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学案以及答案

唐诗宋词学案以及答案
唐诗宋词学案以及答案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

一.走近作者。

杜审言在高宗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他们都是初唐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他们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的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健康的道路发展。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四杰十分敬佩,他在《戏为六绝句》中称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作品流传不朽。

二.读《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思考问题。

1.找出点名情感的关键句。

明确:归思欲沾巾

2.文中有怎样的新鲜优美之景?结合诗文加以概括。

新鲜优美之景: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3.结合诗文说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情感关键词:仕途失意他乡漂泊

三.读《滕王阁》,思考以下问题。

1.概括诗文大意。

2.诗作颈联表面写景,实为抒情,请结合诗作,作具体说明。

解析:重点抓“闲云”“潭影”“日悠悠”说明经年累月,空有美景,自然地勾连了上下文,点染出诗作的主题:自然风物永恒,人事沧桑巨变的感慨。

明确:情感关键词:岁月更替昔盛今衰自然永恒人事沧桑。

3.了解颔联互文的修辞手法。

补充常见的互文诗句:

A.烟笼寒水月笼沙。文意: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B.秦时明月汉时关。文意: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文意: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文意: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从军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走近作者。

1.杨炯。参考注释。

2.陈子昂。参考注释,补充:

陈子昂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积极影响。《登幽州台歌》为其代表作。

二.知识积累。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作背景:公元六九六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诗歌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后人,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三.读《从军行》,引诗评,品诗歌。

“四才子才力既大,风气复还,故虽律体未成,绮靡未革,而中多雄伟之语,唐人气象风格始见。”(明?许学夷《诗源辩体》)

1.请问哪些字眼或句子是雄伟之语,体现了唐人气象。

明确:“辞”、“绕”、“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等。

2.赏析《从军行》颈联。思考:描写了什么?以景物描写写战争有什么好处?

描写战斗中的景物。

以“雪暗、风多”烘托战士的英勇。

3.最能体现诗人建功立业情怀的句子是什么?此句运用何种抒情方式?

明确: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对比选择。

四.读《春夜别友人》,思考问题。

1.诗作的空间转换中,哪些是眼前的,哪些是想象的?这种写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以此让学生明白诗作虚实结合的表达技巧以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眼前的室内饯行之筵是实的,别路山川及悠悠远道是虚的。由眼前“绮筵写到“山川”之“绕”和“洛阳道”的“悠悠”正是诗人对远行友人牵念不舍之情的体现。这样虚实结合可以更加突出诗人离别之情的深沉。

2.颈联是如何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明月隐于高树以及长河没于晓天,与前文银烛对照,表明饯行筵席持续时间之长,从侧面突显诗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春江花月夜》

一.走近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知识积累。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回忆学过的与月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三、思考问题。

1.完成课本P7第二题。

强调月是主体,春、江、花、夜都是月的陪衬。诗作从简单里说就是写了月下之景和月下之人。

3.读诗歌,摘录出写月下之景的部分。

4.读“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尾。思考:写了那些人?重点是写谁?

明确:写到了思妇和游子。思妇是重点。

5.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说体现的哲思。结合《滕王阁》尾联来阐述张若虚思想境界的博大。

明确:关键词:人类永恒江月永恒相思永恒

《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

一.知识积累。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形式和内容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二.读《望月怀远》,思考以下问题。

1.说说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思考诗歌是如何围绕“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全诗通过写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情,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描绘了对远行之人深切的怀念之情。

着重寻找抒情主人公“望”月立足点的变化,来体会其对“远”人反复不止的思念。同时,以此领会诗作处处紧扣诗题的写法。

2.赏析首联,体会其情感及境界的阔大。

重点落在“明月”就是诗人,“明月”就是远人。更重要的还在于,明月升起,普天同望,月即人,月成了思念的纽带,也成了共同思念的对象。这样浩瀚的大海,皎洁的月色,群体的相望,便构成了情感和意境的雄浑阔大。(这是盛唐气象的一点体现)

三.读《送魏万之京》,思考以下问题。

1.本诗叙了什么事?写了哪些景?抒了什么情?体会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事:叙写送威望进京赶考之事。

景:朝唱离歌,昨霜渡河,鸿雁长鸣,关城树黄,御苑砧声。

情: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关切之情

2.首联和颔联写出的季节特征即离别的环境,请简要分析。

“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环境特点,借以传达诗人送别的关切之意和伤感之情。

3.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不要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的最常见做法)

《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

一.走近作者。

王维和孟浩然均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世称“王孟”。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他的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

王维多才多艺,精诗文、书画、音乐,其诗清新秀雅,兼善各体,诗歌常冶禅理、诗情、画笔为一炉。苏轼曾这样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二.读《与诸子登岘山》,思考问题。

1.读尾联,思考诗人落泪的原因。

关键在自己与先贤对比,感慨自己韶光飞逝,却无事功。

2.赏析尾联“尚”字的好处。

教参P24。便于形成对比,使自己的感慨水到渠成。

3.分析理解诗歌表达情感的手法。结合诗歌作具体说明。

借景抒情和化用典故。

三.读《山居秋暝》,思考问题。

1、从绘画的角度,概括前三联描绘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带来的总体感受。

明确:秋山明月图、明月松色图、石流清泉图、浣女归喧图、舟下莲动图。

2、从写景的角度上,给画面进行简单分类,领会诗歌的表达技巧。

明确:两大类,旨在让学生领会诗歌动静结合的手法及其作用。

可以引领学生领会这里的画面描绘突出的自然之美和生活之美。

3、翻译尾联,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明确:任凭山中春天的花草凋谢,王孙也还可以留在山中。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燕歌行》

