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油藏压裂技术的应用

低渗油藏压裂技术的应用
低渗油藏压裂技术的应用

低渗油藏压裂技术的应用

张振芳,陈志强,邱泽鹏,姜秀丽

(中原油田采油二厂)

摘 要:根据油藏所处的开发阶段,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潜力,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出油藏提高开发效果思路,通过压裂技术手段,提高低渗油藏导流能力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

关键词:压裂技术;低渗透;效果

中图分类号:T E3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09—0146—01

1 油藏概况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位于濮城背斜构造的东翼,为一北北东向的长轴半背斜构造,含油层位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三中6-10砂层组,细分为27个含油小层。含油面积10.1km2,平均有效厚度13.9m,平均孔隙度12.9%,石油地质储量697×104t,标定采收率26%,可采储量181×104t。

储层岩性以浅灰色石英粉砂岩为主,细粉砂岩少量。岩石颗粒较细,胶结物含量较高,以灰质、泥质和白云质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接触-孔隙式次之。储层物性总体较差,平均渗透率1.9×10-3 m2,属于特低渗透油藏。储层连通率为89.5%,储层连通性好。

2 提高油藏开发效果的思路

根据油藏目前所处的开发阶段,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潜力,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出油藏提高开发效果思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油藏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恢复地层压力,重点是开展以强化有效注水和提高低渗油藏导流能力的压裂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

2.1 通过油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油藏水驱控制程度;

2.2 通过分层注水、降压增注等技术,降低启动压力,增加有效注水量,恢复地层压力,增加吸水厚度,提高油藏水驱动用程度;

2.3 在注水见效基础上,实施油井配套压裂改造技术,提高单井产能及油藏的采油速度。

3 压裂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

3.1 压裂及其配套技术的应用

从沙三中6-10低渗透油藏实际情况出发,压裂配套技术提出了适应低渗油藏开发新模式,并形成新压裂技术体系。针对油藏开发调整后,井网加密,井距变小,常规压裂规模受限等问题,通过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等,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压裂改造提供可靠保证。

该技术体系主要由四部分配套技术组成:

3.1.1 整体压裂优化设计技术

基于油藏目前实际井网,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模拟水力裂缝,优化设计产量。油藏目前平均油水井井距为250~300m,单井日产油2~3t,该优化设计技术符合油藏的开发实际。3.1.2 压裂地层评估

进行压前地层评估是为了取得设计所需的基本数据,其主要内容为储层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与流度、有效厚度、岩石力学参数、地应力值与方向、天然裂缝值与方向以及地层静压等。通过进行压前地层评估,改以往仅单纯根据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以及压力系数值的大小来决定是否采取措施的一贯做法,提高了压裂有效率。

3.1.3 压裂材料选择

为了达到最佳压裂效果,认真优选支撑剂和压裂液,采用三维设计软件,筛选耐高温、抗剪切性能强、低伤害压裂液,以产量为目标函数优化压裂规模,采用比以往压裂高出10个百分点砂液比的多级渐进式加砂程序,最高含砂浓度均在55%以上,使裂缝达到了较高的铺砂浓度。

3.1.4 水力裂缝诊断

通过对压裂压力曲线分析并结合井温测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检验优化实施结果的重要方法;使用压裂压力历史拟合方法,可进一步进行实时的裂缝监测。另外,用水力裂缝数模与井温测井资料可综合研究水力裂缝高度和缝高,研究出适合于不同情况下的初次及重复压裂引效压裂的规模量。3.1.5 油水井对应

压裂必须围绕着有利于发挥注水效果来进行,要为注好水和充分发挥水效创造条件。首先搞好油水井注采对应,勾通注采层位。做法是绘制以油井为中心的连通图,并对应补孔。

3.1.6 优选压裂层位,提高压裂效果

和注水井连通较好的低渗透层。 油层厚度比较大,注水井内实际吸水能力比较高的层。主力油砂体的低渗透部位,河道注水、边滩采油的井压裂后效果好,调整平面矛盾。!选取最佳压裂方式,提高措施有效率。

针对下部层位受效采取卡封压裂方式,针对上部受效情况则采取填砂压裂,避免了由于施工井段长,措施针对性差等问题。

2007年至2009年期间,油藏共实施压裂改造22口,均为在水井注水见效基础上的压裂引效,措施效果非常明显。压裂前日产液134.1t,日产油41.6t,压裂后日产液296.4t,日产油110.4t,日增油68.8t,累增油1.07×104t。

146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年第9期 

射采联作工艺技术在尕斯库勒油田的试验应用

许嘉庆

(青海油田采油一厂)

摘 要:射采联作工艺技术即射孔与下泵生产一次完成工艺,当前,对新井投产或老井补孔措施,均是先实施射孔作业,如能自喷,则连入流程进行自喷生产,如不能自喷,则需起出射孔管拄,再按照举升工艺设计下入完井生产管拄,射孔与下泵作业分两次完成,不但增加了施工工序而且延长了占井时间。

关键词:射采联作;射孔;效益;可控

中图分类号:T E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09—0147—02

为简化新井投产及老井补孔施工工序,降低修井成本、缩短油井开井时间,引进了射孔与下泵生产一次完成工艺技术。该技术将射孔与下泵生产工序合而唯一,用一趟管拄将射孔枪与抽油泵连接下井,射孔作业后无需起出射孔管柱,便可下入柱塞进行油井投产。

