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考研 政治学概论第二编

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考研 政治学概论第二编
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政治考研 政治学概论第二编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育明教育金牌咨询师徐老师赠言: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国际政治)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概论

专业课一:政治学概论

1.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

2. 海伍德《政治学》

3.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

4. 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

5. 潘维《比较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6. 许振洲政治学讲义

7. 江荣海《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

8. 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

9. 张凤阳《政治哲学关键词》

10.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

11. 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

12. 王联国际政治概论讲义

13. 宋伟《国际关系理论》

14. 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

15. 秦亚青《权利制度文化》

16. 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

17. 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

18. 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

考试科目二: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专业课二:856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

1. 方连庆《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2.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战后部分

3. 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史》

4. 谢益显《当代中国外交史》

5.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6. 北大期刊《国际政治研究》

7. 《世界知识》期刊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

家对外决策及目标

国家的外交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目标设定关系重要。一般而言,任何一项外交政策都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但是国家利益并非抽象的,它由各种具体的利益综合而成,因此外交政策的目标,除了最终目标之外,还有诸多具体的目标。外交政策目标的分类,一般可分为:(1)根本目标,也可称中心目标。即一国根本利益所在,包括生存、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维护等。(2)现实目标,也可称即时目标。主要指一国在某一时间所要实现的目标。(3)发展目标,也可称预期目标。主要指一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所要达到的外交目标,这类目标大多是较现实可行的目标。(4)理想目标,也可称战略目标。它更多地表现为对本国利益与国际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目标设定。最佳的外交目标设定应是根本目标、现实目标、发展目标与理想目标的有机综合,合理配置,在理想目标的指导下去实现现实目标,在完成现实目标时,不忘中心目标、发展目标与理想目标的实现。

影响外交政策的基本因素

设定外交目标,应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结合、科学分析与综合的结果。任何一类外交目标的设定都受到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对客观因素有清醒认识,才可能产生较合理的外交目标。影响外交目标设定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世界政治与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舆论状况;重大关系国的态度与反应等。(2)国内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军事力量与自然资源因素;国内政局、国内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因素等。

国家外交决策过程

各国的政治体制、外交程序与机构组织不尽相同,因此,各国的外交决策也无相同的模式。各国的外交决策一般都有自己的传统习惯,但是无论形式有何差异,外交决策过程一般总有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这是外交决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主要内容是广泛及时地收集各国的信息与动态。这一阶段的任务,主要由外交部门和从事秘密情报信息收集的机构履行。(2)加工处理阶段。情况与信息收集后,被输送到各国的情报研究部门加以分析处理,即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进行加工,在此基础上对某类信息重点加以分析处理,并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报告或对策方案,以供政府决策部门参考。(3)外交决策阶段。外交决策,一般由政府最高决策层来实施,其中政府决策班子是核心,重大问题基本上由它确定。但某些问题仍难最后定夺,那么政府首脑将是最后的仲裁者与拍板人。外交决策过程中,政府作用固然重要,但国家立法机构的监督作用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它的监督表现为对外交决策的批准权力。(4)实施与调整阶段。外交决策的结果是否正确明智,在实施之前难以定夺。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外交决策的失误或不完善,这就需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加以调整与完善,以谋求最佳效果。

外交政策的决策模式

外交决策的过程不仅是力量与手段的抗衡,也是智慧的较量。特别是实力接近的冲突各人,谋略就更重要。高明的谋略要求把双方可能的选择和后果都估计到,在此基础上找到~种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策略搏弈论被当作国际关系中一种特殊的决策分析方法,也被当作指导国际冲突和对冲突结局进行估价的一种特殊手段。策略博弈论的基本模式有两种。(1)“零和对策”,或称“零点对策”,即一方所得必为另一方所失,得失之和为零。双方选择的随机性强,偶然性大,得与失的可能性相当。它只是在冲突极端尖锐、双方绝对对立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双方处于你死我活的敌对位置上,属于限制性的纯冲突,在国际冲突中较为少见。(2)“非零和对策”,即双方所得所失之和并非都等于零。其典型模式有“小鸡游戏”与“囚犯困境”。如果第三方或更多的角色加入,会造成复杂的局面,主

要涉及如何合理分配所得之利或分摊损失,若能遵从公认的行为准则,则合力以求最大利益,否则联合解体,合作一方叛离,另~方会遭受重大损失。“非零和对策”是在国际冲突中常用的对策方式。

政府政治模式

国际关系中决策模式之一。指政府各部门领导代表不同的利益。最后的决策是竞争、妥协、选择的过程。其特点是耗时、效率低。

古典决策模式

国际政治主要决策模式之一。即理性决策模式,又称为合理解决模式。把决策者视为具有最大限度理性的人。整个决策是一种纯理论的决策过程。这种决策模式理想主义不浓,不太现实,需要辅以其他决策方法。

组织过程模式

国际关系中的决策模式之一。是指决策通过政府的各个部门提出个同的意见,最后作出选择,其特点是由下而上,但是比较耗时、效率低。

有限理性模式

国际政治主要决策模式之一。对古典决策模式进行修整和补充,以有限合理代替完全合理,以满意原则代替最佳原则,比较符合实际,在国际政治中比较受青睐。

“干涉”的界定

干涉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从外部对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事务或另两个国家间关系的带有强制力的干预。这里所说的干预与一般的介入(包括劝告、

建议、调解等)不同,它是一种施加压力的方式,是一种不理会受干预国同意与否的行为,目的是迫使干涉对象做原本不会做的事,或是阻止它本来可能要做的事。

干涉主义追求的目标:一类是为了“利益”,干涉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好处。另一类是为了“价值”,干涉者的目的是要实现某种道德原则,诸如推行人权标准或民主制度。对现实主义者来说国际政治中的关键价值是秩序,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因素是权力,干涉是为了权力平衡或维持秩序。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关键的价值是正义,关键性要素是个人社会,干涉是为了促进正义。实际上,很多情况下,主义或政治派别并不是干涉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决策者是否理智。

新干涉主义

新干涉主义即人道主义干涉,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中干涉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人道主义干涉是从非政治立场出发,为终止一国国内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未经该国许可而运用强制手段尤其是军事手段的一种干涉。其前提是一国国内存在大规模侵犯人权行为,且该国已失去控制能力或该国本身就从事之,其根本目的不是改变该国对外行为而是改变其对内行为。新干涉主义是西方冷战思维的继续,是美国冷战后推行霸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兜售的新干涉主义,是以军事干涉和入侵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干涉主义与冷战时期以意识形态划线的人权外交相结合的产物。新干涉主义的论点主要是承袭了传统干涉主义关于主权和人权的论调,如“主权过时论”和“主权有限论”,“人权无国界”和“人权高于主权”等。但是新干涉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国际背景、现实的考虑和明确的针对性,并且披上了人道主义的外衣,所以同传统的干涉主义相比,对现阶段国际政治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对国际社会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正义战争论