一.知识积累。

唐代国力强盛,疆域广阔,内地与边疆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边事增加,战争频繁。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一种新的出路,而且他们也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前代战争行役、征夫思妇题材的诗歌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的创作,都为唐代边塞诗的兴起提供了创作上的借鉴。

边塞诗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诗歌的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边塞诗的佳作以乐府歌行和五、七言绝句居多。边塞诗在题材的开拓和意境的创造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二.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三.研读诗作,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通读全诗,解决疑难字词,了解诗作大意,理清诗作所写事件的过程:出师、战败、被围、死斗。

2、你认为生疏的字词及读音,并强化记忆。

3.出师时的恩明确关键:将帅们金鼓震天而行,一副大摇大摆的姿态,不可一世,自鸣得意的形象。这样与下文军情形成鲜明的反衬,从而为抨击挞伐张本。

遇和行军时的状态如何?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4.哪些诗句描写了环境?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作用: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气氛。

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帐下犹歌舞”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对比。苦乐不均,死生迥异,矛盾重重,暗示必败原因。表现诗人强烈的愤慨。

6、最后四句,诗人赞美了谁,又批判了谁?

赞美: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贴士兵的将领。

批判:现在的昏庸无能、荒淫无度的将领。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走近作者。

岑参与高適齐名,同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川行》、《轮台歌》。

岑参在诗作多歌颂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艺术上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大胆,色彩绚丽,造意新奇。风格峭拔。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二.研读诗作,思考问题。

1.概述诗歌思想内容。思考:写了一件什么事?怎么写的?歌颂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封常清出征的描绘,热情歌颂了唐军将士在反击侵略、保卫国家的战斗中不畏艰险、挺身赴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2.写出出征原因的诗句,并作翻译,从而理解这次战争的性质。

“匈奴草黄马正肥……汉家大将西出师”。

是反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3.汉将出师的情形怎样,翻译相应诗句。说说描写的角度和作用。

点拨:“将军夜不解甲、军队夜行刀兵轻碰”描写的是什么?而后面的“风”“雪”“冰”等属于哪个方面的?

教师明确:行动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这样正面与侧面结合,写出了将士不畏艰险、豪迈坚强的精神面貌。

引导学生想象:为何说“戈相拨”,体现了军队什么特征来?

要点是结合上文的飞沙走石。从而明确是表现了军队纪律严明。

4.学生找出诗中环境描写的文字,反复诵读说说全诗中所呈现的环境的特点、所用的修辞手法,达到的效果。

明确:天寒地冻,飞沙走石的艰难凶险环境。对唐军将士的形象起到了有力的烘托。

6.诗人于末句说要“伫献捷”,表明了什么,分析诗人能伫献捷的原因。

有了前文环境描写的烘托以及行军状态的正面描绘、再有虏骑胆慑的设想,伫献捷就成了满怀的自信和胜利的必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知人论世。

李白有远大政治抱负,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得到的是翰林供奉的侍御闲职。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山东友人。(结合诗作注释1)

二.给以下生字注音。

瀛暝栗冥

鸾悸怳著

三.研讨加点词语的意义。

信.难求越人语.天姥拔.五岳殷.岩泉

云青青兮欲雨.虎鼓.瑟安能摧眉折.腰

四.讨论诗作的层次结构。

点拨:可以以“梦游”的时间前后进行划分。

A.梦游之前对天姥山的向往。

B.梦游经过及见闻、感受。

C.及时行乐的思想和不事权贵的决心。

五.研讨以下问题。

1.第一段诗人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天姥山的?天姥山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了哪些特点?

手法:对比夸张的手法。

特点:高峻邈远雄伟,有让人神往的奇幻色彩。

2、作者所见的梦游之景的特点是什么?从描述中感受梦游过程中李白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

梦境特点:清幽、雄伟、秀美、神异。

诗人的情感和心理:游历之前的倾心渴慕之情;游历山景时的喜悦之情;幻入仙境时的惊悸;梦游醒来的失落惆怅。

3、李白描写梦境,曲折地表现了李白怎样的内心情怀?

对现实的不满。

4、学生反复阅读最后一层,思考讨论李白独特的个性特征。

李白不事权贵、傲视王侯,追求个性自由的的性格特征。诗人也流露出了人事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情绪。

五.总结全诗。

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表现:思想感情上表现为蔑视权贵的傲气,高村出世的洒脱,面对离情的磊落,呼酒买醉的旷达;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奇特的想象,大胆有夸张,巧妙的拟人。

《月下独酌》《送友人》

一.知人论世。

《月下独酌》写作背景:天宝三年(744)三月,李白在被唐玄宗召为供奉翰林学士三年后,终因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受到李林甫、杨国忠的排挤,被谗,“赠金放还”。本诗即写于此时。

二.读《月下独酌》思考问题

1.品读前四句,说说诗人饮酒的环境,饮酒的心情以及排解的方法和创作的手法,从而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

饮酒环境:花间月下

饮酒心情:孤独悲凉

排解方法:邀月对影

创作手法:浪漫的想象、别致的拟人。

2.诗题为“独酌”,结合课后【品读与探讨】3,写出体现“独酌”情绪的诗句。体会诗人在反复之中咏叹不尽的悲凉情绪。

3.小结诗人的情感历程。

孤独-不独-孤独-不独。

三、品读《送友人》,思考问题。

1.翻译诗作颈联。强调注意其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手法:对偶、比喻、拟人。

2、学生合作讨论颈联如何通过物象来表达“游子”与“故人”的惜别之情的。

情景交融,在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诗人借助浮云、落日等景物,来表明依依惜别的深情。

