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大地199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大地199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大地199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 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 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 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 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 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 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要得出所有组合是否增产的数字结论。为进一步组配和试验提供数字支持。 6、标准的品比试验 所有经过测配试验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都要再在场内经历一次标准的品比试验过程。要求是:4-8米行长、5-6行区、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标准试验得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7、品种报区域试验 根据目前辽宁省和国家的有关品种试验的规定,玉米杂交种的试验程序是:首先要经过预备试验,预备试验属于初选阶段。辽宁省的玉米晚熟预备试验已经达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从中选择40份组合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的第一年,要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正式试验的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油菜品种的选择

油菜品种的选择 选择适宜的品种是夺取油菜高产稳产的基础,进行品种选择时,应从各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生育期适中、产量潜力大、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1.了解品种特性,选择优质油菜品种。 根据育种方式不同,习惯将油菜品种分为常规油菜、杂交油菜两大类型。杂交油菜由于存在杂种优势,产量相对较高,但因其制种困难,种子价格相对较贵。近年来我省推广应用的杂交油菜品种较多,主要有湘杂油系列、沣油系列、华湘油系列、中杂油系列、华杂系列等。常见的常规油菜品种主要有中双9号、中双11号、湘油17号等。 根据油菜品种的品质特性,又将其分为优质油菜与普通油菜两大类。根据农业部发布的低芥酸低硫苷油菜种子行业标准规定:优质杂交油菜种子芥酸含量不得高于2.00%,亲本硫甙含量平均值不得超过30.00μmol/g饼,F2代硫甙含量不得超过40.00μmol/g饼。优质常规油菜品种良种芥酸含量不得高于1.00%,硫甙含量不得超过30.00μmol/g饼。优质油菜不仅其菜油品质好,且其饼粕可直接用于饲料,其菜苔可做蔬菜,其直接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显著高于普通油菜。目前我省推广的油菜品种主要为优质油菜品种。 根据农业行业标准规定:杂交油菜种子纯度应不低于85.0%,净度不低于97.0%,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9.0%。常规油菜品种良种纯度不低于95.0%,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不高于9.0%。在市场上进行种子选择的时候,可参照此标准排除假种子与不合格种子。 2.选用经过当地试种且表现优良的油菜品种。 气候、土壤和栽培习惯不同,农作物品种表现可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应选择经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试验示范,表现良好的已审定的主推品种,特别是在当地高产创建中表现优异的品种。 3.根据耕作制度与播种方式选择适宜品种 湘北棉地移栽油菜或稻油两熟制移栽油菜宜选择耐肥、耐稀植、株型高大、单株产量潜力较大、抗倒性好的品种,如华油杂系列、中油杂系列等。秋发栽培宜选用冬性、半冬性的中晚熟油菜品种。稻油两熟直播油菜可选用产量潜力较大的中熟或中晚熟品种,如沣油系列、湘杂油系列等。稻稻油三熟制地区或在适宜播种期内茬口偏晚的直播油菜,则宜选用迟播早发、冬前不早薹、春后花期整齐的早熟或早中熟油菜品种,如沣油730等。但应注意,早熟油菜品种不宜播种过早,否则会导致早苔早花,易受冻害影响产量。稻田套直播(谷林套播)宜选用耐迟播、耐荫蔽、株型紧凑、耐密植、抗病、抗倒的品种。机播机收则宜选择株高适宜、株型紧凑、耐迟播、耐密植、抗倒性好、抗

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的比较

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的比较 摘要对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遵义市种植的油菜新品种。结果表明:绵新油l号、绵新油2号、绵新油3号、绵新油4号、绵新油6号等5个油菜品种适合在遵义市种植。 关键词杂交油菜;对比;生育期;抗性 油菜是遵义市的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油菜种植水平的提高,遵义市的油菜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促进油菜的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筛选出适合遵义市种植的适宜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是前提条件。为此,笔者对7个杂交油菜新品种(组合)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试验设在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试验地。 1.2参试品种参试杂交油菜品利,为绵新油1号、绵新油2号、绵新油3号、绵新油4号、绵新油5号、绵新油6号、油研10号(CK)。 1.3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试验以每一参试品种作1个处理,以油研10号作对照(CK),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21个小区,小区面积20m2(3.5 m×5.71m),每个小区种7行,每行种30窝,每窝单株留苗,密度105万株/hm2,小区间、重复问的走道分别为0.4m、0.6m,试验四周设置2m保护行、试验所有处理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底肥用普钙375kg/hm2、钾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于移栽时施用。追肥于11月1日、12月15口进行,均用尿素75kg/hm2对水施用。11月8日、12月10日中耕除草,同时分别用40%氧化乐果600ml/hm2和40%易强特600ml/hm2对水450kg/hm2喷雾防菜青虫、蚜虫、跳甲。试验采用直播方式,于2010年10月5日播种。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组合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分别在1.37%~15.90%,其中绵新油6号产量最高,为2792.7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5.9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其次为绵新油2号,对照汕研10号增产9.5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3位为绵新油4号,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8.9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4位为绵新油3号,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6.25%,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第5位为绵新油l号,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5.03%,增产达显著水平;第6位为绵新油5号,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37%,增产不显著。

