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上科学第一章第5-6知识点(含1-4练习题)

9上科学第一章第5-6知识点(含1-4练习题)
9上科学第一章第5-6知识点(含1-4练习题)

1、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

二、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

A、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B、手摸烧杯壁有热感觉;

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为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填“一”或“二”)正确。

【答案】不一定;化学;物理【结论】二.

2、“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B.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伐薪”是指砍伐木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B

3、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铝粉,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答案】D铝比铁活泼,在空中易氧化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使内部铁不易氧化

4、自来水的净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

5、判断对错

①在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就是酸(×)

②因为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所以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某溶液中不变色,溶液一定显酸性(×)

④测定溶液酸碱度的pH试纸,如果预先用水润湿,则测定的结果一定偏小(×)

【答案】溶液中性,无影响;酸性,偏大;碱性,偏小

6、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B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7、如下图所示,在白色点滴板1~6的孔穴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1)孔穴6中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填“碱性”或“酸性”),但是它属于_____(填“酸”或“碱”或“盐”)

(2)溶液变为红色的孔穴有_____和_____(填孔穴号,下同)

(3)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孔穴是_____

(4)再向孔穴4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

【答案】碱性,盐;2、5;3;2NaOH+H2SO4=Na2SO4+2H2O

8、常用指示剂及其在酸性、碱性溶液中的颜色

9、下列物质可以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有( B )

A.FeCl3B.AlCl3C.CuCl2 D.AgCl

10、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Ba(OH)2=_______;AlCl3=________;

FeCl3=__________;K2CO3=___________。

【答案】Ba(OH)2===== Ba2+ + 2OH—AlCl3=====Al3++ 3Cl—FeCl3=====Fe3+ + 3Cl—K2CO3======2K++ CO32—

11、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D )

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

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

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12、当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盖时,在瓶口处会发现有白雾形成,这是因为(D )A.瓶口处有水蒸气生成

B.瓶口处有白色气体生成

C.瓶中挥发出了白色的氯化氢气体

D.瓶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13、酸的性质(共性):指化学性质

(1)能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 某些金属(不是所有金属)=== 盐+

银白色的铁与稀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现象:有气泡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Zn+2HCl==ZnCl2+H2↑Mg+2HCl==MgCl2+H2↑Zn+ H2SO4==ZnSO4+H2↑

Mg+ H2SO4==Mg SO4+H2↑Fe+ H2SO4==FeSO4+H2↑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例:

表面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盐酸中,无色液体逐渐变成黄色,过一段时间后以看到铁钉表面冒气泡。其中包含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是(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加工厂常有焊接钢板工序.由于钢板表面会发生锈蚀,故常用稀硫酸除锈并清理干净才能焊接.

(1)用稀硫酸除锈会生成硫酸铁和水,试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的稀硫酸用量必须严格控制,用量过多发生反应而损坏钢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损坏钢板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2O3 + 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红棕色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黑色的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O +2HCl ==CuCl2+H2O

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O+H2SO4==CuSO4+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 + 6HCl=====2Al Cl3+3H2O

(4)酸+碱= 盐+水,(中和反应)例:

NaOH+HCl==NaCl+H2O

Al (OH)3+ 3HCl ==AlCl3 +3H2O(胃酸过多,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2Al (OH)3+ 3H2SO4==2Al 2(SO4)3 +6H2O

Ca (OH)2+2HCl==CaCl2+2H2O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氢氧化铜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a (OH)2+H2SO4==CaSO4+2H2O Cu(OH)2+H2SO4==CuSO4+2H2O

(5)酸+盐=新盐+新酸,例:

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2HCl +Na2CO3=2NaCl + H2O + CO2↑HCl+AgNO3==AgCl↓+HNO3 H2SO4 +Na2CO3=Na2SO4 + H2O + CO2↑

H2SO4 +BaCl2 === BaSO4 ↓+2HCl硫酸与硝酸钡

14、碱的化学性质

(1)(碱性)跟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酸+碱= 盐+水,(中和反应)

【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够知道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过程中,酸和碱没有剩余,恰好完全反应?