3、联系并补充以下几首送别诗,对比体会李白诗作的浪漫性。

王维《渭城曲》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高适《别董大》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颀《送魏万之京》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将进酒》学案

一.文体常识及写作背景。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铙歌的曲调,题意为“劝酒歌”。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

本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友人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里做客。他与友人岑勋、元丹丘饮酒,借酒兴诗情写下这首《将进酒》,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也流露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二.识记字音。(给加粗的字注音)

将进酒()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

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

将出换美酒()千斤散尽还复来()。

三、自读思考:

1、全文情感变化怎样?主基调是什么?

情感基调:愁情感过程:悲——乐——愤——狂——愁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与感慨?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悲叹人生短促。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态度。

4、“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对现实社会及其不满。

5、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物,因为被其兄曹丕所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年纪轻轻的就死去了。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使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作者借曹植吐心中的不平。

6、通读课文,想想诗人为何而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陈王失意千古同愁

7、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本诗颇具特色之处,请举例予以解说。

①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朝如青丝暮成雪。”特色:开篇用长句起兴,借天上而来不再复回的黄河之水、明镜中转眼雪白的头发,来感慨人生之短暂,尽吐心中这郁闷,引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

②诗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特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浪漫、狂放的气质和性格,同时很好地照应了下文“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主旨,也为文末“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开阔而旷达的胸襟作了很好的铺垫。

《兵车行》

一、走进作者。

杜甫生平: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

官兵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三.思考问题。

(一)、如果把前三行作为一层;后面再作为一层。两层分别写了什么?

1、送行场面。

2、役夫诉说

(二)、反复读送行的诗句,思考问题。

1、说说送行场景在情感上的特点?

明确:生离死别。

2、辚辚萧萧的听觉形象给人什么感觉?

一种人马杂沓之感,表明征夫之多。

3、“弓箭各在腰”的视觉形象表明有何作用?

表明他们即将奔赴战场,自然能催动送行之前的哭号。

4、送别的场面中诗人突出地描写了什么细节,有什么作用?表达什么感情?

突出了“走相送”“拦道哭”这些动作细节。表达了人们彻心入骨的绝望悲怆和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强烈怨愤,也表达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的愤怒批判。

(三)、分析研读役夫的诉说诗句,思考问题:

1、“过者”“行人”是谁?叙述总纲是什么?

作者、从军出征的人。总纲:点行频。

2、“点行频”包含哪些内容?表现什么?

“或从十五北防河……归来头白还戌边。”表现服役时间过长。

3、鉴赏“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使人心酸。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成年)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无限制地超期服役,统治者的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4、鉴赏本诗主旨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是因为皇帝用武力扩张领土的野心没有停止。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怨愤)

5、理解诗句: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解析:A、“行人”问“长者”主要陈述什么内容?

战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缺乏劳动力,使得生产凋敝。

B、战争给人民造成了哪些危害?

(1)超期服役情况严重。(2)死于边庭者极多。(3)农村缺乏劳动力,生产凋敝。

6、解析诗句: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A、写什么内容?

明确:叙述“关西卒”之苦:服役未休,官府逼索租税。

B、“敢申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

不是无恨,而是“申”亦无用,有奈何不得之意。写出征夫的苦衷和恐惧心理。

C、“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写什么?

人民无法维持生计,官府与朝廷依旧逼索租税。士兵家庭的困难(无奈)。官府的狠毒。

7、理解诗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思考:人们的心理有何变化?为何会有这种变化?表达什么感情?

(1)重男轻女——重女轻男

(2)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

(3)悲痛欲绝、怨愤。是对统治者的有力控诉。

《旅夜书怀》

一.写作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杜甫的思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他一直患有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这种心情。

二.思考问题。

1.写出题目的含义。

旅途中的夜晚书写自己的情怀

2.读首联和颔联,思考:这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景物:细草、微风、岸、危樯、舟,星、平野、月、江流。

画面: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

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

漫的长夜;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

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情感:首联之景衬托了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

颔联之景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凉心情。这是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3.颈联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活。从字面上来理解,“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诗人名满天下,到底是因为什么? 如何理解颈联的含义?

(1)“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官”是因为”老病”而休的。

(2)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过誉之词。

(3)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下的反话,既然“名声”是因“文章”而著的,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了。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他的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提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4.尾联“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以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喻己。

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更显孤独和凄凉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一.写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流落夔州时有计划的、精心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五首诗分写夔州至江陵沿江五处古迹,各首写作手法不同,但借古迹以抒发己怀的主旨则是一致的。这首写昭君村的诗有别于另外四首的特点是:通过对王昭君一生不幸遭遇的歌咏,感叹时事,其借古伤今之情尤为深沉。

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出塞和亲。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二.写出诗意

首联: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

颔联: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

颈联: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尾联: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三.思考问题。

1.首联“群山”、“万壑”这样的意象与“明妃”有什么联系?

明确:正是如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不凡的女子。作者借助雄伟的山川来烘托这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2.白居易听琵琶女的弹奏,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慨叹,杜甫写昭君的怨恨又寄托了怎样的情怀呢?