品种选育

第二章品种选育 选育品种是种子工程最重要的一环,是育(选育)、推(推广)一体化的种子工作运行机制中的“龙头”。我国在矮秆育种和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水稻杂交育种居世界领先水平,使我国育种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一节育种目标与种质资源 一、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概念 农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培育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生物学,形态学上的相对一致性,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某种作物的一种群体。作物品种并不是植物分类学上的单位,而是栽培植物生产的类别,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 优良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培育的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也就是说,品种的优良性状只能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和条件下表现出来,超过一定的范围就不一定表现优良。因此,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优良品种,必须不断培育出适合当时、当地种植的新品种,替代生产上那些已经老化的老品种,及时组织品种更新换代,才能使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充分发挥增产作用。二、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所谓的育种目标,就是对所选育的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经济和栽培管理条件下,选育的新品种应该具有那些特征、特性。正确对待制定育种目标,是能否选出在生产上有推广利用价值的优良新品种,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一)根据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 既要选育适合高产地区种植的品种,又要选育丰产潜力大、能促进低产变高产的品种,即高产是首要的育种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品种的品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还要求新选育的品种便于机械化管理,适于机械化收获。因而,选育高产、稳产、优质,并适于机械化操作的品种,以适应当前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制定育种目标的基本原则。 (二)考虑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景 一个优良品种,从开始选育到大田推广,通常需要5~6年,甚至更长时间。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如果制定育种目标时只着眼于当前的生产水平,不考虑生产发展的趋势,预见不到将来生产条件的发展变化,则一个新品种育成之日,往往即是淘汰之时。所以随着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更耐肥、抗倒和抗病的高产品种。为适应立体农业的发展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则要求不断育成株型理想、生育期与之相适应的高产新品种。 (三)针对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抓住主要矛盾 品种的丰产和稳定首先取决于品种对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的适应程度,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肥力水平、耕作制度、栽培条件、病虫害等各不相同,就是

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16

目录 一、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二、2016年四川省油菜主推技术 三、2016年四川省油菜主导品种及栽培要点 一、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菜籽油是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用植物油来源,在小春粮油生产结构调整中占据主导地位,有不断加速扩大的种植趋势;并向油菜花种植艺术图案造型(创意农业)、赏花休闲、观光旅游、绿色生态食品(土榨菜油)和养蜂业等多功能方向集群发展,促农增产增收,具有较好的环境生态和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实现区域化和规模化种植、适期早播早栽、大力推进全程农机化生产、适度增大种植密度、科学配方施肥和绿色生态综合防控病虫草害等是实现油菜高产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有利挖掘油菜生产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 (一)区域布局 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极容易混杂退化。在生产实践中,油菜与野生油菜、以及其它十字花科作物(蔬菜等)容易串花受粉,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要统一更新(换)品种,尽可能实行区域化连片种植,向杂交双低化方向发展;多品种种植地区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同时,在同一区域、同一地块经多年种植,导致土壤菌核病、病毒病等残留菌源基数积累超标,容易造成病害大发生、大流行,致使油菜减产损失严重,应采取水旱轮作、油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等方式1~2年以上。 (二)品种选择 宜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特别是我区生态条件)的“双低”或杂交油菜新品种,并适度增加本田亩用种量,确保

