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12操作系统期末复习

注意:黑体字有些要求是根据口述,而做的相应标记

第一章概述

1、操作系统的定义

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方便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2、操作系统两大角色大致的作用

管理者:管理计算机各种资源

服务者:为程序运行创造环境

3、现代计算机系统软件的组成结构(正确分类)

(1)系统软件:最靠近硬件的软件层,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并对其作首次扩充和改造。例:操作系统

(2)支撑软件:利用系统所提供的扩展指令集,实现一些实用程序,支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行。例:编译程序、汇编程序、数据库

(3)应用软件:解决用户特定的或不同应用所需要的信息处理问题。例:财务系统、航空订票、上网浏览、电子商务、科学计算

4、怎么理解操作系统是一台“虚拟计算机” *

操作系统管理好硬件资源,屏蔽了最底层硬件接口使用上的复杂性,然后向上提供了更容易使用的接口。作为一个程序来讲,当你运行的时候,你并不会直接用到硬件接口,

你用到的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感觉上,程序似乎是运行在操作系统这一台“虚拟计算机”上。

5、操作系统的管理资源的三种方法(正确区分)

(1)资源复用:解决物理资源数量不足的问题。两种基本方法:空分复用共享(内存、磁盘)和时分复用共享(CPU)

(2)资源虚化:解决物理资源数量不足,提高操作系统用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虚拟打印机)

(3)资源抽象:处理系统的复杂性,重点解决资源的易用性。(CPU->进程,磁盘->文件,显示器->窗口,物理计算机->虚拟机)

细化理解:

之一:资源复用

既然资源不够,那就尽量实现共享

空分复用共享: 把资源细分成更小的单位,把这些单位分给各个进程使用

典型例子:内存,磁盘

时分复用共享:资源本身不能再分,那么可以把使用它的时间细分,把时间片分给各个进程,大家轮流用

典型:CPU

之二:资源虚化

这个技术源于以下的问题:

如果大家同时都要使用一种独占设备,怎么办?比如多个用户同时请求打印服务

通俗地说,所谓虚化,就是创造出一种虚拟的资源,然后将若干个这种虚拟资源,对应于一种实际的真实资源,进程需要使用真实资源时,只需要使用这种虚拟资源即可,由操作系统来负责协调各个虚拟资源同时对真实资源的访问,进程无需关心竞争问题。

之三:资源抽象

计算机的外围设备,如磁盘,内存等,都有对外的接口,但很难于直接使用,资源抽象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

思路:对内封装实现细节,对外提供更方便的接口

做法:创建软件来屏蔽硬件资源的物理特性和接口细节,简化对硬件操作、控制和使用,使程序员在编程序时,不需要了解硬件知识,而专心于问题的解决。

6、三种基础抽象方法(正确区分)

(1)进程抽象:对于进入主存的当前运行的程序在CPU上的状态的一种抽象,包括处理器状态和内存状态

(2)虚存抽象:物理内存被抽象成一种数组形式的虚拟主存,给进程造成独占整个主存的假象,由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虚拟主存到真实物理内存的对应。

(3)文件抽象:将磁盘、光盘的存储介质设备上存放的信息抽象为一个逻辑字节流,称为“文件”,用户通过创建、打开、读写、关闭等操作来控制文件,或者控制磁盘等的运行。

7、操作系统几大主要功能

1、处理器管理

2、存储器管理

3、设备管理

4、文件管理

5、网络与通信管理

6、提供用户接口

8、三种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型、他们各自使用于什么地方

(1)批处理操作系统适合处理一些事先安排好步骤,无需人工干预,而执行时间长的工作(计算大型的微分方程)

(2)分时操作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连接到操作系统上,进行交互式访问(以时间片形式分给每个用户的每个进程)

(3)实时操作系统有一些应用场合,操作系统在运行时,需要及时快速地响应来自外界的请求,对外部事件和数据,需要进行快速处理并及时给予回应(飞机自动驾驶系统,导弹自动控制系统,银行业务处理系统等)

注: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的类型外,还可以有下面一些类型:

微机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Linux等

网络操作系统:如Unix,NetWare,Windows NT等

9、系统调用的概念、作用,特别理解它是内核对外的唯一接口

(1)概念:给编程使用的接口

(2)作用:①内核可以基于权限和规则对资源访问进行裁决,保证系统的安全性②对资源进行抽象,提供一致性接口,避免用户在使用资源时发生错误,且使编程效率提高。

PS:系统调用是应用程序获得操作系统服务的唯一途径

11、API、库函数与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尽管已经对内核服务进行了一定的抽象,但还是很难用,需要对其进一步的包装。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是一个函数定义,说明如何获得给定的服务。

库函数与API的概念差不多,都是提供经过包装的、更好用的接口,来为程序员编写程序提供方便

库函数和API中,可以是对系统调用的包装,也可以是对其他非系统调用的函数的包装。

第二章处理器管理

1、处理器管理的内容

处理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处理器进行分配,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处理器的分配和运行都是以进程为基本单位的,因而对处理器的管理也可以视为对进程的管理。(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2、理解处理器管理在操作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1) 处理器管理是操作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因为它管理的也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硬件

(2) 处理器管理负责管理、调度和分配处理器,并控制程序的执行。

(3) 处理器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

(4) 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器管理

(5) 处理器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器调度

3、特权指令与非特权指令

特权指令:仅供内核使用的指令(启动设备、设置时钟、控制中断屏蔽位、清空主存、建立存储键、加载PSW等敏感性操作)

非特权指令:非特权指令,是指可以被应用程序使用的一些指令,当然内核也可以使用PS:如果应用程序执行特权指令,会导致非法执行而产生保护中断,继而转向操作系统的“用户非法执行特权指令”的异常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4、处理器状态:核心态、用户态,它们之间的切换,尤其是用户态如何转为核心态

核心态(管态):运行在内核上,可以执行所有指令,可以访问所有内存与其他资源,可以改变处理器状态

用户态(目态):运行在一般应用程序上,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只能访问属于该进程的内存和其他资源,不能改变处理器状态,除非采用特定的方式

它们之间的切换(从用户态到核心态):

(1)程序请求操作系统的服务,执行系统调用。

(2)程序运行时,产生中断或异常事件,运行程序被中断,转向中断处理程序或异常处理程序工作。

PS:通过中断机制发生,是用户态到核心态的仅有途径。

5、PSW(程序状态字)里面装了什么(系统不一,内容各异)?

PSW用来指示处理器状态,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并且保留和指示与运行程序有关的各种信息,主要作用是实现程序状态的保护和恢复。每个正在执行的程序都有一个与其当前状态相关的PSW,而每个处理器都设置一个硬件的PSW寄存器,一个程序占用处理器执行时,其PSW将占用硬件PSW寄存器。

6、中断的概念

在程序执行过程中,遇到急需处理的事件时,暂停中止现行程序在CPU上的运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待处理完成后再返回断点或调度其他执行程序。

7、中断的分类(按事件的来源和实现的手段)

硬中断:由硬件发给CPU的中断

(1)外中断(中断、异步中断),来自处理器之外的硬件产生的中断信号(键盘中断,设备中断)

①可屏蔽中断

②不可屏蔽中断:紧急情况,不可忽略,须立即处理

(2)内中断(异常、同步中断),来自处理器内部的硬件产生的中断。不可屏蔽,一旦出现须立即响应,进行处理

①访管中断:由执行系统调用而引起

②硬件故障中断:电源失效、协处理器错误、奇偶校验错误等

③程序性异常:非法操作、地址越界、页面故障、调试指令等

软中断:由软件发给软件的中断

(1)信号:用于内核或进程,对某个进程的中断

(2)软件中断:用于硬中断服务程序对内核的中断

8、为何外部中断有些可屏蔽,而异常都不可屏蔽*

有一些中断,是比较紧急的情况,是不可以忽略的,CPU在收到这些中断信号后,必须马上进行处理,否则会引起系统的问题,这些就是不可屏蔽中断。

9、异常的几种处理方式

①故障(Fault):发生问题处理完毕后,再执行一次原来的指令

②陷阱(Trap):执行特定的调试指令时触发,被调试的进程遇到所设置的断点处会暂

停等待

③终止(Abort):某些错误发生后,无法恢复,不会返回原进程,有时甚至需要重启

计算机

④编程异常(Programmed Exception):用于实现系统调用

总结:故障发生后,处理完毕后将原来引发故障的指令再执行一遍

陷阱与编程异常发生后,处理完毕之后,执行原指令的下一条指令

终止则不再返回原来的指令。

11、中断处理的一般过程

是指CPU在正常运行程序时,由于内部/外部事件或由程序预先安排的事件,引起CPU 暂时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到为该内部/外部事件或预先安排的事件服务的程序中去,服务完毕,再返回去继续运行被暂时中断的程序,这个过程称为中断。

12、时钟中断及其作用(主要的两大作用)

