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yncTask和Handler的优缺点比较

AsyncTask和Handler的优缺点比较
AsyncTask和Handler的优缺点比较

AsyncTask和Handler的优缺点比较

分类:Android_2013-01-09 10:03 1520人阅读评论(2) 收藏举报AsyncTask优缺点Habdler优缺点

AsyncTask实现的原理和适用的优缺点

AsyncTask,是android提供的轻量级的异步类,可以直接继承AsyncTask,在类中实现异步操作,并提供接口反馈当前异步执行的程度(可以通过接口实现UI进度更新),最后反馈执行的结果给UI主线程.

使用的优点:

简单,快捷

过程可控

使用的缺点:

在使用多个异步操作和并需要进行Ui变更时,就变得复杂起来.

Handler异步实现的原理和适用的优缺点

在Handler 异步实现时,涉及到Handler, Looper, Message,Thread四个对象,实现异步的流程是主线程启动Thread(子线程)运行并生成Message-Looper获取Message 并传递给HandlerHandler逐个获取Looper中的Message,并进行UI变更。

使用的优点:

结构清晰,功能定义明确

对于多个后台任务时,简单,清晰

使用的缺点:

在单个后台异步处理时,显得代码过多,结构过于复杂(相对性)

AsyncTask介绍

Android的AsyncTask比Handler更轻量级一些(只是代码上轻量一些,而实际上要比handler更耗资源),适用于简单的异步处理。

首先明确Android之所以有Handler和AsyncT ask,都是为了不阻塞主线程(UI线程),且UI的更新只能在主线程中完成,因此异步处理是不可避免的。

Android为了降低这个开发难度,提供了AsyncTask。AsyncT ask就是一个封装过的后台任务类,顾名思义就是异步任务。

AsyncTask直接继承于Object类,位置为android.os.AsyncTask。要使用AsyncT ask 工作我们要提供三个泛型参数,并重载几个方法(至少重载一个)。

AsyncTask定义了三种泛型类型Params,Progress和Result。

?Params 启动任务执行的输入参数,比如HTTP请求的URL。

?Progress 后台任务执行的百分比。

?Result 后台执行任务最终返回的结果,比如String。

使用过AsyncT ask 的同学都知道一个异步加载数据最少要重写以下这两个方法:

?doInBackground(Params…) 后台执行,比较耗时的操作都可以放在这里。注意这里不能直接操作UI。此方法在后台线程执行,完成任务的主要工作,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在执行过程中可以调用publicProgress(Progress…)来更新任务的进度。

?onPostExecute(Result) 相当于Handler 处理UI的方式,在这里面可以使用在doInBackground 得到的结果处理操作UI。此方法在主线程执行,任务执行的结果作为此方法的参数返回

有必要的话你还得重写以下这三个方法,但不是必须的:

?onProgressUpdate(Progress…) 可以使用进度条增加用户体验度。此方法在主线程执行,用于显示任务执行的进度。

?onPreExecute() 这里是最终用户调用Excute时的接口,当任务执行之前开始调用此方法,可以在这里显示进度对话框。

?onCancelled() 用户调用取消时,要做的操作

使用AsyncTask类,以下是几条必须遵守的准则:

?Task的实例必须在UI thread中创建;

?execute方法必须在UI thread中调用;

?不要手动的调用onPreExecute(), onPostExecute(Result),

doInBackground(Params...), onProgressUpdate(Progress...)这几个方法;

?该task只能被执行一次,否则多次调用时将会出现异常;

Handler介绍

一、Handler主要接受子线程发送的数据, 并用此数据配合主线程更新UI.

当应用程序启动时,Android首先会开启一个主线程, 主线程为管理界面中的UI控件,进行事件分发,更新UI只能在主线程中更新,子线程中操作是危险的。这个时候,Handler就需要出来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由于Handler运行在主线程中(UI线程中),它与子线程可以通过Message对象来传递数据, 这个时候,Handler就承担着接受子线程传过来的(子线程用sedMessage()方法传递)Message对象(里面包含数据), 把这些消息放入主线程队列中,配合主线程进行更新UI。

二、Handler的特点

Handler可以分发Message对象和Runnable对象到主线程中, 每个Handler实例,都会绑定到创建他的线程中,

它有两个作用:

(1)安排消息或Runnable 在某个主线程中某个地方执行

(2)安排一个动作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

Handler中分发消息的一些方法

post(Runnable)

postAtTime(Runnable,long)

postDelayed(Runnable long)

sendEmptyMessage(int)

sendMessage(Message)

sendMessageAtTime(Message,long)

sendMessageDelayed(Message,long)

以上post类方法允许你排列一个Runnable对象到主线程队列中, sendMessage类方法, 允许你安排一个带数据的Message对象到队列中,等待更新.

