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罗氏沼虾的竞争原理猜想

原创︱罗氏沼虾的竞争原理猜想
原创︱罗氏沼虾的竞争原理猜想

原创︱罗氏沼虾的竞争原理猜想

罗氏沼虾亦称白脚虾、马来西亚大虾、金钱虾、万氏对虾等,素有淡水虾王之称。原产地集中在厄瓜多尔沿岸,是目前世界上养殖量最高的三大虾种之一。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富有一般淡水虾类的风味之外,成熟的罗氏沼虾头胸甲内充满了生殖腺,具有近似于蟹黄的特殊鲜美之味。每百克虾肉含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系高蛋白营养水产品。鲜食可烹调红焖大虾、煎白虾、溜虾段、琵琶大虾、炒虾仁等。加工可制成虾干、虾米等海味品。

罗氏沼虾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食谱广,营养丰富的经济虾类,体型大,最大可40厘米,罗氏沼虾重600克,原产东南亚一带。池塘养殖虾体多呈灰黄色,不耐低温,生长适宜水温为20~34℃,对水体溶氧量要求较高。罗氏沼虾为杂食性甲壳动物,偏爱动物性食物,人工饲养的饲料要求粗蛋白含量在37~38%左右,其中动物蛋白质含量约占20%,植物蛋白质占17~18%。刚孵出的罗氏沼虾体长1.7~2.0毫米,经两个月可长至3厘米左右的小虾。放养3厘米左右的虾种,经5个月饲养,平均体重可达30克左右。

经过养殖实践可知,罗氏沼虾一般在百来条后要从原来的池塘转移到其他的池塘,这样沼虾的长速会大大提高了很多,但是长速提高了,产量不一定提高,这里分析几种情况供大家参考。

1.池塘A的沼虾全部转移到空池塘B

这种情况理论上是最合适的,新池塘B因为池塘水体里含有比

原来A池塘更丰富的营养元素,有机物,无机物,浮游动物等供沼虾吸收及利用,因此转移后的沼虾生长速度一般会提高很多。

2.池塘A的沼虾和池塘B的沼虾都转移到新池塘C

这种情况沼虾的产量会比第一种情况稍微低一点,因为原来池塘A的沼虾已经形成一种群体A,原来池塘B也形成一种群体B,混合后都转移到新环境,多少会为了争夺地盘而互相残杀,但是他们是群体性的动物,当他们各自都占有自己的生存之地时,战争就会停止。

3.池塘A的沼虾转移到有沼虾的池塘B

理论上,这种方式是最不合适的,但是就目前,很多养殖户都是这么干,或许是因为没有多余的塘口吧。动物群体与群体之间必然存在竞争,竞争食物,竞争空间,竞争繁殖后代等,当原来池塘B的沼虾形成一个群体B后,他们就有很细的分工来维持整个群体的平衡。但是突然有另一个群体A来与他们竞争食物,竞争空间,B群体肯定会发动战争,不惜一切代价,把敌人赶出自己的地盘,甚至消灭他们。在双方竞争的过程中,到最后肯定是优胜劣汰,强大的一方必然胜利,所以这种情况到后面沼虾的产量肯定不会很高。

这种情况与第二种情况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第二种情况是双方都是转移到新环境,只要他们各自都能生存就不会有战争,但是第三种情况不同,群体B是要保家卫国。

这就是沼虾竞争理论的猜想,这种理论源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点赞财富(dianzancaifu)

