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架构设计师高级的复习

系统的架构设计师高级的复习
系统的架构设计师高级的复习

坦率的讲,除了少数对开发程序极其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编程者来说,对于大多数开发人员,写代码只是他们未来获得职业提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积累阶段,在做开发的时间里,他们会积极学习各种知识,经验,培养自己的商业头脑,包括扩展自己各方面的资源,这些积累会为他们未来成为管理者或创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成为架构设计师是广大开发者职业发展道路之一,架构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需要具备什么基本能力?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架构设计师以及架构设计师需要关注哪些内容?针对有关问题,本期我们为您采访了(微软认证专家,系统分析员,希赛顾问团顾问,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 张友邦,他会就相关问题与大家分享他的看法。

“在我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除了第一年是纯粹编码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做和架构设计有关的工作,当然也还一直在写各种各样的代码。”张友邦认为架构设计可能看起来很神秘,新入门或没有架构设计经验的程序员刚开始的时候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但其实架构设计是件很容易的事,它只是软件系统开发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整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以及变更还涉及到很多事情,包括技术、团队、沟通、市场、环境等等。

同时,张友邦表示,虽然架构设计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大多数没有架构设计经验的程序员想象中的画画框图那么简单。把几台服务器一摆,每一台服务器运行什么软件分配好,然后用网络连接起来,似乎每个企业级应用都是如此简间单单的几步。但现实生活中的软件系统实实在在可以用复杂大系统来形容,从规划、开发、维护和变更涉及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架构设计就是要在规划阶段都把后面的事情尽量把握进来,要为稳定性努力,还要为可维护性、扩扩展性以及诸多的性能指标而思前想后。除了技术上的考虑,还要考虑人的因素,包括人员的组织、软件过程的组织、团队的协作和沟通等。

另外,架构设计还需要方法论的指导。张友邦强调,这些方法论的思路包括,至上而下的分析,关注点分离,横向/纵向模块划分等。有时候觉得架构设计决策就像是浏览Google Earth,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对问题的分解是软件思维的基本素质,可以有横向分解、纵向分解以及两者的结合。能不能有效快速准确的分解问题,是软件开发人员需要首先训练的项目。另外,架构设计中图形化的工具非常有用,它能把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以图形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架构设计就是画框图的误会。再者,架构设计是一个工程性质的工作,对当事人的实际从业经验要求较高。只有对市场上的各种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设计出一个尽可能满足各种设计约束的架构。

在谈到架构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上,张友邦认为架构师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是个技术主管。因为他必须清楚什么是可以实现的,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相应的难度怎么样,实现出来的系统面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等一系列指标。另外,需要对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服务等设计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快速的察觉出实现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重构)方案(也就是通常说的反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开发实践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单从书本上很难领会到,就算当时理解了也不一定能融会到实践中去。

在技术能力上,软件架构师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掌握的知识是构件通信机制方面的知识,

包括进程内通信(对象访问、函数调用、数据交换、线程同步等)以及进程外(包括跨计算机)的通信(如RMI、DCOM、Web Service)。在WEB应用大行其道的今天,开发者往往对服务器间的通信关注的比较多,而对进程内的通信较少关注。进程外跨机器通信是构建分布式应用的基石,它是架构设计中的鸟瞰视图;而进程内的通信是模块实现的骨架,它是基石的基石。如果具体到一个基于.Net企业级架构设计,首先需要的是语言级别的认识,包括.NET的CLR、继承特性、委托和事件处理等。然后是常用解决方案的认识,包括https://www.360docs.net/doc/ad4342668.html, Web Service、.NET Remoting、企业服务组件等。总之,丰富的开发实践经验有助于避免架构师纸上谈兵式的高来高去,给代码编写人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可行性。

其次,具有足够的行业业务知识和商业头脑也是很重要的。行业业务知识的足够把握可以给架构师更多的拥抱变化的能力,可以在系统设计的时候留出一些扩展的余地来适应可能来临的需求变化。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可能都碰到过这样的事,一厢情愿的保留接口在需求变化中的命中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在系统设计之初为扩展性留下来的系统接口没能在需求变化的洪流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因为需求的变化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进行,到最后还是不得不为变化的业务重新设计系统。这就是因为对业务知识的理解和对市场或者商业的判断没有达到一个实用的、可以为架构扩展性服务的水平。

再次,张友邦提到,架构设计师对人的关注必须提升到架构设计之初来纳入考虑的范围,包括沟通以及对人员素质的判断。软件过程是团队协作共同构建系统的过程,沟通能力是将整个过程中多条开发线粘合在一起的胶水。大家都应该碰到过事后说“原来是这样啊,我不知道啊”或者某个开发人员突然高声呼喊“为什么这里的数据没有了”之类的。沟通的目的就是尽量避免多条开发线的混乱,让系统构建过程可以有条理的高效进行。另外,对人的关注还表现在对团队成员的素质判断上,比如哪些开发人员对哪些技术更熟悉,或者哪些开发人员容易拖进度等。只有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才能让整个软件过程更加高效。

另外,张友邦认为架构师应时刻注意新软件设计和开发方面的发展情况,并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新方法、开发语言、设计模式和开发平台不断很快地升级,软件架构师需要吸收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并将它们用于软件系统开发工作中。但对新技术的探索应该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进行,不能盲目的跟风。解决方案提供商永远都希望你能使用它提供的最新技术,而且它们在推广自己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往往是以自己的产品为中心,容易给人错觉。比如数据库,往往让人觉得它什么都能做,只要有了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了。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对于小型应用可以将许多业务逻辑用script的方式放入数据库中,但很少看到大型应用采用这样的做法。对于新东西需要以一种比较的观点来判断,包括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比较,最后得出一些性能、可移植性以及可升级等指标。另外,新入行的开发人员往往关心新技术动向而忽略了技术的历史,而从DOS时代一路杀过来的开发者就对现在的技术体系有较全面的把握。

构架师不是通过理论学习可以搞出来的,不学习并且亲自实践相关知识肯定是不行的。就像前面说到的,架构设计是一个工程性质的事情,只有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才能逐渐熟悉起来。实践的内容并不是去深挖各种语言的特性,因为系统架构师是设计应用系统架构而不是设计语言(除非你是要实现DSL)。更多的时候需要带着一种比较的眼光去实践,把不同的实现方式下的优缺点做个总结,做到自己心里有数,等具体的上下文环境下才好判断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把基础打牢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方法,架构设计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

张友邦,男,微软认证专家,系统分析员,希赛顾问团顾问,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1980年生于四川宜宾,2002年获得国防科技大学宇航科学与工程系空间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初成立长沙石斑软件有限公司并担任总经理,2006年底出任广州快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2007年10月任湖南新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中心副经理。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架构与设计、WEB RIA、流媒体与计算机图形图像。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于2001年发表国家级核心刊物学术论文一篇。

系统架构:小议软件架构设计要点

2009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2009年5月23、24日。另外,部分考试科目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将采用新修编的考试大纲,具体见:

如何更好地进行软件架构设计,这是软件工程领域中一个永恒的重点话题。过去几十年来,国际软件工程界在软件架构设计方面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大量图书、文章和文献记载了这方面的成熟经验与成果。软件架构设计往往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很多细节和方方面面,可探讨的话题也非常之多。囿于篇幅限制,以下只能根据笔者个人理解,遴选出软件架构设计的个别要点,结合当前流行的敏捷软件工程思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软件架构设计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架构决定成败

软件架构是软件产品、软件系统设计当中的主体结构和主要矛盾。任何软件都有架构,哪怕一段短小的HelloWorld程序。软件架构设计的成败决定了软件产品和系统研发的成败。软件架构自身所具有的属性和特点,决定了软件架构设计的复杂性和难度。

这几年流行一个说法(管理谚语):“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其实只说对了一半。细节确实很重要,很多项目、产品就输在细节的执行上。一方面,战术细节固然很重要,但另一方面,战略全局也同样重要,对应的我们可以说:“战略决定成败”。战略性失败,就好比下一盘围棋,局部下得再漂亮、再凌厉,如果罔顾大盘,己方连空都不够了,还有官子(细节)获胜的机会吗?必然是中盘告负。

类似地,正确的软件架构设计,应该既包括战略全局上的设计,也包括战术细节(关键路径)上的设计。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软件架构设计只要分分层和包,画一个大体的轮廓草图,就完事了。这种“纸上谈兵”型的架构师行为是非常有害的。事实上,既然软件架构是软件建筑的主体结构、隐蔽工程、承重墙和要害部位,那么软件架构也必然要落实到实际的算法和代码,不但要有实现代码,还要包括对这部分架构进行测试的代码,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满足各种功能和非功能质量属性要求的架构。除了完成概念、模型设计外,软件架构师一定要参与实际的编码、测试和调试,做一位真正的hands-on practitioner,这已经成为了敏捷软件工程所倡导的主流文化。

两个架构

我们在日常的软件产品和系统开发中,实际上会遇到两种、两个部分的软件架构,即待

开发的应用部分的软件架构(简称“应用架构”),以及既有的基础平台部分的软件架构(简称“基础架构”)。这两部分架构之间是互为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软件产品和系统的架构。

基础架构的例子包括:.NET和J2EE等主流的基础平台和各种公共应用框架,由基础库API、对象模型、事件模型、各种开发和应用的扩展规则等内容组成。我们只有熟悉基础架构的构造细节、应用机理,才能有效地开发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上层应用。然而,开发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软件应用系统和产品,仅仅掌握一般的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知识和基础平台架构、API的使用知识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根据客户应用的类型和特点,在基础架构之上,设计出符合用户要求的高质量应用软件。

熟悉OOA、OOD抽象建模技术、设计原则以及架构模式和设计模式等等方法技术,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基础平台架构,也有助于我们设计开发出更高质量的应用软件架构。

风险驱动、敏捷迭代的架构设计与开发

软件架构将随着软件产品和系统的生命周期而演化,其生命期往往超过了一个项目、一次发布,甚至有可能长达数年之久,因而软件架构无论对于客户还是开发商来说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资产。

软件架构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开发过程?或者说,有没有更好的、成熟的软件架构设计和开发过程?回答是,21世纪的软件架构设计应该优先采用敏捷迭代的开发方式和方法。与传统做法不同,敏捷迭代开发主张软件架构采用演进式设计(evolutionary design),一个软件产品或系统的架构是通过多次迭代,乃至多次发布,在开发生命周期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好的软件架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架构设计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瀑布式思维,通过一个“架构设计阶段”来完成系统的架构设计乃至详细设计,然后再根据架构图纸和模型,在“编码实现阶段”按图索骥进行架构的编码与实现。这种传统做法的错误在于认为软件架构就是图纸上的模型,而不是真正可以高质量执行的源代码。几十年的软件工程实践表明,没有经过代码实现、测试、用户确认过的架构设计,往往会存在着不可靠的臆想、猜测和过度设计、过度工程,极易造成浪费和返工,导致较高的失败率。

