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课堂复习学案:20《基因的表达》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课堂复习学案:20《基因的表达》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课堂复习学案:20《基因的表达》

学案20 基因的表达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熟练掌握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弄清与DNA复制之间的关系

2.理解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弄清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基础知识回顾】

一、RNA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1.RNA碱基:

2.RNA的结构:一般是链,而且比DNA ,因此能够通过,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思考]RNA通过核孔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穿过层磷脂分子层

3.RNA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中,可以用进行染色观察。

4.RNA的种类:

(1)mRN A→将遗传信息从传递到细胞质中

(2)tRNA→,识别密码子

(3)rRNA→的组成成分

二、遗传信息的转录

1.转录的概念:在中,以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2.转录的过程:

(1)解旋: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2)配对:细胞中游离的与DNA链上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结合。(3)连接:在作用下,游离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上。(4)脱离:合成的从DNA链上释放,DNA 恢复。

[思考]

①转录的时间是细胞分裂的期,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是。

②转录所需要的条件、、、。

③转录的特点是,转录完成后DNA恢复为双链结构。

④转录成的mRNA碱基序列与作为模板的DNA单链的碱基序列有哪些异同?

[练习1]对于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一定需要逆转录酶

③共有5种碱基④共有6种核苷酸

⑤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⑥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⑥

D、③⑤⑥

[练习2]DNA分子复制与遗传信息转录的相同之处是()

A. 利用的模板都相同

B.利用的原料都相同

C.所利用的酶都相同

D.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遗传信息的翻译

1.翻译的概念:游离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为模板合成具有

一定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

(1)位置:在上

(2)实质: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

(3)种类:种,其中终止密码子个,起始密码子个,能决定氨基酸的是

3.tRNA

(1)种类:种

(2)结构:三叶草形,一端是携带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叫。

(3)tRNA与氨基酸的关系:一个tRNA一次只能转运个氨基酸,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以由种tRNA来转运。

[思考]

tRNA是否只有三个碱基?RNA是否没有氢键?

4.过程(看P66图4-6,回答问题)

(1)mRNA进入细胞质与结合。

(2)携带氨基酸的tRNA与mRNA的碱基,将氨基酸置于特定位置。(3)2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写出结构简式),连接成肽链。(4)沿着mRNA移动,读取下一个密码子,直至读取到合成终止。(5)肽链合成后,从核糖体上脱离,经过一系列“加工”,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

[思考]

①翻译的时间在细胞分裂的期,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场所在。

②翻译所需要的条件、、、。

③翻译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原因是

④肽链需要细胞器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练习3]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分别是指()

A、DNA→DNA,DNA→RNA

B、RNA→RNA,RNA→蛋白质

C、DNA→RNA,RNA→蛋白质

D、RNA→蛋白质,蛋白质→性状

[练习4]若某肽链的第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为AUG,那么控制这个氨基酸的DNA模板链上相应的三个碱基的顺序应为()

A、UAC

B、AUG

C、ATG

D、TAC

四、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提出者:

2.内容图解

3.发展

(1)存在RNA复制酶的病毒遗传信息的流向:

(2)存在逆转录酶的病毒遗传信息的流向:

(3)疯牛病病原体(朊病毒)的遗传信息的流向:

4.完善后的中心法则

五、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有两条途径:

1、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的合成来控制过程,从而控制性状,

实例:白化病是由于控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的。

2、直接途径:基因通过控制来直接控制性状,

实例:囊性纤维病是由于编码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引起的。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关系。有些性状由多个基因决定,有些基因也可能影响决定多个性状

(2)基因与、基因与、基因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练习5]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

A.DNA→DNA→RNA→蛋白质B.RNA→RNA→蛋白质

C.DNA→RNA→蛋白质D.蛋白质→RNA

[练习6]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

B.基因中的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C.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化,必将导致密码子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有些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

[练习7]下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2)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填场所)。

(3)mRNA是以图中的③为模板,在[]________的催化作用下,以4种游离的________为原料,依次连接形成的。

(4)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可用于合成图中[]________________。

(5)由于化学物质甲磺酸乙酯的作用,该生物体表现出新的性状,原因是:基因中一个G—C 对被A—T对替换,导致由此转录形成的mRNA上________个密码子发生改变,经翻译形成的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相应改变。

学案20 基因的表达

课内探究案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之间的区别、联系和应用

2.总结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有关碱基的计算的规律

3.理解中心法则与生物种类的关系,明确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探究点一】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之间的区别、联系和应用

[例题1] 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

(1)甲图表示的过程是,乙图表示的过程是

(2)乙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中的________链,进行的场所是___ _____,所需要的原料是_____ ___。

(3)甲过程的场所是[]__ ____,需要的模板是[ ]__ ___,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_______,以③中已知序列为模板翻译后的产物是________肽,翻译过程中需要________个tRNA来运载。

