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015版_风险评估文件实例

ISO2015版_风险评估文件实例
ISO2015版_风险评估文件实例

1.0 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因素策划及实施。

2.0 目的

为了控制可能会影响产品交付和产品质量有关的风险,为风险识别、评估和降低确定技术、工

具和对其应用,特制定本程序。

3.0设备要求

不适用

4.0 职责

4.1 设备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产生质量风险、检验文件的制定和更改以及设

备设施的可利用性、可维护性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2

营销主料采购和供应链辅料采购部负责对原辅材料采购、外包方和供方

业绩进行评估和控制;负责供方变化及其质量管理体系变化产生的风险

进行评估和控制;

4.3 销售/客服部和工程部负责不合格产品交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4 质量安全部负责产品的检验与试验过程、检测设备的使用和维修

可能产生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

4.5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人员能力、专项技能的符合性、组织机构变更以及关

键或重要人员的改变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风险控制。

5.0程序

5.1

定义

5.1.1风险:有可能发生并有潜在负面结果的局面或境况

5.1.2风险评估

评估来自可能发生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

受的过程。

5.2 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过程

1)评估准备----收集资料,制定计划

2)风险识别----事故类型,影响因数及机制

3)风险评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值的确定,风险分级

4)风险控制----制定方案,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5)登记重大风险项目

6)定期检查提出整改方案

5.3 风险源的识别

5.3.1风险源的识别应考虑以下方面:

5.3.1.1与产品交付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1)设施/设备的可用性和可维护性

2)供应商绩效以及材料的可用性/供应

3)与产品质量相关的风险评估应包括:

4)不合格品的交付

5)合格人员的可利用性

5.3.2识别的方法

5.3.2.1预先风险分析

新设备或新过程采用前,预先对存在的危害类别、危害产生的

条件、风险后果等概略地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

5.3.2.2讨论

召集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讨论分析生产制造过程

中存在的风险。对预先风险分析得出的风险进行补充和确认;

5.4 风险评估

5.4.1 LEC定量评估法

将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L),发生

风险的频繁程度(E),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C),进行打

分,用E*L*C得出每一个风险的可能性大小(D)。从而评估出

每一个风险源的风险大小。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大小;

E-发生风险的频率;

C-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风险发生的可能性(L)(见表1)

2)发生风险的频繁程度(E)(表2)

3)发生风险产生的后果严重度(C或S)(表3)

1)不可接受风险:直接影响生产进度或引起停产的关键设施或设备发生损坏;直接影响生产经营的人员发生变动;会引起产品质量

重大问题或停产的供方或材料;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产品交付的

严重突发事件。

2)D>70的风险为重大风险。

5.4.2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法(PFMEA)

5.4.2.1 过程FMEA工作原理:

1)明确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所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

2)客观评估各种原因出现的可能性,以及当某种原因出现时能被检测出该原因发生的可能性;

3)对各种潜在的产品和流程失效进行排序;

4)以消除产品和过程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并帮助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5.4.2.2过程FMEA 评估准则

a)风险严重度(S)评价准则风险严重度是指某种潜在失效模式发生时对

产品质量及

顾客产生影响的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取值范围在1~10

之间。其评价准则见表 3

b)风险发生频度(O)评价准则

风险发生率是指某项潜在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发生

的概率越高,其发生率是越大,发生率的取值范围在

1~10之间,其评价准则见表5:

表5:风险发生频度(O)评价准则

c)

探测度D评价准则

探测度(D)是指当某项潜在失效发生时,根据现有的控制手段及检

测方法,能将其准确检出的概率的评价指标,取值范围1~10之间,

其评定准则见表6

(表6)

d)

风险顺序数(RPN)

风险顺序数(RPN)是严重度(S)、发生频度(O)

和探测度(D)的乘积,取值在1至1000之间,即:

RPN=S×O×D

5.4.2.3

风险降低

风险顺序数是某项潜在失效模式发生的风险性及其危害的综合性评价指标,根据RPN的大小及严重度的大小确定应重点预防的潜在失效模式,RPN值高的失效模式应作为预防控制的重点。在一般的实施中,不论RPN大小如何,当严重度大于8时,或者RPN≥70时,视为重大质量风险,必须采取改进措施,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设立控制目标,明确措施执行责任人。