这一理论认为对武力的使用应持一种中间的立场,既反对不加区别的否定一切战

争和武力使用的正当性,也拒绝那种动辄使用武力的好战倾向。中世纪以来,由于对正义的不同理解引发了数不清的战争。马克思主义严格区分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支持民族解放战争和无产阶级斗争。列宁认为确立正义战争的标准是:什么阶级发动的战争、战争是什么样政治的继续,统治阶级在这场战争中追求的是什么样的政治目的。正义战争的正义性在于它要求战争的目的和手段都是正当的,这一理论在18、19世纪开始退潮。二战后,国际上只有两种战争为合法战争:一是各国自卫战争;二是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和组织进行的制止侵略的战争。

对战争行为道义与法律的约束主要是对作战武器的限制和对待交战人员和非交战人员的规定。1868年圣彼得堡宣言以来,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极度残酷的武器、有毒化学细菌武器、不分青红皂白的战争手段、禁止环境战。1949年《日内瓦公约》以来,逐步扩大对战俘和非交战人员的保护。

军事实力

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以及向外扩张的武力,它是国力构成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的反映。在历史上,一直与外交相互为用,为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强大的工具。战后,其地位下降,但仍不可忽视,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后盾。

军事因素

各国的军事状况和对外军事战略,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际军事因素,它是影响国际政治的基本因素之一,主要影响综合国力,对外战略和行为方式。当代军事因素的作用有下降的趋势,但仍起很大的作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后盾。

军事因素与国家对外决策军事因素制约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和军事战略必然对其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并对其对外决策的目标和行为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制约着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1)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2)军事因素导致对外决

策的调整。(3)军事战略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因素与当代国际政治关系军事因素制约国际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一国的综合国力,对外行为和对外决策的影响,而且还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形式对国际政治体系的运行产生制约作用。(1)军事因素改变国际政治的力量对比,促使国家政治格局发展演变。(2)军事因素是制约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国际政治目标的实现与否,进而影响国际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3)战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技革命的发展,使国际政治中出现了相互依存的趋势,军事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出现作用弱化的现象。

自然环境

国际政治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环境。包括人口、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三人要素。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自然环境对于综合国力、国家对外政策和行为、国家间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使国际政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环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不仅表现在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其对外决策与对外行为的制约作用上,而且还表现在国家之间的相互行为与相互作用方面。自然环境对国家间相互行为和相互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自然环境对一国综合国力的影响,自然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的基本状况也就影响了一定时期内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关系,从而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产生制约作用。(2)由于地理位置对国家行为能力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制约作用,大凡地处海峡、海道以及陆上战略通道等战略要地的国家与地区,因其扼守着大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咽喉,往往成为国际政治争夺的热点地区。(3)对自然资源全面争夺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4)由于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应用,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成为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文化因素

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所谓文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则专指社会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即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国际政治中所研究和分析的文化,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文化。(l)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综合实力的构成,除了经济、军事等可见的物质要素以外,还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性格、国民土气和民族凝聚力等精神要素。而这些都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2)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国际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由于各民族文化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特点,各民族国家之间必然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这种差异和矛盾造成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这种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歧异是很难改变,在特定内条件下,往往会产生隔阂并导致尖锐的对立和冲突。(3)文化关系是实现国际对外政治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一方面,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是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可以控制和干涉别国的内政,文化功能政治化。

宗教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拥有如此众多的教徒和相当严密的组织机构,必然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1)宗教本身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个教徒众多、政教会一的国家里,宗教的这种作用则表现得更为强烈。”而且因其具有精神上的麻醉性,其煽动性也比一般意识形态更强,因此,宗教便成为统治阶级麻痹和控制民众的重要手段。(2)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内乱与经济落后的主要根源。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宗教和教派林立,由于历史上的宗教纠纷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宗教与教派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往往表现得十分尖锐,以致酿成长期的内乱和战争。(3)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科技革命

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的质的突破和飞跃。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的推广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始于19世纪下半期;第3次科技革命始于二战后,以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技术为主要标志: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进行,以材料、生命、宇宙工程为主要标志,实际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伸。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时代

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一定阶段,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生产方式看作不同的社会时代,分为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现代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时代。列宁开创了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式相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由此把资本主义时代分为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与帝国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础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生产方式和由此产生的阶级关系的分析。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马克思和思格斯考察了时代及其变迁,以生产方式的变更为依据,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生产方式看作不同的社会时代,对自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点作了精辟分析。列宁根据所处时代的变化,提出了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势现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提出了时代发展阶段性的观点,阐述了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并提出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体系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世界体系的分析是建立在其对国际分工、世界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资产阶级及其历史地位的分析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把整个世界联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国家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再政治、文化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依存。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

民族殖民地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的特点及其对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作用进行了详尽论述。在论述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关系的同时,科学的阐述了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双重作用。列宁发展了这一理论,就区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的问题,殖民地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问题,民族自决权原则问题,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阐述。

马克思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出发,把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对社会关系进行抽象的理论学科,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为剩余价值论为核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背后所隐含的各种政治、经济及社会关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后的基本特征出发,论述了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得出了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80年代中期,两极对峙影响世界和平,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影响世界发展,由此邓小平提出和平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即世界的两个最大的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两大主题可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这一判断为新世纪条件下中国外交指明的方向,也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界主题

世界的基本矛盾和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课题,它具有时代性。20世纪上半期,世界主题是战争与革命,80年代邓小平提出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认可。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表明和平与发展问题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解决这两个问题,人类任重道远。

三个世界理论

“三个世界”概念出现于50年代, 70年代初,毛泽东根据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局势明确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即美苏是第一世界,欧洲和日本,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中国属于第三世界,邓小平于1974年联大上首次向全世界公开阐述了这一理论。这对于第三世界联合反帝反霸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世界和平威胁

冷战结束后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有(1)恐怖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大的恐怖主义几乎年年发生,特别是2001年的“9?11”,国际恐怖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恐怖活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各国政府加强对恐怖主义活动的打击力度,国际社会加强反恐合作,今后的恐怖主义活动将更加具有隐蔽性和突然性。恐怖活动手段高科技化。美国成为国际恐怖行动的主要对象。恐怖主义作为一种以伤害平民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暴力活动,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是严重而突出的。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大规模战争的替代品”,是危害当代国际安全与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2)大规模毁伤性武器,又称“ ABC”武器。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扩散是指上述武器和运载工具及其技术和材料的扩散。其中核武器的扩散~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核武器的扩散,可分两种基本形式:一是纵向扩散或垂直扩散,即核武器国家的核武库在规模上的扩大、质量上的提高和品种上的增加;二是横向扩散或水平扩散,即无核武器国家通过研制或购买拥有

