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1、育苗前准备

1.1、秧田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地块,设置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秧田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和培养床土。纯水田地区,采用高于田面

0.5m的高台育苗。

1.2、秧本田比例

旱育中苗1:80—1:100,每亩(666.7m2)本田需育秧田6.7m2—8m2。

1.3、苗床规格

采用开闭式大中棚育苗。中棚的棚宽5-6米、高1.5米、长30-40米,钢管大棚的棚宽6-7米、高2.2米、长60米。

1.4、整地做床

秋施农家肥,秋整地秋做床,高出地面8-10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中棚3月下旬扣膜,然后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每平方米施腐熟优质有机肥8-10千克,尿素20克、磷酸二胺50克,硫酸钾25克,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3-5厘米土层内。摆盘播种前用1%硫酸水调酸,使土壤PH值达到4.5-5.5,5小时后用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1.3克、加水3升进行消毒。

1.5、床土配置

1.5.1、常规配置(调酸、消毒)

置床土按三份旱田土或水田土过筛,与一份充分腐熟过筛有机肥混拌均匀。

1.5.2、稻壳堆腐有机肥作为水稻育秧基质(苗床土)配方:

粉碎稻壳1000Kg;新鲜粪便100 Kg -200Kg(鸡粪猪粪);米糠(或麦麸子)15 Kg -20Kg;红糖1.5 Kg -2.0Kg;尿素15 Kg -20Kg;酵素菌3 Kg -4Kg;水400 Kg -500Kg左右,堆腐。配制好的苗床土然后调酸、消毒和施肥,应先测定床土的pH值,明确应调的酸度。调酸的方法有。

1.5.3、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要按产品说明书进行。

调制时先将壮秧剂与1/4左右的床土混拌均匀做成小样,再用小样与其余床土充分拌匀,堆好盖严备用,两天后摆盘装土,测pH值,未达到标准用酸水补调至ph值为4.5-5.5。

1.5.4、床土用硫酸调酸、施肥

用硫酸调酸时,一般用30公斤水加98%的硫酸9公斤,配成25%左右的酸化水,同硫酸铵2公斤、磷酸二铵1.8公斤、硫酸钾1.8公斤,分层浇撒在已筛好的500公斤床土上,闷24小时,充分混拌6-8次,做成酸化土小样,再与每公顷用床土所余的2000公斤过筛土拌匀,堆好盖严备用。务使床土酸度调到PH值4.5-5.5 间,注意调匀,在摆盘装土前2天完成。或直接摆盘浇水后,将以上各种肥料溶解在水中均匀浇于100平方米苗床。

1.6、床土消毒(防立枯病)

床土调酸、消毒是旱育苗防御立枯病的主要措施。消毒前先浇足底水,施药消毒后使床土达到饱和状态。床土消毒一般用30%瑞苗青、30%土菌消或3%育苗灵、育苗青或移栽灵等。

2、种子及其处理

2.1、选水稻种子

根据当地积温,主栽品种的熟期选择经国家、省或总局审定通过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

选用正规厂家出售的品种。购种最好去选育单位购种,因为选育单位了解品种特性、适应区域。种子纯度较好,对确保丰收比较有利。

10叶品种有垦稻9号、三江1号;11叶品种有空育131、垦稻11号、龙粳14号;12叶品种有垦稻12号;13叶品种有垦稻10号。

2.2、种子质量

种子以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幼苗),含水量不高于14.5%为标准,每两年更新1次。

2.3、晒种

种子在冬季储藏过程中是处于休眠状态,晒种可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选择晴天(切忌烈日下暴晒),将种子堆成3cm—5cm薄层,晾晒1 —2天,每天翻动3—4次。

2.4、盐水选种

成熟饱满的种子,发芽力强,幼苗发育整齐,成苗率高。选种用的盐水比重为1.13,每选一次,都要测试调整盐水比重,以保证选种质量,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去附着盐分。

2.5、浸种消毒(防治恶苗病)

按每亩本田用3千克种子,用5-6千克水,加入25%施保克乳油2毫升或35%恶苗灵20克混匀,水温保持11-12℃,浸种消毒8-9天,推广袋装浸种法,便于翻动沥水通气,每日上下翻倒一次,大体浸好的需积温80℃-100℃。

2.6、种子浸好的标志

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

2.8、催芽

浸好种子堆好,浇温水在30--32℃堆温下破胸,在适温22--25℃催芽,根、芽露出1毫米左右呈“双山”形为准,在阴凉处晾芽待播。

3、播种

3.1、播种期

要严格掌握播种期,适期早播,旱育中苗,最佳播种期为4月15--20日间。三膜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可在4月5日--15日间播种。