明确:诗人怀念昭君不是偶然,他的遭遇跟昭君太相似。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恨。

《客至》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表现出宾主之间无拘无束的情谊,诗人为人的诚朴厚道跃然纸上。诗中流露出一种闲适恬淡的情怀,诗语亲切,如话家常。

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这是761(上元二年)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回忆你所学过的展现友情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三.思考问题:

1.诗的开篇为什么要写景?“但见”二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作者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江村中的寂寞心情。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2)“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

2.颔联前后两句的关系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1)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之意,今日“君”来,蓬门始开,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

(2)寂寞之中,佳客临门,表现了主人喜出望外的心情。

3.颈联中“无”、“只”二字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

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能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意,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的气氛。

4.诗人请邻翁共饮作陪从写法上看有什么作用?

明确: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了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越兴奋的情景,渲染了欢快热烈的气氛。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寄李儋元锡》

一、自读《寄李儋元锡》

1、结合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

2、初读诗歌,理解大意

去年春天花开时节,我与您在长安分别,现在春暖花开了,又是一年。国家的前途,个人的前程,都觉得茫茫一片,自己无法预料。面对春色,心中闷闷不乐,独自睡去,难以睡着。我身体多病,想回乡归隐,自己任刺史所管辖的地区,还有逃亡流落在外的饥民,我拿了俸禄而没有使百姓免于饥寒,因而感到惭愧。听说您要来,我不断地探望,多少次月儿缺了又圆,我站在西楼上眺望,仍不见您来。

二、思考问题: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分别后对朋友的思念,并倾诉了乱世中一个地方官内心的矛盾与苦闷:对世事前途的担忧,为自己未能尽责而愧疚。

2.范仲淹对此诗的评价是“仁者之言”,试分析作品在这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仁者之言,主要源自于颔联与颈联的内容。颔联表达诗人年级时局动荡、百姓困苦而春夜难眠的愁绪;颈联写为没能尽到责任而羞愧。作为一个封建官员,不但清廉正直,还能引咎自责,表现了诗人的仁者境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写作背景:

皇帝唐宪宗非常迷信佛法,元和十四年他派出一批太监与和尚,从法门寺把所传的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迎到长安皇宫里供奉,顶礼膜拜三天之后,又把这节指骨送到长安的各大寺院里依次供奉。一时间,京城内外的王公大臣们掀起了奢侈铺张的狂热活动,街头巷尾的老百姓议论纷纷。韩愈觉得皇帝这样崇尚迷信活动,对于国计民生丝毫没有好处。他花时间精心写了一道奏章(即《论佛骨表》),痛切地指出其害,请求皇帝立即下令制止。并勇敢地表示“佛有灵,能作祸祟(带给人灾祸),凡有殃咎(使受责罚、祸害),宜加臣身。”唐宪宗怒不可遏,几乎要下令杀了韩愈,幸有裴度等正直的大臣竭力救援,使唐宪宗不得不改变主意,但仍然把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二.翻译大意。

早晨向朝廷呈上一封奏章,傍晚就贬往八千里外的潮阳。

一心想替皇上消除国事中的弊政,哪里肯因为老病而顾惜残年余命。

阴云遮蔽秦岭,不见家乡何处;大雪阻塞蓝关,征马不愿前行。

我知你远道而来的心意,好为我收尸于瘴气弥漫的岭南水滨。

三.讨论交流。

1、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表明了什么?

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自己凛然无悔、刚直不阿的品格。

2、仔细体会“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两句诗。诗人是怎样融情于景,抒写途中的感受的?

这两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州,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这两句诗就是通过景物描写委婉地表达这种情感。

云横秦岭、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上一句是回顾,诗人不独系念家人,亦伤怀国事。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徘徊不前。“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英雄失落之悲。

3、清人纪昀认为此诗“语极凄切,却不飒爽”,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横遭贬谪的悲愤、郁闷之情,所以诗里多处内容写得“语极凄切”:如写自己朝奏夕贬,处罚迅速严厉的悲愤与痛心;写仓促离家,不见家乡,立马蓝关,前途迷茫,尽显内心委屈之痛,英雄失路之悲;尾联交待后事,激愤和忧伤相交织。但从全诗看,诗人长歌当哭,写得慷慨激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

一.了解写作背景。

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公元八0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二.问题探讨。

寓哀情于哀景是本诗一大特点。说说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人遭贬后的心情如何?

提示二: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西塞山怀古》

一、关于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我们熟悉的对南京的美称。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二、拓展。

回顾两首诗: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二首怀古诗的作者是刘禹锡,侧重写昔盛今衰的感慨,从而讽喻统治者。

三.思考问题

1.“人世几回伤往事”,这里感伤的往事时什么?

