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徐灯飞夏德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庄晴(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斜拉桥在近些年发展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斜拉桥在结构、布置、选材和审美方面,以及简单介绍了斜拉桥在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设方面遇到的难题及采取的必要措施。斜拉桥因为结构和审美上优势,以及大量的建设尝试和研究,斜拉桥以后势必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斜拉桥;布置形式;桥梁结构体系;斜拉桥审美

一.我国斜拉桥建设取得的成就

自1979年建成的第一座斜拉桥——主跨只有76米云阳桥以来,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现今我国斜拉桥无论是在规模和跨度方面,还是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斜拉桥数量最多、跨度最大的国家。2008年建成的苏通大桥全长1088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极为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世界级的大跨度斜拉桥还有:2005年建成的南京长江三桥,是国内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2009年香港建成的双塔斜拉桥昂船洲大桥,主跨长1018米,为世界第二长;2010年建成的鄂东长江大桥,主桥主跨为926米,位居混合梁斜拉桥世界第二位等等......

我国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也已经跨入世界的先进行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斜拉索制造工艺实现了专业化和工厂化及防护技术不断完善;(2)斜拉桥的施工技术逐步完善;(3)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和施工过程控制等。目前我国的斜拉桥正在向新型结构、大跨度、轻质和美观等方向发展,以更好的适应交通、经济、环境和安全的要求。

二.斜拉桥整体结构特点

斜拉桥又称为斜张桥,是用许多拉索将主梁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组合受力体系的桥梁,其主体结构由斜拉索、索塔、主梁组成。在斜拉桥结构体系中,索塔主要是承压,斜拉索受拉,梁体主要承受弯矩,外荷载主要由主梁和斜拉索承受,并由斜拉索将受力传递给索塔。主梁由一根根拉索拉起,等于在梁内设置了许多支撑点,可以将其看作由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这种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小梁体内弯矩,从而降低主梁的高度,减轻结构重量,节省建筑材料,有利于斜拉桥向大跨度方向发展。斜拉桥相对悬索桥有较大的刚度,在抵抗风载、地震、竖向活载的作用方面有优势。三.斜拉桥的布置:

1.斜拉桥整体布置:

常见的布置形式有:独塔双跨式、双塔三跨式和多塔多跨式。(1)相对于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斜拉桥主跨径较小,而且常采用双跨不等的非对称形式,使结构整体受轴向力为主,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这种布置形式在跨越中小河流和城市通道中较常用;(2)斜拉桥布置成双塔三跨式时,具有较大的主跨径,并便于通航、简化计算、方便施工,因此在大跨度桥中最为常见,适用于跨越海峡和宽度较大的河流、峡谷等。双塔三跨桥一般布置成对称结构,而且要调整好边跨和主跨的比例,这对于审美和控制整体刚度及拉索应力有很大非常有利;(3)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现在已经很少采用,因为这种形式的桥中间塔顶处没有端锚索来有效的限制其变位,采用多塔多跨式会使结构的柔性增大,对抗风不利。

2.索塔

索塔常见布置形式有:独柱式、A字形、倒Y形、H形等。索塔的形状和高度对审美、结构刚度及整体稳定性都有很重要的作用。索塔受力比较复杂,必须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索塔的形式必须适合于拉索的布置,使传力简单明确。主塔高度的决定应根据经济情况、主跨跨度、所选主塔的形状、主梁截面形式以及景观要求等进行合理设计。

3.斜拉索

斜拉索常见的布置形式有:单索面、竖向双索面和斜向双索面。单索面应用较少,因为采用单索面是拉索对结构抗扭不起作用,主梁需要采用抗扭刚度大的截面。采用双索面时,拉索的轴力可以抵抗较大的扭矩,所以主梁可以采用抗扭刚度较小的截面,而且双索面对桥体抵抗风力扭振非常有利,因此双索面在大跨度斜拉桥中已经成为主要的形式。

4.主梁

主梁常见的截面形式有:板式截面和箱形截面。主梁截面选取主要由斜拉索的布置形式和抗风稳定性情况所决定。板式截面的主梁构造简单,施工方便,一般适用于双索面斜拉桥。箱形截面梁有抗弯、抗扭刚度大、收缩变形较小等特点,能适应许多不同形式的拉索布置,对悬臂施工非常有利,而且可以部分预制、部分现场浇筑,为施工方案提供了多种选择,因此箱形截面主梁逐渐成为现代斜拉桥中经常采用的形式。

另外,主梁按材料可以分为:预应力混凝土梁、刚—混凝土组合梁、钢主梁和混合式梁。

三.桥梁结构体系

斜拉桥结构体系按塔、梁、墩的结合方式可分为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这种体系的划分,对复杂多变的斜拉桥结构,给出了十分简单明确的概念,大大方便了斜拉桥的规划和设计。(1)漂浮体系结构特点是塔墩固结、塔梁分离,这种体系当主跨满载时,在塔柱处主梁截面无负弯矩峰值。但在悬臂施工时,为抵抗不平衡弯矩和剪力,塔柱处主梁应临时固结。这是目前我国大跨斜拉桥大多采用的。(2)半漂浮体系,其结构特点是塔墩固结、主梁在塔墩上设有竖向支撑。墩顶设置可调高度的支座可消除大部分收缩、徐变产生的不利影响。(3)塔梁固结体系特点是将塔梁固结并支承在桥墩上。这种结构可以减小主梁中央段承受的拉力,同时塔和梁受温度应力影响小,但这种结构受力时会产生较大的跨中挠度和边跨负弯矩,并且动力性能不太好,对抗震和抗风不利,不宜在大跨桥梁中应用。(4)钢构体系的特点是塔、梁、墩相互固结,形成跨度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这种结构不需要大型支座,同时结构的刚度比较大,主梁挠度较小。其缺点是钢构体系动力性能差,主梁固结处负弯矩较大。这种体系适合于独塔斜拉桥。