综上所述:数据简单使用AsyncTask:实现代码简单,数据量多且复杂使用handler+thread :相比较AsyncT ask来说能更好的利用系统资源且高效

插补运动(逐点比较法)

1、概述 在机床的实际加工中,被加工工件的轮廓形状千差万别,各式各样。严格说来,为了满足几何尺寸精度的要求,刀具中心轨迹应该准确地依照工件的轮廓形状来生成。然而,对于简单的曲线,数控装置易于实现,但对于较复杂的形状,若直接生成,势必会使算法变得很复杂,计算机的工作量也相应地大大增加。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一小段直线或圆弧去进行逼近,有些场合也可以用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和其他高次曲线去逼近(或称为拟合)。所谓插补是指数据密化的过程。在对数控系统输入有限坐标点(例如起点、终点)的情况下,计算机根据线段的特征(直线、圆弧、椭圆等),运用一定的算法,自动地在有限坐标点之间生成一系列的坐标数据,即所谓数据密化,从而自动地对各坐标轴进行脉冲分配,完成整个线段的轨迹运行,以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 机床数控系统的轮廓控制主要问题就是怎样控制刀具或工件的运动轨迹。无论是硬件数控(NC)系统,还是计算机数控(CNC)系统或微机数控(MNC)系统,都必须有完成插补功能的部分,只是采取的方式不同而已。在CNC或MNC中,以软件(程序)完成插补或软、硬件结合实现插补,而在NC中有一个专门完成脉冲分配计算(即插补计算)的计算装置——插补器。无论是软件数控还是硬件数控,其插补的运算原理基本相同,其作用都是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数字计算,在计算过程中不断向各个坐标发出相互协调的进给脉冲,使被控机械部件按指定的路线移动。 有关插补算法问题,除了要保证插补计算的精度之外,还要求算法简单。这对于硬件数控来说,可以简化控制电路,采用较简单的运算器。而对于计算机数控系统来说,则能提高运算速度,使控制系统较快且均匀地输出进给脉冲。 经过多年的发展,插补原理不断成熟,类型众多。从产生的数学模型来分,有直线插补、二次曲线插补等;从插补计算输出的数值形式来分,有基准脉冲插补(又称脉冲增量插补)和数据采样插补。在基准脉冲插补中,按基本原理又分为以区域判别为特征的逐点比较法插补,以比例乘法为特征的数字脉冲乘法器插补,以数字积分法进行运算的数字积分插补,以矢量运算为基础的矢量判别法插补,兼备逐点比较和数字积分特征的比较积分法插补,等等。在CNC系统中,除了可采用上述基准脉冲插补法中的各种插补原理外,还可采用各种数据采样插补方法。 本文将介绍在数控系统中常用的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时间分割法等多种插补方法以及刀具半径补偿计算原理。 2、逐点比较法 逐点比较法是我国数控机床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插补方法,它能实现直线、圆弧和非圆二次曲线的插补,插补精度较高。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100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 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1.1倍(100/90),酒却是1.5倍(120/80),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100/120的酒,生产1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0),在酒上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的呢绒,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的呢绒,80/90大于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2.2单位的(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2.125单位(170/80)的酒。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假定英国以1单位的呢绒换取葡萄牙1单位的酒,那么英国可以多消费0.2单位的呢绒,而葡萄牙可以多消费0.125单位的酒。 结论:实行国际分工使两国可增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贸易增加了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双方都有利。 意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上强或弱,无论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更多的产品。 多边贸易和多种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大多是由多个国家参加的,相互之间交换多种产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比较优势是否还起作用? 第一种情况: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的贸易 在多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各自的价格优势 假设5个国家参加国际贸易,各国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如表