5.4.2.4

措施执行后的RPN

当确认了预防/纠正措施后,估算并记录执行措施后的严重度、频度和探测度级别,计算并记录纠正后的RPN值。

5.4.2.5 所有更改后的级别都应该被评审,而且如果有必要考虑进一步的措施,还要重复分析步骤。

5.4.2.6

FMEA跟踪和更新

负责过程FMEA的产品支持工程师要负责确保所有的建议措施已被实施或已妥善的落实。FMEA 是一个动态文件,它不仅

应该随时体现最新的设计版本,还应该体现最新的有关纠正措

施,包括开始生产后发生的事件。

5.5

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实施

5.5.1 各部门按照上述规定,根据“LEC定量评估法”对风险进行识

别和评估,填写《风险评估调查表》,根据PFMEA 对各过程的

潜在失效模式对不合格品的交付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填写《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表》。

5.5.2

各部门将《风险评估调查表》和《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表》上交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进行审核和确认,并列入

《重大风险清单》。

5.6 风险控制

5.6.1

风险控制的输出根据分级,可形成应急预案,也可采取控制措施等方

式降低、消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5.6.2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1)

对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2)

对重大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适用时包括应急预案

3)

对一般风险,对职工进行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

5.6.3

风险控制措施

1)

建立和完善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

2

监控措施的落实。

3)

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4)

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5.7 风险项目的更新

5.7.1

各部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风险项目的更新工作,

对新增风险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新增重大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相关法律法规和适用的标准变化时;

2)在工作程序将发生变化时;

3)开展新项目活动之前(如新产品生产等);

4)采用新设备、设施前或设备技术改造后投入使用前;

5)采用新的材料或关键供方变化时;

6)组织结构的变更或关键、重要人员发生变化时发现新的风险源时。

5.7.2

各部门根据5.7.1内容补充风险识别和评估结果,填写新增的

风险评估记录,报质量安全部备案。

质量部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质量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1.概述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18号。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实验室涉及到成品、原料、辅料、化工原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等的质量检验等。质量部实验室分为三个组,分别为仪器组、化测组、生测组。为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威胁,质量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对实验室的风险分析。 2. 评估目的 消除实验室存在的风险。 3. 评估范围 目前公司口服固体制剂分为片剂和硬胶囊剂,正常生产的片剂有17个,硬胶囊剂有4个。 所以此次主要评估片剂的工艺。 4.评估标准 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标准,根据评估

说明: ●严重性 ◆可忽略(1级) 无影响或对生产线造成很小破坏,对产品有微小影响,可能会引起该批或该批一部分损失或小的返工,很少有顾客发现缺陷。 ◆微小(2级) 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较小影响,可能引起目前批的损失,很多顾客可能会发现缺陷。 ◆中等(3级) 造成生产线的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中等影响,可能会造成目前批损失,还会影响本班次后续批次,顾客感觉不方便。 ◆严重(4级) 造成生产线极大破坏,对产品有高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或造成产品全部报废,且严重影响产品供应,可能会导致顾客不满意,但无人员死亡。 ◆毁灭性(5级) 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极其严重的失败模式,对产品有严重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周、几个月,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连续生产的所有后 续批次,需要较高的成本才能消除影响。 ●可能性 ◆频繁(5级) 事故频频发生,几乎每次都有可能,控制措施不到位 ◆很可能(4级) 1年发生1次或多次,不会感到意外 ◆可能(3级): 1~5年发生1次,事件可能发生,控制措施可能被破坏 ◆偶尔(2级) 5~10年发生1次,事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可预见 ◆罕见(1级)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福平铁路FPZQ-3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充分辨识出项目的潜在危险,完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评估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依据《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文件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项目风险评估与管理,各相关单位应主动、及时、动态地进行,以保证风险评估全面、可靠,风险处理合理、有效,风险监测准确,反馈及时。 第三条各阶段风险评估与管理,应根据施工技术特点,针对安全、环境、质量、投资、工期及第三方等风险,以安全风险为风险评估与管理重点,高度重视具有突发性和灾难性的风险。对安全风险等级评定为极高的,应予以规避。 第四条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将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施工技术特点,确定评估与管理对象、目标和方法。 第二章风险评估管理目标 第五条风险评估管理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施工措施,注重施工管理、措施评价和落实,保证施工安全和减少损失。 安全目标: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 环境目标:满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总体目标,专项验收一次通过