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 一、本书的理论背景和地位 二、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 三、理论体系 (一)钻石理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 1、生产要素 2、需求因素 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 5、其他因素——机遇和政府 (二)产业群理论 (三)经济发展四阶段划分 阶段一:生产要素导向阶段 阶段二:投资导向阶段 阶段三:创新导向阶段 阶段四:富裕导向阶段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贡献 (一)区分了“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 (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 (三)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 (四)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五)强调国家在决定竞争优势方面的能动作用 (六)划分了国际竞争的发展阶段划分 五、案例——以日本为例 (一)日本的崛起 (二)思考:日本的没落 六、思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目前中国的应用 (一)在要素条件方面 (二)在需求条件方面 (三)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 (四)在公司竞争方面 (五)政府方面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 一、本书的理论背景和地位 在管理学界,迈克尔〃波特被誉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波特的众多著作中,竞争三部曲(1980年的《竞争策略》、1985年的《竞争优势》和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他在策略领域的大师地位,尤其是《国家竞争优势》堪称划时代的巨著。 他早期的研究,如1980年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的《竞争优势》在分析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到了1986年的《全球产业竞争》,波特开始将其理论架构延伸到国际竞争的背景当中。而成为里根政府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成员的经历,使波特意识到国家环境对于企业竞争的成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因此他开始探寻一个国家创造并保持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因素。波特教授在历时3年、有200多人参与、分析数百个产业发展案例、比较数十个国家(美、德、瑞典、瑞士、丹麦、意大利、英、日、韩国、新加坡等)后, 终于在1990年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可见,产业竞争力始终是波特研究的核心。当研究重心提升到国家层面和国际竞争后,波特将衡量一国某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最佳指标确定为该产业是否具有向众多国家持续、大量出口的能力。 二、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 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商品遍布世界每一角落,贸易年年盈余,美国垄断着世界市场。但是,随着西欧(特别是西德)和日本的经济恢复,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市场上同美国展开了激烈争夺,动摇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尤其是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于滞胀状态,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低于多数西方国家。进入80年代后,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几乎在大多数领域内失去了与日本的竞争能力,即使是高科技产业,日本也正在赶上或超过美国。结果美国国际市场份额不断遭受日本和西欧的蚕食,并且国内市场也自身难保。例如,到1992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小汽车已占美国汽车市场的1/4左右,而且有扩大的势头,压得美国兰大汽车公司喘不过气来,不断裁员减产。美国产品竟争力下降使得美国的外贸状况日益恶化,逆差高居不下。对此,美国朝野上下压力沉沉,焦虑万分,政府、企业和经济学家们纷纷在反思和寻求对策:决定一国的国际竟争力的基本因素究竟是什么?美国的国际竟争力为何会下降?怎样使衰退的美国再现活力,保持和提高美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于波特的理论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又称“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钻石理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其代表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属于国际贸易理论之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既是基于国家的理论,也是基于公司的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试图解释如何才能造就并保持可持续的相对优势。 钻石理论模型 : 包括:1.生产要素 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2.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 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 它们是指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 国家经济发展四个阶段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转折点,有可能因此而走下坡。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应成为谋求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障碍。 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是在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生产因素优势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城市人口面临人均收入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

试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国家竞争优势:在参与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 国家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在一个国家内部,各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行业对其经营环境有不用的要求,相同的国内环境对有些行业有利,但对有些行业的发展则可能比较不利。一个国家能在劳动生产率高、新发明和新技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先,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就会快于其他国家,于是产生了竞争优势。 决定一国国际竞争优势受四个主要因素的互相作用,这四种因素被称为“钻石”模型。第一个要素是指特定行业竞争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其要素条件分为一般要素和高级要素。第二个要素为需求条件。波特特别强调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竞争优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若一个国家的企业不断提高他们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出创新产品,以此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第三个要素为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撑性产业。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其他行业,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能帮助国内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确立竞争地位。第四个要素是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波特认为各个公司有不同管理理念与策略,公司的行为特点会影响国家竞争的类型和持久性。从行业出发,激烈的国内竞争会促使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创新力度等措施,有助于创建世界级竞争者。 波特认为,机会和政府要素具有战略影响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来对钻石结构的四个组成要素施加影响。 2、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印度软件业兴起的原因。 答:印度软件兴起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一、印度大力兴建软件科技园区,结合了当地的地理优势,先后在各个地区兴建多个科技园区, 获得竞争优势。印度科技园通过更为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设施及服务,帮助软件出口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大大促进了软件的开发和出口,从而带动了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出口。 二、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高水平的英语,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印度人才无疑是第一大要 素,其中,外流人才为印度软件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雅息技术公司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来吸引和留住职工,以此吸引国外人才到印度来创业和发展。此外,印度设立信息技术学院,专门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印度依靠高级要素,培养具有高技术能力的劳动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这一专业化要素建立起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三、质量管理的国际化和出口导向战略。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是波特模型中决定国家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方法 引言 数论之位数运算,一个新的的概念,一个新的方向,一个新的课题。希望广大数学爱好者能参加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从中发现更多的理论,解决更多的问题。 目录 一、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 1、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引入的一些符号代表含义 2、素数定理代数表达式 3、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第一章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思路 通过证明一任意大偶数可拆分2素数之和的数量呈增长趋势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成立 一、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引入的一些符号代表含义 1、n,(n≥1;n∈自然数) 2、Pn≈π(x)任意正整数n包含的素数数量 3、Pn1,(0,m)区间内素数数量 4、Pn2,(m,2m)区间内素数数量 5、Pm,任意正整数n包含的素数类型数量 5、(γ,γ=-0.0674243197727122)素数分布系数 6、(λ,λ=0.615885*********)素数类型中素数与伪素数等差比例

