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影响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贫困的类型 绝对贫困是指生活资料的数量不足以维持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特别是食物数量不足,不能提供人生存所必需的热量,人的生存受到威胁,即通常所说的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相对贫困(掌握)的贫困是相对而言的,在同一时期或同一国家内,由于某些人或者家庭的收入水平步入另外一些人或者家庭,低于一般人或者一般家庭的生活状态或者贫困状态就叫相对贫困。 关于社会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测定: 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理解 将社会成员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列,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所呈现之间的函数构成了洛伦茨曲线。 家庭收入等级占家庭总数 的百分比 累计的家 庭百分比 占家庭总收 入的百分比 累计收入 百分比 1202066 220401218 320601735 420802459 52010041100 公平的衡量指标之一——基尼系数理解 ?先计算洛伦茨曲线与45度角直线围成的图形面积,然后除以45度角直线与正方形底边和右边围成的三角形面积(实际上为半个正方形面积),其商(A/A+B)即为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为0,表示社会收入分配状况达到了绝对平等化程度; ?基尼系数为1,表示社会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等状态,即最高收入的唯一家庭占有了全部的国民收入,而其余所有家庭不占有任何收入。 ?基尼系数低于0.2,为高度均等;0.2~0.3,相对均等;0.3~0.4,比较均等;高于0.4,不均等。 ?基尼系数0.4为国际警戒标准。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全国居民基尼系数。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掌握 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中国在08年的基尼系数为0.469,并且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现在贫富悬殊的距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12.66:1。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城乡差距:

社会保障第三学期《社会福利思想》A-C卷

《社会福利思想》 A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阐述其整体幸福与社会和谐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 A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上帝之城》 D.《马太福音》 2、对我国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 A.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 B.社会保障从属于社会福利 C.社会保障等于社会福利 D.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没有关系 3、以下属于“终老”的是( A )。 A.依年龄段制造费时不等的棺材 B.依年龄生理状况给予老年人不同的饮食待遇和日常护理 C.家里有上了年岁的老人,家属劳动力可减免征役 D.庶民老人可免除力役与事务 4、政府平抑粮价,避免大贾乘人祸天灾囤积居奇,哄抬粮价的制度始于( A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东汉 5、中世纪欧洲社会救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 C ) A.个人慈善救济 B.国家慈善救济 C.教会慈善救济 D.书院慈善救济 6、在宗教改革中提出“因信称义”观点的是( D ) A.西塞罗 B.奥古斯丁 C.卡尔文 D.马丁?路德 7、( A )将神学理论和亚里士多德学说强扭在一起,创立了社会国家学说。 A.阿奎那 B.托马斯·闵采尔 C.马丁·路德 D.爱德华三世 8、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乌托邦》的作者是( C ) A.潘恩 B.圣西门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9、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B ) A.关注贫穷问题 B.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C.解决宗教问题 D.解决国家财政问题 1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是( B ) A.阿托?琼斯 B.大卫?李嘉图 C.欧文 D.凯恩斯 11、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 C )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A.到底是相信个体,还是依靠集体 B. 到底是相信家庭,还是依靠政府 C. 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 D. 到底是相信家庭,还是依靠市场 12、边沁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学家和经济学家,由其奠基的学说被称为( A ) A.功利主义 B.国家干预主义 C.无政府主义 D.民族主义 13、下列思想中,不属于梅叶所表达的社会思想的有( D )。 A.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的同时,提出了激进的革命主张 B.认为要进行斗争,就必须依靠教育改变群众的无知状态,使群众认识真理 C.他认为教权和神权的相互联合造成了社会祸害 D.主张实行实业制度 14、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 ) A.充分就业理论 B.自由主义理论 C.剩余价值理论 D.自由市场理论 15、《贝弗利奇报告》确立了实施社会保险的原则,是( C ) A.普遍性原则、市场管理原则、全面性原则 B.个别化原则、市场管理原则、特定性原则 C.普遍性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全面性原则 D.普遍性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特定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 1、公共福利:广义上指一个政府为其公民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尤其是那些旨在提高其公民的生活质量的商品和服务;从狭义上来讲,是指那些为无力支付的穷人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政府计划 2、帕累托最优:生产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除了损害他人利益外,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即不会使任何一人移至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民政福利事业的改革 (1)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①社会福利改革的指导思想 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探索出一条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新路子,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②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目标 a.投资主体多元化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b.服务对象公众化 社会福利机构除确保国家供养的特困群体的需求外,还要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残疾人,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和覆盖面,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实行有偿、减免或无偿等多种服务。 c.服务方式多样化 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除集中养老、助残外,应发挥多种服务功能,为家庭和个人提供支持。 d.服务队伍专业化。 (2)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①社会福利机构改革的要求 a.国家将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 b.各地在制定城市居住区规划时,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应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将社会福利设施特别是老年人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c.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处理好社会福利工作中政府职能和社会化的关系,抓紧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有关法规,研究制定社会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使社会福利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d.要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 ②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政策 a.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 b.对社会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复习材料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材料 第一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发展 1、1942年英国发布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又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 2、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的思想渊源包括:基督教教义、重商主义经济学。 3、我国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主要有:灾害救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贫困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特定人群救助、临时救助。 4、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从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强化了自愿受助。 5、现行的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所得税,免征营业税,先征后返增值税。 第二章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的基本关系 1、在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有代表性的四大主义分别是: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2、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就要实行:社会职能社会化,社会事务社会办,社会福利社会化。 6、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投资主体多元化、福利设施向社会开放,服务对象公众化,社会福利社会办。 8、第三部门: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部门之外的“非营利部门”,它与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其突出特点是志愿性、公益性和民间性。在国外,第三部门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部门的总称,在国内主要指非营利的民间组织。12、对家庭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主要是通过社区、社团、社工以及志愿者和社区成员去实施的。 15、市场经济学说中的公平包括:机会均等、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结果公平。 18、社会救助主要是满足受助者的生存需要,社会福利则主要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论 1、社会救助: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时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救助对象是容易遭遇生活困境的社会弱势群体;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 4、社会救助体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乡村贫困救助、农村五保制度、灾害救助、特殊对象救助等。 12、依据救助手段,社会救助可分为:现金救助、实物救助、服务救助、以工代赈。 14、穷人与资产理论常识人迈克尔谢若登认为,资产积累和投资是脱离贫苦困难的关键,建议设立个人发展账户。 第四章社会福利的一般理论 1、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津贴、实物供给和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社会政策。其中:国家和社会是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其本质主要体现在经济福利性上,是难以采取市场调节的社会公共领域;它穷掉社会化,福利的提供是开放式的;社会福利以提供服务为主;社会福利的目标不仅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还在于促使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5、按照社会福利资源的提供方式,可分为现金给付型、实物给付型和社会服务型社会福利。 8、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主要有: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霍布森的最大社会福利思想。 9、旧福利经济学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论述了福利的含义。 17、反对私营化社会服务的理论派别是:民主社会主义。 第五章贫困问题与社会发展 2、学者对贫困的界定包括:缺乏说、排斥说/剥夺说,地位说,能力说。 8、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是指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11、确定贫困线的方法有:市场菜篮法(标准预算法),恩格尔系数法,生活形态法,国际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区别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政治法律系 社专本101 杨振14号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1、社会福利的含义及特点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组成部分,指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建立文化、教育、卫生等设施免费或优惠提供服务和以实物发放、货币补贴等形式,向全体社会成员或特定人群给予帮助,以保证和改善其物质文化生活的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来讲具有四个特点:社会福利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每一项社会福利计划的出台总是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目的,总是以缓和某些突出的社会矛盾为终极目标;社会福利的普遍性,社会福利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利益投向呈一维性,即不要求被服务对象缴纳费用,只要公民属于立法和政策划定的范围之内,就能按规定得到应该享受的津贴服务;社会福利较社会保险而言是较高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力提高被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 2、社会保障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力给与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3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区别 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社会,或者政府和国家。 (2)社会保障的保障的受益者是遭遇各种风险和困难的社会成员。 (3)社会保障满足的是受益当事人基本生活的需要。 (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尽管各国由于政治制度过程中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我国“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九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十七大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章指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观的转变,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过程,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 关键词: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最新认识和最全面、最系统详尽的表述,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发展观,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历史性重大突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我国的发展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历程,确切地说,就是从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统筹兼顾,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历程 (一)“八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发展就是硬道理”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正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面对国内外的重重压力,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针对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败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深入思考,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也是邓小平发展观的主题。邓小平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邓小平的发展理念源于他对中国人普遍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开始于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深刻忧虑。“我们不抓住机会使经济上一个台阶,别人会跳得比我们