时钟是内核进行调度工作的重要工具,利用定时器能够确保内核可以获得控制权

(1)规定时间内,内核可以获得CPU控制权

(2)获取时间

13、进程的概念,进程包括哪些东西(代码,数据,管理结构)

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计算活动,也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保护的基本单位。

控制块:存储进程的标志信息,现场信息和控制信息,每一个进程分配一个进程控制块程序块:组成程序的代码集合

数据块:全局数据

栈:用来管理函数调用关系的结构

(通俗讲:进程就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

14、进程与程序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要引入进程)

程序: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

进程:运行着的程序实例,包括代码,数据,信号,栈等多种信息

在多道程序设计之下,原来的“程序”概念已经不能用来描述这时候的情况了,程序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进程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15、进程的几种状态,它们之间的转换(尤其注意,不存在从阻塞态到运行态的转换)

(1)运行态(running):满足运行条件、占有CPU

(2)就绪态(ready):满足运行条件、不占有CPU(等待被调度)

(3)等待态(wait):不满足运行条件、不占有CPU,也叫睡眠,阻塞

为了便于管理,特意加了:

新建态(new)和终止态(exit),描述进程刚创建和结束时候的两种状态

挂起态(suspend),指暂时把进程换到磁盘缓冲区内

(1)就绪→执行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分配了处理机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转变成执行状态。

(2)执行→就绪

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在其执行过程中,因分配给它的一个时间片而不得不让出处理机,于是进程从执行状态转变成就绪状态。

(3)执行→阻塞

正在执行的进程因等待某种事件发生而无法继续执行时,便从执行状态变成阻塞状态。

(4)阻塞→就绪

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若其等待的事件已经发生,于是进程由阻塞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16、进程的三种上下文

(1) 用户级上下文(user level contex):进程自己的代码、数据、栈等

(2) 系统级上下文(system level contex):进程陷入内核后,内核所使用的内存管理信息表、核心栈,也包括进程控制块

(3) 寄存器上下文(register contex):各个寄存器当时的信息,用于保护和恢复现场

17、进程控制块的概念和作用

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内核用来记录和刻画进程状态的数据结构

管理和调度进程的依据

18、进程切换的过程*

19、线程的概念

线程是进程中能够并发执行的实体,是进程的组成部分,也是处理器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传统的进程,都是运行在同一个处理器上,在同一个进程内,是串行的。

PS:线程只有三态(运行、就绪、等待)由于线程不是资源的拥有单位,挂起状态对于线

程是没有意义的。

20、为什么要引入线程?

引入了线程,是为了减少程序并发执行时所付出的时空开销,使得并发力度更细、并发性更好。(实质是把CPU的分配权,进行进一步的细分)

对外:就可以把进程的不同部分放到不同的处理器上

对内:可以在一个功能暂时不执行时,转而去执行其他的功能

21、线程与进程的区别与联系

线程与进程的主要区别,就是进程有自己的独立空间,线程没有自己完全独立的空间。

各个线程共享进程的代码区和全局数据区,各个线程执行的代码区的不同代码,访问全局数据的不同数据。

22、为什么线程没有挂起态?

由于线程不是资源的拥有单位,挂起状态对于线程是没有意义的。

(线程的挂起和激活,是随着宿主进程挂起和激活)

23、什么叫处理器调度

(原因:主存、处理器与作业、进程之间,永远是供不应求的关系)

按照何种原则挑选作业进入主存运行,如何把处理器进行分配

24、三种调度层次,哪种是必需的?

高级调度(作业调度)

中级调度(进程调度)

低级调度(线程调度)必须的,但中级和高级调度,则可有可无。

25、衡量一个调度算法好坏的标准

①资源利用率

②吞吐量

③公平性

④响应时间

⑤周转时间

一言蔽之,先公平,后效率

26、会计算调度的“平均周转时间”(实际操作)

P122

27、几种典型的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优先级调度,彩票调度(实际操作)

P126~132

第三章同步、通信与死锁

0、并发管理任何一个时间点有多个进程同时在运行

1、并行情况下会出现的问题、原因*

2、同步的目的(书上,课件均无结果,复习课上听到的作为依据)

(1)使得并行情况下结果依然保持确定性

(2)限制越少越好

3、Peterson算法

Dekker算法的演化)一种纯软件算法,通过两个变量来实现互斥访问临界区。

是免锁编程的基本算法之一,这个算法设计得很巧妙,核心就是三个标志位是怎样控制两个方法对临界区的访问的。

4、信号量的定义,取值含义,PV操作

信号量:表示物理资源的实体,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整型变量。

取值:用一个结构型数据结构表示,有两个分量(1)信号量的值(2)信号量队列的指针PV操作:

P(s):将信号量value值减1,若结果小于0,则执行P操作的进程被阻塞,排入与s信号量有关的list所指队列中;若结果大于等于0,则执行P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

V(s):将信号量value值加1,若结果不大于0,则执行V操作的进程从信号量s有关的list 所指队列中释放一个进程,使其转换为就绪态,自己则继续执行;若结果大于0,则执行V 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

另种说法:信号量:强大的同步原语,既可以用于进程同步,也可以用于进程通信

信号量sem为一个整型变量,对它可以有两个操作:增加(V)、减少(P)

P操作(down):

sem - 1

if ( sem < 0 )

睡眠

V操作(up):

sem + 1

if ( sem <= 0 )

唤醒

5、PV操作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P179

int B;

semaphore full;

empty=1;

full=0;

cobegin

process producer(){ process comsumer(){

while (true){ while (true){

produce(); P(full);

P(empty); take() from B;

Append() to B; V(empty);

V(full); consum();

}

} }

6、唤醒睡眠机制实现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P188~189 ?

如果生产者发现缓冲区满了,则唤醒消费者,自己睡眠

如果消费者发现缓冲区空了,则唤醒生产者,自己睡眠

7、几种进程间的通信机制

(1)信号通信机制

(2)管道通信机制

(3)共享主存通信机制

(4)信息传递机制

(5)信号量机制

8、死锁的概念

如果一个进程集合中的每个进程都在等待只能由此集合中的其他进程才能引发的事件,而无限期陷入僵持的局面称为死锁。

9、死锁产生的四个必要条件、破坏死锁方法的原则

(1)互斥条件(2)占有和等待(3)不剥夺条件(4)循环等待

这四个条件是死锁发生的必要条件,只要其中有一个不成立,则不会发生死锁

解决方法:

①死锁防止----分别破坏四个条件之一

②死锁避免----可以允许前三个条件发生,但不允许第四个条件发生

③死锁检测与恢复----定期检测,发生死锁后采取措施

④不采取任何措施

破坏条件(1):不大现实的做法,因为资源的独占性通常是不可改变的

破坏条件(2):进程运行前,只有资源全部申请到了,才能运行,运行过程中不能再申请新的资源

破坏条件(3):当进程去申请新的资源时,必须释放原来占用的资源,重新申请

破坏条件(4):建立一种策略,对资源进行分类,只能按照某种规则进行资源申请

⑤结束所有进程,重启操作系统

⑥撤销处于死锁状态的所有进程

⑦逐个撤销处于死锁状态的进程,回收其占用的资源,直到死锁解除

⑧逐个剥夺处于死锁状态进程占用的资源,直到死锁解除

⑨回滚到死锁发生前的状态

10、银行家算法的思想

系统中的所有进程放入进程集合,在安全状态下系统收到进程的资源请求后,先把资源试探性地分配给它。现在,系统将剩下的可用资源和进程集合中其他进程还需要的资源数作比较,找出剩余资源能满足的最大需求量的进程,从而保证进程运行完毕归还全部资源。这时,把这个进程从进程集合中删除,归还其所占用的所有资源,系统的剩余资源则更多,反复执行上述步骤。最后检查进程集合,若为空则表明本次申请可行,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可以真正实施本次分配;否则,只要进程集合非空,系统便处于不安全状态,本次资源分配暂不实施,让申请资源的进程等待。

(约束条件每个客户必须预先说明自己所要求的最大资金量。

每个客户每次提出部分资金量申请和获得分配。

如果银行家满足客户对资金的最大需求量,那么客户在资金运作后,应在有限时间内全部归还银行。)

11、给定一个分配方案,判断是否会产生死锁(实际操作)

第四章存储管理

1、编译、链接和加载都干了些什么*

编译、链接与加载

编译器完成的是代码的翻译,在链接之前,它不确定具体的地址,而是把需要重定位地址的地方写到符号表里。

连接器把各个“可重定位目标文件”组合成一个可执行文件,并确定具体的地址。

加载器根据文件中的地址,以及具体的内存管理方案,把程序加载到特定的位置。

编译:将源程序翻译为机器指令,生成目标文件,这些目标文件并不能直接执行。

链接:将多个目标文件模块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程序,它解析符号表,把对符合的引用转换成具体的数值地址。