系数。 7、logn,以n为底的对数 8、H,小于等于n的所有素数类型的组合数量 9、H1,小于等于n的素数类型组合数量 10、Hn,取值为n时可拆分素数对数量 11、HAL,偶数类型1 12、HBL,偶数类型2 13、HCL,偶数类型3 14、HDL,偶数类型4 15、(m,2m 2m=n)相对区间 16、Hnx=Pn2*(Pn2*2+1)*H1/H,相对区间内两素数组合下限 17、HALx,偶数类型1组合下限 18、HBLx,偶数类型2组合下限 19、HCLx,偶数类型3组合下限 20、HDLx,偶数类型4组合下限 21、Hns=Pn1*(Pn1*2+1)*H1/H,相对区间内两素数组合上限 22、HALs,偶数类型1组合上限 23、HBLs,偶数类型2组合上限 24、HCLs,偶数类型3组合上限 25、HDLs,偶数类型4组合上限 二、素数定理代数表达式 1、Pn=π(x)≈(0.8n/3)/{γ+λ*(logn-2)+1}

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例7-3 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的一个著名难题,200多年来无数数学家为其呕心沥血,却始终无人能够证明或伪证这个猜想。 ? ?“哥德巴赫猜想”表述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4的偶数均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 ? ?1742年法国数学爱好者哥德巴赫在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哥德巴赫猜想”问题。 问题的分解 求解第一步提出问题: 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第二步设一上限数M,验证从4到M的所有偶数是否能被分解为两个素数之和。 1. 定义一个变量X,初值为4。 2. 每次令其加2,并验证X能否被分解为两个素数之和,直到 X不小于M为止。

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续一) 第三步如何验证X是否能被分解为两个素数之和。 1.从P=2开始; 2.判别X—P是否仍为素数: 3.若是,打印该偶数的分解式。 4.否则,换更大的素数,再继续执行2.。

如此循环,直到用于检测的素数大X/2且X 与其之差仍不是素数,则打印“哥德巴赫猜想”不成立。 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续二) 第四步生成下一个素数。 (1)当前素数P加1 (2)判别P是否是素数; (3)若是素数,返回P;

(4)否则,P加1,继续执行( 2)。 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续三) ?经过四步分解精化,将“验证哥德巴赫猜想”这个命题已经分解为计算机可以求解的数学模型了。 ? ?剩下的问题就是编程求解了。如何编程是程序设计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哥德巴赫猜想算法分析

1) 用“筛选”法生成素数表PrimeList[M]。先在素数表中产生0到M-1的所有自然数,然后将已确定的所有素数的倍数置0(求模取余为0)。 2,3,5,7,11,13,17,19,21,23,29,31... 2) 这样一来,素数表中有许多0,为找下一个素数,要跳过这些0。 3) 分解0到M-1之间的所有偶数; ①循环(x