北京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作业含标准答案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一、单选题洪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社会福利思想的是()。(教学视频第五章第一节) A. 孙中山 B. 龚自珍 C. 郑观应 D. 洪仁玕 标准答案:C 2?社会福利制度只扮演常态社会结构 -- 家庭和市场功能失效后的补救角色是()社会福利。 (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三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剩余性 B. 补救性 C. 制度性 D. 福利国家 标准答案:A 3?职业福利的特点不包括下面哪一项()。(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以业缘关系为标志 B. 受到单一因素的影响 C. 具有功利性 D. 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为原则 标准答案:B 4?下列哪一项不是儿童社会福利的需求()。(视频教学课件第七章第一节,教材第六章第一节) A. 满足休闲和娱乐需求 B. 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 C. 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求 D. 无障碍的需要 标准答案:D 5?—些身体健康的老人,他们还希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属于老年人 的()。(视频教学课件第六章第一节、教材第五章第一节) A. 经济需求 B. 社会需求 C. 健康需求 D. 生活需求 标准答案:B

6?下面哪项是职业福利中政府规定的法定福利()。(教材第八章第一节) A. 工伤事故补偿 B. 企业年金 C. 教育资助 D. 带薪休假 标准答案:A 7?下面实行高福利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新加坡 标准答案:A 8?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广大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 福利待遇问题是()。(视频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二节、教材导论) A. 广义的社会保障 B. 狭义的社会保障 C. 广义的社会福利 D. 狭义的社会福利 标准答案:C 9?对于残疾人,特别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将他们供养起来从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 爱。这是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哪一种理念()(教材第七章第一节) A. 供养理论 B. 回归社会论 C. 增能理论 D. 活动理论 标准答案:A 10. 德国实行的社会保障模式属于()。(视频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一节,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A. 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 B.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C. 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D. 高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标准答案:C 二、判断题洪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1. 计划经济时期出现了员工福利的失序、失衡、失范问题。(教学视频第九章、教材第八章)标准答案:错误 12. 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无障碍均是残疾人的特殊福利需要。(教学视频第八章第一节)标准答案:正确

经济发展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经济发展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秀军,2019 内容提要: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快车道”,但是相应社会保障水平公平性不足与效率不高存在,阻碍了整体社会福利水平的持续改善与提升。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形势的动态变化,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福利承载力进行分析 ,同时围绕社会福利水平的界定和测度,以及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承载力,以当前构成社会福利体系核心和基础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为主要代表,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分析和研判,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社会福利水平;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承载力;养老保险;医疗保障 引言: 亮丽经济成长的表现是一国的政府致力追求的目标,而随着经济的成长,将使居民享受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健全的医疗体系及良好的社会福利照顾。但实质现有的福利制度,跟得上经济的发展吗,具有足够的公平性和效率吗。 正文: 一、社会福利的发展与成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伴随著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有目共睹,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日新月异。作为社会福利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障制度, 却与时代跟不上。 回顾我国的社会的福利发展,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首先第一阶段是计划时期,这也是国内的社会福利体系初步建立的时期,但是由于文革的冲击呈现了曲折的发展历程。第二个阶段是改革的开放初期,由于生产方式和生产资料的变化,社会的福利体系开始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统一供给慢慢向商业化过度,这一阶段也是福利体系改革和全新发展起来的时期。最后是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迎来了全面发展时期,是全面覆盖的社会体系建设和城乡统筹的时代阶段,民生