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最终灭亡。

2.请就“今逢四海为家日”一句,说说这首怀古史诗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反对分裂,主张统一。

3.诗的前四句追怀西晋灭吴的往事。你认为用得最为凝练传神的词有哪几个?试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下、收、沉、出四个动词用得准确凝练,流动飞走,不仅使人看到了东吴失败之速,也使人感到西晋军队气势之雄,较好地说明了成败之理,寓理于事,令人沉思,并为下文“伤往事”很好地做了铺垫。

唐诗宋词期末试题

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试题2012.01 (《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结业考试) 说明:本试卷为发展卷,采用长卷出题、自主选择、分层记分的方式,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每一专题的题目都要有所选择,至少选做100分的题目,多选不限。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33分(基础题24分,发展题9分) 1.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将.(qiāng)进酒逶迤.(yí)布衾.(qīn)俄顷.(qǐng)B.殷.(yīn)岩泉塘坳.(ào)馔.(zhuàn)玉槲.(hú)叶C.扁.(piān)舟子丧.(sāng)乱汀.(tīng)洲欢谑.(nuè) D.影幢幢.(zhuàng)竹坞.(wù)暮霭.(ǎi)渌.(lù)水 2.下面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帽沿扎根精粹挖墙角 B.屏障蜇伏托词明信片 C.挑捡萎靡膨胀赔笑脸 D.旋律要挟坐镇三步曲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通用公司来讲,悍马是业已放弃的“过气儿”品牌,越高调宣传,炒得越热,越可能抬高其价码,造成仍然炙手可热 ....的假象。 B.对中国来说,对通胀保持适度的警惕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不必杯弓蛇影 ....,在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C.“同志们!咱们决不能失败,一定要战胜敌人才行!”周围七八个人的心全都砰砰跳起来。 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沧桑 ....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的神情。 D.对于语文教材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大换血”趋势,除了尖锐对立的正反两方,有相当多

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鉴赏》柳永《蝶恋花》学案

《蝶恋花》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重点难点] 1.背诵这首词。 2.作者是如何表现春愁的。 [课前预习] 1.关于词:词的产生和流派 词,是诗歌的一种,产生于晚唐,当时“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的别称。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_______”;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______”、“______”;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______ ”。 每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___ ____;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______”或“片”。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宋词习惯上分为______和_______两派:_______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_______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2.关于柳永 柳永(约987—1053),字_____,初号_____。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 2.李白的《送友人》中点出告别的地点的诗句是,。 3.《春江花月夜》,是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 4.李商隐的《无题》中诗人使用比喻,捧出一腔鲜血写下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的盟誓,后又用来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 5.范仲淹《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是。,。6.范仲淹《苏幕遮》中借酒来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是。,。7.柳永的《八声甘州》“、,、”与温庭筠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相似。 8.《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 9.《旅夜书怀》中“,”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0.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诗句是:,。11.《旅夜书怀》中“,”两句,写诗人因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政治抱负,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12.《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的诗句是:,。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里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1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写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诗人的愁思正浓,无处排遣。 1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描绘在柳州城楼上所见的风雨中的近景,来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写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远谪到南粤荒僻之地,已经够寂寞孤独了,而音讯又难于通达,这又使诗人增添了一重悲凉,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仰观则重岭密林,烟雨迷濛,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蜿蜒而去,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17.《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18.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与此相应的诗句是:,。,。 19.《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0.《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一种相思,

唐诗宋词三百测试题

一、选择题(30分)1下列词句中描写春天的一项是() A稻xx里说xx,听取蛙声一片。 Bxxxx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xx。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xx开。 2下列词句中作者不是xx的一项是() Axx远影碧空尽,惟见xx天际流。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xx。 C风吹xxxx,xx压酒劝客尝。 Dxx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xx开。 B日暮xx远,天寒白屋贫 C千里xx白日曛,xxxx纷纷。 Dxx蓑笠xx,独钓xx。 4、下列词句中不是写花草的一项是() A待到xx日,还来就菊 花。 B人间四月芳菲尽,xx桃花始盛开。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外xx楼外楼,xx歌舞几时休。

5下列词句中作者是xx的一项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xx。 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6、下列词句中没有表达送别友情的一项是()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xx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7、7、下列词句中没有蕴含哲理的一项是() Axx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xx遮不住,毕竟东流 去。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8、下列作家中不是初唐四杰的一位是() AxxBxx、C杨炯Dxx () AxxBxxCxxDxx 10、下列词句中没有写到时令节日的一项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xx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 明 C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D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1、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赞的历史人物是 () AxxBxxCxxDxx 12、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是指五岳中的 () A泰山B华山C衡1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中“寒食”是指()A元宵节B清明节C端午节D中秋节 14、下面不是词牌名的一项是() AxxB绝句C水调歌头Dxx 15、下列诗句中描写颜色最少的一句是() Axx瑟瑟xxxxB两只黄鹂鸣xx C春来xx绿如蓝 Dxx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二、连线题(40分) 1、把下列诗句和对应的作者xx起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李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岳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王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学案_《泊秦淮》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导 学案:《泊淮》 1. 易错字 笼(I o ng)隔江(g e ) 2. 词语解释 笼: 笼罩。 泊: 停泊。 商女: 歌女。 后庭花: 曲名, 《后庭花》的简称。南朝亡国之君叔宝所作, 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杜牧(803-852), 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人, 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一诗十分有名。 【文题解说】 泊,停泊。淮,指淮河,淮河流经的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泊淮》写客中偶感, 表现了作者对国事的隐忧。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淮, 在船上听见歌女唱《后庭花》, 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 看到藩镇的佣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 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 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 诗篇。《泊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泊淮》通过对乱世之中统治者的昏庸无道, 歌女的不知亡国之恨的描写,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担忧以及无助之情。 泊淮 此诗是诗人夜泊淮河时触景感怀之作, 前两句写淮河夜景,后两句抒发感慨, 借后主(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 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艺术构思颇具匠心, 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 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味。 3. 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通过对诗人经历的了解和背景的把握, 学生可以就诗意自学,然后老师点拨, 通解诗意然后背诵默写。 学习杜牧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重点】 背诵默写诗歌, 积累古诗名句。 【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悟情明理名句品评 导入一:谈话型 [ 设计意图] 通过谈话, 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2021高三《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一)附答案

