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才成长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人才成长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人才成长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人才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的劳动、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的过程。创造力是人成才的关键,通过创造力的培养以提高创造能力,依靠创造性劳动以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

一、创造力的概念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创造力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还很欠缺,而对于“创造”“创造性”“创新性”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也不多。笔者以为,相关

概念的辨析是我们准确把握“创造力”科学内涵和路径研究的必要前提。“创造”是人们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们在大量的模仿性和重复性劳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造性”“创新性”是人们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特有的性质。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的目的和社会条件下,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促成新事物、新成果的产生,或者是在事物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心智能力、个性素质以及一系列连续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的总和;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创造力是一种特定功能的生产力,是人们在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

综合能力;人才学从人才最本质的

特征出发,认为成才过程中所要求

的创造力应该有其特定的要求。尽

管学者们研究的视角不同,但其本

质内涵是一致的。

笔者以为,创造力指的是个人

或组织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运用

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独创性地提

出新思想、产生新概念、解决新问题

和创造新事物,从而获得创造性劳

动成果的综合能力。应该把握创造

的主体、创造的条件、创造的依据和

创造的结果四个标准对创造力加以

准确界定。

二、创造力在成才过程中的

作用

1.创造力是成才的前提条件。

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

质,能够在一定外部条件的支持下

通过不断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对

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

人。人才与非人才的重要分水岭,就

要看这个人是否拥有一定的创造能

力,关键在于个人拥有创造力的大

小。人才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

的劳动者,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能

够在前人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

新和发展,不断推进创造性劳动成

果从量变向质变飞跃。创造性劳动

成果是判断人才的外在客观依据,

它是人们的创造力在创造性活动过

程中效益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不

发挥创造力,具有再良好的素质,也

不会产生创造性劳动成果。创造力

是一种潜能力,是成才的可能性条

件,人们只有通过创造性活动把这

种可能变为现实才能成为人才,才

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施展才华,做

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创造力是成才的关键因素。

时代的发展引起劳动工具功能的自

动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巨大转变,

改变了劳动工具的功能性质。一个

拥有创造力的劳动者能够在社会实

践活动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

力以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前

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成果取得

社会的普遍认可而成为人才;成才

后,随着创造力的提高,创造性劳动

成果必然随之增大,人才又会从初

论人才成长过程中创造力的培养

□卢鹏

CAIZHIRENSHENG|才苑广角·才智人生

|

77

2011.2人才资源开发

级人才上升到中级人才再上升到高级人才。如果缺乏创造力,即使个人记忆能力再突出,知识储备再庞大,实践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取得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也就成为不了人才。创造力的创新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的本质属性要求劳动者的思想和行为都要与时俱进,及时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努力在劳动过程中将模仿性劳动转化为创造性劳动推动社会的发展。

3.创造力是成才的不竭动力。拥有创造力的人,就应该是一个创新型人才,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和勇于提出新思想的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拥有其特有的个性品质:强烈的好奇心、永不满足的进取心、强烈的求知欲、坚韧顽强的意志、积极主动的态度、独立思考的精神等。好奇心、进取心、求知欲、意志力、精神力都是成才的重要驱动力,促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去追问自己、反省自己,不断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从而创造性地取得劳动成果。同时,强大的创造力能够激发人们隐藏在体内的巨大潜能,突破自身的局限达到一个质变效果,提升自己的能力。相反,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只会墨守成规,缺乏进取求新的意识,从而阻碍自己成才。

三、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1.重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实现劳动的质的飞跃。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基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从而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