1 工艺组成

该工艺主要由射采联作泵、滑套式泄油器、定位短节、进油装置以及射孔枪组成。

1.1 射采联作泵

射采联作泵是射孔与下泵生产一次完成工艺的主体部分,其结构主要由泵筒总成、柱塞、可活动底阀组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其结构中的固定阀罩、固定阀球、固定阀座、支撑芯轴构成可活动底阀,使得射孔与下泵生产能够一趟管柱完成;锁环芯轴与锁环构成锁定机构,用于锁定可活动底阀;密封皮碗、皮碗座圈、皮碗压圈构成密封机构,用于密封可活动底阀与泵筒间隙。

射采联作泵在结构上与常规整筒泵相比其最大区别就在于采用活动底阀取代了固定阀,抽油原理与常规泵相同。

1.2 滑套式泄油器

即控杆式泄油器,由于油管传输投棒射孔作业要求射采联作管柱在射孔完成之前射孔枪以上管柱必须保持畅通,因此销式泄油器无法在射采联作工艺中使用,与销式泄油器相比滑套式泄油器具有管柱畅通的优点,能够应用在射采联作工艺中。

1.3 定位短节

即校深短节,用于射孔前校正射孔枪下深,使射孔枪对准拟射孔层位。

2 选井条件

2.1 适用于新井投产及老井补孔作业。

2.2 作业井泵挂深度以上不能有大于30°的井斜角。

2.3 仅适用于采用油管传输射孔的新老井。

4 结论及认识

4.1 压裂改造是改善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分压、选压工艺技术研究,根据不同井分层选压需要,找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能使目的层得到彻底改造;

4.2 压前评估和油藏模拟技术可为压裂设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避免了措施盲目性,设计准确程度明显提高,应继续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志杰,青强,李春芹.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大

型压裂弹性开发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6,28(1):115~118.

[2] 周俊杰,鄂蜀郡,秦晓东,等.大港油田低渗薄

互层油藏整体压裂技术研究[J].断块油气田,

2006,13(6):37~40.

[3] 李志明,张金珠.地应力与油气勘探开发[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 寇永强.大型压裂技术在特低渗透薄互层油藏

的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3):

61~62.

[5] 张毅,闫相祯,颜庆智.三维分层地应力模型与

井眼岩石破裂准则[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0,15(4):42~48.

[6] 张筠,林邵文.利用测井进行地层弹性特征及

应力场分析[J].测井技术,2001,25(6):467~

472.

147

 2010年第9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低渗透油藏合理井距的确定方法 孤东采油厂新滩试采矿 裴书泉 摘要: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低渗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井网井距对低渗油田开发的影响,确定了低渗透油藏的开采原则,给出了经济极限和经济最佳井距的计算公式,总结了技术合理井距的多种方法。当技术合理井距大于经济极限井距时,应取技术合理井距,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计算,计算出了合理井距,并分析了合理井距与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为低渗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低渗;井网;井距;渗流规律; 1引言 低渗透油田广泛分布于全国各个油区,具有丰富的储量资源。胜利油区从“六五”以来,平均每年新增探明低渗透储量1000~2000万吨。2003年上报探明储量为2325万吨(占2003年度上报探明地质储量的21%),成为胜利油田的重要的增储阵地之一。截至到2003年底为止,胜利油田低渗透油田共上报探明储量5.87×8 10t ,占胜利油田上报探明储量的13.3%。其中,已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为4.11×8 10t ,占胜利油田已开发储量的11.37%。未开发低渗透油田储量为1.76×8 10t ,占胜利油田未开发储量的30%。胜利油区低渗藏具有埋藏深,储量丰度低,平面和纵向上非均质严重等不利因素,与国内其他油区的低渗透油藏相比,其开发效果相对较差。 合理井网密度的确定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普遍的确定方法是,从水驱控制程度、原油最终采收率、采油速度、驱替压力梯度、有效渗透率与探测半径、类比、三维数值模拟以及动态分析等8个方面与井网密度之间的关系。 2低渗透油藏井距井网对开发的影响 2.1井距对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影响 众所周知,低渗透油层一般连续性差,渗流阻力大,必须缩小井距,加大井网密度,才能提高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使油井见到较好的注水效果。 不少低渗透油田采用以加密井网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措施,改变了低产低效的被动局面,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根据地下实际情况,许多低渗透油田都需要缩小井距,加密井网。但过去油价偏低,都因经济效益而未能进行加密调整。现在油价已经开放,基本保持正常状态,为加大井网密度,改善和开发好低渗透油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当然,也不是说井距越小越好,密度越大越好,还是要根据油田实际情况,以达到较高油层连通程度和水驱控制程度,较高的采收率和较好的开发效果为原则。同时还要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来,各油田都进行了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和极限井网密度的研究和测算。有关低渗透油田的资料数据如表2-1。长庆油田在编制安赛油田坪桥区开发方案时,根据新的价格和费用,对不同井网密度的技术和经济指标做过初步计算:简单数据见表2-2和图2-1。

