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第3节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

专题五第3节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
专题五第3节 “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

专题五“蒸汽”的力量和走向整体的世界

“蒸汽”的力量

一、“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1.历史条件

(1)资本和市场: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来源,也扩大了海外市场。

(2)劳动力: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3)科技: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概况

(1)棉纺织业: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并且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2)动力革新:瓦特改良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利用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和汽船成为人类重要交通工具。

3.影响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改变了人口的职业结构。

(3)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二、打造“世界工厂”

1.条件

(1)工业革命使英国实力大大增强。

(2)进行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4)进行法制化建设,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持了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

(5)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6)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表现

(1)19世纪中期,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2)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孕育

(1)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2)重要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过程

(1)19世纪中叶,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等,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2)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轻巧识记]工业革命

一个中心:英国。

两个标志:以珍妮机为开始,机器制造机器为完成。

三个领域:纺织、动力、交通运输。

四大影响: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社会关系、世界市场。

五点条件:政治前提、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

[思维升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

[易误辨析]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它既是生产技术的一次革命,也是生产关系的一场革命。它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技术基础。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是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通史链接]工业文明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1.概况

(1)中心发源地:美国和德国。

(2)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3)应用: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2.影响

(1)推动了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的变革。

(2)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1.背景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垄断加剧了对市场的争夺,列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概况: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并于20世纪初建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3.美国的扩张

(1)提出“门罗主义”,成立“泛美同盟”,在“泛美主义”的旗号下控制拉丁美洲。

(2)提出“海权论”,发动美西战争。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3)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1.积极影响:促进各地区人民间的流动与融合。促使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及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2.消极影响: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差距,导致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和列强间的矛盾加剧。

[轻巧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个时代:电气时代。

两个中心:美国和德国。

三个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几个国家几乎同时发生、部分国家交叉进行。

四点成就: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钢铁工业的进步。

五个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电器制造业。

[概念阐释]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

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易误辨析]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2)欧美国家的工业化是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建立起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轻工纺织为支柱的工业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以重工石化为支柱的工业化。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标志:19世纪中叶,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亚、非、拉多数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国际市场,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2.特点

(1)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实现的。

(2)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完成。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关系

世界市场是指落后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控制,沦为其经济附庸的地位,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工业革命的工厂制度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垄断组织

[史料一]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史料二]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史证(1)史料一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开办的工厂的特点。工厂的所有者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工厂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没有分离,规模不大。

(2)史料二中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它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史料反映公司规模扩大,企业内部矛盾突出,竞争加剧,大企业垄断了行业生产,加剧了贫富分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史料]

史证史料表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具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具有广阔的世界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史料]19世纪晚期起,资本主义列强在领土扩张的同时,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从经济上加紧掠夺、控制落后国家和地区。列强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了大量的财富。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殖民地半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再加上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大发展,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民族的堡垒,瓦解了它们的传统自然经济,从而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轨道。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十五讲》

史证史料从资本流通、掠夺性贸易、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等方面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①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都加强了洲际联系。②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读史三步曲]

[史料应用]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 (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运河的修建和轮船的改进;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世界通讯网络的形成,科技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

【临考视窗】 (1)综合考查从珍妮机到蒸汽机的重大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2)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国际间的交流和全球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打下了基础。工业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世界一体化趋势加强。

[高考例析](2012·高考江苏卷)下图是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解题流程

答案: C

[借题发挥]

1.走出对工业革命理解上的三大误区

(1)揭开工业革命序幕的是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不是1733年凯伊发明的飞梭。

(2)瓦特不是世界上发明蒸汽机之第一人,万能蒸汽机是瓦特“改进”或者说“改良”的。

(3)从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来看,工业革命使机器大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不可把工厂与工场混为一谈。工场是指资本主义发展萌芽阶段的大型手工作坊;工厂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场所。

2.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

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尝试应用]

1.(2013·高考江苏卷)“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英国工业革命对议会改革的影响,经济变革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