近现代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的经济举步维艰,1929年至1933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经济危机,为转嫁危机,西方各国采用货币、倾销等政策向中国倾销商品,严重影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尤其1931至1934年间,中国工商业经历了艰难的发展过程,主要表现在:对外贸易的严重入超,银行钱庄挤兑风潮频发,丝织业停产倒闭,制茶行业举步维艰等方面,致使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国民政府面对困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希望通过改革,达到减轻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目的,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币制的改革,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商业发展的困境。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果,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当然,中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机遇。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民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状况 中国民国时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各种予盾的激烈斗争之中,社会经济在动荡、曲折中缓慢前进。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曲折发展的历程,各种经济势力此消彼长的现象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民国时期,在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地主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是阻碍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财政经济命脉,他们利用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疯狂地掠夺中国的资源,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压制、打击。封建地主经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造成农民生活困苦,农村经济萎缩。国家垄断资

经济发展民生福利

经济发展民生福利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或民生福利得到极大改善。回 顾30年的发展历程,民生福利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注重的,改善民生 的指导思想是如何演变的,当前存有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 些问题需要实行梳理。 一、注重民生与改革政策的启动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经济社会 资源都由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控制。本来,我国实 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运行的宗旨是为全 体人民谋福利。不过,因为我国当时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 因为我国决策层和理论界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理解不足,不恰 当地采取了所谓“赶超型”的发展战略。为实现这样的战略,我国动 员和使用政权的力量,集中社会上的主要资源,优先发展作为国民经 济基础的重工业。执行这种战略的结果是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居民的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升,特别是农村 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有很大比例的人口不能保证温饱等基本生活需要。 因为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及对经济工作和民生福利的长期忽视,到改革 开放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1978年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注重 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注重民生福利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幕开启。 导致开启新政策的思想原因,是整个社会对长期思想禁锢的冲破。承 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认同人民群 众的合理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抓住时代主旋律、 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路线和执政理念。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路线和执 政理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政策立刻得到人民群众的高度 拥护。中国开始走上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的准确道路。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最全版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2、掌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及结果。 3、掌握历代土地政策、赋税制度以及发展农业的基本措施。 4、概括归纳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5、概括归纳古代商业的发展。 6、了解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特点及意义。 ★学法指导: 1、注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2、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古代一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学会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4、通过理解或记忆,掌握基本史实。 ★高考展望: 1、注意古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联系现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和税费制度的改革,注重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3、注意梳理古代各时期封建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注意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知识整合: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基础知识 (1)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①夏商周:农具大多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少量的青铜农具。 ②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 ③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④两汉:犁壁的出现,赵过发明耧车;牛耕法有二牛抬杠式、一牛挽犁法。 ⑤魏晋南北朝:马钧发明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⑥唐朝:创制了曲辕犁、筒车。 (2)农作物的推广 ①夏商周:五谷 ②魏晋南北朝:南方农作物品种增多 ③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经济作物茶叶生产规模大。 ④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外来农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官种植;清朝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土地开发 ①魏晋南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由江东扩展至整个长江流域,波及到岭南和闽江地区;边疆的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以开发。 ②隋唐:江南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③明清:外来农作物玉米和甘薯的种植,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 (4)农产品商品化 ①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特别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中期以后征收茶税。 ②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扩展至江北。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专业生产区域。(5)古代重大的水利工程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复习题 (1)

《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复习题 一、填空 1.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 2.“三无”人员是指哪三无? 3.生活社会救助主要采取哪三种救助形式? 4.在社会福利制度中,可将公平分为哪三种? 5.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哪些福利制度构成? 6.生产社会救助主要采取哪四种扶持形式。 7.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主要表现哪些思想? 8.残疾人医疗康复包括哪两类康复? 9.公共教育具有哪些特点? 10.我国孤儿的家庭养育主要有那三种形式? 11.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主要表现在哪五个方面? 12.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等,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3.生产社会救助具有哪些功能? 14.生活社会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二、名词解释: 1、社会救助: 2、社会福利: 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4、市场失灵理论: 5、政府宏观管理: 6、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7、社区社会福利: 8、市场微观管理: 9、灾害社会救助:

10、生产社会救助 11、公共社会福利 12、住房社会救助 13、生活社会救助 14、恩格尔系数 15、政府失灵理论 16、医疗社会救助 三、简答题 1、社会救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我国对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救助形式分别有哪些 3、生活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社会救助主要有哪些基本特征 5、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存在哪些问题 6、灾害社会救助有何特点 7、生活社会救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功能有哪些 8、生产社会救助的实施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9、社会福利有哪些基本特性 10、我国老年社会福利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11、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实施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2、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社会救助的主要形式及基本原则有哪些 13、社会救助有哪些基本功能 14、生产社会救助的功能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5、简述我国廉租住房的基本特征及作用 16、医疗社会救助有哪些基本功能? 四、论述题 1、论述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 2、联系实际,指出目前我国妇女儿童社会福利还存在哪些问题?并结合自己观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与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以南京市为例 陈友华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南京 210093)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社会福利设施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加快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南京为例,在分析南京人口老龄化现状、变动趋势及其特点,人口老龄化对南京居民消费水平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可能影响的同时,考察与研究了南京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未来需求情况,并就如何加强南京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 200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74.7万,占总人口的12.2%。预计到2020年,南京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53.1万,占当时总人口的24.2%。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在2000-2020年间预计南京市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不足0.2%,而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却高达3.7%; 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态势明显。2000年时南京市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6.7万,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9.0%,到2020年时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将达到19.0万,占60岁及以上人口的12.4%,20年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5.4%,大大快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7%的年均增长速度; 三是老年人口文化素质迅速提高。南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预计将由2000年时的41.1%急剧下降到2020年时的12.5%,而小学、初中、高中(中专)与大专及以上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时的28.6%、13.9%、8.8%与7.8%分别提高到2020年时的29.4%、27.9%、21.4%与8.6%,其中初中与高中文化程度老年人口比例提高幅度尤为显著; 四是老年人口寿命不断延长。与世界其它国家与地区一样,南京市在未来几十年时间内老年人口平均余寿在目前较高的基础上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现今的老年人比以往任何时期的老年人的健康化程度更高,受教育时间更长,而且经

18年6月考试《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B 一、判断题 1.社会保障的内容有社会救助、商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与补充保障()。 2.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主体包括国家或政府、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 3.福利国家模式实行的是递进税制()。 4.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 5.劳动功能障碍分为10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10级,最轻的为1级()。 6.企业年金根据缴费和受益关系不同,分为待遇不确定性、缴费确定性和混合性之分()。 7.社会福利的特点有保障项目广泛、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水平弹性化以及保障对象局部化()。 8.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事业()。 9.残疾人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物质帮助措施的统称()。 10.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包括基本生活补贴,养老保险待遇,失业保险待遇()。 答案: ×××√×××√×× 三、简答题 1.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什么? 总目标: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分目标:(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2.简述社会保险费的分担方式? (1)雇主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2)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3)雇主与政府共同负担。 (4)雇主、政府与被保险人共同负担。 (5)被保险人全部负担。 (6)社会全部负担。 (7)政府全部负担。 3.简述农村五保制度的基本内容? (1)五保供养:对符合规定的农村居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照顾; (2)五保供养性质:集体福利事业; (3)五保供养对象:五保户; (4)五保供养内容:食穿住医葬教等; (5)实际标准:不低于村民一般生活水平; (6)经费和实物来源:村提留或乡统筹列支、集体企业缴利润,目前列入县级财政;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正如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多方面协调。我个人认为,必须特别关注就业、通货膨胀、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等方面问题。 1 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就业问题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改革的前提。党的十八大强调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表明党对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讲小康、讲和谐、讲安居乐业,都离不开就业。就业问题在我国显得特别重要。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批的知识青年从农村返回城市,从生产建设兵团返回城市,失业非常严重,所以那时中央决定要解决失业问题。时代变迁,就业对象仍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高校大量扩招,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竞争压力大,社会经验浅薄等问题,更有甚者催生出“啃老族”。据调查,2012年就有57万大学生在家待业,今年更创699万大军就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针对此种情况,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主要负责领导要确保本地本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有条件的地方要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加强保底就业服务,完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扶持政策等。抓好税收、贷款、贴息、落户、场地等政策落实,进一步简化毕业生创立企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作业