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来源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其不朽巨著《国富论》,提出后世称为绝对优势理论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简单地说来,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一单位商品的单位成本比其他国家生产该商品的单位成本绝对地低,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各国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参与贸易的各国都会从中获益。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对比较优势进行了详细阐述,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一国生产不同产品的劳动成本可能比其他国家都要高,因而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但只要成本差异的程度不同,各国即可得到本国的比较优势。各国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能够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产出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得到提高。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回答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回答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的比较成本差别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对此作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别。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前提假定是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与此不同,李嘉图的理论则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别造成的,也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H—O理论中,劳动不再是唯一的投入,但生产规模报酬仍然不变,市场结构仍为完全竞争。H—O理论被称为“新古典贸易理论”。 2.发挥比较优势的意义 正确发挥比较优势,有助于企业增加竞争力,有效地利用原有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拿《天龙八部》里的“南慕容北乔峰”来说,慕容发挥的就是相对比较优势,在帅哥界人武功最好,在武术界人长得最帅;乔峰则是绝对比较优势显著,人内力特深厚,武功极高深。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发挥比较优势有一个大前提:要适应市场需求。你的优势不被市场接受一样是失败的。要不四大恶人武功也不错还被唾弃呢?拿美国通用公司的破产案例来说,汽车产品面对近年国际油价飙升以及经济冷暖引起的汽车消费趋向变化,日本人审时度势,加紧了节能、经济型轿车的研发和生产,而通用公司却明显缺少预见,仍把主要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大排量、高油耗的SUV 和皮卡货车上,不相信双能源汽车将成为潮流,在混合动力车的开发设计上落后丰田公司整整7 年。在新车型的研发上,日本人把精力集中在几个车型上,竭力为新车装配最新科技成果;而通用却将研发费用分布在89 个型号、8 大品牌上,以致每推出一款新车,丰田平均只用3 年,而通用要花4 年时间。通用的客户群平均年龄因此不断提高,其产品在质量性能上与日系汽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消费者对通用投入巨资研发、设计并制造的汽车不买账,注定了通用迟早将面临危机。导致通用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通用过于依赖于非汽车业的金融业模式,另外全球化扩张的模式也对其造成了一定影响。经过多次兼并收购,通用旗下拥有别克、凯迪拉克、雪佛兰、GMC、悍马、欧宝、庞蒂克、萨博、土星、沃克斯豪尔、通用大宇和霍顿等10 多个品牌,年销量一度达到1000万辆,可谓汽车行业里的“巨无霸”。但是,一味做大带来了资源协同效率低下、成本高、市场反应迟钝等大企业病,以及多品牌运作难题美国长期低油价的大背景下,上世纪90 年代以来,通用无视全球汽车行业发动机小型化、车身轻量化的节能减排大趋势,把发展的重心长期放在利润丰厚的大排量SUV 和皮卡上,眼睁睁看着丰田、本田等日系汽车企业在北美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分工前分工后 呢绒酒呢绒酒英国的劳动投入 100 120 220 葡萄牙的劳动投入 90 80 170 总产量 2 2 2.2(220/100) 2.215(170/80)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100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 1.1倍(100/90),酒却是1.5倍(120/80),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100/120的酒,生产1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0),在酒上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的呢绒,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的呢绒,80/90大于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2.2单位的(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2.125单位(170/80)的酒。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假定英国以1单位的呢绒换取葡萄牙1单位的酒,那么英国可以多消费0.2单位的呢绒,而葡萄牙可以多消费0.125单位的酒。结论:实行国际分工使两国可增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贸易增加了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双方都有利。 意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上强或弱,无论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更多的产品。

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实验报告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年月日 课程名称:数控技术实验名称: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老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 ①掌握逐点比较法插补的原理及过程; ②掌握利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设计及调试“插补运算轨迹”模拟画图的程序设计方法; ③进一步加深对插补运算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①逐点比较法插补运算的原理 首先粗略的简单介绍一下机床是如何按照规定的图形加工出所需的工件的。例如,现在要加工一段圆弧(图2-1),起点为A,终点为B,坐标原点就是圆心,Y轴、X轴代表纵、横拖板的方向,圆弧半径为R。 如从A点出发进行加工,设某一时刻加工点在M1,一般来说M1和圆弧 有所偏离。因此,可根据偏离的情 况确定下一步加工进给的方向,使下 一个加工点尽可能向规定图形(即圆 弧)靠拢。 若用R M1表示加工点M1到圆心O 的距离,显然,当R M1