四.斜拉桥审美

桥梁作为交通运输的一部分,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突出体现了其实用价值,同时桥梁不同造型还能带给我们不同的美观感受,激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欣赏的热情。斜拉桥具有轻巧简洁、连续流畅和强劲力感等特点,显示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斜拉桥设计中必须注意必须注意桥体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斜拉桥由高耸挺拔的索塔、排列有致的拉索、笔直延伸的主梁组合而成,无形中给人一种气势磅礴,苍劲有力的美感。设计中要学会根据环境合理选择桥体的颜色,主塔的布置位置等,将桥梁的特色美融入环境中。

斜拉桥在结构上要比例协调并且稳定均衡。要合理设计斜拉桥的高跨比和索塔的布置形式,在安全、稳定、经济的基础上追求美观。布置匀称合理的斜拉索能把主塔挺拔高耸的轮廓和主梁平直延伸的线条紧密

联系为一体,从而体现出结构的协调美和曲折美。不同的塔身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独柱式和A字式给人以高耸如云,巍峨独立的气势美;宝石形和倒Y形配合斜拉索的线条给人以韵律美。

五.斜拉桥中的问题及常用措施:

1.主梁中的轴力过大问题。斜拉索的水平分力会使主梁内产生较大轴力,一方面提高了梁的抗裂性能,但另一方面施工时主梁根部轴力过大时,主梁会有纵向、横向的压屈和失稳危险,因此当跨度很大时必须设临时墩以减少伸臂长度。

2.斜拉索的应力大小的控制。通过调节斜拉索的预应力大小可以控制主梁内的应力分布,但斜拉索的应力大小的控制是个难点,需要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力计算以确定斜拉索的内力大小,特别是当拉索过长时,由于斜拉索的非线性影响,将大大增加梁、塔的弯矩,因此需要对斜拉索的非线性动力性能按空间体系进行分析研究。

3.斜拉桥为多次超静定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控制复杂。结构计算需要采用有限元并且要用计算机来进行计算。桥梁及软件专家已经研究出了斜拉桥静力分析、非线性静力分析以及自动调索施工控制等专用程序。

4.超大跨斜拉桥的抗震、抗风性能。当跨度很大时,斜拉桥受活载、地震、风等作用的影响非常大,此时需采用许多必要措施:斜拉桥结构宜采用全漂浮体系,塔、梁采用对称的弹性约束体系,拉索安装阻尼装置等。

当然斜拉桥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如拉索锚固结构的设计及受力计算、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都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研究和解决。因为斜拉桥的结构轻巧、适应能力强、美观大气和跨度大等优点,斜拉桥的建设规模以后还会不断扩大,其技术研究还需要不断进行。

参考文献:

[1] 林元培,拉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 吴鸣,梁工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亚东,桥梁工程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道路桥梁工程概论论文 ——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姓名:宿凌飞 班级:2011级房建5班 学号:201110703059 任课教师:汪杰

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现状分析及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的发展,公路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可以说是我国公路桥梁的建设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生产要素之间的快速交换是保障和维护生产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交通运输规模的大小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基本标识之一,而交通运输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经济的发展。道路与桥梁的发展又占交通运输发展的很大部分,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我国道路与桥梁发展现状及展望。 关键字:基础设施道路桥梁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正文: 交通运输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为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提供基本条件。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和人民都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业要先行,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一、我国道路发展现状 由于之前200年中国经济科技相对于西方工业革命的落后以及战争的影响,中国和平发展的时间非常短,造成了中国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据统计,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为8.07万公里,且缺桥少涵,路况极差。全国有1/3的县不通公路,整个西藏的公路交通还是一片空白。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由于交通运输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不被重视,导致了对基础交通设施的投资严重不足,交通发展长期滞后。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同时期公路交通设施在快速发展,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偏低,且由于改革开放前几十年的历史欠账太大,城市出入口和交通干线严重堵塞,交通事故频频发生,运输效率低下,基础设施的落后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央政府开始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修建,交通运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公路交通方面。进入21世纪后,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自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后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一路突飞猛进。进入2000年之后,国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经济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高速公路等国民基础设施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投资。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中国西部相对于东部沿海的落后地区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开始大力兴建,交通网络的形成加快了各省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十一五”规划期间,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更是带动了全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重点建设的“五射两纵七横”14条线路中,已建和在建路段达到95%以上。从1988年的100公里一路飙升至2012年的9.62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实现了从无到有,

桥梁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2.1桥梁设计的现状 2.1.1 梁式桥 1. 简支体系梁桥 实心板桥,空心板桥,T 梁桥,工字型梁桥, 箱型梁桥等 特点:受力简单;标准设计;预制吊装;20~50m;中小桥;引桥 组合式梁桥有两种型式: Ι形组合梁桥____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 箱形组合梁桥____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梁桥。 优点:显著减轻预制构件的重量,便于集中制造和运输吊装。 2. 简支变连续体系梁桥 T 梁桥,工字型梁桥, 箱型梁桥等 特点:先简支(预制吊装),后连续;连续体系受力;预应力20~50m;中小桥;引桥3. 连续梁桥 箱型截面,连续体系受力,支座 20~30m:普通钢筋混凝土,中小桥;引桥;高架桥; 立交桥;支架现浇较多 40~60m:预应力混凝土,大中桥;次主桥; 等截面,顶推施工 >60m: 大桥,特大桥;变截面, 悬臂施工(现浇或拼装) 4. 刚构桥 门式刚架桥 T 型刚构桥(带挂孔的或不带挂孔的) 连续刚构桥 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桥 斜腿刚构桥 刚构桥特点: 箱型截面,连续体系受力, 墩梁刚接(不需支座) >60m,大桥,特大桥;变截面, 悬臂施工(现浇或拼装)-不需体系转换 2.1.2 拱桥 简单体系拱桥(上承式拱) 组合体系拱桥(中承式拱、下承式拱、系杆拱等) 1. 石拱桥 我国现存的石拱桥最早已有1500多年历史, 常用跨度:8~60m;