风险是任何可能阻碍和导致软件产品/系统研发失败的潜在因素和问题。软件架构是软件产品和系统研发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技术风险,软件架构的质量决定了整个软件系统和产品的质量。不确定性往往是软件架构设计当中一种最大的潜在风险。因此,软件架构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风险驱动的原则,在整个开发生命周期内至始至终维护一张风险问题清单,随着迭代的前进,根据风险的实时动态变化,首先化解和处理最主要的架构风险,再依次化解和处理次要的架构风险。

架构设计的可视化建模

软件架构设计的难度源于软件设计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往往存在大量复杂的、难于被人类所理解的细节和不确定因素。抽象与建模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已掌握的理解复杂事物的方法,因而人类所从事的软件设计工作本质上也是一个不断建模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抽象的模型和视图,从各个不同层次、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复杂的软件架构,以保证作出正确和有效的设计。

有人认为:“软件架构就是源代码(source codes)”以及“源代码就是设计”。这种说法其实是片面的。什么是真正的软件?我们知道,最终可以在电脑上执行的真正的软件其实是二进制代码0和1,借助编译器我们把高级编程语言翻译成底层的汇编语言、机器语言等,没有人能直接、完整地看到二进制程序在CPU上的实际运行状况(runtime),人们大多只能通过各种调试工具、窗口视图等方式来间接地动态观察这些真正的软件的运行片段。因此,Java、C#、C++ 等等设计时(design time)源代码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模型,虽然是一种经处理后可执行的静态模型,但显然它们并不是真实软件和软件架构的全部。可见,源代码模型(有时也叫实现模型)与UML模型其实都是软件架构的一种模型(逻辑反映),差别就在于抽象层次的不同。完整的软件架构(建筑)不仅仅包括源代码(实现模型),还包括了需求模型、分析模型、设计模型、实现模型和测试模型等等许多模型,软件架构本身就是一组模型的集合。

UML、SysML是当前国际上流行的软件/系统架构可视化建模语言。在编写实际的代码之前,利用包图、类图、活动图、交互图、状态图等等各种标准图形符号对软件架构进行建模,探讨和交流各种可行的设计方案,发现潜在的设计问题,保证具体编码实现之前抽象设计的正确性,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和高效、敏捷的工作方式。

架构设计的重用

重用(Reuse)是在软件工程实践中获得高效率、高质量产品和系统开发的一种基本手段和主要途径,通过有组织的、系统和有效的重用,我们往往可以获得10倍率以上的效率提升。而一个优秀的、有长久生命力的软件架构(比方主流的一些框架软件),其本身或其组件被重用的次数越多,其体现的价值也就越大。

软件重用有各种不同的范围、层次、粒度和类型,从函数重用、类重用、构件/组件重用、库(API)重用,到框架重用、架构重用、模式重用,再到软件设计知识、思想的重用等等,重用的效能和效果各有不同。

软件工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模式,它们记载、蕴藏了大量成熟、已经验证的软件设计知识、思想和经验。我们平时对各种基础平台、主流框架和API的应用和调用,本身就是一种最为普遍的重用形式。而一个优秀、成熟的软件研发组织,必然会在日常开发中注意收集各种软件设计知识和经验,建立和维护基于架构模式和设计模式等内容的软件重用知识库,积极主动和频繁地运用各种软件模式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框架(Framework)是一类具有高可重用度的软件,针对某一类应用或领域,它们具有非常灵活的、高度可扩展的软件架构。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出可重用的软件架构或其组件?借助于OOA、OOD等抽象分析和设计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们在实践中发现,往往越抽象的东西,其适应面也就越广,可重用度也就越高;相反,越具体的东西,其适应面也就越窄,可重用度也就越低。重用,意味着充分利用现成、既有的东西、成果来解决新问题或重复的问题,以“不变”应“ 万变”。在软件架构设计中,应该主动地区分软件架构中的“不变”与“可变”之处,系统地管理好这些稳定点和变化点以适应未来的变化,这也是提高软件架构

重用度、获得高质量框架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

架构设计的权衡

与其它所有工程行业一样,软件工程本质上也是一门讲究权衡的科学和艺术。软件架构设计的最难之处往往在于如何在各种相互竞争、矛盾的制约条件之下,作出巧妙的最佳权衡。软件架构设计的权衡水平,也是最能体现软件架构师的设计经验、能力和技巧的地方。

在软件开发和软件架构的设计过程中,从选择平台,到选择语言,选择框架,选择设计模式,选择工具…等等,我们无时不刻都需要权衡,对各种候选项作出合理评判。在架构师带领下,软件研发团队往往还需要对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质量与速度和效率、质量与成本、功能与性能、灵活性与复杂性…等等许多彼此矛盾的设计选项、因素和约束进行细致、小心和理性的权衡。

理性权衡意味着科学决策。进行有效的架构设计权衡,离不开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如何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因果逻辑和根源分析等等技术,找到最终的甜点(Sweet Spot)。许多时候,能否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迅速、果断而正确的科学权衡与取舍决策,构成了一个软件研发团队核心竞争能力的一部分。

系统架构设计师:AOP技术应用

17.2 AOP技术应用

面向方面编程(AOP)是面向对象编程(OOP)的一种扩展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横切关注点问题以及相关的设计难题来实现松散耦合。

1)不是对OOP的否定而是扩展.

2)AOP其实不是新的概念

3)动态代理技术它是AOP的基础,InvocationHandler

系统架构设计师:CLRProfiler

8.2.6 CLR Profiler

CLR Profiler 是Microsoft提供的一种内存分析工具,并且可以从MSDN下载。它使您能够查看应用程序进程的托管堆以及调查垃圾回收器的行为。使用该工具,您可以获取有关应用程序的执行、内存分配和内存消耗的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您了解应用程序的内存使用方式以及如何优化应用程序的内存使用情况。

CLR Profiler 在日志文件中记录内存消耗和垃圾回收器行为信息。然后,您可以使用一些不同的图形视图,通过CLR Profiler 来分析该数据。一些比较重要的视图是:

1)llocation Graph。显示有关对象分配方式的调用堆栈。您可以使用该视图来查看方法进行的每个分配的系统开销,隔离您不希望发生的分配,以及查看方法可能进行的过度分配。

2)sembly, Module, Function, and Class Graph。显示哪些方法造成了哪些程序集、函数、

模块或类的加载。

3)ll Graph。使您可以查看哪些方法调用了其他哪些方法以及相应的调用频率。您可以使用该图表来确定库调用的系统开销,以及调用了哪些方法或对特定方法进行了多少个调用。

4)me Line。提供了有关应用程序执行的基于文本的、按时间顺序的层次结构视图。使用该视图可以查看分配了哪些类型以及这些类型的大小。您还可以使用该视图查看方法调用使得哪些程序集被加载,并且分析您不希望发生的分配。您可以分析完成器的使用情况,并且识别尚未实现或调用Close 或Dispose 从而导致瓶颈的方法。您可以使用CLR Profiler.exe 来识别和隔离与垃圾回收有关的问题。这包括内存消耗问题(例如,过度或未知的分配、内存泄漏、生存期很长的对象)以及在执行垃圾回收时花费的时间的百分比。

8.3第八章小结

要完全实现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潜能,您需要在应用程序的设计阶段仔细考虑性能问题。通过在早期阶段解决这些性能问题,您可以在应用程序设计过程中控制成本,并减小在开发周期的后期陷入性能问题的可能性。本章分析了许多不同的技术,您可以在规划和设计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时使用这些技术,以确保优化它们的性能。本章还考察了您可以用来确定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内的性能问题的一些工具和技术。

系统架构设计师:hibernate配置

24.2 hibernate配置

Hibernate同时支持xml 格式的配置文件,以及传统的properties文件配置方式,一般我们采用xml 型配置文件。xml配置文件提供了更易读的结构和更强的配置能力,可以直接对映射文件加以配置.

24.3Hibernate的使用问题

24.3.1标示符

l)Increment

2)Identity

3)Sequence

4)Assign

5)Hilo

24.3.2注意的问题

l)Lazy

2)Inverse

3)Outer-join

4)大数据量删除更新

24.4技术经理和高级程序员如何利用Spring整合hibernate

l)SessionFactory

2}HibernateDaoSupport

3)HibernateTemplate

系统架构设计师:处理图像

处理图像

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显示大量图像文件(例如,.jpg 和.gif 文件),则您可以通过以位图格式预先呈现图像来显著改善显示性能。要使用该技术,请首先从文件中加载图像,然后使用PARGB 格式将其呈现为位图。下面的代码示例从磁盘中加载文件,然后使用该类将图像呈现为预乘的、Alpha 混合RGB 格式。例如:

[C#]

if ( image != null && image is Bitmap )

{

Bitmap bm = (Bitmap)image;

Bitmap newImage = new Bitmap( bm.Width, bm.Height,

System.Drawing.Imaging.PixelFormat.Format32bppPArgb );

using ( Graphics g = Graphics.FromImage( newImage ) )

{

g.DrawImage( bm, new Rectangle( 0,0, bm.Width, bm.Height ) );

}

image = newImage;

}

[Visual Basic .NET]

If Not(image Is Nothing) AndAlso (TypeOf image Is Bitmap) Then

Dim bm As Bitmap = CType(image, Bitmap)

Dim newImage As New Bitmap(bm.Width, bm.Height, _

System.Drawing.Imaging.PixelFormat.Format32bppPArgb)

Using g As Graphics = Graphics.FromImage(newImage)

g.DrawImage(bm, New Rectangle(0, 0, bm.Width, bm.Height))

End Using

image = newImage

End If

系统架构设计师:管理可用资源

管理可用资源

公共语言运行库(CLR) 使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对象生存期和内存使用。这意味着无法再访问的对象将被垃圾回收器自动回收,并且自动回收内存。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再访问对象。例如,可能没有对该对象的任何引用,或者对该对象的所有引用可能来自其他可作为当前回收周期的一部分进行回收的对象。尽管自动垃圾回收使您的代码不必负责管理对象删除,但这意味着您的代码不再对对象的确切删除时间具有显式控制。请考虑下列原则,以确保您能够有效地管理可用资源:

1)确保在被调用方对象提供Dispose 方法时该方法得到调用。如果您的代码调用了支持Dispose 方法的对象,则您应该确保在使用完该对象之后立即调用此方法。调用Dispose 方法可以确保抢先释放非托管资源,而不是等到发生垃圾回收。除了提供Dispose 方法以外,某些对象还提供其他管理资源的方法,例如,Close 方法。在这些情况下,您应该参考文档资料以了解如何使用其他方法。例如,对于SqlConnection 对象而言,调用Close 或Dispose 都足可以抢先将数据库连接释放回连接池中。一种可以确保您在对象使用完毕之后立即调用Dispose 的方法是使用Visual C# .NET 中的using 语句或Visual Basic .NET 中的Try/Finally 块。下面的代码片段演示了Dispose 的用法。

C# 中的using 语句示例:

using( StreamReader myFile = new StreamReader("C:\\ReadMe.Txt")){

string contents = myFile.ReadToEnd();

//... use the contents of the file

} // dispose is called and the StreamReader’s resources released

Visual Basic .NET 中的Try/Finally 块示例:

Dim myFile As StreamReader

myFile = New StreamReader("C:\\ReadMe.Txt")

Try

String contents = myFile.ReadToEnd()

’... use the contents of the file

Finally

myFile.Close()

