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_陈庆真解析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_陈庆真解析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_陈庆真解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18卷第33期 2014–08–13出版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August 13, 2014 Vol.18, No.33

P .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1481884.html, 5356

www.CRTER

.org

陈庆真,男,1982年生,江西省赣州市人,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创伤与关节外科的研究。

doi:10.3969/j.issn.2095-4344. 2014.33.019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1481884.html,]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433-05356-05 稿件接受:2014-07-16

Chen Qing-zhen, Master,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an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Ganzhou 341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ccepted: 2014-07-16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陈庆真,施明祥,刘盛飞,杜兰翔,厉江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赣州市中医院骨科,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文章亮点:

1 目前,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使用药物治疗,但是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研究神经生长因子在修复神经方面的应用,结果证实神经生长因子在促进神经纤维生长、增加感觉神经节数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 试验的创新点为通过设计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观察,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本组结果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局部应用的给药方式对损伤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作用优于全身用药。关键词:

组织构建;组织工程;神经生长因子;局部注射;周围神经;损伤主题词:

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躯体感觉基金资助:

江西赣州市科技局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2012年10月,课题题目:局部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摘要

背景: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有促进作用,但目前实验研究表明不同用药方式的作用尚有争议。

目的: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52例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7例局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25例全身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1次/d ,一个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情况及疗效。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优良率85%(23例,有效率93%(25例;对照组的优良率72%(18例,有效率84%(21例,两组优良率与有效率相比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中13例出现注射部位一过性痛,其中1例患者口服镇痛药物缓解;对照组中12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一过性疼痛,未做处理。结果提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安全有效,局部注射疗效优于全身用药。

陈庆真,施明祥,刘盛飞,杜兰翔,厉江群.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3:5356-5360.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via different ways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Chen Qing-zhen, Shi Ming-xiang, Liu Sheng-fei, Du Lan-xiang, Li Jiang-qu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an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CM, Ganzhou 341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can promote th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of injured nerves, but current experiment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are still controversial.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via different ways on th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METHODS: Totally 52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local injection of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n =27 and control group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n=25. The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once a day, and lasted for 4 weeks. The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good and effective rates were 85% (n =23 and 93% (n =2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72% (n =18 and 84% (n =21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3 cases developed transient pain at injection

site, including one case of remission undergoing oral analgesics; in the control group, 12 cases had transient pain at injection site, without any treatment.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local and total body injection of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are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but local injection is superior to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Subject headings: nerve growth factor; peripheral nerves; evoked potentials,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somatosensory Funding: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rojects of Gan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Chen QZ, Shi MX, Liu SF, Du LX, Li JQ.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injection via different ways for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4;18(33:5356-5360.

0 引言 Introduction

周围神经损伤在创伤中比较常见,虽然显微外科修复技术的不段进步提高了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但神经功能恢复与再生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周围神经损伤行显微外科手段修复术后能否成功再生,主要取决于是否具有适合离断神经生长再连接的微环境条件和中枢神经元活力[1]。因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微环境构成与神经的再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微环境对神经的再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微环境因素中,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尤为突出,是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它对维持神经细胞存活和再生意义重大[2],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和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3]。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类由神经元、神经支配的靶组织或胶质细胞产生的能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分化、生长和存活的活性蛋白质,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生理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4-5],在神经损伤后具有保护神经元、促进轴突再生的作用。随着

研究的深入,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周围神经修复和再生的作用已被实验和临床研究所证明[6-8],因此维持外周损伤神经局部微环境中缺乏的神经生长因子有效浓度是修复损伤神经的重要策略之一[9],这可以构建神经损伤后修复所需要的良好微环境,有利于损伤后神经再生。

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应用方式多样,由于神经生长因子属于多肽蛋白质,难以透过血脑屏障,且其生物半衰期短,需要长期反复给药才能维持有效浓度,这使得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10],正因如此,通过何种途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来提高促进神经再生与修复的效果成为神经再生领域研究的热点。不少学者通过实验研究来比较全身应用神经生长因子与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损伤神经修复和再生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神经生长因子局部用药途径的效果较全身用药途径的效果更佳[7-8,11-12],能更有效的促进损伤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但是对于神经生长因子的不同用药途径和方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鲜有报道,尤其是前瞻性的研究。作者设计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观察,评定鼠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Subjects and methods

设计:随机对照,前瞻性临床研究。

时间及地点:试验于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赣州市中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选取同期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赣州市中医院骨科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52例。

周围神经损伤诊断标准:根据外伤史、临床症状和检查,判断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①正中神经损伤:第一、二、三指屈曲功能丧失;拇对掌运动丧失;大鱼际肌萎缩,出现猿掌畸形;示指、中指末节感觉消失。②桡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伸腕力消失,而“垂腕”为一典型病症;拇外展及指伸展力消失;手背第一,二掌骨间感觉完全

消失。③尺神经损伤:第四和第五指的末节不能屈曲;骨间肌瘫痪,手指内收外展功能丧失;小鱼际萎缩变平;小指感觉完全消失。

纳入标准:①伤后6 h内急诊入院周围神经损伤者。

②证实为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③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为差(S1 M1以下,畸形明显,关节僵直,功能丧失。④同意进入试验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指间神经损伤患者。②其他部位合并伤或既往陈旧性上肢周围神经功能及感觉障碍者。