简述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自己的神 (长江大学软件工程石油应用方向荆州434023) 摘要:低渗透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藏,正逐渐成为我国油田开发的主体,其原油产量占国内总产量比例逐年上升。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并结合低渗透油藏具体地质、开发特征重点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流程,最后结合我国低渗透油藏具体特征介绍了几点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旨在通过本文增强油田现场工做人员、为低渗透油田开采服务的人员、及油田开发初级学习者对低渗透油田开发流程的认识。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业务流程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的石油在国计民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石油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但人均占有量少,国内的石油供给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巨大的石油需求驱动下,我国对石油勘探和开发的投入逐渐增大,油田的勘探和开发程度也得到很大提高。 国内的油田大多数已投入生产多年,产能高的油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在这种背景下,特殊油藏的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低渗透油藏在我国原油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探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储量所占比例高达60%以上。我国陆地发现并探明的低渗透油藏共300个,地质储量占40亿吨,广泛分布于全国已勘探开发的21个油区,其中新疆地区最多,其次依次为大庆、胜利、吉林、辽河、大港、中原、延长、长庆、吐哈、华北等油田[1]。最近20年来,低渗透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其在产量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8年,中国低渗透原油产量0. 71 ×108 t (包括低渗透稠油),占全国总产量的37. 6 %。低渗透产量比例逐年上升,近三年分别为34. 8 % , 36 % ,37. 6 %。低渗透资源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正在成为开发的主体[2]。因此认识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了解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业务流程和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景对于石油相关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低渗透油藏是指渗透率比较低的油藏。世界上对低渗透油藏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国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近20年来,在低渗透砂岩、海相碳酸盐岩、火山岩勘探方面取得了很大发现,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开发配套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成熟技术有注水、压裂、注气等,储层精细描述和保护油气层是开发关键。多分支井技术、地震裂缝成像和裂缝诊断技术、新型压裂技术、注气提高采收率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日趋成熟。本文主要介绍了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发展趋势 1 前 言 在中国特有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普遍具有储层物性较差的特点,相应发育了丰富的低渗透油气资源。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中国低渗透油藏的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通过持续不断的开发技术攻关和创新,中国的低渗透资源实现了规模有效开发,形成了国际一流的低渗透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在中国油气产量构成中低渗透产量的比例逐步上升,地位越来越重要。 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低丰度、低压、低产“三低”特点,其有效开发难度很大。低渗储层中油气富集区,特别是裂缝发育带和相对高产区带的识别评价、开发方案优化、钻采工艺、储层改造、油井产量、开采成本、已开发油田的综合调整等技术经济问题,制约着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和高效开发。如何经济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有注水保持地层能量、压裂改造油层和注气等,储层地质研究和保护油层措施是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小井眼技术、水平井、多分支井技术和CO2泡沫酸化压裂新技术应用,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单井产量,实现了低渗透油田少井高产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2 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2.1 低渗透的概念 严格来讲,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而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开发技术 摘要:针对薄互层低渗透油藏储层薄、微裂缝发育的特点,通过开展地应力与人工裂缝扩展研究、压裂裂缝参数优化、压裂工艺技术优化等研究,在滨南油田滨660块实施整体压裂开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薄互层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探索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整体压裂;地应力 一、薄互层油藏概况 滨南薄互层油藏主要分布在滨南油田,其中滨660块构造位置位于东营凹陷西北边缘,滨南――利津二级断裂带西段,滨649滚动背斜北台阶,其北部隔单家寺油田为滨县凸起,东北部隔利津油田为陈家庄凸起,东南临利津洼陷。主要含油层系沙四上,埋深2863-3096米,含油面积1.99km2,地质储量235万吨,平均单井有效厚度18m。 1、薄互层油藏地质特征 (1)层多,单层厚度薄,平面上广泛分布 滨660块沙四段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纵向上含油井段长,油层多,单层厚度小。沙四上划分为2个砂组,并对含油的1、2砂组精细划分为6个小层,在100m含油井段内视分层系数最多达16层/井,最小为6层/井,平均9层/井。 (2)岩性复杂,储层物性差 沙四段岩性主要为浅灰色泥岩、白云质泥岩、劣质油页岩与粉细砂岩的不等厚互层,夹有薄层白云质砂岩,平均孔隙度15.2%,渗透率11.7×10-3um2,为低孔低渗透储层。 (3)常温常压油藏,原油性好 沙四段油层埋深一般2863-3096米,平均2800m,地层温度117℃,温度梯度3.44℃/100m,原始地层压力29.05MPa,压力系数为0.968,属于常温常压系统。 2、薄互层特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 (1)自然产能低,常规压裂有效期短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2009-01-01 12:00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因此,加快开发低渗透油藏,就要重新按照油藏分布划分开发单元,继而进行整体的地质研究,使低渗透油藏开发成为老油田稳产的主战场。 对于低渗透油藏的特殊性研究,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发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地质科研人员对低渗透油藏做了大量研究。通过实验,推导出了低渗透油层的渗流数学方程,总结了低渗透油层中油、水非线性渗流特征及其规律,这为低渗油藏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胜利油田通过引入压力梯度函数改造达西定律,开发了“非线性渗流三维二相油藏数值模拟软件”,成为准确描述低渗透油藏渗流特殊性的利器。 一方面,在油层认识上,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解释标准与常规油层差异性大,随着低渗透油藏的不断开发和开发工艺的不断提高,逐渐发现有些井原本测井解释为干层,但经过压裂试油获得了工业油流甚至高产。因此有必要重新制定油层划分标准,进行储量复算,重新认识低渗透油藏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对开发配套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盐的强腐蚀作用、盐塑性流动作用造成套管损坏严重,可溶性盐类重结晶在储层孔隙中结盐结垢,钙芒硝矿物见水极易溶解析出石膏、结硫酸钙垢,造成地层伤害,导致井况恶化。采用掺水解盐的方法可以缓解井筒结盐,但不

压裂酸化技术手册

《压裂酸化技术手册》 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新压裂设备机组、连续油管设备和液氮泵车设备的引进以及对外合作的加强,施工工艺技术呈现出多样化,施工作业难度加大,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满足工程技术人员对装备的深入了解,提高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组织技术人员历经两年时间编写了这本《压裂酸化技术手册》。该手册收集了井下作业处压裂酸化主要设备、液氮设备、连续油管设备等的性能规范和作业技术要求,井下工具、油套管、添加剂、支撑剂等的常用数据,以及单位换算、常用计算公式、摩阻曲线,地面工艺流程等内容。该手册目前仅在处内发行,请大家在使用中多提精品文档,知识共享,下载可修改编辑!

