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人因工程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人因工程知识点复习资料总结

第1章人因工程概述

1.学科的各种命名

欧洲国家称之为Ergonomics(工效学);

美国称作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和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因工程);

日本称为―人间工学‖;

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名称;

我国:人因工程,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程心理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

2.定义(含目标、方法、内容)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研究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

?研究内容: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方法:对人的能力、行为、限制和特点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应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和制造中

本书定义:

人因工程是基于对人、机器、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深入研究,发现并利用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能力、作业限制等特点,通过对于工具(用具)、机器(设施)、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以提高生产(包括日常生活中人的活动)的效率、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3.IEA,

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机工程协会(IEA)

4.相关的学科

第2章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与工具

1.从研究手段看: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验性和非实验性两大类,即实验法与非实验法

实验法是基于人为控制某些因素,通过实验测试特定因素的影响;

非实验法则是通过调查法、观测法(行为观测)、测试法(心理测试、感觉评判法;身体测量、生理指征测量)等方法开展研究的。

2.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实验室实验/实地实验

(二)观测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景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

(三)调查法具体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四)感觉评价法: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判定的一种方

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作出主观感觉评价。

(五)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特点。

(六)图示模型法: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机具、作业与环境的设计和改进,特别适合于分析人机之间的关系。

第3章人体测量

1.人体测量的基准面

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其平行的所有平面

冠状面: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其平行的所有平面

水平面:与矢状面和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

眼耳平面:又称法兰克福平面。有颅骨两侧的外耳门上缘点和左侧眶下缘点组成的一个平面

2.测量数据的统计描述(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及数据处理,

● 平均值:测量值分布最集中区,反映测量值的本质与特征,用 表示。

● 标准差:表明一系列变量距平均值的分布状态或离散程度,用 S 表示。

● 百分位数:表示人体尺寸等级。常用的有第5%,第50%,第95%三种百分位数

3.主要尺寸的定义及用途

4.人体测量数据在设计中的使用标准(空间性标准、可达性标准)

和原则(极端、可调、平均)

空间性:一般采用男性工人的第95百分位值来设计 可达性:应采用女性工人的第5百分位值来设计 极端设计原则

极端设计原则是指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尽量做到满足所涉 及的总体。 一般采用最大值和最小值 可调范围设计原则

设备或设施的特定性质设计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调整。通常使用相关总体特性(坐高,胳膊伸展范围等)的第5百分位的女性到第95百分位的男性作为可调整的范围。

平均设计原则

∑==n

i i

x n x 1

1

极端设计原则和可调设计原则不太合适或现实时需要采用平均数值代表大多数情况。

第4章人体生理特征

1.视觉及其特征(视野、视距、明适应、暗适应、颜色对比、视觉运动规律),视角

?视角指物体上两点间光线射入瞳孔在光心(节点)处交叉所形成的夹角

?视角的计算式:α=2arctg D/2L

α—视角(度);D—视看对象两点间距离;L—眼至视看对象的距离。

视野

水平面内的视野范围:双眼的最大视区在左右60度的区域

垂直面内的视野范围:以视线水平时为0°基准,人的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以下70°。

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和蓝,再次为红,而绿色的视野最小。

视距

?视距是人在作业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不同的工种对视距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来说,工作精度越高,所需视距就越小?在正常作业中,通常采用38~76cm的视距范围

明适应和暗适应

视杆细胞对弱光敏感,在微光下产生暗视觉。视杆细胞有缺陷的人,产生―夜盲症‖视锥细胞对强光和色光敏感,在强光下产生明视觉和色觉。视锥细胞不完全的人,可呈现色盲。

?明适应:人由暗处进入明处,最初不能辨认物体,感到很刺眼,经过约1分钟左右,视锥细胞恢复了功能,便能看清物体

?暗适应:人由明处进入暗处,最初感觉什么也看不见,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逐渐看到黑暗中的物体的轮廓,约25到30分钟后,便充分达到适应的程度。这时,视杆细胞发挥了功能,视锥细胞暂时失去了作用

对比度

?亮度对比

?颜色对比

工作对象和背景的颜色对比,对于分辨清晰度的效果十分重要。据实验证明,下列颜色对比较好:

蓝——白;黑——黄;