本组52例纳入的病例均为锐器切割致神经干损伤,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34条神经,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12-56岁,平均年龄34.5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17条,尺神经损伤9条,桡神经损伤8条。对照组25例33条神经,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11-57岁,平均年龄36.9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16条,尺神经损伤10条,桡神经损伤7条。

材料: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名为金路捷,由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神经修复术,术后患肢予以石膏制动固定。试验组局部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用法: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用2 mL注射水溶解后,在周围神经损伤处局部注射,1次/d,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全身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用法: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用2 mL注射水溶解后,肌肉注射,1次/d,4周为1个疗程。

神经电生理评价:在治疗前后行感诱发电位、肌肉动作电位,并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查,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BMRC感觉、运动功能标准[11,13-15],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

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电生理功能评定结果。②感觉、运动功能评定结果。③伤口愈合情况及用药后有无过敏、皮疹、疼痛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5357

统计学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所有随访数据全部录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率及优良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x_±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纳入患者52例,分为2组,按意向性处理分析,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2.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本组患者52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11-57岁,平均35.7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神经电生理功能评定结果

试验组:27例34条损伤神经经过局部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4周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示:24条神经恢复感觉电位,其中损伤的17条正中神经恢复14条,9条尺神经损伤恢复6条,8条桡神经恢复4条,感觉电位恢复率为71%; 28条神经恢复运动电位,其中正中神经恢复15条,尺神经损伤恢复8条,桡神经恢复6条,运动电位恢复率为82%。

对照组:25例33条神经,治疗4周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示:18条神经恢复感觉电位,其中损伤的16条正中神经恢复10条,10条尺神经损伤恢复6条,7条桡神经恢复2条,感觉电位恢复率为54%;21条神经恢复运动电位,其中正中神经恢复11条,尺神经损伤恢复7条,桡神经恢复3条,运动电位恢复率为64%。

两组感觉及运动电位恢复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感觉、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行疗效评定,采用BMRC感觉、运动功能标准,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试验组: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除2例神经功能丧失无恢复残留畸形外,其余24例的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优良率85%(23例,总有效率93%(25例。对照组:21例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4例神经功能丧失无恢复残留畸形,优良率72%(18例,总有效率84%(21例。两组优良率与有效率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 < 0.05,提示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3。

2.5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试验组中13例出现注射部位一过性痛,其中有3例患者在局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的部位出现持续疼痛,并在6 h内加重,其中2例24 h内疼痛缓解,1例患者通过口服镇痛药物缓解;对照组中11例患者出现注射部位一过性疼痛,1例患者在出现注射侧下肢疼痛,均在24 h 内消失,未口服药物。所有患者未出现过敏、皮疹及胃肠道不良反应。

3 讨论 Discussion

神经干断裂后即使行精细显微外科修复手术,神经的再生仍需一个持续且极其缓慢的过程,但当神经生长至效应器前,神经靶器官功能大部分丧失[14],因此临床中神经功能恢复与再生仍不尽满意。因此,外科修复术后,提高周围神经的再生速度成为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再生的关键。

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为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疗效,促进神经的再生与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神经生长因子是较早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促进神经生长的药物,是一种经典的靶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损伤后大量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1,16],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对神经再生及修复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神经元的存活,促进神经元的分化,决定轴突的生长方向和营养[17]。研究显示,周围神经损伤后,局部神经生长因子含量明显增加,损伤的轴突可逆行运输外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18],使神经生长因子到达相应神经元

胞体,经过一系列合成代谢的复杂过程,促使再生轴突延长、促进再生轴突髓鞘化[19-21]。

感觉功能评定:

级别感觉功能

S0级完全无感觉

S1级深痛觉存在

S2级有痛觉和部分触觉

S2+级痛觉和触觉存在,但有感觉过敏

S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

S3+级痛觉和触觉完全,且有两点辨别觉,但距离较大(7-11 mm

S4级感觉完全正常,两点辨别觉<6 mm,实体感觉存在

运动功能评定:

级别运动功能

M0级肌肉无收缩

M1级肌肉稍有收缩

M2级关节有动作,在不对抗地心引力的方向,能主动向一定方向活动该关

节达到完全的动度

M3级在对抗地心引力的情况下,达到关节达完全的动度,但不能对抗阻力

M4级能对抗一定阻力达到关节达完全的动作,但肌力较健侧差

M5级正常,能对抗强阻力达到关节达完全动度

疗效评定:

等级疗效

优S3+ M4以上,无畸形,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

良:S3 M3,无畸形或有轻度畸形,功能大部分正常。

可S2 M2,中度畸形,关节活动度稍减少,功能部分保存;有保护性感觉。

差S1 M1以下,畸形明显,关节僵直,功能丧失。

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1481884.html, 5358

ISSN 2095-4344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5359

神经生长因子的给药途径目前主要有全身给药和局部给药。研究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具有明显的促进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的作用[22-36],

神经生长因子不仅能促进神经束面积、神经纤维密度增加,更重要的是促进神经髓鞘化,使再生纤维髓鞘生长完整、增厚[37]。主要以局部作用为主[11-12],其中尤以小剂量持续给药为最佳方法,全身给药疗效较差。本组结果也从临床验证了改观点,结果提示采用局部途径给药的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全身给药的对照组。

鼠神经生长因子是从小鼠颌下腺中分离纯化的高活性多肽,与人体神经生长因子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生物效应也无明显的种间(人与鼠特异性。本临床研究,作者在常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通过设计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采用局部连续应用和全身给药两种途径,进行比较,结果显