竞争法复习重点

竞争法复习重点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竞争法学 一、名词解释: 1.串通投标:串通招标投标,是指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或者投标者与投标者之间采用不正当手段,对招标投标事项进行串通,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者损害招标者利益的行为。 2.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名优标志:名优标志是指经国家或者国际有关组织依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经过对产品内在质量的检验,证明产品质量达到了规定的标准要求,颁发给生产企业的一种荣誉标记的统称。 4.不正当有奖销售:有奖销售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手段,法律并不禁止所有的有奖销售行为,而仅仅对下列破坏竞争规则的有奖销售加以禁止: 表现: 1.谎称有奖销售或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 2.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3.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或者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4.抽奖时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5000元(以非现金的物品或者其他经济利益作为奖励的,按照同期市场同类商品或者服务的正常价格折算其金额) 5.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6.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5.折扣:国际贸易中使用的折扣,名目繁多,有一般折扣,还有为扩大销售而使用的数量折扣(Quantity Discount)和为了实现某种特殊目的而给予的特别折扣(Special Discount)以及年终回扣(Turnover Bonus)等。凡在价格条款中注明折扣率的,叫"明扣";反之,为"暗扣"。折扣直接关系到商品的价格,货价中是否包括折扣和折扣率都影响商品的价格,折扣率越高,价格越低。折扣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正确运用折扣,有利于调动采购商的积极性和扩大销路,在国际贸易中,它是加强对外竞销的一种手段。民间称打折。 6.佣金:佣金,牙商、经纪人等中间人说合介绍生意所取得的酬金。又称牙佣、中佣、行佣。在商品交易必须通过牙商的情况下,佣金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中间剥削。佣金大多由卖方付给,也有由买卖双方分别付给的。所付佣金的数额依商品的性质和货值多少而定,也有些地方是约定俗成的,形成了惯例。 7.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诚实信用,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8.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企业在商业竞争中所拥有的未公布的知识产权,如公式、技巧、过程、设计、器具、样式、汇编信息等。有些法律把商业秘密看作“机密信息”,另一些法律则认为它是“机密信息”的子集或样例。 9.低价倾销行为:低价倾销行为是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低价倾销违背企业生存原理及价值规律,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引发价格大战、中小企业纷纷倒闭等恶性竞争事件,甚至导致全行业萎缩的严重后果。1998年,上海市场牛奶经销商为争夺市场低价倾销,造成行业亏本经营、不堪支撑就是明证。后由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出面干预,才使牛奶市场竞争秩序重新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现象是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在这一浪潮中,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频繁,每个国家都逐渐被纳入到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网络中,这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直接。在这种竞争中,任何一个国家不再可能依靠基于禀赋条件的比较优势,而只能通过竞争优势的创造,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进本国人民的福利。因此,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关于国家竞争优势来源的论述,关于取得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途径的探讨,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一个国家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重视国内需求,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提倡企业的创新。 这一理论对我国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用该理论分析我国现状可清楚看到我国的竞争优势与存在问题。 第一,在要素条件方面 我国有基本要素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但在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我国却比较薄弱。以技工人才培养为例,意大利有学徒制,德国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学校,日本许多企业有专门的研究所。这些国家特别注重创造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 而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重视不够,对专门教育更是忽视,高等院校同企业联系松懈,研究同现实不挂钩;企业自已很少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有的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也是名存实亡。因此,要改善我国的要素条件,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如何建立并具有成效是当务之急。 第二,在国内需求方面 我国市场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层次多。但由于我国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这是我国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因此,有意识地培养挑剔、讲究的买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比较鉴别能力,是我国增强产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在支持性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也比较薄弱。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如我国服装业虽然大,号称服装生产大国,每年出口量也相当高。但由于我国面料、辅料、服

