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经典试题问与答

面试经典试题问与答

1 【问】假如领导安排调换你的工作岗位,但是你认为原来的岗位更能发挥你的特长,而且你正在业余进修,新的岗位经常需要加班,你几乎不可能有时间学习。你怎么办?

【答】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了解现在的岗位是否适合自己,领导调换我的原因是什么;其次,如果可以的话应及时跟领导进行沟通,说明自己的状况,尤其是自己现在进行学习,即使是调换工作,可不可以晚些时候;最后,在跟领导沟通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服从领导的安排。

2 【问】家庭和事业你觉得哪个更重要?

【答】家庭和事业对于我来说都十分的重要。我也会结婚,但我认为女人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自己的活力,因此,工作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当工作和家庭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会首先选择工作,我认为我的家人都会理解和支持我的决定。

3 【问】你的一位领导脾气比较急,批评下属时常常不留情面,大家的工作情绪经常受到影响。作为下属,你该怎么办?

【答】首先,我会对领导的批评认真虚心地接受,不会因为领导的批评而产生逆反心理,以致影响工作;其次,我可以私下找机会和领导沟通,向领导反映下属因此产生的意见和情绪,婉转地说明这种情绪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最后,至于是否接受建议、改变方法,由领导自己决定,我应该服从领导的安排和指示。

4 【问】在工作中你的同志不如你,你的工作很出色,而他却找出了你的缺点向领导汇报。这时你会怎么处理?

【答】首先,主动找机会与他进行沟通,谢谢他帮我找到了缺点,让我可以更加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但对于他的这种做法表示并不认同。其次,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改正缺点,更加精益求精。同时主动帮助他提高工作水平,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 【问】你认为自己有哪些优点,自己比较适合做哪些工作?

【答】我认为在自己的大学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是学到了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的专业是行政管理,在学习中,我经常会遇到许多需要与大家一起交流或讨论的时候,经常需要考虑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这不仅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尊重他人的一种思考习惯。我认为这点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我觉得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口头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还不错,我觉得我能够胜任行政助理或其他相关岗位的工作。

6 【问】单位的一份机密文件不见了,当你准备向领导报告时,发现第二天它又出现在你的抽屉里。请你谈谈如何处理这件事?

【答】首先,我认为应该要向领导报告这份文件失踪的事,并向领导检讨自己的过失。机密文件涉及到国家或部门机密,因此它的发放和传阅是很严肃的,

不相干的人不能看到,否则将构成犯罪。其次,追查资料被何人传阅过,有什么人接触过资料,保证资料内容不落入别有用心的人,并向领导报告,并请示处理意见。最后,深刻检讨自己的工作过失,提高对保密工作的认识,严格按照单位的资料归档管理制度办理,没有相关规定的可以向领导提出建议。

7 【问】你的履历表设计得很精致,语言也非常流畅,并富有文采,这些是谁给你设计和撰写的?

【答】非常感谢您对我的赞扬,履历表的格式与文字都是我自己设计的,它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的学习和成长过程,请您多提宝贵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

8 【问】请简要的向我们介绍一下你自己?

【答】首先,我认为自己的性格比较开朗,待人热情,充满活力;其次,在工作问题上,办事稳重认真,有事业心,并且很乐意帮助同事,乐于承担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第三,愿意与人交流,能和同事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并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和其他人互动,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最后,我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容易接受新知识,喜欢摆弄一些新东西,尝试一些新思路。

9 【问】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假设你现在需要使用下属干部,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用人不疑”体现了在用人上,经考查、分析、判断之后所应具有的一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的气魄和风格,以此来感化、激励被用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的承担工作责任与义务。但用人完全“不疑”也不可取,因为所用之人的成长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并不断发生变化的,“不疑”论容易以偏概全、以优掩劣,产生放任现象,忽略使用、培养、教育、考查、监督的措施。所以,我们需要辨证的看待用人的“疑”与“不疑”,而不应将此绝对化。

10【问】有人说,人生如流水,你如何看这问题?

【答】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上面的这句话我认为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将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回,我们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其次,尽管人生短暂,但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己所能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11 【问】领导安排你和某个同事完成一项任务,由于同事的配合不够导致任务完成情况不好,但同事跑到了领导面前说是你的问题,领导在会议上严厉批评了你,你对此怎么想,怎么做?