End Try注:在C# 和C++ 中,Finalize 方法是作为析构函数实现的。在Visual Basic .NET 中,Finalize 方法是作为Object 基类上的Finalize 子例程的重写实现的。

2)如果您在客户端调用过程中占据非托管资源,则请提供Finalize 和Dispose 方法。如果您在公共或受保护的方法调用中创建访问非托管资源的对象,则应用程序需要控制非托管资源的生存期。在图8.1 中,第一种情况是对非托管资源的调用,在此将打开、获取和关闭资源。在此情况下,您的对象无须提供Finalize 和Dispose 方法。在第二种情况下,在方法调用过程中占据非托管资源;因此,您的对象应该提供Finalize 和Dispose 方法,以便客户端在使用完该对象后可以立即显式释放资源。

垃圾回收通常有利于提高总体性能,因为它将速度的重要性置于内存利用率之上。只有当内存资源不足时,才需要删除对象;否则,将使用所有可用的应用程序资源以使您的应用程序受益。但是,如果您的对象保持对非托管资源(例如,窗口句柄、文件、GDI 对象和网络连接)的引用,则程序员通过在这些资源不再使用时显式释放它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如果您要在客户端方法调用过程中占据非托管资源,则对象应该允许调用方使用IDisposable 接口(它提供Dispose 方法)显式管理资源。通过实现IDisposable,对象将通知它可被要求明确进行清理,而不是等待垃圾回收。实现IDisposable 的对象的调用方在使用完该对象后将简单地调用Dispose 方法,以便它可以根据需要释放资源。注如果您的可处置对象派生自另一个也实现了IDisposable 接口的对象,则您应该调用基类的Dispose 方法以使其可以清理它的资源。您还应该调用实现了IDisposable 接口的对象所拥有的所有对象上的Dispose。Finalize 方法也使您的对象可以在删除时显式释放其引用的任何资源。由

于垃圾回收器所具有的非确定性,在某些情况下,Finalize 方法可能长时间不会被调用。实际上,如果您的应用程序在垃圾回收器删除对象之前终止,则该方法可能永远不会被调用。然而,需要使用Finalize 方法作为一种后备策略,以防调用方没有显式调用Dispose 方法(Dispose 和Finalize 方法共享相同的资源清理代码)。通过这种方式,可能在某个时刻释放资源,即使这发生在最佳时刻之后。注要确保Dispose 和Finalize 中的清理代码不会被调用两次,您应该调用GC.SuppressFinalize 以通知垃圾回收器不要调用Finalize 方法。垃圾回收器实现了Collect 方法,该方法强制垃圾回收器删除所有对象挂起删除。不应该从应用程序内调用该方法,因为回收周期在高优先级线程上运行。回收周期可能冻结所有UI 线程,从而使得用户界面停止响应。

系统架构设计师:规范

8.2.5规范

您可以使用许多工具和技术来帮助您对应用程序进行规范,并且生成度量应用程序性能所需的信息。这些工具和技术包括:

1)Event Tracing for Windows (ETW)。该ETW 子系统提供了一种系统开销较低(与性能日志和警报相比)的手段,用以监控具有负载的系统的性能。这主要用于必须频繁记录事件、错误、警告或审核的服务器应用程序。

2)Enterprise Instrumentation Framework (EIF)。EIF 是一种可扩展且可配置的框架,您可以使用它来对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进行规划。它提供了一种可扩展的事件架构和统一的API - 它使用Windows 中内置的现有事件、日志记录和跟踪机制,包括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WMI)、Windows Event Log 和Windows Event Tracing。它大大简化了发布应用程序事件所需的编码。如果您计划使用EIF,则需要通过使用EIF .msi 在客户计算机上安装EIF。如果您要在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中使用EIF,则需要在决定应用程序的部署方式时考虑这一要求。

3)Windows Management Instrumentation (WMI)。WMI 组件是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并且提供了用于访问企业中的管理信息和控件的编程接口。系统管理员常用它来自动完成管理任务(通过使用调用WMI 组件的脚本)。

4)调试和跟踪类。.NET Framework 在System.Diagnosis 下提供了Debug 和Trace 类来对代码进行规范。Debug 类主要用于打印调试信息以及检查是否有断言。Trace 类使您可以对发布版本进行规范,以便在运行时监控应用程序的完好状况。在Visual Studio .NET 中,默认情况下启用跟踪。在使用命令行版本时,您必须为编译器添加/d:Trace 标志,或者在Visual C# .NET 源代码中添加#define TRACE,以便启用跟踪。对于Visual Basic .NET 源代码,您必须为命令行编译器添加/d:TRACE=True。

系统架构设计师:规划SOA参考架构

2009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2009年5月23、24日。另外,部分考试科目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将采用新修编的考试大纲,具体见:

SOA 参考架构(Reference Architecture) 是一个框架,使各个项目都有一个遵从的依据,借以促进一致性、最佳实践典范,和标准化。参考架构并不受限于目前的IT 现况,而应该针对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愿景目标,可以说是IT 指导未来所有的新开发工作,借以实现该目标的参考依据。一般来说,2-3 年的规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涵盖范围,既能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达成面向服务的转型,而又不至于过于长远而虚幻。因此,参考架构提供了一个沟通目标愿景的方法,协助部门和角色各异的IT 人员,逐渐朝向该目标会合。

高效的SOA 需要采用新的方法来对待IT 基础设施,并且根据个别企业的需求来量身定做,并将服务基础架构、共享的技术服务、安全服务,以及信息/数据、和遗留系统访问服务等,全部定义在内。

为了满足SOA 的要求,所有公司都需要SOA 参考架构和路线图,来指导部署一套能随时间演进、而逐渐丰富的工业级服务基础设施,同时指导对面向服务应用的开发和管理。

此外,企业也需要对参与SOA 架构的各个个别系统的设计,进行监管,并在适当的地方,建立通用服务,透过协作来发挥更高的效率。对于这些举措,连接端点的标准化(通过建立定义清晰的契约和接口),是达成IT 系统一致性的先决条件。

SOA 参考架构指导所有实施SOA 的各个项目,能共同朝向企业级服务,和SOA 基础架构标准方向的集中发展,尽早使企业从中获益。换句话说,参考架构规划的重点,在于开发一个特定于某个企业需要、切实可行的路线图,以填补当前和愿景目标之间的鸿沟;评估用于开发、部署和管理、监控的现有系统和技术,定义目标状态愿景,目标参考架构模型。

SOA 参考架构可说是指导SOA 成功的蓝图,其作用包括:

促进IT 与业务的紧密配合:参考架构的制定,以业务驱动力和IT 目标为出发点,分析SOA 解决方案能对这些驱动力带来多大的正面影响,进而为从目前IT 现况演化到愿景架构,定出实现架构、相关规范及路线图。参考架构因此提供了从业务和IT 目标,到实现架构间的可跟踪性,是业务与IT 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是企业实现业务灵活性、可管理性和变更规划的基础。

协助企业向重用、团队协作和资源共享的文化迁移:参考架构确立了SOA 架构标准和技术部署的最佳实践,为日后各个SOA 的实施项目,订立架构遵从性的度量标准和指标。

参考架构并非一成不变。在一个新的SOA 策略与规划迭代中,SOA 的参考架构和规范标准,可能需要针对新的业务、IT 情况,和已实施的SOA 项目中得到的反馈,进行调整,因此,SOA 参考架构不仅是IT 模板,也是也描述SOA 原则和标准的活文档。

我们可以将参考架构的内容,粗分为两大部分:

对服务建立一套共同的词汇和做法,包括:

服务的正式定义–例如服务必须由契约(contract)、接口(interface),和实现(implementation) 所组成

服务的分类(核心业务功能服务,数据服务,展现服务等),以及各类服务的设计原则和建议

接口标准(JMS, RMI, HTTP 等),建议的接口样式(例如:尽量采用粗粒度、异步的服务调用模式),可靠性要求等

需要遵从的WS-* 标准

安全策略

服务版本控制策略

服务和数据模型采用规范

服务生命周期定义

与服务基础设施,例如企业服务总线(ESB)、业务流程管理(BPM)、注册库(Registry)、资产库(Repository) 等相关的规范,包括:

必须支持什么样的部署配置

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各个部件的责任

部件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原则,应避免的事项,例如,展现服务和业务流程服务不可直接调用数据服务,而必须通过核心业务服务;换句话说,数据服务不可直接与展现服务和业务流程服务有耦合关系

各个部件应支持那些科技和标准(例如:SCA, SDO…)

有哪些安全顾虑需要考虑,如何管理权限

要采用哪些产品

由于在规划服务基础设施参考架构时,需要涵盖几类SOA 参与者和干系人(stakeholders) 各自不同的顾虑,包括架构师、程序员、和负责部署、运营、监控的IT 人员,我们可以采用一个针对服务基础设施参考架构调整过的4+1 视图(如下),来协助我们分离顾虑,来将不同层面的规范和目标架构一一制定,通过逻辑、实现、部署,和进程等四个视图,配合最佳实践典范和模式,来对参考架构的各个层面,进行描述和规范,如附图。

参考架构的规划过程(如下图),应先起于业务驱动力(business drivers) 分析,可有助确保目标架构能够支持业务的发展策略和方向,展现SOA 建设对业务的价值,彰显SOA 投资的正当性,并获得相关业务部门的经费赞助。以金融行业为例,业务驱动力包括像是:提升效率

借贷流程优化

呼叫中心优化

增长销售额,并显著超越同业

快速灵活地推出创新的金融商品

扩展客户关系,统合客户数据

交叉销售

依据关系定价的策略

降低成本

这一类的价值驱动。分析业务的价值驱动后,接着考虑各种IT 目标,以及它们如何支持这些业务驱动力;例如:

从关注各业务线烟囱/竖井式的应用系统,转向专注于跨系统/业务线的流程/服务

IT 资产重用

提高跨部门协作的业务流程的透明度

并且应订立评价标准,作为日后考核实现各价值驱动力的指标。接着下来,我们可以根据业务和IT 驱动力,进一步制定恰当的SOA 策略,考虑采用SOA,将对那些业务线,在那些驱动力方面,产生最大的价值,据以订立实施SOA 项目的优先级别。

√√ 代表SOA 项目能产生很大的正向影响,依此类推。

针对各价值驱动力,我们可以参考附图中的矩阵分析方式,从价值链或业务线中的各个主要的职能(纵向),和各个识别出来的业务和IT 驱动力(横向),对SOA 所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力,一一进行评估,进而挑选出面向服务解决方案最能嘉惠的业务能力,作为首期实施SOA 项目的切入点。图中的范例只是一个三万尺高空的起点,在真实的情况下,往往会针对范例中某个或某几个得分较高的业务线,往下展开细化,对该业务线中的各个主要业务能力,进一步进行SOA 价值驱动力分析;换句话说,价值链分析中的各个职能域,应该自粗到细,逐步钻取、drill down 到适当的深度,才能更精准地确定SOA 能对哪些要迫切改善的业务能力,带来最大价值。