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夺取高产稳产。通过多年生态适应性品比较试验,宜选用最新渝审、国审或渝引的渝油系列、绵油系列、德油系列、中油(油研)系列、黔油系列和三峡油系列、万油系列等优质高产品种;并每3~4年不断更新品种,保持良种增产潜力。 (三)种子处理 饱满均匀、生命活力强的种子,萌发整齐、幼苗健壮;所以,播种前进行一定的种子处理,对提高育苗质量非常重要。播种前:选种:利用风选和筛选,可除去灰尘、石子、草屑、不饱满种子和菌核等杂质,提高种子净度和纯度与质量。 晒种:选择晴天连续晒种2~3天,并经常翻动、让种子受热均匀,提高增强种子活力。 浸种:用50~55℃温水或10%食盐水浸种6~8小时;也可用含80ppm尿素+15ppm硼肥溶液浸种5小时;既促种子吸水饱和、又起杀灭病菌和催芽等多种作用。 拌种:经浸种后的种子立即用清水洗种沥干,采用多菌灵、或托布津、或瑞毒霉等+甲拌磷、辛硫磷、乐斯本等任选其一杀虫剂+杀菌剂混匀拌种,既地下虫菌、又杀地上苗期病虫害。 (四)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育苗移栽 (1)播期选择。育苗移栽的选择在9月15日~25日播种;其中早熟品种宜适当迟播、晚熟品种宜适当早播。 (2)播种育苗。按苗床与大田1:4~6比例备足苗床地;宜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开阔向阳的沙壤土,且两年及以上未种植过其他十字花科植物的旱地土(田)作苗床。播前施足底肥:亩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猪粪水1000~1500公斤、复合肥或过磷酸钙20~25公斤+硼肥0.5~1公斤培肥苗床,并精细整地,按2~2.5米开沟作厢,做到厢平整、土层细碎、上虚下实。 按每亩苗床400~500克种子,分厢定量均撒匀播;也可将种子拌混草木灰或细土均匀撒播。播后盖草木灰、火土灰或细土,并泼施清粪水,做到种不外露和保持表土湿润状,以利吸水出苗和出苗整齐。

油菜的三种类型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00930120030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油菜品种介绍及油菜栽培技术

油菜品种介绍 1、优冠1号(油菜)特征 特性:①株型美观,基部 肥大,束腰性好。②叶色亮 绿,叶柄宽厚光滑。③耐寒, 耐热,耐湿。④品质柔嫩, 纤维少,商品性佳。 2、优冠2号(油菜)特征特 性:①叶色亮绿,叶面较平, 叶柄绿且宽厚光滑。②生长快 速,长势旺,品质佳。③耐热, 较耐寒。④株型较直立,束腰性 好,外形美观。

3、优冠3号(油菜)特 征特性: ①株型美观,基部肥 大,束腰性好。②叶色亮绿, 叶柄宽厚光滑。③耐热,耐 湿,稍耐寒。④品质柔嫩, 纤维少,商品性佳。 4、春田1号特征特性: 种,亦可在秋季种植。冬性强,不 易抽苔,株型直立,抱合紧凑,束 腰,叶色淡绿,叶面平展。叶柄较 长、淡绿色。较抗霜霉病。风味优 良,柔性好,易码菜或捆绑,亩产 净菜4000公斤以上。 5、跃华油菜特征特性: 高档油菜一代杂种。商品性、 风味品质、抗逆性均非常优秀! 叶色淡绿,叶柄嫩绿色,菜形美 观,束腰,基部大,耐热耐湿,

适合我国南北方栽培种植。山东在4月中旬到9月中旬皆可播种,其它地区可参照华王和华冠的播种时间确定播种期。 6、博雅油菜特征特性: 比同类进口品 种生长速度更快, 提早5-7天收获; 颜色更绿,光泽度 更好;抗病性更强, 产量高;更适合春 秋抢茬播种,高价 上市。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生长迅速,株型美观,食味上佳。现将其四季种植周年上市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生长迅速,生育期短,夏季全生育期25~30天,秋冬季全生育期约40~50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于4~10月份露地播种,华南地区可周年播种(春季作薹菜食用)。 2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精细整地:夏季及早秋种植的油菜,一般采用直播,而

油菜品种介绍

沣油737 发布日期:2009-12-2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浏览次数:1910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8 品种名称:沣油737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湘5A×6150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区试结果:全生育期231.8天,比对照秦优7号早熟3天。平均株高152.6厘米,中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483.6个,每角粒数22.2粒,千粒重3.59克。菌核病发病率16.69%,病指8.55;病毒病发病率5.93%,病指3.7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中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20.3微摩尔/克,含油量44.86%。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参加长江下游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80.5 公斤,比对照增产5.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74.9公斤,比对照增产16.9 9%;两年区试16个试点,13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平均亩产177.7公斤,比对照增产10.56%。200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4.7公斤,比对照增产9.5%。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移栽宜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直播宜10 月中旬播种。 2.合理密植:移栽密度每亩0.8万株左右;直播密度每亩2.0万株左右。 3.科学施肥:播前施足底肥,播后施好追肥,每亩底施硼肥1公斤。 4.防治病虫害,重点做好菌核病的防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沣油5103 发布日期:2009-12-23 作者:中国种业商务网浏览次数:1995 审定编号:国审油2009012