践活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进行的

劳动遵循模仿性劳动到重复性劳动

再到创造性劳动的渐进性发展过

程,并非所有的创造性劳动成果都

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和新产

品”,原有创造性劳动成果之上的发

展创新所取得的劳动成果同样是创

造性的。在这个漫长的重复性劳动

过程中,人才要取得创造性的劳动

成果就必须勤奋学习、积极思考、大

胆探索,积极主动地将理论知识运

用于社会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丰富和扩

大,在重复性劳动基础上促成劳动

的质变从而创造新的劳动性成果。

2.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保障

人才健康成长。人是社会中的人,总

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的成才

过程也是如此。获取创造性劳动成

果的过程,就是创造主体在一定的

创造环境下,通过创造性劳动作用

于创造对象的整个过程。通过后天

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创造主体

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自己各方面的

能力,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实

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准备。创

造环境的作用在于,为人们的创造

性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

神动力。物质条件方面,一是提供

必要的生活资料,从而保证实践主

体的生存、发展与创造;二是为实

践活动开展提供相应的场所和空

间,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精

神动力方面,一是发现大自然的美

感,以此愉悦人的心情,提高情感

体验;二是社会环境提供理论指

导、舆论教育、风气熏陶、人际交往

等机会,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从而

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竞争。

3.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实现主

观愿望的现实转化。创造力的培养

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通过社会实

践将人的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技

能,二是要通过创造性劳动将人的

内在素质转化为实际的创造性成

果。创造力要求人们树立创新意

识,饱含创新精神,并积极主动地

将自己的新思考、新想法运用到创

造性的劳动过程中,要求人们及时

地将自己的主观愿望转变为社会

现实。因此,在社会实践和创造性

劳动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敢于探

索、勇于革新、转变思维,积极将自

己内在的潜力和能量激发出来,转

化成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现实技

能;另一方面,我们要依靠自身的

综合素质积极进行社会性劳动,并

努力将这种劳动转化为创造性的

劳动成果。

4.打造过硬的心理素质,提供内

在支撑。社会竞争压力范围和强度

的继续扩张,必然加剧人们内心的

抑郁、焦虑和烦躁,影响人们特别

是人才在实践活动中的良好心态

和创造性劳动。创造力作为一种心

理活动过程,其培养就要遵循心理

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关键在于打造

坚强的意志力,尤其是在关键的创

造性劳动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往

往不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一个人

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面临

严峻的社会现实压力时形成正确

的认识,理性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

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积极面对困

难和挫折,树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以

提升自己的社会抗压能力。同时,

人才的良好心态是我们坚持创造

性劳动,获取创造性劳动成果以提

升自身创造能力的内在支撑。(作

者单位西南大学)■

编辑周俊

|才苑广角·才智人生|CAIZHIRENSHENG 78

人才资源开发2011.2

论艺术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论艺术教育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本文阐述了艺术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论证了艺术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积极作用。指出艺术教育能为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供知识基础;艺术教育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人的创造意识;培 养人的创造性实践能力。因而,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标签: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性人才;培养 艺术教育作为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重点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它在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健全的人格心理、活跃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当前科技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紧迫,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中的重要课题,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实践能力、创造性意识的形成都有积极 影响,可见,艺术教育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什么是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艺术教育在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对受教育对象的发展要求是全面的、综合性的,艺术教育通過艺术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教学和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实 施艺术教育,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 创造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部分,提高人的创造力,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必然要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是人的根本特性,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随着信息社会到来,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信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的素质备受重视,人的素质有基础知识层次、技能发展层次、思维和能力层次、还有创造性层次。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要来看,对人的素质要求在能力和创造力方面更为重要。 可见,培养创造性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才成长的规律