试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1、试述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国家竞争优势:在参与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从全局的高度,根据一国范围内可以调度的资源,并以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确立本国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的的竞争能力。 国家的竞争优势归根到底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在一个国家内部,各个行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行业对其经营环境有不用的要求,相同的国内环境对有些行业有利,但对有些行业的发展则可能比较不利。一个国家能在劳动生产率高、新发明和新技术发展最快的行业领先,则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就会快于其他国家,于是产生了竞争优势。 决定一国国际竞争优势受四个主要因素的互相作用,这四种因素被称为“钻石”模型。第一个要素是指特定行业竞争所必需的生产要素,其要素条件分为一般要素和高级要素。第二个要素为需求条件。波特特别强调国内需求状况在提高竞争优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若一个国家的企业不断提高他们产品的质量标准,生产出创新产品,以此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第三个要素为相关的供应商和支撑性产业。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可以波及其他行业,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能帮助国内某一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确立竞争地位。第四个要素是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波特认为各个公司有不同管理理念与策略,公司的行为特点会影响国家竞争的类型和持久性。从行业出发,激烈的国内竞争会促使公司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创新力度等措施,有助于创建世界级竞争者。 波特认为,机会和政府要素具有战略影响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来对钻石结构的四个组成要素施加影响。 2、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印度软件业兴起的原因。 答:印度软件兴起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一、印度大力兴建软件科技园区,结合了当地的地理优势,先后在各个地区兴建多个科技园区, 获得竞争优势。印度科技园通过更为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设施及服务,帮助软件出口企业开辟国际市场,大大促进了软件的开发和出口,从而带动了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软件出口。 二、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高水平的英语,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印度人才无疑是第一大要 素,其中,外流人才为印度软件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雅息技术公司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想来吸引和留住职工,以此吸引国外人才到印度来创业和发展。此外,印度设立信息技术学院,专门培养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印度依靠高级要素,培养具有高技术能力的劳动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这一专业化要素建立起了良好的竞争优势。 三、质量管理的国际化和出口导向战略。企业的策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是波特模型中决定国家 竞争优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印度企业面对国际化的激烈竞争,制定出良好的管理及生产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扩大产品销售范围,这可以促使公司提高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国家竞争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软件业的国际竞争力,印度从美国引进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对项目过程的数据进行记录,最后将数据提交进行分析,以改进流程。通过严格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印度软件公司率先建立了软件工厂,同时他们也大力拓展与国际多个领域著名公司的业务公司。印度软件多为出口导向型产业,以定制软件开发饿服务出口为主,在软件模式设计开发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四、政府支持。政府的因素也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政策市通过四个关键因素 发挥作用的。政府的政策通过对资本市场进行不一样的管理、调整税率、制定或修改反垄断法等方式影响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印度政府提出了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确定了优先发展软件业的目标,同时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支持信息产业,免除了双重税负,在税收、贷款、投资、等方面全方位采取措施,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政策支持。 姓名:吴令舒学号:2009040386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宏观经济理论 《当代财经》 1997年第5期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意义 □ 曾忠禄 ●内容提要: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 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这一缺陷。一个 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六种因素决定的。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市场结构与公司 战略、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政府以及机遇。这些因素结成一个系统,共同决定一国 竞争优势的实力、构成和持久性。波特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个确认国家竞争优势的 决定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市场结构与公司战略 相关 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作者简介: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一、以往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 翻开世界各国的贸易记录就可以看到,体现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各国差异很大。一些国家有众多的产业在世界领先,另一些国家则很少甚至没有。一些国家的公司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经几十年上百年不衰,另一些国家的公司则始终在低水平徘徊。造成这巨大差距的根源是什么?长期以来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解释。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提出了比较利益论,克鲁格曼等提出了规模经济论,戈斯钦克伦和维农等分别提出了技术差距论和产品周期论,等等。这些理论都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各国差距的原因,但它们的解释不能完全令人满意。 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的比较利益论认为,各国劳动生产的差异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家竞争优势的源泉。比较利益论解释了许多产业的贸易模式,但以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比较利益论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在朝鲜战争后严重缺乏资本的韩国却在许多资本密集产业取得了成功,如钢铁、造船、汽车。此外,二战后要素禀赋日益相似的工业化国家彼此之间的贸易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量增加,特别是行业内贸易:彼此交换同行业的相似产品,这也与其预期的不符。近几十年来,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要素成本的重要性日益减少,比较利益论的缺陷更是日益突出。 规模经济理论是对传统比较利益理论的一大突破。它既解释了即使不存在要素禀赋差异,贸易也能发生的原因,又解释了行业内贸易之谜:规模经济使然。它指出规模经济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但什么国家的公司会获得这些优势?在哪些产业?它却不能解释。 技术差距论也试图超越比较利益论。按技术差异论,一个国家是否出口某种产品取决于该国是否获得了在该类产品方面的技术领先地位。技术领先的国家出口其领先产品,但随着技术的扩散和技术差距的缩小,其出口会逐渐减少。技术差距对竞争优势无疑十分重要,但该理论未能解释技术差距为什么会出现,什么国家会获得技术领先的优势。