绿——白;黑——白;

绿——红;红——黄;

红——白;橙——黑;

黑——绛;橙——白。

视觉运动规律

?眼睛的水平运动比垂直运动为快。即视物时往往先看见水平方向的东西,然后才看到垂直方向的东西。

?视线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运动,看圆形仪表时,沿顺时针方向比沿逆时针方向看得迅速。

?眼睛对水平方向的尺寸比对垂直方向估计得要准确。

?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对左上象限的观察力优于右上象限,对右上的观察力却优于左下象限,右下象限最差。

?两眼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不可能一只眼转动,另一只眼睛不动;也不可能一只眼睛看,另一只眼睛不看。

?对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视觉易于接受。

?视觉快速转动时,不易引起视觉注意。

?目标连续更换时,人的视觉有时会出现失真现象。

?识别信息的细节,要靠视力中心。视力边缘只能识别大致情况。

?对于运动目标,只有当运动的角速度大于1’~2’/s时,才能辨别出它的运动状态。

2.听觉(频率范围,屏蔽)、

听觉

?频率

一般情况下,人耳可识别的声音频率范围为:

20-20000Hz

?强度

0 -2 0 分贝很静

2 0 -4 0 分贝安静、犹如轻声絮语

4 0 -6 0 分贝一般室内谈话

6 0 -

7 0 分贝吵闹、有损神经。

7 0 -9 0 分贝很吵、神经细胞受到破坏。

9 0 -1 0 0 分贝吵闹加剧、听力受损。

1 0 0 -1

2 0 分贝难以忍受

屏蔽

?屏蔽是指环境中的一种声音使得耳朵对另一种声音的敏感度

降低的现象。

?屏蔽影响的特点:

当屏蔽声音的频率与被屏蔽声音很接近时影响最大;

屏蔽声音强度越大,屏蔽的影响范围也就越广;

低强度的屏蔽声音主要影响频率接近屏蔽声音的声音,高

强度的屏蔽声音却对更高频率的声音都有影响

3.触觉、

?触觉包括触压觉、温度觉、痛觉等

?多数情况下,人都是利用手和指头作为信息的主要感受体

?用两点极限法来测量触觉的敏感程度,即测量感觉到压力是在两个点上时这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4.嗅觉、

嗅觉

?带有气味的物质微粒漂浮在空气中进入鼻孔使人产生嗅觉。

?嗅觉感受性

?嗅觉适应性

5.本体觉,

?平衡觉

?运动觉

6.能量代谢的分类(基础,安静,实际,活动)、

能量代谢

?体内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叫做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分为三种,即基础代谢、安静代谢和

活动代谢

基础代谢

人体在基础条件下的发生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中单位时间内的消耗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量

基础代谢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消耗的能量来表示,记作kJ/(h·m2) 或J/(h·m2)

基础代谢量= 基础代谢率平均值×人体表面积

其中,人体表面积(m2)

= 0.0061×身高(cm)+ 0.0128×体重(kg)-0.1529

安静代谢

是指作业或劳动开始之前,仅仅为了保持身体各部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条件下的进行的能量代谢称安静代谢。

安静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和为维持体位平衡及某种姿势所增加的代谢量两部分, 通常以基础代谢量的120%作为安静代谢量。

与基础代谢率类似,一般也用安静代谢率作为常用的指标。

活动代谢

在人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中所测得的能量代谢量称实际代谢量

实际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维持体位增加的代谢量和作业活动时增加的代谢量三部分,作业活动时增加的代谢量称活动代谢量

衡量时一般使用代谢率指标:

活动代谢率= 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

7.RMR及其相互关系

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RMR

= 活动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实际代谢率-安静代谢率)/基础代谢率 由上式可知: 实际代谢率

= 安静代谢率 + RMR ×基础代谢率 = 1.2 ×基础代谢率+ RMR ×基础代谢率 = (1.2 + RMR) ×基础代谢率

第5章 人的心理认知特征

认知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任务-绩效度量法、问卷法、心理-生理指标发、投射法

1.记忆的过程环节,

①识记:认识事物并在头脑中留有印象的过程(相当信息的输入和编码的过程) ②保持: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头脑中进行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③再认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或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

识记

保持

再认和回

瞬时记忆

记忆的初级阶段,它是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被迅速登记并保持一瞬间的过程。

特点:

1.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2. 信息保持时间十分短暂

3. 记忆容量大

短时记忆

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特点:

1.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 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2.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 7士2个组块

3. 短时记忆容易受到干扰

4. 短时记忆的信息存在于人的意识中

长时记忆

记忆发展的最高阶段,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数日、数月、数年、甚至终身不忘的记忆。

特点:

1. 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是对短时记忆内容加以复述而来.