(4)DNA分子复制需要酶,转录需要酶。

(5)甲、乙表示的过程的意义是。[例题2](2013·海南生物)甲(ATG G)是一段单链DNA 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 .甲、乙共由 6 种核苷酸组成

C .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 .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

[思维拓展]

(1)上题(3)中翻译的产物最多需要 种tRNA 、 个密码子、 种密码子;若翻译的产物由78个氨基酸构成,则需要 个密码子、最多 种密码子

(2)若图中的④所示的分子中有600个碱基对,则由它所控制形成的信使RNA 中含有 个碱基,合成的蛋白质中最多有氨基酸 个

[归纳总结]

(2)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 种密码子决定,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 种氨基酸;

一种氨基酸可以由 种tRNA 转运,一种tRNA 只能转运 种氨基酸。

(3)氨基酸与碱基的数量关系

DNA 中的碱基个数: mRNA 中的碱基个数:氨基酸的个数 =

注意:因为DNA 、mRNA 上有一些碱基不编码氨基酸(如mRNA 上的终止密码子等),所

以实际上编码1个氨基酸,mRNA 上所需的碱基数目大于3个,基因上的碱基数目大于6个,故一般求氨基酸数有“最多”,求碱基数有“至少”等字样。

[变式训练1] 大肠杆菌某生命活动中具有如图所示的碱基配对行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① 表示DNA 复制过程 ② 图中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③ 表示DNA 转录过程 ④ 图示过程需要RNA 聚合酶

⑤ 图中的A 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⑥ 若X 链中的碱基改变,则密码子一定改变 ⑦ 若Y 链中的碱基改变,则氨基酸一定改变

A .③④⑤⑦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⑦

D .①③⑤⑥

[变式训练2] 已知AUG 、GUG 为起始密码,UAA 、UGA 、UAG 为终止密码。某原核生物的

一个信使RNA 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 -U -U -C -G -A -U -G -A -C……(40个碱

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数最多为()

A.20个B.15个C.16个D.18个

【探究点二】对中心法测的理解

[例题3] 1983年科学家证实,引起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下列能正确表示HIV感染人体过程的“遗传信息流”的示意图是()

[思维拓展]

大肠杆菌和禽流感病毒(含RNA复制酶)的遗传信息又是怎么传递的?请用图解表示

①大肠杆菌

②禽流感病毒

[归纳总结]完善后的中心法则的图解

[变式训练3]中心法则包括下列遗传信息的转变过程,其中揭示生物遗传实质的是()A.从DNA→DNA的复制过程B.从DNA→RNA的转录过程

C.从RNA→蛋白质的翻译过程D.从RNA→DNA的逆转录过程

[思维拓展]

(1)中心法则体现了基因的两大功能是、。

(2)通过中心法则可以看出,基因能够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通过哪些途径得以实现?

①基因通过控制的合成来控制过程,从而间接控制性状。

②基因通过控制来直接控制性状。

(3)基因与性状之间数量关系怎样?性状只受基因控制吗?

[变式训练4]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B.蛋白质的功能可以体现生物性状

C.蛋白质的结构可直接影响生物性状D.基因与性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变式训练5]香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

制,其显性基因决定花色的过程如图所示。

(1)从图可见,紫花植株必需同时具有和基因,方可产生紫色物质。(2)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其表现型分别是和。

(3)AaBb×AaBb的子代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和。(4)本图解说明,基因与其控制的性状之间的数量对应关系是

[课堂小结]

结合本节所学知识,完成图解,并领会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密码子可以决定多个氨基酸

B.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

C.一个mRNA只能结合一个核糖体

D.转录和翻译都可发生在线粒体内

2.一个转运RNA的3个碱基为CGA,此RNA运载的氨基酸是()

A.酪氨酸(UAC)

B.谷氨酸(GAG)C.精氨酸(CGA) D.丙氨酸(GCU)

3.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

A.75对碱基B.78对碱基C.90对碱基D.93对碱基

4.在遗传学上,把遗传信息沿一定方向的流动叫做信息流。信息流的方向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过程都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B.能进行④或⑤过程的生物不含DNA

C.①过程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③过程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5.如图为两个核糖体沿同一个mRNA分子移动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对此过程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主要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B.此过程表示多个核糖体参与形成一条肽链

C.此过程需要tRNA和ATP

D.此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学案20 基因的表达

课后拓展案

1. 以下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RNA是某些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和催化剂

B.mRNA根据密码子依次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

C.mRNA的主要功能是把DNA的遗传信息传给蛋白质

D.HIV的RNA中插入某些核苷酸会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2.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B. 每种tRNA只运转一种氨基酸

C.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 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3.(2011·连云港检测)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结合,这些抗生素均阻断了下列哪种过程()

A.染色体活动B.DNA复制过程C.转录过程D.翻译过程4.着色性干皮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起因于DNA损伤。深入研究发现患者体内缺乏DNA修复酶,DNA损伤后不能修补从而引起突变。这说明一些基因可以()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从而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D.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随之改变