依据业务和IT 驱动力,选定了SOA 策略后。接着应根据企业目前的现况,和未来2-3 年的目标,进行差距分析,并根据最佳实践典范(best practices),制定SOA 发展的蓝图、路线图和指导规范,完成参考架构的规划。接着便可开始根据路线图中制定的项目,以渐进的方式,通过一致的服务工程方法,一个接一个项目去执行,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将蓝图中的服务基础设施搭建起来。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虑用户的观点

8.2.1.1考虑用户的观点

当您为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确定合适的性能目标时,您应该仔细考虑用户的观点。对于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而言,性能与可用性和用户感受有关。例如,只要用户能够继续工作并且获得有关操作进度的足够反馈,用户就可以接受漫长的操作。在确定要求时,将应用程序的功能分解为多个使用情景或使用案例通常是有用的。您应该识别对于实现特定性能目标而言关键且必需的使用案例和情景。应该将许多使用案例所共有且经常执行的任务设计得具有较高性能。同样,如果任务要求用户全神贯注并且不允许用户从其切换以执行其他任务,则需要提供优化的且有效的用户体验。如果任务不太经常使用且不会阻止用户执行其他任务,则可能无须进行大量调整。对于您识别的每个性能敏感型任务,您都应该精确地定义用户的操作以及应用程序的响应方式。您还应该确定每个任务使用的网络和客户端资源或组件。该信息将影响性能目标,并且将驱动对性能进行度量的测试。可用性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源,并且可能大大影响性能目标的定义。正式的可用性研究在确定用户如何执行他们的工作、哪些使用情景是共有的以及哪些不是共有的、用户经常执行哪些任务以及从性能观点看来应用程序的哪些特征是重要的等方面可能非常有用。如果您要生成新的应用程序,您应该考虑提供应用程序的原型或模型,以便可以执行基本的可用性测试。

8.2.1.2考虑应用程序操作环境

对应用程序的操作环境进行评估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能对应用程序施加必须在您制定的性能目标中予以反映的约束。位于网络上的服务可能对您的应用程序施加性能约束。例如,您可能需要与您无法控制的Web 服务进行交互。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该服务的性能,并且确定这是否将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性能产生影响。您还应该确定任何相关服务和组件的性能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某些系统会经受相当稳定的使用,而其他系统则会在一天或一周的特定时间经受变动极大的使用。这些区别可能在关键时间对应用程序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例如,提供应用程序部署和更新服务的服务可能会在星期一早上9 点缓慢响应,因为所有用户都在此时升级到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另外,还需要准确地对所有相关系统和组件的性能进行建模,以便可以在严格模拟应用程序的实际部署环境的环境中测试您的应用程序。对于每个系统,您都应该确定性能概况以及最低、平均和最高性能特征。然后,您可以在定义应用程序的性能要求时根据需要使用该数据。您还应该仔细考虑用于运行应用程序的硬件。您将需要确定在处理器、内存、图形功能等方面的目标硬件配置,或者至少确定一个如果得不到满足则无法保证性能的最低配置。通常,应用程序的业务操作环境将规定一些更为苛刻的性能要求。例如,执行实时股票交易的应用程序将需要执行这些交易并及时显示所有相关数据。

系统架构设计师:浅谈架构

2009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你准备好了没?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朋友,2009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时间是2009年9月19日至23日。

不得不说的就是规范性的东西,我认为规范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当然,规范不只是说大家统一用某种形式命名变量,方法等等,这只是对程序员而言的规范,如果这个划做横向规范的话,那么纵向规范就是面对客户的规范。对程序员的规范,我不想多说了,注释,变量,方法,文档。当然未必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些。我想说的是对客户的规范问题。

对客户的规范有很多中,比如小细节CS系统中的Anchor怎么设置,Dock怎么设置,如何让页面看起来更加让用户舒心,如何做焦点设置。大到如何给客户做培训,如何防止用户看到不友好页面,如何简化用户操作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规范性范畴。对于焦点设置,我有深刻体会,前段时间找工作,某网站输入搜索条件以后,按钮回车老是达不到焦点上去,非要我去移下鼠标点击,很不爽。

第二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日志处理机制是必须做好的,日志处理不只是简单的说输出完成这么简单。首先,必须要通过配置控制在什么时候输出,在什么地方输出,如何输出,怎么记录,是记录数据库还是日志文件中。如何灵活让用户控制日志输出方式。

第三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异常处理机制也是一个重点。异常怎么处理,如何记录,是记录到系统中,还是异常文件,还是数据库异常表,或者发给技术部邮件等等,如何做异常记录,在产生异常以后更容易让用户,技术人员看到异常产生的原因,这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模块。

第四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配置文件是必须的,有些项目只是简单的对web.confg

里加些配置,我认为这根本不够完善,对于配置而言,有很多需要配置的内容,比如系统连接哪种数据库,客户信息,再比如是否记录日志,异常等,是否允许用户注册等等灵活功能的控制完全可以在配置中实现。

第五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如何做好权限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比如权限如何控制,怎么处理用户,组,模块,部门等等之间的关系,工作流如何做,如何让权限与工作流做良好匹配,比如某审批人员出差了,如何处理其审批流程等等,虽然这点,我自己也在不断研究,但我想这一块非常重要。

第六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流水号生成功能也相当重要,任何一种系统,不管是信息管理系统还是电子商务平台,一定都会要求按一定格式生成某套流水号,流水号也必须有灵活性,这点非常重要。

第七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必须要有代码生成功能,比如基础业务类生成,实体类生成,最好可以控制数据库主外键关系等等,这样能减少程序员的很多无趣的工作量。

这是我目前总结的几个重要点,另外当然包括多语言,多皮肤等等,我想这些目前来说还未必非常重要。

当我想到的时候我还会做一些补充。

系统架构设计师:如何成为软件架构师

2009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2009年5月23、24日。另外,部分考试科目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将采用新修编的考试大纲,具体见:

那么要成为架构师的途径似乎只有现在较为流行的软件学院和个人自我培养了。关于软件学院我接触过不少,其宗旨绝大部分都是造就(or打造)企业需要的软件架构师(or 程序员or人才)。教师来源与企业、学员来源与企业、人才输送到企业是他们办学的手段。尽管各个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软件学院口号差不多,但恐怕大多只是为了圈钱卖学位了事...

架构师不是通过理论学习可以搞出来的,不过不学习相关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参考软件企业架构师需求、结合目前架构师所需知识,总结架构师自我培养过程大致如下仅供参考:

1、架构师胚胎(程序员)学习的知识是语言基础、设计基础、通信基础等,应该在大学完成,内容包括java、c、c++、uml、RUP、XML、socket通信(通信协议)——学习搭建应用系统所必须的原材料。

2、架构师萌芽(高级程序员)学习分布式系统、组建等内容,可以在大学或第一年工作时间接触,包括分布式系统原理、ejb、corba、com/com+、webservice(研究生可以研究网络计算机、高性能并发处理等内容)

3、架构师幼苗(设计师)应该在掌握上述基础之上,结合实际项目经验,透彻领会应用设计模式,内容包括设计模式(c++版本、java版本)、ejb设计模式、J2EE架构、UDDI、软件设计模式等。在此期间,最好能够了解软件工程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以及小组开发、团队管理。

系统架构设计师:软件架构师之路

2009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日期:2009年5月23、24日。另外,部分考试科目从2009年上半年开始将采用新修编的考试大纲,具体见:

架构师(Architecture)是目前很多软件企业最急需的人才,也是一个软件企业中薪水最高的技术人才。换句话说,架构师是企业的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相比其能够通过架构、创新使企业获得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新的技术体系。那么什么是架构师、架构师的作用、如何定位一个架构师和如何成为一个架构师呢?这是许多企业、许多程序员朋友希望知道的或希望参与讨论的话题内容。

所谓架构师通俗的说就是设计师、画图员、结构设计者,这些定义范畴主要用在建筑学上很容易理解。小时候到河中玩耍,经常干的事就是造桥,步骤如下:1、在沙滩上画图;2、选择形状好看、大小适合的石头;3、搭建拱桥。其中我们挑出来画图的那位光PP小孩就是传说中的“架构师”了。

在软件工程中,架构师的作用在于三方面:1、行业应用架构,行业架构师往往是行业专家,了解行业应用需求,其架构行为主要是将需求进行合理分析布局到应用模型中去,偏向于应用功能布局;2、应用系统技术体系架构,技术架构师往往是技术高手中的高手,掌握各类技术体系结构、掌握应用设计模式,其架构行为考虑软件系统的高效性、复用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灵活性、跨平台性等;3、规范架构师是通过多年磨砺或常年苦思顿悟后把某一类架构抽象成一套架构规范,当然也有专门研究规范而培养的规范架构师。他们的产物往往也分为应用规范和技术规范两类。

与建筑学类似,如果软件系统没有一个好的架构是不可能成为成功的软件系统的。没有图纸的建筑工地、没有设计的造桥工程都是不可以想象的混乱世界。建筑工程如是,软件工程中亦然!

由于国内合格、胜任的软件架构师极为少见,直接导致了我国民族软件产业水平的落后。在未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社会,信息产业水平的低下将直接影响国家核心竞争力。究其原因,无企业非急功近利、个人缺乏引导。

企业的急功近利是有无法克服的原因的,那就是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生存是第一位的,赚钱是第一位的”,多年来许多客户抱怨国内的软件公司无法信任、系统项目累做累败、公司越换越差,但因国外不可能给中国做应用系统项目还不得不找国内软件公司做。由于人月费用低、公司开发成本高,软件企业对于应用只能草草了事,拿钱走人(很多公司拿不到后期尾款)。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几乎无法投入更多资源培养自己的架构师,加上眼花缭乱的跳槽风气企业更是不愿投入……

系统架构设计师:使用分页和惰性加载

8.1.7.4使用分页和惰性加载

在大多数情况下,您应该仅在需要时检索或显示数据。如果您的应用程序需要检索和显示大量信息,则您应该考虑将数据分解到多个页面中,并且一次显示一页数据。这可以使用户界面具有更高的性能,因为它无须显示大量数据。此外,这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因为用户不会同时面对大量数据,并且可以更加容易地导航以查找他或她需要的确切数据。例如,如果您的应用程序显示来自大型产品目录的产品数据,则您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显示这些项,并且将所有以“A”开头的产品显示在一个页面上,将所有以“B”开头的产品显示在下一个页面上。然后,您可以让用户直接导航到适当的页面,以便他或她无须浏览所有页面就可以获得他或她需要的数据。以这种方式将数据分页还使您可以根据需要获取后台的数据。例如,您可能只需要获取第一页信息以便显示并且让用户与其进行交互。然后,您可以获取后台中的、已经准备好供用户使用的下一页数据。该技术在与数据缓存技术结合使用时可能特别有效。您还可以通过使用惰性加载技术来提高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性能。您无须立即加载可能在将来某个时刻需要的数据或资源,而是可以根据需要加载它们。您可以在构建大型列表或树结构时使用惰性加载来提高用户界面的性能。在此情况下,您可以在用户需要看到数据时(例如,在用户展开树节点时)加载它。