2. 长时记忆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

3. 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形式:回忆和再认

3.遗忘的规律

?动作记忆最易于保持

?材料意义性对学习速度及保持效果具有影响

?诵读次数对保持效果具有影响

?材料数量越多,保持率越低。分散学习比集中学习优越

前摄干扰、倒摄干扰

4.过度学习

?学习

适度学习即100%

是使识记材料刚刚学到能够一次正确背诵程度的学习

过度学习超过100%

指对识记材料达到能够背诵程度之后所继续进行的学习

过度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

5.思维(特征、加工方式)

?间接性,是指人在思维中能根据已知的因素,通过媒介而达到对未知因素的认识。

?概括性,是指思维反映的是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性或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思维的加工方式

6.注意(概念,基本要素)

注意是依附和伴随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基本特征

1.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具有的选择性。

2.集中性:指人们把心理活动贯注并维持在某一对象上,使心理活动不断地深入

下去。

?注意的三个主要功能

注意的选择功能

注意的保持功能

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基本要素 4个基本要素

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任务难度(2)个人的知识经验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又叫注意的持久性,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狭义和广义

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

(1)积极的思维和适当的紧张程度

(2)注意对象的特点

(3)保持良好的主观状态

3.注意的分配

是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它是人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主动调整注意指向的一种能力。比如1走路2玩手机 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

(1)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

(2)活动的关系及性质

4.注意的转移:是人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

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3.明确的信号提示

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7.持续警觉影响因素:信号频率和人的觉醒状态

第6章人的信息处理

1.反应时(概念、分类、影响因素)

?定义:

指外界刺激出现到操作者根据刺激信息作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简称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

定义:

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作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称为简单反应时.

特点:

1、刺激与反应都只有一个;

2、多次刺激时,每次刺激与作出的反应都是相同的;

3、被试预先知道刺激的内容和反应方式,不必识别

判断,反应容易

?选择反应时

定义:

有多种不同的刺激信号、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为

一一对应的前提下,呈现不同刺激时要求作出不同的

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称为选择反应时.

特点:

1、刺激信号多而复杂;

2、需要分析,思考和选择;

3、容易出现错误,其反应时比简单反应时长.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主要有:

?感觉通道的种类

?效应器官的特点

?刺激的强度和刺激的性质

?刺激出现时间的不确定性

?训练程度

?反应的复杂性

?个体身心状态,如动机、气质、灵活性等

第7章人的作业环境1.温度:热交换的方式,

?热交换

身体与环境间热交换方式有四种:传导对流辐射蒸发

2.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空气流速

?热辐射

3.WBGT指数

?WBGT指数(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

?WBGT是由干球、自然湿球、黑球三个部分温度构成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热辐射四个因素

?干球温度:在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加任何包被的情况下测出的温度, 即大气温度,俗称气温。

?湿球温度:用湿棉纱包裹温度计的水银球情况下测出的温度,为大气湿度饱和情况下的温度。

?黑球温度: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入一个直径为15厘米、外涂黑色的空心铜球的中心测得的温度,用以反映环境的热辐射状况。

室内作业:

WBGT=0.7WB+0.3GT

室外作业:

WBGT=0.7WB+0.2GT+0.1DB

式中:

WB——自然湿球温度;

GT——黑球温度;

DB——干球温度。

4.Q10效应

?高温对生理的影响

Q10效应

心血管反应

出汗

热病

5.照明:光的度量有关基本概念及单位

光通量(φ)

光源每秒钟发出的光的总量

计量单位是流明(lm)

1lm的光通量相当于0.0015W的功率

照度( E )

单位面积得到的光通量:E=φ/S

计量单位是勒克司(lx)

如每平方米得到的光通量为1lm,

则称照度(E)为1lx

亮度(L)