(1)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1滴酚酞,溶液显__红____色。

(2)用滴管滴加稀盐酸,当溶液刚好变成无色时,溶液的pH___=7___ 。

(3)把反应后的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中有_白色固体_____ 。

(4)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 + HCl === NaCl + H2O

总结与归纳

(5)中和反应: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实质:酸电离产生的H+和碱电离产生的OH-结合生成水。

H++ OH-= H2O

【典型例题】在2014年南宁市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刚同学选择了稀盐酸、氢氧化钠溶

液、酚酞溶液三种试剂,按如图所示进行酸碱中和反

应的实验.请回答:

(1)试剂Ⅰ是______,试剂Ⅱ是______.

(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

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______.

(3)欲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

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______. A.石蕊溶液B.铜片C.碳酸氢钠粉末.【答案】(1)酚酞溶液;稀盐酸;

(2)本实验中,常常选用酚酞酞溶液而不选用石蕊溶液做指示剂的原因是石蕊试液在碱性溶液中为蓝色,在中性溶液中为紫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不明显;故答案为:石蕊试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3)要验证上述实验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不能选择的试剂是铜片,因为铜不能和盐酸反应,当滴加盐酸的量过量时,加入铜不会有现象,故答案为:B

(3)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例:(与一氧化碳不反应)

Ca(OH)2 +CO2== CaCO3↓+H2O Ca(OH)2+SO2== CaSO3+H2O

2NaOH+CO2==Na2CO3+H2O 2NaOH+SO2==Na2SO3(亚硫酸钠)+H2O (4)碱+某些盐=新碱+新盐,例:

CuSO4+2NaOH==Cu(OH)2↓(蓝色絮状沉淀)+Na2SO4

FeCl3+3NaOH==Fe(OH)3↓(红褐色沉淀)+3NaCl

Ca(OH)2+Na2CO3==CaCO3↓(白色沉淀)+2NaOH

硫酸镁、硫酸锌等盐都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锌白色絮状沉淀。

MgSO4 +2 NaOH = Na2SO4 + Mg(OH)2↓

ZnSO4 +2 NaOH = Na2SO4 + Zn(OH)2↓

【注意】

⑴只有可溶性碱才能满足以上四条性质,难溶性碱只能满足第2条

⑵第4条参加反应的盐和碱必需都是可溶性的。

15、所有的碱都可以使指示剂变色(×);所有的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发生反应(×)【答案】通常不可溶性碱放入水中几乎不会产生氢氧根离子,不变色

一、酸与碱反应应用

1、处理工厂的废水:某硫酸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硫酸等杂质,严重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水呢?

【答】应在排放前用碱性物质(例如熟石灰,氢氧化钠也行)进行中和处理。

Ca(OH)2 + H2 SO4=== CaSO4 + 2H2O

2、用于医药,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能中和胃酸

Al(OH)3+ 3HCl === AlCl3+ 3H2O

思考:为何不用熟石灰呢?

氢氧化钙溶于水,碱性腐蚀性较强,不能治疗胃酸

氢氧化铝除了中和胃酸以外,它还具有胃粘膜保护作用,也就是说,它可以阻止胃酸对溃疡面的进步一损害,起到缓慢而持久的治疗效果。而且,临床上使用的也不是单纯的氢氧化铝,它的复方制剂叫做胃舒平,里面除了含有氢氧化铝外,还有三硅酸镁和颠茄流浸膏,几种药物间存在比较合理的配伍效果

3、改变土壤的酸碱性,植物需要在一定酸碱性的土壤中生长。

如: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降低土壤的酸性,不可,氢氧化钠浓度不宜控制且腐蚀性太强。【典型例题】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

(A)溶质可能是CaCl2与Ca(OH)2

(B)溶质可能只是CaCl2

(C)溶质可能是CaC l2与_________

【实验探究】

①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

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A ),你认为他排除猜想(A )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②小华想用碳酸钠溶液来验证后两种猜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 实验步骤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

钠溶液。 猜想(B )正确 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

生 猜想(C )正确

通过以上探究,最后确定猜想(C )正确。

【反思与拓展】

你认为上述烧杯内溶液如果未经处理直接倒入铁制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要想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只得到CaCl 2溶液,应向溶液中加入过量 ,充分反应后过滤,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盐酸;(1)Ca (OH )2 + 2HCl == CaCI2 + 2H2O