答案: D

2.在人类跨入近代的门槛的时候,英国人不仅抢占了步入近代快车道的先机,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傲视全球。近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几乎都是由英国首先开始,然后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英国所引领的人类社会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人类物质生活水平总体上提高的过程

C.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

D.英国建立全球霸权的过程

解析:题干材料中“英国人抢占先机,……傲视全球。”从英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可知A项正确,B、C两项不切题,D项只是英国,也不全面。

答案: A

3.(2014·浙江杭州模拟)下表是“1870—1900年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是因为( )

A .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扩大

B .代议制在世界上确立了统治地位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跨国公司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意在考查考生再现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表中数字表明,1870—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约1.6倍,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A ;代议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确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前提,排除B 项;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 项;跨国公司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D 项。

答案: A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关注隐性知识,巧解非选择题★

(1)从材料内容本身——获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找取关键词语,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之间的内涵——关注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或“隐形知识”是指隐含在材料中或材料之间不易为人注意,也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有时标点符号也很重要,分号往往把材料分成几层内容,破折号、省略号也会含有隐性信息,设问中的结合所学知识更包括材料之外的隐性知识。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读材料时要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信息,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4)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教材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确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解

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还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高考例析](2013·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汤申家族属于哪个社会阶层?(4分)

材料二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

下表是对1660年和1760年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单位:蒲式耳/英亩

——摘编自《历史研究》2012年第3期

(2)材料二中的“四区轮作制”能推行,需以什么样的土地关系为前提?指出英国农业技术革命所产生的结果。(4分)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土地关系和农业生产的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这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分)

[名师点拨]从材料内容本身获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之间内涵关注隐性知识,从材料内容与设问的角度找取相关点,从材料与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是解答非选择题的有效途径,平时应注意领悟,提升规范答题能力。

[规范答题] (1)圈地运动。新贵族。(4分)

(2)大土地所有制。粮食产量大幅增加。(4分)

(3)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资金;大农场的形成有利于农业技术革命;农业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农业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更能适应现代化需要。(8分)

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关注隐性知识,巧解非选择题

4.人类文明的演进是不间断的,其最主要的表现之一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论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现代生活史……虽然在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史识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等《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三史观

这里用了“进入”二字,是因为电气时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叶,近代时期的末尾只是它的初期阶段。这个时代是由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创的。

(1)材料一提出“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请运用经济文明史的相关知识评述这一观点。(8分)

(2)所谓现代化实际上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根据这一观点并结合材料二,简要评价“地理大发现”。(8分)

(3)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概括这次工业革命在能源、动力与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6分)

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对史论、史观的理解、辨析和运用。第(1)问,应抓住“16世纪”和“人类文明的演进”等信息,围绕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等史实进行评述。第(2)问,需要运用的史观是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解答时依据材料内容进行概括说明,注意不要照抄原句。第(3)问,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1)评述:16世纪,始于意大利北部的资本主义萌芽有了更大发展;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活动和商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市场初具规模。(8分)