可以看出,加工的结果是用折线来代替圆弧,为了清楚起见,在图2-1中,每步的步长画的很大,因此加工出来的折线与所需圆弧的误差较大。 若步长缩小,则误差也跟着缩小,实际加工时,进给步长一般为1微米,故实际误差时很小的。 ②计算步骤 由上述可以看出,拖板每进给一步都要完成四个工作节拍。 偏差判别:判别偏差符号,确定加工点是在要求图形外还是在图形内。 工作台进给:根据偏差情况,确定控制X坐标(或Y坐标)进给一步,使加工点向规定的图形靠拢,以缩小偏差。 偏差计算:计算进给一步后加工点与要求图形的新偏差,作为下一步偏差判别的依据。 终点判断:判定是否到达终点,如果未达到终点,继续插补,如果以到达终点,停止插补。 计算步骤的框图如下所示: 图2-2 逐点比较法插补计算步骤 ③插补运算公式 插补运算公式表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应用VB设计逐点比较法的插补运算程序,在计算机屏幕上画出轨迹图。 1 程序界面 采用图形显示方式,动态的显示出直线和圆弧的插补过程。

逐点比较法计算

第二节逐点比较法插补(数控基础第三章插补计算原理、刀具半径补偿与速度控制) 发布:2009-7-19 19:24 | 作者:唐义| 来源:本站| 查看:6次| 字号: 小中大 逐点比较法的基本原理是被控对象在按要求的轨迹运动时,每走一步都要与规定的轨迹进行比较,由此结果决定下一步移动的方向。逐点比较法既可以作直线插补又可以作圆弧插补。这种算法的特点是,运算直观,插补误差小于一个脉冲当量,输出脉冲均匀,而且输出脉冲的速度变化小,调节方便,因此在两坐标数控机床中应用较为普遍。 一、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1.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原理 在图3-1所示平面第一象限内有直线段以原点为起点,以为终点,直线方程为: 改写为: 如果加工轨迹脱离直线,则轨迹点的、坐标不满足上述直线方程。在第一象限中,对位于直线上方的点,则有: 对位于直线下方的点B,则有:

因此可以取判别函数来判断点与直线的相对位置,为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上时,;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上方时,; 当加工点落在直线下方时,。 我们称为“直线插补偏差判别式”或“偏差判别函数”,的数值称为“偏差”。 例如图3-2待加工直线,我们运用下述法则,根据偏差判别式,求得图中近似直线(由折线组成)。若刀具加工点的位置处在直线上方(包括在直线上),即满足≥0时向轴方向发出一个正向运动的进给脉冲(),使刀具沿轴坐标动一步(一个脉冲当量δ),逼近直线;若刀具加工点的位置处在直线下方,即满足<0时,向轴发出一个正向运动的进给脉冲(),使刀具沿轴移动一步逼近直线。 但是按照上述法则进行运算判别,要求每次进行判别式运算——乘法与减法运算,这在具体电路或程序中实现不是最方便的。一个简便的方法是:每走一步到新加工点,加工偏差用前一点的加工偏差递推出来, 这种方法称“递推法”。 若≥0时,则向轴发出一进给脉冲,刀具从这点向方向迈进一步,新加工点的偏差值为

例题:逐点比较法-数值积分法(SJ)

一、逐点比较法 1、直线L1:起点坐标O(0,0),终点坐标A(4,6) (1)分析 1)直线L1为第一象限内直线 2)插补总步数:M=x e+y e=4+6=10 3)若偏差f≥0,则刀具向+?x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1, j = f i, j - y e 4)若偏差f<0,则刀具向+?y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 j+1 = f i, j + x e (2)列表计算 (3)绘制进给脉冲图(略) 2、直线L2:起点坐标O(0,0),终点坐标A(-6,3) (1)分析 1)直线L2为第二象限内直线 2)插补总步数:M=|x e|+y e=6+3=9 3)若偏差f≥0,则刀具向-?x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1, j = f i, j - y e 4)若偏差f<0,则刀具向+?y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 j+1 = f i, j +|x e| (2)列表计算 (3)绘制进给脉冲图(略) 3、直线L3:起点坐标O(0,0),终点坐标A(-5,-8) (1)分析 1)直线L3为第三象限内直线 2)插补总步数:M=|x e|+|y e|=5+8=13 3)若偏差f≥0,则刀具向-?x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1, j = f i, j -|y e| 4)若偏差f<0,则刀具向-?y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 j+1 = f i, j +|x e| (2)列表计算