1991年,120m,湖南凤凰县乌巢河桥 2001年,146m, 山西晋城丹河大桥, 世界最大跨度。 2. 混凝土拱桥 分箱形拱、肋拱、桁架拱 常用跨度:30~200m 世界已建成跨径超过240M拱桥共15座,中国4座 跨径大于300m的拱桥共5座,中国占3座 1997年,重庆万县长江大桥(主跨420m),为世界最大跨度。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混凝土箱形拱:以钢管混凝土作为劲性骨架,再外包混凝土形成箱形拱,是修建大跨径拱桥十分好的构思,除了方便施工外,还避免了钢管防护问题。 3. 钢管混凝土拱桥 钢管混凝土是一种钢-混凝土复合材料具有支架、模板二大作用,自架设能力强极限状态下发挥套箍作用,极限承载能力高常用跨度:100~300m。 4. 钢拱桥 ?适用于大跨径 ?我国钢拱桥修建正在较快增加 2.1.3 斜拉桥 特点:组合体系,比梁式桥有更大的跨越能力 200~800m的跨径范围内占据着优势 由于拉索的自锚特性而不需要悬索桥那样巨大锚碇 在800~1100m的跨径范围内,斜拉桥也扮演重要角色 1600m跨径都是可行的 斜拉桥主要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三大部分成: 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或钢和混凝土混合结构; 索塔-采用混凝土、钢-混凝土组合或钢结构;大部分采用混凝土结构; 斜拉索-则采用高强材料(高强钢丝或钢绞线)制成。 2.1.4 悬索桥 世界已建成跨径大于1000米的悬索桥17座;日本于1998年建成了世界最大跨径的明石海峡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的一座丰碑。 特点:悬索桥是特大跨径桥梁的主要形式之一 受力明确,造型优美,规模宏伟,“桥梁皇后” 跨径大于800m的桥梁,悬索桥具有很大的竞争力 400~800m也有可比性 抗风稳定性问题突出 2.2桥梁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材料、机械、设备工业相应发展,这为我国修建大跨径斜拉桥和悬索桥提供了有力保障。再加上广大桥梁建设者的精心设计和施工,使我国建桥水平已跃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以下是桥梁发展得趋势:

斜拉桥发展历史及未来方向

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的计算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们了解到了不同桥梁的受力特点的不同以及不同桥梁计算时使用的不同的理论。梁桥以受弯为主的主梁作为承重构件的桥梁。主梁可以是实腹梁或桁架梁。实腹梁构造简单,制造、架设和维修均较方便,广泛用于中、小跨度桥梁,但在材料利用上不够经济。桁架梁的杆件承受轴向力,材料能充分利用,自重较轻,跨越能力大,多用于建造大跨度桥梁。拱桥指的是在竖直平面内以拱作为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拱桥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应力沿拱桥曲面作用,沿拱桥垂直方向的最小主应力为零。悬索桥既吊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其缆索几何形状由力的平衡条件决定,一般接近抛物线。从缆索垂下许多吊杆,把桥面吊住,在桥面和吊杆之间常设置加劲梁,同缆索形成组合体系,以减小活载所引起的挠度变形。下面我们重点来说说斜拉桥,斜拉桥是由主梁、索塔和斜拉索三大部分组成,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和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或钢结构,索塔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斜拉索采用高强材料的钢丝或钢绞线制成。它的主要优点有在各个支点支承的作用下跨中弯矩大大减小,而且由于结构自重较轻,既节省了结构材料,又能大幅地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此外,斜拉索轴力产生的水平分力对主梁施加了预应力,从而可以增强主梁的抗裂能力,节约主梁中预应力钢材的用钢量。斜拉桥和梁桥和拱桥相比有着跨越能力大的优

势。而与悬索桥相比在300-1000米跨度又有经济性的优势。同时外形对称美观更兼线条纤秀,构造简洁,造型优美。符合桥梁美学的要求。适合在跨度为300-1000米的桥梁使用。 斜拉桥的发展其实进行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在国外1784年德国人勒舍尔建造了一座跨径为32米的木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斜拉桥。1821年法国建筑师叶帕特在世界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在这个体系里,他构想用锻铁拉杆将梁吊到相当高的桥塔上,拉索扇形布置,所有拉索都锚固于桥塔顶部。1855年美国工程师罗伯林在尼亚加拉河上,建成了跨径达250米的公铁两用桥。这是世界上首次将悬索体系和拉索体系的成功组合。1949年,德国著名的桥梁工程师迪辛格尔发表了他对斜拉桥的结构体系的研究成果,为现代斜拉桥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德国莱昂哈特教授在世界上第一个设计出现代化斜拉桥――德国杜塞尔多夫跨越莱茵河的大桥。1953年迪辛格尔与德国承包商德玛格公司,承建了瑞典的斯特罗姆松德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现代斜拉桥。从此斜拉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其特征是拉索为稀索体系,钢或混凝土梁体,以受弯为主;第二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其特征是拉索逐步采用密索体系,并可以换索,钢和混凝土梁以受压为主,截面减小;第三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拉索普遍采用密索体系,可以换索,梁体结构出现组合式、混合式、钢管混凝土等新的形式。相应地梁向轻型化发展,梁高减小,梁面也出现了肋板式、板式等形式。

我国桥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关键词

目录

我国桥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前言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处于落后时期,桥梁工程方面也就没有太大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 一般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中、小桥、立交桥,形式多样,实用效果不断提高,跨越大江(河)、海峡(湾)的超大桥梁建设也相继修建,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服务。随着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的较快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快捷、高精度的计算分析手段,我国广大的桥梁工程师和工作者,不断推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