3.2、播种量

根据当地采取的秧龄大小和栽植方式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播量,培育壮苗,一般手插旱育中苗,每平方米(6盘)芽种(发芽率90%以上,下同)250-300克,盘育机插秧每平方米播芽种500-600克。抛秧或摆栽用旱育钵苗,其播种量按每个钵体播芽种3-5粒确定播种量。

3.3、播种方法

用播种器播种,做好播种器检修,根据播量调整播种器,进行播种。人工播种时要按两次均匀播下,第一次播种量为50%,第二边播边找匀,起堆的地方要用鸡毛翎捕开。

3.4、覆土

播后压种,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用腐殖土或旱田肥土,覆土厚度以盖严种子为宜,厚度为0.7 cm—1.0cm。

4、秧田管理

秧田管理,实现旱育壮苗,要抓住4个关键期管理。

4.1、种子根发育期

播种后到完全叶尖抽出,时间一般约为7-9天,管理的重点是促发种子根健壮生长,长的粗长,须根多、根毛多。

控制秧田水分,不宜过多,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种子根发育期一般不浇水。如发现地膜下有积水或土壤过湿,在白天移开地膜,尽快蒸发撤水,晚上再盖上地膜。如发现出苗顶盖现象或床土变白水分不足时,要敲落顶盖,露种处适当覆土,用细咀喷壶适量补水,接上底墒,再覆以地膜。

4.1.2、温度管理

以密封保温为主,如遇33℃以上高温,应打开秧棚两头通风降温,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

4.1.3、防鼠、防蝼蛄

发现苗床有蝼蛄虫道及时喷撒800倍液的敌百虫或敌敌畏药液防除,有鼠害时床周撒施防鼠剂。

4.1.4、异常现象、原因及处理

烂种:原因是催芽温度过高或覆土过深。烂芽:主要是低温水多缺氧,有机质过多或施未腐熟有机肥料,病菌侵入而产生芽腐。对此要选用发芽率高的种子,适温催芽,施腐熟的肥料,不过早播种,还要防止床土过湿。

解决:发现烂秧(烂种、烂芽)时,每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铜1:1000混合液25公斤喷施床土上可收到良好效果。

出苗不齐:原因是选种不严格,浸种消毒不好,催芽不整齐,覆土过厚,床土过干,置床不平等。

楔子苗:主要原因是选种不严等。

白芽:主要起因是撤地膜过晚,苗床湿度大,温度低,光照强度弱等。

解决:可晾床增温,除去地膜,提高光照来尽快缓解。

4.2、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一般5-7天。管理的重点是地上部以调温控水,控制第1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以控制第1叶鞘同伸的第2叶片长度。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

4.2.1、水分管理

在撒地膜后,床土过干处用喷壶适量补水,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少,一般要少浇水或不浇水,床土保持旱田状况。要注意“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二看早、晚叶尖吐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新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早晚吐水珠变小或午间新叶卷曲,要在早晨8时左右,用16℃以上的水适当浇水,1次浇足。

4.2.2、温度管理

苗尖下1厘米处的温度控制在22-25℃,最高不宜超过28℃,好晴天气自早8时到下午3时,要打开苗棚两头或设通风口,练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萎枯。

4.2.3、植保(防立枯病)

出苗80%时撤出地膜,用PH4的酸水普浇一次。当秧苗1叶1心浇第一遍水时,连同杀菌剂一起浇入苗床。

4.2.3、异常现象、原因及处理

褐色叶:主要是磷肥过多。

4.3、离乳期

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2个叶龄期,胚乳营养耗尽,而至离乳期,约经10-14天。管理的重点是地上部要控制第2叶鞘高在4厘米左右(1、2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第2叶鞘高在5厘米左右(2、3叶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以控制第2-3叶鞘同伸的第3-4叶片长度。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8条根健壮生长。

要遵循三看浇水(参照4.2.1)

4.3.2、温度管理

2叶期苗尖下1厘米处温度控制在22-24℃,最高不超过25℃;3叶期苗尖下1厘米处温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过25℃。要掌握“低温有病,高温要命”的道理,如遇到连续低温过后睛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并浇喷PH4.5的酸水,防止出现立枯病。2叶期超过25℃时裙布上侧增加通风口,逐渐增大通风量,2.5叶后根据温度情况,转入昼揭夜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

4.3.4、苗期追肥

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1.5 g—2.0g,硫酸锌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