(3)绘制进给脉冲图(略) 4、直线L4:起点坐标O(0,0),终点坐标A(7,-4) (1)分析 1)直线L4为第四象限内直线 2)插补总步数:M=x e+|y e|=7+4=11 3)若偏差f≥0,则刀具向+?x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1, j = f i, j -|y e| 4)若偏差f<0,则刀具向-?y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 j+1 = f i, j + x e (2)列表计算 (3)绘制进给脉冲图(略) 5、圆弧NR1:起点坐标A(4,0),终点坐标E(0,4) (1)分析 1)圆弧NR1为第一象限逆圆 2)插补总步数:M=|(x0-x e)|+|(y0-y e)|=4+4=8 3)若偏差f≥0,则刀具向-?x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1, j = f i, j– 2x i + 1 4)若偏差f<0,则刀具向+?y方向进给一步,偏差f i, j+1 = f i, j + 2y j + 1 (2)列表计算

1比较优势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在封闭条件下某件产品的相对价格低于另一个国家同件产品的相对价格就称这个国家在这件产品上有比较优势。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向是取决于比较优势,即每个国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5要素禀赋,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6要素密集度,系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7斯托珀——萨谬尔逊定理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 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 9昂惕夫之谜: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 理论恰恰相反。 重叠需求理论是指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 产品生命周期,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成一次循环。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的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也将发生变化。 关税,是一国政府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依据本国的海关法和海关税则,对通过其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税。 关税同盟 25有效保护率是关税或其它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26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对一定时期内某些商品的进口,在数量或金额上规定一个限额,限额以内的准予进口,超过限额的则不准进口;或征收较高关税甚至罚款,关税税额之高使进口商难以承受,实际上起到禁止进口的作用。 27出口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鼓励某种商品的出口,对该商品的出口所给予的直接补助或间接补助。 28倾销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 反倾销 29掠夺性倾销通是指为了排除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

逐点比较法插补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逐点比较法直线和圆弧插补2011年9月25日 院系:物科院班级:085 学号:07080518 姓名:陈实 实验目的: 利用逐点比较法的插补原理,编写直角坐标系下的直线、圆弧插补程序,观察屏幕上仿真的运动轨迹,掌握逐点比较法的插补原理。 实验原理: 逐点比较发是基于动点与理想曲线院函数的比较来实现插补的。逐点比较法的插补过程,每走一步要进行一下四个步骤: 偏差判别:根据偏差值确定刀具相对加工曲线的位置 坐标进给:根据偏差判别的结果,决定控制线沿哪个坐标进给一步以接近曲线 偏差计算:计算新加工店相对曲线的偏差,作为下一步偏差判别的依据 终点判别:判别是否到达终点,未到达终点则返回第一步继续插补,到终点则停止 1、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原理: 逐点比较法在第一象限的直线插补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他象限情况可依次类推。 现加工OE直线,如果刀具动点在OE直线上方或在线上,则令刀具沿X正方向进给一步;若刀具动点在OE直线下方,则令刀具沿Y轴正方向进给一步,如此循环直到加工到E点。判别刀具动点的位置根据偏差函数判别公式: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推到出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地推公式:

对于插补终点的判别,可以采用单向的计数长度法,即:取计数长度M等于Xe、Ye中的大者,并设该坐标方向为计数方向。插补时,仅在该方向上产生进给时,计数长度减一。图1的逐点比较法中,工作循环的结束条件就是M减为0. 2、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原理: 逐点比较法在第一象限的圆弧插补原理如图所示,其他象限可一次类推: 对于第一象限的逆圆弧,如果动点在圆弧的外侧则令刀具动点沿X轴负方向进给一步。如果动点在圆弧的内侧则令刀具沿Y轴正方向进给一步。 圆弧的偏差计算公式为: 根据这个公式同样可推导出圆弧插补的两种不同情况下的递推公式: 对于插补终点的判别,同样可以采用单向的计数长度法,不过对于圆弧,计数的方向并不取决于终点坐标中的大者,而是取决于圆弧终点处。 逐点比较法插补中需要编写插入部分流程图: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异同