(2)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不呈碱性,而猜想②的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排除. (其他说法

合理也给分)。预计现象:只有白色沉淀产生

(3)腐蚀下水道 CaCO3, CaCO3+2HCl CaCl2+H2O +CO2↑

【知识点1】盐的含义,常见盐的性质与用途

一、盐的含义:盐在水中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

二、(一)、碳酸钠(Na 2CO 3)

4、俗名:纯碱、苏打

5、结晶水合物:含有一定数目水分子的物质

结晶水:晶体里结合是一定数量的水分子

6、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硫酸铜晶体:CuSO 4.5H 2O ,读作:五水硫酸铜,俗称:胆矾、蓝矾

硫酸亚铁晶体:FeSO 4.7H 2O ,读作:七水硫酸亚铁,俗称:绿矾

碳酸钠晶体:Na 2CO 3.10H 2O ,读作:十水碳酸钠

7、风化:

(1) 概念: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有些结晶水合物会逐渐失去部分或全部结晶

水的现象(化学变化)。

(2) 说明:加热条件下失去结晶水,不能叫风化。

8、碳酸钠的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呈碱性,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2)、与碱反应:Na 2CO 3+Ca(OH)2 = CaCO 3↓ +2NaOH (制造烧碱)

(3)与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4)与某些盐反应:Na2CO3+BaCl2=2NaCl+BaCO3↓

9、碳酸钠的用途

碳酸钠可用来制造肥皂、玻璃、洗涤剂以及在纺织工业上都利用它的碱性

7、[实验]: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发现什么现象?溶液变红

可见: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二)碳酸钙 (CaCO3)——汉白玉、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汉白玉,可直接用来做装饰性的石柱或工艺品,如天安门广场上的华表。

含杂质而有美丽花纹的碳酸钙岩石——大理石,用来做建筑物外墙和内壁的贴面或铺设地面。

质地致密的碳酸钙岩石——石灰石,可直接用于建房,主要用于生产水泥。

1、CaCO3的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2、CaCO3化学性质:

(1)、碳酸钙与酸反应(实验室制取CO2)

CaCO3+2HCl=CaCl2+H2O+CO2↑

(2)、碳酸钙高温分解(工业制取CO2)

CaCO3 CaO+ CO2 ↑

(三)氯化钠NaCl

1、俗称食盐

2、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溶解度受外界温度变化影响不大

3、Cl-的鉴定:向未知溶液中滴加硝酸银(AgNO3),若产生白色沉淀,且加入适量稀硝酸后白色沉淀不消失,则含有Cl-

4、用途:

①食用;

②化工原料,可制氢氧化钠、氯气、盐酸等;

③配制生理盐水(0.9%)。

【思考】:日常生活中常用食盐水清洗伤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浓的食盐溶液会使细胞内的水渗出,使蛋白质凝固,所以具有杀菌作用。

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该盐中一定含有CO 3。

例1. 蒸馒头时,面碱(主要含Na 2CO 3)放多了会发黄。为除去过多的面碱,做馒头时可加入适量( )

A. 食醋

B. 食盐

C. 黄酒

D. 白糖

解析:对于Na 2CO 3 这种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食醋是酸性物质,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从而起到除去过多的面碱的作用。答案:A

例2.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用燃着的蜡烛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

B.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C. 用食盐腌制肉类

D. 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

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科学与生活的关系。用燃着的蜡烛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漏气显然是错误的,因为万一漏气,将会把煤气点燃,造成严重的后果。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用食盐腌制肉类、用铝合金制作门窗框架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方法,也符合我们科学课所讲的原理。答案:A

例3. 下列除杂(括号内是杂质)所选试剂合理的是( )

A. Cu (Fe ) 稀盐酸

B. CO 2气体(

HCl ) 氢氧化钠溶液

C. CuO (Cu ) 稀硫酸

D. Na 2SO 4溶液(Na 2CO 3) 氯化钡溶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除杂题的掌握程度,除杂题我们最好的结果是能遵循四个字“一举两得”,即所加的试剂要把杂质除掉,最好还能生成主要成分。(A )Cu (Fe ) 稀盐酸,可以把杂质铁除掉,合理。(B )CO 2气体(HCl ) 氢氧化钠溶液,能把HCl 除掉,同时也把CO 2 除掉了,不合理。(C )CuO (Cu ) 稀硫酸,没把杂质Cu 除掉,倒把CuO 除掉了,不合理。(D )Na 2S04溶液(Na 2CO 3) 氯化钡溶液,两种都除掉了,不合理。答案:A