发光表面在指定方向的光强度与发光面积之比。

计量单位:

坎德拉每平方米(cd/m2)

6.照明条件的影响,

7.眩光

?眩光

视野内出现的大于眼睛所能适应的亮度或对比度的光线

?眩光的种类

直射眩光:由强烈光线直接照射产生的

反射眩光:由视野内的表面反射光线引起

对比眩光:视野中存在不适宜亮度分布,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

?眩光的防止和控制:限制光源、合理分布光源、将光线转为散射、改变工作面反射特性

第8章作业空间设计

1.不同作业空间的概念(近身、个体、总体)

作业空间分类

近身作业空间考虑人体静态和动态尺寸,某固定工作岗位上的作业者,为完成作业所需的空间范围。

个体作业空间作业者周围与作业者有关的,包括设备等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

总体作业空间多个相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构成的作业空间。

2.主要工作姿势的特点对比(坐姿、立姿)

坐姿

适合于:

(1)精细工作

(2)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作

(3)需要手足并用的工作

立姿

是指人站立时上体前屈角小于30o 时所保持的姿势。

适合于:

(1)经常改变姿势的操作

(2)控制器分布面广,需手足较大幅度地活动

(3)没有容膝空间

(4)需要较大的操作力

3.坐姿水平作业范围(正常范围、最大范围、最佳区、易达区、可达区)及设计原则

作业范围是作业者作业时,肢体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所触及的最大轨迹范围。

?水平作业范围

?垂直作业范围

?立体作业范围

坐姿的水平作业范围:正常作业范围、最大作业范围

4.工作面设计原则

1.将经常使用的、重要的控制器、工具、加工件

等放在最佳区

2.将比较常用、比较重要的控制器、工具等放在

易达区

3.将不常用、不重要的控制器、工具等放在可达区

4.将特殊的、易引起危害的装置,放在可达区以外

5.遵循95%操作者满意原则

5.控制面板布置原则

?重要原则、频率原则、顺序原则、功能原则、控制器间距

6.座椅设计依据的主要人体尺寸及运用

尺寸适宜、坐姿自然、坚固、安全、可调节、适于进行操作

椅面高度

小腿加足高的第5百分位数设计

参考值350~450mm

座椅深度

以坐深的第5百分位数进行设计

参考值:工作用椅300-400mm,休息用400-430 mm

座椅宽度

以坐姿臀宽尺寸的第95百分位数进行设计

参考值:380~480mm

椅面倾度

后倾:10°以内

椅子靠背参数

椅靠背角度:ANSI推荐范围是90°到120°

靠背宽度:ANSI推荐在腰部最少时为12英寸(30.5cm)

椅子靠背高度:推荐最小值19.5英寸(50cm)

第9章肌肉骨骼失调及其预防

1.MSDs定义

人体肌肉骨骼组织的疾病,包括肌肉、神经、腱、韧带、关节、软骨、血管以及椎间盘等的伤害和失调,这些伤害往往是长期累积而导致的,而并不是由滑倒、跌倒、坠

人类工效学复习要点

人类工效学复习要点 主要内容 1.绪论 2.人的因素分析 3.作业过程对人体的影响 4.工作负荷评价 5.人体测量 6.人机界面设计 概述 人类工效学的命名及定义 人类工效学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人类工效学体系及其应用领域 人类工效学与工业设计 1.1人类工效学的命名及定义 1、学科的命名 美国:Human Engineering;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或人类因素工程学。 欧洲:Ergonomics 人类工程学或工效学。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采纳,本义:劳动的规律。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Ergonomics (or human factors) is the scientific discipline concern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interactions among humans and other elements of a system, and the profession that applies theory, principles, data and methods to design in order to optimize human well-being and overall system performance. Ergonomists contribute to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tasks, jobs, products, environments and systems in order to make them compatible with the needs, 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people. 国际工效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IEA):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2000.8) 人机工程学专家旨在设计和优化任务、工作、产品、环境和系统,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力和限度。 人类工效学研究的对象是产品设计中与人有关的问题,将人的需求和能力置于设计技术体系的核心位置。 目的为产品、系统和环境的设计提供与人相关的科学数据。追求实现人类和技术完美和谐融合的目标。 人类工效学是使技术人性化的科学。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人因工程学案例