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教案

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品种及优良品种的概念,掌握其特点。 2.熟悉品种选育方法及特点。 3.熟悉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的品种及其选育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课件展示问题,生自主学习,师做小结 一、品种与优良品种 1.什么叫作物品种?有何特点? 作物品种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下,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选育出的某种作物群体。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发育特性。 2.优良品种是指在当时当地同一生产条件下与其他品种相比,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且经济价值高的品种。 二、品种选育 1.引种 (1)概念:是指把外地或国外的优良品种引进本地,通过实验、试种、和示范生产后,进行大面积推广。 2.引种的基本程序: ①引种材料的收集 ②检疫和隔离种植 ③引种试验 ④栽培试验 ⑤引种与选择相结合,不断防杂保纯和选育新品种 3.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自然变异人工创造变异。 4.选择育种的优点 优中选优,简便有效 适合于群众性育种 连续选择,品种不断改进(能保持原品种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 4.杂交育种 是通过遗传性不同的两个或多个优良品种之间的有性杂交,对其后代进行培育和选择,最终选育出具有父母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杂交育种是目前世界各国应用最普通、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 2011年11月15日,在长沙举办的2011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再出豪言:“我90岁时,杂交水稻亩产要达到一千公斤!”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 5.“神舟八号”飞船在与“天宫一号”成功完成两次对接试验后,预计将于明晚返回地球。人们在欢呼庆祝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又一个重大技术突破的同时,注意到“神舟八号”飞船又一次进行了植物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这是我国自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油菜的品种及分类 农学0903 朱晨熹2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凡是十字花科芸苔属中栽培作为油用的植物,统称为油菜。其中包括很多种类。我国栽培的油菜,按其形态和特性可分为三大类型:芥菜型,白菜型,甘蓝型。 1、芥菜型油菜 该类型通称高油菜、苦油菜、辣油菜或大油菜,原产于我国西部和西北部。植株高大,株型松散,分枝纤细,分枝部位高,分枝多,主根发达。幼苗基部叶片小而窄狭,披针形,有明显的叶柄,叶面皱缩,且具刺毛和蜡粉,叶缘一般呈琴状,并有明显的锯齿,叶片和种子都有浓郁的辛辣味,这是从芥菜演化而来的残留遗迹。。薹茎叶具短叶柄,叶面稍有皱缩。花瓣较小,不重叠,四瓣分离,角果细而短,种子有辣味,呈黄、红、褐色或黑色,籽粒小,种皮多呈黄色或棕红色,千粒重l~2克,含油率30%左右,油的食味较差。含油量低,一般在30%~35%,高的达60%以上,且油分品质较差,不耐藏,生育期较长,产量低,但抗旱、耐瘠性较强。代表品种有牛尾梢、涟水小油菜、新油1号等。在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地种植较多。 2、白菜型油菜 油菜三大类型之一。学名Brassia campestris L.。包括原产中国的芸薹和油白菜。染色体组为aa,n=10。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该类型还可分为两个种: (1)北方小油菜:古代文献中称为芸薹,株型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