(2)评价:地理大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起点;地理大发现使那些被“发现”地区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成为其重要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地理大发现为后来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奠定了基础;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连成一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汇合。(8分)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拿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没有走向世界,但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怎么看待历史现象与现实的差异呢? 中国文化要不要走向世界?这怎么会成为一个问题呢? 乾隆皇帝晚年时,英国使者马噶尔尼来华要求通商,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把人家赶了回去。中国人相当自信,认为中国文化是最好的。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中国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走向世界,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研究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国文化确实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 第一,独立发展。能够影响它的外来文化基本局限于周边地区。 第二,延续性。地中海沿岸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经过外族屡次入侵,连土著居民都被替换,早期文化无法一脉相承。中国文化虽然不是最古老的,但它的延续性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主要原因是外族很难进入中国。 第三,自我满足。中国文化适应农耕社会,人们感到很满足。 第四,自信。古人自以为中国是天下之中,认为自己比什么都强,不屑于放眼世界。 第五,同化能力。在中国,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例如,女真族南下之后,把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这个少数民族味道十足的名字改为完颜旻。例如,满人从马背上打下江山,而到了清朝后期满族人里擅长骑射的已经不多。不仅军事征服者如此,宗教也要经过中国化才能传播。例如,观音菩萨的形象由于承载了送子的祈望而由男变女。例如,飞天原本是裸体的,在克孜尔千佛洞里还能看到早期的裸体形象,东渐到了敦煌已经半裸,等到了中原大地就衣冠整齐的了。例如,基督教原本不允许崇拜形象,利玛窦在传教时改为允许中国信徒拜祖宗、拜孔子,基督教才得以在中国发展。 第六,开放而不传播。即允许外国人前来学习,但是中国不到外国传播文化。历史上中国人出使外国总是偶然的,张骞通西域,是政治任务;玄奘西行,是为了取经。 上述情况或理由,是不是能够说明中国文化没有走出去的必要了? 不是!我已经说了,上述情况适应的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一个由于地理条件同世界相隔绝的社会,而不是今天的中国社会。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地球村的一员;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大踏步走向工业化、大踏步走向开放的社会。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结论就是: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 在我们热烈谈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先冷静一下,问一下自己: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从国学热,到讨论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有一种声音很大,就是要让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什么叫影响世界?如果把它理解为是要改变人家,很多外国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你能通过传播中国文化让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能用中国文化拯救世界吗?在我们看来,有些国家的人,有着不可理喻的观念,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吗?他们好像也没有这样的要求。 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能否因此就说它比其他文化更优秀呢?精神文明各有千秋,不能说中国文化比其他文化更优秀。物质文明一般是可以比较的。但物质文明不是单纯的物质,像饮食、服装文化都已经超出了饱暖的基本需求,其中有着许多精神文明的内涵。例如茶是物质文明,但喝茶的方式包含了精神文明的内容。物质文明往往与精神文明并存,精神文明不存在可比性,但存在真、善、美等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 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发展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还是已故的费孝通先生的话讲得对,文化交流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

蒸汽的力量(公开课教案)知识分享

蒸汽的力量(公开课教 案)

专题五第三课“蒸汽的力量”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蒸汽”的力量》是人民版必修2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三课的内容,教材围绕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扩展,分析了首先爆发于英国的前提和条件,介绍了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探讨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核心内容是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通过商品和市场两个途径将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以初步形成。可见,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完成使世界开始由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这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因此,本课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进程。理解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的关系;工业革命各项成就间的关系。 (2)识记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及其影响。理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通过对工业革命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析,培养同学阅读教材的能力、知识重组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通过理解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的关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曲折性,进而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机遇与挑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它是第一个迈进现代化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因为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亚、非、美、大洋洲所有的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平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三亿多的人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力量,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大国崛起》 一、何为工业革命(课件展示定义)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指的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它是生产领域的一次大变革,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原因及影响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困难及其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影响 摘要:如果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将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重大的影响。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 改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使人民币具有直接的偿付能力,从而加强了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军事地位。中国可以利用人民币的直接清偿能力,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加大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发言权。 关键词:世界货币 正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上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历时两年、波及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高度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为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走出困境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和地区影响也因此得到了极大提高,这就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元作为唯一的世界货币的地位造成极大的冲击,已有人预测今后的世界货币将是人民币、欧元、美元三足鼎立。 一、人民币为什么要成为世界货币 在货币的自由流通方面:目前,国际储备资产日益多样化,普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区域性的货币集团纷纷建立。布雷顿森里体系建立以来,美元始终是国际储备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其货币与美元挂钩,属于美元区,因此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而人民币虽然近年来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在货币的自由流通方面,人民币的兑换往往还是要经由美元进行兑换。 在资本市场的规模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全球第三,目前来说基本与GDP规模相当。中国在资本的运用方面做的还不够全面,资本的引进远远高于投资。股票、债券、基金市场等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很大的弊端。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相比,我国资本市场还存在很多缺陷。一是银行和一些金融机构贷款占金融资产的比重比较高。二是证券市场目前规模仍然较小,结构也不是很合理,过度依赖股票。三是中国企业融资制度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直接融资规摸总体仍然较小,间接融资占到较大比例。四是信息不对称,股市价格及收益与公司实质表现高度不相关。五是在监管方面,规范的监管力度尚不够。由于建立资本市场的时间较短,我国的法律法规建设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二、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所具备的条件 (一)中国金融市场在不断完善。 根据国际经验,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拥有对非居民基本不加管制的、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必须拥有成熟的、在离岸金融中心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和高度发达的金融与资本市场,来为非居民提供便利的交易条件、充分的信息和高效率的服务。尽管中国目前的货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银行不良资产问题,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和化解问题,以及金融服务问题,都制约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但在加入WTO 的冲击和鞭策下,中国货币金融市场目前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改造,这些改造必将促使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现代化的银行制度和一个比较完善和发达的金融体系,使之适应国际货币金融市场,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创造有利的软环境。 (二)经常项目的长期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麦肯锡观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四种路径 整理日期:2003-10-2 编者按:跨出国门走向国际,是中国加入WTO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以什么方式发展壮大自己?与跨国公司在国际舞台上共舞,出发前,该如何寻找好切入点?出征后,应怎样不断调整,在竞争中保持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需要不断思索的问题。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论是海尔在美国建厂、TCL收购德国著名家电品牌施耐德,还是格兰仕为全球微波炉厂商贴牌生产,在中国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今天,都已不算什么新闻了。 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关注,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径走出去,才能够获得成功。过去已有的几种模式,有何成败得失值得借鉴?是否还适合今天的中国企业?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徐浩洵博士。 “通过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走向国际化进行研究,我们大体可分为四个模式。”曾经为多家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作过管理咨询的徐博士缓缓道来。 路径一:低成本扩张 这种模式的典型的案例是中集集团。通过整合国内市场,在采购、生产、运输上获取巨大的成本优势,然后再整合这个行业,进军国际市场。 中集现在占有全球集装箱市场的46%,这个模式在其他行业可以被复制吗?