工期目标:满足施工合同工期要求 投资目标:控制在铁路总公司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以内 第三章风险评估管理机构 第六条为推进福平铁路FPZQ-3标一分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常务副经理 副组长:总工程师、常务副总工、各工区经理 组员:副书记、副总工、各部门负责人 项目风险评估工作主要由由安质环保部负责。 第四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各工区应分别建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 第八条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参与风险评估与管理,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测,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工程实施动态、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跟踪处理。 第九条一分部评估小组主要职责: 1、积极参与项目的风险评估工作。 2、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实施。 3、对参与风险管理的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培训。 第五章风险评估 第十条风险评估组织工作的基本规定 1、风险评估工作,应结合各施工阶段工作特点和内容,确定风险评估对象和目标,进行评估工作,提出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当风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 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

物料供应商风险评估报告

物料供应商风险评估报 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风险评估 3.1、风险识别 3.2、风险评价 3.3、风险评价 4、风险等级确认 5、风险控制 6、结论 1、概述: 1.1、供应商评估是保证物料采购的关键过程,通过对物料供应商的资质文件审核、供应商GMP法规的执行情况、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人员、设施设备、投诉、调查、变更管理、与企业沟通、环保健康安全、运输管理等一系列过程控制;是保证物料进厂合格的管理过程,是有效降低物料采购风险的控制方法。 1.2、根据物料对产品质量影响风险程度,结合公司产品确定物料的安全级别,其A级物料如下: 对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原辅料,经风险分析后定为A级。 原料有氯化钠、葡萄糖、甲硝唑、XXXX、XXXX、氟罗沙星、XXXX、XXX、中药材及中药饮片。