系统架构设计师:事务原则

事务原则

事务可以提供重要的支持,以确保不会违反业务规则并维护数据一致性。事务可以确保一组相关任务作为一个单元成功或失败。您可以使用事务来维护本地数据库和其他资源(包括消息队列的队列)之间的一致性。对于需要在网络连接不可用时使用脱机缓存数据的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您应该将事务性数据排队,并且在网络连接可用时将其与服务器进行同步。您应该避免使用涉及到位于网络上的资源的分布式事务,因为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与不断变化的网络和资源响应时间有关的性能问题。如果您的应用程序需要在事务中涉及到位于网络上的资源,则应该考虑使用补偿事务,以便使您的应用程序能够在本地事务失败时取消以前的请求。尽管补偿事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适用,但它们使您的应用程序能够按照松耦合方式在事务的上下文内与网络资源交互,从而减少了不在本地计算机控制之下的资源对应用程序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系统架构设计师:性能调整过程

8.2.2性能调整过程

对应用程序进行性能调整是一个迭代过程。该过程由一些重复执行直至应用程序满足其性能目标的阶段组成。(请参见图8.2。)

正如图8.2 所阐明的,性能调整要求您完成下列过程:

1)建立基准。在您开始针对性能调整应用程序时,您必须具有与性能目标、目标和度量

标准有关的定义良好的基准。这可能包括应用程序工作集大小、加载数据(例如,目录)的时间、事务持续时间等等。

2)收集数据。您将需要通过针对您已经定义的性能目标度量应用程序的性能,来对应用程序性能进行评价。性能目标应该体现特定的且可度量的度量标准,以使您可以在任何时刻量化应用程序的性能。要使您可以收集性能数据,您可能必须对应用程序进行规范,以便可以发布和收集必需的性能数据。下一节将详细讨论您可以用来完成这一工作的一些选项。

3)分析结果。在收集应用程序的性能数据之后,您将能够通过确定哪些应用程序功能要求最多的关注,来区分性能调整工作的轻重缓急。此外,您可以使用该数据来确定任何性能瓶颈的位置。通常,您将只能够通过收集更详细的性能数据来确定瓶颈的确切位置:例如,通过使用应用程序规范。性能分析工具可能帮助您识别瓶颈。

4)调整应用程序。在已经识别瓶颈之后,您可能需要修改应用程序或其配置,以便尝试解决问题。您应该致力于将更改降低至最低限度,以便可以确定更改对应用程序性能的影响。如果您同时进行多项更改,可能难以确定每项更改对应用程序的总体性能的影响。

5)测试和度量。在更改应用程序或其配置之后,您应该再次测试它以确定更改具有的效果,并且使新的性能数据得以收集。性能工作通常要求进行体系结构或其他具有较高影响的更改,因此彻底的测试是很关键的。您的应用程序测试计划应该针对预料到的所有情况,在配置了适当硬件和软件的客户计算机上演习应用程序所实现的完整范围的功能。如果您的应用程序使用网络资源,则应该加载这些资源,以便您可以获得有关应用程序在此类环境中所具有的性能的准确度量。上述过程将使您可以通过针对特定目标度量应用程序的总体性能,来重点解决特定的性能问题。

系统架构设计师:性能调整和诊断

8.2性能调整和诊断

在设计和实现阶段处理性能问题是实现应用程序性能目标的最划算的方法。但是,您只有在开发阶段经常且尽早测试应用程序的性能,才能真正有效地优化应用程序的性能。尽管针对性能进行设计和测试都很重要,但在这些早期阶段优化每个组件和所有代码不是有效的资源用法,因此应该予以避免。所以,应用程序可能存在您在设计阶段未预料到的性能问题。例如,您可能遇到由于两个系统或组件之间的无法预料的交互而产生的性能问题,或者您可能使用原来存在的、未按希望的方式执行的代码。在此情况下,您需要追究性能问题的根源,以便您可以适当地解决该问题。本节讨论一些将帮助您诊断性能问题以及调整应用程序以获得最佳性能的工具和技术。

8.2.1制定性能目标

当您设计和规划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时,您应该仔细考虑性能方面的要求,并且定义合适的性能目标。在定义这些目标时,请考虑您将如何度量应用程序的实际性能。您的性能度量标准应该明确体现应用程序的重要性能特征。请努力避免无法准确度量的模糊或不完整

的目标,例如,“应用程序必须快速运行”或“应用程序必须快速加载”。您需要了解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伸缩性目标,以便您可以设法满足这些目标并且围绕它们来规划您的测试。请确保您的目标是可度量的和可验证的。定义良好的性能度量标准使您可以准确跟踪应用程序的性能,以便您可以确定应用程序是否能够满足它的性能目标。这些度量标准应该包括在应用程序测试计划中,以便可以在应用程序的测试阶段度量它们。本节重点讨论与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相关的特定性能目标的定义。如果您还要设计和生成客户端应用程序将消耗的网络服务,则您还需要为这些服务定义适当的性能目标。在此情况下,您应该确保考虑整个系统的性能要求,以及应用程序各个部分的性能与其他部分以及整个系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系统架构设计师:性能工具

8.2.3性能工具

您可以使用许多工具来帮助您收集和分析应用程序的性能数据。本节中介绍的每种工具都具有不同的功能,您可以使用这些功能来度量、分析和查找应用程序中的性能瓶颈。

注除了这里介绍的工具以外,您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选项和第三方工具。

8.2.4使用性能日志和警报

性能日志和警报是作为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发行的一种管理性能监控工具。它依靠由各种Windows 组件、子系统和应用程序发布的性能计数器,使您可以跟踪资源使用情况以及针对时间以图形方式绘制它们。您可以使用Performance Logs and Alerts 来监控标准的性能计数器(例如,内存使用情况或处理器使用情况),或者您可以定义您自己的自定义计数器来监控应用程序特定的活动。.NET CLR 提供了许多有用的性能计数器,它们使您可以洞察应用程序性能的好坏。关系比较大的一些性能对象是:

1).NET CLR 内存。提供有关托管.NET 应用程序内存使用情况的数据,包括应用程序正在使用的内存数量以及对未使用的对象进行垃圾回收所花费的时间。

2).NET CLR 加载。提供有关应用程序正在使用的类和应用程序域的数量的数据,并且提供有关它们的加载和卸载速率的数据。

3).NET CLR 锁和线程。提供与应用程序内使用的线程有关的性能数据,包括线程个数以及试图同时对受保护的资源进行访问的线程之间的争用率。

4).NET CLR 网络。提供与通过网络发送和接收数据有关的性能计数器,包括每秒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以及活动连接的个数。

5).NET CLR 异常。提供有关应用程序所引发和捕获的异常个数的报告。

您的应用程序还可以提供您可以通过使用性能日志和警报轻松监控的、应用程序特定的性能计数器。您可以像以下示例所显示的那样,定义自定义性能计数器:[C#]

PerformanceCounter counter = new PerformanceCounter( "Category","CounterName", false );

[Visual Basic .NET]

Dim counter As New PerformanceCounter("Category", "CounterName", False)

在创建性能计数器对象之后,您可以为您的自定义性能计数器指定类别,并将所有相关计数器保存在一起。PerformanceCounter 类在System.Diagnostics 命名空间中定义,该命名空间中还定义了其他一些可用于读取和定义性能计数器和类别的类。

系统架构设计师:引言

1引言

这里我列了我要讲的提纲,我将就每个论点以实例相结合来阐述系统架构师必须熟知的内容。

1)有矛盾不怕,各种理念共存

2)没有必须和最好,只有合适

3)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职业体系,并不是单纯的技术设计问题

4)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并建立在大量实践经验之上

系统架构师在产品和项目的需求阶段的任务

系统架构设计师:应用实践

17.2.2应用实践

1)简单实用的架构(对网通的例子进行Spring解析)

2)加解密接口

18系统架构师面对轻量级和重量级架构的选择(不限于EJB和Spring)

18.1没有系统级架构的开发

18.2新浪网窄告发布系统分析

l)大并发量

2)高响应率

3)都需要什么(过程)

系统架构设计师:优化显示速度

8.1.7.5优化显示速度

根据您用于显示用户界面控件和应用程序窗体的技术,您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优化应用程序的显示速度。当您的应用程序启动时,您应该考虑尽可能地显示简单的用户界面。这将减少启动时间,并且向用户呈现整洁且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而且,您应该努力避免引用类以及在启动时加载任何不会立刻需要的数据。这将减少应用程序和.NET Framework 初始化时间,并且提高应用程序的显示速度。当您需要显示对话框或窗体时,您应该在它们做好显示准备之前使其保持隐藏状态,以便减少需要的绘制工作量。这将有助于确保窗体仅在初始化之后显示。如果您的应用程序具有的控件含有覆盖整个客户端表面区域的子控件,

软件设计师知识点

·在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中,采用DMA可以使设备与主存之间的数据块传送无须CPU干预。 ·内存容量为4GB,即内存单元的地址宽度为32位;字长为32位,即要求数据总线的宽度为32位。 ·ARP攻击造成网络无法跨网段通信的原因是:伪造网关ARP报文使得数据包无法发送到网关。 ·软件商标权的权利人是:软件注册商标所有人。 ·利用商业秘密权可以对软件的信息、经营信息提供保护。(管理方法、经营方法、产销策略、客户情报、软件市场的分析、预测报告、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招投标中的标底以及标书内容)。 ·某项目组拟开发了一个大规模系统,且具备了相关领域以及类似规模系统的开发经验,则瀑布模型最适合开发此项目。 ·编译程序分析源程序的阶段依次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结构冗余:按其方法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混合冗余。 信息冗余:为了检测或纠正信息在运算或传输中的错误另外加的一部分信息。时间冗余:以重复执行指令或程序来消除瞬时错误带来的影响。 冗余附加技术:是指为实现上述冗余技术所需要的资源和技术。 ·软件过程的改进框架:过程改进基础设施、过程改进线路图、软件过程评估方法、软件过程改进计划。每一次改进要经历4个步骤:评估、计划、改进和监控。 ·软件复杂性度量的参数:软件的规模、软件的难度、软件的结构、软件的智能度。 ·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评价指标包括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不包括可扩展性。 ·开-闭原则是面向对象的可复用设计的基石。开-闭原则是指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里氏代换原则是指任何基类对象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对象一定可以出现。依赖倒转原则就是要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实现,或者说要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汇编语言的指令语句必须要有操作码字段,可以没有操作数字段。 ·贪心算法不能保证求得0-1背包问题的最优解。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考点精讲(四)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考点精讲(四)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作为一项高级资格考试,有一定的考试难度,那么该如何备考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呢?面对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无从下手的同学,希赛为您准备了几个重要的教程章节考点精讲,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四章 4.1软件开发方法 4.1.1软件开发生命周期 传统的软件生命期是指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构思)开始,经过定义、开发、使用、维护、废弃,的全过程。 可以把软件生命期划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与维护,三个阶段。 1、软件定义时期 1.问题定义,目标系统“是什么”,系统的定位以及范围。 2.可行性研究,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3.需求分析,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运行环境的约束,写出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系统测试大纲、用户手册概要。 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并以书面形式写出规格说明书,这是以后软件设计和验收的依据;用户也许很难一次性说清楚系统应该做什么。 系统分析员、软件开发人员、用户,共同完成,逐步细化、一致化、完全化等。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SRS,内容可以有系统(或子系统)名称、功能描述、接口、