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修订。谢谢!精品文档,知识共享,下载可修改编辑!

目录 第一章压裂酸化设备 (1) 一、车载式设备 (1) (一) HQ2000型压裂车 (1) (二) BL1600型压裂车(1650型) (3) (三) SMT型管汇车 (7) (四) FBRC100ARC型混砂车 (9) (五) CHBFT 100ARC型混砂车 (14) (六) FARCVAN-Ⅱ型仪表车 (19) (七) GZC700/8型供液车 (22) (八) NC5200TYL70型压裂车 (23) (九) HR10M型连续油管作业机组 (24) (十) TR6000DF15型液氮泵车 (42) (十一) NTP400F15型液氮泵车 (44) (十二) NC-251-F型液氮泵车 (46) (十三) 赫洛ZM443液氮槽车 (48) (十四) 东风日产液氮槽车 (48) (十五) 赫洛ZM403运砂车 (49) (十六) YY10型运液车 (50) (十七) CTA12型运酸车 (50) (十八) NC5151ZBG/2500Y型背罐车 (51) (十九) CYPS-Ⅱ型配酸车 (51)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下载可修改编辑!

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910001240.html, 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应用研究作者:杨凡 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13期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采,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低渗透油藏具有油气含量丰富、储藏的类型比较多、分布广泛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但是,低渗透油藏同时具有渗透率较低、丰度低、产能低等多种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气生产的安全和油田开发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是目前油气开发企业所面对的共同课题,本文对采用压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进行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压裂技术; 低渗透油藏; 采收率 1 引言 我国是油气资源大国之一、也是油气的生产大国和消耗大国,近年来,随着油气资源的持续开发,低渗透油藏所占比重在不断提高,由于低渗透油田具有渗透率低、丰度低、产能低等系列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气开发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对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的方法进行研究,对促进油田开发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低渗透油藏的概念 我们把渗透率在(0.1~50)×10-3μm2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油藏,其储层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非均质性、低渗透率、地下细微裂缝比较多、裂缝发育不全、液体流动所受到的阻力较大、液液面和液固面相互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大的特点,使油气藏的生产状态极不稳定、产量低、甚至是不压裂就无法生产等问题,致使油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受到了影响[1]。目前提 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主要方法是压裂,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3 壓裂技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3.1 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 定向井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常规技术手段,也是比较成熟的开发手段。但是在压裂作业过程中,常规的压裂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采收效果,而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应用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是指在定向井压裂作业时同时实施两段以上的压裂技术,通过分段压裂,能够在油藏平面上形成数条相互独立并且平行分布的人工裂缝,达到扩大泄流体积和在油藏纵向上可以充分动用储层并实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采用定向井分段压裂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储层越厚单井的采收率提高就越明显。在工艺技术方面,应对每条裂缝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2019年精选文档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技术 0 引言 低渗透是针对储层的概念,一般指渗透性能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为致密储层[1-3] 。进一步延伸和概念拓展,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的概念。现在讲到低渗透一词,其普遍的含义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具体来说低渗透油气田是指油层孔隙度低、喉道小、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通常需要进行油藏改造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的油气田。目前低渗透储层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粉砂岩、砂质碳酸岩、灰岩、白云岩以及白垩等,但主要以致密砂岩储层为主。 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低渗透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 2)储层渗透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 3)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4)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快,无稳产期。 低渗透油气田与高渗油气田相比,其储层特性、伤害机理、流动规

律不仅仅是量的变化,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在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油藏表征准确度差,渗流机理尚未研究清楚;②对油层伤害的敏感度强;③储层能量低,单井产量低;④基质中的油难以开采。归结起来是成本、效益和风险问题。 1 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1.1油气藏表征技术 油藏表征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以至预测的技术。现代油藏表征技术是国外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等生产优化的最主要技术。技术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目前向着精细化方向发展。 油气藏表征主要包括野外露头天然裂缝描述技术、成像与常规测井裂缝描述、储层生产动态测试资料表征、三维地震、四维地震、井间地震和井间电磁波等油气藏表征、三维可视化、综合地质研究技术。油藏描述技术是对油气藏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描述、预测是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和开发决策主要技术。由于决策的内容不同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也不同描述内容和精度有差别。对进入中后期开发的老油田以确定剩余油分布为目的的油气藏描述必须通过集成化的精细表征提供准确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指导油气田调整挖潜改善开发效果。 1.2低渗油藏钻井技术包括气体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和欠 平衡钻井技术等。 欠平衡钻井亦称为欠平衡压力钻井这一概念早在20 世纪初就已提出但是直至20 世纪80 年代初期井控技术和井控设备出现才使防止井喷成为可能这种钻井技术也得以发展和应用。在美国和加拿大欠平衡钻井已经成为钻井技术发展的热点并越来越多地与水平井、多分支井及小井