人才成长的规律 春暖花开,冬雪纷飞。大千世界,每个生命和事物都有其成长的规律,人才成长也亦是如此。 小热带鱼在不同大小的水域中成长的快慢不同,罗杰塔尔的实验证明寄予更大期望的学生成绩的提高更快。这些事情所体现出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外因,即环境。狼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这样生存下来则说明的是人才成长规律的内因,即自身。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奠基石。俞敏洪如果没有考入北大这样一个大的平台,又怎会有现在的成就,全国最大的外语培训学校(新东方)创始人?卡耐基如果没有继母对他寄予的期望楁信心,又怎会激发出他内心潜在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罗尔·罗杰斯如果没有小学时校长对他的期望与鼓励,又怎会让纽约州的州旗作为人生之信念永飘心中并实现,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所以,环境对于人才的成长极为重要。亦如那条热带鱼和那些被选中“最有前途者”的孩子们一样。在大的环境中成长的快速,在期望和信心中成长的壮实。 环境是人才成长的基础,自身的努力更为重要。试想俞敏洪自己不努力的话,也许北大就放弃了他,自己的余生也就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试想卡耐基不上进的话,不管继母再怎么对他有期望和信心,也无法使他成为有影响力的人。试想罗尔·罗杰斯在他以后的人生中,语言上继续夹杂着污言秽语,衣服上继续沾满泥巴,不挺直腰杆做人,无论校长对他再怎么鼓励,亦不会让他出人头地。所以,不可轻视内因,自身的力量对于人才培养的影响意义重大。狼没有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体验,空有好奇心,也不能顽强的生存下来。 环境和自身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如世界万物都有其成长规律,只要找到各个事物的规律性,万物都会向其最自然的方向发展,人才的发展也应遵循其应有的规律。 正是因为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对音乐的热爱近乎痴迷,并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才能有如今声名鹊起的钢琴家郎朗;正是因为少时受到偶像的影响,对网球的坚持近乎疯狂,并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才能有代表“中国力量”的法网冠军李娜;正是因为自小受到”硅谷”的影响,对电子学的追求近乎狂热,并年复一年的辛苦工作,才能有如今“改变世界”的苹果CEO乔布斯。 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中,只是需要大量人才之时。所以在培养人才之时更应该注重人才成长的规律。唯有这样,才能使我泱泱之中国更加强大,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美。 1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1 总则 1.1目的 本指南旨在进一步规范技能人才培养行为,形成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指导相关专业的专家编制《××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并为一体化课程规范的开发提供依据。 1.2适用范围 依据本指南开发的《××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适用于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相关职业培训机构。 1.3术语 1.3.1技能人才 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具备相应的实践(实习)工作经验,并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中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人员。 1.3.2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针对各类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制定的以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及培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规范性文件。1.3.3职业能力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是人们从事一个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综合。 1.3.4通用能力

从事相应职业所应具备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包括职业素养、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等。 1.3.5专业能力 是人们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特定职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工作标准的把握、工作方法的运用、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材料的选择等。 1.3.6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的,具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的综合性任务,对从事一个职业岗位群具有典型意义,是职业院校课程开发的依据。 1.3.7代表性工作任务 实践专家在职业成长过程中从事的有挑战性的、能促进职业能力发展的岗位具体任务。 1.4编制原则 1.4.1科学性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技能人才成长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充分体现职业特征,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和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1.4.2操作性原则 各项要求应具体、明确、清晰、可实践、可检验。 1.4.3规范性原则 所用术语、符号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文字表述精炼准确、层次清晰。 2 结构 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条件、培养质量五方面内容,其结构见下图: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十大定律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发展到现在,已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管理说到底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代名词。”人力资源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管理理念来支撑。所以,下面,我来介绍下支撑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的八大定律。一大定律: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是次要的。 企业中永远是20%的人创造了80%的价值。做为HR管理者,要做好HR,必需识别、培养、管理那些为企业创造80%价值的人,把这类的人和岗位做为重点关注的对象。同时,HR管理者20%的时间要做好本质工作,80%的时间要与人沟通;沟通中与20%的人沟通要花去80%的时间,20%的时间与80%的人沟通。 员工的频繁离职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关键的业绩优异的核心员工离职,往往会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段永平当年的出走成就了一个”步步高”,却使”小霸王”陷入了困境。所以,一旦发现核心员工有离职倾向,能够挽留一定要尽力挽留。当然,核心员工一旦决定离职,科学地进行离职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般员工,离职行为首先发生的频率就较少,即使发生一些,希望在冗员范围内。 核心员工离职管理的具体做法从员工提出离职开始,第一步,建立离职面谈制度,在离职面谈之前,可采取一些保留措施,如果企业能够满足核心员工的各种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以留住核心员工。当然,如果核心员工的离职主意已定,一定要建立离职员工面谈记录卡,将面谈的内容用规范化的表格保存起来,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尽量减少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所以离职管理就远远不只是上面的一些工作。 二大定律:苛希纳定律(确定最佳管理人数)