5.某科学家用15N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32P标记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某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已知这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0 h,两种核苷酸被利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图中32P和15N的利用峰值分别表示()

A.复制、转录B.转录、复制

C.复制、蛋白质合成D.转录、蛋白质合成

6.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

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B.图中所示的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C.遗传信息由②传递到⑤需要RNA作中介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

由此可确定①在遗传上不具功能

7.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判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

A.TGU

B.UGA

C.ACU

D.UCU

8.如图表示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丙的合成可能受到一个以上基因的控制

B.图示过程没有遗传信息的传递

C.过程a仅在核糖体上进行

D.甲、乙中均含有起始密码子

9.下列对图表的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环丙沙星和红霉素分别抑制细菌的①和④过程

B.青霉素和利福平都能用来杀灭病毒

C.结核杆菌的②和③过程都能发生在拟核中

D.①②③④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

10.如图为某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

B.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翻译

C.图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D.该细胞可以是人体成熟的红细胞

11.在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分别是( )

A.①②⑤和③②④⑤

B.①②⑤和④⑤

C.②④⑤和③④⑤⑥

D.②⑥⑦和②④⑤⑥

12.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DNA→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在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一定相同

D.在细胞的一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

13.如图为面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面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14.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录时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碱基序列

C.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翻译出蛋白质

D.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强密码的容错性

15.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中心法则

B.DNA中的遗传信息是通过转录传递给mRNA的

C.DNA中的遗传信息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D.DNA病毒中没有RNA,其遗传信息的传递不遵循中心法则

16.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17.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18.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B. 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C. 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D. 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19.(2013·新课标全国理综Ⅰ)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0.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

(1)①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_ __,模板是亲代DNA的_____条链。

(2)②过程表示_______,主要是在________中进行的。

(3)逆转录酶催化_______(填序号)过程,能进行该过程的生物的遗传物质

是_________;需要解旋酶的过程包括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过程。

(4)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表达的最后阶段为图中的______(填序号)过程,场所是_______。(5)在实验室中,科学家用链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DNA结合,来合成多肽。请用虚线在图中表示这一过程。

21.(2013·江苏生物)图中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

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2)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

(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③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②、③而不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是。

(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②时启用的起始点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

22.若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将由变为。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填“a”或“b”)链中。

学案20 基因的表达

课前探究案

[基础知识回顾]

一、1、核糖核苷酸 A U G C 核糖

2、单小核孔

[思考] 0

3、细胞质吡罗红

4、(1)细胞核(2)运输氨基酸(3)核糖体

二、1.细胞核DNA双链中的一条链2.(2)核糖核苷酸氢键(3)RNA聚合酶(4)mRNA

双螺旋

思考:

①间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②模板原料酶能量

③边解旋边转录

④互补,但模板上A与U配对

三、1.细胞质 mRNA 氨基酸

2.(1)mRNA (2)碱基 (3)64 3 2 61种

3.(1)61 (2)氨基酸配对反密码子 (3)1 1 多

[思考] 否否

4、(1)核糖体 (2)互补配对 (3)—CO—NH—(4)核糖体终止密码子(5)蛋白质[思考]

①间核糖体②模板原料酶能量③一个mRNA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大量蛋白质

④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四、1、克里克 2、3、4、略

五、1、酶代谢酪氨酸酶

2、蛋白质的结构跨膜蛋白

3、(1)线性(2)基因基因产物环境

[练习]

1.C

2.D

3.C

4.D

5.C

6.D解析: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发生变化,不一定导致密码子的改变,因为兼并性。

7、解析:该生物体出现了新的性状,可以确定是蛋白质发生了改变,由此联想到其基本组

成单位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列顺序发生变化,结合本题中提供的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故应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或数目发生了改变。

答案:(1)DNA RNA蛋白质(2)①细胞核(3)②RNA聚合酶核糖核苷酸(4)tRNA④多肽(肽链)(5)1氨基酸的种类或数目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DNA分子的复制、转录、翻译之间的区别、联系和应用[例题1]

(1)翻译转录

(2)④DNA A 细胞核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3)②核糖体③mRNA①tRNA四 4

(4)解旋酶和DNA聚合RNA聚合(5)表达遗传信息[例题2] D 【例题2】D

[思维拓展]

(1)4 4 4 78 61

(2)600 200

(2)1种或多 1 1种或多 1

(3)6:3:1

[变式训练]

1.B 解析:X链是DNA链,Y链是RNA链,表示DNA转录过程,图中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X中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Y中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若X链中的碱基改变,则密码子一定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兼并性,若Y链中的碱基改变,则氨基酸不一定改变。

2.C

【探究点二】对中心法则的理解

[例题3]D

考查的是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它的遗传信息先通过逆转录,把RNA的信息传到DNA(但RNA自身不复制),DNA可以复制,也可以通过转录把信息传到RNA,再通过翻译,把RNA中的信息反应到蛋白质上,D正确,其它均错。