加载:执行程序之前,当获得了一块实际的内存之后,加载器根据该内存的首地址,再次修改和调整可执行文件中的地址,完成地址的最后绑定。

2、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层次

现代的存储器,已经不仅仅指内存了,它包括了寄存器,缓存,内存,磁盘这样一种层次结构

特点:(从下往上)访问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贵

金字塔型(从下往上)磁带,磁盘,主存储器,高速缓存,寄存器

3、几种不太主流的内存管理方法:固定分区、可变分区、伙伴系统(考的不多)

(1)固定分区:主存空间被划分成固定数目、大小不等的分区,每个分区可执行一个作业,各作业并发执行。

执行方法:根据当天的作业情况,进行分区;建立“主存分配表”;根据待运行作业的内存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区,载入运行。

(2)可变分区:根据作业的大小选择分区,但分区的划分是根据作业和空余内存来动态分配的。

执行方法:每当来一个新进程,从可用内存中划分出一块连续的区域,供进程使用,没有合适的区域,则等待别的进程释放内存。

(3)伙伴系统:任何尺寸为2^i的空闲块,都可以分解成两个2^(i-1)的块,反过来也可以把他们合并起来,这两个块,成为伙伴。

执行方法:建立一个空闲数组free[i],i=0,…N,每个元素表示一个链表,该链表中的元素是大小为2^i的分配单元。

5、分页系统牵涉到哪些东西(涉及实际操作)

(1)页面(2)页表(3)页表基址寄存器(4)MMU

6、一级页表、二级页表中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联系5,涉及实际操作)

7、虚拟空间的大小(实际操作)

8、页表项里主要记录了什么

记录了物理页面的内存起始地址,以及其他的关于该物理页面的信息

9、在Intel处理器下,虚拟地址的构成(一级页表、二级页表)(实际操作)

11、段式管理的概念

段式管理:一个进程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占据一个区(逻辑)

段式管理最大的一个特点:每个段都是一个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这里的“段”,指的是逻辑段,它们也要通过某种映射机制,把逻辑段,映射为物理内存的专门区域)

12、段式管理能解决页式管理哪两个问题*

共享内存

进程所需内存超过虚拟内存

13、段式管理的虚拟空间大小(实际操作)

建议:段式与页式联系着记忆

长度:页式(固定)段式(可变)

虚拟空间大小:页式(透明,相对固定)段式(不透明,不定)。。。

(每一个段长都根据需要,各有长短,但实际上,每一个段最长可以有最大虚拟空间地址

因此采用段式管理,每个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可以远大于4G(以32位机器为例))

14、段式管理下,虚拟地址的组成(实际操作)

(段寄存器、段选择符

在实模式下,CS,DS,ES,SS用来存放一个段的基地址

在保护模式下,它们存放了新的东西—段选择符,里面存放了段表内偏移

因为怕不够,Intel又增加了两个段寄存器FS,GS

段表、段表项

它们的关系跟页表、页表项的关系一样,段表里面放了很多段表项,Intel里叫“段描述符”

段描述符里存放了,该逻辑段,会被映射到的物理段的基地址

段选择符里存放了应该访问第几个段描述符,即上面图中的“段号”

段选择符结构(段表内偏移)

段描述符结构(段表项)

段表基址寄存器

同CR3一样,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段表,他保存的是该进程的段表的基地址)

15、根据给定的虚拟地址,算出物理地址(简单的方式)

16、虚拟存储

虚拟存储器:在具有层次结构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自动实现部分装入和部分替换功能,能从逻辑上为用户提供一个比物理主存容量大得多的、可寻址的“主存储器”。实际上,虚拟存储器对用户隐蔽可用物理存储器的容量和操作细节,虚拟存储器的容量与物理主存大小无关,而受限于计算机的地址结构和可用的磁盘容量,如Intel x86的地址线是32位,则程序可寻址范围是4GB,Windows 和Linux都为应用进程提供一个4GB的逻辑主存。

17、局部性的概念,有什么用*

局部性:某存储单元被引用之后,程序倾向于过短时间再次引用该单元(时间局部

性),或者倾向于过一段时间引用该单元附近的存储单元(空间局部性)

以下为关于局部性的一些研究成果:

①程序中大部分是顺序结构,分支与函数调用等跳转结构较少

②循环结构由少量代码组成,多次执行

③过程调用深度并不大

④数组、记录之类的结构,一般是分配连续的空间

⑤程序中不少部分是互斥的,并非每次都运行

局部性的意义:通俗地说,局部性就是指一块存储单元在某一时刻被引用之后,它

周围的一部分,会被引用一段时间,那么,把这部分放入内存,就可以保证程序的运行,即部分装入

另外,可以把这一部分需要被引用一段时间的存储单元,放到上一级的缓存中,以加快访问速度

18、在现代存储器层次中,当处理器发出一个内存地址调用时,会如何来寻找*

19、缺页中断率的计算公式

P264

第六章文件管理

1、文件系统是对磁盘使用的抽象

(1)文件系统的功能:让人可以方便地存取数据

(2)特点:①可以看做是对使用磁盘的抽象,使人们可以不用去管磁盘具体是如何来存储,读取数据

②屏蔽了底层的磁盘使用上面的繁琐细节,而用一种简单的逻辑结构呈现给用户

2、文件系统的设计目标

让用户可以仅凭文件名来操作文件

3、文件系统包括两大基本要素:文件、目录

文件:保存的信息的组织形式

目录:保存文件的有关信息

文件系统就是对文件和目录的组织和操作

4、文件的概念,文件名、文件类型、文件属性等

文件:由文件名所标识的一组信息的集合

(1)文件名:文件主要的存取根据,文件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能够按照文件名来操作文件。各个系统对文件名有不一样的安排,比如有些系统有大小写要求,有些对文件名长度有要求,有些系统凭后缀名来识别文件类型,等等

(2)文件类型:以Linux为例,一般有以下几种文件类型:普通文件、目录文件、块设备文件,字符设备文件、管道文件、套接字文件等,他们分别有不同的作用

(3)文件属性:比如文件的拥有者、组拥有者、文件权限、文件的时间(创建时间、最后访问时间、最后修改时间等)、上锁标志、文件口令等

5、文件内容三种访问方式:顺序、随机、索引

物理存储分为三种方式:连续(对应随机)、链式(对应顺序)、索引(对应索引)

(1)顺序访问:早期的存储介质,如磁带,只能进行顺序访问,即先访问了前面的内容,才能访问之后的内容

(2)随机访问:像磁盘,光盘这样的介质,就可以根据位置,直接跳到所在的位置,如果文件系统是在内存中的话,更是可以实现随机访问

(3)索引访问:为加快文件的存取,可以建立索引,通过索引来存取文件,这是数据库文件常用的方式

6、目录、目录项的概念,它们里面各存放了什么

目录概念:目录就是存放了文件的信息,我们首先通过目录,然后才能找到文件

存放内容:目录中存放了文件,以及其他目录,从而组成了一个树形结构

PS:每个目录都有至少有两个特殊的文件:

. 指当前目录

.. 指上级目录

目录项:文件信息,有助于找文件

7、从抽象观点看,磁盘的组成

若从抽象观点看,整个磁盘可以看做一个连续的大的数组

(1)主引导记录(Main Boot Record):位于磁盘的最前面的一个扇区,512字节

(2)主引导记录中分成三部分:①主引导程序,占446字节②分区表,占64字节,每个表项占16字节③魔数,0x55AA

(3)引导标记:如果此标记错误,将无法启动

(4)分区表,记录之后的磁盘部分分成哪些分区,由于只有4个表项,因此只能有四个分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的概念

(5)引导程序:系统刚加电时,BIOS中的程序会读取这里面的程序,来进行最初的引导

8、以使用inode的文件系统为例,了解一个这样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组成(超级块、inode区,数据区)

9、FAT文件系统如何来存文件的内容放在哪

文件分配表FAT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因为硬盘不可能让我们看到它画个表格出来。之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是为了提高效率,更好的来管理和使用硬盘。文件分配表要理解起来也不难。我们可以把硬盘看作一块地,这时有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要分这块地,分别要在这块地上种上黄豆,小麦,水稻,那么怎么样既快又准的分配土地呢?这时你可能会

想到我们画张图,然后再按图分,不错,就是这样的。硬盘上要存储一个文件时,也是要预先写一个FAT,这个FAT上有这个文件的位置,起始大小,结束大小等信息。这样硬盘的磁头在寻找这个文件时,只要读出FAT中的相关信息就可以很快定位到这个文件了,大大提高了效率。不知道通过以上比较形象的比喻,你是否明白了。文件管理系统通过FAT来管理文件的方法与硬盘上的文件分配表类似。(PPT里没有百度的答案~ )