核武器,也就是核军备竞赛。冷战后的国际防扩散体制仍面临多种困难和挑战。(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冷战结束后,世界的主题依然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仍此起彼伏。一个重要因素是少数国家继续坚持“冷战思维”,在国际关系中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冷战后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些新的特点:一是千方百计地寻求联合国的同意或授权。二是绕开联合国,通过控制其他国际组织进行。三是制造合法性理由,为自己的干涉政策和行动辩护。四是动辄使用武力或以制裁来推行,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一旦达不到目的,就在国际关系中以经济制裁或威胁使用武力来推行其外交政策。

帝国主义

即垄断资本主义,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有五大基本特征: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所导致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比商品输出更重要的是资本输出:从经济上分割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重新瓜分。并且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世界革命形势的分析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帝国主义时代的三大特征:帝国主义战争,无产阶级革命,世界分为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或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包括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帝国主义国家与(半)殖民地国家进行的战争,它是帝国主义特征之一,开始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概念最先由列宁提出。两次世界大战是其高潮。

超级大国

指综合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广泛参与全球事务,并对其他国家乃全整个世界都有决定性影响的极少数国家,如战后的苏、美两国。

均势

该理论是一种单维的,非演进的国家战略理论,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国际体系中国家均势均衡。它以国际无政府状态为理论前提,将国际体系看成一种自我控制,自我制衡的机制,将国际交往看成是一种国与国之间的权势竞争,其基本功能是维持国际体系中国家权势均衡。它在解释特定历史时期某些案例时起到很好的作用。

国际力量的分布人致相等,相互之间不依存,均势力敌。均势政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古老的现象。政治家利用均势实现国家利益的现象自古到今非常普遍。两极均势即形成两级格局。多极均势即形成多极格局,一般认为,均势比单极格局更利于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均势也最受政治家的欢迎。

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均势理论假定,在这种格局下,国家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原因有两个:(1)权力不平衡可能威胁各个国家的安全与自主;(2)不平衡可能带来体系不稳定。因此,只有当主要国家的权力大体均衡的时候,安全才能得到最好的保障。由于国家权力的弱势可能导致侵略,因此防止战争的最佳途径就是防止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取得权力的优势。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自身势力到达制衡目的(内部均势)。如果自己实力不足,也可以通过结盟的方法实现这一目标。(外部均势)

汉斯·摩根索认为,均势有几个方面的缺陷:(1)不确定的(uncertain),因为尚没有绝对可靠的方法测量、评估和比较权力;(2)不真实的(unreal),因为国家领导人试图谋取优势以弥补均势的不确定性;(3)不充分的(inadequate),不能充分说明1648 年到1914 年的大部分年份里国家关系缓和的原因,因为该理论不相信当时欧洲的基本统一的认识和一致的道德具有约束作用。

均势维持者当均势处于崩溃边缘时,凭借强大力量,恢复均势平衡的国家。历史上,英国在欧洲国家体系中就扮演过这一角色。

利益集团

国际政治中,因利益或某种利益一致而形成的国家集团。国际组织基本上是利益

集团。利益集团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非常巨大。既能影响一国政治从而影响国际政治,又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国际政治或直接间接影响国际政治。

同盟

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针对共同的外部威胁承诺共同参与战争,目的是增强自身军事力量,以超过对手的军事力量赢得战争,或威慑对方不敢发动战争。北约是一个典型。同盟是排他性组织,针对的是具体的外部威胁。组成多边同盟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三条:存在共同的外部威胁;内部成员互不构成威胁;同盟中的主导国家的偏好选择。

冷战思维

冷战期间形成的一种以意识形态划分故友和以零和关系分析国际安全的观念,认为,敌对国家的实力不平衡是对国际安全的最主要威胁,与自己政治制度不同的敌对国家如果强大则更危险;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是压倒敌对国家或集团的军事实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方法是扩军和加强军事同盟或采取遏制政策削弱敌方力量

集体安全

是国际社会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任何潜在的侵略行为的安全保障机制,它的原则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one for all and all for one)。理想的集体安全至少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即建立在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的基础之上;(2)以集体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合法和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3)内向性,即没有特定的假想敌,没有对立的敌国和敌对集团;(4)建立在国际法基础之上。全球性集体安全的实践是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和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在实践中,全球性集体安全往往面临集体行动的困境,国际联盟的失败和联合国

成立以来遭受的各种挫折都表明了这一点。除了全球性集体安全,还存在许多地区层次上的集体安全。地区层次上的集体安全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该地区只有一个主导大国,第二种情况是该地区有两个以上大国。在前一种情况下建立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是主导大国的偏好选择,如美洲国家互助条约和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在后一种情况下建立集体安全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三条:集体的力量大于任何一国;大国接受国际秩序的现状;大国拥有相似的价值体系和安全观念。例如海湾合作委员会。

集体安全与权力均势

异同:(一)维护国家安全是两种体系存在的根源和目标

(二)权力均势体系与集体安全体系:自发的还是人为的?

(三)两种体系中的信任问题及其对策

(四)权力均势体系与集体安全体系:竞争型与合作型

(五)结盟的对象和使用的手段

另外,均势体系和集体安全体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两者都是将使用军事威慑和诉诸武力作为达到目的的最后手段

(2)、集体安全体系是对权力均势体系的补充和发展

首先,集体安全体系和权力均势体系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解决方式是相似的。其次,在国际政治实践中,集体安全并不能排除权力均势因素的影响。

第三,集体安全体系是对均势体系的补充和发展。集体安全的运作并不排斥均势的作用。

没有对均势体系的理性批判,就没有集体安全理论的形成和实践,集体安全是一种进步的体系,是对均势体系的补充和发展。20世纪的国际政治体系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的体系,与18世纪和19世纪由单一的国际均势组成的时代相比较,它是集体安全和权力均势两种体系并存的时代。

大国协调(concert of powers)

指地区内所有大国按照多边主义原则合作管理地区安全事务,主要是调节大国之间的关系,降低安全困境的影响,防止大国冲突。大国协调的特征是排他性和非正式性,即只限于大国合作,而且不需要建立正式的制度和组织。历史上大国协调的典型是1815 年到1823 年的“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大国协调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三条:大国之间存在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即避免相互间的冲突和战争;没有结盟行为;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威慑

就是让对手相信,他为采取某种行动而付出的代价或所冒的风险会大于收益,从而阻止其采取某个行为。威慑需要实力、使用实力的意志,以及潜在进攻者对这两方面因素的评估等三方面的结合。而且,威慑是所有这些因素的乘积,而不是它们的和。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是零,威慑就会失效

武装冲突

指国家间为解决彼此争端而采取的一种剧烈的军事对抗行动,在国际法意义上,通常是指不构成战争状态的军事对抗行动,即没有开战的正式方式,没有宣战,只有实际上的战斗。与政治相比,其特点是战斗地区有限,持续时间较短,对抗规模及破坏性不大等。它虽然一般说来是较战争更低层次的军事因素,但在国际政治中的却是比战争更为频繁出现的军事因素。