例4. 某学习小组设计分离NaCl 和CaCl 2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案如下:

(1)操作A 是_________________。

(2)蒸发氯化钙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蒸发皿、烧杯、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火柴外,还必须要有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提出滤液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至过量,再蒸发结晶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4)如果实验过程中得到白色沉淀80克,试计算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CaCl 2固体?(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

解析:(1)从题意信息可知:加碳酸钠溶液到过量,肯定会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应该用过滤操作。(2)蒸发氯化钙溶液过程中肯定还要用到玻璃棒搅拌,使受热均匀,加速蒸发。(3)除掉少量的碳酸钠应该加入稀盐酸到过量。

答案:(1)过滤 (2)玻璃棒 (3)稀盐酸

(4)解:设原混合物中有CaCl 2固体的质量为X 。

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111 100

X 80克

g

80100 X 111 X =88.8克 答:原混合物中有CaCl 2固体的质量为88.8克

(四)盐的制取

(1)盐的分类

①按照具有相同离子分类

A 、阳离子相同: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钠等称为钠盐

B 、阴离子相同:如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碳酸钡等称为碳酸盐

②按照盐的可溶性分类:可溶性盐和不可溶性盐

【知识点2】制取盐的可能途经

1、金属+酸——盐+氢气

2、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3、酸+碱——盐+水

4、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5、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6、酸+ 盐 → 新酸+新盐

7、碱+ 盐 → 新碱+新盐 8、盐+ 盐 → 新盐+新盐

【知识点3】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的含义:由于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称为复分解反应。

2、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生成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水或气体生成,如果是盐与盐反应,盐与碱反应还要求反应物都能溶于水。 没有酸参加的反应要求反应物必须都是可溶的。(无酸皆可溶)

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硝溶,氯化银不溶。

再说硫酸盐,不溶硫酸钡。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最后说碱类,只溶钾钠铵钙钡。

1、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反应的是()。

A、HCl + AgNO3

B、H2SO4 + NaOH

C、Ca(OH)2 + Na2CO3

D、NaCl + KNO3

2、下列能共存于水溶液中的是()。

A、 KCl AgNO3

B、 H2SO4 BaCl2

C、 HCl Ca(OH)2

D、 KOH NaNO3

3、下列各组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碳酸钙和稀盐酸

B、氯化铜和稀硫酸

C、硝酸钾和氯化钠

D、硝酸银和稀盐酸

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 Cl- Na+ CO32-

B、H+ K+ NO3- OH-

C、H+ Na+ SO42- CO32-

D、K+ Na+ NO3- SO42-

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 NO3- Na+ OH-

B、 OH- Na+ CO32- H+

C、Na+ K+ CO32- Cl-

D、 SO42- OH- K+ NH4+

6、下列各种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A、ZnCl2 KNO3 MgSO4

B、NaOH KNO3 H2SO4

C、BaCl2 Na2SO4 K2CO3

D、AgNO3 ZnCl2 HNO3

7、下列同组物质能在水溶液中共存的是()

A、NaOH KNO3 H2SO4

B、Ba(OH)2 NaCl K2SO4

C、K2CO3 KCl HCl

D、BaCl2 KOH NaNO3

8、下列各组物质间可以共存的是()。

A、NaOH CuSO4 HCl

B、 NaCl HCl KOH

C、AgNO3 KCl NaNO3

D、KNO3 NaCl HCl

9、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反应但不产生气体和沉淀的是()。

A、纯碱和稀盐酸

B、氯化铁和苛性钠

C、生石灰和稀盐酸

D、硫酸锌和氯化钡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依次混合后,没有沉淀产生的是()。 [最后一种物质过量]

A、BaCl2 Na2CO3 HCl

B、BaCl2 H2SO4 HNO3

C、AgNO3 HCl HNO3

D、Ba(NO3)2 Na2CO3 H2SO4

1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后均有沉淀生成,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溶解的是()