1 我国桥梁的发展历程 1.1 古代桥梁的发展 1.1.1 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 中国最早的桥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有独木桥和数根圆木组成的木梁桥,此为中国桥梁的雏形,进入周朝,已建有梁桥和浮桥。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 1.1.2 初步发展阶段 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进入秦汉后,建筑材料的丰富化使得以砖石结构为主体的拱结构出现。进入东汉末期,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1.1.3 辉煌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了两晋到宋朝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名桥。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卒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 1.1.4 饱和阶段 进入元朝以后,古代桥梁发展几乎没有多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没有涌现出更多的名桥,主要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 1.2 近代桥梁的发展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的桥梁主要是有外国人建造旧中国的承包商还没有建造大桥的能力,而政府交通部门也没有大桥施工队伍,只能做一些公路小桥涵的工程。可以这么说,这一时期的中国桥梁发展已经进入停滞时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由当时旧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引起,没有及时吸收当时桥梁建造的先进理念和主流思想,导致技术远远落后于人们的需求,恶性循环加剧,桥梁发展止步不前。 1.3 交流学习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向苏联学习是最好的选择。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铁道部筹建了山海关、丰台、宝鸡和株州桥梁厂。交通部组建了北京的公路规划设计院、西安的第一设计院和武汉的第二设计院以及从事施工的公路一局和二局。各省的

斜拉桥的分类

斜拉桥的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总体布置主要有跨径布置、拉索及主梁的布置、索塔高度与布置。 一、跨径布置主要有下面三种类型 (1)双塔三跨式。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跨径布置方式。下面是立面图与其荷载作用不同位置时发生的索塔与主梁的形变。 (2)独塔双跨式。这也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跨径布置,但由于它的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的小,故特别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谷地及作为跨线桥,或用于跨越较大河流的主航道部分,也可用主跨跨越河流,索塔及边跨布置在河流一岸的方式。

独塔双跨式斜拉桥立面图 (3)多塔多跨式。多塔多跨式斜拉桥适用于需要多个大通航孔的大江大河、宽阔湖泊或海峡上,但这种结构一般采用较少,主要原因是中间塔顶没有端锚索来有效地限制它的变位,使结构柔性及变形增大,整体刚度差。 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示意图 二、拉索的布置,拉索的布置分为空间上的布置与索面内的布置。 (1)拉索索面在空间可布置成单索面和双索面,而双索面又可分为竖直双索面和倾斜双索面。

单索面斜拉桥(临海大桥) 竖直双索面斜拉桥

倾斜双索面斜拉桥 (2)拉索在索面内的布置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辐射形、竖琴形及扇形。 辐射形:拉索与水平面的平均交角较大,拉索的垂直分力较大,故拉索的用量最省。由于在拉索的水平分力在塔顶基本平衡,故索塔的弯矩较小,索塔高度也较小,但由于拉索都固定在塔顶,所以塔顶的结构复杂,集中应力现象突出,给施工和养护带来困难。 竖琴形:所有拉索的倾角完全相同,且拉索与索塔的锚固点分散布置,使拉索与索塔、拉索与主梁的连接构造简单,易于处理。竖琴形布置拉索加强了索塔的顺桥向刚度,对减少索塔的弯矩和提高索塔的稳定性都有利。但是其拉索的倾角与水平方向的交角较小故所需的拉索数量大,布置密集,一般都用于中小跨径的斜拉桥中。

斜拉桥的发展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状态和关键技术 摘要:斜拉桥的发展引用着多种现代的高新技术,得以桥梁在大跨度的桥梁施工中,得以精确度的保证以及在规范要求的范围内,并且施工中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接下来对以上的问题作以叙述。 关键词:斜拉桥全球卫新定位系统防护措施施工重点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上部结构由索、梁、塔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从其力学特点看,属于组合体系桥。斜拉桥依靠斜拉索支撑梁跨,类似于多跨弹性支承梁,梁内弯矩与桥梁的跨度基本无关,而与拉索间距有关。斜拉桥开始于17世纪,现在斜拉桥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间,长度、跨度和持久性也在不断增加。 斜拉桥采用斜拉索来支撑主梁,使主梁变成多跨支撑连续梁,从而降低主梁高度、增大跨度。斜拉桥属于自锚结构体系,斜拉索对桥跨结构的主梁产生有利的压力,改善了主梁的受力状态。主要构造有基础、墩塔、主梁和拉索。其上的主梁是受弯构件,为多点弹性支撑,弯矩和挠度显著减小,斜拉索水平分力,提供对称的预应力,减缓主梁的压力。斜索是受拉构件,为主梁提供弹性支持,调整其索力、间距和数量,可调整桥梁内力分布及刚度,对斜拉索进行预张拉。 斜拉桥孔跨布置主要可分为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等三种形式。在特殊情况下,斜拉桥也可以布置成独塔单跨式或者混合式。 1、双塔三跨式 目前双塔三跨式最常用,形式有对称式和非对称式,适用在跨越较大的河流、海口及海面比较近的工程中。以下为双塔三跨式的例子,如图一所示。杭州湾跨海大桥建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2008年5月1日启用。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此桥的特点为两侧都建有辅助墩,目的是为了缓和端锚索应力集中或减少边跨主梁弯矩,增大桥梁总体刚度。杭州湾大桥的钢管桩制作过程中,每个工序都进行严格质量检查,对焊缝百分之百进行超声波检查,还有部分的需要进行射线照相。其中T形和十字形的焊缝及近桩顶焊缝作为重点检查。焊缝不允许有咬边、焊缝未融合、未焊透的情况表面气孔、弧坑、夹渣等外观缺陷,这些都是对桩的焊接要求,而且在做这桥的设计时,还得考虑到一些外在因素,因为作为海上建筑,必须考虑到海上的海风很大,桥墩放下的时候会因为海风的吹动而摇晃,可能导致放置的位置不精确,所以得用到精密仪器测量和GPS 定位导航系统,这个是近几年才开始开发使用在桥梁建筑上的科技技术使用。在建成的时候还得预防以后海上出现台风现象,因为美国就有桥在设计时未能够充分考虑到风力和风速的影响,导致桥在风的作用下,产生摇晃,导致桥的倒塌。钢管桩的制作已经需要考虑到防腐的问题,而且也要考虑到在运输的时候,防止桩与周围的摩擦。而且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这里利用的地方也比较多。像这里外海沉桩施工过程中,因为在海上的施工,所以在岸上看上去距离远,常规的经纬仪和全站仪测量定位很难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只有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施