创造性人才 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学习_语文论文

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摘要创造性人才 =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教育是在创造型的管理和学校环境中由创造型教师通过创造型教育方法培养出创造型学生的过程。创造性学习是创造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倡导学会学习,重视学习策略。创造性学习者擅长新奇、灵活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学习动机,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关键词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一、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人类智力能力的最集中的表现。什么是创造性,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把创造性定义为: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这里既指思维过程,又指思维产品,也是思维的个性特征。这里的“产品”,即以某种形式存在的思维成果,它既可以是一个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作品。不管是强调思维过程,或者是强调思维产品,还是强调思维品质,共同的一点是突出“创造”的特征。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在于主体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的高度概括后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给点。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越强,_减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则创造性越突出。过去,,对于创造性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 4 个阶段,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的。第一阶段(约 1869 - 1907 年): 1869 年,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F . Gallon )出版了《遗传与天才》一书,公布了他所研究的 977 名天才人物的思维特征,是国际上研究创造性的第一部文献。在这一阶段,出版或发表的文献,大都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并对“创造性”的“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展开了辩论,但这阶段没有实验研究。第二阶段(约 1908 - 1930 年):心理学家把创造性心理学划入“人格心理学”中,对创造性进行个性心理的分析。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传记、哲学思辨的方法研究文艺创作中的创造性,并将这种创造性作为人格或个性的表现。第三阶段(约1931 - 1950 年):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开始研究创造性的认识结构和思维方法。第四阶段(约 1950 - 1970 年):此阶段以吉尔福特( G . GUilfo 川 1950 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的一次题为《创造性》的讲演为起点。他指出了以前对创造力研究太少,号召必须加强创造力的研究。 1957 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成为刺激美国加强创造性研究的一个动力。 70 年代之后, 20 余年来,创造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的重视,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也提到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议程上来了。对于创造性的探索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探索富有创造力的人究竟是什么特点。例如,梅肯诺( Mackin -。刘在 1960 年曾分析富有创造力的建筑师和创造力较差的建筑师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灵活程度、自信心、专心创新程度、勤奋等方面。有些研究者指出,它有创造力的人所以能超过缺乏创造力的人,在于他的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动力、兴趣和态度等人格特征。另一个方面是探索有创造力的人的智力过程,一般地研究儿童、青少年的发散思维过程。有不少研究表明创造力或创造性与智力、特别是智力的天赋因素有关系,但不呈现高相关。从以上不同的 4 个阶段和围绕着两个主要方面对创造性探索的结果来看,创造性思维确实是有一个过程的,并且也有产品,但更重要的是与个性人格特征相联系。,表现出创造力的个性差异,亦即创造性或独创性的智力品质。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创造性人才 =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属于智力因素),它有 5 个特点及其表现:( l )创造性活动表现出新颖、独特,且有意义。( 2 )思维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两个重要成分。( 3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常常称为灵感。这里要指出,中小学生还没有灵感,最多是灵感的萌芽。灵感属于“顿悟”,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有意注意的产物。( 4 )在思维的意识的清晰性上,创造性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 5 )在创造性思维的形式上,它是发散思维与辐会思维的统一。我们用以上 5 个方面特点来作为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指标。而创造性人格,则属于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 (D . Wechsler )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青少年时代的智商资料,结

打造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流水线

打造成长型企业人才培养流水线 M集团是一家从事装备制造业的民营企业,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发 展,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区域性公司一跃成为该行业的翘楚,人员规模也从创业时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2000人。伴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快速扩张,企业人力资源的短板也逐渐凸显:公司的领导团队大多是跟着老板一起打江山的老员工,眼界不高,管理方式也较为简单,经常跟不上老板的思路;一线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成分杂,流动性也比较大。 陈经理是该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他明显感到集团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采购外部品牌课程,成本高,很多大牌讲师都请过了,培训的边际效用在递减; 集团中高层领导都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对培训效果要求也水涨船高; 外部培训总感觉到隔靴搔痒,不能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很多时候听听很激动,培训结束后一动也不动,难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培训组织工作费时耗力,但员工不领情,各级领导干部也不配合,培训成为了重要但非紧急的“福利品”; 内部培训课程设置零散而不系统,各部门抱怨连天; 集团关键技术、经验掌握在少数人员手中,个别人员消极工作,业务就“玩不转”; 一方面高层领导不断催促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深入落地,另一方面面对培训工作开展过程中重重困难,陈经理陷入了沉思。 M集团是国内众多快速成长型企业的一个缩影——这些企业在度过了自身的初创期,他们不缺乏资金,也不缺乏市场机会,甚至还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但当他们迈开步伐准备冲向成功的彼岸时,回身一看,身边能够将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如何在打造企业产品流水线的同时,打造一条人才流水线,大规模定制化培养企业急需的各方面人才,是快速成长型企业面临的最关键课题之一。 三个“90-10规律” 重新审视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