示试验组27例34条损伤神经局部持续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与对照组25例33条神经全身途径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相比,无论是神经电生理功能评定(感觉及运动电位恢复率,还是感觉、运动功能评定(有效率与优良率,试验组均对照组,表明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局部用药途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和功能修复的作用优于全身给药途径。

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方面,注射部位一过性痛无论是局部注射给药还是全身给药均较常见。但是在局部注射给药的试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持续疼痛并6 h 内加重,2例24 h 内疼痛缓解,1例患者通过口服镇痛药物缓解,而类似情况未发生在全身给药的对照组,考虑可能是外源性鼠神经生长因子局部给药对损伤神经的刺激作用更为明显所致。因此,对于局部用药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出现注射局部持续疼痛的可能。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明显,安全性较好,能够有效的促进周围神经修复与再生,尤其是局部连续应用其疗效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但因本组的样本量较小,需要进行大样本的研究,以进一步观察和验证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贡献:设计为第一作者,实施和评估者为全体作者,第

一作者成文并对文章负责。

利益冲突:文章及内容不涉及相关利益冲突。

伦理要求:试验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参与实验的患病

个体对治疗过程完全知情同意,均在充分了解本治疗方案的前提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学术术语:诱发电位-是利用一定形态的脉冲电流刺激神经

干,在该神经的相应中枢部位、支配区或神经干上记录所诱发的动作电位。且该动作电位有形式恒定、一定的空间分布及与刺激有锁时关系3个特征。各电位的观察指标有波形、波幅、潜伏期和传导速度等。

作者声明:文章为原创作品,无抄袭剽窃,无泄密及署名和

专利争议,内容及数据真实,文责自负。

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Aloe Luigi.Rita Levi-Montalcini: the discovery of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modern neurobiology. Trends Cell Biol. 2004;14(7: 395-399. [2]

王梨明,唐际存,辛林伟,等.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对坐骨神经吻合后修复与再生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7: 1169-1172.

[3] A Scuteri ,A Galimberti ,M Ravasi ,et al .NGF protects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from oxaliplatin by modulating JNK/ Sapk and ERK. Neuroscience Letters.2010;486(3:141-145. [4]

Lad SP , Neet KE, Mufson EJ. Nalva growth factor :structure function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urr Drug Targets CNS Neurol Disord.2003;2(5:315-334. [5]

路露,陈美婉,罗焕敏.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

志,2010,30(1:126-131.

[6] Heppenstall PA,Lewin GR.Neurotrophins,nociceptors And

pain Curr 0pin Anaesthesiol.2000;13(5:573-576. [7] 陈燕涛,何清.刘尚礼.等.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8:744-746.

[8]

郑湘予,文建国,王福建,等.不同给药途径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7:539-542.

[9] Fumagalli ,L Madaschi ,P Brenna ,et al .Single exposure to

erythropoietin modulates Nerve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the spinal cord following traumatic injury:comparison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Eur J

Pharmacol.2008;537(1;19-27. [10] Madduri S, Feldman K, Tervoort T, et al. Collagen nerve

conduits releasing the neurotrophic factors GDNF and NGF. J Control Release. 2010;143(2:168-174.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Table 1 General data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表注:两组的性别、年龄的构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别 n 男/女(n 年龄(x _

±s ,岁试验组对照组 27 25 19/8 17/8 34.5±10.1 36.9±9.6 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治疗6月后优良率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xcellent rate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from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at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表注: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 < 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别 n 优(n 良(n 可(n 差(n 优良率(% 有效率(%试验组对照组 27 25 14 11 9 7 2 3 2 4 85 72 93 84 表2 试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感觉、运动电位恢复情况比较

Table 2 Comparison of recovery of sensory and motor potential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表注:试验组感觉电位和运动电位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电位

组别神经(恢复/损伤,条恢复率 P

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感觉电位试验组 14/17 6/9 4/8 71%(24/34 < 0.05对照组 10/16 6/10 2/7 54%(18/33 运动

电位试验组 10/16 8/9 6/8 82%(28/34 < 0.05

对照组 11/16

7/10

3/7

64%(21/33

[11] Lundborg G, Rosen B, Dahlin L, et al. Tubular repair of the

median or ulnar nerve in the human forearm: a 5-year

follow-up. J Hand Surg Br.2004;29:100-107.

[12] 高延明,李靖年.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

鼠修复与再生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3,35(4:

336-340.

[13] Aberg M, Ljungberg C, Edin E,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resorbable wrap-around implant as an alternative to nerve

repair: a prospective, assessor-blinded, randomised clinical

study of sensory, motor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09;

62:1503-1509.

[14] 王刚,范顺武,李强,等.神经生长因子梯度缓释系统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3,36(6:

558-563.

[15]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1208-1217.

[16] Friedel RH,Schnürch H,Stubbusch J,et al.Identification of

gene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by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neurotrophin-3-dependent sensory neuron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7;78(1:12670-12675.

[17] 高延明,李靖年.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对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修复与再生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35(4:

336-340.

[18] 罗永湘,方煌,庞清江,等.神经生长因子对周围神经运动纤维再生的影响[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7,13(1:3-5.

[19] 张引成,王贵和,张政华.神经节苷脂M1介导神经生长因子对运动神经元再生的影响[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5:459-462.

[20] Hu YE,Mao JH,Zhu Y, et al.Nerve growth factor pretreatment against glutamate-induced hippocampal neuronal injury:

action mechanism of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 Neural Regen Res. 2010;5(1:

5-9.