斜拉桥发展史及现状综述

从斜拉桥看桥梁技术的发展 姓名:马哲昊 班级:1403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号:143085213086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斜拉桥的发展历史,综述了现今斜拉桥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及其经济效益,并简述了其中的桥梁技术,对今后斜拉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斜拉桥;发展史;现状;展望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 recent decades history of Cable-stayed bridg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 structure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of it.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Review; Looking forward to

1.斜拉桥的发展 1.1 斜拉桥的历史 斜拉桥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桥型结构。早在数百年前,斜拉桥的设想和实践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在亚洲的老挝,爪哇都发现过用藤条和竹子架设的斜拉结构人行桥。在古代,世界各地也都出现过通行人、马等轻型荷载的斜拉结构桥梁在 18 世纪,德国人就曾提出过木质斜张桥的方案,1817 年英国架成了一座跨径为 34m 的人行木质斜张桥,该桥的桥塔采用铸铁制造,拉索则采用了钢丝。以后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先后出现了一些斜拉桥,如 1824 年,英国在 Nienburg 修建了一座跨径为 78m 的斜拉桥,拉索采用了铁链条和铸铁杆,后来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垮塌。1818 年,英国一座跨越特威德河的人行桥也毁于风振。现在看来,这些桥梁的垮塌主要是由于当时工业水平的限制、对斜拉桥这样高次超静定结构体系缺乏理论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及桥梁结构构造存在缺陷。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大跨径斜拉桥诞生于 1955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Dischinger 在瑞典设计建成了 Stromsund 桥。该桥主跨 182.6m,全桥采用斜拉式结构,主梁为钢板梁,中间用横梁连接,双塔式,每塔只用了两对高强钢丝拉索,梁上索距 35m 左右,梁高 3.25m 为跨径的 1/56,塔高 28m 为跨径的 1/6.5。这座桥在现代的观点来看虽然在细节上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桥面采用的分离的混凝土梁,索塔的造型缺乏美感等,但在桥梁结构上却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桥梁体系,且这种桥梁结构拥有着诸多优点: ①用少量拉索取代了深水桥墩,不但节省了费用、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桥梁的跨越能力,利于通航和排洪。 ②拉索作为主梁的中间弹性支承,使得在桥梁跨径增大的同时,主梁的梁高却可以减小,从而使主梁本身以梁以及段引桥的造价得以降低。 ③拉索自锚固于主梁上,梁身能够得到免费的预压应力,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对于中等跨径桥梁是有利的,和悬索桥相比还可以节省庞大而昂贵的地锚。 ④拉索和索塔、主梁组成了多个三角形结构,稳定性高,刚度大。静、动力性能都良好。 ⑤整体结构新颖,造型美观。 斜拉桥这种新桥型的的出现,以其先进的技术,经济的造价、美观的外形,很快的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并在许多国家得到了推广,从Stromsund 桥建成后的第二年起,诸多有名的斜拉桥相继诞生,且发展的速度很快,平均每年就能完一座斜拉桥的修建。早期的斜拉桥结构大多采用当时盛行的轻型钢结构正交异性桥面板,各桥不仅在形式上不尽相同,

桥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 目录 我国桥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前言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处于落后时期,桥梁工程方面也就没有太大的突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 一般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中、小桥、立交桥,形式多样,实用效果不断提高,跨越大江(河)、海峡(湾)的超大桥梁建设也相继修建,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服务。随着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的较快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快捷、高精度的计算分析手段,我国广大的桥梁工程师和工作者,不断推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