徐博士说,这个模式的特征是必须在全球获得规模上的优势,要远远大于竞争对手,才有可能整合全球市场。其他企业也可反过来拷问自己,如果要采用这个模式,是否具有这样的竞争优势。 问题是不同的行业,其成本结构是不一样的,彩电行业60%是制造成本,还有品牌、渠道等方面的成本,这与集装箱行业就有很大的不同。集装箱行业大部分是BTOB,不需要很大品牌投入、渠道也很简单,全球客户就那么几十家。因此中集的模式在彩电行业可能就不会成功。 “中集在并购上选择,是很有讲究的”,徐继续分析道,中集选的是具有大量贸易逆差的地区,进行大量战略上的并购、业务布局很合理。这对他降低运输成本很关键。因为集装箱的制造成本、运输成本并不高,如果制造地货源不足,空箱率高,那么运输成本就上去了。而贸易逆差大的地区,运输量也大,运输成本就肯定底。这样,中集集团在获得低成本制造优势的同时,运输成本还比其他对手低不少。 当然,中集的定价策略也很有意思。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要让自己有钱赚,还要让该倒闭的对手倒闭,这样自己就可以去整合整个行业。 第径二:收购与兼并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收购与兼并已成为跨国资本流动的最主要的方式。在徐博士看来,兼并与收购也将是中国企业打通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关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人民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