[思维拓展]①

[归纳总结]

[变式训练3]A

[思维拓展]

(1)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的表达(2)①酶代谢②蛋白质的合成

(3)不是,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一种性状可由多个基因控制性状还受环境影响[变式训练4]A

[变式训练5](1)A B(2)紫色白色(3)9/16 7/16(4)一个性状可由多种基因控制

[课堂小结]略

[当堂检测]

1. D

2. D

3. D解析:设共有X个氨基酸构成这条肽链,则2778=110X-18×(X-1),X=30。30

个氨基酸对应信使RNA的碱基数是90,加上无实际对应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3个碱基,共有93个碱基,那么,编码该链多肽的基因上至少有93对碱基。

4. B

5. B

课后拓展案

1.B

2.C

3.D解析:四环素的作用机制在于药物能特异性地与细菌核糖体结合,阻止氨基酰- tRNA在该位上的联结,从而抑制肽连的增长和影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红霉素可透过细菌细胞

膜,与细菌核糖体可逆性结合,阻断了tRNA结合至核糖体上,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红霉素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链霉素主要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

合成。氯霉素为脂溶性,通过弥散进入细菌细胞内,并可逆性地结合在细菌核糖体上,使肽链增

长受阻(可能由于抑制了转肽酶的作用),因此抑制肽链的形成,从而阻止蛋白质的合成。

4.C

5.B

6 .D

7.C解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作1个密码子。

据表,mRNA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可推知mRNA的密码子最后的碱基为U;DNA的一条链为TG,另一条链为AC,若DNA转录时的模板链为TG链,则mRNA的密码子为ACU,若DNA转录时的模板链为AC链,则mRNA的密码子为UGU。

8.B

9.C

10.A 解析:图示表明,在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所以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肽链)。图中附有核糖体的4条链是转录后的mRNA,而不是4条肽链。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DNA,无法进行转录和翻译。

11.B

12.D

13.C解析:基因②不表达,不能合成精氨酸,是因为酶③和④没有作用的物质

14.C

15.D

16.C解析:图示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故为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故A、D错,转录是核糖体沿mRNA移动,故B错,选C。

17.B

18.A 解析:一种tRNA上只有一种反密码子,只能识别并携带一种氨基酸,A错误;DNA 聚合酶是蛋白质,应该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反密码子是由位于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的,C错误;线粒体中有合成蛋白质所需的DNA、RNA以及相关的酶等,也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D正确。

19.D

20.解析:(1)①是DNA的复制,模板是亲代DNA的两条链,原料是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2)②是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在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进行。

(3)逆转录酶可催化逆转录反应,即③,只发生于RNA病毒中,DNA的复制需要解旋酶。(4)遗传信息表达的最后阶段是翻译,场所是核糖体。

(5)若单链DNA也可指导蛋白质合成,则遗传信息也可由DNA→蛋白质。

答案:(1)4种脱氧核苷酸两(2)转录细胞核

(3)③RNA ①(4)⑤核糖体

(5)图中加一条虚线由DNA指向蛋白质

21. 解析:(1)图①②③表示的过程依次是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2)RNA中G+U=54%、C+A=46%,则其DNA模板链中C(29%)+A=54%、G(19%)+T=46%,计算得DNA一条链中A+T=52%,故双链中A+T=52%,A=T=26%。

(3)该基因突变是由于一个碱基对的改变引起的,故异亮氨酸的密码子中第2个碱基U变为了碱基C成为苏氨酸的密码子,相应的则是基因中T//A替换为了C//G(或A//T替换为了G // C)。

(4)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都不能发生,高度分化的细胞即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中能进行转录和翻译,但不能进行DNA的复制。(5)1个DNA分子中含许多个基因,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故进行转录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答案:(1)细胞核(2)26% (3)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4)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5)不完全相同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22. GUC UUC 4 a

【赢在起点】2014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63讲:第十一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十一单元生物技术实践 学案63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 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2.(2012·深圳模拟)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 ℃,并具有一定湿度 B.腐乳制作中盐、卤汤中的酒和香辛料不仅起防腐杀菌的作用,还能调制腐乳的风味 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3.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4.(2012·湘潭高三第一次模拟)下列关于果醋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打开发酵瓶 B.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 C.当糖源不足时,醋酸菌先将酒精转变成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D.在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乙醇和二氧化碳 5.在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中,都要防止微生物污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 B.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 C.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果酒时,将封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部分的盐要铺薄一些 6.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消毒不能杀死物体内所有的微生物 B.利用平板划线法可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C.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不同 D.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于微生物的接种 7.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概念: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RNA ,再从 RNA 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给 DNA 的复制过程,叫做“中心法则”。“中心法则”实际是对 DNA 的两个基本功能的概括。后来,某些病毒的逆转录过程以及 RNA 的自我复制的发现,又补充和发展了“中心法则”。 2.图解 3.含义: 4.不同种类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是() A.两者都只有②③ B.两者都有① C.两者都有①②③ D.前者有①②③,后者有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相关的知识。造血干细胞能够不停分裂的细胞,因 此具有①②③,唾液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因此具有②③。 答案:D 知识拓展不同生物大分子类型 (1)中心法则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知识,涉及DNA复制,RNA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等相关知识,与最新遗传学发展结合较多,如RNA干扰,基因沉默等等。 (2)中心法则中几个生理过程如何能准确地进行?每一过程能准确进行,主要