10、inode类型的文件系统,如何来存文件内容放在哪

属性

11、FAT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整表放入内存,占用过大内存

12、inode类型的文件系统,其目录项是什么构成

Inode 文件名

13、如何通过给定的路径字符串,找到对应的文件

结合例子,具体分析

?以/usr/bin/mbox为例,说明如何来找到这个文件

首先,根目录/的i-node位于分区开始后的固定位置,所以很容易找到/的i-node,从而得到/目录项里的文件有哪些,然后得到/usr这个目录项的磁盘位置?查看/usr的目录项,找出其i-node号,然后在i-node表中根据i-node号,找到/usr 对应的i-node,查看其内容,找到/usr/bin目录项的磁盘地址

?。。。依次这么寻找,就能找到mbox这个文件的每一部分具体的磁盘地址

14、为何要引入虚拟文件系统

现存许多种不同的文件系统,用户可能需要记住不同文件系统的操作命令和方法

在网络环境中,常需要从一个文件系统下去访问另一个未知的文件系统

由等等需求,产生了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 Switch,VFS)

15、虚拟文件系统的大致实现

?虚拟文件系统是内核的一个子系统,提供一个通用文件系统的模型,包括常用的文件系统功能,处理与底层设备相关的细节,为应用程序提供标准接口,即文件系统API。

?具体的文件系统尽管可能有不同的操作命令,但通过VFS,都呈献给用户统一的接口。

10、为什么要引入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er Environments,计算机环境可移植操作系统接口)?

POSIX是系统调用标准。为了解决各种操作系统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系统调用的不一致性,而产生了一个行业标准。只要操作系统实现了POSIX标准规定的接口,那么,基于POSIX 编写的程序,就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实现可移植

4、怎么理解操作系统是一台“虚拟计算机”(略)

操作系统管理好硬件资源,屏蔽了最底层硬件接口使用上的复杂性,然后向上提供了更容易使用的接口

作为一个程序来讲,当你运行的时候,你并不会直接用到硬件接口,你用到的是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

1、并发情况下会出现的问题、原因

问题:与时间有关的错误(1)结果不唯一(2)永远等待

原因:两个交互的并发进程,其中一个进程对另一个进程的影响往往不可预期,甚至无法在现,这是因为它们执行时的相对速度不可预测,交互进程的速率不仅受到操作系统处理中断的方式及处理器调度策略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与其交互的并发进程的影响,甚至受到与其无关的其他进程的影响。由于一个进程的执行速度通常无法为另一个进程所知,对于共享公共变量(资源)的并发进程来说,计算结果往往取决于这一组并发进程执行的相对速度。

一些名词解释(没说要考辅助复习看看吧)

裸机:只有计算机硬件而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虚拟机:裸机在配有软件之后就成为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这种配有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或虚拟机。

UNIX:一种通用的多用户分时交互型的操作系统。

MS-DOS:微软公司(Microsoft,简称MS)开发的一种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MS Windows: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图形化的通用操作系统,主要在个人计算机上使用。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功能,使得用户能够灵活、方便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机系统能高效地运行。

预输入(脱机输入):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再抵带(卡片)上的数据(程序)输入到磁带上。当CPU 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从磁带上高速地调入内存。

缓输出(脱机输出):当CPU需要输出时,可由CPU直接高速地把数据从内存送到磁带上,然后瑞在另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将磁带上的结果通过相应的输出设备输出。

批处理操作系统:早期的一种大型机用操作系统。

单道批处理系统:系统对作业的处理是成批进行的,但内存中始终只驻留一道作业的系统。

作业调度:是指按照某种策略从外存的后备作业中选择若干作业调入内存。

进程调度:是指从内存中选择一个作业,为其分配CPU后执行。

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周转时间:是指从作业进入系统开始,直到其完成并退出系统为止所经历的时间间隔。

平均周转时间:是指所有作业周转时间之平均。

分时:是指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流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联机作业使用。

分时操作系统:是利用分时技术的一种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操作系统,每个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向系统发出各种操作控制命令,完成作业的运行。

9、实时系统:是一个能够在指定或者确定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功能以及对外部或内

部事件在同步或异步时间内做出响应的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一种在通常操作系统功能的基础上提供网络通信和网络服务功能的操作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将物理上分布的具有自治功能的数据处理系统或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的操作系统。

通用操作系统: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者其中两种以上功能的操作系统。

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强调时间点。

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强调时间段。

程序:指令的集合。是一个静态实体(Passive Entity)

进程:在系统中能独立运行并作为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它是由一组机器指令、数据和堆栈等组成的,是一个活动实体。

互斥共享:指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线程)访问某种资源。

同时共享:指一段时间内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某类资源。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指在内存中同时放若干道相互独立的程序,宏观上它们同时处于运行状态,且都未运行完,这些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当一道程序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

进程: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对某个数据集在处理机上的执行过程和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作业: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有关该次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称为一个作业。

用户态:若进程的用户程序段在执行时,该进程处于用户态,也称为目态。

系统态:一个进程的系统程序段在执行时,该进程处于系统态,也称为内核态或管态。

进程上下文:进程执行活动全过程的静态描述。包括计算机中与执行该进程有关的各寄存器的值、程序段在经过编译之后形成的机器指令代码集(正文段)、数据集、各种堆栈和PCB 结构。

进程空间:进程中所有能使用的地址集合。

原语:操作系统提供的为完成某系统功能的最基本的不可分割的操作。原语不允许并发执行,分为机器指令级和功能级两大类,并在内核下执行。

程序的并发执行:一组在逻辑上相互独立的程序或程序段在执行过程中,其执行时间在宏观上相互重叠。(强调时间段)

程序的并行执行:一组在逻辑上相互独立的程序或程序段在同一时刻同时执行。(强调时间点)

间接制约:由共享公有资源而造成的对并发进程执行速度的制约称为间接制约。

直接制约:一组在异步环境下的并发进程,各自的执行结果互为对方的执行条件,从而限制各进程的执行速度的过程称为并发进程的直接制约。

临界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资源。

临界区: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代码。

进程互斥:不允许两个以上的共享某资源的并发进程同时进入临界区。

信号量:除赋初值外仅能由原语(P、V操作)对其操作的整形变量。

进程同步:指一组并发进程由于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种任务,因而相互等待,使得各进程按一定的速度执行的过程。

合作进程:具有同步关系的一组进程。

管程:一组相关的数据结构和过程一并称为管程。

一个管程定义了一个数据结构和能为并发进程所执行(在该数据结构上)的一组操作,这组操作能同步进程和改变管程中的数据。

进程通信: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管道: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他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又名“pipe”文件。管道在物理上由文件高速缓冲区构成。

线程:线程(thread)是一个动态的对象,是处理机调度的基本单位,表示进程中的一个控制点,执行一系列的指令。

内核线程:由操作系统内核完成创建和撤消,用来执行一个指定的函数线程。

用户线程:不依赖于操作系统核心,由应用进程利用线程库提供创建、同步、调度和管理线程的函数来控制的线程。

作业: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做的有关该次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称为一个作业。

处理机调度:按照某种策略和方法选取一个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占用处理机,并进行相应的上下文切换以建立与占用处理机进程相适应的执行环境。

高级调度:又称作业调度或长程调度,用于决定把外存上处于后备队列中的哪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们创建进,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排在就绪队列上。有时也称为“接纳调度(Admission Scheduling)。

低级调度:又称为进程调度或短程调度,用来决定就绪队列中的哪个进程应获得处理机,然后再由分派程序执行把处理机分配给该进程的具体操作。

中级调度:又称为中程调度,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和系统吞吐量。把那些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从内存转移到外存上去等待,当这些进程又具备运行条件时且内存又稍有空闲时,再重新调入内存。又称为“交换调度”。

周转时间:从作业被提交给系统开始,到作业完成为止的这段时间间隔。

平均周转时间:所有作业完成所用的周转时间之和与作业数量之比。

带权周转时间:作业的周转时间与系统为它提供服务的时间之比。

平均带权周转时间:所有带权周转时间之平均。

响应时间:是用户通过键盘提交一个请求开始,直到系统首次产生响应为止的时间。或者说直到屏幕上显示出结果为止的一段时间间隔。

截止时间:指某任务必须开始执行的最迟时间,或必须完成的最迟时间。

吞吐量:指在单位时间内系统所完成的作业数。

实时系统:指产生系统输入的时间对系统至关重要的系统。

死锁:一组并发进程,它们共享系统的某些资源,该组进程中每个进程都已经占有了部分资源,但都不释放自己已经占有资源的情况下要求获得被其他进程已经占有的资源,从而造成它们相互等待,永远不能继续推进的一种状态。

可剥夺资源:指某进程在获得这类资源后,该资源还可以被其他进程或系统剥夺。

不可剥夺资源:当系统把这类资源分配给某进程后再不能强行收回,只能在进程用完后自行释放。

永久性资源:可重复使用型资源。

临时性资源:由一个进程产生,被另一个进程使用一短暂时间后更无用的资源,也称为“消耗性资源”。

物理地址:内存的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编号,这种编号称为内存物理地址,简称内存地址或绝对地址。