2021高三《唐诗宋词选读》精编练习题(一) 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 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请就第二、第三两联的写景特色写一段鉴赏性文字。 颔联、颈联紧承“物候新”来写春色。颔联是远景,颈联是近景。“催”“转”这两个动词将春天使万物复苏的动态表现得具体细致,用语精练传神。远景的壮阔与近景的细微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姿有彩、动静交错的春景图。

唐诗宋词研究试题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杜甫《春望》抒发国忧家愁的名句是“_______,家书抵万金。”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的尾联怀古慨今:“今逢四海为家日,___________。” 3.《行宫》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 4.李清照《醉花阴》中的结句是:“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岳飞的词______。 6.陈子昂现存的三十八首咏怀诗篇的总题目是________。7.孟郊《游子吟》中以“______________ ”来比喻慈祥温暖的母爱。 8.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一诗中以眼前景色象征当时政治斗争情势以自已感觉态度的是颔联“___________,密雨斜侵薛荔墙。” 9.李清照《醉花阴》词中以菊花自喻的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 10.辛弃疾《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以“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描绘登高所见江天远景,借景抒怀。 11.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达凌云壮志:“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 1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乐天”是指____。

13.《稼轩长短句》是________的词集。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岑参___________中的名句。 15.元稹的著名悼亡诗是________三首。 16.范仲淹写边塞生活的词________,计宋代豪放派之先声。17.“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这是陈亮_____中的句子。 1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______词中的句子。 19.盛唐时期著名诗人、草书家,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号“吴中四士”的是_______。  20.黄庭坚词集名为___________。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 A.江 B。月 C。 花 D。 夜 2.《山石》一诗的作者是( ) A.顾况 B。 贾岛 C。 孟郊 D。 韩愈 3.王勃的诗歌佳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或有所本,予以启迪的作品的作者是( )

唐诗宋词阅读测试题题库

《唐诗宋词三百首》练习题(一) 一、名句填空。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禅房花木深。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旧时王谢堂前燕,。 7、,道是无晴却有晴。 8、身无彩凤双飞翼,。 9、,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庄生晓梦迷蝴蝶,。 11、,只是近黄昏。 12、,直挂云帆济沧海。 13、天街小雨润如酥,。 14、,雪拥蓝关马不前。 15、,寒食东风御柳斜。 16、,天下谁人不识君。 17、花开堪折直须折,。 18、,铜雀春深锁二乔。 19、,隔江犹唱《后庭花》。 20、穿花蛱蝶深深见,。 21、千山鸟飞绝,--------------- 22、---------------,将军夜引弓。 23、月黑雁飞高,-----------。 24、----------,还来就菊花。 25、野旷天低树, 26、谁言寸草心, 27、近乡情更怯, 28、海内存知己, 29、,一片冰心在玉壶。 30、但是龙城飞将在, 31、醉卧沙场君莫笑, 32、,江春入旧年。 33、潮平两岸阔, 34、月出惊山鸟, 35、,王孙自可留。 36、空山不见人, 37、君自故乡来, 38、劝君更尽一杯酒, 39、,每逢佳节倍思亲。 40、,此物最相思。 41、白日依山尽,

42、欲穷千里目, 43、,野渡无人舟自横。 44、,春风不度玉门关。 45、,江枫渔火对愁眠。 46、海上生明月, 47、碧云天,黄叶地,,。 48、明月楼高休独倚。,。 49、寻寻觅觅,,。 50、这次第,。 51、执手相看泪眼,、 52、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53、衣带渐宽终不悔,。 54、零落成泥碾作尘,。 55、自在飞花轻似梦,。 56、绿杨烟外晓寒轻,。 57、明月几时有,。 58、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 59、十年生死两茫茫,,。 60、凭谁问,,? 61、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 62、无可奈何花落去,。 63、莫等闲,,。 二、连线题。 举杯邀明月一览众山小人面不知何处去隔叶黄鹂空好音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映阶碧草自春色桃花依旧笑春风 会当凌绝顶青山独归远马上相逢无纸笔却话巴山夜雨时 星垂平野阔对影成三人何当共剪西窗烛千金散尽还复来 荷笠带夕阳月涌大江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凭君传语报平安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导学案

古诗词背诵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

唐诗宋词选读测试题

运城三中高二年级月考试题(唐诗) 班级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绿蘋.(píng)江渚.(zhǔ)凤阙.(quē)渌.水(lù) B.芳甸(diān)滟滟(yàn)砧声(zhēn)薜荔(pì) C. 草檄(xí)绮筵(yán)天姥(mǔ)将进酒(qiāng) D. 盘飧(sūn)朔漠(sù)渍痕(zì)令嫒(ài)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留照君。 B.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C.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D.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3、《红楼梦》中薛宝钗说:“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下列对其中划线部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工部,杜甫,唐代诗人,曾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风格“沉郁顿挫”。B.韦苏州,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为苏州刺史,故也称韦苏州。其诗风格闲淡简雅。C.温八叉,温庭筠,晚唐词人,“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其词风格浮艳靡丽。D.李义山,李清照,南宋词人,其作品往往主题凄切,文辞难懂。其词风格隐晦含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人称“初唐四杰”,他们逐渐突破宫体诗风的格局,给唐诗带来了新鲜的内容和刚健活泼的风格。 B.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的诗常将诗情、画意、禅理熔于一炉,苏轼评其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 李白诗歌豪放飘逸,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二人被称为盛唐诗坛上的双子星座。 D.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他的《祝福》《在酒楼上》,均出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5、下列关于古诗文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借用夸张和衬托的手法,侧面写出了天姥山的高峻。 B.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说春天的芳菲早已消歇,王孙不愿长留山中,诗人在这里流露出归隐之意。 C.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诗人借人们反常心理的描写,表达战争对人们心灵的摧残,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 D.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既表现了诗人为国除弊的忠贞,又流露出无辜遭贬的愤慨,诗的后半句表达了诗人“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精神。 6、下列对联与人物对应不相符的一项是() A.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B.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C. 枫叶四弦秋,根触天涯迁嫡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韩愈)