[21] Shi ED, Wang BC, Sun QS.Nerve growth factor and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Neural Negen Res. 2008;3(11: 1273-1276 .

[22] Xu L, Zhou S, Feng GY,et al.Neural stem cells enhance nerve regeneration after sciatic nerve injury in rats.Mol Neurobiol.

2012; 46(2:265-274.

[23] Mohammadi R, Masoumi-Verki M, Ahsan S, et al.

Improve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defects using a silicone

conduit filled with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2013;116(6:673-679

[24] Scheib J, H?ke A.Advances in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Nat Rev Neurol. 2013;9(12:668-676.

[25] Huang J, Zhang Y, Lu L,et al.Electrical stimulation accelerates

nerv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delayed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n rats.Eur J Neurosci. 2013;38(12:

3691-3701. [26] Klimaschewski L, Hausott B, Angelov DN.The pros and cons of growth factors and cytokines in peripheral axon

regeneration. Int Rev Neurobiol. 2013;108:137-171.

[27] Lin YC, Oh SJ, Marra KG.Synergistic lithium chloride and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delivery for peripheral

nerve repair in a rodent sciatic nerve injury model.Plast

Reconstr Surg. 2013;132(2:251e-262e.

[28] Menorca RM, Fussell TS, Elfar JC.Nerve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injury and recovery.Hand Clin. 2013;29(3:

317-330.

[29] Ni HC, Tseng TC, Chen JR,et al. Fabrication of bioactive

conduits containing the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 and neural

stem cell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cross a 15 mm

critical gap.Biofabrication.2013;5(3:035010.

[30] Liu Y, Grumbles RM, Thomas CK.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embryonic neurons for 1 hour improves axon regeneration

and the number of reinnervated muscles that function.J

Neuropathol Exp Neurol. 2013;72(7:697-707.

[31] García Medrano B, Barrio Sanz P, Simón Pérez C,et al.

[Regeneration of critical injuries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with

growth factors].Rev Esp Cir Ortop Traumatol. 2013;57(3:

162-169.

[32] Moimas S, Novati F, Ronchi G, et al.Effect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gene therapy on post-traumatic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and denervation-related

muscle atrophy.Gene Ther. 2013;20(10:1014-1021.

[33] Kilic A, Ojo B, Rajfer RA, et al.Effect of white adipose tissue

flap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on nerve regeneration in

rats.Microsurgery. 2013;33(5:367-375.

[34] Pan Z, Fukuoka S, Karagianni N, et al.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omotes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injured peripheral nerves in the avascular cornea.FASEB J.

2013;27(7:2756-2767.

[35] Deng LX, Deng P, Ruan Y,et al.A novel growth-promoting

pathway formed by GDNF-overexpressing Schwann cells

promotes propriospinal axonal regeneration, synapse

formation, and partial recovery of functio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Neurosci. 2013;33(13:5655-5667.

[36] Cheng FC, Sheu ML, Su HL,et al.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mobilization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involved in the

repair of sciatic nerve crush injury.J Neurosurg. 2013;118(3:

594-605.

[37] 萧文耀,王昕,段大鹏,等.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下自体静脉桥接修复神经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28: 5191-5194.

P.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https://www.360docs.net/doc/aa11481884.html,

5360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摘要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1例)、对照2组(19例)、治疗3组(22例)。三组均给予B族维生素、理疗等常规治疗;治疗1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2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3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后1、2周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2周三组Nottingham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Nottingham评分高于对照2组和治疗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Nottingham评分与治疗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地塞米松;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叫Bell麻痹,为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病理改变为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根据面神经损害的部位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常见症状为面部表情肌瘫痪[1]。本文就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给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62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年龄20~54岁,均为发病0.05),具有可比性。入院或门诊均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继发性面神经麻痹,如桥小脑角梗死、占位、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排除糖尿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 2 研究方法治疗1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名:恩经复,18 μg/d,肌内注射,14 d)联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推注,10 d)治疗;对照2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18 μg/d,肌内注射,14 d)治疗;治疗3组给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推注,10 d)治疗。三组均给予B族维生素、理疗等常规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三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周末采用Nottingham面神经分级量表评分进行评价。 1. 4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入组前及治疗后第2周末完善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十二章_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第二十二章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之一,可导致严重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章阐述了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分类、预后、常见康复问题、康复分期和适应证、康复治疗原理、特殊评定方法及康复治疗方案。 一.概述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ies,PNI)是指周围神经干或其分支受到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作用而发生的损伤。周围神经多为混合神经,包括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损伤后的典型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一)损伤原因 1.挤压伤其损伤程度与挤压力的大小、速度和神经受压围等因素有关。轻者可导致神经失用;重者可压断神经。根据挤压因素不同,分为外源性与源性两种。前者是体外挤压因素致伤,如腋杖过高,压伤腋神经;头枕在手臂上睡觉,压伤桡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石膏固定过紧,压伤腓总神经等。后者是被体组织压伤,如肱骨骨折的骨痂压迫临近的桡神经等。 2.牵拉伤轻者可拉断神经干的神经束和血管,使神经干出血,最后瘢痕化。重者可完全撕断神经干或从神经根部撕脱,治疗比较困难。多见于臂丛神经,常由交通和工伤事故引起。肩关节脱位、锁骨骨折,以及分娩,均可伤及臂丛神经。另外肱骨外上髁骨折引起的肘外翻,可使尺神经常年受反复牵拉,引起迟发性尺神经麻痹。 3.切割伤神经可单独或与周围组织如肌腱、血管等同时被切断。常见于腕部和骨折部位,损伤围比较局限,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4.注射伤如臀部注射,伤及坐骨神经,腓总神经;上肢注射,伤及桡神经等。 5.手术误伤多见于神经鞘瘤剥离术及骨折固定术等。 (二)损伤分类 1.神经失用(neurapraxia)由于挫伤或压迫使神经的传导功能暂时丧失称为神经失用。此时神经纤维无明显的解剖和形态改变,连续性保持完整,远端神经纤维无华勒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表现为肌肉瘫痪,但无萎缩;痛