1 我国桥梁的发展历程 1.1 古代桥梁的发展 1.1.1 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 中国最早的桥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有独木桥和数根圆木组成的木梁桥,此为中国桥梁的雏形,进入周朝,已建有梁桥和浮桥。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 1.1.2 初步发展阶段 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进入秦汉后,建筑材料的丰富化使得以砖石结构为主体的拱结构出现。进入东汉末期,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1.1.3 辉煌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了两晋到宋朝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名桥。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卒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少名闻天下的石梁桥。 1.1.4 饱和阶段 进入元朝以后,古代桥梁发展几乎没有多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没有涌现出更多的名桥,主要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 1.2 近代桥梁的发展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时期中国的桥梁主要是有外国人建造旧中国的承包商还没有建造大桥的能力,而政府交通部门也没有大桥施工队伍,只能做一些公路小桥涵的工程。可以这么说,这一时期的中国桥梁发展已经进入停滞时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由当时旧中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引起,没有及时吸收当时桥梁建造的先进理念和主流思想,导致技术远远落后于人们的需求,恶性循环加剧,桥梁发展止步不前。 1.3 交流学习阶段 新中国建立后,面对美国的经济封锁和制裁,向苏联学习是最好的选择。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铁道部筹建了山海关、丰台、宝鸡和株州桥梁厂。交通部组建了北京的公路规划设计院、西安的第一设计院和武汉的第二设计院以及从事施工的公路一局和二局。各省的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徐灯飞夏德俊(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庄晴(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斜拉桥在近些年发展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斜拉桥在结构、布置、选材和审美方面,以及简单介绍了斜拉桥在结构设计和施工建设方面遇到的难题及采取的必要措施。斜拉桥因为结构和审美上优势,以及大量的建设尝试和研究,斜拉桥以后势必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斜拉桥;布置形式;桥梁结构体系;斜拉桥审美 一.我国斜拉桥建设取得的成就 自1979年建成的第一座斜拉桥——主跨只有76米云阳桥以来,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现今我国斜拉桥无论是在规模和跨度方面,还是在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斜拉桥数量最多、跨度最大的国家。2008年建成的苏通大桥全长1088米,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这也是我国历史上工程规模最大、建设条件极为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世界级的大跨度斜拉桥还有:2005年建成的南京长江三桥,是国内第一座钢塔斜拉桥,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弧线形钢塔斜拉桥;2009年香港建成的双塔斜拉桥昂船洲大桥,主跨长1018米,为世界第二长;2010年建成的鄂东长江大桥,主桥主跨为926米,位居混合梁斜拉桥世界第二位等等...... 我国斜拉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也已经跨入世界的先进行列,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斜拉索制造工艺实现了专业化和工厂化及防护技术不断完善;(2)斜拉桥的施工技术逐步完善;(3)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计算和施工过程控制等。目前我国的斜拉桥正在向新型结构、大跨度、轻质和美观等方向发展,以更好的适应交通、经济、环境和安全的要求。 二.斜拉桥整体结构特点 斜拉桥又称为斜张桥,是用许多拉索将主梁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组合受力体系的桥梁,其主体结构由斜拉索、索塔、主梁组成。在斜拉桥结构体系中,索塔主要是承压,斜拉索受拉,梁体主要承受弯矩,外荷载主要由主梁和斜拉索承受,并由斜拉索将受力传递给索塔。主梁由一根根拉索拉起,等于在梁内设置了许多支撑点,可以将其看作由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这种结构能够非常有效的减小梁体内弯矩,从而降低主梁的高度,减轻结构重量,节省建筑材料,有利于斜拉桥向大跨度方向发展。斜拉桥相对悬索桥有较大的刚度,在抵抗风载、地震、竖向活载的作用方面有优势。三.斜拉桥的布置: 1.斜拉桥整体布置: 常见的布置形式有:独塔双跨式、双塔三跨式和多塔多跨式。(1)相对于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斜拉桥主跨径较小,而且常采用双跨不等的非对称形式,使结构整体受轴向力为主,以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这种布置形式在跨越中小河流和城市通道中较常用;(2)斜拉桥布置成双塔三跨式时,具有较大的主跨径,并便于通航、简化计算、方便施工,因此在大跨度桥中最为常见,适用于跨越海峡和宽度较大的河流、峡谷等。双塔三跨桥一般布置成对称结构,而且要调整好边跨和主跨的比例,这对于审美和控制整体刚度及拉索应力有很大非常有利;(3)多塔多跨式斜拉桥现在已经很少采用,因为这种形式的桥中间塔顶处没有端锚索来有效的限制其变位,采用多塔多跨式会使结构的柔性增大,对抗风不利。 2.索塔

斜拉桥发展概况

斜拉桥发展概况 自1955年瑞典建成世界第一座现代斜拉桥以来,斜拉桥的建设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但现有斜拉桥大多是独塔双跨式和双塔三跨式,而具有连续主梁的三塔四跨式斜拉桥很少。伴随着内陆经济发展,三峡库区蓄水工作逐渐完成,长江做为最大的黄金水道其重要性更加凸显,这也要求桥梁必须能够保证通航,多跨连续斜拉桥正好可以完整适应这一要求。 1斜拉桥的发展及其结构特点 斜拉桥是现代大跨度桥梁的重要结构形式,特别是在跨越峡谷、海湾、大江、大河等不易修筑桥墩和由于地质的原因不利于修建地锚的地方,往往选择斜拉桥的桥型。它的受力体系包括桥面体系,支承桥面体系的缆索体系,支承缆索体系的桥塔。斜拉桥不仅能充分利用钢材的抗拉性能、混凝土材料的抗压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风性能和动力特性。它以其跨越能力大,结构新颖而成为现代桥梁工程中发展最快,最具有竞争力的桥型之一。 2国内外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现代斜拉桥的历史虽短,但是利用斜向缆索、铁链或铁杆,从塔柱或桅杆悬吊梁体的工程构思以及实际应用可追朔到17 世纪。斜拉桥发展几乎与悬索桥同时代(Virlogeux M, 1999)。在我国古代,城墙外面护城上架设的可以开启的桥梁应属于斜拉式,东南亚地区的原始竹索桥的布置与近代的斜拉桥颇为相似。15, 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极大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源于亚洲的原始形态的斜拉桥对欧美近代斜拉桥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欧美,最早见于记载的斜拉桥是1617年意大利威尼斯工程师V erantius建造的一座有几根斜拉铁链的桥。1784年,德国人C.J. Loscher建造了一座木制斜拉桥。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愈义上的斜拉桥。 但是,18 世纪初两座斜拉桥的损毁,致使这种斜拉体系在18 世纪到19 世

斜拉桥发展历程

斜拉桥发展历程 斜拉桥作为桥梁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出现于17世纪,其发展几乎与悬索桥同时代。在欧美,有记录的最早的斜拉桥是,1617年意大利工程师Verantius建造的一座有几根斜铁链的桥,但受制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不能对其进行可靠的力学分析和提供足够强度的材料,致使其没有发展起来。18世纪,德国人就曾设想过建造木制斜拉桥,1817年英国架成了一座跨径34m 的人行木制斜拉桥,桥塔是铸铁的,缆索使用铁丝,但是材料的强度有限,结构的受力也无法分析,这座桥不久就毁坏了。之后,英、法、德等国都曾修过一些木制斜拉桥,但不久都毁坏了。 1824年,在英国在Nienburg跨越Saale河修了一座用铁链条和铸铁杆作拉索的斜拉桥,不久就毁于一场游行。1918年,位于英国Dryburgh-Abber附近,跨越Tweed河建造的一座长约79m的人行桥,在风力振荡的情况下,致使斜链在节点处折断而出现事故。这些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工业水平不高,无法制造高强钢丝,只能用铁丝或者铁丝绳,同时由于当时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和计算手段落后,无法准确计算多次超静定结构,也无法分析风振动对桥梁的影响。1930年,法国的著名工程师Navier在研究了这些桥的事故后,著文声称斜拉桥概念是模糊不清,是不能成立的,并宣布了斜拉桥的死刑。他认为毁坏的原因是由于没能精确计算力的变化过程,同时对一些细节处理不够。他提出悬