技能人才的特点与成长规律

目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地高度关注,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和制定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地政策和措施,各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正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地力度,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培养实践环节,都需要建立在对技能人才地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相关地政策和具体地培养措施才能有效地实现预期地结果. 一.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 在认识技能人才地特点之前,首先需要对“知识”、“技能”、“能力”几个关键词进行清楚地界定和理解. 能力,一般指劳动者胜任、完成某种活动具备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地基本特征是同活动联系在一起.能力虽然是无形地,但又是具体存在地,个性化地.能力分为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能力有类别和层次之分,有一般和特殊之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地总结和概括.一般而言,知识和能力提升并不是同步地,知识转化成能力需要一个转化地过程,知识多并不等于能力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训练而形成地一定地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或活动活动技巧.技能地基本特征在于技能提升地内在联系性强,技能地形成取决于练和用地程度;技能地发展与技术发展和技术应用关系密切,有着制约与被制约地关系;技能地标准同岗位任务相关联,有时代发展地特征.技能可以划分为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即认知技能).动作技能指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智力技能指借助于语言信息在头脑中进行智力活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知识、技能、能力,这三者之间地关系是紧密相连地,但同时它们又都各自具有自身地内在特点与涵义.知识是技能人才成长地理论基础,技能是知识在岗位操作中地具体实践应用,能力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过程中地提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地特点:第一,技能人才是和特定地岗位相联系地,离开了岗位,技能人才就失去了存在地基础.比如电工高级技师、钳工高级技师等,都紧紧和电工、钳工地岗位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了电工、钳工地岗位,他就不一定具有高级技师地技能和资格了.第二,因为技能是对知识和经验地运用,所以技能人才需要同时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尤其是需要不断训练积累经验,也就是说生产岗位地实操训练对于技能人才有着特殊地意义.第三,技能人才地标准和岗位任务相联系,换句话说,技能人才存在着企业间地差别性,企业间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同,其技能标准也不同,这也正是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地原因所在.第四,是否是高技能人才,是动态地、发展地.所以原来是高技能人才,但是随着技术地发展和新设备地应用,可能就不符合高技能人才地标准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如何认识技能人才地成长规律 、学科性教育与职业性培训地区别 虽然在技能人才地培养中,基础教育地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但技能人才培养属于职业性教育,而不同于学科性教育.总地来说,学科性教育和职业性培训存在以下几个区别:从社会发展需求看,两者地职业倾向与能力不同.前者地定位是着重培养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对理论地理解与创新能力,后者主要输送地是技能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地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从教学内容来看,前者强调理论系统性,后者强调技能地连续性;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教法、环境和教学过程等都有区别.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人才地成长规律 第一、技能地个性化特点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地核心要素,所以培养技能人才不能像普通教育那样把学生集中到一起,千篇一律地进行教育,而应该注意企业地差别性、注意岗位地差别性、注意学员地差别性,从而选择适当地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艺术人才培养的关键 [ 发表时间:2006-3-31 12:53:00 来源:中国艺术吧作者: ] 内容摘要:艺术人才是极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因此,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的关键是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运用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艺术人才培养联想思维发散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 众所周知,艺术设计人才是极富于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智力活动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摆脱了习惯定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鼓励在发散性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聚合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同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也须以创造性思维作为基础。创造思维是智能发展的高级形式,培养富有创造力的艺术设计人才须从创造思维培养入手,运用恰当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一、联想思维法──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联想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联想思维要遵守三条法则: 1.有接近才能联想 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与联系,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 2.有相似才能联想 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快做出反映,回想起与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之经验; 3.有对比才能联想 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说:“联想和想象当然与印象或记忆有关,没有印象和记忆,联想或想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很明显,联想和想象,都不是印象或记忆的如实复现。”在艺术的创作的过程中,联想与想象是记忆的提炼、