取决于两个方面: ①前者为后者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模板;②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决定了后者是以前者提供的模板为依据形成的。 由此可见,准确的模板和严格有序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保证了遗传信息的正常传递和表达,进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性。 变式训练1 (2010连云港调研)随着对遗传学的深入研究,现在有些科学家正在使用一种生物化学技术使人体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该项技术很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内的( ) A .ATP 的合成过程 B.某些信使RNA 的合成 C .许多DNA 的复制过程 D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脱水缩合反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理解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是本题的解题突破口。由题意可知,化学干扰技术使致病基因“沉默下来”有可能是干扰了基因的表达,即可能干扰了细胞内某信使RNA 的合成过程。 答案:B 重难点二 基因、性状和蛋白质间的关系 1.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 2.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 3.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方式 (1)直接途径:基因型???→控制结构蛋白质???→控制细胞结构???→控制 生物性状 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间接途径:基因???→控制酶或激素???→控制 细胞代谢 ???→控制 生物性状 例如:苯丙酮尿症和白化病、豌豆的粒型。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考能专项突破(二)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考能专项突破(二) 2.生物膜系统的模型解读 ?热图呈现 解读 (1)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为(如图1): 细胞膜 ――→“出芽” 小泡高尔基体――→“出芽”小泡内质网,核糖体合成 (2)图2表示用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该图不仅表示了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表示了某种结构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 化。 (3)图3和图4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小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小泡,后发出小泡),细胞膜面积相对 增大(只接受小泡)。 ?典例剖析 标记的亮氨酸后,测得H 3 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与合成和分泌乳蛋白相关的一些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有关的生物膜面积 变化如图乙,其相关结构关系如图丙,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丙中首先可观察到 H3 A 标记的细胞器是 ③ .能在图丙中 B ④ 上观察到 H3 标记表明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 C.图甲中c曲线所指的细胞结构是高尔基体 D.图乙中d曲线表示的细胞结构是内质网 答案A 解析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图甲中a、b、c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减少,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多,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前后基本不变(先增加后减少)。 解题模板解答生物膜系统的“2”点关注1分析此类问题要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含义和每一个柱状图代表的物质结构 ,要对同一物质结构变化前后进行比较。2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先判断该物质是否是分泌蛋白,并结合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 输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跟踪训练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内生命活动变化前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膜面积变 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可以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B.图乙可以表示B细胞受相应抗原刺激前后膜面积变化图 C.胰岛B细胞只发生图甲过程而不发生图乙过程 D.图甲、图乙变化过程可反映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C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山东专用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二篇能力1类型4遗传设计实验学案.doc

类型4 遗传设计实验 (2018·全国卷Ⅰ)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眼性别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 1/2雌9∶3∶3∶1 1/2有眼 1/2雄9∶3∶3∶1 1/2雌9∶3∶3∶1 1/2无眼 1/2雄9∶3∶3∶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填“显性”或“隐性”)。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伴性遗传。 3.设计杂交实验。 1.审题关键点: (1)表格数据分析:从杂交亲本及其子代表现的特点入手,先进行单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用一只无眼雌蝇和一只有眼雄蝇杂交,子代果蝇中有眼∶无眼=1∶1属于测交比例。 (2)选用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高三生物复习学案:专题2 细胞代谢1 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专题二细胞代谢 小专题一物质跨膜运输与酶和ATP 核心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一:物质跨膜运输 1.物质运输方式的比较 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物质 自由 扩散 协助 扩散 主动 运输 胞吞 (内吞) 胞吐 (外排) 运输 方向 高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低浓度 低浓度→ 高浓度 细胞外 →内 细胞内 →外 运输 动力 浓度差浓度差能量 (ATP) 能量 (ATP) 能量 (ATP) 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 实例水、CO 2 、O 2 、甘油、乙 醇 红细胞吸收 葡萄糖 K + 、Ca 2+ 、Mg 2+ , 小肠吸收氨基 酸、葡萄糖 白细胞吞噬病 菌、变形虫吞食 食物颗粒 胰腺细胞分泌 胰岛素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2)O2浓度

特别提示:①乙图中,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受运载物质载体数量的限制,细胞运输物质的速率不再增加。 ②丁图中,当O2浓度为0时,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细胞也可吸收物质。 (3)温度 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因而影响物质运输速率。低温会使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下降。 【例1】(2010·广东卷,1)下图是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被动运输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能力。分析图示可知,矿质离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协助,还消耗能量,故为主动运输。 [答案] C [知识总结]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即使是由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2)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3)是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6单元 专项突破