基本数据结构、性能、设计需求、开发标准、验收原则等。 2、软件开发时期 软件开发时期就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等。 概要设计是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基础上,建立系统的总体结构(含子系统的划分)和模块间的关系,定义功能模块及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 详细设计对概要设计产生的功能模块逐步细化,包括算法与结构、数据分布、数据组织、模块间接口信息、用户界面等,写出详细设计报告。 测试可分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等。通常把编码和测试称为系统的实现。 3、软件运行和维护 软件维护就是尽可能地延长软件的寿命,没有维护的价值时,宣告退役,软件的生命结束。 4.1.2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又称软件开发模型或软件过程模型,模型的特点是简单化,是软件开发实际过程的抽象与概括。 为软件工程管理提供里程碑和进度表,为软件开发过程提供原则和方法。软件过程有各种各样的模型。 1、瀑布型 瀑布型的特点是因果关系紧密相连,前一个阶段工作的结果是后一个阶段工作的输入,前一个阶段的错漏会隐蔽地带到后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工作完成后,都要进行审查和确认, 它的出现有利于人员的组织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研究。

软考系统架构师

目录 第1章操作系统 (3) 1.1考点分析 (3) 1.2试题精解 (3) 试题1 (2009年11月试题1) (3) 试题2 (2009年11月试题2-4) (4)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5) 试题4 (2010年11月试题2) (6) 试题5 (2010年11月试题3-4) (6) 试题6 (2011年11月试题1) (8) 试题7 (2011年11月试题2-4) (9)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0) 第2章数据库系统 (11) 2.1考点分析 (11) 2.2试题精解 (11)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1) 第3章计算机硬件基础及嵌入式系统设计 (12) 3.1考点分析 (12) 3.2试题精解 (12)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2) 第4章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3) 4.1考点分析 (13) 4.2试题精解 (13)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3) 第5章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设计 (14) 5.1考点分析 (14) 5.2试题精解 (14)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4) 第6章信息化基础 (15) 6.1考点分析 (15) 6.2试题精解 (15)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5) 第7章系统开发基础 (16) 7.1考点分析 (16) 7.2试题精解 (16)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6) 第8章软件架构设计 (17) 8.1考点分析 (17) 8.2试题精解 (17) 试题3 (2010年11月试题1) (17) 第9章应用数学 (18) 9.1考点分析 (18)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知识点 1.软件设计的特征 (1)软件设计的开端是出现某些新的问题需要软件来解决,这些需要促使设计工作的开始,并成为整个设计工作最初的基础 (2)软件设计的结果是给出一个方案,它能够用来实现所需的、可以解决问题的软件,方案的描述可能是文字、图表,甚至数学符号、公式等组成的文档或模型 (3)软件设计包含一系列的转换过程,即把一种描述或模型转换为另一种描述或模型,转换后的形态可能更加具体,或更接近于实现 (4)产生新的想法或思路对软件设计非常重要,因为设计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不同的问题或需求总会存在各自的特点,即使同样的问题在不同时期和环境下也会存在区别,因此设计不会是一成不变的 (5)软件设计的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因为整个设计是解决一个大的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将会分解成众多小问题,涉及真需要一次解决这些小的问题,并在出现多种方案或策略时进行决策,选择其中最合适的 (6)软件设计也是一个满足各种约束的过程,因为软件可能在性能、运行环境、开发时间、成本、人员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存在约束,设计必须在满足这些约束的情况下给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7)大多数的软件实际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因为需求在一开始很可能是不完整或不精确的,在设计过程中还会不断发生变化并逐步稳定下来,因此设计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化。 2.软件设计的要素 (1)目标描述(2)设计约束(3)产品描述(4)设计原理(5)开发规划(6)使用描述3.软件设计体系的定义 (1)软件设计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结构,包含软件元素、软件元素外部可见的属性以及这些软件元素之间的关系 (2)软件体系结构是软件系统的基本组织,包含构建、构件之间、构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设计与演化原则 4.软件设计的主要活动 (1)软件设计计划(2)体系结构设计(3)界面设计(4)模块/子系统设计(5)过程/算法设计(6)数据模型设计 5.体系结构“4+1”多视图建模 (1)逻辑视图:该视图关注功能需求,即系统应该为最终用户提供什么服务,它与应用领域精密相关 (2)进程视图:该视图捕获设计中关于并发和同步的内容,重视一些非功能需求,例如性能、可扩展性等,定义了运行实体和它们的属性。 (3)开发视图:该试图主要描述软件在开发环境中的静态结构,开发人员和项目经理对比都会感兴趣。 (4)物理视图:该视图描述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关系,反映了软件的分布特征。 (5)场景:可以使用一组重要场景也就是用例的实例,把上述四种视图紧密的联系起来6.什么是软件产品线方法 软件产品线是软件复用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它并不仅仅局限于以前人们在软件复用中考虑的对函数、模块、类、体系结构甚至子系统的重用。 软件产品线指一组具有公共的、可管理特征(系统需求)的软件系统,这些系统满足特定的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考点突破、案例分析、试题实战一本通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考点突破、案例分析、试题实战一本通 本书介绍:本书由希赛教育软考学院组织编写,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级别的考试辅导指定教材。内容紧扣考试大纲,通过对历年试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总结、提炼而成。每章内容分为考点突破、典型试题分析、实战练习题、练习题解析四个部分。基于历年试题,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科学做出结论并预测以后的出题动向,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可以保证既不漏掉考试必需的知识点,又不加重考生备考负担,使考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点并领悟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真谛。本书适合参加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系统架构设计师级别的考生参考学习,也可作为相关培训班的教材。 目录: 第1章操作系统 ? 1.1考点突破 ? 1.1.1历年考试情况分析 ? 1.1.2操作系统概论 ? 1.1.3进程管理 ? 1.1.4存储管理 ? 1.1.5文件管理 ? 1.2典型试题分析 ? 1.2.1试题1 ? 1.2.2试题2 ? 1.2.3试题3 ? 1.2.4试题4 ? 1.2.5试题5 ? 1.2.6试题6 ? 1.2.7试题7 ? 1.2.8试题8

? 1.2.9试题9 ? 1.2.10试题10 ? 1.2.11试题11 ? 1.2.12试题12 ? 1.2.13试题13 ? 1.2.14试题14 ? 1.2.15试题15 ? 1.3实战练习题 ? 1.4练习题解析 第2章数据库系统 ? 2.1考点突破 ? 2.1.1历年考试情况分析? 2.1.2数据库模式 ? 2.1.3E-R模型 ? 2.1.4关系代数 ? 2.1.5完整性约束 ? 2.1.6规范化理论 ? 2.1.7SQL语言 ? 2.1.8分布式数据库 ? 2.1.9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2.2典型试题分析 ? 2.2.1试题1 ? 2.2.2试题2 ? 2.2.3试题3 ? 2.2.4试题4 ? 2.2.5试题5 ? 2.2.6试题6 ? 2.2.7试题7 ? 2.2.8试题8 ? 2.2.9试题9 ? 2.2.10试题10 ? 2.2.11试题11 ? 2.2.12试题12

2016系统架构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2016系统架构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有效利用资源,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接口的作用 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操作系统的类型(依据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分为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和分布式等。 1、批处理:把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可分联机和脱机。特征为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和多道程序运行。 2、分时:采用分时技术,使多个用户同时以会话控制自己程序的运行,每个用户都认为拥有各自独立的、支持自己请求服务的系统。特征有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和独立性。 3、实时:专用,系统与应用难分离。并不强调资源利用率,更关心及时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分实时过程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特征有即时响应、高可靠性。 4、网络:按网络架构的各个协议标准制订,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实现协同工作和应用集成。特征有互操作性、协作处理。 5、分布式:要求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实现系统操作的统一性,负责全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 6、操作系统的5项基本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结构分为无序、层次、面向对象、对称多处理和微内核。 1、无序:又称整体或模块结构。以大型表格和队列为中心,操作系统各个部分围绕着表格运行,整个系统是一个程序。模块结构相对独立,模块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相互调用。优点为缩短开发周期。缺点是模块之间调用关系复杂、相互依赖,使分析、移植和维护系统较易出错。 2、层次:操作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单向依赖的层次,由多层正确性保证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优点层次结构清晰,简化了接口设计,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增加或删改,易于保证可靠性,便于维护和移植。 3、面向对象: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对象技术。把对象最为系统中的最小单位,由对象、对象操作、对象保护组成的操作系统。优点适用于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4、对称多处理:所有多处理运行且共享同一内存(内存储器、主存、实存)。优点适合共享存储器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 5、微内核:把系统的公共部分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底层核心,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其他功能以服务器形式建立在微内核之上。具有良好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特征,模块之间和上下层之间通过消息来通信。 操作系统大多拥有两种工作状态:核心态和用户态。一般的应用程序工作在用户态,内核模块和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核心工作在核心态。 微内核结构由一个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仅仅为建立系统必须的部分,包括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或系统调用组成。 微内核的目标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

2016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 考点

软件产品线体系机构 什么是软件产品线?软件产品线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定义:软件产品线是一个产品的集合,这些产品共享一个公共的、可管理的特征集,这些特征集能够满足选定市场或任务领域的特定需求。这些系统遵循一个预描述的方式,是在公共的核心资源上开发的。 作用:软件产品线是一个是非适合专业软件开发组织的软件开发方法,能有效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质量、缩短软件开发时间、降低总开发成本; 主要组成部分:核心资源和产品集合。 核心资源:包括产品线中所有产品共享的产品线体系结构,新设计开发的或通过现有系统再工程得到的、需要在整个产品线中系统化重用的软件构件。 产品线开发的4个技术特点:过程驱动、特定领域、技术支持及体系结构为中心。 软件产品线包括哪些过程?如何实现软件产品线创建与演化?软件产品线演化是指什么?如何实现演化? 过程模型:双生命周期模型(领域工程+应用工程);SEI模型(核心资源开发+产品开发+管理)和三生命周期(企业工程+领域工程+应用工程)模型; 4种建立方式:用演化方式还是革命方式+基于现有产品还是开发全新产品线 (1)将现有产品演化为产品线 (2)用软件产品线替代现有产品集 (3)全新软件产品线演化 (4)全新软件产品线开发 演化: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产品线所进行的改动而变成新的产品线; 产品线的演化包括:核心资源的演化、产品的演化和产品的版本升级; 框架的定义及特征 定义:框架是由开发人员定制的应用系统的骨架,是整个系统或子系统的可重用设计,由一组抽象构件和构建实例间的交互方式组成; 特征:反向控制;可重用性;扩展性;模块化或构件化; 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定义、特点及个性实现机制 定义: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是只一个软件开发组织为一组相关应用或产品建立的公共体系结构。特点:同领域模型一样,软件产品线体系结构中也可分为共性部分和个性部分;共性部分是产品线中所有产品在体系结构上的共享部分,是不可改变的。个性部分是指产品线体系结构可以变化的部分;产品线体系结构设计的目的尽量扩展产品线中所有产品共享的部分,同时提供一个尽量灵活的体系结构变化机制; 个性实现机制:继承;扩展和扩展点;参数化;配置和模块互连语言;自动生成;编译时不同实现的选择; 页15 共页1 第 例题:希赛公司各种网络安全防火墙系统,引入产品线开发方法,问题如下: 1.公司是否适合使用软件产品线方法,并说明理由 适合软件产品线开发方法;公司的产品特点为:各种防火墙系统属于一种产品集合,具有很多共性,同时,每种不同的防火墙又具有自己本身的个性特点;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考点精讲(二)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考点精讲(二)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作为一项高级资格考试,有一定的考试难度,那么该如何备考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呢?面对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无从下手的同学,希赛为您准备了几个重要的教程章节考点精讲,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1.3存储管理 存储器的发展方向是:高速、大容量、小体积。 存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高主存的利用率、扩充主存以及对主存信息实现有效保护。 2.1.4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目标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为用户提供方便统一的界面。 磁盘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寻道时间优先SSTF、扫描算法SCAN。 2.1.5文件管理 随机访问是指对文件中的信息可以按任意次序随机读写文件中的信息。 文件控制块FCB,描述和控制文件的数据结构。 2.1.6作业管理 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相应比高优先、优先级调度算法、均衡调度算法。 2.1.7网络操作系统NOS 网络操作系统分为:集中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对等模式。