《人口论》马尔萨斯 在《人口论》中,马尔萨斯对于社会救济的观点是:反对救济穷人,救济穷人即帮助穷人制造穷人。 对于当时的英吉利,已经制定了济贫法,规定了要为贫困的人征集救济的金额,而马尔萨斯却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这样年年为贫民征集一个这样大的金额,但贫民间的困苦依然不减。 富人的捐助,即会使贫民得到的救济金有所增加,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物价会随之上升,而且高于贫民救济金所能承受的能力。二是对有的劳动者来说,如果他们得到了过多的救济,他们会觉得自己已经是比较富裕的了,已经能够拿许多时间来偷闲了,于是又阻碍了社会的生产。三是贫民有了救济,就会促成很多单身的人成家,于是就有了以供养贫民来创造贫民,这样人口增加了,国内的食品就不得不按较小的比例分配于各个人,最终又有更多的人陷于贫困,以至于被迫而请扶助。四是会减少普通人民的节俭能力与意志,被雇在制造业上的贫民,即因有教区津贴,费尽所得工资,能享乐时即享乐。 马尔萨斯认为,英吉利济贫法的制定,无疑是为了最仁慈的目的,但我们有大理由,设想它未曾成就它的目的。那种法律,却曾和缓非此即将极为严重的困苦;但受教区维持的贫民,如综合一切情况来考察,却亦似乎没有因此免去贫困。 为此,在采取措施上马尔萨斯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完全废止今日的教区法全部。二是凡开发新地的,给予奖励金,并使农业比制造业,耕地比牧地,更受奖励。第三是为极端贫困的人设立养育院。第四是为了控制人口的增长,提倡晚婚和禁欲。 《贝弗利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贝弗利奇 早在1934年颁布的《失业保险法》引进了一项新的国民服务——失业救济,它结束了英国失业保险混乱的发展历史,为英国失业保险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1942年,贝弗利奇发表了《贝弗利奇报告》,后来一经落实,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福利国家”的国家。 在《贝弗利奇报告》第五部分的社会保障计划里的国民救助里面详细的介绍救助的内容。国民救助用于满足未被社会保险覆盖的所有保障需要。国民救助必须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标准必须比社会保险低。发放救助时须经经济状况调查,且要有需要救助的证据。救助费用由国家财政直接负担,让国家至少承担起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义务。 社会保障计划分三个不同部分组成:社会保险满足基本需求,国民救助解决特殊情况的需求,资源保险用于满足超出基本需求的额外需求。 尽管国民救助和社会保险明显不同,但国民救助在管理和操作上要与社会保险相结合。国民救助是社会保障部在重要程度上仅次于社会保险的一项工作。社会救助的保障水平最低,但社会

《经济与社会》第三课复习提纲--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2.重要性(意义) 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須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为什么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 (1)新时代需要新发展理念。 (2)人民需要: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地位: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关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 -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4)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第二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构成 (1)内涵: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2.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为什么?) (1)必要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 2 )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城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类好生活的向 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质基础。 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 经济体系。 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区别社会福利和市场经济

区别社会福利和市场经济 2011年04月28日长江日报 王亚欣经济学者 近日,一些学者在国内财经栏目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问题,中国偏离市场经济的可能性与危险性屡被提及,其中有学者认为高福利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 高福利会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观点,来源于公平与效率这对相互依存又矛盾的关系。在打破计划经济“大锅饭”的格局后,我国主流意识中素有不养懒汉,不劳动不得食的观念,认为注重公平必会影响效率,福利代表了公平,注重公平就影响经济效率,进而对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造成影响。有些学者还以北欧高福利国家为例,认为高福利会影响个人的进取心和探索欲,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可是,在探讨社会福利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人们似乎混淆了一个概念。福利是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的改善和提升是依靠国家政策的转变,这与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直接关系。比如早以高福利闻名的北欧各国,就是将市场经济体制与高福利高税收的均富机制相结合,而依靠石油贸易在经济上突飞猛进的阿拉伯国家,却没因财富的增多建立起惠及普通民众的福利制度。 以上皆指明社会福利撼动市场经济走向的说法并不可信,可中国偏离市场经济的风险确实存在,这种风险并非福利产生,而来源于权力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就确定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目标。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经济、社会资源集中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经济权力过大后,若无法得到法律的有效节制,就会有打破市场平衡的风险。 在影响市场经济的因素中,急需警惕的是央企话语权过重产生的不公现象。央企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一方面从行政体制中获得特权,甩掉企业包袱,一方面从市场经济体制中获得特权,无须承担风险。央企在获得资源使用权、政治话语权后,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