自发作用机制

国际关系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指国际关系运行常有盲目性和无序性。由此导致自发均势或均衡,但往往也会导致冲突或不稳定。英明的政治家应因势利导,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调控作用机制

国际关系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基本上是战后才出现的,即各行为主体通过联系与磋商,使国际关系日益走向程序化、组织化、制度化,并逐渐形成冲突与危机控制机制。其基础是国际合作,尤其是大国合作,国际组织在其中扮演日益重要的作用。

和平维持机制及其建设国际和平维持机制

就是在军事、政治、经济范围内对战争危险的直接抑制,对战争能力与手段的直接管制。并在其他广泛领域里积极调节和控制冲突,在广义上也可以视为消除和减少战争危险,间接地维护了和平。其正常运行的基础是国际合作,尤其是大国合作。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在其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时,由于大国的破坏,也会使其处于瘫痪境地。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军备控制与裁军。所谓军备控制,是指对各国军事装备的发展、试验、部署和使用的限制和管制。而裁军是指裁减军队和军事装备。两者目的均是使军备不要太多,以便降低对抗强度,缓和国际局势,克制冲突发展,减少战争危险。裁军是把国家军备视为武装冲突的根本原因,因此,通过削减和最终取消军备来谋求防止战争。而军备控制不反对各国保存一定的军备,它把国家间分歧与冲突视为战争根源,承认某些分歧和冲突也许是不可能解决的,因此通过减轻军事存在而不是彻底消除军备,来促进国家间关系的稳定和降低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军备控制方法大体上分为裁军、减少现存武器、限制新武器的发展与部署以及限制武器转让等。

2、强化国际法作用。国际法旨在调整国际关系,形成对国家行为和国家间相互关系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为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以及仲裁、审判等司法程序和机构。国际法只要能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就能对整个国际社会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国际法效力是以国家意志的协议为依据的,本质上体现了国家利益的协调。与传统国际法比较,现代国际法的巨大进展表现在,它不仅调整社会制度相同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而且调整社会制度不同

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并且在其发展与强化进程中,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的强烈愿望和最大利益。只有确立了国家关系和国际生活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才能从宏观上有效地指导和规范国际社会的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抑制侵略和战争行为,才能建立起一个新的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世界。

3、联合国维持和平机制与行动。联合国宪章中分别规定了有关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与法律解泱的各种方法,从而构成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据以进行活动的法律基础。联合国大会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所作的决议有强大的政治与道义力量,但安全理事会对此负有主要责任,是唯一有权采取强制行动的维持和平机关,其决定对会员国有约束力。安理会也可以决定成立受其直接指挥的联合国和平部队。这是一支非传统的、特殊的军队,其任务不是作战,而是观察、报告冲突地区局势,监督停火、休战或停战,执行脱离接触协议,监督和督促撤军,阻止非法越界和军事渗透,控制军事分界线和隔离区,监督选举,维持治安,保护平民活动,以及从事人道主义援助等。

4、核威慑。核威慑是以核军备和核战争威胁来威逼对手因面临无法承受的报复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的一种策略与手段,它是核战略的核心,其目标是以最小的战争风险,换取最大的威慑效果。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构成了核威慑的充分心理基础和客观基础,使它能以物质手段去达到心理效果,即最大限度的威慑目的,从而主要成为阻遏核大国之间战争的有力手段,特别是使大规模战争、世界战争的可能性大大下降。最具破坏性的全面核大战,实际上成了人们最不愿意看到和最没有可能发动的战争。但是,核威慑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会受到动机、手段、对象、结果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核武器的威慑作用,是一种战略性的威慑作用。

重商主义

最早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研究国际问题的理论学派。主要观点认为国际社会处于一种彼此争夺权力和财富的大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一个国家要改变或改善自己的国际地位,就只有掠夺别国的财富。主张政治决定经济是该学派基本的特征。它盛行于17世纪,奉行重商主义的国家竭力进行海外扩

张,掠夺人口和财富,把金银的多少作为评价国力的标准之一,其代表人物有柯尔伯等。

古典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早期形态之一。对重商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认为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权力十分重要,但是国家及个国际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特别是市场则更为重要,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并非国家的政治权力,而是市场。国家间的关系对能是“非零一和”博弈。它的基本特征是认为经济决定政治。它信奉政治自由主义,推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它最早出现于工业革命时的英国,后来扩展到欧美。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等。

国际经济理论

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之一。主要研究国际货币和经济、贸易政策。重视经济、政治过程之相互依存性。主张将对外经济政治化与工具化。将国内经济学与社会学的经验分析方法用于国际经济关系。其重视时事问题,却忽视了国际政治与经济的基本问题,代表人物是R。C00PER等。

公共选择范式

公共选择被称为“新政治经济学方法”,主要是运用现代的或古典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新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之一。公共选择范式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来对政治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比较政治经济方法

比较研究是与“方法论”比较贴近的一个领域,70年代以后,随着“新政治经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和重(精)

育明教育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全套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中央党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 1、李良栋:《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秦治来编著:《国际政治学简明教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版 6、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7、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8、鲁毅等著《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党校国际政治综合考研资料-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1版 宋新宁陈岳 目录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理论 第四节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第二章世界体系与国际格局 第一节国际社会及其特征 第二节世界体系及其特征 第三节国际政治系统与格局 第三章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第二节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 第三节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第四章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与准则 第一节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节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第三节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第三节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北大政治学概论难吗,考研复习范围和复习重点是什么

政治学概论 孙关宏主编 第二节政治文化的成分和类型 一、政治文化的成分 作为人们主观心理世界所反映的政治取向模式,政治文化主要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构成。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的深层和理性部分,包括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价值观、政治理论;政治意识形态则是特定政治系统试图获取其社会成员认同和支持的权威阐述系统,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一)政治心理 所谓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政治心理的形成过程而言,它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它实际上反映的是现实的政治关系、政治体系、政治行为、政治现象。而就政治心理本身所呈现形式外观而言,它常常是一种直观的心理反映,以一种潜在的形式出现,是对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未定型的感性认识。 就政治心理的内在过程来看,其主要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 1、政治认知。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治活动及其规律等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就是认知者、认知客体以及认知情境等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的政治认知所能达到的程度与认知主体自身的智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以及他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密切相关。政治认知过程常常包括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阶