现代操作系统已经把网络功能包含到操作系统的内核中,作为操作系统核心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2.2.1关系数据库基础 数据库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E-R模型强调的是语义。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的核心是数据间的函数依赖,衡量的标准是关系规范化的程度及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性。 数据依赖包括:函数依赖、非平凡的函数依赖、平凡的函数依赖、完全函数依赖、部分函数依赖、传递依赖、码、主属性、非主属性、外码、值依赖定义、函数依赖的公理系统。 事务是数据库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逻辑工作单位。 四个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ACID。 SQL语言中事务定义语句有三条:BEGIN TRANSACTION事务开始、COMMIT事务提交、ROLLBAK事务回滚。 并发操作是指:在多用户共享系统中,用户可能同时对同一数据库进行操作。 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丢失更新、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 并发控制主要技术是封锁:排他锁(简称X锁、写锁)、共享锁(简称S锁、读锁)。 保护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在于建立冗余数据、即备份数据。 方法是:数据转储、建立日志。 2.2.2关系数据库设计

系统架构师讲义

谢老师,白老师,你们好! 上次4天的团体培训中,我承担的内容主要是不涉及开发过程的软件架构和测试,在实现中侧重于.NET。用设计模式和基于构件的软件设计方法,来搭建软件系统架构。在培训中,发现引入生动、形象的实例更能获得学员的欢迎和认可。所以我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将把案例应用到讲述的每个知识点上,同时引入学员们在项目中普遍关心的选型、性能分析等问题。另外的一个问题是,上次的培训内容有些“大而全”了,这次我做了调整,去除了一部分专题,设计了包含具体案例的专题进行细致讲授。让用.NET而不用java的设计者,去体会到微软的技术是到底从哪来的。这样的一份讲义,我还会进一步的把语言调整的煽情些,引起读者和听者的兴趣。 赵巍 构架设计和体系创建(交流稿) 一、设计模式培训示例 (2) 什么是设计模式 (2) 举例说明讲授设计模式的方法 (2) 开源项目中的设计模式 (4) NUnit的结构与设计模式 (4) Log4net中的设计模式 (4) 二、软件工程中业务模式的使用 (5) 自底向上分析 (5) 自顶向下分析 (5) 混合分析方法 (5) 功能分解实例 (6) 业务构件 (7) 三、.NET企业级模式 (8) 四、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分布式计算的8项注意 (11) 网络通常是不可靠的 (11) 响应是有时间开销的 (11) 网络是不安全的 (11) 网络拓扑结构通常会改变 (11) 网络中通常会有很多管理员 (11) 传输是要付费的 (11) 网络通常不是同构的 (11) 这里还打算安排一个大型的分布式应用案例 (11) 五、部署并运行应用程序 (11) 要考虑的问题 (11) 几个基本的规则 (11) 系统配置 (12) 硬件伸缩 (12)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

1、构件是核心和基础,重用是必需的手段。 2、软件重用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的软件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软件元素的过程。 3、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4、把可重用的元素称作软构件,简称为软构件。 5、可重用软件元素越大,就说重用的粒度越大。 6、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信接口和代码实现的复合体。 7、面向对象技术达到类级重用,以类为封装的单位。 8、构件模型是对构件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三个主要流派,分别是OMG(对象管理组织)的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Sun的EJB和Microsoft的DOM(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9、获取构件的四个途径:(1)从现有构件中获得符合要求的构件,直接使用或作适应性修改,得到可重用构件。(2)通过遗留工程,将具有潜在重用价值的构件提取出来,得到可重用构件。(3)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商业构件,即COTS构件。(4)开发符合要求的构件。 10、构件分类方法三大类:关键字分类、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 11、构件检索方法:基于关键字的检索、刻面检索法、超文本检索法和其他检索方法。 12、减少构件修改的工作量,要求工作人员尽量使构件的功能、行为和接口设计更为抽象画、通用化和参数化。 13、构件组装技术:基于功能的组装技术、基于数据的组装技术和面向对象的组装技术。 14、软件体系结构的定义: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理。 软件体系结构的意义:(1)体系结构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的手段;(2)体系结构是早期设计决策的体现--①软件体系结构明确了对系统实现的约束条件②软件体系结构决定了开发和维护组织的组织结构③软件体系结构制约着系统的质量属性④通过研究软件体系结构可能预测软件的质量⑤软件体系结构使推理和控制更改更简单⑥软件体系结构有助于循序渐进的原型设计⑦软件体系结构可以作为培训的基础;(3)软件体系结构是可传递和可重用的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发展的四个阶段:(1)无体系结构设计阶段。以汇编语言进行小规模应用程序开发为特征。(2)萌芽阶段。出现了程序结构设计主题,以控制流图和数据流图构成软件结构为特征。(3)初期阶段。出现了从不同侧面描述系统的结构模型,以UML为典型代表。(4)高级阶段。以描述系统的高层抽象结构为中心,不关心具体的建模细节,划分了体系结构与传统软件结构的界限,该阶段以Kruchten提出的“4+1”模型为标志。 通用体系结构风格分类 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与过滤器。 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与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信、事件系统。 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仓库风格:黑板系统、传统型数据库。 管道与过滤器 特点:(1)使得软构件具有良好的内聚、耦合的特点。 (2)允许设计师将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行为看成是多个过滤器的行为的简单合成。(3)支持软件重用。 (4)系统维护和增强系统性能简单。 (5)允许对一些如吞吐量、死锁等属性的分析。 (6)支持并行执行。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考点精讲(三)

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考点精讲(三)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作为一项高级资格考试,有一定的考试难度,那么该如何备考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呢?面对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无从下手的同学,希赛为您准备了几个重要的教程章节考点精讲,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三章 3.1信息的特征 1、客观性:反映了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既事实性。 2、普遍性:信息无所不在。 3、无限性:事物及其变化是无限多样的。 4、动态性: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 5、依附性: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6、变换性:可以用不同的载体以不同的方法来负载。 7、传递性:时间上的传递即存储;空间上的传递即转移或扩散。 8、层次性:信息可以分为战略级、管理级、操作级。 9、系统性:可以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信息系统。 信息化的定义 信息化Informationalization,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的过程。 3.2信息化的内容 1、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2、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电视网等,逐步实现三网合一。 3、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是信息化的基础。 4、信息产业的大力发展 5、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6、信息化政策和标准规范建设 基于web的架构是松散耦合的,优势在于能够在不同的网络及操作系统中运行;以服务器为中心,客户端瘦小、简单,容易在运行时实现自动升级。 3.3信息化的典型应用 电子政务的内容 1、政府与政府G2G 2、政府对企事业G2B 3、政府对居民G2C 4、企业对政府B2G 5、居民对政府C2G 3.3.1企业资源规划的结构和功能 物料需求计划MRP,物料单系统BOM,制造资源计划MRPII。 ERP的概念 企业的所有资源包括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全面地集成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信息,并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ERP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不仅仅是信息系统。

2019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知识点辅导

2019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知识点辅导 考虑用户的观点 当您为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确定合适的性能目标时,您应该仔细考虑用户的观点。对于智能客户端应用程序来说,性能与可用性和用户感受相关。例如,只要用户能够继续工作并且获得相关操作进度的充足反馈,用户就能够接受漫长的操作。在确定要求时,将应用程序的功能分解为多个使用情景或使用案例通常是有用的。您应该识别对于实现特定性能目标来说关键且必需的使用案例和情景。应该将很多使用案例所共有且经常执行的任务设计得具有较高性能。同样,如果任务要求用户全神贯注并且不允许用户从其切换以执行其他任务,则需要提供优化的且有效的用户体验。如果任务不太经常使用且不会阻止用户执行其他任务,则可能无须实行大量调整。对于您识别的每个性能敏感型任务,您都应该精确地定义用户的操作以及应用程序的响应方式。您还应该确定每个任务使用的网络和客户端资源或组件。该信息将影响性能目标,并且将驱动对性能实行度量的测试。可用性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源,并且可能大大影响性能目标的定义。正式的可用性研究在确定用户如何执行他们的工作、哪些使用情景是共有的以及哪些不是共有的、用户经常执行哪些任务以及从性能观点看来应用程序的哪些特征是重要的等方面可能非常有用。如果您要生成新的应用程序,您应该考虑提供应用程序的原型或模型,以便能够执行基本的可用性测试。 考虑应用程序操作环境 对应用程序的操作环境实行评估是很重要的,因为这可能对应用程序施加必须在您制定的性能目标中予以反映的约束。位于网络上的服务可能对您的应用程序施加性能约束。例如,您可能需要与您无法控制的 Web 服务实行交互。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确定该服务的性能,并且确定这是否将对客户端应用程序的性能产生影响。您还应该确定任何相关服务和组件的性能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某些系统会经受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2016(案例分析与论文篇)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2016(案例分析与论文篇)准备参加2016年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的你,是不是在为考试的难点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发愁?不知道看什么书好?下面希赛软考学院小编为你推荐一本书——《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2016(案例分析与论文篇)》,此书对历年案例分析和论文真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和讲解,为你提供案例分析解题及论文写作的思路和技巧。 内容介绍 《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试题分类精解2016(案例分析与论文篇)》内容紧扣考试大纲,通过对历年试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总结、提炼而成。 对于案例分析试题,书中给出了解答方法,并总结了案例分析回答的思路,考生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考试的重、难点,熟悉案例分析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考试内容的分布,以及答题方法和技巧。对于论文试题,书中给出了试题的解答方法,并提供了论文的写作知识、常见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考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了解论文出题方向,及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 章节信息介绍 第1章案例分析 1.1试题1(2015年下半年试题1) 1.2试题2(2015年下半年试题2) 1.3试题3(2015年下半年试题3) 1.4试题4(2015年下半年试题4) 1.5试题5(2015年下半年试题5) 1.6试题6(2014年下半年试题1) 1.7试题7(2014年下半年试题2)