辅料有盐酸、氢氧化钠、乳酸、枸橼酸、依地酸钙钠、盐酸半胱氨酸、焦亚硫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空心胶囊、硬脂酸镁、药用糊精、药用淀粉、蔗糖、滑石粉、微晶纤维素、包衣粉。 2、目的: 建立A级物料供应商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物料供应商风险评估: 3.1、风险识别: A级物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物料,其物料供应商存在的风险程度直接影响物料产品质量风险程度。是物料供应商风险评估的重点。 根据对物料产品的质量影响情况和其他风险影响分析物料供应供应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下: 3.2、对物料供应供应商风险点进行分析,以上风险点存在风险因素: 3.3、风险分析: 用定量分级RPN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危害 :存在风险项目较多,并且不能有效控制风险,从而影响其物料质量,最终影响到我公司产品的质量。) 用数值范围表示高,中,低等级的风险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 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具体要求 这两天忙于准备迎接卫生部“质量万里行”检查。其中有内容要求有: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内容,这很是让我头晕。好在我以前看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培训教材相关内容。并找到这样一份资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生物安全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具体上就明确了评估报告的框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哦! 生物风险评估依据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4)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生物风险评估要素 1)病原微生物特征; 2)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 3)实验活动人员; 4)实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和环境; 5)风险认定和评估结论。 生物风险评估实施 4.3.1病原微生物特征的评估 1)一般生物学特性:病原微生物起源、基因组及编码、产物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细菌或病毒属别和型别内容或技术鉴定。 2)致病性:临床症状、潜伏期、病程、感染剂量、入侵部位、宿主类型、否产生毒素等。 3)感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血液、媒介、皮肤感染等。 4)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指其抵抗外界环境的存活能力,不同的微生物的稳定性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稳定性评估除考虑其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其对物理因素与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 5)致病性和感染剂量:不同病原的致病性不同,即使同类病原不同菌(毒)株也有不同强度的致病力;另微生物的致病性与被感染者的免疫状态、易感性有关;暴露后果取决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抵抗力;不同属、种、亚种、型的病原微生物,甚至不同株的病原微生物,其致病性各异;还取决于所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剂量,当大量病原微生物侵袭人体时,潜伏期一般较短,而病情则较为严重;不同个体被传染后,可产生各种不同的结局。 6)传播途径: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传播、通过水和食物等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媒介传播等;传播结果包括一种病原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和多种病原可以引起相同的症状。 7)实验动物研究、实验室感染。 8)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的药物、有效疫苗、疾病监测手段、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手段。 1)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人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培训、检测等活动。 2)实验活动的类型包括:标本或样品处理、离心、匀浆、超声、移液操作、锐器的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医疗废物消毒或高压灭菌处理等。 3)实验活动风险影响因素: 3a.气溶胶产生:离心、旋转、匀浆、接种环等。 b.潜在伤害:注射器等锐器、酒精灯、玻璃器皿等。 c.标本的浓缩:来自临床、现场、培养、浓缩等。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作者:齐建伟齐润婷,PMU会员 评估这个词并不陌生,但项目风险评估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太广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应用就更少了。实际上,几乎干什么事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对于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的项目,只不过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风险而已,而那些没有进行到底而流产的项目,则是典型的风险发作。项目中途流产,一般要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时,我们往往把原因归咎于客观,而不从自身的管理、技术条件等方面查找原因。风险评估和天气预测相类似,是预测项目 风险的。 有了风险评估才能更的进行风险跟踪与控制,是现代化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经过风险评估,可以找到项目的中主要风险所在,如果风险过大,没有能力回避,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放弃该项目,如果风险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我们就可以承接该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评估不只是简单 的凭空想象,必须进行量化后才能方便操作。 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来说,项目风险的类型可分为项目的大小与范围、数据处理能力、技术能力与经验、管理模式、项目运作环境几大类。风险评估的模型不是固定的,还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计算机公司可根据自身条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模式。下面是根据本人的经验并参考国外的经验制作的一套评估模型,供读者参考。 表中提及的“数据处理”是指系统模块开发与代码编写;“公司”是指项目组所属公司;“用户”是指项目完成后的系统用户;“供货商”是指向项目组提供软硬件设备的经销商。 每一项问答都有几个选择答案,答案的后面是风险要素因子,将此因子与该项的系数相乘即可得到该项的风险值。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分别得到各项的风险总和,用分项的合计值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项目风险的大小。风险有分项风险和总体风险,一般认为,百分比在40%以下为低风险,40-70%为中风险,70%以上为高风险,各公司可根据自己的 承受风险的能力,来确定具体控制指标。 1、项目大小与范围的风险 2、数据处理经验水平 3、技术风险 4、管理风险 5、项目运作环境风险 汇总表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 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 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 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 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 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 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 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 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 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 变更检验工作流程 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风险控制措施 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 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 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 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 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 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57885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书 -----河南曙光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按照检验科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生物安安全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人类变异缺陷病毒、幽门螺旋杆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6 对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健康监护。 二、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策划的风险评估方法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评估那个词并不陌生,但项目风险评估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太广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估的应用就更少了。实际上,几乎干什么情况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关于我们差不多顺利完成了的项目,只只是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克服了风险而已,而那些没有进行到底而流产的项目,则是典型的风险发作。项目中途流产,一般要造成专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我们往往把缘故归咎于客观,而不从自身的治理、技术条件等方面查找缘故。风险评估和天气预测相类似, 是预测项目风险的。 有了风险评估才能更的进行风险跟踪与操纵,是现代化项目治理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使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通过风险评估,能够找到项目的中要紧风险所在,假如风险过大,没有能力回避,那么我们就能够提早放弃该项目,假如风险在能够操纵的范围内,我们就能够承接该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操纵措施。风险评估不只 是简单的凭空想象,必须进行量化后才能方便操作。 对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来讲,项目风险的类型可分为项目的大小与范围、数据处理能力、技术能力与经验、治理模式、项目运作环境几大类。风险评估的模型不是固定的,还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计算机公司可依照自身条件制定适合本公司的模式。下面是依照本人的经验并参考国外的经验制作的一套评估模型,供读者参考。 表中提及的“数据处理”是指系统模块开发与代码编写;“公司”是指项目组所属公司;“用户”是指项目完成后的系统用户;“供货商”是指向项目组提供软硬件设备的经销商。 每一项问答都有几个选择答案,答案的后面是风险要素因子,将此因子与该项的系数相乘即可得到该项的风险值。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分不得到各项的风险总和,用分项的合计值所占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项目风险的大小。风险有分项风险和总体风险,一般认为,百分比在40%以下为低风险,40-70%为中风险,70%以上为高风险,各公司可依照自己 的承受风险的能力,来确定具体操纵指标。 1、项目大小与范围的风险

实验室风险评估论述.doc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

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 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

供应商风险评估方案报告

目的 确认供应商审计的围及程度,识别供应商及物料采购选择质量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等级大小,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关键风险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以降低供应商带来的质量风险,并为及时更换供应商提供依据。 围 公司生产品种所涉及的原辅料、包材的供应商均在此风险评估的围,重点是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所采购物料的风险等级。 责任 质量管理部、供销部 容 1供应商风险评估:包括质量保证能力评估、供货历史评估、维护性评估。 2采购物料风险评估:分为关键性物料、影响产品质量物料、不影响产品质量物料等三级质量风险评估。 3风险评估小组组员及职责