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5期(总第381期)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 □杨新忠 [摘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到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的成长路径特征。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 人才的成长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见习阶段、实践阶段和定岗阶段,从参加工作到从事中层副职管理岗位,平均用 时8.14年, 从中层副职岗位到中层正职岗位平均用时3.8年,学历、性别、岗位均对人才的成长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提出加快年轻管理人才成长的措施建议主要是:打破传统人才选拔方式,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人事管理制度;加大年轻后备人才的使用力度,促进其快速成长成才;加大年轻管理人才选拔力度,优化人才队伍年龄结构。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年轻管理人才;成长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5-0086-05 [作者简介]杨新忠,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劳动工资处处长、高级政工师,EMBA 硕士, 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山东东营257000) Abstract :By us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wing path of young management talent in the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can be found.The growing path of the young management talent in the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the probationary period,the practical period and the post -fixing peri-od.It usually takes average 8.14years from taking job to be engaged in the middle deputy management position,and it usually takes average 5.59years from a mid -level deputy post to a mid -level chief post.All of the education,gender,and post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alent.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bove,the suggestion and measures concerning accelerating growth of young talents will be put forward as following:to reform and perfect tal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continuously by breaking the traditional way of selecting talents;to promote the young talents to grow faster by making more use of reserved young talents;and to optimize talent team age structure by selecting more young management talents. Key words :resource -based enterprises ;young management talents ;growing path 一、问题的提出 (一)资源型企业的概念及现状 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 际方面,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的控制和争夺激烈;国内方面,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演变升级。缓解资源瓶颈制 约,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 措。资源型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资源型企业在国民 经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 所代表的产业往往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王锋正(2007)认为:“资源型企业是相对于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而言,有别于制造型企业、技术型企业、服务型企业的一类企业,是指基于自然资源(主要是地下的矿产资源和地上的动植物资源)的占有或独占(数量和成本),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初级加工为基本生产方式,初级原材料产品为最终产品,在产品成本结构中,自然资源占据主体地位的,依靠资源的消 耗来实现企业的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86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

