题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一书是自凯恩斯的《通论》一书出版以来,经济学史上“当前世界最畅销的”、“影响最大”的著作。它广泛涉及了西方经济学的所有领域,除西方经济理论’为核心之外,还包括财政学、会计学、经济统计、货币银行学、劳动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经济思想史、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多门相关学科。可以说,《经济学》是一本了解西方经济理论动向和研究进展的必读之书。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新的要求,从理论上、方法上和政策主张上分别对凯恩斯经济学加以补充和修正,将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综合为一体,完成了新古典派的综合,将传统的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现代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联系起来,并吸收了反凯恩斯主义学派,如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的一些思想政策,被称为是“新古典综合派”。 1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如果政府采取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 (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哪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 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但由于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凯恩斯主义无疑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衣钵,但力图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寻找价格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微观基础,竭力证明这种“粘性”和“非出新”同样是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他们找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说明这种“结果”,这些“理由”有些看来很不充分,证据不足,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这些“理由”都是从经济主体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发的,因而是合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微观基础上;二是这些“理由”尽管各不相同,说法各异,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现实经济生活的某种反映。 显然,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和区别,并不在于认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不要“理性预期”或力求“理性与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预期”或做到“理性预期”,也不在于认为要不要“市场出清”,而在于能不能“市场出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一标准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能比新凯恩斯主义离真理更远些。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简述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古典经济学整体发展脉络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多时期。有两个学派分别为英国学派和法国学派,英国学派代表经济学家主要有配第、斯密、李嘉图,法国学派主要代表有布阿吉尔贝尔、魁奈、西斯蒙第。两个学派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增长问题、价值问题、分配问题。主要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阶段、发展阶段、完成阶段。除此之外古典经济学的分化也在政治经济学中占了重要的位置,主要代表有萨伊和马尔萨斯。综合起来穆勒也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大鼻祖。 二、英国学派的发展历程 (一)产生阶段 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产生阶段处于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配第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他个人的经济学成就有方法论、劳动价值论和分配论。所谓方法论就是科学抽象的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因此配第也是统计学的先驱之一;劳动价值论说明的内容主要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他阐述了怎么区分商品的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其二他指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关系,并且指出合理的劳动分工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论、地租论和利息论。就在此时他也强调国家就应该重视普及普通教育和选拔人才,减少非生产领域的人口,增加在物质生产领域中就业人口。 (二)发展阶段 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人,在18世纪中叶至18世纪末,他将古典经济学推向一个高潮,他所强调的经济自由调节体质应该是自由、自我利益和竞争。他的财富观指出财富是包括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商品,只能来自于生产领域;他的劳动分工、交换价值理论中提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是交换才产生的分工,而且分工的程度要受到市场限制;他的二元价值论即劳动成本价值论和支配劳动价值论,前者说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后者说交换价值可以由耗费劳动决定也可以由购买或所能支配的劳动决定;他的分配理论主要有工资理论、利润理论和地组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ClassicalEconomics);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理论简介折叠编辑本段 新古典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ClassicalEconomics)。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张伯伦革命”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垄断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垄断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垄断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革命。“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预期革命”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所以他们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 此外,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学派主要包裹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西经答案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的影响。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 yi=h(Pi-P)+y eq \o\al(*,i) 其中,yi为企业的产量,Pi为其产品的价格,P为价格总水平,y eq \o\al(*,i)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0。 用Pe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P的估计,从而有 yi=h(Pi-Pe)+y eq \o\al(*,i)(1) 进一步地,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假定按下式进行 Pe eq \o(P,\s\up6(^))+b(Pi eq \o(P,\s\up6(^)))(2) 式(2)表示,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该社会的有关机构预测并公eq \o(P,\s\up6(^))eq \o(P,\s\up6(^))的调整,参数b为调整系数。 将式(2)代入式(1)并整理,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