4风险评估程序 风 险 管 理 工 具 启动质量风险管理

5 供应商质量风险评估项目、风险分析原则及标准: 一、项目确定原则: 1.供应商系统设计性能检测项目 2.生产工艺设计储存条件对系统的要求 3.《洁净厂房设计规》GB50073-2001 4.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版 二、评估标准: 根据我公司生产所用的供应商,对供应商相关资质、机构与人员、厂房和设施设备、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运输与交货七个重点项目用帕累托图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供应商所存在的问题,分为3类,A类属于关键问题,累计分数在0~80%;B类问题属于次要问题,累计分数在80%~90%;C类问题属于一般问题,累计分数在90%~100%。 年月日至年月日,风险评估小组人员对供应商系统按照重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各关键要素的风险分析,评估及结果见下表: 评分标准 0分-------- 未有文件 ; 1分 -------- 手写的程序或文件(未受控) ; 2 分-------- 不足夠,需要改善 ; 3 分-------- 备注,需要关注; 4分-------------- 满意; N/A ------------- 不适用. 风险评估表

信息化方案之如何进行项目风险评估

信息化方案之如何进行项目风险评估 1

如何进行项目风险评估 AMT的研究表明,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风险不但仅来源于企业,信息系统的实施方也是导致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实施的不同阶段,从开始到结束,实施方的消极态度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诚实的自我评估、确定目标并向着目标稳步前进,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连续的过程,而这也正是管理的趣味所在。" 管理者成功地解决难题之后,征服感油然而生。但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能够抵消这种趣味的事情似乎和趣味一样多。 接触过信息化建设的人士都知道,一个信息系统的实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上一个比较完整的ERP系统,少则半年,多则一两年,甚至三四年。如此漫长的实施过程,已经足以把企业内人们对信息化最初的憧憬和热情消磨殆尽。中国有句俗话,叫"日久见人心",所隐含的无非就是时间能够作为衡量事物真实性的最好的手段。同样的,放在信息系统实施里,一开始不成问题的事情,到了后来都会蜕变成问题,而且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糟糕程度也不断地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实施过程,降低企业的实施风险成为保障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也就是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主题。

如何有效地降低实施过程的风险呢?首先需要了解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碰到哪些风险。 按照一般意义,我们常常所说的风险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不可预知的,一种是可预知的。既然是不可预测的风险,有预防的想法,恐怕也是无从做起,只能是在风险到来的时候直接对问题做出反应。而这里我们主要针正确是那些能够预测的风险,在明晰它们的基础上,想办法去控制和降低它们。 信息化项目的项目特性,注定了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有综合风险,也有阶段风险。 图1 信息化项目的风险包括项目的综合性风险和阶段性风险(资料来源:AMT-企业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3

新版供应商风险评估.pdf

供应商风险评估的步骤 供应商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步骤如下。 1.制定供应商风险评估表 评估供应商风险,首先要制定供应商风险评估表,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商风险评估表 内容标准评分 供应商规模是否少于200人 是:1分 否:0分资本额是否少于500万元人民币 是:1分 否:0分是否为全球500强企业 是:1分 否:0分 供应商的环保管理体系是否设有化学分析实验室 是:1分 否:0分是否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是:1分 否:0分环保意识是否强烈是:1分

否:0分生产物料是否含有有毒物质 是:1分 否:0分废物排放量是否达标 是:1分 否:0分资源利用效率是否较高 是:1分 否:0分 供应商的物料风险控制能力高危物料存在的数目是否巨大 是:1分 否:0分高危物料的控制情况是否良好 是:1分 否:0分供应商的环保物料检测结果是否达标 是:1分 否:0分过去5年中是否由于物料而发生生产事故 是:1分 否:0分 供应商的生产控制系统有无产品设计部门 是:1分 否:0分是否跟踪客户抱怨 是:1分 否:0分