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 论的异同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异同探析 1、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点: (1)理论假设的不同:①规模报酬不变与规模报酬递增.在李嘉图那里,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是保持不变的,也即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其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逐步下降,内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正是规模经济使得各国谋求通过扩大特定产品的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而获得成本优势并进而导致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理论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由于同行业内企业的增加和相对集中,在信息收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成本会降低。②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传统理论假定市场完全竞争,但现实中情况却并不如此,同时企业倾向于追求规模经济的追求。差异产品的存在时这种追求的结果也是其原因。同时,差异产品的消费也带来消费者福利的增加。这些假定都打破了原有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然而在一国市场范围内,追求规模经济效果和追求差异产品是矛盾的,而开展国际贸易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2)分析角度的不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多从供给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现代贸易理论认为,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需求不同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域分工。需求不同的原因可以是偏好不同,也可以是收入不同。前者认为各国偏好受其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而各有不同。后者的典型代表是重叠需求理论。 (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中,各国的比较优势是固定的,分析是静态的,现代贸易理论则对现实中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在一些产品中领先地位的变化做出了解释。2、现代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同点: (1)理论的发展都是现实的反应。前溯至斯密甚至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的发展都是为了回应实践的需要、解释现实和为实践服务。比较优势理论论证了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能够带来财富和福利的增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外扩张提供了理论支持。二战以后的现代贸易理论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解释现实中大量出现的产业内贸易以及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化。 (2)现代贸易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而不是否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带来相对成本的差异,并带来比较优势;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不同产品要素密集度的不同带来不同国家在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也即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还是外部规模经济,都是因为规模经济导致了成本差异进而带来了比较利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是解释了比较优势在产品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动态转移;重叠需求导致贸易的原因也在于各国规模生产其代表性需求产品而产生的成本优势导致的比较优势。 (3)在理论的政策意义上来看,目前所有的贸易理论都倾向于支持贸易自由化。依赖于不同的假设,特别是对传统理论的发展,理论对于现实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国际贸易理论都认为各国之间一定的专业化分工和交换能够带来福利的增加,这种福利可能表现为消费数量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消费品种的增加。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比较优势理论综述 李雪莹经济学2班32012030080 摘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思想,构建了绝对优势理论。但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均无绝对优势时,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说明两国如何开展贸易。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将绝对优势理论进一步推进,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理论。此后更是涌现出大批学者对比较优势进行研究。 关键字:比较优势成本劳动生产率 在18世纪后期,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后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商业和殖民地强国,贸易保护已经是不必要的存在。在这个时期,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应运而生。亚当·斯密在该书中对重商主义限制从外国进口国内能生产的货物、对本国有逆差的国家的商品进口进行限制等方面进行了批判。此外,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思想,构建出著名的绝对优势理论。 下面对绝对优势理论给出一个例子: 表1-1分工前 上表说明英国一天可生产5匹毛呢或者3桶酒,而葡萄牙一天可以生产3匹毛呢或者5桶酒。由此可见,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有据对优势。在没有国际贸易时,2天两国一共可生产8匹毛呢和8桶酒。 表1-2分工后