【答】第一,工作任务没有完成好,也有自己的问题,领导在会议上严厉地批评自己,是正确的,自己不能因为领导没有批评这位同事就感到委屈或者情绪低落而影响工作;应该在会后的适当时机诚恳地向领导承认错误,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建议,并向领导表示会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先把工作做好;

第二,尽管这位同事配合不够,而导致任务完成情况不好,但自己不应该责怪他或者心怀怨恨之情,应该仍然向以往那样,在人格上尊重他,在工作上帮助他;当务之急是向他真诚沟通,表示任务的完成需要两个人通力合作;询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与自己配合不力,如果是自己的原因,则应该主动改进错误;

如果是这位同事的原因,则应该以适当方式询问是何具体原因,表示自己可以帮助他解决困难,以求得两人合作任务的完成;

第三,如果这位同事主观故意与自己不合作而导致工作任务无法完成,则应该向领导汇报情况,请领导和组织帮助他改正错误;

第四,在任务完成后,要以此事为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包括与他人沟通合作配合的能力等,以求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12 【问】相传古代有个叫柳下惠的人夜宿旅店,因天骤冷,一住店女子冻得快不行了,柳将其抱入怀中,一直坐到天明,没有非礼之举。请你分析这个“坐怀不乱”的故事对领导干部从政的启示。

【答】这个故事对领导干部从政的启示主要有这么两点:第一,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时刻做好表率作用;第二,领导干部在工作当中应该善于助人,敢于破俗,应该具有创造性的完成工作或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问】培根说“金钱是忠实的男仆,也是恶毒的女主人”,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看的?

【答】培根的这句话说明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也不行,关键在于我们自己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能做金钱的奴仆。金钱的用处很大,例如我们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大笔的钱;自己的生活保障、读书、看病也需要一定的资金等等。但是,我们对待金钱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象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我们公务员,要有正确得出金钱观,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处”,更应该在社会中做出模范带头作用。

14 【问】为什么有的单位能“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而有的单位则是“三个和尚没水喝”。对待后一种情况,如果你去上任,该怎样处理?

【答】“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说明了单位中寻找根源,激发合力对于工作的积极作用,而“三个和尚没水喝”则是工作涣散,人浮于事的消极表现。假如我去这样一个单位上任,我会主要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职责,按制奖惩,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第二,定编定岗,引进竞争机制,淘汰不合格人员。

15 【问】请问,你认为下岗职工在马路上卖菜的现象应该怎么解决?

【答】首先,我认为必须要落实的一点就是对下岗职工的补贴应该及时发放,保证他们的日常生活;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下岗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尽快投入到新的岗位中去;第三,国家和政府应该积极鼓励下岗职工进行创业,并且给予他们政策上的优惠。

16 【问】如果你遇到了挫折你将怎么办?

【答】一帆风顺是许多人的美好想法,但是每个人都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成功的背后往往会有许许多多的艰辛、痛苦甚至挫折,在人生的一段时期遇到一些挫折是很正常的,只有经验和知识的不断积累才能塑造出一个成功者。如果我遇到了挫折,我会鼓励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敢于面对,不惧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第二,敢于反省,认真

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根究源,在挫折中掌握教训,为下一次奋起提供经验;第三,敢于学习,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加强学习,加强与周围朋友、同事和亲人的交流,要在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群策群力渡过难关。

17 【问】谈谈你最喜欢的一本书?

【答】我比较喜欢读书,而我小时候最早看的一本书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描写的一些人物对我的成长起了许多潜移默化的作用,现在看来,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在《三国演义》当中,我往往惊叹于诸葛亮的睿智,这让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我往往钦佩于关羽的忠诚,这让我明白了安身立命的道理,而从关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忠诚一直是我很推崇的。一个人的忠诚往往是你能不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前提条件。其他类似这样的启迪还有很多,总之,《三国演义》这本书博大精深,它对我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时间原因我不再赘述。

18 【问】请你谈谈对社会上“牛皮癣”现象的理解?