压裂酸化

压裂酸化技术难点和挑战 正如在我国石油工业“十五”规划报告指出的一样:现在我国石油工业面临的形势是新区勘探开发困难,老区的增产挖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其中,常规的井网加密已经效果不大,对酸化压裂措施的认识不够。同时,增产措施改造的对象越来越复杂,改造目标已经从低渗、单井发展到了中、高渗和油田整体,主要的难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岩性油气藏 指的是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粘土矿物以一定比例均匀存在,没有任何一种成份占主导地位。典型的代表是玉门酒西盆地的清溪油田,该油田储量高、品位好,但是储层矿物组成十分复杂。由于矿物的不连续分布,酸压后只能形成均匀、低强度的刻蚀;而水力压裂由于发生支撑剂嵌入和粘土矿物的水敏、碱敏现象严重,因此目前酸压和水力压裂技术对这类储层多为低效或无效。只能考虑从液体体系上改进工艺措施。 2、高温、超高温、深层、超深层和异常高压地层 以准葛尔盆地、克à玛依、塔里木和吐鲁番为代表,如柯深101井,压力系数为2.0,温度135摄氏度,千米桥潜山地区井深4000m —5700m,温度在150摄氏度到180度之间。这种地层的技术难点往往是需要的施工压力和压裂酸化液体不能达到要求;酸液的反应时间短,酸蚀作用距离短。 3、低渗、低压、低产、低丰度“四低”储层 如中石油的长庆苏里格气田压力系数在0.8—0.9,渗透率为0.5—3.0达西,中石化的大牛地油田压力系数0.67—.0.98,渗透率仅为0.3—0.9达西。类似的这种储层在我国占很大的比例,由于

产生水锁现象进而产生很难解除的水相圈闭,如果不采用特殊的工艺手段,很难得到高效开发。 4、凝析气藏 代表有千亿方的塔里木迪那气田和中?白庙深层凝析气藏。这类油田酸化压裂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压力降低后凝析油的析出产生凝 析油环,大大降低了天然气的产量。 5、高含硫,高含二氧化碳油田 这类油田有被誉为“南方海相勘探之光”的普光气田(储量高达1144亿立方米);580亿立方米的罗家寨气田。这两个气田的含硫量都在10%—12%,远远超过3%的行业标准。硫化氢的高还?性和 化学反应活性容易产生单质硫和硫化亚铁沉淀,在酸化压裂施工中造成二次伤害。同时,高含硫还会加大钻、采、集、输、外运的困难,尤其是在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恶劣的四川丘陵地区。 6、异常破裂压力油藏 这种油藏埋藏深度和破裂压力不成正比,以川西致密须家河组和赤水地区为例:2000多米的井深破裂压力高达90多兆帕,现场经预处理措施之后,施工压力仍然高达80多兆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 是压不开地层,酸液不能进入,对设备的损害比较大。 7、缝洞型、裂隙型碳酸盐岩 我国“九五”规划最大的整装油田——塔河油田就是这类油田的代表。塔河油田560万吨产量中有80%是依靠压裂酸化措施取得的。

特(超)低渗油藏开发技术

二、特(超)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延长油田石油开发近年来形成了以“精细油藏描述、油田产能建设、注水开发和水平井开发”为核心的特(超)渗油藏开发技术,为延长油田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特(超)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 油藏精细描述是在油藏开发的各个阶段,以精细描述地层框架、储层和有效储层及流体空间展布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可视化地质模型的技术。延长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岩性油藏,所以储层精细描述是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的重点。特低渗透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5项重要技术:(1)、旋回厚度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层对比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与传统的旋回厚度小层划分方法有机衔接,实现了分层时间域的统一,单砂体划分趋于合理。 (2)、基于流动单元的多参数储层评价技术:针对低渗-特低渗储层岩性、孔隙结构、渗流能力的定量分析,利用地质统计分析方法,选取粒度中值、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作为流动单元划分参数,建立流动单元判别函数。 (3)、基于相控约束与随机建模的隔夹层表征技术:在测井相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模拟砂体内部隔夹层的空间展布,精细刻画和量化表征隔夹层空间展布情况。 (4)、复杂裂缝描述技术:通过野外露头观测、岩心古地磁测量和微地震监测三种手段,综合评价储层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发育特征。运用非结构性网格方法近似模拟技术实现了网格系统、裂缝单元一致性表征。 (5)、油水分布精细刻画技术:在储层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剩余油监测、水洗检查井分析、生产测试资料等,通过数值模拟、油藏工程分析精细刻画油水分布状况,实现剩余油空间分布量化表征。 在油田的不同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应用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在开发前期,侧重于前4项技术的应用,在开发后期,更多是要对油水重新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目前,在延长油田的开发中,以上技术都紧跟国内外的研究步伐,但由于测试手段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复杂裂缝描述技术应用不能达到油田精细开发的精度和深度。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摘要:低渗透油藏是针对储层物性特征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较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但一般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在进行当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管理和技术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开发对策研究 0引言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油田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陆上油田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 1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 优化和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里列举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1.1 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但由于初期人为划分开发单元,沉积微相研究也以人为划分的油田或开发单元展开,导致编制开发方案针对各开发单元主体部位,缺乏整体考虑。 1.2 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 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注采调整过程中,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裂缝分布,油田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主线上油井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油井产量下降快。同时,侧向油井见效差,甚至注水不见效,长期低产低液。