诗词鉴赏导学案

诗词赏析复习导学案 复习目标: 1、回顾诗词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相结合 复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课前完成,课上交流) (一)诗词的分类: 1、从题材内容上分:、、、、、 2、从表达方式上分:、、 (二)诗歌的表达技巧: 1、常用修辞方法: 2、表达方式:、、、 抒情:可分为、,间接抒情包 括、、、 3、表现手法: 4、思想感情: (三)古诗词名句填空:(我能行!) 1. 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3._______________,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6.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7.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二、诗词赏析 (一)真题再现 2012年临沂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9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4分) 2013年临沂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9—10题:(4分)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9.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2分) 10.“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从哪两个方面描绘了激烈悲壮的 战争场面。(2分) (二)考点归纳: 考点1、理解及鉴赏诗句 考点2、描述意境或画面 考点3、归纳主旨内容或思想感情 (三)考点赏析: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下面两组诗句,请选一组加以赏析: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方法提示: 练习:阅读后,完成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诗中的划线句子?(考点一)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与答案

《唐诗宋词选读》理解背诵默写 1.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点明时间、地点和天气的诗句是,。2.李白的《送友人》中点出告别的地点的诗句是,。 3.《春江花月夜》,是说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递变着,而 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 4.李商隐的《无题》中诗人使用比喻,捧出一腔鲜血写下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的盟誓,后又用来赞 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 5.范仲淹《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是。,。6.范仲淹《苏幕遮》中借酒来抒发浓烈的思乡愁绪的是。,。 7.柳永的《八声甘州》“、,、”与温庭筠的《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意境相似。 8.《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物,,把早行情景写的历历在目,称得上“意象俱足” 9.《旅夜书怀》中“,”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诗人的境况 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0.杜甫在《旅夜书怀》中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 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相应的诗句是:,。 11.《旅夜书怀》中“,”两句,写诗人因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政治 抱负,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12.《旅夜书怀》中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的诗句是:,。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里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1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写登楼所见。极写柳州城楼之高,上与大荒相连相接,诗人的愁思正浓,无处排遣。 1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描绘在柳州城楼上所见的风雨中的近景,来表现了诗人遭贬以后忧恐烦乱的心境。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写诗人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远谪到南粤荒僻之地,已经够寂寞孤独了,而音讯又难于通达,这又使诗人增添了一重悲凉, 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两句,仰观则重岭密林, 烟雨迷濛,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蜿蜒而去,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17.《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 观。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18.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 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与此相应的诗 句是:,。,。 19.《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 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0.《春江花月夜》中“,。,。”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一种相思, 1

唐诗宋词阅读测试题题库

唐诗宋词阅读测试题题 库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唐诗宋词三百首》练习题(一) 一、名句填空。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禅房花木深。 4、,芳草萋萋鹦鹉洲。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旧时王谢堂前燕,。 7、,道是无晴却有晴。 8、身无彩凤双飞翼,。 9、,蜡炬成灰泪始干。 10、庄生晓梦迷蝴蝶,。 11、,只是近黄昏。 12、,直挂云帆济沧海。 13、天街小雨润如酥,。 14、,雪拥蓝关马不前。 15、,寒食东风御柳斜。 16、,天下谁人不识君。 17、花开堪折直须折,。 18、,铜雀春深锁二乔。 19、,隔江犹唱《后庭花》。 20、穿花蛱蝶深深见,。

21、千山鸟飞绝,--------------- 22、---------------,将军夜引弓。 23、月黑雁飞高,-----------。 24、----------,还来就菊花。 25、野旷天低树, 26、谁言寸草心, 27、近乡情更怯, 28、海内存知己, 29、,一片冰心在玉壶。 30、但是龙城飞将在, 31、醉卧沙场君莫笑, 32、,江春入旧年。 33、潮平两岸阔, 34、月出惊山鸟, 35、,王孙自可留。 36、空山不见人, 37、君自故乡来, 38、劝君更尽一杯酒, 39、,每逢佳节倍思亲。 40、,此物最相思。 41、白日依山尽, 42、欲穷千里目, 43、,野渡无人舟自横。

44、,春风不度玉门关。 45、,江枫渔火对愁眠。 46、海上生明月, 47、碧云天,黄叶地,,。 48、明月楼高休独倚。,。 49、寻寻觅觅,,。 50、这次第,。 51、执手相看泪眼,、 52、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53、衣带渐宽终不悔,。 54、零落成泥碾作尘,。 55、自在飞花轻似梦,。 56、绿杨烟外晓寒轻,。 57、明月几时有,。 58、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 59、十年生死两茫茫,,。 60、凭谁问,,? 61、青山遮不住,。江晚正愁余,。 62、无可奈何花落去,。 63、莫等闲,,。 二、连线题。 举杯邀明月一览众山小人面不知何处去隔叶黄鹂空好音