【答】城市的“牛皮癣”现象是个别人员为了蝇头小利而不惜破坏公共环境的结果,它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主要污染。这种现象破坏了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我们共同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时候,它的存在是对整个城市来说是极为不和谐的。“牛皮癣”不仅没有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政府还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解决。因此,我们要一起努力,坚决打击制造“牛皮癣”现象的相关人员。

19 【问】有人说,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所以“以人为本”在中国就是“以人民为本”,在西方就是“以个人为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在我国“以人民为本”意味着党和国家建设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西方“以个人为本”则是一种自私的观念,把这种差异归结为文化的差异,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具体的说:在私有制为主体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制作为其社会存在,必然决定了资产阶级社会意识的“自私”化,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无处不在;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人民的利益是就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从而决定了我们的社会意识是“以人民为本”。

20 【问】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孙中山说:“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如何理解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话?

【答】孙中山的观点是说我们青年人应该干大事,做出一番成就。不应该做大官,让钱财腐蚀我们(因为当时中国局势不稳定,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如果是贪官污吏,不仅对国家毫无贡献,还会祸国殃民。所以,立志做大事比做大官更符合他对当时青年人的期望。

而拿破伦当时的军事力量很强,所以他说的这番话能鼓励士兵们的士气(也要与当时的局势联系起来),当然更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孙中山从人民公仆的角度强调,而拿破仑从进取心的角度强调。两者并不矛盾。

31 【问】加强团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假如你成为一名公务员,谈一谈你

对搞好处室团结有什么想法和打算?

【答】第一,搞好一个处室的团结,领导是关键。因此,作为一名公务员,要把维护和增强处室团结作为协助处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二,加强自己与同事之间的学习与沟通,保持良好的处室关系,为其他工作人员搞好团结作出表率。

32 【问】你对“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何看法?

【答】首先,我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当坚决予以制止;第二,举例来说,建设民主法制的国家需要所有公民的参与,民主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公民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来参与国家、社会和公共事务的管理;第三,在单位也是如此,作为领导需要集思广益,作为职员应该积极响应,无论职位的高低,人人都应参与关心单位部门的发展。

33 【问】你能简单谈谈你的个性吗?

【答】我的个性可以用“忠诚”二字概括。因为忠诚是人的立身之本,尽管忠诚的人有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不到重视,但是只有忠诚的人才能经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这点让我联想到一直崇拜的英雄人物:关羽。他就是忠诚的代名词,而我将一直保持我忠诚的个性,相信这会对我的人生起到很大的帮助。

34 【问】你善于与他人协调、和睦相处吗?

【答】我自己有很多的朋友,所以我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起来不会有太大困难。在学校时,班里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课余俱乐部的活动,我都很热情地参加,并且很适应这种集体活动的气氛。在家里面,每次回去都会有朋友找我一起聊天。不过有时我过于在乎周围人的反应和议论,常常因为别人的态度而左右自己的情绪,故在行动上谨小慎微,左顾右盼,这倒是自己今后应该注意的。对于“协调性”问题,我曾多方注意,觉得做的不错。能够很好的处理几件矛盾的事情。容易配合他人的节奏。尤其喜欢团队工作的那种氛围,在一起讨论,共同策划,这对自己很有帮助,自己的意见也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35 【问】请你谈谈对“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理解。

【答】这句话出自《论语》,“三十而立”说的是一个人在三十岁时,个人的价值观已经形成,不容易外力所动摇;“四十不惑”是说个人是否懂得行权。因此,要做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从一名公务员的角度来看,就是应该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精神,培养自己的勤政意识和公仆意识。

36 【问】如果让你组织一次查“三无人员”的行动,你将如何组织?

【答】首先,确定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先对辖区内的“三无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确定辖区内的“三无人员”人数和集中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方便活动展开。其次,设计活动方案和制定“三无人员”安置计划,进行人员分组和负责地分配。第三,根据准备前期掌握的资料,开始清查活动。最后,针对次活动进行工作总结,并写成详细的工作报告。

37 【问】请你谈谈对于“听证会”的看法?

【答】我觉得听证会对政府和老百姓来说是个双赢的举措。首先,政府机关通过听证会可以公开自己的行政措施,使政府部门的行政工作公开化和透明化,有利于政府部门廉明办公。另外,多听老百姓的心声也有助于修正自己不合理的举措,成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使政府建设取到显著成效。其次,老百姓通过听证会可以更大程度地了解自己的权益,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监督政府部门公正办公,督促行政机关提高办事能力。可以说,实行“听证会”制度是我国社会民主和法制意识进一步深入的生动体现。

38 【问】如果通过这次面试我们单位录用了你,但工作一段时间却发现你根本不适合这个职位,你怎么办?