4.3.5、异常现象、原因及处理

1、2叶耳间距和

2、3叶耳间距超过1厘米,主要原因是高温多湿。

根少的主要起因是水分多,地温低。

发生立枯病主要是土壤消毒、调酸未到位,低温过后遇高温。对已发生的一丛一块的立枯病,要立即喷施酸水及瑞苗青药液(或撒施少量壮秧剂),进行封闭防治。

小老苗:原因是苗床温度过低。温度过低时大中棚内要熏烟、小棚内点油灯增温防冻。

注意:2.5叶期温度一定控制在25℃以内,否则可能出现早穗现象。

4.4、移载前准备期

对适龄秧苗在移栽前3-4天,进入移栽前准备期,从移栽前3-4天开始,在不使秧苗蔫萎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秧田水分,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

4.5、三带下地

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带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40%乐果7.5毫升加6千克水喷洒,预防潜叶蝇;带增产菌,按产品说明施用。

4.6、苗期主要病害防治

黑龙江垦区秧苗期主要有两种病害:一种为恶苗病,另一种为立枯病。

4.6.1、恶苗病

恶苗病是一种种传病害是指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以种子(种苗)作载体或媒介传播为害新生植物体,导致新生植物体局部或整体发病。病原菌为串珠链孢菌。

防治技术:25%施保克25ml+0.15%天然芸苔素20ml浸100公斤种子(水温11-12℃,浸种8-9天)(参照2.6)。

4.6.2、立枯病

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茄腐镰孢菌、尖孢镰孢菌、立枯丝核菌。床土调酸、消毒是旱育苗防御立枯病的主要措施。

发病条件:寒害病,是旱育秧田常见的病害,由于土壤消毒不彻底,气候失常(持续低温或气温忽高忽低)苗期管理不当等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

防治措施:床土调酸(参照1.5.3和1.5.4),土壤消毒如下。

(1)30%瑞苗青每平方米用1ml一1.5ml加水3升喷雾

(2)3%(恶.甲)水剂,每平方米用15-20ml加水3升喷雾。

(3)3%土菌消(恶霉灵)水剂每方米用3-4ml加水3升喷雾。

(4)20%移栽灵每平方米4ml

(5)15%恶霉灵每平方米6-8ml

(6)20%壮苗安2.5-3ml/m2

苗后消毒:水稻叶龄在1.5-2.5叶期,用PH值4.0-4.5酸水,配合土壤杀菌剂,各喷施一次。

4.7、苗期除草

秧苗叶龄1.5-2.5时,选择安全性高的农药除草,推荐,10%千金60-80ml/666.7m2或10%千金60ml+48%排草丹160一180ml/666.7m2。或秧苗叶龄1.1叶期用20%敌稗(300-500)ml/666.7m2

5、本田耕整地

5.1、准备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实行单排单灌系统,每个池田面积700 m2-1000m2为宜,减少池埂占地,保证畅通。

井灌区设晒水池:晒水池面积应占灌溉稻田面积的3%,池底与地面相平,水深0.5m左右,池内设隔水墙。井灌区的灌水渠要采用宽浅式渠道,利用浅水增温,同时增设如:在井渠上覆盖薄膜或用小白龙,散水板、水车等增温措施。

5.2、耕翻地

5.2.1、常规处理

一般在秋季翻地,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30%,耕深15cm -18cm;秋季或春季旋地。轮耕制度为

翻---------旋---------旋(深松)

第1年第2年第3年

5.2.2、稻草处理

水稻霜前收获秸秆处理:

这期间水稻秸秆没有枯死,田地比较泥泞,适于小型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和机械割晒作业。小型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机都自带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秸秆粉碎长度15cm -30cm。(长度可调,秸秆粉碎长度因收获机的类型和翻埋方式不同而有所变化,秋季浅翻,稻草粉碎适当短些15cm左右,如要深翻则可适当长些30cm左右。)机收割损失率小于2%。该机需要附属设备,如烘干设备和标准晒场。

机械割晒、机械拾禾,配前悬割晒机割晒,割茬高度12 cm -15cm,割幅2.8 m -3m,放鱼鳞铺或45℃铺,晒铺5-7天,稻谷水分降至15%-16%及时拾禾脱谷。配套拾禾机要求拾禾机装配秸秆粉碎抛撒装置,把稻草粉碎15-30cm均匀抛撒。

水稻枯霜后收获秸秆处理:

降枯霜后1-2天可用大型全喂入式机车进行直收。直接收获时间性强,早收水份大脱粒不净,晚收易遭雪埋,下枯霜后趁有几天晴好天气,集中自走联合收获机直收。秸秆粉碎15cm-30cm 抛撒;割茬高度30 cm -40cm。