索桥和斜拉桥相结合的方案,后来由美国的一位工程师设计并建成当时世界上跨径最大的桥梁。直到1938 年德国工程师Dishinger 重新认识到了斜拉桥的优越性, 并对其进行了研究。1955年,Dischinger设计建成了世界第一座现代化的大跨斜拉桥——瑞典的S tr?msund桥(图1-1),主跨182.6米,采用全部斜拉结构,其主梁为钢板梁,中间用横梁连接,双塔式,每塔只用两对高强钢丝拉索,属于稀索体系。尽管用现代的观点来看,这座桥在细节处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桥面采用分离的混凝土梁的方案,索塔造型尚缺美观等,但其在桥梁结构上却是开创了一个新纪元,创造了一个新体系。而此时正值战后重建恢复时期,这样一种技术先进、造价经济、外形美观的新桥型一出现,立即得到社会的欣赏和认识,并大量进行推广随后。 图1-1 第一座现代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建于1962年,由意大利工程师Morandi设计的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大桥,也属于稀索体系,

斜拉桥发展史与现状综述

从斜拉桥看桥梁技术的发展 :马哲昊 班级:1403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号:6

摘要: 介绍了国外斜拉桥的发展历史,综述了现今斜拉桥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及其经济效益,并简述了其中的桥梁技术,对今后斜拉桥的发展做出展望。 关键词: 斜拉桥;发展史;现状;展望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 recent decades history of Cable-stayed bridg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 structure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of it.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Review; Looking forward to

1.斜拉桥的发展 1.1 斜拉桥的历史 斜拉桥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桥型结构。早在数百年前,斜拉桥的设想和实践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在亚洲的老挝,爪哇都发现过用藤条和竹子架设的斜拉结构人行桥。在古代,世界各地也都出现过通行人、马等轻型荷载的斜拉结构桥梁在 18 世纪,德国人就曾提出过木质斜桥的方案,1817 年英国架成了一座跨径为 34m 的人行木质斜桥,该桥的桥塔采用铸铁制造,拉索则采用了钢丝。以后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先后出现了一些斜拉桥,如 1824 年,英国在 Nienburg 修建了一座跨径为 78m 的斜拉桥,拉索采用了铁链条和铸铁杆,后来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垮塌。1818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现状与发展

桥梁预应力混凝土现状与发展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创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文着重从其组成材料和特性上探讨预应力混凝土发展现状及前景。 混凝土 从我国已建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来看,大多都采用40~50混凝土,进而采用减水剂等添加剂制备塑性混凝土,并发展了泵送混凝土工艺。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加,为减少桥梁结构的自重,混凝土逐渐向高强,轻质方向发展。日本早在70年代采用80混凝土修建了几座跨径为45的简支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德国在主跨136的富林格尔桥上采用了轻质混凝土。我国目前在高强,轻质混凝土方面已经有所成就。如建设中的重庆大佛