2018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马铃薯育种与新品种选育应用 中国的马铃薯栽培可能始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最早由欧美传教士从南北两条路线传人,一条是从海路传人京津和华北地区,另一条是荷兰人从东南亚引种至台湾、后经福建传人大陆。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据统计2001年栽培面积为471.88万hm2.总产量645.4亿kg,单产每hm213.7kg。马铃薯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分布极广。根据各地栽培耕作制度、品种类型及分布,中国马铃薯栽培区域划分为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中原及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西南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区等4个。其中北方和西北一季作区和西南一二作垂直分布区是主产区。在中国的各省(区)中,常年栽培面积在40万hm2以上的有内蒙古、贵州、和甘肃,30万hmz以上的有重庆、黑龙江、陕西、四川和云南。由于缺乏各类优质专用型品种,在消费中,鲜食占总产量的50%以上,淀粉等初加工占15%左右,出口及饲料占14%,种薯占10%,损耗10%以上。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工业的发展,尤其在加入WTO后,马铃薯作为加工原料、出口创汇产品,日见重要,播种面积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的马铃薯育种研究经历了国外引种鉴定到品种间和种间杂交、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过程,据统计在过去的60多年中共育成了170多个品种,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长期以来强调高产抗病育种,忽略品质育种,各种专用型品种尤其是加工品种奇缺,不能满足加工业发展、出口创汇和机械化操作的需要。因此,重视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加强育种技术和育种方法研究,选育鲜薯食用、食品加工用、淀粉加工用等专用型品种的是现阶段中国马铃薯育种的主要目标。 1 中国马铃薯育种进程 1.1早期的引种选育 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马铃薯品种改良工作,经历了引种到育种的过程。1934--1936年,管家骥教授搜集整理了全国马铃薯的地方品种,并从英国和美国引进14 个品种,选出了Katahdin、Chippewa、Warba和Golden等4个优良品种在江苏、陕西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这时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36万hm"。1941-1942年间姜诚贯先生在贵州研究了天然授粉和人工杂交技术。1939- 1940年杨鸿祖先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后,从美国、前苏联引进了马铃薯自交种子、杂交组合和野生种,在四川开展了马铃薯的杂交育种和种间杂交育种工作。1942年美国T.P.Dyksira博士因邀来华协助马铃薯改良,带来了52个品种,并从中选出了Houma、Sebago、Red Warba和Chippewa等4个品种进行推广示范。从1936 - 1945年,中国搜集了800多份地方材料,先后5次从英、美、苏等国引种74个品种(系),杂交种子62个组合,自交种子45份,野生种16个,先后鉴定出Triumph、Katahdin等6个品种在各地推广。1947年杨鸿祖从美国育种学家F.J.Stevenson引进了

油菜新品种试验

油菜新品种试验 作者:和一民奚俊玉 来源:《云南农业》 2020年第10期 和一民,奚俊玉 (玉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玉龙674100) 摘要:鉴定国家油菜新品种组合长江上游A组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病(逆)性,试验结果表明,上A1906品种产量最高,丰产性、稳定性较好,适宜在试验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国家油菜品种;长江上游A组;区域试验;经济性状;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参试品种按生态区分长江上、中、下游区进行,上游区A组试验品种共12个,编号为上 A1901至上A1912,由国家油料所提供,试验由中国科学院油科作物研究所下达,由玉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具体实施。 1.2 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方形,试验小区净面积为2 m×10 m(不包括沟和走道),即每米4行,每小区40行,四周设1 m以上的保护行,小区间走道0.5 m,重复间走道0.7 m。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黄山镇长水村委会三社和向东农户的承包田内,地处北纬26°34′~27°46′,东经99°23′~100°32′,海拔2400 m,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灌溉条件较好,总面积 0.08 hm2,前作玉米。 1.4 试验过程 1.4.1 底肥 每亩施油菜复合肥(N∶P∶K = 10∶8∶12)40 kg、普钙50 kg、尿素8 kg、钾肥8 kg、 硼肥1.5 kg、硫酸锌1.5 kg混合施入沟内。 1.4.2 追肥 苗肥于2018年11月14日结合第2次浇水每亩追施尿素9 kg;薹肥12月24日结合第3 次浇水每亩追抽薹肥6.5 kg。 1.4.3 灌水、间定苗及中耕除草 2018年10月15日灌第1次水。2018年11月14日灌第2次水,12月24灌第3次水,2019年1月18日灌第4次水,2月15日灌第5次水,3月29日灌第6次水,4月18日灌第7 次水。

浙江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方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科技专题方案 (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一、现状与形势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形势 1.国内外现状。一是常规育种技术仍然是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水稻、油菜、番茄等作物的杂交种已广泛用于生产,实现了作物品种矮化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重大突破,良种覆盖率已达80%。在林果与花草品种选育方面,近20多年来我国选育出300余个新品种,在生产量、观赏性状、抗逆性等方面得到改良。在畜禽品种选育方面,杂交育种仍是主要的品种改良手段。目前,我国猪及部分家禽品种都存在专门化品系较少的问题,产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在水产品种选育方面,前苏联、德国、以色列和日本等都普遍采用的是不同地理品系间和家养系与野生种间的杂交选育。二是常规育种技术的改造升级成为提高动植物育种效率的有效措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植物细胞培养、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分子育种等技术,已在禾本科、茄科、十字花科等50多种植物上得到应用。通过品种的杂交,肉、蛋、奶产量得到显著提高,用人工授精、超排等技术,实现跨国使用最