5.2.3 秋耕地稻草翻埋

水稻秸秆还田,翻耕掩埋效果最好,因此结合轮耕进行秸秆还田的方式为:

翻………….旋………….旋(深松)

第1年第2年第3年

可在翻或浅翻年度进行秸秆还田,达到每隔二年稻草还田一次。秋耕地在秋收后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即开始,至地面达到封冻状态停止作业。

高留茬30cm-40cm或粉碎抛撒的秸秆,如果没有秋季翻埋白茬越冬,来年春季可用还田;但原则上要秋翻。

翻———旋———旋(深松)

第1年第2年第3年

5.2.4、旱整平

用大型拖拉机旱整平很关键,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平后根据地的落差情况筑埂,埂

高沉实后要保证30cm左右。筑埂后及时泡田,进一步加固池埂,并进行水整地,使同一池内的高低差不超过5厘米,不剩边角。

5.3 泡田

春季放水泡田,泡田时间不宜过长,应在整地前2-3天灌水,泡田标准:池内2/3有水,1/3露垡,缓水慢灌,达到花达水。移栽前进行封闭灭草,水层控制在3cm-5cm,保水3-5天。井灌区要灌、停结合,苏打盐碱土稻区要大水泡田洗盐。

5.4、整地

5.4.1、常规整地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5-7天进行,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肥水不溢出。

5.4.2、粉碎稻草水整地,粉碎的稻秸经秋季翻耕,春季水整地,必须配合搅浆平地机掩埋稻秸,否则漂草。

但使用搅浆平地机整地作业需要严格注意的是,必须顶凌整地,土层化冻过深,超过15cm 不利整地。

5.4.3、高留茬稻草水整地,稻草直接收获高留茬的,经秋季深翻,春季先旱旋一遍再放水整地。旱旋前施基肥。

5.5、基肥施用

在施肥技术上要计划施肥总量,肥料三要素要控氮增磷、钾,由前重施肥适量后移,基肥和追肥协调,中后期辅以叶面肥,以叶龄为指标进行追施,提高施肥效益。

水整平后施基肥,在进行一次水耙地,将肥料混拌在10-12厘米耕层中,做到全层施肥。基肥施入量:氮肥占全年计划用氮肥量的30-40%;磷肥100%基肥全层施入;钾肥占全年计划用钾肥量的50-60%。有条件的施些硅肥,能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全生育期亩用化肥总量,共为25-30公斤,其中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5-8公斤,硫酸钾5-7公斤,氮磷钾比为2:1:0.8-1。

5.6、封闭除草

插秧前水整地后第一次封闭灭草,选择安全性高、防效好的除稗剂,有机磷类(阿罗津)、酰胺类(苯噻草胺)、磺酰脲类乙氧磺隆(太阳星)、环丙嘧磺隆、灭草松、恶草酮(农思它)二氯喹啉酸、四唑草胺(拜田净)。施药时期:插前5-7天,用毒土法或甩喷法,水层3-5cm,保水5-7天。等水自然渗至花达水进行插秧。

6、插秧

6.1、插秧时期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黑龙江垦区5月15日至25日为移栽高产期,5月10-15日及5月25-31日为移栽平产期,过早或过晚对产量不利。

6.2、插秧规格

中等肥力土壤,行穴距为30㎝×13.3㎝(9寸×4寸);高肥力土壤,行穴距为30㎝×16.5㎝(9寸×5寸),每穴3-5棵基本苗。

6.3、基本苗

根据秧苗素质的好坏,壮苗要稀些弱苗要密些;地力水平较高的地应稀些、较低的应密些。调整的范围是:基本苗数在100-120苗/平方米,穴数在25-30穴/平方米。

6.4、插秧质量

为保证水稻返青快、分蘖早,提高产量,插秧时要做到浅、直、匀、齐。浅—插秧要浅,2厘米左右,深不超过3厘米。直—秧苗插的直,不东倒西歪,行插直,行穴距规整。匀—每穴苗数均匀。齐—栽插深浅一致,不插高低苗、断头苗。

注意栽时“四忌”是水稻高产的保证

⑴忌过早过晚栽秧。最好要在每年的5月15日至25日的高产期移栽,不插5月26日秧。

⑵忌栽深水秧。田水过深对水稻分蘖早发不利。还有我省春季风大会出现漂苗现象,会缺苗,降低产量。

⑶忌秧苗插的过深。一般2厘米为好,过深低节位分蘖少,减少穗数,降低产量

⑷忌隔夜备秧。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秧苗营养消耗大,降低抗性,返青慢,降低产量。