A、NaCl + AgNO3

B、CuSO4 + Ba(OH)2

C、Na2CO3 + Ba(OH)2

D、FeCl3 + NaOH

12、下列物质发生反应时生成物都是沉淀的是()。

A、Ba(OH)2 + CuSO4

B、Ca(OH)2 + Na2CO3

C、AgNO3 + NaCl

D、NaOH + FeCl3

13、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得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 FeCl3 KOH HCl

B、Na2CO3 CaCl2 HCl

C、AgNO3 HNO3 HCl

D、CuSO4 Fe NaCl

14、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原因。

①、Na2CO3 +BaCl2②、MgSO4 +KOH

③、FeCl3 +Cu (OH)2 ④、NaCl +KNO3

⑤、HCl +CaCO3 ⑥、Cu (OH)2 +HNO3

⑦、AgCl +NaNO3 ⑧、NaCl +Cu(OH)2

⑨、HCl +Mg(OH)2 ⑩、Na2SO4 +K2CO3

15、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原因。

(1)硫酸铜与氯化钡(2)氯化铁与硫酸

(3)碳酸钡与盐酸(4)硝酸钾与氯

(5)氢氧化镁与盐酸(6)氢氧化铜与氯化铁(7)氢氧化钡与碳酸钠(8)硫酸钡与硫酸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章知识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基本概念 (一)、种群 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 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 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 (二)、群落 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 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 (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 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 (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 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 6.不可缺少的成分 (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五)、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1)涵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通过食物关系形成联系——食物链。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点教学内容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 章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学 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 (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 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12.5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三)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图标,装运氢氧化钠(有腐蚀性)的箱子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2、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阅读。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 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3、某年某月某天,科学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 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4、一幢7层的普通住宅楼高约() A、2400厘米 B、40米 C、0.24千米 D、350分米 5、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6厘米的是() A、科学课本的长度 B、乒乓球的直径 C、钢笔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6、如图所示的几种测量物体边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图() A B C D 7、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矮粗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矮粗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8、下列关于量杯刻度线画法正确的是()() A B C D

9、北方冬天某一天气温为-40℃,河水上方结一层冰,则水与冰交界处温度() A.4 ℃, B. 0 ℃ C. -40 ℃ D. 略高于-40 ℃ 10、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毫升的水,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 滴管。下列示意图中,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11、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12、我们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所有变量都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C.所有变量都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1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 度是() A.分米、毫米、厘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D.毫米、分米、厘米、米 14、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 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15、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 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16、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步骤为:①用手掌紧贴容器外壁;②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 性良好);③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④移开手后,导气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17、有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 签向掌心)慢慢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只有③正确 D. 全部错误 18、某小组在探究“蚯蚓的运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纸上运动速度 更快,可是实验结果却相反。对此该小组应() A.放弃自己的实验结果 B.进一步查找资料并重新作出假设 C.适当修改实验结果以保持与原有假设一致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 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 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 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 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H2O 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 (三)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 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ZnSO4 +Fe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 蓝色变浅绿色 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 少 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 减少 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 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 Na2CO3 = 2N a OH + CaCO3↓有白色沉淀

九年级上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全

九上生物知识点 一、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1、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能释放热量 2、不同点:体内氧化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 体外燃烧是一个剧烈的氧化过程,迅速地放出热量。 实验:测试食物能量的实验结论:花生仁(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的产生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的热量价蛋白质:16.7千焦/克糖类:16.7千焦/克脂肪:37.7千焦/克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1、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等7大类。 2、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1)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2)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可以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3)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4)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6)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除维生素D外,其他维生素人体均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7)粗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由纤维素组成,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对人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等。 牙齿是人取食和消化的重要器官,能切割、撕裂、捣碎和磨细食物。人的牙的总数为28颗~32颗。(1)牙的组成 牙冠——牙被牙釉质所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