重点题型研析6——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相 关计算 典例剖析某基因含有2 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占21%,由此不能得出() A.该基因中G占29%,C有1 160个 B.该基因转录形成的RNA分子中U占21% C.该基因复制3次需要5 88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D.该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中(A+T)占该链的42%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1%,C%=G%=29%,故该基因中C有1 160个。由于该基因转录时以一条链为模板,故形成的RNA分子中U的比例是不定的,但该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中(A+T)占该链的42%。该基因复制3次需要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4 000×21%×(23-1)=5 880(个)。 答案 B 技法点拨 1.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的计算 (1)“双链中,不配对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具体表达式为(A+C)/(T+G)=1(将A =T、C=G代入上式即可证明)。 (2)“DNA的两条互补链中,不配对的两碱基和的比值互为倒数”。具体表达式为[α链 的(A+C)/(T+G)]·[β链的(A+C)/(T+G)]=1。 (3)“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具体表达式为α链的(A+T)/(C +G)=β链的(A+T)/(C+G)=双链的(A+T)/(C+G)。 2.与DNA半保留复制相关的计算 (1)双链DNA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含亲代DNA单链的子代DNA总是 2个,占子代DNA总数的比例为2/2n,亲代DNA的单链占所有单链的1/2n。

(2)某DNA分子中含某碱基a个,则复制n次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第n次复制需要含该碱基的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3.基因表达过程中有关DNA、RNA、氨基酸的计算 (1)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产生一条单链mRNA, 则转录产生的mRNA中碱基数目是DNA中碱基数目的一半,且DNA模板链中A+T(或C+G)与mRNA中A+U(或C+G)相等,则(A+T)总%=(A+U)mRNA%。 (2)设mRNA上有n个密码子,不考虑终止密码子,因mRNA上的密码子都决定一个氨 基酸,需要一个对应的tRNA分子参与连接。所以,密码子的数量∶tRNA的数量∶氨基酸的数量=n∶n∶n。 (3)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 子中氨基酸数目约为mRNA中碱基数目的1/3,约是双链DNA中碱基数目的1/6。即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基因中的碱基数(指双链)、mRNA分子中的碱基数、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之比约为6∶3∶1。 跟踪训练 1.已知某RNA分子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17%,尿嘧啶占21%,则转录形成该RNA的基因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为() A.17% B.21% C.无法确定D.50% 答案 D 解析由题意可知,转录形成该RNA的模板链中(G+C)%=62%,(A+T)%=38%,由于一条链中(G+C)、(A+T)的比例和整个DNA分子中(G+C)、(A+T)的比例相等,所以DNA分子中(G+C)%=62%,(A+T)%=38%,且DNA分子中A=T、G=C,所以整个DNA分子中(A+G)所占比例为50%。 2.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③部位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分子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D.把该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答案 C 解析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都作用于①部位;该DNA的特异性不表现在碱基种类上,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导学案 【重难点突破】 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从甲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程度高。 分析:要除掉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应采用图中C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 (2)从乙图可以读到以下信息: ①曲线中H点表示促进生长最适浓度g,在OH段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增强,而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作用减弱。 ②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m<X<2m。 ③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侧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 X<m。 【典题演示1】(2011·南京一模)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将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内源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 A溶液浓度为1 mg·L-1时,对切段伸长的促进效果最明显 C. A溶液浓度为0.001 mg·L-1时,对切段伸长无促进作用 D. 若两次实验所得数据偏差较大,也应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变式训练1】 下图(1)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3)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③D.②和④ 答案:D 解析:从图(1)看出a、b两点都在生长,故生长素浓度都在促进生长的范围内,但由于单侧光的影响,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分布较多,这样生长素浓度a侧大于b侧。由图(2)可知胚芽鞘的最适浓度范围为10-10 mol/L,所以图(3)中,a的浓度应为②,b的浓度应为④,这样才能促进a、b两点都生长,且a侧比b侧生长快。