【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会采取如下一些办法:第一,请求单位是否可以再给我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会认真反省自己存在的问题,虚心向领导和同事学习业务知识和处事经验,了解这个职业的精神内涵和职业要求,力争减少差距;第二,如果由于各方面原因发现自己实在不合适现有职位,我会恳请单位能否给我调换工作岗位;第三,如果单位认为不是十分好解决我的问题,我会主动提出辞职,然后去进修或者去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表达自己对于单位领导和同事在实习期内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

39 【问】请你谈谈对论资排辈的看法。

【答】所谓论资排辈,是指选择提拔官员的标准是只认资历,不问能力。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1)首先,论资排辈漠视贡献,优劣不分,奖罚不明,若长此以往,必会挫伤广大官员的进取心。

(2)其次,现在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如果不破除论资排辈现象,则干部年轻化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实行干部年轻化,应该惟才是举,看轻资历。

(3)最后,可以肯定,随着经济社会进步,论资排辈现象迟早是会打破。

李白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看月亮,必须得抬头看,不然你看见的月只是水中月,而思故乡,必须得低头,看着脚下的土地,土地连结深情,传递的思念感应才会自然。可见,李白对抬头和低头,有看似经典的认识,只是李白的脖颈不听使唤,该低头时却抬头,该抬头时却低头,搞得李白一辈子光碰头,有时被摔的鼻青脸肿的,但这时的李白爱喝酒,喝了酒就疯疯癫癫的,于是,李白就借着痛感籍着癫意把一肚子的酒吐出来,成就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

元萨都剌《北人冢上》诗:“低头下拜襟尽血,行路人情为惨切。”可见,古人从心里是不喜欢低头的,喜欢的是抬头。

记得我以前在学校操场里喜欢低头,体育老师说我是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还说我是一个没有阳光心态的人。记得体育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瓜子之所以长的粒粒饱满,那是因为向日葵始终抬头向着太阳。”

记得我第一次去应聘工作,应聘的工作人员看我低着头,直接就叫我回去了。

那我就抬起头吧,进家门的时候,由于我抬起头,我的头一下子就被碰出了血来,搞得我在家里好几天就不想出门的。

我走下坡的时候,依然是抬起头,这样显得自己有自信,冷不防,我一连向下栽了好几个跟斗,摔的我头破血流的。

我的头招谁惹谁了?干嘛都跟我的头过不去呢?

我究竟是该抬头做人还是该低头做人呢?

有人说走下坡路就必须低头,言下之意就是人走背时运的时候要低着头,就像罪犯低着头接受审判一样。那当年毛泽东同志遭到王明等人的排挤时干嘛就不低头呢?那当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干嘛就不低头举起手来呢?那赵一曼和江姐被敌人抓去明知只有无尽的酷刑干嘛就不低头屈服呢?那当年的灾荒岁月里全中国人民饿的吃粗糠啃树皮干嘛就不低头消沉下去呢?那有人第九次高考依然名落孙山干嘛就不低头认命了呢?有人写文章写了一百篇写了一千零一夜依然是没有读者依然是没有一个读者看好时干嘛就不低头呢?李嘉诚当初做生意是做一次亏一次时干嘛就不低头呢?你、我、他经过了这么多的困苦折磨干嘛还要坚强的活下去呢?我们的人类和整个社会经常就处在风雨飘摇里干嘛还要坚定不移向前进呢?

人的一生,几乎有过半的时候是在走下坡路,低着头走下坡路确实是不摔跟斗,但低着头只能看见脚下的一方寸路,却看不见天上的太阳和高空的明月,特别是最容易忽视身边的风景。

有人说走上坡路低着头最好,言下之意就是人走好运的时候要低调要谦虚谨慎。确实低着头走上坡路由于身体前倾走起路来更有劲而且更能看清脚下的路,但太阳会照在低头者的脸上吗?天上的神仙们真的就喜欢这些整天低着头的人吗?你看,孙悟空低着头只能做弼马温,但孙悟空抬起头来就成了齐天大圣;你看,刘邦把头低着,低了48年,只能是个混混,但刘邦把头一抬起来,三五年之后就开创了汉朝;你看,朱元璋低着头只能做乞丐,因为抬起头来是讨不到饭的,但朱元璋后来把头索性抬起来,结果就建立了明朝;当年美国有核武器,而中国没有,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就是不低头,中国人民就是要把头抬起来,抬起头的中国人民没有多久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核武器……