段:政治知觉是政治主体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整体概念;政治印象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政治认知客体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记忆;而政治认知判断则是政治主体在前两个过程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从而形成对认知对象的综合分析。政治认知过程要求认知主体获得相应的政治知识,并形成一定的政治认同意识,所以,它是整个认知心理过程的基础,对于政治心理的发展和政治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政治情感。政治情感是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形成的自发的内心体验和感觉,是政治主体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对政治事件、人物、活动等的好恶、亲疏等心理反应。政治心理包括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和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前者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切身的政治实践而产生的暂时的主观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可能是积极的、肯定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否定的;如果说政治情绪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缺乏稳定性和可控性,那么政治感情则是一种相对持续、稳定的精神活动。政治情感是在政治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政治心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构成的政治生活的感情纽带,也是政治动机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3、政治动机。政治动机即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一定政治目标的内在动力。政治主体的政治动机取决于主体的政治目标以及主体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对自身政治能力所做的评估。 4、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在以上三个心理过程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心理过程,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认知的重要环节。主体政治态度的肯定与否、积极还是消极,会直接反映在主体最终的行为选择上。作为政治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上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的整个过程。 【政治心理的特性:(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自发产生的。(2)政治心理因社会成员个体差异、社会地位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3)政治心理是一种潜在的社会意识。(4)政治心理积淀相对稳定。】【政治心理的基础:(1)客观基础。指外在于政治主体的,促成其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系和条件。这些要素可以用“社会环境”来概括。政治心理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关系环境、政治制度环境、思想文化环境四个层面。(2)主观基础。主要指政治主体自身的条件,其中主要指政治主体已经形成的心态或心理背景。其构成包括政治主体的生物特性结构、心理结构、社会经验结构和个性倾向结构等。】 【政治心理的作用:(1)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2)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3)政治心理是政治变革的制约力量。】 (二)政治思想 所谓政治思想,就是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在对政治生活系统化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政治思想是人类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思辨的结果,它仰赖于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政治经验和体验、

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复试真题

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复试分析-辅导课程 一、北大国际政治考研复试数据统计(育明教育陈老师) 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 1、总成绩核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换算成3分制) 2、2016年国际政治专业预计统考招生人数4-5人 3、历年复试基本分数线政治、外语50分;专业课每门90分;总分345或340分 4、每年都有成绩处于中间档次的考生被淘汰或调剂到其他专业 5、2015届学校并未组织统一的复试听力考试。 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国关类辅导第一品牌二、北大国际政治专业考研复试考试内容(育明教育陈老师) 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 1、每年都有初试排名靠前的考生复试被淘汰(13年调往科社,14年调往外交学) 2、每位考生复试时间大约25-30分钟,太短和太长都不适宜 3、自我介绍是第一印象,必须提前准备 4、国际关系史和时政热点应做复习重点 5、关注复试组老师研究领域及自己专业方向热点

育明教育北京分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三、育明教育考研复试课程班次介绍(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 备注:育明教育每年考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学员人数都在9人以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四、2016年北大国际政治考研专业课复习一本通资料目录(育明独家) 2016版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资料涵盖了本专业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了“一本在手,考研无忧”,历年的版本都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推崇。一本通资料+育明辅导课程的备考方式也成为育明学员成功的基础。(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资料具体目录如下:

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考研笔记第五、六章

《国际政治学概论》笔记 (李少军第三版,2009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二部分国际安全 第五章国际安全与安全研究 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 157) 一.“安全”概念的由来与界定 安全的概念: 国家安全的概念是社会科学中最不明确和价值负载最多的概念。安全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必然代表着不同的事情,这取决于人们必须保卫的东西,并且取决于威胁的性质。 造成安全概念界定不一的原因可归纳为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从客观上讲,谋求安全的主体所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与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安全挑战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安全考虑;从主观上讲,不同的安全主体出于对不同的安全利益的追求,也可能会对安全做出不同的界定。 就一个国家而言,不同的民族、种族、阶级、性别、职业等因素也可能造成不同的安全观念。 最传统的观点是把安全等同于不存在军事威胁,或者把安全界定为保卫国家免受外来的颠覆和攻击。 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客观方面,是指外界的现状,即国家是否受到威胁,而主观方面则是指人们的心态,即是否存在恐惧。人们维护安全要实现两方面的目标,即不但要早就一种安全的现状,而且要造就一种安全的心态。从这个角度讲,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国家所受的威胁,存在现实的威胁,也存在潜在的威胁。现实的威胁是指可见的危险,与安全的客观方面相联系,通常出现在局势紧张之时。国家所受到的潜在的威胁是指威胁的可能,它在某种意义上作用于人心理上一种较长远的东西,是对潜在威胁的忧虑,实际上体现的就是安全的主观涵义,通常发生在和平时期。 二.安全研究的发展(Page 163) 三.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Page 165) 纵向分层:国际体系、国际子体系、单元、子单元、个人; 横向扇区:经济、环境、社会、军事、政治五方面。 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Page 166) 安全关系作为一个犯愁,概括的是国际行为体在安全事务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行为体处于复杂的安全关系之中,表明该行为体的安全现状或心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他行为体乃至整个国际体系的强有力影响。 一.现实主义安全观 现实主义是安全研究中长期居于支配地位的理论范式。现实主义所设想的安全关系就是由主权国家所构成的无政府状态,而这种状态的本质就是不安全。由于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的冲突与不安全是普遍现象,因此国家存在的根本目标就是加强安全。国家最重要的是在国际体系中保持自己的主权地位。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主要行为体,是安全指示物。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以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主权国家的这种本质特点,使得它先天具有某种“不相容性”。由于国家间总是存在着利益的差异、竞争与冲突,因此在国际体系中,任何一个主权国家的存在对别国而言都是一种本质的不安全。 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相对其他国家而言的权力或能力,而这种权力或能力的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国家的军事力量。因此国家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增大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军事能力。对于现实主义者来说,暴力因素始终是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只有在同军事因素的发展相关联的时候,才是重要的。 总之,现实主义的安全观的中心就是国家怎样使用军事力量,以及国家应怎样应对这种不安全的基本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概论考研难度整体分析

3、政治权利(参照王浦呴书) 权利定义:做某事的资格或正当性,多角度理解,积极和消极。 政治权利定义、特性、基本内容、作用 4、利益(参照王浦呴书) 定义、内在矛盾、在政治关系中地位和作用 三、政治体系(政治行为体) 首先明确一个理论:系统分析理论 每一个完整的体系都可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政治体系亦是。 1、国家(许sir 讲义第二章,可参考) ①概念:一个成长于社会之中而又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以暴力或合法性为基础、带有相当抽象性的权力机构。但国家并不仅仅意味着行使于市民社会内部的政治权力,(在国际关系上,意味着这个社会本身)经典定义 四个构成要素 其他多角度理解,如马克思主义观点等。 ②国家理论诸流派 比如自由主义、多元主义、精英主义国家等。 ③国家形式

(古典及当代划分)古典亚里士多德 6 类,当代三类 ④国家结构形式 即单一制和复合制,详见政治制度一章。 ⑤国家与社会(市民社会)二者关系的区分 ⑥国家与阶级(中产阶级) 一个中间阶级占主导的社会往往是政治上十分稳定的社会。 ⑦国家面临的威胁 全球化、国家回退、地方分权压力等。 2、政府 ①定义:国家权力机关,狭义仅指行政机关。 ②政府与国家及一般社会组织区别 众多方面 ③政府基本职能及职能边界 政治、经济、社会职能等,政府亦须约束,代议制民主、宪政、政府失败等的约束。 ④国家元首:简单了解即可 ⑤立法机关(议会) 概念 功能:立法、代表、审查、选民服务 议会制度:一院制、两院制;优缺点 议会分类:(按照议会与行政关系,分 3 类) 议会的衰弱:原因众多