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与高效开发配套技术p 纯梁采油厂所管油田处东营凹陷边缘,构造复杂、油藏类型多、储层岩型复杂,渗透率差异大,尤其是纯化、梁家楼主力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地下矛盾日益激化,原油自然递减幅度加大,产量曾一度呈现大幅度下滑趋势。其中:梁家楼油田1971年投入开发,自1991年开始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近年来,针对梁家楼油田不同区块存在的问题及开发中暴露出的不同矛盾,突出科技在原油稳产与上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依靠科技寻找储量,深挖老油田上产潜力。新区按照“新老结合、深浅兼顾、抓整拾零”的工作思路,充分运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约束反演、储层综合分析评价等技术成果,保持储采平衡,为实现稳产和上产奠定了物质基础。老区借助油藏精细描述技术,精细油藏研究,不断加深地下油水变换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 1、剩余油分布规律与产能影响因素 1.1 剩余油分布规律 (1)局部井网控制程度低的区域。各主力油层剩余油细分到小层后,油砂体分布零散,注采系统不完善,注采井网不能很好地控制全部含油砂体,注水有效率低。因此,各主力油层平面上剩余储量主要分布在井网注水波及不到的区域。(2)裂缝影响局部水淹区域。受应力方向和裂缝展布方向影响,部分主力小层发生局部水淹,注入水以点状向周围推进,总体上北东-南西向更容易发生水淹,(3)各主力小层剩余油集中在边角地带。储层非均质性差异区域。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由于储层岩性和物性的差异及水驱开发不均衡的矛盾各小层间采出程度差异大,主力小层虽然动用程度大,其地质储量大,剩余可采储量也比较大。 1.2 产能影响因素 (1)各开发单元渗透率低,天然能量弱,产量递减快,注水后递减速度减缓,可见到明显效果。(2)开发期内含水上升率的高低对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起决定作用。 (3)利用相渗曲线推算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随含水变化规律,认为随含水上升无因次采油指数下降快,低含水期为该块的主要采油期,要尽量延长无水、低含水采油期,以提高采收率。(4)弹性开发阶段地层能量下降比较快,注水开发后,油藏压力传导慢,造成油井受效慢,压力逐年下降,水井压力不断提高。(5)随注水时间的增加,启动压力相应增加,且渗透率低,压力扩散慢;注水初期注入水利用率较低,随着注采井网逐渐完善,注入水利用率提高。 2、配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2.1 完善注采井网,精细注采调配

浅析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浅析高压低渗油藏高效开发技术研究 本文结合某地油藏开发形势,对低渗透、薄层储层的油藏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注水系统等相关措施实现油藏高效开发进行了讨论。最后就某地实际情况,为如何保证油藏开发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 标签: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 1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思路及开采现状 关于做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应主要达成以下共识,首先是做好油藏开发的基础即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的研究工作。其次,对于在实践中成熟的高效开采技术应进行积极推广。第三,持续做好未动用储量的评价工作。第四,做好关于CO2与天然驱先导实验工作。 依据当前低渗透油藏开采现状,在其开采过程中依旧存在以下问题,阻碍着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首先是已探明低渗透油藏質量偏低,实现高效开采难度较大。其次当前注采井网技术不适宜低渗透油藏开发。第三、低渗透油藏井况问题突出,造成注采井网恶化。第四,水驱动用程度低,注采剖面调整难度大。第五是注水系统配套能力弱,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第六,现有油藏开采技术不能适应低渗透油藏开发,无法实现高效开采。第七,现有开采技术不够完善,企业技术制定技术指标脱离实际,影响油田行业的整体发展。 2 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对策 2.1 完善注采井网 在对低渗透油藏开采初期,技术人员就如何完善注采井网进行研究,为杜绝因井距过大、油井供液差、注水单向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局部井区井网控制程度低等问题也进行了相应井网部署。具体实际工作中,除应根据各油藏板块实际特点进行实际生产外,还应对井网部署进行相应调整,以实现高效开采的目的。 2.2 利用老井侧钻技术,提高采收率 剩余油是提高水驱采收率的物质基础,而加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是提高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技术基础,利用老井侧钻、钻加密井是剩余油挖潜的基本措施,对因套管变形,停抽的井实施侧钻,探低部位含油饱和度,对于下一步在高部位钻水平井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完善注水系统,结合降压增注措施满足地质需求 完善注水系统的主要措施,可采用高低压水井分注,组合压力相近的高压井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

目录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 二、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有哪些? (6) 三、朝阳沟油田目前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9) 四、提高采收率原理是什么?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有哪些? 其提高采收率机理是什么? (17) 五、外围难采储量如何经济有效动用? 要实现经济有效动用需要哪些技术攻关? (23) 六、如何搞好技术创新与应用,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 (26) 七、低渗透油田(朝阳沟油田)注水开发技术方法? (32) 八、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内容及成果应用有哪几个方面? (37) 九、多学科油藏研究? (41) 十、油藏评价的方法(模式)有哪些?主要应用的技术? (42) 十一、“百井工程”的内容以及在零散、复杂、规摸小的 油藏评价中的作用? (44) 十二、水驱开发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有哪些? (45) 十三、目前三次采油技术主要有哪些?哪些具有应用潜力 (48) 十四、油田开发合理采油速度、合理储采比受哪些因素,如何界定? (51) 十五、油田开发合理注水压力、合理注采比是如何界定? (53) 十六、区块分类治理的原则、思路和目标? (54) 十七、油田分几个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调整方法有哪些? (55) 十八、如何确定注水开发中技术调控指标? (57) 十九、裂缝对低渗透油田的利弊? (58) 二十、低渗透油田怎样进行合理井网部署? (59) 二十一、如何进行低效井治理? (60)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划分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 2、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 2004年,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2.1×108t,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约26.0×108t,动用程度为50%。从我国每年提交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看,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9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9989×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27.1%。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214×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30796×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72.7%,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大约三分之二为低渗透油层储量。可见,今后低渗透难采储量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如何经济有效做好难采储量的评价、动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攻关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从我国近些年来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开发水平看,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提高, - 1 -