优秀种公牛;在水产品种改良方面,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鱼类基因转移研究。三是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成为动植物育种的重要方向。日本、泰国、美国一直重视稻米品质研究。多数油菜主产国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选育。蔬菜、花卉和花生育种研究的趋势仍然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林果与花草方面,选育专用型优质品种非常重要。我国在梅花、牡丹等名花培育上有很大的优势。在水产方面,选育的“松浦鲤”,具有抗寒能力强、生长快和耐高密度养殖的特点,极大地扩展了鲤鱼养殖的区域,“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提高生长速度近20%。四是超级品种选育成为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途径。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启动了“新株型育种”项目,但其超级稻品种结实率低、充实度差而难以在生产上应用。我国先后提出了三系和两系超级稻育种技术,育成了亩产超800kg的超级稻新品种,如“协优9308”、“两培优九”等。以养猪业为例,猪的出栏率由过去的一年多缩短为现在的六个月。猪胴体瘦肉率由原先脂肪型猪的35%提高到55%左右,每头瘦肉型猪比脂肪型猪多产15kg以上的瘦肉。在水产育种方面,超高产已成为重要育种目标。我国选育出的荷元鲤、三杂交鲤、丰鲤等良种,将鲤鱼的产量提高了30%以上。中华鳖日本系和“黄海一号”中国对虾提高产量25%以上。五是育种技术进步和重大产品研发成为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源动力。目前,重大新品种选育逐步成为跨国种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新品种选育基本过程 玉米育种工作大致要经历种质资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基础材料创新、创新材料加代选择、稳定材料测配、测配试验筛选、标准品比试验、海南组配、品种报区域试验、品种报审与审定等几个过程。这些过程都是连续性非常强的过程。如果中间出现断档,将严重影响育种进程。如果连续到海南加代育种,将提高育种速度一倍以上。 一、玉米育种的基本过程 1、种质资源(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育种的基础材料的重要性自然就非常明显了。收集育种基础材料是育种工作经常需要做的一项工作。要通过科技交流掌握育种前沿,根据育种动态时刻更新材料,就能够使育种工作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基础材料的创新工作 只有基础材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整理、归类、通过自交授粉保存、通过杂交创新。创新是选育新品种的最重要基础。由于育种基础材料来源比较复杂,创新工作就最具挑战性。要按照不同的血缘关系、不同的生长性状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新。 3、创新材料的加代选择 创新以后的材料,不能直接用于组配新组合。需要经过6-7代的连续自交选择的过程,最后才能形成可以称为“自交系”的重要材料。在选择的过程中,育种人要充分运用掌握的育种理论和丰富的育种实践经验,对后代分离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选择。这既是艰辛漫长、又是充满挑战的过程。如果能够到海南加代,时间一般是3年左右。如果没有海南加代机会,时间是整整的6-7年时光。海南育种是提高世代进程的最重要手段。 4、稳定材料的测配工作 当经过创新的材料自交到第5代以后,一般就可以进行测配了。测配的目的就是通过已知的材料,测定创新的材料后代是否具有可靠的杂种优势。在这里,测配种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用性状比较稳定的已经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优秀自交系做测配种。也有用育种材料直接进行测配的。 5、测配筛选试验 顾名思义,所谓筛选试验就是在所组配的最新组合中筛选在抗病性、丰产性、品质方面具有优势的杂交组合。由于材料众多,筛选试验多数采取间比法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要得出所有组合是否增产的数字结论。为进一步组配和试验提供数字支持。 6、标准的品比试验 所有经过测配试验选出的优秀杂交组合,都要再在场内经历一次标准的品比试验过程。要求是:4-8米行长、5-6行区、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要进行统计学分析。经过标准试验得出的增产、抗病结论,一般具有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等特点。得到的数据是参加省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重要技术指标。 7、品种报区域试验 根据目前辽宁省和国家的有关品种试验的规定,玉米杂交种的试验程序是:首先要经过预备试验,预备试验属于初选阶段。辽宁省的玉米晚熟预备试验已经达到每年400左右份,基本上是从中选择40份组合进入正式试验;正式试验的第一年,要同时进行抗病性鉴定;正式试验的第二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