反垄断法原理与实务盛杰民

反垄断法原理与实务 盛杰民 一、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 二、中国的反垄断法律制度 三、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法治理念 一、反垄断法的基本原理 关于反垄断法最基本的原理,或者说要了解它的价值追求和理念,首先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去推敲反垄断法的第一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宣誓性的东西,它不是空洞的,用中国的话来讲纲举目张。那么它这样规定,就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请注意一个词垄断行为。“促进经济效率,维护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后面就是结合中国的实际了,什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那么中间有几个词,一个垄断行为,一个经济效率,一个保护公平竞争,一个叫维护消费者。 (一)反垄断法制止和预防的是垄断行为 第一个,反垄断法,制止和预防的不是垄断状态,而是垄断行为。反垄断法,这部法听起来叫反垄断法,垄断是一种状态,反垄断法不是反对垄断状态,而是反对垄断行为。 换通俗的话来说,反垄断法不是反做大做强,反的是以大欺小。反对的不是富,反对的是为富不仁。反对的不是强,反对的是以强凌弱。所以在中国的反垄断法里面,其实也是贯彻了世界反垄断法的一个趋向,就是由结构主义为主,逐渐的向行为主义为主发展的这么一个趋向。 (二)反垄断法促进的是效率 第二点,反垄断法促进的是效率,讲的是经济效率。这点上,它和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共同点,有不同点。反垄断法,它规制调整的是整个的竞争环境,竞争格局,它追求的是竞争的自由度。不正当竞争法,它规制的和禁止的是某一种不道德的,违反商业道德的,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一些行为。 所以用法律的性质来说,反垄断法它具有公法性质,它维护的是一个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的是整个竞争环境。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私法性质的意义就比较多了。美国一位经济法学家提出了一个观点,特别具有哲理的一句观点——反垄断法保护的是竞争,不是竞争者。 我们的反垄断法说是维护公平竞争,或者保护正当竞争者。请注意,我们不是保护某一个被侵权的具体竞争者、经营者,保护的是整个竞争环境,它的立意,它的价值追求和理念是在这里。当我们也通过民事诉讼,你受到侵权也可以救助,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竞争的自由度。 (三)反垄断法通过竞争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点,一般我们都会问这套法律是追求公平,追求效率。但请注意,这个公平的竞争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促进整体经济效率的发展。反垄断法,它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外在的压力。那么我讲究成本,追求质量,改进工艺,发展科技,做好善后的服务等等,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间赢得了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它是通过这样一个机制,使得企业发展,有限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整体经济得到了发展。所以反垄断法在这里,它是通过竞争,它是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点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所以在公平和竞争这一对矛盾,就是法学界的一个长青话题。反垄断法着重讲的是效率,大家请注意,这里的效率不是指某一个企业的效率,是指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效率和效益。

哥德巴赫猜想分析教案

哥德巴赫猜想分析教案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 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 了以下的想法: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 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费马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 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 如:6=3+3,8=3+5,10=5+5=3+7,12=5+7,14=7+7=3+11,16=5+11,18=5+13,....等等。有人对 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验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 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 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 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 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 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 (Chen‘sTheorem)“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後者仅仅是两 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1+2”的形式。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9+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6+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後证明了“5+7”,“4+9”,“3+15”和“2+366”。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5+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4+4”。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讨论及证明