7、按叶龄进行本田管理

7.1、分蘖期管理

7.1.1、返青期诊断

移栽后,当晴天中午有50%植株心叶展开,或早晨见叶尖吐水,或植株发出新根,为达到返青期的标准。

7.1.2、四叶期诊断

机插中苗返青即出生4叶,因此也叫返青叶片,叶长11厘米左右,株高17厘米左右,茎数应有10%的1叶分蘖露尖。

7.1.3、分蘖期施肥

返青后立即施分蘖肥,使肥效反应在盛蘖叶位(6叶),如分两次追施蘖肥,第二次蘖肥最晚在6叶期前施用,以免肥效反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位之后。追施氮肥量为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30%。

7.1.4、五叶期管理

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10日,叶长16厘米左右,叶色:叶片色应浓于叶鞘,叶态以弯、披叶为主,5叶龄(12片叶品种为6叶龄)田间茎数达计划茎数的30%左右(160个茎)。

注意防治潜叶蝇,对水深苗弱地块喷施爱美乐、敌杀死进行防治。

7.1.5、分蘖期除草

在水稻5.5叶期根据苗情、草情进行第二次灭草,选择安全性高的杀稗剂,稗草叶龄在1.5叶期以前--酰胺类除草剂;稗草叶龄在2.1叶期以前--有机磷类除草剂;施药方法:毒土或甩喷,不提倡毒肥法。与防治阔叶杂草的除草剂如太阳星等混配,采用毒土法或喷雾器甩喷,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

7.1.6、六叶期管理

最晚出叶期为6月15日、叶长21厘米左右,叶色达到浓绿明显较叶鞘深,叶态以弯、披叶为主,茎数6叶龄(12片叶品种为7叶龄)达计划茎数的50-60%(280个茎)。

注意防治负泥虫,喷施爱美乐、敌杀死进行防治。

注意对高岗田、漏水田的后期大龄稻稗进行防治,方法是:用千金在稻稗2-3叶期80ml/亩、稻稗3-4叶100ml/亩、稻稗4-5叶120ml/亩。

7.1.7、分蘖期水层管理

花达水移栽,深水(5-6厘米)扶苗,浅水(3厘米)增温促蘖。如有落干,次日早晨再灌,白天尽量不灌水、不落干,以免因蒸发带走热量,如需向根部供氧,也以夜间落干,早晨覆水为好。

7.1.8、分蘖期植株形态

1> N叶移栽,N+1叶返青,N+2叶露尖出现分蘖。

2> 叶龄进程,11叶品种最晚在6月10日长5叶,6月15叶长出6叶,6月20日长出7叶,6月25日长出8叶。

3> 叶面积指数,分蘖始期为2.0左右,分蘖盛期为3.0-3.5,分蘖高峰期为3.5-4.0。

4> 叶色,由返青后的淡绿逐渐转深,分蘖盛期达青绿,无效分蘖期到分蘖末期,叶色由青绿转淡绿

5> 功能叶的叶色深于叶鞘色,叶态弯披而不垂

6> 叶耳间距逐渐递增。

7> 分蘖叉开,角度大,呈扇形。

8> 叶片渐挺,根系发达,根白色有根毛,根基部橙黄色,无黑根。

7.1.9、有效分蘖的诊断

1> 有效分蘖临界叶位前出生的分蘖一般为有效分蘖。

2> 当主茎拔节,分蘖叶的出生速度仍与主茎保持同步的为有效,速度明显变慢的为无效。

3> 拔节后1周,分蘖茎高达最高茎长2/3的为有效,不足者为无效。

4> 主茎拔节时,分蘖有4片绿叶的为有效,有3片绿叶的可以争取,有2片以下绿叶的为无效。

5> 拔节期有较多自生根系的为有效,没有或很少自生根系的为无效。

7.2、生育转换期的管理

水稻完成有效分蘖后,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进入幼穗分化期。生育转换期是以幼穗分化为中心前后一个叶龄期,即以倒4叶为中心,前后1个叶龄期,约在出穗前的20-40天,11叶品种为7、8、9叶期。