物理地址空间:内存地址的集合称为内存地址空间,也称为物理地址空间。

逻辑地址:用户编程所用的地址称为逻辑地址,也称为程序地址或虚拟地址。

逻辑地址空间:由逻辑地址组成的空间称为逻辑地址空间,也称为程序地址空间。

地址映射:把用户程序装入内存时对有关指令的地址部分的修改为物理内存地址的过程,也称为地址重定位。

静态重定位:程序被装入内存时由操作系统的连接装入程序完成程序的逻辑地址到内存地址的转换过程。

动态重定位: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每次访问内存之前,将要访问的程序地址转换为内存地址的过程。

编译: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目标模块的过程。

链接:将一组目标模块和它们所需要的库函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的过程。

装入:由装入程序将装入模块装入内存。

虚拟存储器: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存储器系统称为虚拟存储器。

静态链接:在程序装入之前,将各目标模块及它们所需要的库函数链接成一个完整的装配模块,以后不再拆开。

认识Windows7系统教案

项目二使用Windows 7 操作系统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能协调一致地工作,必须要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这种软件就是操作系统。Windows 7是美国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新一代操作系统平台它继承了Windows XP的实用与Windows Vista的华丽,同时进行了一次大的升华。 本项目从基本概念、基本操作、文件管理、个性化设置和应用维护工具等几个方面介绍Windows 7系统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任务一使用Windows 7操作系统 一、任务描述 对于刚刚购买电脑的初学者,首先需要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本任务将展示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从启动操作系统、初步应用操作系统到最后退出系统的全过程。二、任务分析 要使用电脑并能初步应用,首先要学会操作系统的启动和关闭,并且有一定的顺序;要认识桌面图标和任务栏,了解Windows 7窗口的构成,学会窗口的多种操作方法;学会使用鼠标,了解不同鼠标样式代表的不同状态。 三、相关知识点 1.启动Windows 7 Windows 7的基本启动过程。 2.认识Windows 7的桌面 ⑴认识桌面图标 进入Windows 7系统后,整个屏幕显示如图2-1-1所示的桌面。与其它版本的Windows 类似,用户通常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图标放置在桌面上,便于使用。 桌面图标是由一个形象的小图标和说明文字组成,图标作为它的标识,文字则表示它的名称或者功能。常用的图标有以下几个: ①“计算机”图标 “计算机”图标是计算机中所有资源的代表,双击图标就可以打开“计算机”窗口,可看到本计算机的所有硬件和软件资源信息。 ②“Administrator”图标 “Administrator”文件夹主要用来存放用户常规使用的文件信息。 ③“回收站”图标 这是Windows系统的“垃圾箱”。回收站是计算机硬盘中的一块特定区域,可以存放暂时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若想恢复被删除的信息,可以再次把它们从“回收站”中捡回(还原)。但是,当文件或文件夹在回收站中被删除后,就不能再恢复了。 ④“网络”图标 通过它可以查看连入本地网络(邻近)的计算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上邻居连入本地网络中的其它计算机,从而达到资源互访的目的。 ⑤“Internet Explorer”图标 这是Windows系统中的浏览器,通过它用户可以方便地进入Internet浏览网页。

操作系统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空*1分=20分) 1、操作系统的特征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性。 2、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可使用_系统调用(或程序接口、编程接口) __接口来请求 操作系统服务。 3、进程在内存中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就绪、执行、阻塞。 4、进程同步机制应遵循的4条准则是: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 等待_。 5、在操作系统中,不可中断也不可并发执行的原子操作称为_原语(或原子操作)。 6、在FCFS调度中,一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 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带权周转时间(即响应比)是_3_ o &进程调度算法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若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变为先 来先服务(或FCFS —调度算法。 9、分页式存储管理中,页表是用来指出进程的逻辑页号与内存物理块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10、已知某页式管理中页长为2KB/页,逻辑地址为2500处有一条指令,问:该指令的页号为_匚_,页内地址为452 o 11、按存取控制属性分类,可将文件分为只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_三类。 12、操作系统的五大主要功能是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_、用户接口。 13、设A进程正在执行,突然被更高优先权的B进程抢占了CPU,则A进程应转入_就绪__队列。 14、在记录型信号量中,某进程在执行一 Signal (或V)一原语时可能会唤醒 另一个阻塞进程(用英文标识符作答)。 15、页式存储管理中,记录逻辑页号到物理块号映射关系的数据结构称为一页_ 表,该表的长度是由进程大小和_页面大小(或页长)_共同决定的。 16、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它的进程控制块(或PCB )存在,作业存在的唯一标志 是它的I作业控制块(或JCB )存在。 17、进程运行时因为时间片到而转向_就绪_态,因等待事件或资源而转向_阻塞_ ^态。 18、若无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则_就绪_队列必为空。 19、在分页存储管理中,地址结构由页号P和位移量W组成,地址转换时页号P 与页 表长度L进行比较,如果P_大于等于(或三)_L,则产生越界中断。 20、抢占式调度的开销比非抢占式调度的开销大, 21、某页式存储系统中,地址结构的第0到11位表示页内偏移量,第12到15 位表示页号,则进程的页长为_4_KB,最多允许有_16—页。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章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考试是让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的事情,我们要怎么复习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搜集整理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定义、目标、作用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和开放性. OS的作用可表现为: a. 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一般用户的观点) b. 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资源管理的观点) c. 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和SPOOLing系统(假脱机或联机输入输出方式)的联系和区别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Off-Line I/O)是为了解决人机矛盾及CPU的高速性和I/O设备低速性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它减少了CPU的空闲等待时间,提高了I/O速度.

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控制下完成的,或者说,它们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故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反之,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输入输出的方式称为联机(SPOOLing)输入输出方式 假脱机输入输出技术也提高了I/O的速度,同时还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3、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处理机管理问题、内存管理问题、I/O设备管理问题、文件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 4、OS具有哪几个基本特征?它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 a. 并发性(Concurrence),共享性(Sharing),虚拟性(Virtual),异步性(Asynchronism). b. 其中最基本特征是并发和共享. c. 并发特征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征,其它三个特征都是以并发特征为前提的。 5、并行和并发 并行性和并发性是既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少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6、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各主要功能下的扩充功能 a. 处理机管理功能: 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调度. b. 存储管理功能:

操作系统教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 教案 备课教师:晁妍职称:助教 教学班级计科专业 09级本科2班 时间: 2011年 9月已教轮数: 1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有初步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为其今后在相关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汤小丹等 推荐参考书: [1]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二版)汤子瀛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张尧学史美林清华大学出版社 [3]《UNIX教程》(第2版)(美)Syed Mansoor Sarwar Robert Koretsky 张玉洁孟祥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4]《计算机操作系统.学习指导与题解》梁红兵、汤小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操作系统实验指导—基于linux内核》徐虹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2讲(周次:第2周) (注:线右侧写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新增补内容、重要标注、时间分配等) 教学章节: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简略)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每种OS的不足与各自特点) 教学目的及要求: 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 OS的基本概念。 要求:了解OS的引入和发展;理解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重点、难点:(注:重点和难点如果一致,则写在一起,若不同则应分开写):OS引入和发展、OS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内容:板书设计见PPT。(注:内容每节课1-2页为宜) 复习引入: 首先说明对课程的成绩如何评定,提出学习要求,以及教材的使用并推荐参考教 材。然后介绍本课程的特点、性质和目的,以及如何学习,最后对本课程内容以及 课时分配做简单的介绍。 新课讲授: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结合课件中图加以说明,由此引出目标和作 用)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在硬件基础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其他软件 和硬件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是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运行的基础。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1.1.1 操作系统的目标 方便性(用户的观点):提供良好的、一致的用户接口。无需了解许多有关硬件和系统 软件的细节。 有效性(系统管理人员的观点):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管理和分配硬件、软 件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可扩充性(开放的观点):操作系统必须能方便地开发、测试和引进新的系统功能,以 适应计算机硬件和体系结构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不断扩大的要求。给计算机系统的 功能的扩展提供开放式的支撑平台。 开放性: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其中有效性和方便性是设计OS时最重要的两个目标,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也是 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方便用户。 1.1.2 操作系统的作用 1. 从一般用户的观点来看,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桥梁) 用户并不直接与计算机硬件打交道,而是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系统功能调 用以及图形化接口来使用计算机。 2. 从资源管理的观点来看,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管家) 处理机的分配和控制,内存的分配和回收,I/O设备的分配和处理,文件的存取、共 享和保护工作都是由操作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有: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 备管理、文件管理 3. 从虚拟机的观点来看,OS用作扩充机器(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虚拟机 或扩充机) 硬件处在最底层,不附加任何软件的物理计算机 “裸机”. 操作系统是附加在裸机上的第一层,是对裸机的首次扩充,构成了一个比裸机更 强,使用更方便的“虚拟计算机”。 所有系统软件以及更上层的用户应用软件在操作系统虚拟机上运行,它们受操作系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一.主要知识点: 1.PCB(进程控制块):使并发执行的每个程序都能独立运行。 1.1PCB已成为进程存在于系统中的唯一标志。 1.2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构成了进程实体。 2.进程控制一般由OS的内核中的原语来实现的。 3.同步机制应遵循的规则: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4.四种信号量:整形型信号量、记录型信号量、AND型信号量、信号量集。 5.死锁:指多个进程在运行时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个僵局。 6.引起死锁的原因:竞争资源、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7.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互斥、请求和保持、不可抢占、循环等待。 8.处理死锁的方法:预防死锁、避免死锁、检测死锁、解除死锁。 9.程序的三种装入方式: (1)绝对装入方式:只适用于单道程序环境,只能将目标模块装入到内存中事先指定的位置;(2)可重定位装入方式:可用于多道程序环境,但不允许在程序运行时在内存中移动位置;(3)动态运行时的装入方式:可移动在内存中的位置。 注:装入内存后,并不立即把其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而是在程序真正执行时才能进行地址转换。 10.对换空间的管理: (1)对文件区空间的管理采取离散分配的方式 (2)对对换空间的管理采取连续分配方式 11.四种连续分配方式:

(1)单一连续分配:单道程序环境; (2)固定分区分配:多道程序环境; (3)动态分区分配:涉及到所用的数据结构、分配算法、分区的分配和回收操作; 重点:基于顺序搜索的动态分区分配算法 首次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以地址递增的次序链接 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以容量大小递增的次序链接 最坏适应算法:空闲分区以容量大小递减的次序链接 (4)动态可重定位分区分配:与动态分区分配的差别是,增加了紧凑的功能。 12.三种离散分配方式: (1)分页存储管理:逻辑地址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页表(作用是实现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页表寄存器(存放页表在内存中的始址和页表的长度)。需要2次访问内存。为了提高速度,采用了快表。 (2)分段存储管理:逻辑地址分为段号和段内地址。段表(作用是实现从逻辑段到物理内存区的地址映射)。段表寄存器(存放段表在内存中的始址和段表的长度)。 (3)段页式存储管理:地址结构由段号、段内页号、页内地址组成。段表寄存器(存放段表在内存中的始址和段表的长度)。需要访问3次内存。 13.虚拟存储器特征:1)多次性2)对换性 3)虚拟性 ①虚拟性即不是物理上而是逻辑上扩充了内存容量 ②多次性即每个作业不是全部一次性地装入内存,而是只装入一部分 ③对换性即所需的全部程序和数据要分成多次调入内存

操作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功能: 1. 资源管理:协调、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提高其利用率。 2. 用户角度:为用户提供使用计算机的环境和服务。 操作系统特征:1.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2.共享性: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线程)共同使用 3.虚拟性:是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在操作系统中,虚拟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分时使用的方法。 4.异步性:进程是以人们不可预知的速度向前推进,此即进程的异步性 客户/服务器模式的优点: 1.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 2.提高了OS的可靠性 3.可运行于分布式系统中 微内核的基本功能: 进程管理、进程间通信、存储器管理、低级I/O功能。 第二章进程 程序和进程区别:程序是静止的,进程是动态的,进程包括程序和程序处理的对象 程序顺序执行: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程序并发执行:间断性,无封闭性,可再现性 进程:1.进程是可并发执行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2.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单位和实体; 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具有生命期; 它可以由系统创建并独立地执行,直至完成而被撤消 2.并发性; 3.独立性; 4.异步性; 进程的基本状态: 1.执行状态; 2.就绪状态; 3.阻塞状态; 进程控制块PCB:记录和描述进程的动态特性,描述进程的执行情况和状态变化。 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运行状态: 1.系统态(核心态,管态)具有较高的访问权,可访问核心模块。 2.用户态(目态)限制访问权 进程间的约束关系: 1.互斥关系 进程之间由于竞争使用共享资源而产生的相互约束的关系。

操作系统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 1.说明分布式系统相对于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什么? 答:相对于集中式系统,分布式系统的优点:1)从经济上,微处理机提供了比大型主机更好的性能价格比;2)从速度上,分布式系统总的计算能力比单个大型主机更强;3)从分布上,具有固定的分布性,一些应用涉及到空间上分散的机器;4)从可靠性上,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如果一个极强崩溃,整个系统还可以继续运行;5)从前景上,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计算能力可以逐渐有所增加。 分布式系统的缺点:1)软件问题,目前分布式操作系统开发的软件太少;2)通信网络问题,一旦一个系统依赖网络,那么网络的信息丢失或饱和将会抵消我们通过建立分布式系统所获得的大部分优势;3)安全问题,数据的易于共享也容易造成对保密数据的访问。 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尽管分布式系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推动分布式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个人计算机的存在和人们共同工作于信息共享的需要,这种信息共享必须是以一种方便的形式进行。而不受地理或人员,数据以及机器的物理分布的影响 2.多处理机系统和多计算机系统有什么不同? 答: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叫多处理机系统,不共享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为多计算机系统。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所有CPU共享统一的虚拟地址空间,在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计算机有它自己的存储器。 多处理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基于总线的多处理机系统包含多个连接到一条公共总线的CPU以及一个存储器模块。基于交换的多处理机系统是把存储器划分为若干个模块,通过纵横式交换器将这些存储器模块连接到CPU上。 多计算机系统分为基于总线的和基于交换的系统。在基于总线的多计算机系统中,每个CPU都与他自身的存储器直接相连,处理器通过快速以太网这样的共享多重访问网络彼此相连。在基于交换的多计算机系统中,处理器之间消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路由,而不是想基于总线的系统中那样通过广播来发送。 3.真正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必须有一个单一的、全局的进程间通信机制。进程管理必须处处相同。文件系统相同。使用相同的系统调用接口。 4.分布式系统的透明性包括哪几个方面,并解释透明性问题对系统和用户的重要性。 答:对于分布式系统而言,透明性是指它呈现给用户或应用程序时,就好像是一个单独是计算机系统。 具体说来,就是隐藏了多个计算机的处理过程,资源的物理分布。 具体类型:

操作系统 第四章作业讲解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第四章作业 讲解

1、“整体对换从逻辑上也扩充了内存,因此也实现了虚拟存储器的功能”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答:上述说明法是错误的。整体对换将内存中暂时不用的某个程序及其数据换出至外存,腾出足够的内存空间以装入在外存中的、具备运行条件的进程所对应的程序和数据。虚拟存储器是指仅把作业的一部分装入内存便可运行作业的存储器系统,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进行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它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离散分配的基础上。虽然整体对换和虚拟存储器均能从逻辑上扩充内存空间,但整体对换不具备离散性。实际上,在具有整体对换功能的系统中,进程的大小仍受到实际内存容量的限制。 2、某系统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策略,拥有逻辑空间32页,每页为2KB,拥有物 理空间1MB。1)写出逻辑地址的格式。 2)若不考虑访问权限等,进程的页表有多少项?每项至少有多少位? 3)如果物理空间减少一半,页表结构应相应作怎样的改变? 答:1)该系统拥有逻辑空间32页,故逻辑地址中页号必须用5位来描述,而每页为2KB,因此,页内地址必须用11位来描述。这样,可得到它的逻辑地址格式如下: 2)每个进程最多有32个页面,因此,进程的页表项最多为32项;若不考虑访问权限等,则页表项中只需给出页所对应的物理块号。1MB的物理空间可分成29个内存块,故每个页表项至少有9位。

3)如果物理空间减少一半,则页表中项表项数仍不变,但每项的长度可减少1位。 3、已知某系统页面长4KB,每个页表项为4B,采用多层分页策略映射64位的 用户地址空间。若限定最高层页表只占1页,则它可采用几层分页策略?答:方法一:由题意可知,该系统的用户地址空间为264B,而页的大小为4KB,故作业最多可有264/212(即252)个页,其页表的大小则为252*4(即254)B。因此,又可将页表分成242个页表页,并为它建立两级页表,两级页表的大小为244B。依次类推,可知道它的3、4、5、6级页表的长度分别是234B、224B、214B、24B,故必须采取6层分页策略。 方法二:页面大小为4KB=212B,页表项4B=22B,因此一个页面可以存放 212/22=210个面表项,因此分层数=INT[64/10]=6层 4、对于表所示的段表,请将逻辑地址(0,137)、(1,4000)、(2, 3600)、(5,230)转换成物理地址。 段表 答:[0,137]:50KB+137=51337; [1,4000]:段内地址越界; [2,3600]:70KB+3600=75280; [5,230]:段号越界。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真题11-附答案