酸化压裂技术

第二节酸化压裂技术 一、教学目的 了解酸化压裂的原理,掌握酸液的滤失,酸液的损耗,能够计算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了解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酸化压裂原理 2、酸液的损耗 3、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 1、酸液的滤失 2、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 三、教法说明 课堂讲授并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数据和图表 四、教学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酸液的滤失 二、酸液的损耗 三、酸岩复相反应有效作用距离 四、前置液酸压设计方法 酸化压裂:用酸液作为压裂液,不加支撑剂的压裂。 作用原理:(1) 靠水力作用形成裂缝;

(2) 靠酸液的溶蚀作用把裂缝的壁面溶蚀成凹凸不平的 表面,停泵卸压后,裂缝壁面不能完全闭合,具有较 高的导流能力,可达到提高地层渗透性的目的。 酸压与水力压裂相比:相同点:基本原理和目的相同。 不同点:实现其导流性的方式不同。 酸压效果: ??? ?????????以及不均匀刻蚀程度量对底层岩石矿物的溶解导流能力:取决于酸液裂缝内的流速控制酸盐反应速度酸液的滤失特性裂缝有效长度 (一)酸液的滤失 滤失主要受酸液的粘度控制 控制酸液的滤失常用的方法和措施: (1)固相防滤失剂 刺梧桐胶质:在酸中膨胀并形成鼓起的小颗粒,在裂缝壁面形成 桥塞,阻止酸蚀孔道的发展,降低滤失面积。 硅粉:添满或桥塞酸蚀孔道和天然裂缝。 粒径大小不等的油溶树脂:大颗粒桥塞大的孔隙;亲油的树脂形 成更小的颗粒,变形后堵塞大颗粒的 孔隙,从而有效地降低酸液的滤失。 (2)前置液酸压 优点:①采用前置液破裂地层形成裂缝,并在裂缝壁面形成滤饼, 可以降低活性酸的滤失;

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分析

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19T16:39:48.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曹娜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国内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力度也相应增强。 大庆油田第九采油厂敖古拉作业区技术队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国内从事石油行业的工作人员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力度也相应增强。而低渗透油藏具备的某些特性对油气田的有效开发与使用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可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低渗透油气藏,俨然成为了现阶段从事石油行业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于此,文章主要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性、开发特点、开发技术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与表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工艺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油气勘测开发理论与开发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使得国内油气开发领域的建设规模不断拓展。现阶段,以低渗透油藏为代表的油田已经大范围地分布在全国各个油田地区当中。低渗透油藏主要是指油层储层渗透率较低且丰度低的油田,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油田具备的单井产能也相对较低。最重要的是,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这类油藏往往普遍存在着综合含水上升的情况,使得原油产量明显降低,不利于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针对于此,要求从事于油田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利用有效的工艺技术改善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增加剩余油采收率,进而提高原油产量。 1低渗透油藏储层特性的相关分析 第一,储层物性较差,砂岩粒度含量多且分布广。砂岩的颗粒多表现为分选性差、杂物较多且含有的胶结物较多等特点,内部结构也多表现为严重的非均质性[1]。 第二,孔隙通道半径要比一般的油藏要小、孔隙之间呈现的曲折性比较明显,且内外表层的粗糙度要比其它的要大。孔隙多以中孔和小孔为主,内外结构的粗糙度较高。 第三,处于储层内的流体在和岩石进行深入接触之后,往往会受到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的影响而发生一些变化。如地层矿度化水与岩石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接触后,会引发岩石内部结构中的孔隙道出现变细变窄的情况,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孔隙道会被严重堵塞,导致储集层的渗透率严重下降[2]。 第四,油层束缚水的饱和度要比高渗透层的油藏高得多。一般来说,低渗透油藏原始具备的含水饱和度可以维持在30%-60%,部分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上。这与一般的渗透层的油藏相比,区别较大。 2低渗透油藏具备的开发特点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低渗透油藏具备的开发特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大致可以将其具备的开发特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 第一,启动压力与渗透率互成反比例关系。即渗透率越低,对应的启动压力越大,反之则相反。 第二,采收率与渗透率互成正比例关系。即渗透率越低,对应的采收率越低,反之则相反[3]。 第三,内层结构存在不规则的天然裂缝,在受到外界一定压力之后,会加大地层非均质的特性,不利于后期的开采效果。 第四,油层储层渗透率较低且丰度低,具备的单井产能也相对较低。实际采油的速率比较慢,基本上都低于1.5%。 第五,储层水水动力呈现出来的连通性极差,单井可控制泄油的范围比较小,给正式泄油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4]。 3对于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探究 3.1 科学布置井网,确保裂缝与地应力场分布的合理性 为了实现科学化的布置井网,确保裂缝与地应力场分布的合理性。我们应该从地应力、压裂造缝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改善。首先,在地应力研究方面,我们应该细致地研究地应力的分布规律,明确储层流体动态的特性。一般来说,在地应力的研究方面,工作人员更加倾向于利用水力压裂法、声发射法等技术进行研究。 其次,在压裂造缝的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将压裂造缝的形成情况分为两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如分为追踪天然裂缝与分析岩石新裂缝。利用将裂缝走向与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相互平行的方法提高泄油的力度,增加单井产能。最后,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方面,我们可以基于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与油藏有关的数学模型,有效预测油藏的最新动态,全方位地提升油藏开发的经济效益[5]。 3.2 早期注水开发技术 目前国内的低渗透油藏在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方面都普遍呈现较低的问题,在实际开采的过程中遭遇的难度较大。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利用早期注水的开发方式,确保低层压力,获得较高的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在实际利用早期注水开发技术的时候,工作人员对于部分弹性能较大的油田或者处于异常高压状态的油田,可以适当地推迟规定注水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增加最终的采收率,以便从根本上改善低渗透油藏弹性采收率与溶解气驱采收率较低的现状。另外结合相关研究也可知,伴随着上覆压力的持续上升,低渗透油藏自身的渗透率与孔隙度会发生严重降低。由此可知,低渗透油藏必须实行早期注水的工作,确保后期开采的渗透效果。 3.3 压裂改造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藏具备的自然产能较低,无法达到工业石油的相关标准。必须实行压裂改造工作才能够有效提升开发力度与运用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说,压裂改造开发技术是确保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根本途径。现阶段,国内应用的整体压裂开发技术是我国近些年来在低渗透油藏开采方面实现的一项重大突破,这项技术的全面实行标志着我国低渗透油藏在开采技术方面得到了有效创新,是油田总体开发方案核心部分。 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压裂工艺,我们可以根据工艺性质的不同,将其具体涵盖为限流法压裂工艺技术、二氧化碳压裂工艺技术以及复合压裂工艺技术等。一般来说,压裂改造储层渗透性的主要机理为:利用压裂改造技术将井底储集层的裂缝进行改善,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规则长度与宽度的裂缝,且这些裂缝在性质上最好可以呈现出填砂裂缝的特点。在此种机理的作用下,储集层会改变原本的渗透性,且也会有效改变储集流体的流向。最重要的是,储集层中的储集流体的压力也会发生适当改变,有效完善与优化了井网的布置效果。 3.4 酸化技术与增压注水调剖技术 酸化技术作为提高油井产能的补充手段,可以在特殊井位中强化低渗透油井的开采率。一般来说,酸化工艺技术作用于低渗透油藏储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