急性期早期康复康复的指南规范标准

1、脑血管病早期康复 一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恢复阶段1-2期。 (一)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顶上腭等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研究

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 临床研究 王瑞科,刘岳,徐存理,史开太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确诊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患者7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维生素B1、甲钴胺注射液、注射液丹参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合康复技术对促进患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能有效提高患者排尿障碍性相关生活质量。 [关键词] 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技术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 英文:题目、姓名、单位、 Abstract: Objective Methods Results Conclusion Kry words: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的临床常见合并症之一。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引起的排尿功能控制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1]。据报道,截瘫患者伤后25年的病死率为49%,其中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尿潴留和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2]。因此,降低膀胱功能障碍程度,改善膀胱容积状态,减少尿潴留,对于提高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尝试用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和康复技术促进患者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能有效提高患者排尿障碍性相关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完整版)康复诊疗指南及规范

临床科室诊疗规范 科室:康复科 负责人:丁笑 2017年6月修订版

目录 GF-01 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2 头部内伤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3 颈椎病康复诊疗规范 GF-04 脊髓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GF-05 骨折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6 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诊疗规范 GF-07 眩晕诊疗规范 GF-08 腰痛诊疗规范 GF-09 痹症诊疗规范 GF-10 面瘫诊疗规范 GF-11 常见病种(9种)早期康复诊疗原则 GF-12 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3 传统康复常用技术操作规范 GF-14附:冬病夏治工作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版)

GF-01中风病康复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5年版)”。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脑出血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体会

脑出血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5-12-22T08:48:40.7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9期作者:肖健廖怡李燕春 [导读] 宁都县人民医院脑出血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具有较为明显效果,缓解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宁都县人民医院江西宁都 3428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156例脑出血患者,数字抽取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治疗,研究组予以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84.62%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具有较为明显效果,缓解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脑出血;效果 脑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受损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促使神经轴突的再生长,且可以有效维持合作交感机感觉神经元功能。本文选取156例脑出血患者,分析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156例脑出血患者,数字抽取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62.5±3.2)岁。研究组中男47例,女31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61.9±3.8)岁。两组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均经颅脑CT确诊为急性脑出血。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予以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加入生理盐水2ml,经肌内注射,1次/d,持续4周;对照组患者予以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济南利民制药,生产批号:12050110-1)0.5g,静脉滴注,1次/d,持续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不予以其他脑保护剂治疗,均采取控制血压、予以脱水剂、保持电解质平衡、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等常规措施。 1.3观察指标 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效果,均根据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相关脑卒中标准进行评定[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降低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降低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降低0~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上升;死亡。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应用SPSS13.0系统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4周治疗,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经4周治疗,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脑出血发生后往往导致中枢神经功能出现紊乱,中枢神经系统遭受破坏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及受体均有增加现象[3]。神经生长因子能够对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这种进行有效改善,其机制有可能为:使得神经修复得到有效的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予以受损神经元足够的神经营养支持效果,使得正常神经活动分子得以有效表达,提高神经修复速度;对神经干细胞具有一定作用,神经生长因子能够诱使神经干细胞进行神经细胞的分化,而且可以提高其成熟速度,为经诱导分化而形成的神经细胞补充有效营养支持;对抗自由基,患者出现脑出血症状后,往往具有炎性反应,对比非出血性脑损伤症状更加明显,神经生长因能够提高自由基清除剂的活性,缓解神经元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2.肌电图检查证据 (三)康复评定。 `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住院4-15天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肌力评定

2、感觉功能评定定 3、关节活动范围评 4、反射检查 5、神经干叩击试验 7、患肢周径评定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常规治疗。 ] 2.康复治疗: (1)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 (2)受累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 (3)物理因子治疗 (4)肌力训练 (5)作业治疗