假设分工后,两国以绝对优势进行生产,英国只生产毛呢,则2天可以生产10匹毛呢,葡萄牙只生产酒,则2天可以生产10桶酒。此时,2天两国一共可以生产10匹毛呢和10桶酒。世界总产量增加,增加了2匹毛呢和2桶酒。 表1-3交易后 若两国以5匹毛呢换5桶酒进行交易。交易后,英国和葡萄牙均拥有5匹毛呢和5桶酒。英国比不进行分工和贸易时多了2桶酒,葡萄牙比不进行分工和贸易时多了2匹毛呢。英国和葡萄牙的福利都增加了,世界总福利增加。 绝对优势理论证明了,当某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时,贸易的发生会带来世界福利的增加。 但当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中均无绝对优势时,绝对优势理论就无法说明两国如何开展贸易。由此可见,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只有在满足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的前提下适用,该理论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战后英国的粮食价格下跌。为阻挡谷物的进口,避免利益受损,土地所有者们设法制定了向进口谷物征收一定费用的法律,《谷物法》因此诞生。大卫·李嘉图知道,如果废除《谷物法》会使资本所有者获益,土地所有者受损。但作为伦敦商人,他更偏向于资本家们,而不是闲懒的地主贵族。比较优势理论无疑是带有政治色彩的。大卫·李嘉图实际上代表了某一个集团的利益时,强调的是整个国家的收益。这是一个聪明十足的现代策略,他也是将经济学理论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来适用的先驱。 李嘉图认为,产品的比较优势来自于不同产品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一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品则具有比较劣势。即便一国在每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缺乏生产率,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每一种产品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绝对地具有高生产率的国家,也只能生产和出口“与外国相比生产率差距较大”的产品来获得分工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2—1 逐点比较法 逐点比较法是我国数控机床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插补方法,它能实现直线、圆弧和非圆二次曲线的插补,插补精度较高。 逐点比较法,顾名思义,就是每走一步都要将加工点的瞬时坐标同规定的图形轨迹相比较,判断其偏差,然后决定下一步的走向,如果加工点走到图形外面去了,那么下一步就要向图形里面走;如果加工点在图形里面,那么下一步就要向图形外面走,以缩小偏差。这样就能得出一个非常接近规定图形的轨迹,最大偏差不超过一个脉冲当量。 在逐点比较法中,每进给一步都须要进行偏差判别、坐标进给、新偏差计算和终点比较四个节拍。下面分别介绍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的原理。 一、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如上所述,偏差计算是逐点比较法关键的一步。下面以第Ⅰ象限直线为例导出其偏差计算公式。 图 2-1 直 线 差 补 过 程 e ) O Y 图2-1 直线插补过程 点击进入动画观看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如图2—1所示,假定直线 OA 的起点为坐标原点,终点 A 的坐标为 e e i j A(x ,y ),P(x ,y )为加工点,若P 点正好处在直线 OA 上,那么下式成立: e j i e x y - x y 0= 若任意点 i j P(x ,y )在直线 OA 的上方(严格地说,在直线 OA 与y 轴 所成夹角区域内),那么有下述关系成立: j e i e y y x x > 亦即: e j i e x y - x y 0> 由此可以取偏差判别函数 ij F 为: ij e j i e F x y - x y = 由 ij F 的数值(称为“偏差” )就可以判别出P 点与直线的相对位置。即: 当 ij F =0时,点 i j P(x ,y )正好落在直线上; 当 ij F >0时,点 i j P(x ,y )落在直线的上方; 当 ij F <0时,点 i j P(x ,y )落在直线的下方。 从图2—1看出,对于起点在原点,终点为A ( e e x ,y )的第Ⅰ象限直线OA 来说,当点P 在直线上方(即 ij F >0)时,应该向+x 方向发一个脉冲,使机床 刀具向+x 方向前进一步,以接近该直线;当点P 在直线下方(即 ij F <0)时, 应该向+y 方向发一个脉冲,使机床刀具向+y 方向前进一步,趋向该直线;当点P 正好在直线上(即 ij F =0)时,既可向+x 方向发一脉冲,也可向+y 方向发一 脉冲。因此通常将 ij F >0和 ij F =0归于一类,即 ij F ≥0。这样从坐标原点开始,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的定义: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目录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比较优势理论演进两百年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新进展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编辑本段]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编辑本段]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一种要素(劳动要素); 2、国家之家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3、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4、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5、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6、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提高商品生产数量。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稳赢。 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它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当时英国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力的发展。在这个理论影响下,“谷物法”废除了。这是1 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所取得的最伟大的胜利。 实践检验的结果也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如迈克道尔以1937年为例,通过考察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可以验证得出:对于美国劳动生产率(根据工资差异加以调整后的)相对高于英国的产业而言,美国在这些行业的出口也相对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斯特恩比较了1950年和1 959年两个年份美国、英国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根据他们的分析,19 50年在所观察的39个部门中有33个部门支持了假设检验,但到1959年,这一关系有所削弱。 整体来看,比较成本理论在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他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最大贡献是,首次为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从劳动生产率差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电 子 教 案 §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一、概述 二 、直线插补 偏差判别: (1)动点m 在直线上: (2)动点m 在直线上方: (3)动点m 在直线下方: 偏差判别函数 坐标进给 动点m 在直线上: ,可沿+⊿x 轴方向,也可沿+⊿y 方向; 动点m 在直线上方: ,沿+⊿x 方向; 动点m 在直线下方: ,沿+⊿y 方向。 m e m e 0 y x x y -=m e m e 0 y x x y ->m e m e 0 y x x y -