⑥行政机关(功能、准政府组织)了解官僚制 ⑦司法机关 了解分钟法院体系。单轨制和多轨制,重点是司法审查权。 宪法的作用、运转、及法官影响力的获得。 ⑧军队和警察:了解相关情况 3、政党 ①定义、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区别、类型、功能 定义:西方政治学界公认的观点,四个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的。 区别于利益集团:四点 类型:四种方式划分 功能:众多,注意其负功能 ②政党制度:详见后政治制度专题 ③政党危机和改革 危机的表现、原因;改革的措施等 4、社团组织(利益集团) ①社团划分的三大种类、意义(其他可参照利益集团板块) 社区性团体、制度性团体、协会性团体 ②重点——利益集团: 概念: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以影响政府政策为目标,组织化社团。(区别于政党)政治模式:多元主义、法团主义和新右派模式(一种反法团主义模式)。 决定团体影响力的主要因素 支持和反对利益集团的观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课件

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 第五讲政治生活的价值体系 一政治价值体系的构成 正义权利自由自治民主平等宽容 二政治价值体系各要素分析 (一)正义 程序性的正义:形式的正义,即产生结果的方式和支配人们行为及相互作用的规则的公正性。(结果不一定) 实质性的正义:真正的(内容的)的正义,及关注结果本身(要求结果相同或相等)。 法律的正义:根据错误行为级别是违法行为的结果来实施惩罚。 社会的正义:指的是社会价值如财富、收入、社会地位等实现公平分配。许多人把社会正义概念应用于社会平等方面,把它看做社会主义原则。 正义一直被认为是政治思想的主要概念,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起,政治思想家们就把一个良好的社会视为正义的社会。

(二)权利 容。

利观念是个人权利观念的表述,是权利观念的最早的理论形态。 自由主义者从消极权利观念出发,把权利视为个人抵御专制政府的手段: 社会主义者反对私有制和由此产生的阶级不平等,从积极权利观念出发,为福利供给和经济干预辩护。 (三)平等

(1)根本平等:指一种坚信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强调人类的生命在价值上是等值的。 (2)形式平等:指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的正式身份的平等,主要包括“法律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政治平等”(平等享有选举权,一人一票,每票等值)》 (3)机会平等:指每个人起点相同,生活机会相同。 (4)结果平等:指收益的平等分配,通常被认为属于“社会平等”的范畴,即收入、财富和其他社会机会的平等分配。 在实践中,上述平等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原则:绝对平等和相对平等。 绝对平等原则适用于第(1)、(2)、(3)种平等,它意味着人们在权利、法律和机会方面完全平等。 相对平等原则是分配的基本原则,它适用于第(4)中平等。它强调,对于那些非基本权利的分配,应该根据人们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和多少来进行,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劳多得”原则。 (四)自由 积极(内在)和消极(外在)自由 (P78-80重要)(P76表格) 古典自由主义倾向于消极自由 现代自由主义两者兼顾,但更强调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反应的两种不同政府模式: (1)消极政府:政府是一个无为的旁观者,一个不代表任何利益的中立性的裁判,一个在大街上蹓啰的巡警。 (2)积极政府:(a)政府还应该为人民实现自由提供基本保障,(b)甚至更进一步,政府还应该成为人民幸福和福利的创造者。 古典自由主义和新右派把国家政治权威压缩至最低限度。二现代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扩大国家的责任范围,特别在关系到社会福利和经济管理的时候。 (五)宽容

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笔记

国际政治学概论 陈岳、宋新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国际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什么是国际政治学 1.国际政治学的定义 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政治学的辨析 国际政治学的特定内容就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和这种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不是研究一国之内的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如果说国际政治学和政治学是一种种属关系的话,那么国际政治学和其他分支则是一种平行关系,他们之间既有领域划分的不同,又有相互之间的渗透。 在中国,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概念: 我国认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2.概念的涵义 国际政治研究对象的四层内容: (1)国际社会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他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不是一般的国际社会,而是国际政治社会,即国际社会内各构成要素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的总和。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国际政治学研究他们的对外政策、对外行为和对外关系,研究他们内部之间以及和其他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即把他们放在整个国际社会的大环境中,研究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上述四层内容并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行为主体是研究的逻辑起点,政治关系是研究的主要内容,探寻一般规律是研究的主要目的。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3.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4.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5.学习和借鉴人类宝贵的政治方法论遗产 第二节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际政治学形成的历史条件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把世界各国从经济上联结成为一体,从而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构成了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社会。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将世界瓜分完毕,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全球国际关系体系。

2017年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资料历年真题整理解析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复习指导 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育明考研课程中心) 育明教育考研课程部陈老师解析: 1、本专业的报录比约在20:1-23:1(竞争比较激烈,每年的缺考率约在15%) 2、外语考试中:01、02方向的考生英、俄、日、德、法任选一门,03方向的考生英、俄、日任选一门。 3、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大部分考生的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想要进入北大国关学院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要达到110分。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4、专业一(政治学概论)为国际关系学院考研统考科目。 5、2015届考生并没有统一组织复试听力考试 总成绩计算: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外语听力成绩(3分制)育明教育北京总校致力于北京地区高校的考研考博专业课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根植育明学校深厚的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更多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考博信息、考试复习资料、辅导课程班可咨询育明教育陈老师叩叩:五四七零.六三八六二 二、2017年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复习新攻略(一本通)(育明内部资料) 2017版北大国关学院各专业考研专业课新攻略(一本通)资料,由本专业博士组织编写,整合了育明教育授课资料以及历届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并对出题导师的研究领域、新近论文以及惯常的出题方式考察倾向进行了总结。资料涵盖了本专业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真正的做到了“一本在手,考研无忧”,历年的版本都受到了广大考生的推崇。一本通资料+育明辅导课程的备考方式也成为育明学员成功的基础。(北大国关学院考研资料获取、复习方法经验可咨询陈老师叩叩: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资料具体目录如下: (一)专业考研基本信息

2007年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专业考研真题及答题思路解析(官方版)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政治学理论) 北京大学政管学院政治学理论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一:政治学原理 1、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莱斯利·里普森著:《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鹏著:《权力政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继荣著:《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科目二:综合一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用胡绳版本的就可以) 2. G.萨托利著:《政党与政党体制》,商务印书馆,2006年。 3.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等著:《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视野》,杨红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著:《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译,东方出版社,2008年。 5.唐晓、王为、王春英著:《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 5年。 6.梁琴、钟德涛著:《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0年。 7.谢庆奎主编:《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杨凤春著:《中国政府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9.江荣海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10.陈哲夫、江荣海等主编:《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 11.陈哲夫著:《20世纪中国思想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育明教育考研咨询QQ1559022430 徐老师 2007年政治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 1.宪政 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的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着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

2020北京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复习贴!超详细!