寺长江大桥,是一座主跨450米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由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试验忠心研制成功的60微硅粉高强混凝土首次在该桥主梁浇注使用。作为混凝土的改性材料,微硅粉高强混凝土具有易浇注,整体密实,长期稳定及强度高等特点,可提高建筑的内在质量,在桥梁建筑市场上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钢材 目前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高强钢丝,钢绞线及高强度粗钢筋三大类。桥梁上使用的预应力钢材一直在朝着高强度,低松弛,大直径的方向发展。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预应力钢材的性能比国际上落后较多,近20年差距逐渐缩小。预应力钢材的生产过程由于工厂的不断改进而成为性能更好,更经济的材料。为提高效率,近年来,材料强度有所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强度的增长是以降低材料的延性与韧性为代价的。强度较高的预应力钢材,有时会增加氢的应力腐蚀的危险。这些不利的特性应予以重视。新型材料如纤维增强塑料,过去主要用于航天和航空工业,现已进入建筑工业。采用这些材料主要由于下列优点:在各种环境下具有耐久和抗腐蚀的特性,重量轻,高强度和无磁性等性能。纤维增强塑料可用作预应力与非预应力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线弹性的应力-应变关系,直到拉断。它们的性能与钢筋和预应力钢材性能不同,还需要采用新的设计方法。自从1939年法国首创式体系与比利时首创体系后,预应力技术实现了从先张到后张的进步,为各种大跨预应力结构的发展开辟了道路。预应力锚具与所锚固的预应力筋相对应,分为粗钢筋锚具,钢丝束锚具及钢绞线锚具3类。近年来用于钢绞线锚固的群锚体系,被广泛采用。随着质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及常见问题浅析 孟庆敏 (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122) [摘要]斜拉桥也被称为斜拉吊桥或是斜张桥,其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结构,同时也被用来支撑整个 斜向拉索,而且它的结构还能跨越山川、河流。以下主要是对斜拉桥的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并同时对其所面 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斜拉桥;发展现状;常见问题;分析 文章编号:2095 -4085(2017)11 -0150 -02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斜拉桥 被广泛运用到桥梁建设中,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其 中,斜拉桥的上部结构主要是由梁、索以及塔等构成 的,而且它的桥面是以密索、受弯稀索等为主。这表 明,斜拉桥主要是用来支撑斜索受拉的整个压力。 1斜拉桥整体结构所具备的特征 斜拉桥又名斜张桥,主要是用拉索将主梁拉在 桥塔上的一种受力体系桥梁,且它的主体结构是由 斜拉索、主梁以及索塔等构成。在斜拉桥结构中,斜 拉索主要是受拉,索塔是用来承压,梁体主要是用来 承受弯矩,外荷载是由斜拉索与主梁共同来承担的。在此期间,斜拉索就会将受力传输给索塔。而主梁 就由拉索拉起,这样一来,就如同在梁内设置多个支 撑点,同时也可看成跨弹性支撑连续梁。该种结构 不但可以降低梁体内弯矩,而且还能降低高度,减少 其重量,使其尽快朝着大跨度方向前进。当然,斜拉 索相对于悬索桥来说,其刚度比较大,此外还具备抗 震、抗压等优势。 2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当前阶段,斜拉桥已开始朝着多元化、轻便化等 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桥面越来越 轻型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拉索的造价与桥面系 重量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且结构更趋向于轻柔化。尤其是在大型跨度斜拉桥中,大多都会运用叠合梁,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提高斜拉桥的跨越能力,而 且,还能可以减轻桥面的重量。其二,塔的结构呈多 样化。最初,斜拉桥大多都是运用钢结构,但最近一 段时间以来,混凝土塔结构也得到广泛运用和推广。比如,“Y”形或者是石形塔,都能让梁体获得自振频 率,同时还能加快颤振风速,故大跨径斜拉桥都会运 用上述类型的索塔。其三,多塔斜拉桥。近年来,多 塔斜拉桥也得到广泛运用。只不过最初设计该种结 构的是Ricardo,他设计的马拉开波桥,就明确指出 ? 150-这一系列具备同一种刚度的索塔也就是预应力混凝 土桁架。其四,桥梁的拉索越来越新型化。伴随桥 梁跨径的增大,拉索的垂度也随之增大,刚度就会随 之降低,所以,就需要综合考虑其他辅助要素。另 外,拉索用来防护的材料大多为PE或是PU有色材 料,当然,还会运用到高阻尼材料。 3斜拉桥的整体布置 一般最常见的布置有以下几种,分别是双塔三 跨式、多塔多跨式以及独塔双跨式。其中,独塔双跨 式是相对于双塔三跨式来说的,其跨径比较小,且大 多为非对称形式,这使得整体结构都会受到轴向力 的影响。所以,为发挥该种材料的重要作用,就应将 其布置在城市通道中。而将斜拉桥布置成双塔三跨 式时,就可将其运用于通航,这样一来,还能简化计 算,便于施工。故在大跨度桥梁中比较常见,例如,跨越宽度较大的河流或是峡谷。双塔三跨桥大多会 设置成对称结构,刚好和独塔双跨式相反,这就要求 必须要将边跨与主跨调整好,目的是为控制斜拉桥 的刚度,进而起到美观的效果。最后一种,多塔多跨 式斜拉桥,该种结构运用的次数比较少,由于该种结 构的桥式其塔顶没有安装端锚索,因而就有可能出 现变位,长时间下去,不利于抗风。而对于索塔来 说,最常见的种类有:A字形、倒Y形、H形。而且 索塔的形状对于桥梁的整体结构而言,具有至关重 要的作用。但索塔的形式比较繁琐,如果想要确保 其刚度符合要求,就必须要对拉索的布置引起重视。 4斜拉桥面临的主要问题 4.1计算模型出现误差 因为斜拉桥属于一种高次超静定结构,所以,当其进行计算时,就应在第一时间创建出计算模型,并 将其转化为结构力学模型。也就是说,分析模型是 否能客观反映结构力学的性能,还取决于计算结果

最新斜拉桥发展史及现状综述

1 2 从斜拉桥看桥梁技术的发展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姓名:马哲昊 16 班级:1403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17 18 学号:143085213086 19 20 21

22 23 24 25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斜拉桥的发展历史,综述了现今斜拉桥发展的现状,并分 26 27 析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和布置形式及其经济效益,并简述了其中的桥梁技术,28 对今后斜拉桥的发展做出展望。 29 关键词: 斜拉桥;发展史;现状;展望 30 31 32 Abstrac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in recent 33 decades history of Cable-stayed bridge.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 34 structure of cable-stayed bridge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35 Introduced the technology of it.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n 36 the future was put forward. 37 Key words: Cable-stayed bridge; Review; Looking forward to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1.斜拉桥的发展 52 1.1 斜拉桥的历史 53 斜拉桥是一种古老而年轻的桥型结构。早在数百年前,斜拉桥的设想和实54 践就已经开始出现,例如在亚洲的老挝,爪哇都发现过用藤条和竹子架设的55 斜拉结构人行桥。在古代,世界各地也都出现过通行人、马等轻型荷载的斜56 拉结构桥梁在 18 世纪,德国人就曾提出过木质斜张桥的方案,1817 年英国架成了一座跨径为 34m 的人行木质斜张桥,该桥的桥塔采用铸铁制造, 57 58 拉索则采用了钢丝。以后在欧洲的很多国家都先后出现了一些斜拉桥,如59 1824 年,英国在 Nienburg 修建了一座跨径为 78m 的斜拉桥,拉索采用了60 铁链条和铸铁杆,后来由于承载能力不足而垮塌。1818 年,英国一座跨越61 特威德河的人行桥也毁于风振。现在看来,这些桥梁的垮塌主要是由于当时62 工业水平的限制、对斜拉桥这样高次超静定结构体系缺乏理论分析方法和技63 术手段以及桥梁结构构造存在缺陷。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大跨径斜拉桥诞64 生于 1955 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Dischinger 在瑞典设计建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