是:1分投产前供应商是否通过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 否:0分 是:1分是否取得QC080000认证 否:0分 是:1分是否有证据显示生产控制能力在不断提高 否:0分 是:1分客户与供应商是否有明确的沟通方式 否:0分 是:1分是否有证据显示平衡了生产时间和制造的"JIT" 否:0分 是:1分过去两年是否发生客户投诉事件 否:0分 是:1分是否有文件化的程序来控制、校准和保养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 否:0分 是:1分对合格品、返工、报废品是否有专用的箱子隔离 否:0分 是:1分有无产品追溯 否:0分是否适当标识有疑问的物料是:1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动物实验风险评估 实验室活动风险评估 实验室仪器、设备相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人员方面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环境有关的风险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风险评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及相关背景资料,同时考虑实验活动中可能涉及的传染或潜在传染因子等其他因素,对病原微生物造成的伤害、损害或者导致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所进行的全面评估。 根据在实验活动中病原微生物可能对个体或群体造成的危害大小,①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制度和操作程序,②选择相应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设备配置,③实验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使用相符的安全防护装置,达到确保实验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实验对象和环境不被污染的目的。 二、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用途 1. 确定所需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包括实验室的空间、设施与设备等能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确保所开展的实验活动安全进行。 2. 制定相关操作或管理规程 微生物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使用的操作程序; 微生物保藏、运输、灭活、销毁程序; 潜在危害分析与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人员培训、个人防护及健康监测程序 3. 提供相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 危害评估中有关病原微生物的背景信息,是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习的参考资料,是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原则 坚持“结合实际、科学评估”原则 坚持“简明扼要,科学可行”原则 坚持专业人员协作完成的原则 危害程度评估应由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指定的专业人员进行,专业人员必须对实验室情况十分了解,并且熟悉涉及的知识领域。 危害评估应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前进行,在实验室正式启用前和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进展进行再评估。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的主要依据 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 病原微生物的相关背景资料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是由 ***** 投资的新建项目,项目地点位于 *****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工程的建设规模为 *******, 属新建项目。 **装置包括: **** 区、 ** 主车间、 ** 罐区、 ** 灌装、 ** 灌装;锅炉房规模为 **** 蒸汽锅炉;生活辅助设施包括:综合楼、宿舍楼、 ****、围墙及大门;生产辅助设施包括: *** 区、辅材库、备件库(含 ***库)、化学品库、机修间、循环水站、一次水池及堆场(煤堆场、灰渣堆场、**** 场等);厂区工程包括:厂区工艺及热力外管、厂 区供电、照明及避雷、厂区给排水及消防管网。 初步设计已经批准。 第二章评估对象及目标 本项目风险评估的对象为******* 项目可能出现的经济、管理、 安全、环境等各方面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 风险因素(事件)编制应急预案,将各类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第三章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1.风险评估程序 根据已经批准的本项目的初步设计、公司规章制度、相似工程的 风险评估文件等相关要求,结合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风险评估程序为: ◢1◣

(1)对项目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和安全风险发生的 概率和损失值。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和施工 成本的影响。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2、风险评估方法 以集团批准的初步设计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图表 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等方法。 3、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根据本项目工程特点,结合公司管理经验,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 领导小级。 (1)领导小组组 长: *** 副组长: ***** 组成员如下: *********** 。 (2)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工作。制定各个施工阶段 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 副组长:根据组长制定的实施细则开展管理工作,并向组长负责。落实风险评估、风险监督管理、风险措施落实等。

物料供应商风险评估报告

物料供应商风险评估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 4、风险等级确认 5、风险控制 6、结论 1、概述:

、供应商评估是保证物料采购的关键过程,通过对物料供应商的资质文件审核、供应商GMP法规的执行情况、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人员、设施设备、投诉、调查、变更管理、与企业沟通、环保健康安全、运输管理等一系列过程控制;是保证物料进厂合格的管理过程,是有效降低物料采购风险的控制方法。 、根据物料对产品质量影响风险程度,结合公司产品确定物料的安全级别,其A级物料如下: 对直接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原辅料,经风险分析后定为A级。 原料有氯化钠、葡萄糖、甲硝唑、XXXX、XXXX、氟罗沙星、XXXX、XXX、中药材及中药饮片。 辅料有盐酸、氢氧化钠、乳酸、枸橼酸、依地酸钙钠、盐酸半胱氨酸、焦亚硫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空心胶囊、硬脂酸镁、药用糊精、药用淀粉、蔗糖、滑石粉、微晶纤维素、包衣粉。 2、目的: 建立A级物料供应商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3、物料供应商风险评估: 、风险识别: A级物料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物料,其物料供应商存在的风险程度直接影响物料产品质量风险程度。是物料供应商风险评估的重点。