(6)感觉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神经损伤。 -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科或神经科临床处理已结束,且存在需要康复治疗的功能障碍。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查项目: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七)出院标准。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赵永芳秦妮张愚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430072)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一种由118个氨基组成的蛋白质,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NGF是维持交感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生长、发育和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因子。NGF的营养作用与一些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如人们关注的Alzheimer's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密切作用;在某些神经系统损伤时,多次给予明显降低;在一些肿瘤中NGF及其受体常有高浓度表达。这些现象都促使人们将目光越来越多地集中到NGF上,并对其临床应用寄予很大的期望。现将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介绍如下。 1 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发现及理化性质 NGF的最早发现在S-180细胞中。Buerker试验了给发育中的神经系统施加额外的同源性的组织(例如小鼠肿瘤组织),将小鼠肉瘤S-180接种在3天鸡胚的体腔内,发现感觉和交感神经链加大了20%,瘤内有了密集的神经支配。Levi-Montalcini用两组实验检测,S-180的神经营养作用是由于瘤细胞产生了一种可扩散和物质,它有刺激神经元生长以及神经纤维延长的功能。后来人们发现小鼠会颌下腺含的NGF比S-180细胞的效力大一万倍。通达对小鼠颌下腺NGF的研究,获得了许多关于NGF理化性质的数据。 小鼠颌下腺中NGF以Ts NGF复合物的β-NGF亚基存在。7s NGF复合物由α、β、γ3个亚基和锌离子构成,化学计算式为α2βγ2,分子量为14万,在酸(pH<5 )、碱(pH>8)或单纯衡释时会被解离。α亚单位是非匀质的酸性糖蛋白,分子量为26KD,pH为4.3。一般认为它起保护性或携带载体作用,因为它能阻止γ亚单位对β亚单位的分解;而γ亚单位是一种精基酸特异性酯肽酶,参予NGF前体的加工,pI为5.5;锌离子则有稳定亚单位结构的作用;具备生物学功能的β亚单位是一个26.5KD的聚体由3个二硫键共价结合起来的二聚体,等电点是9.3。 从小鼠颌下腺分离纯化NGF的方法已建立子多种,其中一种是利用7sNGF复合物和βNGF亚基的不同等电点,通过两次离子交换柱层析得到NGF。这种方法所分离出来的NGF二聚体缺少17-20%C末端Arg残基和35%N末端8肽序列,这是由于当暴露在颌下腺抽提物中的两种特异性酶切造成。其中缺少1个或2个C末端Arg的β-NGF的生物学活性。但却阻碍了β-NGF与α、γNGF的重新合成7sNGF复合物。但也有人认为,完整分子与缺失Arg的分子相比,在生物学效应上有不同,并会导致生理上的相关变化。这些争论还有待有一步探讨。 2 NGF的生物学作用 NGF对生命某阶段的一些神经元群的生存和发展是必需的。交感神经元始终都对NGF起反应,但在胚胎和初生期的敏感性最高。孵化鸡胚在14天之前,感觉神经节有敏感性,此后敏感性就降低。NGF在机体组织器官(包括脑)中分布广泛。它在靶组织中的浓度与交感神经在靶区分布的密度和mR-NA含量有关系。 从头所周知,无论是体外或体内,NGF对神经元的存活和生长是必须的,以抗NGF血清处理神经节细胞的组织进行培养,或去除培养基中的NGF,都能使细胞迅速死亡。Cohen和Levi-Montalcini发现,注入抗NGF的血清,可使初生小鼠产生的天然NGF的活性丧失。这些

10 鼠神经生长因子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Zhusheyong Shu Shenjing Shengzhangyinzi 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 for Injection 本品系由健康小鼠颌下腺提取的生物活性蛋白质。经分离、纯化后加入适宜稳定剂后冻干制成,不含防腐剂。 1 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动物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 制造 2.1 小鼠颌下腺来源及采集 2.1.1 采用体重为20克以上60-90日龄健康雄性小鼠,小鼠应符合清洁级动物相关要求(附录XXX)。 2.1.2 采用适宜方法处死小鼠,经局部消毒处理后摘取颌下腺,剔除其他组织后备用。如需存放应冻存于-20℃以下,并规定保存时间。 2.2 原液 2.2.1 提取 采用适宜的方法将小鼠颌下腺破碎匀浆,离心取上清。 2.2.2 纯化 采用经批准的方法进行纯化、病毒去除或灭活后即为鼠神经生长因子原液。 2.2.3 原液检定 按3.1项进行。 2.3 半成品 2.3.1 配制 按成品规格配制,并加入适宜稳定剂。 2.3.2 半成品检定 按3.2项进行。 2.4 成品 2.4.1 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4.2 分装及冻干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附录I A有关规定。 2.4.3 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30μg(≥15000AU) /支18μg(≥9000AU) /支20μg(≥9000AU)/支 2.4.4 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附录I A有关规定。 2.5 病毒去除和灭活 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经批准的方法去除和灭活病毒。如用灭活剂(如有机溶剂、去污剂)灭