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 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报告 湖北信息工程学校课题组 由湖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陈宏主持、申报,学校骨干教师参与研究的2011—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成长规律研究”于2011年6月正式批准立项(课题编号2011A003)。根据《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和下发的课题立项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安排,特组织开题。现将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关键在人。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品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不仅需要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而且需要大批具有高素质技能型的实用技术人才。2006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见,劳动者、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养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1996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大幅度提高一线劳动者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走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之路。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就业贡献率,提升全体国民的技能水平。 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教育的经济学意义上讲,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他们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高额回报教育的投入,从而实现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而目前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教育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二是人才培养目标有待明确。学生技能训练与企业就业岗位需要没有对接,培养的毕业生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脱节。三是专业教学体系有待理顺。很多专业课程仍然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 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尽管我们对人才无比渴求,但往往不得其法,结果弄巧成拙、事与愿违。《伤仲永》就是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活教材”,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不少。有的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终因缺乏丰富阅历和深厚积淀而难成大器;有的专挑毛病、缺乏包容,造成大量人才被埋没;有的引而不用、大材小用,错失干事创业高峰期,让人才一次次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种种现象表明:要认识和把握人才成长规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才的培养、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遵循规律则事半功倍,违背科学则事倍功半。什么是人才成长规律?就是人才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客观必然要求。比如厚德育人规律。古人讲,德领才、德蕴才、德润才,不养德修身,难以成为有用人才,更难成为大家、大师。把握这一规律,就要把厚德作为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努力造就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再比如竞争成才规律。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竞争才有活力。人才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相互竞赛、比学赶超、拼搏前进的竞争过程。把握这一规律,就要让规则尽可能公平公正、程序尽可能科学公开,激励人才在竞争中增强动力、开发潜能、脱颖而出。还有师承传承规律、量才施用规律、成才黄金期规律、团队成才规律等等,都是从古今中外众多成才案例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最管用的规律。“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杂交水稻、量子通讯、超级计算机等伟大实践,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要深入总结依托重大工程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成功经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上升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认识。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引导人才深入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现实生活,推动干部下基层、教师进课堂、医生去临床、演员上舞台、科技人员到厂矿车间和田间地头,真正让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善于发现、团结和使用人才,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19日 02 版) 人的成长规律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12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教育必须通过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榆林一中北京 所谓创新即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对于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我们可以把其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简要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这三大要素,那么,如何培养现代教育中,学校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呢?我以为,创新型人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首先,学识广博。从创新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是在前人或他人已有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知识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学校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培养掌握丰富知识的人,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而且是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好,但学校在有限的时间内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所以这就有一个优化知识结构的问题,尤其是要突出教会学生具备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的问题。 其次,能力卓然。能力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对于创新人才,首先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并且会运用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条件,当然,这还不够,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创造新思想,有创造性的脑力或体力劳动才会出现创造性的成果,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创新人才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一句话,要培养有能力的人。 第三,素质全面。创新需要创造性工作,创造性的工作需要一个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需要具备艰苦顽强的工作作风、有时还要富有灵感和灵活性、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通过实践我们也发现,在构成创新人才的要素中,还有比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东西存在,它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有决定性影响,这就是“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较高素质的人,而这样的人才也是不健全的。而素质不高的人必然影响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影响其能力的正常发挥,所以,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作者:王丽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266 更新时间:2007-8-6 创新是时代的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掌握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培养人的丰富多彩的个性,促进个性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是当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一再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决定、主动参与、教育内容必须个性化,并指出“教师将来的任务是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 有人认为我国的小学教育是“听话教育”,中学教育是“应试教育”,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而唯独没有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更谈不上发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 为切实提高我公司人员的整体素质,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晋政办发〔2010〕61号)、(晋煤劳发〔2011〕1166号)和临汾市煤炭工业局推进煤矿从业人员“人本安全、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工程的要求,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煤矿从业人员队伍专业化,促进我公司的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一、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1、高级技师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师技能(一级)《职业资格证书》达到0.27%以上。 2、技师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技师技能(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2%以上。 3、高级工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高级技能(三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15%以上。 4、中级工 到“十二五”末,我公司特有工种取得中级技能(四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达到40%以上。

二、加大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 要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要加快市煤炭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站工作,根据鉴定许可范围,严格标准、规范程序、认真做好鉴定工作。煤矿企业新从业人员,必须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获得初级(五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独立上岗。煤矿企业要将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所需经费足额到位。 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工作 要积极做好调入、引进煤炭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的审核确认工作。要注重做好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工作,对已取得煤炭相关专业执业资格的,煤矿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按有关规定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要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促进煤炭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健全聘期考核制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 四、创新煤炭人才工作机制 坚持“人才强煤”和“人力资源优先发展”战略,加大煤炭人才工作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形成吸引、培养、使用、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

人才成长之八大规律

人才成长之八大规律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王通讯在今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撰文探讨人才成长之规律。 这位人才专家认为,人才成长遵循以下八大规律,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规律、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创造成才过程中的最佳年龄规律、争取社会承认的马太效应规律、人才管理过程中的期望效应规律、人才涌现过程中的共生效应规律、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累积效应规律及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综合效应规律。 王通讯如此解释这八大规律: ——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师承效应:是指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徒弟一方的德识才学得到师傅一方的指导、点化,从而使前者在继承与创造过程中与同行相比,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还形成“师徒型人才链”。 ——人才成长过程中的扬长避短规律: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这种差别是由人的天赋素质、后天实践和兴趣爱好所形成的。成才者大多是扬其长而避其短的结果。 ——创造成才过程中的最佳年龄规律:有学者对公元1500年—1960年全世界1249名杰出自然科学家和1928项重大科学成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自然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峰值为37岁。