牙颈——牙冠和牙根的交界处称为牙颈。 牙根——牙被牙骨质所覆盖的部分。 (2)牙的分类 ①从成分上分: 牙本质——构成牙的主要成分。 牙骨质——牙根的表面。 牙髓腔——由牙本质围成,内有牙髓,为富有神经、血管的结缔组织。 4.21.消化系统的组成: 2.三类大分子物质最终消化产物。 ①淀粉→葡萄糖 ②蛋白质→氨基酸 ③脂肪→甘油与脂肪酸 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的特点) ①小肠很长②内壁有许多皱襞③小肠内壁有绒毛④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⑤小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七大营养素在消化道被吸收的情况: 胃:酒精和少量的水 小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水、维生素、无机盐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5、消化分为两类: 物理性消化:牙齿――切、撕、磨(咀嚼)胃――搅拌小肠――蠕动胆汁――乳化作用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 实验:唾液淀粉酶的作用 实验方法:对照实验。 酶的特点:多样性、高效性、专一性 酶的催化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一、酶 (1)酶的概念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缺乏或不足,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出现疾病,如白化病。 (4)活动——研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 实验成败关键有四条: 一条:制备的淀粉糨糊(将淀粉制成糨糊后很均匀,有利于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混合,充分分解)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否则唾液中的淀粉酶会被高温破坏而失去活性。 二条:在取唾液前,必须漱净口。切忌从咽喉处吐取黏液,因为这里的黏液不是唾液。 三条: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在37℃恒温的水浴中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酶的催化,影响实验结果。 四条:加碘液前,要先将试管冷却后再滴加碘液,温度过高会使碘液中的碘升华,影响实验效果。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温度的控制是关键所在 二、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 (1)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图解: (2)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探究: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温度、pH等,只有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淀粉酶才能使淀粉迅速水解。以下活动仅供参考。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假设pH可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唾液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过酸或过碱的环境都会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并寻找的学科。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多、多。 二、实验和观察 1.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实验室常用仪器: 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是;用来测量时间间隔是;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电流表测定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的大小;显微镜用来观察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烧杯能用于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药匙用来取用少量; 玻璃棒主要用于、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3.由于人体感官具有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进行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和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的标准量。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 l千米(km)= 米(m) 1米=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⑴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 ⑵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即。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否则数值没有意义)。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单位 *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值决定的。指距、步长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⑶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一 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等。 *滚轮法:测较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 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 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国际单位是。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3 =分米3 =厘米3 1升=分米3 =毫升=厘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体、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或直接测量。 4.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⑴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桌面上。 ⑵观察和值。 ⑶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 仰视时,读数偏。

九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复习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 3.CuSO 4·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 ·5H 2 O CuSO 4+2NaOH===Cu(OH) 2 ↓+Na 2 SO 4 CuSO 4 溶液为蓝色 用途(1)可以用CuSO 4 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 (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碱==盐+水3HCl+Al(OH) 3=AlCl 3 +3H 2 O 2HCl+Mg(OH) 2 =MgCl 2 +2H 2 O HCl+NaOH=NaCl+H 2 O (3)酸+盐==新酸+新盐 实验:鸡蛋壳(主要万分是CaCO 3 )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 化学方程式:2HCl+CaCO 3=CaCl 2 +H 2 O+CO 2 ↑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CO 2 2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 2 气体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 2O 3 )实验 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Fe+2HCl=FeCl 2 +H 2 ↑ 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 2+H 2 O 5.酸的个性: (1)盐酸(HCl) 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 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HCl+AgNO 3=AgCl↓+HNO 3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 蓝色白色白色蓝色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1 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 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科学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科学技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第2 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一、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一)、试管 1、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2、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使用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再进行预热,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 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3、原因: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二)、试管夹 1、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2、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 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3、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 (三)、烧杯 1、主要用途: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2、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 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3、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1、主要用途: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 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 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酸=盐+水 (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 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

第1章 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在 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长度刻度尺米(m)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 9纳米 体积刻度尺 量筒 立方米(m3) 1立方米=1000升 1升=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天平千克(kg)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时间钟、表秒(s)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 温度温度计开尔文( K ) 摄氏度(℃)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物体体积的测量 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单位 固体体积规则 体积=底面积×高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刻度尺 立方米、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等 不规 则 间接测量法 (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 水) 量筒或量杯 (细棉线、金属环) 液体体积量筒或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升(L)、毫升(m L)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 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温度计 12.1温度计的结构: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12.2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2.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12.4正确使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1节、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 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 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 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 3、酸+ 碱---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AlCl3+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H2SO4 === CuSO4+ 2H2O。 4、金属氧化物+酸---- 盐+ 水(复分解反应) 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6HCl === 2FeCl3+ 3H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CuSO4+ H2O 5、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FeSO4+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 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2SO4= ZnSO4+ H2↑ 6、酸+ 盐-----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2CO3+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 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AgCl↓+ HNO3(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BaCl2====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 (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