鼠神经生长因子

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 本品主要成分系从小鼠颌下腺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mNGF),沉降系数2.5g,分子量13.5Kd,纯度≥98%,比活性≥5.0×105AU/mg蛋白,成品中含5%甘露醇和1%人血白蛋白作保护剂。本品为白色冻干疏松体。按瓶标示量溶解后溶液为无色澄明液体,不应有异物,混浊和沉淀。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 药品名称 通用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商品名:恩经复 药理作用:大鼠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可改善由己二酮和丙烯胺造成的大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所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缩短神经-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并提高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度。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本品有减轻动物胫神经的髓鞘肿胀发生率和降低变性胫神经纤维数量等作用。以上结果提示本品可能有促进损伤神经恢复的作用。 毒理研究: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Wistar大鼠肌注本品剂量分别为30μg/kg、60μg/kg和120μg/kg,连续给药12周,仅见120μg/kg剂量组的动物在给药28天后出现食欲减低,体重增长延缓,活动减少等。2)杂种犬肌注本品高剂量为17.8μg/kg,连续给药60天后,动物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上海种小鼠的一般生殖毒性、致畸敏感期和围产期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剂量在高达200μg/kg时,对动物的生育力、胚胎器官形成及时F1代仔鼠的发育无明显的影响。 目前尚无人体药代动力学资料。 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本品用2ml注射用水溶解,肌肉注射。一天1次,每次1支,4周为一疗程,根据病情经重可遵医嘱多疗程连续给药。 1.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有肝、肾、心脏等功能损害。2.用药后常见注射部位痛或注射侧下肢疼痛(发生率分别为85%和29%),一般不需处理。个别症状较重者,口服镇痛剂即可缓解。3.偶见其它症状(如头晕、失眠等),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比较无明显差别。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1.过敏体质者慎用。2.本品加注射用水振荡后即可完全溶解,如有不溶的沉淀、混浊或絮状物时不可使用。3.使用前应仔细检查药瓶,如有裂缝或破损等异常情况时不可使用。4.用药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症状及时与医生联系询问。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对神经细胞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建议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 因目前尚没有儿童应用本品的资料,故儿童用药请遵医嘱。 老年患者用药 尚不明确。 本品应按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除特殊需要,不应过量用药(每日用量不超过80μg),否则有可能出现神经敏感性增强现象。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诊疗规范 一、康复住院标准 经保守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1-2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并符合下列条件: 1、合并骨折者,X线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稳定; 2、无社经卡压现象或筋膜腔综合症; 3、暂无再次手术探查治疗指征; 4、合并软组织损伤已基本愈合; 5、无其它康复禁忌证; 6、近期不适宜做神经移植手术,需康复训练。 二、临床检查规范 (一)一般检查 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 (二)选择性检查 1、胸片检查 适应症: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或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者。 2、神经电生理检查: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诱发电位、F波、H反射等。 适应症:需进一步了解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了解治疗的改善情况等。 三、临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药物对症治疗等。 2、中医中药治疗。 3、经康复治疗后需手术探查或神经移植等。 (二)常见并发症处理 1、水肿:药物及理疗,并预以抬高患者肢、温泉浴、弹力绷带及压力衣的应用、向心性按摩等治疗。 2、挛缩:水疗、患者肢主动及被动活动,必要时配带矫形器等。 3、继发性损伤(感觉丧失部位的烫伤、肌无力导导致的意外损伤):抗感染药物、理疗(超短波、紫外线、激光等)。 4、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采取药物和神经阻滞术等。 5、晚期畸形后的矫形手术或功能重建手术。 四、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

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A

金路捷(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A & Q 1. 什么是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运营养因子中最早被发现,目前研讨最为透彻的,具有神经元养分和促突起生长双重生物学功用的一种神经细胞生长调理因子,它对中枢及四周神经元的发育、分化、生长、再生和功用特性的表达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NGF包括α、β、γ三个亚单位,活性区是β亚单位,由两个11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经过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二聚体,与人体NGF的构造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生物效应也无分明的种间特异性。 2. 神经生长因子研讨历程 1953年意大利迷信家Levi-Montalcini发现了NGF。 1960年美国迷信家Cohen提取纯化NGF,证明其生物活性。 1970年Cohen证明NGF是个复合蛋白。 1984年NGF的研讨重点从四周神经零碎拓展到中枢神经零碎,乃至非神经零碎。 1986年Montalcini和Cohen因对NGF研讨的出色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90 年代国际外多家制药公司和药物研讨机构相继开端停止NGF开发研讨。 2000年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金路捷研讨成功并上市 3. NGF在机体中的散布? NGF在人体内次要散布于脑、神经节、虹膜、心脏、脾、胎盘等组织及成纤维细胞、平滑肌、骨骼肌、胶质细胞、雪旺氏细胞等。 4. 制备来源 (1)雄性小鼠颌下腺:与人类NGF有90%同源性 (2)牛精浆 (3)蛇毒 (4)豚鼠前列腺 5. 理化特性 (1)7s NGF:分子量接近140kD,沉降系数为7s的复合物.它由α,β,γ三个亚单位和锌离子构成。其生物活性位于β亚单位。β亚单位是2条由118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经过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二聚体。 (2)2.5s NGF:分子量13~14kD,沉降系数为2.5s。其构造与β亚基根本相反。故又称β-NGF。 6. 受体分类 (1)膜受体: 低亲和力受体:快NGF受体,跨膜糖蛋白,分细胞内部分、跨膜衔接区、胞浆局部,具有G蛋白偶联的信号转导功用。 高亲和力受体:慢NGF受体,跨膜糖蛋白,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2)核受体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说明书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说明书,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说明书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用于治疗视神经损伤。下面是我们整理的,欢迎阅读。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商品介绍 通用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生产厂家:舒泰神(北京)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xx0023 药品规格:30μg/支 药品价格:¥270元 【商品名】苏肽生 【通用名】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英文名】MouseNerveGrowthFactorfor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ShuShenJingShengZhangYinZi

【成分】苏肽生主要成分系从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纯化的神经生长因子(mNGF),沉降系数2.5S,分子量13.5Kd,纯度≥98%,比活性≥5.0×105AU/mg蛋白。成品中含5%甘露醇和1%人血白蛋白作保护剂。 【性状】苏肽生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体或粉末。按瓶标示量溶解后溶液应为无色澄明液体,不应有异物、混浊和沉淀。加入2ml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后迅速溶解为无色澄明液体。 【适应症】苏肽生具有促进神经损伤恢复的作用。用于治疗视神经损伤。 【用法用量】 1、临用前每瓶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用2ml氯化钠注射液(或灭菌用水)溶解; 2、肌肉注射,每次30ug,一日一次,3-6周为一疗程。小儿用量一般为25ug/次,或遵医嘱使用。 【药代动力学】小鼠肌肉注射10μg/kg的125I-NGF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1/2(?)为 4.83hr,Tmax为O.71hr,Cmax为1.74ng/m1,生物利用度为52.7%。 胃、肠、肾等组织的浓度高,其次是心、肝、脾、颌下腺等组织,脑和脊髓等组织也有一定分布。肌肉注射125I-NGF,以尿排出为主,48hr排出总放射性的65.5%。lng/ml125I-NGF与