——争取社会承认的马太效应规律:社会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特殊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还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种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因此,应给那些具有发展前途的“潜人才”以大力支持。 ——人才管理过程中的期望效应规律:人们从事某项工作、采取某种行动的行为动力,来自个人对行为结果和工作成效的预期判断。这是现代管理激励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 ——人才涌现过程中的共生效应规律:人才的成长、涌现通常具有在某一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就是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和时间内,人才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团或成批出现。 ——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累积效应:人口资源、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是三个逐层收缩的金字塔,高层次人才居于塔尖,高层次人才的生成数量取决于整个人才队伍的基数。 ——环境优化过程中的综合效应规律:人才的成功与发展,都离不开自身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条件。前者决定其创造能力之大小,后者决定其创造能力发挥到什么程度。 王所长在文章中强调,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人才工作者要注重在实践中探索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有利于把人才工作做得更好。(完)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快速成长 罗田理工中专教师金定山 2010年秋,我校开办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罗田“旅游兴县”培养急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快速成长。 旅游服务业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面向游客,为游客提供“食、宿、行、游、购、娱”服务,工作的对象是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和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营造愉悦气氛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单靠听老师讲、从书本中学是不行的。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所以旅游专业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职生源基础条件差,需要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罗田是山区,我们的学生又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初中,大多胆小;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学习上有困难,自信心不足;农村初中学校由于师资条件限制、重读书做题轻实践锻炼等多种原因,造成中职学生的活动能力“先天不足”,因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能力训练,帮助学生解决从业的障碍。 一、目标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眼界,得到锻炼,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 具体目标如下: 1、思想品质方面: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时间观念、职业态度和责任心)。 ②具有优良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职业认同感。 ③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 ④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2、基础能力方面: ①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②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③具有旅游服务与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 ④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3、专业技能方面 ○1能够胜任地接导游员、讲解员工作。 ○2具备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具备宾馆前台接待与客房管理、餐厅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4具备旅游产品、本地特产推销的能力。 二、方法 1、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1从训练“说话”入手,让学生成为讲台上“说”的主角。 从新生入学作自我介绍开始,让学生养成积极发言、大声说话的习惯。每节课老师让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说话训练,教给学生把话说明白,说得有条有理,说得别人爱听。学生读课文、读报、班干部讲话、讨论发言都上讲台,前面同学“说”了以后,后面的同学接着进行点评。一学期以后,学生面对众人说话再也不紧张了,随时可以登台演讲。 ○2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主导,学生主演。 每节课老师都要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既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锻炼了即兴发挥的创新能力。课堂上,老师常常只是导演兼点评嘉宾,渐渐地由学生执导和点评了,老师甚至只是“观众”的角色而已。 ○3借助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旅游班的教室配有多媒体,还新建了导游实训室,让学生跟着视频中的人物说,看着变化着的画面说,学生获得了直观的视觉感受,教学效果良好。 ○4把技能名师请进课堂 为了让学生学到真本事,我们聘请了优秀的兼职教师: 楚天技能名师、湖北省金牌导游员、薄刀峰旅行社经理徐菲,担任导游实训指导教师; 湖北省民歌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罗田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大别山民歌专业

高技能人才培养

本课题在对高技能人才的理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基础上,总结概括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国外技能人才培养基本做法进行了梳理和借鉴,提出了做好高技能人才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本报告共包括四个部分:(1)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关理论问题;(2)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践;(3)国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其借鉴;(4)进一步加强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问题 (一)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1.内涵。 高技能人才是一种融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发展条件下人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特点。 高技能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高技能人才有较强的实操性,这是高技能人才最基本的特征。二是高技能人才具有较强的技能专用性和职业依从性。三是高技能人才成长

通常具有较长的周期。四是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五是现代高技能人才具有较高的智能性。 (二)高技能人才的开发体系 涉及六个主要的子系统: --经济社会需求系统。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工业化阶段、产业国际分工、产业结构决定了该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结构的需求。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高技能人才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劳动力市场系统。通过信息和劳动力市场价格引导个体与机构的决策行为,从而决定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模与结构。 --个体决策与行为系统。个体的职业选择、自身禀赋和主观努力,是决定其成才的内因。 --高技能人才开发系统。是由各类高技能人才开发机构、资源和网络构成的有机体系。 --政策法制体系。高技能人才开发政策法制是政府管理和干预劳动力市场、促进高技能人才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技能开发相关主体(政府、个体、教育培训机构、企业等)决策和行为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