油菜籽品种知识

油菜籽品种知识 一、品种概况 油菜籽是草本十字花科作物,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蜜源作物之一,其籽粒是制浸油脂原料主要品种之一。栽培遍及全国,分为冬油菜和春油菜两种。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料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国油料总产量的30%以上,居世界首位。油菜的果实为角果,角果由果啄、果身、果柄三部分组成。角果成熟后,由于果瓣失水收缩,能自动开裂,种子呈圆球形或卵圆形,由种皮、胚及胚乳遗迹三部分组成。种子的化学成分,一般含氮3.9%-5.2%,蛋白质24.6%-32.4%,纤维素 5.7%-9.6%,灰分 4.1%-5.3%,油脂37.5%-46.3%。油菜籽中含有一定量的芥酸,会影响油菜籽及菜籽油的质量。油菜籽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芥子碱、单宁等化学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故菜籽饼需去毒后才能作饲料。 世界油菜种植面积以亚洲最大,约占总面积的70%左右,但单产过低,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其次为欧洲,种植面积较亚洲小,产量却占世界总产量的37%以上。 世界上主要生产油菜的国家除我国以外,还有印度、加拿大、巴基斯坦、法国、波兰、瑞典等国。加拿大40年代开始种油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油菜的主要生产国和输出国,年出口近100万吨。世界各国的出口贸易量,年平均约150万吨。波兰、瑞典、丹麦、法国、民主德国等国,年出口几万吨到几十万吨。荷兰、德国、意大利、日本是进口油菜籽(油)的主要国家。我国出口油菜籽的品质与加拿大相似,瑞典质量略好。 二、油菜籽的分类 根据植物学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可将油菜分为白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及埃塞俄比亚芥菜四大类,后者种植面积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只种植前三种类型的油菜。 1、白菜型油菜: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北方春播的小油莱,原产中国北部和西北部,此类油菜植株矮小,分枝少,茎秆细,基叶不发达,叶椭圆形,有明显琴状缺刻,且多刺毛,被有蜡粉,匍匐生长。这种油菜春性特别强,生长期短,耐低温,适宜于高海拔;无霜期短的高寒地区作春油莱栽培,分布在中国的青海、内蒙古及西藏等地区。另一种是中国南方的油白菜,它原产中国长江流域,主要特征是染色体2n=20,外形很像普通小白菜,是小白菜的油用变种,株型较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茎叶发达,叶片较宽大,呈长椭圆或长卵圆形(叶全缘或呈波状),茎叶全抱茎着生,叶面蜡粉较少,半直立或直立,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种子有褐色、黄色或杂色三种,含油率38%~45%,中国南方各地的白油菜、甜油菜、黄油菜均属此类。这种油菜生育期短、抗病性较差、产量较低。

大豆新品种选育实施方案(2012年)

大豆新品种选育实施方案 (2 0 12年) 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应用于生产,是发展大豆的最经济、有效措施。2012年是“十二五”计划开局第二年,为全面完成本项目研究规划和任务,并为今后育种工作奠定基础,制定本年方案。 一、试验内容与田间设计 (一)国家大豆区域和生产试验 我院今年参加国家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试材共2份。其中,铁02007-3参加北方春大豆晚熟组生产试验,铁02064-17参加该组晚熟组第二年区域试验。 (二)省生产试验 我院参加该试验的试材4份,其中,铁03102-11参加早熟组试验,铁00076-2A-7参加中熟组试验,铁03060-2、铁03061-13参加晚熟组试验。本院承担中熟组试验,试材为铁00076-2A-7、辽04Q047-1、辽04Q100-1,共3个品系,以铁丰33号为对照。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二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00平方米。 (二)省区域试验

我院参加试验的试材共11个品系。其中,铁03102-11、铁03064-6参加早熟组试验,铁00076-2A-7、铁03074-10、铁04022-12、铁04034-2和铁04131-15参加中熟组试验,铁03060-2、铁03061-13和04022-9参加晚熟组试验。 我院承担中熟组试验,试材为辽04Q047-1、辽04Q100-1、铁00076-2A-7 、LY-4100B-8-5-5 、LY-30-3-1、铁03074-10、铁04022-12、铁04034-2、铁04131-15、沈农01-66 、K丰76-2、原丰88、辽04Q088-1、辽11品-58和辽02081,共15个品系,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小区为10米行长,5行区,面积30平方米。 (三)产比圃 参试材料共94份,其中大产比圃39份,小产比圃55份,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均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大产比圃分四组,小区为10米行长,5行区,面积30平方米。小产比圃分四组,小区为5米行长,4行区,面积12平方米。 (四)选种圃 参试材料共1579份,以铁丰33号为对照。 田间设计采用间比法,小区为3米行长,2行区,面积3.6平方米。每13份试材设一对照。 (五)杂种圃 参试材料共4个世代,807个杂交组合。其中,F4161个组合,F3192