人因工程学案例 积极的案例 1、过去路标牌是用一般的油漆作为涂料的,现在路标牌全部用反光油漆, 夜间司机可以借助路标牌反射自身车灯的光线,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看 见路标牌,提醒时间提前,使司机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该油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射光线是有特定方向的,司机只能看到自己车灯 的反射光。这样避免其他汽车光线产生的眩光伤害司机眼睛,使之不能 看清前面的路况。 2、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点的设施布置是很人性化的。例如洗手间水池一高 一低,考虑了儿童实际身高条件。另外,他们均设置了单人的就餐环境, 面向墙或窗外的餐桌适合单个顾客就餐,符合人的心理需要。 3、汽车是人因工程应用比较多的地方。首先座椅是根据销售地人群的实际 身体条件设计的,还具有调节功能,司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次, 汽车的紧急制动是用手来操作的,而脚只负责非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由 于手动比脚踩要迅速的多,所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手动制动。 4、卫生间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当前流行卫生间装修,马桶的颜 色选褐色,蓝色等,但是人体的尿液是通过颜色来反映人身体是否有某 种疾病的,用彩色的马桶会掩盖尿液的颜色,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的 疾病。 5、楼层日光灯的开关以前是灯绳控制的,这种开关的缺点是灯泡怀掉需要 更换时不知道开关是通的还是断的,未切断电源更换灯泡更容易造成危险。现在采用按钮式开关,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关的通断情况,避免 上述危险的发生。更先进的开关还有声控式开关,这类开关仅在有声音 的情况下自动接通电源,声音消失自动切断电源。这样省去了人的操作, 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6、手机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手机来电铃声会打扰别人 的工作和休息,带有震动功能的手机就很容易避免这种问题。 7、在机动车道拐角出的建筑物通常会有圆角或斜角,对于要转弯的司机来说,看不见弯道的路况,容易发生事故,图 二布局,司机视野开阔,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8、过去的笔记本是固定装订的,记不同课程的笔记不得不按照笔记本的顺 序记录,这样到复习时,各科笔记混在一起,非常不便。现在笔记本是 活页的,记笔记只需要拆下一张活页纸,到复习阶段,很容易把各科笔 记整理在一起便于阅读。 9、微软公司的word 文字处理系统非常人性化。其中它可以自动保存当前 所编辑的文档,在断电或电脑故障后还能提取最新的文档,不用从新编 辑所有文档。 10、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有特殊纹路的瓷砖铺设,并且取消一切台阶,收到盲人的好评。 消极的案例 1、原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大楼内,教室门上没有透明的玻璃窗,来上自习的 同学必须推开门才能看到该教室有没有空座位。这样打扰了室内同学的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部分地球的宇宙环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三个) 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及原因 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能源丰富,市场大小距离,资金,技术,政策 新能源的优点: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缺点:能量密度小,变化大不稳定。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考点6:理解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够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 (1)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地球持续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就有了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的周期是1个太阳日。(2)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同纬度地区不同地点见到太阳的时刻会有早晚。地方时的确定与经度的对应关系:太阳直射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经线(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3)时区与区时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 (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 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内 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 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 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

域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做出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方法。 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特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对被试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进行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的一种方法。 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 (5)绘图说明人机系统简化模型。 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人和机器两个系统构成、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个整个系统。 二、人体测量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总结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复习要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品与其他劳动产品的比较: 异:①前者用于交换;后者不用于交换;②前者有价值,后者没有价值; ③前者是历史范畴,后者是社会范畴。 联系:①二者都是劳动产品②都有使用价值③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一般等价物:这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便成为一般等价物,他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重金属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和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 价值尺度的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流通手段的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其他手段:贮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 3.纸币:①含义: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②特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纸币在流通中损害。 4.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就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即通货膨胀的发生;如果纸币发行过少,则会引起物价下跌,社会需求不足,可能引起通货紧缩的发生 5.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如何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要减少货币的发行,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要增加货币的发行,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6.结算:核算一定时期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情况。分为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现金结算:是用纸币来完成经济来往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是双方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来往的收付行为。 7.常见的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①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 作用为:减少现金使用,方便购物,增强消费安全。 ②支票分为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 8.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的汇率降低,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反之亦然。 9.保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①供求关系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既不是指过去,也不是指将来,而是指现在。 ⑵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生产部门里,生产绝大部分同类产品的条件。生产条件主要是指劳 动工具。 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指某一生产部门里,巨大多数同类产品的生产者的劳动技能 水平和劳动紧张程度。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④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 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3.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例:世界上最高的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教室里面所有的人……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例: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例:{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 {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 R| x-3>2} ,{x| x-3>2}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 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 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人因工程基本概念