1、印钞纸: 印钞纸采用的原料以长纤维的棉、麻为主,纸质坚韧、光洁、挺括,耐折、不起毛,有的国家还在纸浆中添加了特殊的标记物或随机分布的红色、绿色纤维丝。印钞纸无荧光,便於在荧光灯下观察用荧光油墨印制的防伪标识。用塑胶代替纸制成的塑胶钞票已问世,更耐用。印钞纸当然也可用於国债、股票等有价证券或护照等重要证件。 2、浮水印纸: 在造纸过程中,在丝网上安装事先设计好的浮水印图文印版,或通过印刷滚筒压制而成。由於图文高低不同,使纸浆形成厚薄不同的相应密度。成纸后,因图文处纸浆的密度不同,其透光度有差异,故在透光观察时可现出原设计的图文,此即浮水印。浮水印有固定浮水印、半固定浮水印和不固定浮水印三种。固定浮水印固定在纸币、护照、证件等纸张的一定位置上,而且与肉眼可见的印刷图文或其他防伪措施匹配准确,如我国1990年版100元、50元人民币,在浮水印窗位置分别有毛泽东、工人的头像。半固定浮水印每组浮水印之间的距离、位置均固定,各组在纸上成连续排列,故也叫连续浮水印,多用於专用的纸张。不固定的浮水印分布于纸张的满版(满版浮水印),如我国5元和1元人民币均有满版古钱浮水印。固定浮水印印制技术的难度较大,故多用於钞票等有价证券、护照的印制。浮水印可分阴纹和阳纹两种,甚至可以做出不同的层次,宛如一幅中国的水墨画。国外新研制一种透明浮水印,只能从某一个角度观察出来,用扫描器不能复制。 3、电子浮水印纸: 据英国《泰晤士报》1999年5月3日报道,一种称为“微巴”的系统,利用混沌理论将资料编成密码加入到文件的背景中。这种“微巴”肉眼看不见,但用扫描器可阅读、破解其密码。只有原始的印版才能印制“微巴”,任何精密的印刷设备均不能复制或只能印出一些模糊不清的图像。据研制的公司称,从数学的角度想破译“微巴”的编码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识别时使用一种标准的电脑扫描器;商用版本也可用超市的扫描设备查验纸币。“微巴”可以很容易隐藏在货币、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浮水印、图像的背景中,故也称电子浮水印。该技术也可用於照片的非重要部位和其他纸品的防伪标识等处,用扫描器查验。 4、超薄纸: 这类纸表层有不同的颜色,而且很薄,一旦被擦去即露出纸基的另一种颜色。用它可防止签名或数位被擦、涂改。 5、防伪嵌入物: 在纸张等载体中有意识地加入某种物质以防伪。 (1)纤维丝、彩点加密纸:在造纸时在纸浆中加入带有不同颜色的细纤维丝或彩点。这些纤维丝或彩点有肉眼可见的,也有只能在紫外线照射下才能显示颜色的。纤维丝可长可短、可细可粗,其颜色一般有红、蓝和桔红等;其分布是随机的,疏密程度也各异。也有分布在固定位置的,如1928年以前印制的美元,红蓝两色纤维丝只分布在票面正中的一条狭长的区域内。由於这些纤维丝是包埋在纸浆中,用针可以挑出,在体视显微镜下易於和压入纸表面或印刷在纸上的纤维丝区别。 (2)金属箔、塑胶薄片、扁平聚酯丝加密法:将特制的金属箔、塑胶薄片、扁平聚酯丝等物质加入到纸浆中防伪。在聚酯丝上还可印有文字并在某一方向上对光方可看到,故不能复

蒸汽的力量的教案

教 案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高一、三班 使用教材: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授课教师: 教案背景: 面对的是高一新生重点班的新授课内容,高一学生因为初中时很多地方不将历史作为中考科目,没能引起学校的重视,历史课程只是应付了事,所以历史基础差,历史体系构建不健全,这就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高一历史教学主要是要做好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教案:

一、课题:《“蒸汽”的力量》 《“蒸汽”的力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人民版)专题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三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2)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英国首先发生了业革命的原因以及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工业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机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门间相互促进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判断、联系、推理分析历史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科技没有国界,科技成果是人类对自然认识改造经验积累的结果,而现实世界中科技竞争十分激烈,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启发学生认识:伟大发明创造来源于亲手实验、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感悟工业文明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感悟工业文明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三、课型:属于一节新课,学生们也是第一次接触。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 重点:

涉外知识产权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难以绕开的大山.doc

涉外知识产权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难以绕开 的大山-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遇到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多,比如二00二年,国际DVD技术开发商结盟要求中国DVD 生产厂商支付高昂的专利使用许可费;二00三年,南孚等七家电池企业被美国贸易委员会裁定侵权,产品禁入该国市场;日本在多次起诉中国摩托车企业侵犯外观设计权不成之后,在东南亚各国积极推行日本标准,封堵中国出口市场……” 在今天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上,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曹津燕女士列举了一系列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知识产权纠纷,并得出几个结论:中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规模越来越大,被索要的专利费和赔偿额越来越多;发生纠纷的范围越来越广;外国企业往往结成产业同盟对中国整个行业或主导企业提起,而且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频繁。 对此,曹津燕女士呼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中,应当做出相应的考虑和安排。在知识产权纠纷的防范和应对中,她认为,行业协会应起着巨大的作用,如何积极发挥政府牵头的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预警机制就成为减少因这些纠纷的重要途径。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面对国际竞争。在海外进行知识产权诉讼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论坛上,来自台湾信息智能财产权协会的陈家骏副理事长如实地告诉与会者。 他说,今日国际潮流是国际企业间进行激烈的专利侵权诉讼,特别是美国。欧美大型企业视专利诉讼为压制新兴国家企业的重要商业竞争手段。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冷静面对这种情况,不能“不理不睬”也不能“过于恐慌”。 陈家骏分析说,欧美交战的经验得来,许多欧美企业的所谓专利权经不起诉讼检验,因此中国企业不必一接到欧美企业专利权诉讼就大为恐慌。他说,台湾许多企业过去也曾面临这些困难,这些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企业间可以互相作咨询交换建立专利团队等,大陆的企业可以借助台湾的经验少犯错误。 在采访中,许多与会代表都无奈地表示,“涉外知识产权是企业走向世界怎么也绕不开的一座大山。” 中新社·周建琳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遭遇的现代困境 在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文治教化、礼乐典章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强调以伦理道德教导世人。到了近现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救亡图存”的危机感使对中华文明的守护更多地体现在对家国的捍卫上,文化的发展也因社会的动荡一度停滞不前。新中国成立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平台,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国文化承前启后地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相较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的古国文明,现代中国文化的渗透力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就显得比较薄弱和有限了。除了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不可一蹴而就外,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片面认知与刻板印象。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取,不但反映了编纂国对于异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该国人民的历史视野与文化胸襟。西方国家业已成为全球文化传播领域的主导者,其传媒“霸权”地位导致一旦他们对于中国文化进行非公正、不客观的宣传,就会使受众形成带有偏见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推广。就拿法国来说。很多法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神秘”是他们谈起这个文明古国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而谈到中国历史,不少人对于儒家思想与汉唐文化印象模糊,但提起毛泽东、邓小平以及“文化大革命”却都能说上几句。究其原因,大多数法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仅仅源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而法国初高中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涉及中国的内容非常的少。用该国一位教师的话说就是,在初中部分的历史教科书中,中国完全成为一个“被遗忘的国度”。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尽管单独有一章用来介绍中国,但其所论内容十分有限,介绍与评点非常片面,尤其是对我国“民主”与“人权”状况的横加批评,更是导致法国民众至今对中国存在偏见与歧视的重

