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高考压轴卷 历史

2015江苏高考压轴卷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

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此记载

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D.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

C.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D.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

2.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3.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秦商、晋商、徽商……会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因为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这表明扬州会馆有利于研究

①建筑发展史②清代外贸史③运河文化史④商帮发展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上的批语说:“适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 D.是京剧的形成佐证之一

5.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

6.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7.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A. 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 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C. 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

D. 从反满兴汉目标到联合满族人民

8.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

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社会发展

9.“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保证土地革命和土地国有化,以及废除不早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A.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B.发动广州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10.下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11.2014年7月14日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半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关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份及其比例结构

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

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

12.有关古希腊、罗马的相关表述适合出现在下列海报内容一栏的是

②雅典工商业发展为欧洲近代经济奠定基础

③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④罗马法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文件奠定理论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C.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意大利企业家阿格涅利提出,欧洲要想和平、强大,就必须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超越邦联阶段,建立联邦制的“欧洲合众国”。能够佐证

上述观点的美国历史事实是( )

①邦联政治结构松散,无力平息社会动荡

②联邦剥夺了各州的自主权,稳定了统治秩序

③邦联没有统一的关税,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

④联邦统一发行货币,促进了经济的有序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5.《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16.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17.“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他用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多种复杂的情感。”文中他的作品是

A.《马拉之死》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

18.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认识的理论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D.十月革命的胜利

19.“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0.2014年以来,整个世界在中日外交恶化问题上表态谨慎和纠结,日本与西方有共同价值观,理应是朋友。中国对世界重要性太大,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更重要,大多数欧美国家更希望中日改善关系,各国和中日都保持密切经贸关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日本积极改善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B.日本极力提升政治诉求谋求大国地位

C.多极化格局使各国相互制约又联系密切

D.中国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25题为选做题。

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3分)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5分)

22.(13分)国家干预与经济增长或衰退的关系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家政策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当时运用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有效动员和集中国家有限的资源,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

——陈先《九十纪行》材料二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达90%。

——人教版必修二材料三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管理市场自古有之,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及对贸易的参与方面。其中,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城镇市集,划分销售地区;规定贸易时间,限制夜市交易,推行抑商政策,加强商人管理;严查商品质量,不许伪劣入市;调控市场物价、严格物价管理;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经济;统一衡器币制,方便货物交易;制发契券票帖,规范贸易行为;缉盗贼防火灾,保证财货完全;制订交通规则,维持市场秩序。政府对贸易的参与主要表现在官营贸易及官吏经商两方面。通过历史上政府干预经济问题的考察分析可得出结论,政府要“适度”干预经济。

——丁长清《中国历史上政府干预市场问题的考察》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有何变化?(2分)如果仅依据材料一评价建国后30年的经济体制,会有何缺陷?(1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材料三的结论。(10分)(要求:表述成文,逻辑严密,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23.(13分)马克思认为现代的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消除所有生产和资本积累障碍的进程,但全球化不能消除不同国家发展的不稳定现象和不平等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基本固定生活在彼此隔离的地区,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黑人被贩卖到非洲以外,特别是美洲,白人大批移居北美东海岸和南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是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工业)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共产党宣言》材料三欧洲的投资者发现,工场的雇佣劳动力比种植园的奴隶劳动力便宜。更有利可图的是,自由工人本身就是工业品的重要消费者。同时,欧洲人意识到,将非洲人留在非洲,可以确保美洲的原材料供应,非洲也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1803年丹麦废除了奴隶贸易,其他国家竞相相仿。1867年,最后一艘贩奴船横渡大西洋,抵达古巴。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四没有世界金融中心就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因为有形贸易发展的同时,无形贸易如利息、股息、运输、保险、旅游等也在迅速发展,这些都需要金融业的支持,而金融业首先是国际货币制度,……它维护了国际汇率的稳定,解决了国际储备和国际支付的不足问题,尤其使战后10年的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使美国处于主动地位。美国可以借此优势掌握全球金融,通过美元消耗、占有了别国的资源。

——《被绑架的中国经济》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作者看待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视角。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世界商品贸易的变化。(4分)

(2)据材料三,分析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2分)

(3)据材料四,指出在现代世界市场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看待世界货币体系的作用的?(4分)

(4)据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分)

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难免就放任自流。……认识到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在培植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尽管如此,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

材料二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是以独立的面貌并存于日本社会。……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顽固排斥西方精神文明,导致日本现代化初期对旧事物的批判和否定不彻底。……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使得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矛盾”民族。

——《“和魂洋身”的日本现代化》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先进文化的特点。(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的具体表现及影响。(7分)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74—1683)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与沙皇俄国相勾结……康熙十年(1671),准噶尔汗噶尔丹出兵占领了天山南路,将当地的“回部”(维吾尔族)首领阿布都什特扣押到伊犁,并对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实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康熙三十五年(1696),噶尔丹被清廷击败,阿布都什特得以解脱,清廷护送其返归南疆叶尔羌,管辖南疆“回部”事务。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平定噶尔丹以后,康熙帝对准噶尔部仍采取非常宽大和笼络的政策。他继续坚持满蒙贵族联姻的传统作法,把宗室之女嫁给准噶尔王公贵族……噶尔丹之侄孙丹津阿拉布坦于康熙四十一年来朝降清,康熙帝即优礼相待,封为多罗郡王。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他们在中国边缘犯下的这些暴行最终使中国皇帝极其恼怒,他于1685年派一支远征队北上。中国人夺回阿尔巴津,把俄罗斯人从整个阿穆尔河流域清除出去……与此同时,两国政府为解决边界问题开始谈判。经过许多争论,《尼布楚条约》于1689年8月27日签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康熙帝)从登基之日始,特别是他亲政后,每日“昧爽视事,惟恐有怠政务”。即使有病,“亦勉出听政”,有时半夜来了紧急奏报,必“披衣而起”。每次出巡,不论在何地,也是日日处理政务,他坚持当天的事当天处理完。康熙帝曾对心腹之臣高士奇表露他的苦衷:“朕于政事无论大小,从未草率。每在宫中默坐,即以天下事经营筹画于胸中。”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当时造成中国西北边疆不稳定的因素有哪些?(2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康熙帝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2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康熙帝在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时所使用的手段。(2分)