根据对物料产品的质量影响情况和其他风险影响分析物料供应供应商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下: 、政策法规 、产品质量 、对物料供应供应商风险点进行分析,以上风险点存在风险因素: 、政策法规影响的风险因素 、资质批准文件 、产品质量标准 、经营授权书 、产品质量影响的风险因素 、人员与机构 、厂房和设施、设备 、物料管理 、生产管理 、质量控制管理 、产品包装与运输 、质量管理体系

风险评估方法和标准

恒鑫集团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一、概述 恒鑫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评估就是对公司目标实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判断的过程。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方面。 二、风险评估的范围 按照公司内控体系阶段性建设计划,公司风险评估现阶段的范围是:公司层面风险和业务层面风险,业务层面风险主要针对关键业务流程的风险进行评估。 三、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公司风险评估主要经过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反应等五个基本程序来进行。 1、确立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 确立公司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接受程度是公司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 (1)风险管理理念 公司风险管理理念是公司如何认知整个经营过程(从战略制定和实施到企业日常活动)中的风险为特征的公司共有的信念和态度。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反映出公司的价值,影响公司文化和经营风格,也会影响应用公司风险管理要素的方式,包括识别风险的方式、可接受的风险种类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公司坚持“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管理理念,集中体现了公司经营管理决策和行为的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了公司实行稳健的风险管理理念。 (2)风险接受程度 风险接受程度是指公司在追求目标实现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程度。它反映了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反过来又影响企业文化和经营风格。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对风险接受程度加以考虑,同时,公司的风险接受程度选择也应与制定的公司战略相一致。一般来讲,风险接受程度分为三类:“高”、“中”或“低”。公司从定性角度考虑风险接受程度,整体上讲,公司把风险接受程度确定为“低”类,即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谨慎的风险管理态度,可以接受较低程度的风险发生。 2、目标制定 目标制定是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对策的前提。公司必须首先制定目标,

项目管理的风险评估

项目管理的风险评估 目录: 1、摘要及关键词 (1) 2、背景 (1) 3、正文 (2) 摘要:项目管理进行前,进行过程中、项目管理完成后的风险评估工作,是企业在新的社会经济及其他形势下,对项目管理的工作逐步量化,对于数据充分罗列,为今后的项目管理事先的风险评估打下基础。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项目管理的成功率。 关键词:项目管理风险评估 背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也不断细化,但不断出现一些系统性比较强,时间长,临时性,单一性,仅靠单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各项任务,因而项目管理的模式尤为重要。项目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项目,如何对其产生的效果、影响进行评价,如何对可能产生的问题、风险进行评估,又如何规范其风险评估的内容,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将对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状是:1、国外已经开始规范;2、国内的风险评估工作才刚刚起步。 结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并对现状做了调查。

一、项目风险评估的应用与展望 1、项目风险评估概述 项目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并量化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范围,估计和评价该风险的社会、经济意义的过程。 项目风险评估方法一般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项目风险的定性评估接近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感性的、相对直观的方法,它主要是对无法量化和量化水平较低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或者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作定性分析,得出更加可靠的结果。而项目风险的定量评估则是一种科学、客观、理性的方法,它主要是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频率、损失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分析风险可能的影响。项目风险评估最重要的结果是量化的项目风险清单,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对项目风险进行排序,为即将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项目风险的定性评估方法。 ①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s analysis)。故障树,也称事故树,它是利用图解的形式将对可能造成项目失败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各种可能组合方式的一种树状结构图。该法将项目风险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分层排列,容易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关系明确。故障树分析法适用于较复杂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其特点是应用广泛、逻辑性强、形象化,分析结果具有系统性、准确性与预测性。 ②外推法(Extrapolation)。外推法分为前推、后推和旁推三种,但由于后推和旁推的预测效果较差,因此项目中一般采用前推法。前推法是利用取得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数据推断未来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前推法运用的前提是拥有足够的历史资料,方法简单易行;但缺点是历史资料不一定完全适用于现在,且没有考虑事件的因果关系。 ③专家调查打分法(Experts investigating)。专家调查打分法是由专家对项目运行过程中,每阶段的每一风险因素,给予一个主观评分,根据分数高低确定风险大小的方法。其优点是简单且容易使用,缺点是可靠性完全取决于专家的经

实验室风险评估

实验室风险评估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 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