新偏差计算 +⊿x 轴方向进给 +⊿y 轴方向进给 终点比较:用Xe +Ye 作为计数器,每走一步对计数器进行减 1计算,直到计数器为零为止。 m 1m 1e m 1e m e F y x x y F y +++=-=-m 1m e F F x +=+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教学双边活动与 教学方法 导入 新课讲授 探究总结 在刀具按要求轨迹运动加工零件轮廓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刀具 与被加工零件轮廓之间的相对位置,并根据比较结果决定下一步的 进给方向,使刀具向减小误差的方向进给。其算法最大偏差不会超 过一个脉冲当量δ。 §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一、概述 初称区域判别法,又称代数运算法或醉步式近似法。这种方法 应用广泛,能实现平面直线、圆弧、二次曲线插补,精度高。 每进给一步需要四个节拍: (1)偏差判别:判别加工点对规定图形的偏离位置,决定拖 板进给的走向。 (2)坐标进给:控制某个坐标工作台进给一步,向规定的图 形靠拢,缩小偏差。 (3)偏差计算:计算新的加工点对规定图形的偏差,作为下 一步判别的依据。 (4)终点判断:判断是否到达终点。若到达则停止插补,若 介绍 讲授 图示 分析 讲授法 理解 记忆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编辑]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编辑]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前提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或两种要素; ?国家之间存在某种特征差异; ?各国的比较利益的静态不变的,不存在规模经济; ?自由贸易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进行的,以物物交换为形式; ?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 ?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 [编辑]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背景 由于两个国家刚好具有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情况是极为偶然的,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谷物上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适时而出,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

财务管理 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1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普通股筹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普通股股本没有规定的到期日,无需偿还。利用普通股筹资的风险小。发行普通股筹集股权资本能增强公司的信誉。 普通股筹资的缺点:资本成本较高,可能会分散公司的控制权, 可能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 2长期借款的优点:借款筹资速度较快借款资本成本较低借款筹资弹性较大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长期借款的缺点:借款筹资风险较高借款筹资限制条件较多 借款筹资数量有限 3债券筹资的优点:筹资成本较低,能够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能够保障股东的控制权,便于调整公司资本结构 债券筹资的缺点: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件较多筹资的数量有限 4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点: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资产。限制条件较少。可以避免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租金分期支付,降低不能偿付的危险。能够享受税收利益。 融资租赁筹资的缺点:筹资成本较高 5优先股筹资的优点:优先股一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不用偿付本金。优先股的股利既有固定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保持普通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能够增强公司的股权资本基础,提高公司的借款举债能力 优先股筹资的缺点:优先股的资本成本虽低于普通股,但一般高于债券。优先股筹资的制约因素较多。可能形成较重的财务负担。 6可转换债券筹资的优点: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有利于筹集更多资本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有利于避免筹资损失 可转换债券筹资的缺点:转股后可转换债券筹资将失去利率较低的好处。若确需股票筹资,但股价并未上升,可转换债券持有人不愿转股时,发行公司将承受偿债压力。若可转换债券转股时股价高于转换价格,则发行遭受筹资损失。回售条款的规定可能使发行公司遭致损失。资本成本的概念内容和种类资本成本的作用 1.资本成本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承付的代价。 2.资本成本的内容 包括用资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 3.资本成本的属性 有不同于一般商品成本的某些特性。 4.资本成本率的种类 包括个别资本成本率、综合资本成本率、边际资本成本率。 5资本成本的作用: 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作用 个别资本成本率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依据。 综合资本成本率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 边际资本成本率是比较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依据。 资本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资本成本是评价投资项目,比较投资方案和进行投资决策的经济标准。 资本成本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资本成本可以作为评价企业整个经营业绩的基准 资本成本比较法的含义 资本成本比较法是指在适度财务风险的条件下,测算可供选择的不同资本结构或筹资组合方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求助编辑 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目录 编辑本段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 比较优势理论 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说的假设条件 (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