(4)概括材料四对康熙帝的评价。(2分)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2分)

2015江苏高考压轴卷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该题考查关于西汉初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制。解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侯国是分封制的结果,说明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故选B。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过于夸化此史料的价值。

2.【答案】D

【解析】清初的山西人口结构中,从多到少依次为从事商业、农业、参军和读书,雍正帝认为这样的社会风气很可笑,反映了统治者对商业的歧视,A、C两项错误;当时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B项错误;因为追求财富,当时在山西从事商业的人居首位,D项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利于研究③;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有利于研究①;不同会馆代表不同地方的商人帮派,有利于研究④;这些商人做的都是国内生意,所以不选②。

考点: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4.【答案】D

【解析】该题考查关于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材料中没有说明是最早记录,故A错误;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错误;材料中只列举了徽班进京,故C项错误;材料中“(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说明是徽班进京,是研究京剧的中药师史料,故D项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以及对京剧的研究。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强调礼仪、伦理与这一特征相符,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6.【答案】A

【解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故A 项正确;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不符合材料中反映的时间,故B错误;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故C错误;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故D错误。

7.【答案】B

【解析】“驱除鞑虏”强调的是反抗满清统治者,带有片面的民族主义色彩。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强调的是中华民族整体民族意识的觉醒。所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

8.【答案】D

【解析】题目所给时间是在1934年,所以排除BC,单单根据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不能得出A,所以选择D。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可知这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特点相符,因此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国民革命运动,故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10.【答案】A

【解析】由图片柱状图的波动可以首先排除B、D,中国重返联合国是197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合。1977年进出口总额有所下滑,不能体现C选项中“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中美进出口总额的波动与中美关系的演变密不可分,故选A。

11.【答案】D

【解析】两次经济体制改革与转型的根本目的均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故D项说法有误。

12.【答案】D

【解析】希腊对后世的贡献主要是民主政治,①③符合题意;罗马对后世的贡献主要是法律,④符合题意;雅典古代的工商业发展是建立在手工工场基础上的,而近代西方的经济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所以应该排除②。

13.【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是从现代化的视角,再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各知识要素,归纳其相同的精神核心和意识,注意所选需要同时符合四个运动,故只有A项符合。

14.【答案】D

【解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松散的邦联,故①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保留一定的自治权,故②错误;邦联制下没有制定统一的关税,美国在欧洲各国的贸易中也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故③正确;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统一发行钱币权力,有利于经济的有序发展,故④正确,选项D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三个金融中心”分别出现于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8世纪工业革命、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A、B、C三个备选项均不能同时符合时间阶段信息,故答案选D。

16.【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1952年”可知,此时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排除A项;1953年开始进行“一五”计划,这时大学专业进行调整,其目的是培养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B 项正确;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17.【答案】B

【解析】题干所述是毕加索的作品特点,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A项是新古典主义美术;C 项是印象画派;D项是浪漫主义美术。

18.【答案】A

【解析】备选项中列举的事件皆否定了“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的模式,但只有A 项与材料中的“理论”要求一致,故选A。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故选C。

20.【答案】C

【解析】世界各国矛盾重重又不得不联系密切,从本质上反映出的是在当前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特点,故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2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25题为选做题。

21.(14分)

(1)制度:察举制。(1分)

作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2分)

(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分)

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4分)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5分)

22.(13分)

(1)变化:从国家全面干预、计划经济到利用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计划)相结合。(2分)缺陷:只看到其成就,看不到其存在的问题。(1分)

(2)评分参考(10分)

23.(13分)

(1)视角:(人种)种族和动植(物种)类的交流。(2分)

变化:从以土特产品为主到廉价工业品为主。(2分)

(2)原因:使用雇佣劳动力比奴隶劳动力更有利可图;把非洲变为殖民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分)

(3)国际货币(或国际金融)。(1分)

作用:国际货币体系有利于国际金融的稳定和战后的经济恢复。(2分)货币操纵国借此掠

夺世界资源。(1分)

(4)看法: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存在不同国家发展的不平等现象。(3分)

24.(10分)

(1)特点:以巩固天皇政权为目的;以“实用”为原则来引进西方文化;善于引进而不能很好地同传统文化融合;采用极端态度。(3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

(2)表现:极端崇拜:殖产兴业(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或提倡西方文明,发展近代教育);建立近代军队。(3分)

极端排斥:保留封建残余(天皇制、武士道精神等。)(1分)

影响: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推动日本现代化发展。(1分)封建残余

影响其现代化发展进程;军国主义思想使其走上向外扩张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2分)

25.(10分)

(1)民族分裂势力;外国敌对势力。(2分)

(2)平叛;和亲(联姻);册封。(2分)

(3)军事和外交。(2分)

(4)勤政;勤于思考;处事深思熟虑,作风严谨。(2分)方法: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

地看问题。(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人物活动,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生产力标准,将历史人物活动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认识历史人物活动的主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