1人因工程的研究人物是把人机环境综合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用人类创造的科学技术为这一综合体建立合理且可行的实行方案,使人获得舒适.安全.健康的环境,力图提高人本身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功效的目的。一句话定义: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因工程常用的研究方法:1测量法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3抽样测试法4询问法5实验法6观察分析法7系统分析评价法或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模拟或模型试验法 3人因工程的定义人与机器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纵控制,人机系统的设计及其部署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更高的效率和作业是感到安全和舒适 4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过程中负荷相对恒定,肌张力保持不变 5等长收缩;躯体或机体维持不变,运用肌张力将负荷支撑在某一位置,肌纤维长度不变 6动力定型:长期在统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步形成该项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其形成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泛化阶段2分化阶段3巩固阶段 7作业能力:指作业者完成某种作业所具备的心理.生理特征。综合体现的个体所蕴含的内部潜力动态变化规律:1入门期2稳定期3疲劳期4终末激发期 8 影响作业能力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工作条件与性质、锻炼与熟练效应 9疲劳的测试方法:1生化法,(测量血尿汗唾液的变化)2生理心理测试法(1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2两点刺激敏感阀限检查法3频闪融合阀限检查法4连续色名呼叫检查法5反应时间测定法6脑电肌电测定法7心率脉率血压测定法) 10作业疲劳的概念及分类在劳动过程中,当作业的能力出现明显的下降时称为作业疲劳,它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起预防机体过劳的警告作用。可分为四种:1个别器官疲劳2全身型疲劳3智力疲劳4技术型疲劳 11疲劳的特征:1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2进行特殊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3疲倦的自我体验 12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的措施1控制劳动强度和时间2改善工作内容、克服单调感3提高作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4合理调节作业速率5正确选择作业姿势和体位6合理设计作业中用力方法7科学制定轮班工作制度8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选拔高素质的熟练工人9合理休息10 和合理膳食11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日制度12加强耐力锻炼 13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1技术措施(1合理设计工艺流程2隔热3通风降温4降低湿度)2保健措施(1提供合理饮料和补充营养2个人防护3加强医疗预防工作)3生产组织措施(1合理安排作业负荷2合理安排休息场所3职业适应) 14噪声的定义及控制噪声泛指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凡使人烦恼、不愉快的声音。措施1声源控制:(1)降低机械性噪声(2)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2控制生源的传播(1)全面考虑工厂的总体布局(2)设置吸声结构(3)设置各应装置(4)设置隔振装置(5)调整声振的指向(6)利用天然地形3个人防护4音乐调节 15听力损类型: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爆发性耳聋。15影响听力损伤程度的因素噪声强度、暴露时间、噪声频率 16显示器功能:定型、定量、警告原则1指针运动,盘面固定:数字应正立位2指针固定,盘面运动:数字辐射定向安排3指针在仪表内时,若盘面空间大,则数字表在外侧4指针在仪表内侧时,则数字应表标在内侧5开窗式仪表窗口应能能显示出被只是数字及两相邻数字6数字标注应便于识读(正定位标准)7最小刻度不标注,最大刻度必须标注、 17,显示器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显示器所显示的精确程度应符合预定要求2信息要以最简单的方式传递给操作者3信息应易于了解避免换算4划分指标只能表示相当1、2、5的数值5标记符号的大小必须适合预计的最大距离 18显示装置信息传递的基本原则1显示装置传递的信息不宜过多,应急中传递主要参数2若无特殊原因,同样的参数应尽量用一种方法传递3同时显示的信息数不超过工作人员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的生理可能4权衡各种感觉系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5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信息应保证监视人员能迅速、准确的得出结论6