长庆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 董义军乔娇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借鉴已有低渗透油气藏成功开发经验,结合超低渗透油藏特点,提出有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的对策,对实际开发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现状;挑战;对策 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是在1969年前的20年间,在盆地西缘段褶带先后获得工业性油气流井,在三叠系和侏罗系发现了几个小油气田。进入70年代,在盆地中南部发现并陆续开发建设了一批侏罗系低渗透油田;到80年代底,累计形成年产136.8×104t规模的石油生产基地。在90年代,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陆续发现和开发了三叠系安塞、靖安大油田,古生界靖边、榆林大气田。 进入21世纪,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先后发现了乌审旗、苏里格大气田和西峰大油田。至今已先后成功开发了36个低渗、特低渗油气田,创造了著名的安塞、靖安、西峰油田开发模式,靖边、榆林、苏里格气田建设模式。2008年对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继苏里格气田成功开发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一、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开发现状 在上世纪70年代,长庆油田先后开发了马岭、吴旗、红井子等侏罗系油田。80年代末至90年代,长庆油田针对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开展了大量开发试验研究与科技攻关,发现并开发了安塞、靖安等三叠系大油田和靖边、苏里格等特大型气田。长期的油气勘探开发实践加深了对盆地内油气藏地质条件特殊规律的认识,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发中,必须始终坚持分油田和区块,深化油藏研究和认识,同时进行储量、单井产量和经济界限的研究评价。对于油田的开发,要井井压裂投产和早期注水开发;对于气田的开发,井井都要进行酸化压裂投产;以提高油气井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降低开发建设成本,实现效益开发。 长庆油田在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藏的长期勘探开发实践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逐步创造性的形成了“六大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四种建设模式”、“十一项主体技术”、“十项关键技术”、“十项技术政策”,已成功开发的安塞油田、靖安油田都是典型的特低渗透油田,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三低”油藏经济开发理论,为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加快油气勘探开发建设速度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 二、面临新的挑战—— —超低渗透油藏开发 在综合油田发展基础和国家能源需求的情况下,长庆油田提出了一个极富挑战的战略目标:2015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这意味着长庆油田将有望成为中国西部的大庆油田。2008年长庆油田勘探开发在加大现有主力油田、气田上产力度的同时,锁定鄂尔多斯盆地储量规模巨大的超低渗透油藏,展开了大规模产能建设,超低渗油藏成为其原油快速上产的主力接替区。长庆超低渗透油藏主要分布在华庆、姬塬、吴起、志靖-安塞、西峰两侧五大区带,石油探明、控制、预测三级地质储量6.07×108t。与特低渗透油藏相比,超低渗透油藏岩性更致密、孔喉更细微、应力敏感性更强、物性更差,开发难度更大。也具有油层分布稳定,储量规模较大,原油性质较好,水敏矿物较少,易于注水开发等有利条件。超低渗透油藏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三、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在储量一定、区域有限的情况下,管理、技术、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对推动油气田快速发展显得尤为必要。以安塞、靖安、西峰模式等为借鉴,在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通过实施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预算、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创新,成效显著。在资源配置方面,实行以市场配置和优化资源。优选具备相应资质、业绩表现良好的社会单位作为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主力队伍保障,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实现规模建产、快速建产。根据市场队伍的保障情况、各工序的难易程度以及现场实施风险大小,建立对外有吸引力、对内有竞争力的价格体系,并以价格调控市场、优选队伍、降低投资成本。通过前期的开发实践,表明要实现超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2.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实现快速增储上产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世界各大石油公司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在油田开发中,将原先彼此分散、独立的勘探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视勘探开发为一个有机整体,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勘探渗透,变前后接力为互相渗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储量向产量的转化。长庆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盆地大面积“三低”油气藏背景下存在油气富集区,为勘探开发一体化奠定了最有力的物质基础,勘探开发一体化又是提高油气田整体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能够有效解决储量接替问题,实现快速增储上产,井均征地大幅度减少,有效减少征地费,节约开发投资。勘探向开发延伸,开发向 区域经济 184 企业导报2009年第1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