高中生物实验学案(全部详细并配套练习)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复习归纳 类型Ⅰ:显微观察类 一、显微镜(必修一 P7) 1、认识显微镜的结构,见右图: 1.镜座 2.镜柱 3.镜臂 4.镜筒 5.目镜 6.转换器 7.物镜 8.粗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台 11.通光孔12.压片夹 13.转换器14.反光镜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低倍镜对光;换上高倍镜后只能调细准焦螺旋; (2)使用显微镜观察物象时,两眼都要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3)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4)放大倍数计算:(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使用凹面反光镜、增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增加视野亮度,使物象明亮清晰。 [课堂巩固] 1、将制作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细胞的透明度较大,为便于观察,应采取下列何种措施() A.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B.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D.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2、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是细胞质流动方向(图中箭头)和叶绿体(图中黑点)所在 位置,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和叶绿体的实际位置是 ( ) A.顺时针、右边B.逆时针、右边 C.顺时针、左边 D.逆时针、左边 3、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3、4为目镜;5、6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切片的距离。欲获得最大放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组合是 A.1、3、5 B.2、4、6 C.2、3、5 D.2、4、5 4、下面是用显徽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 要把显徽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 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精品学案: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第25讲 通过激素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考纲要求] 1.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2.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Ⅰ)。3.血糖调节(Ⅱ)。4.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5.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考点一 人体主要的激素和激素调节的特点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观点: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2)斯他林和贝利斯????? 假设: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 一种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化学物质 实验: ?????稀盐酸小肠黏膜――→混合研磨提取液――→注入静脉―→促 进胰腺分泌胰液 (3)结论: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2.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与靶器官(靶细胞)

(1) (2) (3)

(4) (5) 深化拓展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同作用。如:

(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3.激素调节 (1)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2)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2)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才能合成激素(×) (3)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 (4)各种激素都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5)人在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将患侏儒症,其身材矮小,且智力发育不正常(×) (6)甲状腺激素不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 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

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9单元 专项突破

重点题型研析9——概念图类解题技能 典例剖析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中的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解析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①表示兔的同化量;生产者及各级消费者都有一部分能量流向分解者,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是最少的;②表示狐的同化量,图中②/①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D 技法点拨 1.能量流动图解 该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识别该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入射的太阳能并非全部被生产者吸收;(2)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除了最高

营养级外,每个营养级的能量是四个数值之和:本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和最高营养级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3)两个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 2.物质循环图解 该图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识别时要注意:(1)正确判断图解中字母表示的成分。A与CO2大气库之间是双向箭头,则A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正确识别图解中数字表示的生理过程及发生的场所。过程①为光合作用,是大气中 CO2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主要发生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过程②③⑤是生物的呼吸作用,过程⑤又称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3)该图中还缺少化学燃料的燃烧,如果该过程过度,则会导致温室效应。 跟踪训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示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B.从图中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 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过程的能量值为②与③过程对应的能量值之和答案 A 解析消费者捕食生产者的过程也就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获取能量的过程;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的;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由于①过程固定的能量中一部分被生产者呼吸消耗(②)、一部分传递给消费者,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③),所以①>②+③。

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非选择题必考专题二遗传规律第6讲分离定律学案

第 6 讲 分离定律 [ 考试要求 ] 1. 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 (b/b) 。2.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解释及验证 (b/b) 。3. 分离定律的实质 (b/b) 。4. 显性的相对性 (a/a) 。 5.分离定律的应用 (c/c) 。 6.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 结果与科学方法 (c/c) 。 7.杂交实验的 设计 (/c) 1. (2018 ·浙江 4 月选考 ) 一对 A 血型和 B 血型的夫妇,生了 AB 血型的孩子。 AB 血型的这种 显 性类型属于 ( ) B. 不完全显性 D.性状分离 解析 I A 与 I B 这两个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 两者互不遮盖, 各自发挥作用, 表现为共显 性。 答案 C 2. (2018 ·浙江 11 月选考 ) 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B. 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C. F 1自交,其 F 2 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D. F 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解析 豌豆是自花授粉、闭花授粉植物,因此应在花蕾期花粉尚未成熟时去雄, A 错误;完 成人工授粉后套上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B 错误; F 1自交,其 F 2中同时出现紫 花和白花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出现白花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 错误; F 1 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D 正确。 答案 D 3. (2015 ·10 月浙江选考卷 )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杂合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 交,其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 A.完全显性 C.共显性

高三生物 酶ATP复习学案

探究影响酶活性实验与ATP 一、复习目标: 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指导一:认真阅读教材第82-83页实验内容,3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1.实验原理 (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鉴定原理:,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来判断酶的活性。 (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鉴定原理:,从而影响,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产生量的多少。 2.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酶活性大小通常以来表示。 3.在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不能先将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再分别放置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原因是酶具有,把酶和反应物混合后就会立即发生催化反应。 4.不能用H2O2为原料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原因是。5.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利用斐林试剂检验产物的生成,原因是,这样会导致试管中温度发生变化,影响实验结果。 自主学习指导二:认真阅读教材第88-90页内容,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1.ATP的结构 (1)元素组成:。 (2)结构简式,其中“A”代表,“~”代表。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的合成ATP的水解 反应式 所需酶ATP合成酶ATP水解酶 能量来源储存于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 能量去路储存在 反应场所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3.ATP的主要功能 细胞内的一种,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4.ATP的主要来源 (1)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的。 (2)绿色植物的。 5、(1)ATP在生物体内含量,但转化,从而使细胞中的ATP总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 (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因为转化过程中所需的,但是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 (3)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三、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种类 B.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 C.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因变量是底物的消耗量,温度和底物的量为无关变量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其他实验因素均设置为等量 2.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双选) ( ) 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气泡的产生速率

精品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人教版必修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回扣基础要点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原因是氨基酸多种多样的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蛋白质排列顺序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光滑粗糙多糖类荚膜多糖类荚膜败血症无毒性 2.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体内转化)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不死亡不死亡转化因子 3.