2019年北大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经验贴 简单分享一下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的一些想法,大概从复习目标、参考书目和复习方法这三个大方面来说。 一、初试复习方法 首先,不能轻视北大国关考研专业课的复习难度,因为复习的难点主要在于专业课“上手比较容易”但“深入理解难”,而把完整的知识体系灵活运用到答题中难度就更大了。尤其是对于跨专业考试的同学(本科专业不是政治学一级学科),在开始读书复习之后总会有“什么都读得懂,但是题目破不开”或者“答题能写很多,但是答不到点子上”的问题。 一般而言,国关专业课复习要达到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知识点细节的熟悉。比如让你回答“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辨析斯兰与穆斯林的概念关系”。这一点基本上下了功夫都能达到。 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把单个科目的知识点用一条逻辑线索串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比如提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能够下意识知道这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均势塑造过程中的一场重要战争,前接法国打破均势、谋求天然疆界,后继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北方大战、外交革命、七年战争等多极均势的稳固,它的位置应该在17-18世纪国际体系权力分配状态变动这一条线索上”。当然这就要求在熟知细节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线索,或者依靠一些比较好的参考书记下来一些线索。 第三个层次是能够把不同专业科目的知识框架相互渗透、相互交

叉,在考试中有准确而深入的破题能力和答题思维。比如以2017年真题“民族国家概念在当今世界政治中的解释力如何”为例,不仅要了解民族国家的性质特征及其内涵变迁(国际政治学),还需要结合主权概念的发展(西方政治思想史),更要把问题放在具体历史语境中举例说明(国际关系史)。这一层次要求对各学科的线索非常熟稔,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去粗取精,通过反复琢磨参考书或者进行专门的课程培训,达到这个层次并非难事。 第四个层次是一个技术层次,当在第三个层次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时,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答题方法,把模糊的破题思路结构化,也就是需要一揽子“答题套路”。比如2018年真题“以卡塔尔断交风波为例,分析引发地区局势改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就需要一套取百家之长的“层次分析法”,“从政治学角度论述分析欧洲难民危机”则要有一套提纲挈领的答题线索把国际关系和政治学融会贯通。如果达到了这个层次,北大国关考研、甚至考博士都不是难事了。当然达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个人努力,良师益友的指点也很重要。 所以,笔者在决定考北大开始,就在考虑是否报班辅导,毕竟难度摆在那里。后经过多方了解,在家人的支持下报了新祥旭的全科辅导,不得不说一对一的学习效率就是比班课好,这个大家可以体验一下。在这里不多说。 二、关于参考书目 在通行书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考研经历稍微细分了一下,希望能使复习更有层次和节奏。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和答案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第2版)全套资料【教材+考研真题精选+题库】 目录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理想国》(柏拉图)[南京大学2014年研;南京工业大学20 14年研] 答:《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卷概

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部分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和第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具体表现为: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 3行为主义政治学[四川大学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0 9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研] 答: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其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特点有: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3.1) 课程讲义

1.3西方政治概念的起源 “政治”这个词和“政治学”这个词,尽管中国原来有非常多的使用,但是今天我们理解这个词的时候,这个词是从19世纪中后期受西方的影响引进过来的,所以为了理解这个词,下面,我开始进入我们这个第二部分,也是主要的部分——西方的政治概念。 “政治”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许多西方的重要的词汇都起源于古希腊。我是讲不少西方的语言,不管是什么语言今天,不管是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它用的这个政治这个词,法语的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polis,这个词从希腊来讲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邦、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将建在山顶的卫城叫做“阿克罗波里”,这个大家要知道的,这个非常简单用不着很高的学问,我去希腊做过一次旅游,到雅典,你到雅典以后你要到卫城,就那个原来在古希腊时候最著名的那个城,它就是这个词,就是叫这个阿克罗波里是吧,就四周有那个墙能够围起来保卫这个城,这个城叫阿克罗波里,简称就叫polis。雅典那个卫城今天还保留的非常的好,那下面它有城墙,卫城里面那山坡上面有我们今天读的时候想象的那个时候,希腊的著名的演悲剧的地方,演喜剧的地方,有苏格拉底做演讲的地方,有伯利克里站在那个地方做著名的葬礼上的演说那个小土山堆,一个小小绵延的山坡,你可以感觉到那个地方有非常发达的market,交换的地方。苏格拉底在market旁边有一个辩论的地方,穿梭其中和别人讨论哲学。翻过那个小山,那个背面有几个剧场,包括一个是经常演悲剧的,一个是经常演喜剧的。这个地方叫

polis。为什么叫politics,到城邦制形成以后,这个polis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他这个polis,每一个城邦,一个group一群人,都组成一个polis。所以它polis就和土地、人民以及他们的各种生活——我这里边已经把这个“政治”使用了——结合在一起,因此这个polis就具有这个邦和国的含义。希腊,我曾经那年写过一篇非常好玩的一个小文章,大家以后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我最后收到《群己论识》里面的第一篇,叫“西方历史的政治解读”,用政治的方式来解读希腊,我当时觉得西方历史,我说是如果用政治的角度解读历史,和用其他角度解读历史,结论是不一样的。我说,譬如,希腊被公认为西方文明滥觞之地,在哲学家眼中,希腊文明美不胜收,哲学艺术悲剧史诗群星璀璨,构成西方文明的坚实基础,写下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至为灿烂辉煌的一页,这是希腊。但是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当然了我这个讲得稍微刻薄了一些,希腊文明的价值恐怕会大打折扣。当时在爱琴海与爱奥尼亚海之间这块今天看来并不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上百个城邦polis,尽管这些城邦,出现了像雅典民主这样伟大的制度,为后人的政治理论探讨提供了很多启迪——我只是说政治理论探讨,并没说政治实践——提供了很多启迪,但从政治的视角来看,希腊的政治实在难以令人崇敬。城邦的规模较小,少则几万人多则二三十万人,城邦之间战争频仍,最终以雅典和斯巴达为代表的两大军事同盟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整个希腊文明元气大伤。著名的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不朽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细记载了这场战争,可谓第一部伟大的西方政治名著。然后我讲,希腊衰落之后,罗马就取而代之。在有希腊文明、希腊非常辉煌的时候罗马就存在,罗马是在另一个地方,亚平宁半岛,在意大利,翻过山、翻过那片地方就在那。由于希腊人,我刚才讲了,就那么一片巴掌大地方,二三百个城邦,互相之间的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名校考研真题及模拟试题【圣才出品】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中山大学683国际政治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山大学 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83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考试 考生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论述题。共六题,每题25分。 1.什么是主权?对主权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学派有什么影响? 2.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有何作用? 3.在国际关系中,在哪些条件下,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举具体事例说明。 4.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争论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5.近年来,中美两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的定值问题争吵不休,人民币汇率问题己经成为影响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是一个经济问题,不应该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也有人说,人民币汇率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政治问题,不存在经济问题政治化的情况。请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谈谈你对此问题的看法。 6.2007—2009年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