人民币走向世界之路

人民币走向世界之路 汇丰银行最近发布了一份乐观的报告,预测中国人民币将在今年内成为世界上三大结算货币之一(与美元和欧元并排)。人民币似乎正在没有引起什么关注的情况下,悄然迈向国际化。其他的关键问题,是人民币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重要国际货币,和是否会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 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 任何国际货币都会在发行国以外的国家被持有和使用,作为计价单位、交易媒介、居民或非居民的价值贮藏等职能。毫无疑问,人民币国际化将给中国带来诸多潜在好处:*消除中国企业面对的汇率风险; *增强中国金融机构的资金效率,从而加强它们在环球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降低中国和周边国家的交易成本,并因此促进贸易; *减少中国持有美元资产的需求,和减少中国外汇储备的资本损失风险; *最终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让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经济政策上有更多发挥的空间。 中国自2009年来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热诚,反映了它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展缓慢及区域金融合作现况的不满。中国官员相信,人民币国际化是让中国在不过度受自己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束缚的情况下,设定自己的目标的方法。 目前,中国在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发行人民币债券、及和外国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正在大幅度地加速增长。 预期人民币升值与热钱问题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人民币国际化还是很容易出岔子。比如,企业得到了很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激励。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人们对它未来升值有很强的预期,中国产品的外国进口商因此拒绝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而外国出口商则乐于接受人民币。结果,即使在贸易余额不变的情况下,中国也会积累更多的外汇储备,尽管使用人民币为结算货币本应该减少这样的情况。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国际化显示出明显的不对称模式——即只是中国进口的结算货币,而不是出口的结算货币。人民币债券大受欢迎,但非居民却没有很大的诱因发行它们。此外,尽管外国贷款人乐意提供人民币贷款,它却不受外国借款人的欢迎。由于存在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国际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严重的货币错配,可能对中国造成不良后果。 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它对中国的资本管制的影响。尽管货币国际化并不等同于资本账户自由化,但国际化的程度却视资本账户自由化而定。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中国资本管制账户紧闭的大门上开了一扇窗。香港人民币存款大增就是明证。 在一种货币的长期单边升值过程中,以汇率套利为目标的投机资本就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涌入。热钱会增加货币升值的压力,使宏观经济管理变得更加复杂。投机者在游戏结束时套利退出,将导致接受热钱的国家的福利,也就是中国,蒙受巨大的损害。 担心热钱的问题,是中国在2005年7月前,一直拒绝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的主要原

第三节 “蒸汽”的力量

第三节“蒸汽”的力量 【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2、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 (1)教师用“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关键词去启发学生,使其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2)指导学生制作“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的表格,一方面进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面对成就表,谈谈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3)继续用图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工业革命的线性程:棉纺织部门→动力部门→交通运输部门。 (4)可以重点从“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以及“世界连接为一体”两个方面分析讨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在本专题中,第三节比较重要,第二节相对次要。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连成一体;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全球一体化,形成地球村。这一过程中,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市场形成、殖民体系等形成均很关键。③抓住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等具有阶段特征的概念进行对比讲解。④删除(人民版)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⑤略讲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⑥比较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材料。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改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学生总结自己身边交通工具和方式的演变;从整体上认识英国历史发展,整理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认识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的全面性;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社会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学习请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找出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注意历史发展中经济史材料、数据和图表的阅读,养成务实的经济分析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结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自然观,确立以人为本、关注生活质量的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导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科技没有国界,科技成果是人类对自然认识改造经验积累的结果,而现实世界中科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 二、难点: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如何认识列强在进行殖民扩张的争夺的同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些基本准则。