NGF使用安全性说明_201603224419

NGF使用安全性说明 丽康乐常规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疼痛,偶见荨麻疹及中性粒细胞增加,荨麻疹可自行恢复,或给予抗过敏治疗。未见其他不良反应。临床上也偶见对神经生长因子过敏的病例[1]。 一、丽康乐安全性研究结果概述: 丽康乐的急性毒性试验中表明,静脉注射NGF的半数致死量大于10万BU/公斤体重,而正常人体用量公为20-100AU/kg/d。小鼠一次性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的最大量为10000AU/ kg,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500倍,大鼠一次性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的最大量为4000AU/ kg,相当于人临床拟用量的200倍。均示见明显毒性反应和死亡。 丽康乐的长期毒性试验表明对动物(Beagle犬和Wistar大鼠)的生理学、血液学、血液生化以及多种脏器组织和注射部位的病理检查均示发现有毒理意义的大鼠和Beagle犬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试验剂量为400AU/kg/d、2000AU/kg/d,相当于临床拟用剂量的20、100倍,连续给药90天,观察120天,试验120天。试验期间共观测一般生理指标8项;血液学指标13项;血液特殊化指标20项及25种组织/脏器的病理学检测等。在本试验条件下,示见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和延迟毒性反应,提示2000AU/kg/d量安全剂量。 二、30微克儿童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概述: 大量临床文献研究表明,30ug鼠神经生长因子可用于儿童乃至于新生儿的治疗,使用安全,疗效可靠。陈桃等人采用30ug NGF治疗小儿脑损伤,治疗组41例,平均年龄(5.2±1.7)个月,未出现不良反应,且疗效优于对照组[2]。李迎采取穴位注射30ug NGF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中,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3.3±1.8岁,所有患儿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3]。席康明等采用30ug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出生后2~3天给予NGF30ug,每日1次肌注,轻症10~14d,重症20d,发现NGF对促进新生儿HIE中枢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作用,且治疗组36例未出现不良反应[4]。 三、使用建议: 临床上偶发过敏反应,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首次接触到致敏原 (抗原 )后 ,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完整版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 路径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临床诊断为周围神经损伤 (二)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1)运动功能障碍 (2)感觉功能障碍 2.肌电图检查证据 (三)康复评定。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入院后3天内进行初期评定,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住院4-15天进行一次中期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评定。评定内容包括: 1、肌力评定 2、感觉功能评定定 3、关节活动范围评

4、反射检查 5、神经干叩击试验 7、患肢周径评定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受累肢体各关节功能位的保持 (2)受累肢体各关节的主、被动运动 (3)物理因子治疗 (4)肌力训练 (5)作业治疗 (6)感觉训练 (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周围神经损伤。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骨科或神经科临床处理已结束,且存在需要康复治疗的功能障碍。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查项目:肌电图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心电图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病情稳定。 2.功能恢复进入平台期。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指南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指南 一、预防肌萎缩及增强肌力 受累肌的肌电图检查出现较多的动作电位,就应开始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瘫痪肌肉的功能有部分恢复时(肌力为2-3级),可进行范围较大的助力运动,当受累肌的肌力增至(3-4级)时,可进行抗阻练习,以争取肌力的最大恢复。 二、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 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部分肌肉的瘫痪常会导致相应关节活动度变小或关节活动受限,应积极通过调整体位摆放及各种康复训练进行预防与治疗。 三、感觉再训练 让患者学会去辨认周围神经系统受干扰后产生的异常类型感觉冲动的方法。 (一)定位觉训练早起感觉再训练 (二)两点辨别觉训练后期感觉再训练 四、疼痛的治疗 (一)脱敏治疗不适感觉的再训练。不断地增加刺激使患者对感觉过敏的耐受力逐渐增加,逐渐适应和接受该刺激强度。 (二)综合运用各项理疗措施综合运用各项理疗措施 (三)口服药物治疗 (四)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 五、运动协调性训练 神经肌肉的控制训练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个别的控制某一活动的原动肌;而协调训练则是让患者在意识控制下训练如何在神经系统中形成预编程序的自动的多块肌肉的协调运动的记忆痕迹,其目的是使患者能够随意的再现多块肌肉的协调的自动的运动形式,而且这种形式比单块肌肉的产生动作更平稳精确有力 六、矫形器和外固定架的应用 周围神经损伤后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有时需要使用上下肢的固定性、矫形性、承重性和功能性矫形器,适当的应用可以明显的改善肢体的活动功能,并可能避免实施某些修复手术。 七、心理康复 损伤后,患者不仅劳动工作学习的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日常生活能力也可能出现困难,加之对康复前景的忧虑,促使患者承受心理负担。因此,心理康复十分重要。 八、全身状态的保持 保持各系统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整体的健康水平不至于下降,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损伤后康复的重要但易忽略的一部分。因此,除了局部的功能锻炼,还应在康复治疗总体计划之内指导训练 九、肿胀防治 卧位时应垫高患肢,坐立位时用肩托或三角巾等悬吊患肢 鼓励患者坚持尚有功能的肌肉收缩带动关节活动,肢体被固定时则每天多做肌肉静立性收缩 按摩患肢或使用气囊脉冲加压、减压交替治疗,以促进患肢的静脉与淋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