7.2.1、七叶期管理

最晚出叶日期为6月20日,叶长26厘米左右,叶色比6叶期略淡,叶态以弯叶为主,茎数7叶龄达计划茎数的80%(450茎)。

11叶品种开始晒田控蘖。晒至大面积无水、脚窝有水,地表出现微裂。可复水后再进行第二次晒田。

生育转换期的调节肥(接力肥):11叶品种7.1-8.0叶龄,根据功能叶片颜色酌施调节肥,防止中期脱氮,施肥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在7-8叶期喷施防阔叶杂草的药易发生药害,药害症状主要表现是心叶筒状、扭曲、黑根、抑制生长、不分蘖等。解救措施:喷施叶面肥(爱丰、丰业等);喷施天然芸苔素或康凯等;施生物肥等,因此施药时要严格按药品技术说明操作。

继续搞好负泥虫及田间杂草防治,同时进行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7.2.2、八叶期诊断

最晚出叶日期6月25日、叶长31厘米左右,叶色平稳略降但不可过淡,叶态以弯、挺叶为主,11叶品种7.5叶龄时达到计划茎数(550茎),并开始幼穗分化。

7.2.3、生育转换期增减叶诊断

生育转换期的增叶与减叶现象,在营养生长期由于高温、密播,苗弱、苗老化、密植、晚栽、成活不良、氮素不足等原因,会出现减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提前一叶;在低温、稀植、氮素过高情况下会出现增叶现象,使幼穗分化拖后一叶。

诊断时机为:减叶:11片叶品种于7-8叶龄(12片叶品种于8-9叶龄)连续数日在全田不同点取样10处,每处取主茎2-3个剥出生长点,若见生长点已变成幼穗,出现苞毛即可确定减叶。增叶:11片叶品种于8-9叶龄采用同样方法观察,若生长点未变成幼穗,即可确定增叶。50%以上减叶,穗肥可提早2-3天施用;50%以上增叶,穗肥可延迟2-3日施用。增减10-20%的,穗肥按常规施用。

7.2.4、九叶期管理

最晚出叶日期7月2日,叶长36厘米左右。

注意对稻瘟病的预防,此期是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的高发期,对较重地块要及时防治。

7.3、长穗期管理

7.3.1、十叶期诊断

最晚出叶日期7月9日、11叶品种叶长31厘米左右,叶色,叶鞘色应深于叶片色,叶态挺

叶为主,茎数应达到最高分蘖,无效分蘖开始死亡,此期进入拔节期,基部节间开始拔长,株高迅速增长。

7.3.2、长穗期穗肥施用

11叶品种10叶前半叶为施穗肥的好时期,用尿素总量的20%及硫酸钾总量的30-40%。施用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退淡、底叶有枯萎或有稻瘟病应晚施,晒田壮根或施药防病后再施穗肥。

7.3.3、剑叶期诊断

11叶品种7月15-16日叶龄达11叶,7月25日达到出穗期。

剑叶露尖为封行适期。站在池埂上顺行观察4-5米远处看不见水即为封行。

7.3.4、剑叶期防御低温冷害

倒一叶与倒二叶叶耳间距在正负10厘米期间为减数分裂期,叶耳间距正负5厘米时为小孢子初期,为水稻一生中对低温最敏感时期。减数分裂期特别是小孢子初期若遇到17℃以下气温,会影响颖花育性,形成障碍型冷害,空壳率增加。7月16日剑叶叶枕露出开始进入孕穗期,约经9天,即7月25日达到抽穗期。始穗至齐穗期约需7天左右。抽穗期遇20℃以下气温,抽穗进程变慢,抽穗期延长,包茎现象增加,甚至花粉不发芽,形成空壳。

7.4、孕穗期健身防病

在孕穗到齐穗期,为健身防病、促熟,可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加米醋及防病药剂以及惠满丰等,可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7.5、结实期的管理

7.5.1、结实期生育过程

此期从出穗到成熟是水稻结实期,是稻谷产量生产期。抽穗前15天和出穗后25天又是产量决定期。历经开花、受精、灌浆(乳熟、腊熟、黄熟),最终完成水稻的一生。

7.5.2、结实期生育进程

开花受精后7-9天子房纵向伸长,12-15天长足宽度,20-25天厚度定型,籽粒鲜重在抽穗后25天达最大,35天左右干重基本定型。从抽穗到最终成熟,需40-50天,需活动积温900℃左右。

7.5.3、结实期栽培管理目标

养根、保叶、防早衰,保持结实期旺盛的物质生产和运输能力,保证灌浆结实过程有充足的物质供应,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稻谷品质和产量。

7.5.4、结实期的诊断

7.5.4.1、结实期生育与环境

始穗到齐穗经7天左右,如遇低温天气,抽穗速度变慢,齐穗期拖后。开花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此时如遇低温、连续阴雨,将增加空粒率。灌浆结实过程,以日平均温度20℃以上为好。温度低,灌浆速度变慢,日平均气温降至15℃以下,植株物质生产能力停止,这是水稻安全成熟的界限期。日平均气温降至13℃以下,光合产物停止运转,灌浆随之停止,这是水稻成熟的晚限。