1.8试题8(2014年下半年试题3) 1.9试题9(2014年下半年试题4) 1.10试题10(2014年下半年试题5) 1.11试题11(2013年下半年试题1-5) 1.12试题12(2013年下半年试题2-6) 1.13试题13(2013年下半年试题3-7) 1.14试题14(2013年下半年试题4-8) 1.15试题15(2013年下半年试题5-9) 1.16试题16(2012年下半年试题1) 1.17试题17(2012年下半年试题2) 1.18试题18(2012年下半年试题3) 1.19试题19(2012年下半年试题4) 1.20试题20(2012年下半年试题5) 1.21试题21(2011年下半年试题1) 1.22试题22(2011年下半年试题2) 1.23试题23(2011年下半年试题3) 1.24试题24(2011年下半年试题4) 1.25试题25(2011年下半年试题5) 1.26试题26(2010年下半年试题1) 1.27试题27(2010年下半年试题2) 1.28试题28(2010年下半年试题3) 1.29试题29(2010年下半年试题4)

软件体系结构知识点完整

1、构件就是核心与基础,重用就是必需得手段。 2、软件重用就是指在两次或多次不同得软件软件开发过程中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软件元素得过程。 3、软件元素包括程序代码、设计文档、设计过程、需求分析文档甚至领域知识。 4、把可重用得元素称作软构件,简称为软构件。 5、可重用软件元素越大,就说重用得粒度越大。 6、构件就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与有可重用价值得单位软件,就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得系统;结构上,它就是语义描述、通信接口与代码实现得复合体。 7、面向对象技术达到类级重用,以类为封装得单位。 8、构件模型就是对构件本质特征得抽象描述。三个主要流派,分别就是OMG(对象管理组织)得CORBA(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Sun得EJB与Microsoft得DOM(分布式构件对象模型)。 9、获取构件得四个途径:(1)从现有构件中获得符合要求得构件,直接使用或作适应性修改,得到可重用构件。(2)通过遗留工程,将具有潜在重用价值得构件提取出来,得到可重用构件。(3)从市场上购买现成得商业构件,即COTS构件。(4)开发符合要求得构件。 10、构件分类方法三大类:关键字分类、刻面分类法、超文本组织方法 11、构件检索方法:基于关键字得检索、刻面检索法、超文本检索法与其她检索方法。 12、减少构件修改得工作量,要求工作人员尽量使构件得功能、行为与接口设计更为抽象画、通用化与参数化。 13、构件组装技术:基于功能得组装技术、基于数据得组装技术与面向对象得组装技术。 14、软件体系结构得定义:软件体系结构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与属性得高级 抽象,由构成系统得元素得描述、这些元素得相互作用、指导元素集成得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得约束组成。软件体系结构不仅指定了系统得组织结构与拓扑结构,并且显示了系统需求与构成系统得元素之间得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得基本原理。 软件体系结构得意义:(1)体系结构就是风险承担者进行交流得手段;(2)体系结构就是早期设计决策得体现--①软件体系结构明确了对系统实现得约束条件②软件体系结构决定了开发与维护组织得组织结构③软件体系结构制约着系统得质量属性④通过研究软件体系结构可能预测软件得质量⑤软件体系结构使推理与控制更改更简单⑥软件体系结构有助于循序渐进得原型设计⑦软件体系结构可以作为培训得基础;(3)软件体系结构就是可传递与可重用得模型。 软件体系结构发展得四个阶段:(1)无体系结构设计阶段。以汇编语言进行小规模应用程序开发为特征。(2)萌芽阶段。出现了程序结构设计主题,以控制流图与数据流图构成软件结构为特征。(3)初期阶段。出现了从不同侧面描述系统得结构模型,以UML为典型代表。(4)高级阶段。以描述系统得高层抽象结构为中心,不关心具体得建模细节,划分了体系结构与传统软件结构得界限,该阶段以Kruchten提出得“4+1”模型为标志。 通用体系结构风格分类 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与过滤器。 调用/返回风格:主程序与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信、事件系统。 虚拟机风格:解释器、基于规则得系统。 仓库风格:黑板系统、传统型数据库。 管道与过滤器 特点:(1)使得软构件具有良好得内聚、耦合得特点。 (2)允许设计师将整个系统得输入/输出行为瞧成就是多个过滤器得行为得简单合成。 (3)支持软件重用。 (4)系统维护与增强系统性能简单。 (5)允许对一些如吞吐量、死锁等属性得分析。 (6)支持并行执行。 缺点:(1)通常导致进程成为批处理得结构。 (2)不适合处理交互得应用。 (3)系统性能下降,并增加了编写过滤器得复杂性。

系统架构设计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整理

系统规划:包括系统项目的提出预可行性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现有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 软件架构设计:XML技术;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过程;软件的质量属性;架构(模型)风格;特定领域软件架构;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架构评估;软件产品线;系统演化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概念;设计模式的组成;模式和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分类;设计模式实现; 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文件涉及;存储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性能设计与性能评估;系统转换设计划; 软件系统建模:系统需求、建模的作用以及意义;定义问题(目标、功能、性能)与归结模型(静态结构模型、动态行为模型、物理模型);结构化系统建模;数据流图;面向对象系统建模;统一建模语言(UML);数据库建模;E-R图;逆向工程; 分布式系统设计:分布式通行协议的设计;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基于web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基于消息和协同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异构分布式系统的互操作性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特征;实时任务调度和多任务设计;中断处理和异常处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系统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 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系统的访问控制技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与文件的加密;通信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1、概念类 系统规划 项目计划:包括范围计划、工作范围计划、活动定义、资源需求、资源计划、活动排序、

系统架构设计师设计论文

[模拟] 系统架构设计师设计论文 案例分析 第1题: 论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作为一种体系结构模型,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一些良好定义的接口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请围绕“SOA在系统集成中的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的3个方面进行论述: ①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与开发的系统集成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②详细论述SOA中的关键技术,以及你熟悉的工具和环境对SOA的支持。 ③通过你的切身实践详细论述SOA在系统集成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参考答案: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新的体系结构风格,它具有松耦合和面向软件服务的特点,具有很高的重用性和灵活性。关于SOA的详细介绍请参看“8.1.6面向服务的架构(SOA)”。在撰写本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简单介绍你参与分析与开发的系统集成项目情况和背景,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说明为什么要使用SOA。②详细论述SOA中的关键技术,以及你熟悉的工具和环境对SOA的支持。要注意的是不要逐个地对技术进行讨论,而只是根据你的项目实际情况,具体地讨论2~3个技术的应用就可以了。③根据你的项目应用情况,详细介绍SOA在系统集成中发挥的作用和优势。 详细解答: 第2题: 论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及其应用 软件演化(Software Evolution)是指软件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更新行为和过程。演化是一系列贯穿软件生命周期始终的活动,系统需求改变、功能实现增强、新功能加入、软件架构改变、软件缺陷修复、运行环境改变均要求软件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变化,具有较强的演化能力。软件静态演化(Static Evolution)和动态演化(Dynamic Evolution)是目前软件演化的两种重要类型。 请围绕“软件的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及其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①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软件项目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②请分别对软件静态演化和动态演化的特点进行论述,说明两种软件演化类型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合,并举例说明各自的常见演化技术手段。 ③具体阐述你参与管理和开发的项目中所进行的软件演化活动的特点、演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知识点梳理(一)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知识点梳理(一)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属于软考中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考试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3个科目。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作为一项高级资格考试,且比较偏技术,有一定的考试难度,那么该如何备考才能顺利通过考试呢?面对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无从下手的同学,希赛软考学院为您准备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精讲,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浅谈架构 不得不说的就是规范性的东西,我认为规范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当然,规范不只是说大家统一用某种形式命名变量,方法等等,这只是对程序员而言的规范,如果这个划做横向规范的话,那么纵向规范就是面对客户的规范。对程序员的规范,注释,变量,方法,文档。当然未必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些。 第一点,对客户的规范有很多中,比如小细节CS系统中的Anchor怎么设置,Dock怎么设置,如何让页面看起来更加让用户舒心,如何做焦点设置。大到如何给客户做培训,如何防止用户看到不友好页面,如何简化用户操作等等,这些都是属于规范性范畴。 第二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日志处理机制是必须做好的,日志处理不只是简单的说输出完成这么简单。首先,必须要通过配置控制在什么时候输出,在什么地方输出,如何输出,怎么记录,是记录数据库还是日志文件中。如何灵活让用户控制日志输出方式。 第三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异常处理机制也是一个重点。

异常怎么处理,如何记录,是记录到系统中,还是异常文件,还是数据库异常表,或者发给技术部邮件等等,如何做异常记录,在产生异常以后更容易让用户,技术人员看到异常产生的原因,这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模块。 第四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配置文件是必须的,有些项目只是简单的对web.confg里加些配置,我认为这根本不够完善,对于配置而言,有很多需要配置的内容,比如系统连接哪种数据库,客户信息,再比如是否记录日志,异常等,是否允许用户注册等等灵活功能的控制完全可以在配置中实现。 第五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如何做好权限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比如权限如何控制,怎么处理用户,组,模块,部门等等之间的关系,工作流如何做,如何让权限与工作流做良好匹配,比如某审批人员出差了,如何处理其审批流程等等。 第六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流水号生成功能也相当重要,任何一种系统,不管是信息管理系统还是电子商务平台,一定都会要求按一定格式生成某套流水号,流水号也必须有灵活性,这点非常重要。 第七点,对于一个完善的架构,必须要有代码生成功能,比如基础业务类生成,实体类生成,最好可以控制数据库主外键关系等等,这样能减少程序员的很多无趣的工作量。 考虑用户的观点

软考系统架构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整理

软考系统架构师案例分析知识点整理

————————————————————————————————作者: ————————————————————————————————日期: ?

系统规划:包括系统项目的提出预可行性分析;系统方案的制定、评价和改进;新旧系统的分析和比较;现有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 软件架构设计:XML技术;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过程;软件的质量属性;架构(模型)风格;特定领域软件架构;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架构评估;软件产品线;系统演化 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概念;设计模式的组成;模式和软件架构;设计模式分类;设计模式实现;系统设计:处理流程设计;人机界面设计;文件涉及;存储设计;数据库设计;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系统运行环境的集成与设计;中间件;应用服务器;性能设计与性能评估;系统转换设计划; 软件系统建模:系统需求、建模的作用以及意义;定义问题(目标、功能、性能)与归结模型(静态结构模型、动态行为模型、物理模型);结构化系统建模;数据流图;面向对象系统建模;统一建模语言(UML);数据库建模;E-R图;逆向工程; 分布式系统设计:分布式通行协议的设计;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基于web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基于消息和协同的分布式系统设计;异构分布式系统的互操作性设计;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特征;实时任务调度和多任务设计;中断处理和异常处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 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系统故障模型和可靠性模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可靠度计算;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系统的故障对策和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设计:系统的访问控制技术;数据的完整性;数据与文件的加密;通信的安全性;系统的安全性设计; 1、概念类 系统规划 项目计划:包括范围计划、工作范围计划、活动定义、资源需求、资源计划、活动排序、费用估算、进度计划、费用计划;项目辅助计划包括质量计划、沟通计划、人力资源计划、风险计划、采购计划。 虚拟化技术: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运行;有完全虚拟化,准虚拟化,操作系统层虚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