山水田园诗导学案(带详细答案)

(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见右侧高考实例);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也叫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4)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六、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大显身手】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2014,江苏, 11分)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修辞选择题(唐诗宋词选读)有答案

(唐诗宋词选读)诗句修辞复习 1、下列诗句中,与“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A.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D.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2、下列诗句中,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下列诗句中,与“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B.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C.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D.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4、下列诗句中,未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D.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5、下列诗句中,于“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玉勒雕鞍游冶处。 B.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6、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自是长恨水长东。 B.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C.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D.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7、下列诗句中,与“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修辞手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B.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C.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8、下列诗句中,与“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修辞手法相同 ..的一组是()

唐诗宋词练习题库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唐宋诗词史》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王维、孟浩然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 3.张籍、王建 4.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5、柳永 6、李清照 7、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8、李益 9、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10、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1.温庭筠、李商隐) 12、六对八对 13、“吴中四士” 14、高适岑参 15、《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中有画 16、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17、苦吟诗人(派) 18、独恨无人作郑笺 19、赵崇祚《花间集》 20、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 21、《渔家傲》(塞下秋来) 22、《江西诗社宗派图》杜甫 23、语言的典雅浑成音调的和谐优美 24、清空骚雅 25、陆时雍、《诗镜总论》、时带六朝锦色 26、“三包” 27、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 28、长河落日圆、王维 29、豪迈雄放、俊爽飘逸、清新自然 30、“七绝圣手” 31、元结、顾况 32、元白诗派、韩孟诗派 33、《珠玉词》、温润秀洁 34、恨到归时方始休、白居易 35、王绩 36、杜审言、崔融 37、陈子昂、杜审言、沈全期 38、草木本有心、张九龄

39、上官仪 40、“诗中有画” 41、个性鲜明 42、沉郁顿挫、新题乐府 43、杨亿、《西昆唱酬集》 44、杨万里、风趣、奇趣 45、雁点青天字一行、白居易 46、沈全期、宋之问 47、“四声八病”、永明 48、《诗薮·内篇》、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49、拗体律诗 50、刘长卿、韦应物 51、《与元九书》 52、郊寒岛瘦 53、刘禹锡、柳宗元 54、《云谣集》 55、民间词、文人之词 56、赵崇祚、《花间集》 57、晏殊、晏几道 58、高适、岑参 59、大起大落 60、篇制多、好作拗体、以诗入诗 61、陈起江湖集刘过陈与义戴复古刘克庄 62、贺铸青玉案 6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4、赤子之心 65、王之涣凉州词 66、陈起江湖集刘过陈与义戴复古刘克庄 67、贺铸青玉案3 6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9、赤子之心 70、王之涣凉州词 二、名词解释 1、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由五代后蜀赵崇祚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该集收录了温庭筠、皇甫松、牛峤等十八家词人的词500首。词的题材较为狭窄,内容以描写女性的体态、心理、生活为主,词风浓丽绣错、柔婉软媚。 2、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时期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他们的诗歌反映了南宋时期民族的痛苦、愤怒、忧虑与期盼,抗金斗争是诗歌的主旋律,山水田园诗的清高一直伴随着

必修课文及唐诗宋词背诵名句

【课内专练】 【第一册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非利足也,;,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4.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6、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吾师道也,?是故,, ,。 7、孔子曰:“三人行,”(《劝学》) 孔子曰:“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8、是故,。,,如是而已。 9、悟已往之不谏,;实迷途其未远,。 10、策扶老以流憩,。,鸟倦飞而知 还。,扶孤松而盘桓。 11、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 12、聊乘化以归尽,!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不仁;,不知; ,不武。吾其还也。

1、清风徐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3、其声呜呜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5、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夫,则游者众;,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7、千呼万唤始出来,。,未成曲调先有情。 8、,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此时无声胜有声。,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 9、,相逢何必曾相识。 10、?江州司马青衫湿。 11、,大礼不辞小让。 12、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

《唐诗宋词选讲》期末试题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唐诗宋词选讲》期末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题号一 得分 一、单项选择(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征帆去棹(zhào)痉(jīng)挛笑靥(yè)物阜(fù)民安B.低绮(yí)户诤(zhèng)友蹊(qī)跷羽扇纶(guān)巾C.滂(pāng)沱摈(bìng)弃聒(guō)噪悄(qiǎo)然无声D.荠麦(jì)怆然(p?)酝酿(niàng)憔(jiāo)悴损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雍容经典寒蝉凄切嬉嬉钓叟莲娃 B.阑干遐思暮霭沉沉对此漫嗟荣辱 C.妩媚寒蛩良晨美景回首向来萧瑟处 D.豆蔻感慨落日熔金休说鲈鱼堪脍 3.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请按词人词风选出分类正确的一组() 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纵豆蔻辞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A.①③⑥/②④⑤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④⑤/②③⑥ 4.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马调车香满路”描述了有钱人家的奢侈糜烂、寻欢作乐的生活。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从各个角度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C.“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表现了元宵欢娱、彻夜歌舞的热闹景象。 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仅此三句,定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世称柳屯田。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B.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诗、词和散文都是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词有《东坡乐府》。C.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工诗,能文,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风格婉约。有《漱玉词》。 D.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兼有清丽、婉约之作,如他的《青玉案?元夕》就是一首婉约风格的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题号二 得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分)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蓣。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学号 姓名 分校(工作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