7.5.4.2、结实期的叶片

结实期叶长与叶态都已定型,正常的叶色为绿而不浓。抽穗期主茎绿叶数不少于4片,功能叶为剑叶。要防止叶片衰老,保持活叶成熟。若长期淹水,过早停灌,或严重脱肥,叶片衰老速度加快,将导致物质生产不足,秕粒增多,千粒重降低,减产降质。若后期施氮过多,叶色过浓,则光合产物向籽粒分配减少,灌浆速度减慢,秕粒增多,粒重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味下降。

7.5.5、结实期管理措施

7.5.5.1、结实期的灌溉

主要是养根保叶。乳熟期要间歇灌溉,即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至地表无水再行补水,如此反复;腊熟期,间歇灌溉,灌3-5厘米浅水自然落干,脚窝无水再行补水,如此反复,直至腊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

7.5.5.2、结实期施肥

叶色正常情况下,不需施肥。剑叶明显褪淡,脱肥严重处,抽穗期补施粒肥,用量不超过全生育期施氮量的10%。

7.5.5.3、结实期的植保

防治穗颈瘟、枝梗瘟、粒瘟及其它穗粒部病害,与喷施叶面肥、水稻促早熟技术相结合进行。

8、收获、脱谷、干燥、贮藏

8.1、水稻成熟适期收割的标准是

95%以上的粒颖壳变黄,三分之二以上穗轴变黄,95%的小穗轴和副护颖变黄,即黄化完熟率达95%为收割适期。

8.2、收割后捆、码或放铺晾晒

水分降到16%以内,经过脱谷晾晒使水分达到14.5%的标准。用烘干机干燥,每小时降低一个水分,温度控制45℃以内,以免降低品质。整个晾晒过程,防止湿、干反复,增加裂纹米率。

8.3、按品种分别脱谷

换品种时必须清扫场地及机具,防止异品种混杂,降低产品等级。脱谷机转数每分钟控制在500转以内,谷外糙不得超过2%。

8.4、粮食入库贮藏

最晚在结冻前完成,防止冰冻、雪捂,降低品质。

9、本田主要病害及期防治

9.1、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气流传播为主的流行性病害,病原菌为灰梨孢菌,如品种为不抗病的,菌源数量多(病稻草、病秕谷未处理干净),尤其有利病害流行的气象条件(夏季连雨形成高湿、低温、寡照环境),不但可降低水稻抗病性,而且有利病菌的侵入、扩展,使病害发生以至流行。对稻瘟病必须在测报指导下,开展科学的药剂防治,才能减轻病害发生。

9.1.1、稻瘟病分类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由于浸染的时间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粒瘟。

9.1.2、稻瘟病发病条件

温度:孢子萌发最适合温度为25 ℃.

湿度:稻叶上的病斑,在相对湿度达96%以上、且有水滴存在时,孢子才能萌发良好,相对湿度低于90%时,孢子不能萌发。

9.1.3、药剂选择

生物农药:8%好米得、2%加收米(春日霉素)、

化学农药:25%施保克、多菌灵

9.1.4、使用技术

8%好米得

施药时期:水稻叶龄7叶一7.5叶,6月20日一6月23日。

毒土撒施,水层3—5cm,保水5—7天以上。

使用方法:推荐剂量应根据当地品种对稻瘟病抗性选用 1.5—2.5kg/亩。

2%加收米(春日霉素)

喷药时期:叶龄9.1-9.5叶(7月2日一7月5日)倒二叶长出一半施穗肥时,孕穗期(7月

16日)和齐穗期(7月23日一7月26日)各喷一次。

使用剂量:2%加收米80一100ml/亩

使用方法:采用茎叶喷雾,喷液量15-20升/亩

注意事项:早晚相对湿度大于65%,温度小于27℃,风速小于4米/秒时喷(药都要在这种条件要喷施)。

25%施保克,

喷药时期:叶龄9.1-9.5叶(7月2日一7月5日)、孕穗期(7月16日)、齐穗期(8月2日)各一次

药剂用量:25%施保克75—100ml/亩。

9.2、纹枯病

纹枯病由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真菌引起的。

9.2.1、纹枯病症状

病症为靠近水面的叶鞘出现暗绿色小圆斑点,发展后周边呈淡褐色,中心部呈灰白色,进而向上伸长呈云形大病斑。发病严重时病斑可达剑叶叶鞘。有时也侵染到剑叶叶片和穗颈。叶上形成不规则的斑纹。