中国企业如何向外发展_兼评企业国际化阶段论

中国企业如何向外发展? ———兼评企业国际化阶段论 鲁 桐 编者按:当今,企业国际化趋势不可逆转。中国企业在本国市场上迎接了外来的竞争与挑战,也尝试着迈出了跨国经营的一步。近十几年来,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高达上千亿美元,而对外设点企业的投资金额仅为几十亿美元。与前者相比,后者尚属薄弱。本文作者在英国考察时,深感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普遍存在着投资规模小、经营效益差、缺乏整体的经营战略和缺少通晓跨国经营的管理人才等问题,为此就企业跨国经营的途径问题进行了论述。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国际经济发生联系。国际化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与国际经济发生直接联系的过程。国际化是双向的,即包括内向(Inward )国际化和外向(Outward )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的内向国际化活动包括进口、购买技术专利、与外国企业的合资合作经营、成为外国公司的国内分公司等;外向国际化主要包括出口、许可贸易、国际分包工程、合同安排、合资、合作经营、独资、国际战略联盟等外国市场进入方式。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实际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高达1766亿美元,外资的进入在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内向国际化进程,并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然而,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还仅仅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截至1996年底,我国批准对外投资设点的企业共5000多家,协议中方投资金额57亿美元。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其国际化过程的薄弱环节。 纵观现今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无一例外地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的过程。企业有无必要向外发展?怎样选择目标市场?以何种方式进入外国市场?如何管理企业的国外市场业务?这些不仅是企业家进行跨国经营时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国际企业研究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国际企业研究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有无阶段之分?是什么因素决定跨国经营阶段的演变?对此,北欧学派提出了他们自己的主张。 70年代中期,一批北欧学者如瑞典的约翰森(Johanson )、瓦 伦(Vahlne )、威德尔希姆2保罗(Wiedersheim -Paul )以及芬兰学者卢奥斯塔赖尼恩(Luostarinen )等人以企业行为理论研究方法 为基础提出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① 他们对瑞典四家有代表 性的制造业公司进行了深入的案例研究。在对四家公司的海外 经营过程进行比较研究时发现,这些企业在海外经营战略步骤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最初的外国市场联系是从偶然的、零星的产品出口开始。随着出口活动的增加,母公司掌握了更多的海外市场信息和联系渠道,出口市场开始通过外国代理商而稳定下来;再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海外业务的扩大,母公司决定有必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子公司;最后,当市场条件成熟以后,母公司开始进行海外直接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制造基地。下表是四家瑞典公司跨国经营方式的演化顺序: 瑞典四家公司跨国经营的演变 桑维克(Sandvik ) 阿尔塔斯科普克(Altascopco ) 费西特(Facit ) 沃尔夫 (Volve ) 总计  海外销售分部的  设立顺序N → S 2 3 0 2 7  A → S 18  14 14  10 56  海外生产分公司的设立顺序N → P 0 0 0 0 0 A → P 2 3 2 2  9  S → P 13  9 3  3 28  注:N 表示企业在该国无正常出口业务; A 表示企业在该国通过中间商出口;S 表示企业在该国设有海外销售分部;P 表示企业在该国设有海外分部;N →S 表示企业在该国设立销售分部以前,在该国无经常出口业务;S →P 表示企业在该国设立海外生产分部之前已经设有销售分部,余 类推。 资料来源:参见本文注释①。 6 5 工 商  国际经济评论 199813-4

2019-《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语文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 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 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 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 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 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 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 “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 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 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 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 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 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 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 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 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 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 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 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专业班级: 13级国际金融与贸易2班

目录 一、引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1)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1) 三、东莞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错误!未定义书签。(四)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错误!未定义书签。(五)国际化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认识 古鹏峰 一、引言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二、旅游业的定义和东莞旅游业的概况 (一)旅游业的定义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麦肯锡《中国企业如何走向成功》(38页)

SIN-ZZE259-20070507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如何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
张海鹏 (henry_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232423.html,) 麦肯锡公司
2008年9月, 上海

SIN-ZZE259-20070507
主要观点
? “走出去” 是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优秀企业在一定发展阶段一个必然的战
略步骤, 略步骤, 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优秀企业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架构, 我们看到一些中国优秀企业已经建立了全球性的架构, 而对于中 国大部分企业而言, 国大部分企业而言,如何加快成功的全球化进程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 挑战
? 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要关注很多问题, 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要关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 设计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 执行全球化扩张行动, 执行全球化扩张行动,取得早期成功 – 管理一个全球化企业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
? 学习一些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有助于中国大多数企业降低风险
1

SIN-ZZE259-20070507
中国及其他亚洲领先企业正走向世界 中国及其他亚洲领先企业正走向世界
对外直接投资有所上升 亿美元 +77% CAGR 已宣布的大型交易 亿美元 30 161 23 2006 44
中国
29 2003 55 04
122
05
印度
19 2003
+68% CAGR 90 22 04 25 05 2006
129 14 11
韩国
34 2003
+28% CAGR 47 04 43 05 71 2006
8 5 1
Northern Copper Industrial
2
资料来源: MOFCOM, EIU Wprld data, Dealogic and 文献检索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阅读答案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 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 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 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 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 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 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 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 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 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

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 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 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 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 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 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 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 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 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 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 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 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 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 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 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 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