(1)S 型细菌加热杀死后, 变性失活,DNA 氢键破坏双链打开,但降温后变性的DNA 可复性恢复正常(类似于PCR 扩增中变性复性过程)。 (2)细菌转化实验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 蛋白质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原理:T2噬菌体以自己的 为模板,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2.方法: ,用 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 3.材料 (1)T2噬菌体的核酸为 ,存在于 ,尾部及头部外侧为 。 (2)T2噬菌体的生活方式是 ,宿主细胞为 , (能/不能)在培养基上繁殖。 DNA 细菌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5S 32P DNA 头部 蛋白质 不能 寄生 大肠杆菌 艾弗里转化实 验(体外转化) 原理:对S 型细菌的成分提取、分离、鉴 定,并与 混合培养,以观察 各成分的作用 过程: 结论: 才是使R 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 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R 型活细菌 DNA R 型+S 武型 R 型

4. 底高检测到 5.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即DNA是遗传物质。 6.实验思想:将和蛋白质等分开,直接地、去观察各自的作用。DNA DNA 单独地 练一练 (高考真题)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 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四、RNA也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过程及结果 2.结论:是遗传物质。 RNA 五、两个重要结论及原因 1.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是,此外和两种细胞器中也存在少量DNA分子。 2.DNA是遗传物质,因为自然界中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

2019最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教材基础实验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学案(考试专用)

考点34 探究类实验和调查类实验 1.探究设计类实验操作流程模板 2.调查类实验一般操作流程模板 1.探究类实验

2.调查类实验

题组一探究类 1.(2018·雨花区校级模拟)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淀粉酶溶液,分为A、B、C组,并分别调整到0 ℃、25 ℃、100 ℃,然后在每支试管中加入温度分别为0 ℃、25 ℃、100 ℃的等量淀粉溶液,保持各组温度30 min后,继续进行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碘液,试管内液体颜色都可能出现蓝色 B.若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一段时间,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该实验的对照组是A组,实验组是B、C组 D.在0 ℃和100 ℃之间每隔10 ℃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 答案 A 解析由于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因此三支试管中淀粉可能不会完全水解,因此试管中的淀粉会遇碘变蓝,A正确;0 ℃和25 ℃均属于低温条件,淀粉均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解,因此A、B两试管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而在高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丧失,因此C试管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实验的对照组应该是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的实验装置,这三种温度条件均不是适宜温度,C错误;在0 ℃和100 ℃之间每隔10 ℃设置一个实验组,就可确定该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但不能确定最适温度,D错误。 2.(2018·泰安一模)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互为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实验的因变量是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 D.实验中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 答案 C 解析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所以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组实验互为对照,易于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A正确;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所以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因变量是酵母菌CO2产生快慢和是否有酒精产生(或石灰水的混浊程度和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样液的颜色变化),C错误;实验中将进气管、排气管与锥形瓶连接后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确保不漏气,D正确。

高三生物 细胞膜复习学案

细胞膜 一、复习目标: 1.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自主学习指导一:认真阅读教材第40-43页内容,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1.制备细胞膜 (1)实验原理:动物细胞放在蒸馏水中,细胞,细胞内物质流出即可得到。 (2)材料:。 2.细胞膜的成分 主要包括,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此外还有少量的。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3.细胞膜的功能:1、。 2、。 3、。 4.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图1体现了通过实现细胞间的交流,图2体现了细胞与细胞间的 交流。图3体现了通过传递信息。 (2)细胞识别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 自主学习指导二:认真阅读教材第65-68页内容,5分钟后独立完成下列检测 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实例(实验)结论(假说) 19世纪末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欧文顿认为膜是由组成的 20世纪初将膜分离提纯,并进行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

1925年红细胞膜中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后面积 是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 1959年电镜下细胞膜呈清晰的 的三层结构 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 三层结构构成 1970年人、鼠细胞杂交实验 1972年流动镶嵌模型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 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 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大多 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 (3)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其分布特点 是。 3.探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的不同点 (1)结构特点,温度对此特点的影响是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 高,细胞膜的流动性。 (2)功能特性是,影响此特性的内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 (3)二者存在的关系是:的基础,膜只有具有, 才能表现出。 三、当堂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制备及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家鸡的红细胞是最佳的实验材料 B.若选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应先用镊子去除细胞壁 C.制备细胞膜应先利用吸水涨破法,再利用差速离心法获取 D.可以用高倍镜直接观察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第Ⅲ部分——实验设计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 (mL) 调pH至 处理时间 (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 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2009福建26)8分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 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 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 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C③④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