关于低头和抬头,各有各的哲学。

爱低头的人,看似是低调的人和谦虚谨慎的人,实则是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人,窃喜着眼前的平安和太阳慷慨的一点光辉。

爱抬头的人,看似昂扬向上心里充满了自信,实则是脸上洋溢着阳光脑后却是布满了阴暗,即是摔了跟斗手里依然抓着一抹明媚。

有人说该低头时就低头,该抬头时就抬头,那敢问,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才该低头或才该抬头呢?倘若天上真的掉下了冰炮,你抬头被砸着,你低头还是会被砸着,只不过抬头是冰炮砸在了脸上,低头是冰炮砸在了头顶而已。只有做缩头乌龟,冰炮才只能砸在护身的壳壳上。

有人信仰低头,这也不错,低头自有低头的妙处。自然,你的人生就是低头人生,所谓中庸哲学,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信仰抬头,这也很好,抬头自有抬头的灿烂。自然,你的人生就是抬头人生,所谓“生当作人杰,死也为鬼雄”大概是这个意思。

有人信仰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这也是一个妙。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脖颈得到了锻炼,因之肌肉和心理机能就更加的发达,展现给别人的是一会儿方型的一会儿圆型的,所谓圆滑,大概就是如此。

没有谁对谁错,也不存在谁高尚和谁卑微的问题,各有各的哲学,这就是多样的人和人的多样性。其实,不是人世太复杂,而是你只顾着自己的低头或抬头而不懂别人为什么会低头和抬头?

人的脑袋瓜不过三斤半,由于低头和抬头的缘故,造成有的人头成了“巨头”,而有的人头却成了“狗头”,还要来一点狗血喷头……唉,看来抬头与低头之间的学问确实太高深了,像我这样的孺子是搞不明白的,只能是舔一舔皮毛而已

写作时,只与写作为伴,就能听到内心的声音,飘忽的灵感也能捕捉,笔下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和思想。

就我为例,大学期间,常一个人钻在图书馆,早进晚出,看完一本书,常有感悟到笔尖,亦能有几篇散文杂评登报。毕业后,到西双版纳工作,与内心的对话少之又少,每日工作之余,与友聚餐、喝酒、烧烤,不到凌晨绝不不回家,回家即一头醉晕埋进被子,日复一日,丧失了与灵魂独处的时间,自然再无创作灵感。

写作的人,几乎都远离正常人生活,也不遵守惯常的生活秩序。安妮宝贝曾说,只有死去的繁华,能让我安静,所以,她常在黑暗中敲打键盘。太温馨的生活,亦会使写作者陷于温柔之乡,懒得思考,更懒得动笔,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时,因为忽略家,忽略妻女,造成与林达的婚姻不睦,这或许不能怨路遥,因为他是个真正的写作者,是写作对孤独的需要,离间了他们的感情。

张爱玲,荒原上的孤独者,以23岁的人生阅历对人性作出冷酷、深邃、老道的剖析,生逢苍凉时代的孤独,成就了她文坛奇女的地位。一代文学大师川端康成亦是孤独成就了他,出生不久,父母去世,7岁,祖母去世,10岁,姐姐去世,14岁,祖父去世,孤独是他500多篇小说永远的笔调,最终,他也选择在孤独中毁灭了自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在我少年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牵着一头牛或者羊,在四面看不到人的荒凉土地上孤独地生存。饥饿和孤独是我写作的源泉。

所以说,很多人不是写不出来东西,只是缺乏独处的机会,一旦自处,孤独,下笔,无需微言大义,只需直言生活,定会渐渐文思汹涌,像有神魔推动。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能让人打开灵感的黑匣子,在里面不能看到多少美好东西,却能自由的在一片完全属于自己内在精神空间翱翔,在孤独中煎熬自己、消耗自己的过程,亦生脱胎换骨升华自己的过程。孤独的写作,让文学变得更具魅力。

所以,从现在开始,告别与日同醉,除去浮华,静下心来,提起笔与自己谈心,与孤独相伴,这是个决绝的行动,但是伟大作品都来自于孤独的写作,出自于决绝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