响。请结合现实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政治后果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中山大学 二〇一四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83 科目名称:国际政治学考试 考生须知 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计分!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题。 论述题。共六题,每题25分。 1.什么是主权?对主权概念的不同的理解对不同的国际政治学派有什么影响? 答:(1)主权概念的提出 主权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让?布丹在《国家论六卷》中提出的。他把主权界定为“统治公民与臣民的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其后,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从自然法理论出发,阐述了主权的产生。 (2)主权的概念 主权具有双重含义: ①对内主权,即国家对内享有最高的和最终的政治权威; ②对外主权,即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平等的一员,享有独立自主权。它具有三方面的含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学费详细介绍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学费详细介绍 北大国际关系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培养方向如下: 01.当代国际关系 02.美欧日发达国家关系研究 03.大国关系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34政治学概论 849国际关系史 注:关于考试科目②:报考本专业01、02方向的考生英、俄、日、德、法任选一门,报考03方向的考生英、俄、日任选一门。 北大国际关系考研难度分析 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国际关系考研难度,北大国际关系就业,北大国际关系学费,北大国际关系考研辅导,北大国际关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一、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这几年日渐升温,国际关系专业更是炙手可热。2015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计划招生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说,考研难度较大,但北大国际关系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跨专业考研是完全可以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政治学概论和国际关系史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政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国际关系专业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目前国际关系专业现在社会需求方面是超前的,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国际政治需求的高潮是国际事务人才、国际关系这方面的人才,社会需求量是非常之大的。像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的交往,还有一些国际法律、商务、文化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机构、组织、跨国性质的非常之多。所以,这方面都对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有一定的需求。从咱们大国发展的前景来说,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的旺季正在到来。 三、北大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北大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北大考研,您

政治学原理考研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政治学原理考研孙关宏《政治学概论》考研真题 一、一、概念题 1《理想国》(柏拉图)[南京大学2014年研;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研] 答:《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因为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国家的建立是求实现公道正义,所以这两卷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部分到第三卷,讨论卫国者的教育,也是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谈及节制、勇敢、睿智、正义等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也就是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和第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东财2014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指在社会实践的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实际,对于政治的含义所做的多方面论述。具体表现为:①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③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④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科学性、阶级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开放性的统一,它既包含了其他政治观的合理因素,又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思想逻辑。

3行为主义政治学[四川大学2017年研;青岛大学2016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研] 答: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其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其特点有:①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②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③强调以经验分析为核心内容的实证性政治研究,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④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⑤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大量边缘学科;⑥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4阶级分析方法[人大2015年研] 答: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之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阶级分析方法把阶级看作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经济关系的社会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实际是其经济分析方法在社会群体划分和社会力量意义上的延伸。因此,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力量构成了阶级社会中政治生活的基本主体,阶级力量之间围绕着统治地位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相互斗争,构成了阶级社会政治的基本格局和内容。政治研究

政治学概论 北京大学 1 第1讲政治的概念 (1.1.1) 课程讲义

1.1中国古代“政-治”意涵考辨 我们可以举出来很多关于政治的一些概念,实际上从我们这个学问的角度来理解,对政治的概念的不同解释可以说涵盖了政治学里面和整个人类社会科学里面最核心的内容。我讲这个话以后你们就会知道,等到你们到后来研究各种不同的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共和主义、极权主义,所有这些主义的最核心的,就是它对政治的不同理解。所以政治的概念这个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界定的。 下面,我今天讲的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讲一下中国的“政”和“治”这个词,“政-治”这个词的意涵。我今天一个是讲中国,一个是讲西方。我采取什么讲法?我经常在讲课的时候经常和同学们讲,我自己受的学术训练的背景是受很强的分析哲学的影响。因此,我在讨论一些重要的概念的时候,做的第一个事情,就是要对这个概念的缘起,进行一种考释、考察。今天这个方法,大家如果以后念历史学、念观念史、念哲学、念社会学、念观念史的时候,国外有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受德国一个叫Kosseleck的影响,最后在英国有一个叫“剑桥学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功夫,就是做观念史的研究。好比说,人们说我喜欢自由,我喜欢民主,我喜欢平等,我喜欢公正,它要用观念的分析哲学、语义哲学的方法,要让你分析分析,你要民主是个什么东西?分析出来以后你再决定要不要。最后很多人做了观念的分析之后,你知道你要的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会带来什么样的可能的好处,什么样可能的负面的东西。这样,人就容易对你的社会政治的东西有个理性的决定。如果你以为上政治哲学的目的就是知道,“自由好民主好,人家有我也要,你不给我就闹”,这个不是一种政治学培养出来的。你应该具有理性思维的能力,要想理性思维能力,就要有一个非常扎实认真的学术方法,当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3版)章节题库(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关系 答: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间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侧重于国家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国家间关系。界定国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全面地观察世界,既看到国家行为体,亦看到非国家行为体。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概括为三类关系:①国家与国家的关系;②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关系;③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经济学 答:国际政治经济学是指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渊源有三,即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渊源,而且其本身就包含一系列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学说,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3.理想主义 答:理想主义是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产生较早的一个学派。这一理论体系又被称为制度跨国主义,其关注点是国际规范和制度化的全球合作。这一范式认为,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能够规范国家的行为,制止侵略,实现国际和平。以集体安全原则

来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问题,是这一范式所设想的主要模式。这种构想追求的不是权力的平衡,而是某种权力的共同体。在这个新体系中,所有国家将在共同的事业中合作,为所有国家提供安全与正义。理想主义者认为,国际组织即使不能提供世界政府,至少也能提供某种国际行为规范和约束。理想主义的渊源之一是古典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思想。现代理想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学说。它的特点是强调跨国联系。并且积极推动国际组织的建立。理想主义对人类持乐观的观点,认为通过建立新的标准和制度,人类社会就可以得到完善和改进。理想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时任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和赫德利·布尔。 4.现实主义 答: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提供了有关战争状态的最强有力的解释。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现实主义又是国际关系学科中较复杂的一个范式,因为它从来不是一个严整的单一理论体系,而是许许多多不同分支的一个集合。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现实主义学说对国际关系的看法,总结起来,有这样一些要点:①国际体系是无政府的;②在这个以无政府为特征的体系中,主要的行为体是作为整体单位的国家;③权力是理解国际关系的关键;④国家是理性的行为体。 5.新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 答:新现实主义学派作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分支,与古典现实主义有诸多相同的假定,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