操作系统期末复习真题11_附答案 线程是操作系统的概念,已具有线程管理的操作系统有( )。 A.Windows 3.2 B.OS /2 C.Windows NT D.Mach 此题答案为:BC 此题难度等级为:B. 下面属于进程基本状态的是( )。 A.就绪 B.运行 C.后备 D.阻塞 此题答案为:AD 此题难度等级为:A . 下列各项工作步骤,( )是创建进程所必须的步骤。 A.建立一个PCB B.由CPU调度程序为进程调度CPU C.为进程分配存等必要资源 D.将PCB接入进程就绪队列 此题答案为:B 此题难度等级为:C . 关于进程的正确说法是( )。 A.进程就是程序,或者说进程是程序的另一叫法 B.一个被创建了的进程,在它被消灭之前,大多数时刻处于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之一C.多个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相同的程序 D.一个处于等待队列中的进程,即使进入其他状态,仍然放在等待队列中 此题答案为:B 此题难度等级为:D . 在( )时,可能挂起某进程。 A.进程出现死锁 B.进程的数目太少 C.进程数目太多 D.进程出现故障 此题答案为:AC 此题难度等级为:A

. 多道程序系统进程从执行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的原因是( )。 A.时间片完 B.等待其他进程的执行结果 C.等待I/O D.有更高优先级的进程到来 此题答案为:A 此题难度等级为:B . 有关进程的描述中,()是正确的。 A.进程执行的相对速度不能由进程自己来控制 B.利用信号量的P.V操作可以交换大量信息 C.同步是指并发进程之间存在的一种制约关系 D.并发进程在访问共享资源时,不可能出现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此题答案为:AB 此题难度等级为:B . 下列资源中()是临界资源。 A.打印机 B.非共享的资源 C.共享变量 D.共享缓冲区 此题答案为:ACD 此题难度等级为:A . 一个进程从执行状态转换到阻塞状态的可能原因是本进程()。A.时间片完 B.需要等待其他进程的执行结果 C.执行了V操作 D.执行了P操作 此题答案为:A 此题难度等级为:C . 一个进程从阻塞状态转换到就绪状态的可能原因是其他进程()。A.时间片完 B.执行了唤醒原语

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

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虚拟机:在裸机的基础上,每增加一层新的操作系统的软件,就变成了功能更为强大的虚拟机或虚机器。 操作系统的目标:1. 方便性2. 有效性3. 可扩充性4. 开放性 操作系统的作用: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作扩充机器)。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人工操作方式的特点:用户独占全机;CPU等待人工操作;独占性;串行性。缺点:计算机的有效机时严重浪费;效率低 脱机I/O方式的主要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提高I/O速度。 单道批处理系统的特征:自动性; 顺序性;单道性 多道批处理系统原理: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多道批处理系统的优缺点资源利用率高;系统吞吐量大;可提高存和I/O设备利用率;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 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1)处理机管理问题(2)存管理问题(3)I/O设备管理问题4)文件管理问题(5)作业管理问题 分时系统: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时间片:将CPU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片段,称为时间片,操作系统以时间片为单位,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实时系统与分时系统特征的比较: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操作系统的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异步性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对处理机管理,可归结为对进程的管理:进程控制(创建,撤消,状态转换);进程同步(互斥,同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作业调度,进程调度)。 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分配(最基本);存保护;地址映射;存扩充 设备管理功能:设备分配;设备处理(相当于启动);缓冲管理;虚拟设备 文件管理功能:文件存储空间管理;目录管理;文件读写管理;文件保护。 用户接口: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图形接口 传统的操作系统结构:无结构OS;模块化OS结构;分层式OS结构 模块化操作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是由按其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大小的模块。每个模块具有某个方面的管理功能,规定好模块之间的接口。 微核的基本功能: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进程通信管理-I/O设备管理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最基本);并发性;异步性;独立性;结构特征(程序段,数据段,进程控制块PCB) 进程的基本属性: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可独立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 进程控制块的基本组成: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的状态;进程调度所需信息;进程控制信息。进程控制一般是由操作系统的核中的原语来实现 临界资源:如打印机、磁带机等一段时间只允许一个进程进行使用的资源。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整理版本

操作系统复习 第一章概述 1、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类型、基本特征及基本功能; 2、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方法; 第二章进程管理 1、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运行); 2、进程的概念、特征、基本状态及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 3、PCB的概念、前趋图与进程图; 4、原语的概念及进程控制原语的种类; 5、进程的同步与互斥的概念、临界资源与临界区的概念; 6、信号量及其应用; 7、线程的概念及种类、引入线程的目的;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调度的层次与作用; 2、常用调度算法及计算; 3、死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及必要条件; 4、处理死锁的基本方法; 5、银行家算法及计算; 第四章存储管理 1、存储管理的目的及功能; 2、重定位的概念及方法; 3、内碎片与外碎片; 4、常用分区分配算法及对应的空闲区排列方式; 5、基本分页(分段、段页式)的概念、页(段)表的作用、地址变换; 6、分页与分段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 7、快表的作用、内存访问时间的计算; 8、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基本特征及关键技术; 9、页面置换算法、缺页率计算、LRU算法的硬件实现方法、抖动、Belady异常、缺页中断;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的任务、功能及目标; 2、I/O设备的分类,设备、控制器及通道的关系; 3、通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4、I/O控制方式及推动发展的因素、各自适用的场合及设备类型; 5、缓冲区的概念、分类及引入目的; 6、I/O软件的层次、各层主要功能、设备独立性的概念; 7、SPOOLING技术的概念、作用及SPOOLING系统的组成; 8、磁盘访问过程及访问时间的确定、块号与柱面、磁道、扇区号的对应关系、磁盘调度算法及其计算;扇区的优化; 第六章文件管理 1、文件系统的组成、功能; 2、打开、关闭操作的目的; 3、文件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的分类; 4、FAT表的作用、FAT表大小的计算;

WIN7操作系统教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 Windows操作系统一款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窗口化操作系统。它采用了GUI图形化操作模式,比以前的指令操作系统(如DOS)更为人性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不断升级,微软公司的Windows 操作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从16位、32位到64位,从最初的Windows 到现在的Windows7、Windows8等,各种版本不断更新。 2009年10月微软公司正式发布 Windows 7,作为Windows XP、Windows Vista 的后继者,Windows 7 是微软公司开发的新一代具有革命性变化的操作系统。它具有更绚丽的界面、更快捷的操作、更强大功能、更稳定的系统等优点。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熟练掌握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 (一)Windows 7操作系统概述 1、Windows 7版本 (1)Windows 7 Starter(初级版) (2)Windows 7 Home Basic(家庭基础版) (3)Windows 7 Home Premium(家庭高级版) (4)Windows 7 Professional(专业版) (5)Windows 7 Enterprise(企业版) (6)Windows 7 Ultimate(旗舰版) 2、Windows 7特点 (1)更简便易用 系统做了许多方便用户的设计,用户体验更直观高级。 (2)更快速流畅 大幅缩减了系统启动时间,加快了操作响应。 (3)更华丽且更节能 视觉效果更佳,资源消耗更低。 (4)更安全可靠 系统改进了安全和功能合法性,优化了安全控制策略。 (5)更好的连接访问

Linux操作系统期末复习资料

电信2012级《Linux操作系统》期末复习提纲第1章概述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 操作系統的概念: 1.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基本软件,它直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调度资源,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为用户使用这些资源提供一个便当的操作环境和优良的用户界面。 2.从资源角度看,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3.从用户角度看,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操作系統的功能: 1.处理器管理:在多道程序间分配和调度CPU,协调各程序的运行。 2.存储器管理:对内存储器进行分配、保护和扩充。 3.设备管理:对设备进行有用地管理和分配,并控制设备完成I/O操作。 4.文件管理:管理文件的存储和检索操作,并对文件实施共享、保密和保护措施。 5.用户接口:提供使用界面,便当用户使用系统功能。 Linux系统的特点 1.继承UNIX优秀品质,具有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 2.遵照GPL许可,自由软件; 3.符合POSIX标准,兼容性好; 4.适用于各种硬件平台,可移植性好; 5.网络功能强大;

6.安全性好。第2章Linux操作基础 命令的格式; 命令名[选项1] [选项2] ... [参数1] [参数2] ... 简单命令的功能与用法:echo、who、date、cal 文件系统概念: 文件命名与通配符 1.文件的命名:Linux文件名的最大长度是255个字符,通常由字母、数字、‘.’、‘_’和‘-’组成。以‘.’开头的文件是隐含文件。 2.文件名中不能含有‘/ ’字符和空字符‘\0’,因为它们对Linux内核具有分外含义。如‘/ ’表示根目录或路径分隔符。 3.文件名中不应含有以下字符,因为它们对Shell具有分外含义:; | < > ` “ “$ ! % & * ? \ ( ) [ ] 文件类型及表示法 1.普通文件(-):包括文本文件、数据文件、可执行的二进制程序等。 2.目录文件(d):一种分外的文件,用于构成文件系统的分层树型结构。 每个目录文件中至少包括两个文件,“..”表示上一级目录,“.”表示该目录本身。 3.设备文件:一种分外文件,Linux系统利用它们来标识各个设备驱动器,核心使用它们与硬件设备通信。有两类特别的设备文件:字符设备(c)和块设备(b)。 文件(包括目录)权限的含义及表示法(字符和数字表示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点总结一