人因工程学试卷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10分)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10、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三、名词解释(10分) 1.作业能力 2.微气候 3.人机界面 4.作业空间

(新)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从第一章复习提纲及试题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班别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一、确保实验安全应注意的问题。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①药品安全存放和取用②实验操作的安全③意外事故的处理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识别一些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然液体;浓H2SO4、NaOH——腐蚀品 [练习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练习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在食盐溶液蒸发结晶的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C.先在天平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质量的纸,再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D.过滤时,慢慢地将液体直接倒入过滤器中。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③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 ④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 (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练习3]、以下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 B.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 C.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 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溶液 [练习4].请从上面选择下列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填序号) (1)食盐水与泥沙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必修一到必修五主要语法点 必修一: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宾语从句);现在进行时表将来;定语从句 必修二:定语从句(非限定定从、定从中的介词前提);被动语态(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及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 必修三:情态动词;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及同位语从句) 必修四: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V-ing) ;构词法 必修 2 第一单元,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第二单元一般将来时的主被动第三单元现在完成时的主被动第四单元 现在进行时的主被动第五单元介词+which/whom的用法 必修 3 一二单元情态动词的用法三单元宾语从句和表语从句四单元主语从句 五单元同位语从句 必修4 第一单元主谓一致第二单v-ing作主语和宾语的用法第三单元v-ing作表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第四单 元v-ing作状语第五单元构词法 必修5 第一单元过去分词作定语和表语第二单元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第三单元过去分词作状语第四单元 倒装句第五单元省略句 必修一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Unit One Friendship 一、重点短语 1.go through 经历,经受get through 通过;完成;接通电话 2. set down 记下,放下 3. a series of 一系列 4 on purpose 有目的的 5. in order to 为了 6. at dusk 傍晚,黄昏时刻 7. face to face 面对面 8. fall in love 爱上 9. join in 参加(某个活动);take part in 参加(活动) join 加入(组织,团队,并成为其中一员) 10. calm down 冷静下来 11. suffer from 遭受 12. be/get tired of…对…感到厌倦 13. be concerned about 关心 14. get on/along well with 与…相处融洽 15. be good at/do well in 擅长于… 16. find it + adj. to do sth. 发现做某事是…

(完整word版)人因工程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绪论 一.人因工程的定义 (1)美国人因工程学家伍德(Charles.C.Wood):“设备的设计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代价而求得高效率”。 (2)美国人因工程学和应用心理学家查帕尼斯A.Chapanis):“人因工程学是在机械设计中考虑如何使人获得操作简便而又准确的一门科学”。 (3)前苏联对人因工程学的定义:“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劳动活动方式、劳动的组织安排,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同时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劳动环境,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全面发展的科学”。 (4).国际工效学会(IEA,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的定义:“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条件下,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5)我国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工效学定义:“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人因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二.常见知识点 1.人因工程的研究对象:人与广义环境(机器、环境、工具、劳动组织管理等)的相互关系。 2. 人因工程的研究目的:如何达到安全、健康、舒适和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标:保证操作者的身心健康,使工作效率最优。 4.古代朴素的人因工程学的基本思想:人与工具互相适应。 5.近代人因工程学 美国工程师、工业工程的创始人泰勒:泰勒1898年进入一家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了著名的“铁锹铲运”、“生铁搬运”、“金属切割”等试验研究,著《科学管理原理》。 动作研究专家吉尔布雷斯(F.B.Gilbreth)夫妇:主要研究生产作业系统中的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著《砌砖法》。 6.人因工程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1)1949年美国的查帕尼兹等出版了《应用实验心理学——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一书(2)1957年美国的麦考密克(Mc Cormick E.J.)发表了人机工程学的权威著作《人类工程学》,标志着人因工程学这一学科进入成熟阶段 7.1949年英国在默雷尔(Murrell)的倡导下,成立了第一个人机工程研究会 8.1961年,在瑞士的斯德哥尔摩举行了第一次国际工效学的学术会议,成立了国际工效学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IEA), 9.1989年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Chinese Ergonomics Association, CEA) 10.人因工程是一门集“人体科学”、“技术科学”和“环境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11.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1)访谈法(2)考察法。(3)问卷法。 (二)观测法 (三)实验法:实验法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