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深度学习初探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

相对于那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批判性的学习。深度学习,并不追求学会知识的数量。而是,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包括思维方法、情感体验、价值思想、经验、了解更为开阔的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等等)。深度学习的运用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精神。它还是终身的,在学习跳出学校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后,人们对于深度学习的需求将会更加强烈。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做法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鼓励学生获得成功,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成功是使学生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一旦获得成功,就感到满足,并愿意继续学下去。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的智力、接受能力有所不同,老师应该全面去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他们去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能够做到,他就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就会获得成功。当他体现到成功的乐趣时.就会有兴趣,有信心去实现下一个目标。随着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学生就不断取得进步。学生树立目标。建立方向,是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老师要耐心引导,具体帮助,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让他们尝到学习的实际效用,这样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们班的刘帅同学,一直以来不愿意学英语,每次考试只能得一位数,就连最简单的英语单词往往10个连一个都写不上来。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包括罚写等各种办法,有时一个单词写了好几十遍,可就是不见成效。

后来,我采化整为零的方法,让他把记单词的数量细化,一天早晨,学完新单词之后,我说给他十分钟的时间,如果能记下一个单词,我就答应你一个条件。他很自信的说没问题,并要求我陪他们玩。不用说,他很快的记下了这个单词。在他答应我第二节课上课时不能忘记,我和他们做了一会儿游戏。第二节下课时,我考完那个单词之后,又让他记了一个。就这样我每个课间让他记一个,多一个也不用,花了一天时间,他很轻松的把这课的6个单词全记住了。他很有成就感,并决心下一课的也一定能记住。以后我又找学生督促他,现在他背单词已经不用老师操心了。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每天早晨听写一遍英语单词和语文生词。每学完一课时,第二天就听写,之后把以前学的一起听写,时间长了,已经形成了习惯了。每天早上,我进教室之前,学习就把听写本准备好了。我要是来晚了学生委员也

能帮我把这项工作完成。现在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已经能达到第一次考的时候就全对。到期末时,字词根本就不能复习。之后英语短语和语文中需要背诵的课文及数学中的概念定义,也采用这种方法。上学期期末考试。我们班英语及格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虽然平均分并不高,却令我感到非常欣慰,英语老师也特别满意。

之后,我又引导学生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积累优美语句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等。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制订学习计划、预习、听课、复习、作业、错题管理、考试等多个环节的有机统一。在教学实践中我更看重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前预习和错题管理三个环节。

1、制订学习计划

引导学生要给自已制定一个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长计划就是说比如对这个星期、这个月或这个学期,要做好哪几件事情,怎样做,预先有个大概的打算。短安排是指具体到一天的做法。课后复习占多少时间、课外作业占多少时间、预习课文占多少时间,都有大体的预算。这样才能防止顾此失彼,不但保证能以充沛的精力及较高的效率进行学习,又可以保证睡眠、娱乐和锻炼的时间,还可以避免学习生活单调乏味,从而顺利地完成各科的学习任务。

学习计划必须切实可行而且注意检验和调整。制定好学习计划之后,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在计划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老师要提醒学生回过头来检查一下,看效果如何。如果发现学习计划难以付诸行动或收效甚微,就要查找原因,及时作出调整,使计划不断得到完善,直到自已满意为止。

说到计划,我觉得我们美女主持李能英老师做得最好,前几天我看到她的工作计划把每天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一点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工作、学习、辅导、休闲,非常具体、非常详细、细化到每一分钟。不但给学生,也给我们老师做出了表率。

2、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课堂的学习。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水平。由于预习扫除了新课中的障碍,听课时就感到轻松,有可能把精力放在理解和思考问题上。着重记下课文上所没有的或者自已不理解、不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强调的有关内容。做到听得主动、学得轻松。其次,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我每学期开学初都把各学科的整体的预习要求写在黑板在右上角。时刻提醒学生在老师讲新课前,由自已看书、学习。预习时先对新课的内容认真地看一遍(难度大的可能不止一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熟悉课文的内容大意。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把尚未弄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到上课时听老师讲,并在老师指导下来解决。这种学习方法如能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提高自已的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自学能力,它将受益终生。

3、进行错题管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出现的错误都非常相似,许多错误又是一错再错,为了避免出现一错再错的现象,我采取了错题管理。对于书本上题,第一次做错的,我除了让学生改正之外,还叫他们在书上做个记号,对于试卷上的错题,我要求他们分析做错的原因,弄明白之后在练习本上做,并且严厉的要求试卷上的错题谁也不许改。过些天再让学生拿出试卷专做自己错的题,这样针对性

非常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满足。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增强了学生考试和平时做题的检查能力,因为他们知道,今天错的多,就意味着来日要做更多的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培养学生基本上都能主动的学习。并且为他们以后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去年我教的毕业班在毕业考试时,整体成绩在并不太理想,全乡四个班级排名第二,可到了初一期末考试时,年组前10名中有7人是我们班的。这说明他们已经提前适应了中学老师放手的学习方法。我们班学生的其它能力也得到了初中老师的充分肯定。

总之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最后,我们以叶澜教授的一段话共勉: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