第一章 ★1.操作系统的概念:通常把操作系统定义为用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结构的集合。★2.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①批处理操作系统 特点: 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 成批处理 多道程序运行 优点: 由于系统资源为多个作业所共享,其工作方式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并在运行过程中用户不干预自己的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 缺点: 无交互性,用户一旦提交作业就失去了对其运行的控制能力;而且是批处理的,作业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 批处理系统中作业处理及状态 ②分时操作系统(Time Sharing OS) 分时操作系统是一个联机的多用户交互式的操作系统,如UNIX是多用户分时操作系统。 分时计算机系统:由于中断技术的使用,使得一台计算机能连接多个用户终端,用户可通过各自的终端使用和控制计算机,我们把一台计算机连接多个终端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分时计算机系统,或称分时系统。 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于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特点: 人机交互性好:在调试和运行程序时由用户自己操作。 共享主机:多个用户同时使用。 用户独立性:对每个用户而言好象独占主机。 ③实时操作系统(real-time OS) 实时操作系统是一种联机的操作系统,对外部的请求,实时操作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 特点: 有限等待时间 有限响应时间 用户控制 可靠性高 系统出错处理能力强 设计实时操作系统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1)实时时钟管理 (2)连续的人—机对话 (3)过载 (4) 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采取冗余措施。 ④通用操作系统 同时兼有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处理的功能,或其中两种以上的功能。 ⑤个人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操作系统复习资料

2.2 作业有哪几部分组成,这几部分各有什么功能? 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 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作业说明书则体现了用户的控制意图 *2.9 为什么说分时系统没有作业的概念? 答:因为分时系统中,每个用户得到的时间片有限,用户的程序和数据信息直接输入到内存工作区中和其它程序一起抢占系统资源投入执行,而不必进入外存输入井等待作业调度程序选择。因此,分时系统没有作业控制表,也没有作业调度程序。 3.1 PCB表(运行队列只有一个) 3.2 一个概念可再入程序(纯代码,执行过程中自身不改变) 3.3 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运行的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就绪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等待进程最多几个,最少几个? 答:在单处理系统中,处于运行态的进程最多为1个,最少0个;就绪进程最多N-1个,最少0个;处于阻塞的进程最多N个,最少0个。

3.4 有没有这样的状态转换,为什么? 等待—运行;就绪—等待 答:没有等待到运行,只能等待 就绪;也没有就绪到等待,只能运行—>等待3.5 一个状态转换的发生,是否一定导致另一个转换发生,列出所有的可能答:就绪到运行 3.6 司机与售票员之间的关系 3.7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3.8 读者写着问题 3.9 已知一个求值公式(A2+3B)/(B+4A),若A、B已赋值,试画出该公式求值过程的前趋图。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P、V操作描述它。 3.10 在单处理机的分时系统中,分配给进程P的时间片用完后,系统进行切换,结果调度到的仍然是P。有可能出现上述情形吗?如果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有可能。例如,若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后,被迫回到就绪队列时,就绪队列为空,这样进程P就是就绪队列中唯一的一个进程,于是调度程序选中的进程必定是P。又如在按优先级调度的程序中,就绪对列按进程的优先级排列,在进程P时间片用完之后回到就绪队列时,若其优先级高于当前就绪队列中的其他进程,那么再次被调度。 3.11 设有一个发送者进程和一个接收者进程,其流程图如图所示。S是用于实现进程同步的信号量,mutex是用于实现进程互斥的信号量。试问流程图中的A、B、C、D四个框中应填写什么?假定缓冲区有无限多个,s和mutex的初值应为多少? A:P(mutex) B:V(mutex) C:P(s) D:P(mutex) s=0,mutex=1 发送者进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3版)》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 课程名称(英文):Operating System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学时:56学时,其中讲课:48学时,上机:8学时,实验:0学时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基础 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技术,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及实现方法,并运用操作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现有的操作系统。使学生在操作系统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系统研究和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学时及基本要求

三、说明 1.本大纲意在掌握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对现代操作系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介绍,以使课程适应社会的需要。本课程课内实验8学时,并另开设操作系统课程设计1周。 2.课程的教学要求层次: 教学内容按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几个层次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与本专业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衔接与配合。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本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专业的课程。 4.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该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尤其要密切注意操作系统发展的新动向。 5.教学方法: 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应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研究讨论教学为辅。 6.考核方式: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20%、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10%。 7.上机学时分配:本实验Linux环境下进行,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操作

操作系统复习整理提纲

第2章操作系统硬件环境 2.1.2处理机状态 1.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1)特权指令:是指在指令系统中那能由操作系统使用的指令。 (2)用户只能执行非特权指令,只有操作系统才可以使用系统所有指令(包括非特权和特权)。 (3)指令系统分为:特权指令和非特权指令。 2.处理机状态 (1)多数系统将处理机工作状态分为:管态和目态。 (2)管态:一般指操作系统管理程序时的状态,具有较高的特权级别,又称为特权态(特态)、 系统态。 (3)目态:一般指用户程序运行时的状态,具有较低的特权级别,又称为普通态(普态)、 用户态。 (4)当处理机处于管态时,全部指令(包括特权指令)可以执行,可以使用所有资源,并具 有改变处理机状态的能力。 (5)当处理机处于目态时,就只有非特权指令能执行。 (6)特权级别越高,可以指向的指令集合越大,而且高特权级别对应的可运行指令集合包含 低特权级的可运行指令集。 第3章操作进程与进程的管理 3.1进程的引入 1.引入目的:为了解决不可再现性引入(PCB)进程控制器来解决。 3.1.4多道程序设计 2.多道程序设计 (1)定义: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一个计算机系统 的内存并运行。 (2)例题:P53 3.2进程 3.2.1进程概念 1.进程定义: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的可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在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1)程序在处理机上执行时所发生的活动成为进程。 (2)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所发生的活动。 (3)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4)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 (5)进程是可以和别的计算并发执行的计算。 2.程序与进程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程序是完成某个特定功能的指令的有 序序列,它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2)进程可以执行一个或几个程序。 (3)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程序则不是。 (4)程序可以作为一种软件资源长期保护,而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 联系:进程是具有结构的。 3.进程的特征 (1)动态性

操作系统07总复习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编译程序) (软件开发工具) (特定应用领域的专用软件) (C P U +存储器+输入/输出控制系统+输入/输出设备)操作系统 概念作用 功能(软件) 资源管理者用户的接口扩充硬件 (资源管理者: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基本类型 批处理 分时 实时(特点:即时响应和高可靠性)单道 多道 无交互能力 U n ix(特点:交互性、及时性、多路性、独立性) 用户与操作系统 接口 作业控制命令 图形界面 系统调用 作业说明书 ● 操作系统中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好处 一是提高了CPU 的利用率, 二是提高了内存和I/O 设备的利用率, 三是改进了系统的吞吐率, 四是充分发挥了系统的并行性。 其主要缺点是:作业周转时间延长。 ● 试从独立性、多路性、交互性和及时性等方面比较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 实时系统,并分别说明它们各自适用于什么场合? ● 分布式操作系统 系统中的若干台机器可互相协作完成同一个任务,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和健壮性

第三章 多道程序设计 程序的顺序执行程序的并发执行(顺序性、封闭性、 可再现性) (异步性 、 相互制约 、竞争性、与速度有关)进程的概念 进程的定义(程序的一次执行、组成:进程控制块+程序+数据) 引入进程的原因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正确描述程序的执行情况 进程的属性 动态性 可有相同程序状态 等待态(等待新资源)就绪态(等待CPU)运行态 ● 进程和程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1) 进程是一个动态概念,而程序则是一个静态概念。 (2) 进程具有并行特征,而程序没有。由进程的定义可知,进程具有并行特征的两个方面,即独立性和异步性。 (3) 进程是分配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 (4) 不同的进程可以包含同一程序,只要该程序所对应的数据集不同。 ● 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1) 作业是用户向计算机提交任务的任务实体。作业在外存中的作业等待队列中等待执行。而进程则是完成用户任务的执行实体,是向系统申请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进程在于内存中。 (2) 一个作业可由多个进程组成。且必须至少由一个进程组成,但反过来不成立。 (3) 作业的概念主要用在批处理系统中。而进程的概念则用在几乎所有的多道系统中。 ● 把系统态下执行的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称为原语。 ● 用于进程控制的原语有:创建原语、撤消原语、阻塞原语、唤醒原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