中药材良种选育基本方法

中药材良种选育基本方法 良种是生产优良中药材的物质基础,在整个中药材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当前中药材产业全面发展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中药材良种选育除了和普通农作物一样观察产量、抗逆性等,还必须坚持对整个生育期各个生长发育阶段以药用成分为指标的质量监控。良种选育的方法很多、应用也十分灵活,但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方法有单株选育和混合选育法两种。 单株选育法:在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分别收获、保存,再分别播种成株行,搜集整理行鉴定比较,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株行,选择有两株行。此法由于将入选个体分别种成株行,以其后以表现为鉴定、比较和选择的依据,误选的不良单株后裔可以最大限度的剔出,因而选择的效果好且最为常用。单株选育勿应于自花授粉,常异花授粉药用植物,也可用于无性繁殖药材,将选到的优良单株,用营养繁殖的方式保留和巩固。 混合选择法:搜集整理品种群体中按一定的经济性状和特性(如成熟期、株高、产量、质量性状等),选出优良个体(单株),混合收获,一年混合播种,与原品种和标准品种进行比较。此法由于将入选的个体混合收获,混合播种,因而不能进一步鉴定入选个体后代性状表现,这样便可能把优良条件表现好而遗传性状并不理想的个体误选。同时,在其后代进一步选择时,一些不良后代分散在整个地块中,难以全部被识别和剔出,因而降低了选育效果。混合选育简便易行,并能迅速从原有品种混杂群体中分离出性状优良的类型,同时可获得优良种子,以花授粉药用植物,用连续单株选育方法很难玉成稳定一致的优良品系,而用连续混合选育方法进行群体改良时,就可选育出相对一致,各方面性状有所提高的优良品种。

在中药材育种工作中,要根据药用植物种类,材料的变异和优良程度,与改良性状的遗传特点及育种任务等而灵活应用选育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用物理、化学或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中药材优良品种。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在中药材质量监控下进行。 目前国内在药用植物育种方法: 1、目标选育:传统系统选育法 2、杂交育种: 药用植物的良种选育 选育良种是药用植物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多年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出很多优良品种,例如地黄优良品种金状元、武涉1号、黑英比劣种产量提高1~3倍;北京1号、2号品种,在贫瘠土地栽培,同样可获得高产。薄荷品种海香1号,含薄荷脑量85%以上,江西1号品种含薄荷油2.64%-4.24%,比胜利薄荷含油量高1~4倍。红花、川红1号的产量比普通品种提高1倍等。此外,还选出来不少的优良类型如附子有南瓜叶和丝瓜叶型;人参有大马牙、二马牙、长脖和圆膀圆芦型;浙贝母有宽叶型、铁杆型;枸杞有江西1号、浙江2号等。这些优良类型之间的产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亦不同。 选种的目标应根据需要来确定,例如作为提取效成分为目的的,如金荞麦一叶萩、蛔蒿和洋地黄、颠茄等,应选择成分含量高的品种或类型。作为常用的重要药材,如: 根茎类的贝母、细辛、黄连、延胡、白术等,应选高产优质的品种; 花类药材,如款冬花、金银花等,应选药用部位集中,便于机械化采收的品种。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新品种选育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新品种选育 重大科技专项总体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良种科技创新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科发农〔2016〕296号)和《关于推进“十三五”农业新品种选育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浙科发农〔2016〕121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我省“十三五”农业新品种选育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种业发展要求,围绕粮食及蔬菜、果品、茶树、畜禽、水产、林木、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要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落实和资金链保障为途径,引导各协作组从产业发展需求、优势特色品种培育、育种技术储备等出发,凝练目标任务,整合优质资源,落实责任主体,开展联合协作攻关;强化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大力推进商业化育种研究,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育种创新能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我省现代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种业企业竞争力和良种供应保障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要充分

发挥重大问题会商与沟通机制的作用,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部署,强化优势领域、目标任务等的统筹协调,注重分工落实、协同推进;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我省种业体制改革,创新专项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坚持公开透明,强化目标任务、承担单位的公开遴选,着力营造以人为本、公平竞争、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的良好环境;坚持协同攻关,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 三、主要目标 创制一批育种新材料,突破一批育种前沿应用性关键技术,育成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打造一支科研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育种队伍;扶持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到位、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集团;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育繁推一体的商业化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显著提高我省优良品种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我省生物与种业科技水平总体上达到全国领先,部分领域居世界先进。到2020年,创制350份以上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创新育种新材料(品系);形成200项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标准(规程);育成各类动植物新品种(系)160个以上;建立新品种繁育基地30-40个、产业化示范基地80-100个,新品种省内累计推广面积3000万亩以上。 四、攻关领域与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