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知识点 一、动物的食物与营养 1.热量价: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叫热量价。不同物质的热量价是不同的,蛋白质为16.7千焦,糖类为16.7千焦,脂肪为37.7 干焦。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7大类。3.各类营养素的作用。 糖类:①是人体细胞最重要的供能物质;②人体细胞的—种组成成分。 蛋白质:①是细胞生长和修补的主要原料;②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③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脂肪:生物体贮存能量的物质。 水:①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②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 无机盐:构成组织和维护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如缺锌时会使儿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减弱。缺铁易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症,缺碘易甲状腺肿大。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膳食纤维:来源于植物性食物,能吸收和保留水分,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4.几种维生素来源及缺乏症:夜盲A脚气B坏血C成人骨软化、儿童佝偻D 5. 平衡膳食:健康的饮食要求食物种类尽量多些、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 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我国营养学会根据居民存在的营养问题制定了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宝塔图可分 5 层?青少年时期应多吃哪几层倒数第三、四 层? 三餐食量分配要合理,一般以早、晚餐各占30%,中餐占40% 为宜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食物在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作用下消化。 ①消化道依次包括: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②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③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 ④胃腺:分泌胃液,进入胃; ⑤肝脏:分泌胆汁,暂存胆囊,流入小肠中促进脂肪的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 ⑥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 ⑦胰腺:分泌胰液,进入小肠。 2.牙的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1)结构示意图:①写出图中一、二、三、1、2、3、4所指的名称: 一:牙冠;二:牙颈;三:牙根。1:牙釉质;2:牙本质;3:牙髓。4 牙龈。 ②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 2 ] 牙本质;人体最坚硬的结构[ 1 ] 牙釉质; ③人得了龋齿发生疼痛,是由于病菌已侵入[ 3 ] 牙髓腔而引起神经发炎所致; ④保护牙齿要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2)龋齿的形成:牙齿上粘有的糖类食物→微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出现黑斑)→破坏牙本质→牙髓腔受到破坏→ 牙一二 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浙教版.docx

2019-2020 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浙 教版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是研究各种,并寻找它们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瓦特发明了。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 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 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1)试管架:( 2)试管: (3)停表:( 4 )酒精灯: (5)显微镜:( 6)天平: (7)量筒:( 8)刻度尺: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 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主单位是。较大的还有,较小的还有。 3、长度单位的换算: 1 千米 =厘米、 1 米 =微米 =纳米 1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 纳米 =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 具的方法是: (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 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 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熟记知识点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 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钾钠银氢正一价负三、正五氮 氟氯溴碘负一价负二正四正六硫 钙镁钡锌正二价碳正二四磷正五 铜正一二铝正三锰有正四六七价 铁正二三硅正四通常氧为负二价 单质元素为零价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 负二价:硫酸根(SO42--),碳酸根(CO32--),亚硫酸根(SO32--); 负三价:磷酸根(PO43--);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盐+新酸。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做干燥剂。溶于水放热。△浓盐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 镁跟稀盐酸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镁跟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金属溶解,有气泡放出] 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酸与四种碱反应---------[中和反应]: HCl + NaOH ==NaCl + 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H2SO4 + Ca(OH)2 ==CaSO4 + 2H2O[没有明显现象,要加酸碱指示剂才可判是否反应] 2HCl + Cu(OH)2 ==CuCl2 + 2H2O [蓝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3HCl + Fe(OH)3 ===FeCl3 + 3H2O [红褐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黄色溶液] H2SO4 + Cu(OH)2==CuSO4 + 2H2O[蓝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蓝色溶液] 3H2SO4 +2 Fe(OH)3== Fe2(SO4 )3+ 6H2O[红褐色絮状沉淀溶解,变成黄色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