9.2.2、纹枯病侵染循环

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是次年主要的初侵染源。春天灌水耕耙后,越冬菌核漂浮于水面,插秧后菌核附在稻丛近水面的叶鞘上,遇适温、高湿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从叶鞘缝隙进入叶鞘内侧,先形成附着胞,从叶鞘内侧表皮的气孔直接穿破表皮侵入。少则1—2天,多则3—5天便出现病斑。发病后形成的病斑,还可产生气生菌丝和菌核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大蔓延。从一株可以引起一穴所有稻株发病。在我省初发期为6月下旬~7月上旬,盛发期为7月中旬~7月下旬,靠机械、人工在田间作业等传播的一种土传病害,一般减产10%左右,重者可减产20%以上,在垦区发病普遍,并有逐年加重之势。

9.2.3、发病条件

分蘖期阴雨连绵利于此病的发生,尤其孕穗期遇高温,水平扩展速度加快。后期高温、高湿,加速病害垂直扩展,使病情加重。

9.2.3、防治方法

①种子清选。

②严禁病残体进入新稻田或与苗床接触,坚决不用有病稻田土壤进行育苗。

③机械作业时,应从无病稻田开始,然后再进入有病稻田。人工在田间作业时,亦应先在无病田进行,然后再进入有病田作业。

④打捞菌核:坚决防止机械、人工以及灌水的传播,减少菌核数量

⑤合理施肥:一定要氮、磷、钾肥混合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施肥原则,增强茎秆硬度,提高抗病性。

⑥科学灌溉:插秧期为花达水,采取间歇灌溉,提高抗性

9.2.4、用爱苗防治技术

喷药时期:剑叶露尖(10.1叶、7月10日)、孕穗期(7月16日)、齐穗期(8月2日)

使用剂量:用30%爱苗225ml/hm2,每hm2 150--225 公斤水喷施。

9.3、细菌褐斑病

9.3.1、细菌褐斑病症状

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和穗部。叶片病斑初为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呈纺缍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边缘有黄色晕纹,最后病斑中心、呈灰色常融合形成大形条斑,使局部叶片枯死。如病斑发生于叶片边缘时,沿叶脉扩展成赤褐色长条形病斑。

9.3.2、细菌褐斑病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株残体、种子以及各种野生寄主(杂草)上越冬。种子上带菌,播种后直接引起幼苗发病;在病残体和的病菌先为害杂草,以后再借风、雨传播侵染插秧后的水稻,感病水稻上的病菌再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病菌出可借灌溉水进行传播。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凡伤口多的叶片、叶鞘、穗部,均可加重病害发生。害虫的为害造成虫伤口,有助于病害发生。

9.3.3、发病条件

①菌源:凡上年残存的水稻病残体、病种子数量多,如不经处理、均可引起来年水稻发病。

②气象条件:据报道7-8月份天气阴冷,再加上大风,尤其暴风雨使稻叶片多伤,可加重病情。

③稻田管理:一般水,肥管理不当,如施氮肥过多,长期深水灌溉,水稻生长不良,病害发生常重。

④品种:经调查,当前尚无免疫或高抗品种,但品种间抗病差异显著,有的品种抗病性较高。

9.3.4、防治方法

①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②消灭菌源:病种子消毒处理:病稻草销毁,池埂上杂草也应割除。

③药剂防治:当前只能用防治白叶枯病的药剂来减轻病情。

(1)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550一5100克,加水喷雾;

(2)14%胶胺铜水剂,每公顷1875一2550毫升,加水喷雾;

(3)2%加收米每亩80—100毫升

(4)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900一1050克,加水喷雾。

④注意稻田水、肥管理,如浅水灌溉、科学施肥,尤其要禁用病田水串灌。

9.4、水稻鞘腐病

90年代以后新发生的病害之一。主要发生于剑叶叶鞘上,初生褐色小斑,以后逐渐扩大为不定形、颜色深浅不同的褐色斑块,中部有黄褐色斑块,重者病斑可扩展到全部剑叶鞘抽穗早的全部颖壳均为绿色,抽穗迟的稻穗上部颖壳仍为绿色,而下部颖壳变褐以至全穗颖壳变褐。

防治措施:

2%加收米1200ml/公顷+50%多菌灵1200g/公顷

25%施保克1000-1200ml/公顷

70%甲基托布津1500g/公顷

水稻病害防治与水稻健身防病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