关于哥德巴赫猜想问题的讨论及证明 mscdy2007@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433773.html, 一、余的分布 对任一自然数列1,2,3,4,……n即为以自然数n为模的余的全集。其中1,2,3,4,……n-1为模n的真余,当数列项为n时,余为0,当余为0时,为n的整余。 其中模n的真余分布值为(n-1)/n,而模n的整余分布值为1/n。 二、自然数a,b对模n的关系 设a>=b;r(a, n)为a模n的余值,r(b, n)为r(b, n)的余值,有下述关系: A 如果r(a,n)为整余,如果r(b,n)为整余,称a,b为同整余(r(a,n) = 0,r(b,n) = 0); B1 如果r(a,n)为整余,如果r(b,n)为真余,称a,b为异余(r(a,n) = 0,r(b,n) != 0); B2 如果r(a,n)为真余,如果r(b,n)为整余,称a,b为异余(r(a,n) != 0,r(b,n) = 0); C 如果r(a,n)为真余,如果r(b,n)为真余,存在下述关系: C1 如r(a,n) = r(b,n),称a,b为同余; C2 如r(a,n) = n - r(b,n),称a,b为补余; C3 如r(a,n) != r(b,n)并r(a,n) + r(b,n) != n,称互为质余。 D 当n为双数时,并r(a,n) = n/2时,r(b,n)为同余时亦为补余。 三、两数和差的关系 当a,b关系为同整余时,r(a–b,n) = 0,r(a+b,n) = 0;即其和、差均能被n整除。 当a,b关系为异余时,r(a–b,n) != 0,r(a+b,n) != 0;即其和、差均不能被n整除。 当a,b关系为同余时,r(a–b,n) = 0,r(a+b,n) != 0;即其和不能被n整除、差能被n整除。当a,b关系为补余时,r(a–b,n) != 0,r(a+b,n) = 0;即其和能被n整除、差能不被n整除。当a,b关系为质余时,r(a–b,n) != 0,r(a+b,n) != 0;即其和、差均不能被n整除。 当a,b关系为D时,r(a–b,n) = 0,r(a+b,n) = 0;即其和、差均能被n整除。 四、质数余的讨论及两数互为异余或互为质余时分布值的讨论 关于质数,令i为自然数列1,2,3,4,……n中之一,当0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一)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一)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地回答了这一理论问题。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介绍,并就其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一组决定因素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它们是: 1、生产因素。它包括:(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2)自然资源。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3)知识资源。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4)资本资源。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5)基础设施。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就成为企业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大竞争优势。 3、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日本机械工具业的优势离不开世界级的数控机床、电动机和其他零件供应商。瑞典在钢装配制品(如滚珠轴承、切削工具)行业中的竞争力源于它的特殊钢行业。除了供货商的竞争力,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也很重要,它们往往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新的竞争方法,从而能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因此,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具有经常的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就会构成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就目前考察,世界上还无一种在各国皆能通行并适用的管理方式。由于各国企业的目标不同,因而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不尽相同。美国企业注重短期目标,而日本和德国企业则较重视长期目标。不同国家有着特色各异的“管理意识形态”,它们帮助或妨碍形成一国竞争优势。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对该国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会迫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进行创新,从而有利于该国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确立。 除上述四个因素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如石油危机)以及其它突发事件。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以上影响竞争的因素共同发生作用,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二、我国竞争优势现状分析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实力的比较太笼统而难于进行,一个国家不可能使其所有企业和行业在国际上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应当从行业(产业)的角度来考察才有意义。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通过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来衡量和检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法检测HBeAg的探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法检测HBeAg的探讨 作者:李熙梁 作者单位:云南省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671000 刊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英文刊名:LABORATORY MEDICINE AND CLINIC 年,卷(期):2011,08(3) 参考文献(1条) 1.梁宝铎;曾真;赵祥胜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间非特异性交叉反应的研究 1995(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王燕萍.詹峰加样方式对竞争法ELISA的影响及其对策[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 2.王建华.唐勇.向军俭.王宏.杨红宇.凌钦婕镉离子多克隆抗体ELISA竞争法的初步建立[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8,21(1) 3.李长贵.周铁群.王剑锋.邱平应用ELISA竞争法检测疫苗制品中残余的牛血清白蛋白[期刊论文]-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2,15(2) 4.成军.孙长责.成玉生.王国政.詹峰不同加样方式对竞争ELISA法检测抗HBc的影响[期刊论文]-临床检验杂志2008,26(3) 5.万善霞.徐修远.王建立.张淑萍间接竞争ELISA检测兔肉中氯霉素残留方法的确定[期刊论文]-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7) 6.杜华.谢闻悦.贺柳杨.赵田.Du Hua.Xie Wen-yue.He Liu-yang.Zhao Tian引起HBV e系统双阳模式的另一种机制[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2) 7.邢冬红.潘菊芬.黄焕军.缪慧单抗ELISA竞争法在测定激素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2) 8.陈先国.支海兵.滕颖牛瘟诊断技术规程中竞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复核试验[期刊论文]-中国兽医杂志2007,43(6) 9.曹红.张国元.魏锦.马春蓉.臧泽林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新喋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19(2) 10.唐中.张国元.郭晓兰.凡瞿明.周彤.邓仁兵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对比分析及意义[期刊论文]-四川医学2004,25(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712433773.html,/Periodical_jyyxylc201103049.aspx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本书核心思想及其架构体系 现代全球化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国家经济持续繁荣是困扰各国研究者和政界精英的难题,而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所著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正是为了回答“为什么基于特定国家的企业在特定的领域和产业获得了国际水平的成功”的核心问题。波特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来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第一,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而另外的国家却失败了;第二,为什么某些国家可以成为它在一个产业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持续胜利的大本营;第三,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不同的企业和政府选择更好的竞争策略,以及更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自然资源。全书的架构体系围绕这些议题展开。全书共分为4篇(理论篇、产业篇、国家篇、应用篇)13章。 理论篇 波特教授开篇便明晰了竞争力的含义和来源,指出生产率(每单位劳动与资金的产出价值)的提高是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紧接着,波特教授展示了增加国家竞争优势的途径和评价其地位的方法的模型工具“钻石模型”。他围绕国家竞争力的评价和构建,将“五力分析”和“价值链”框架中的重要概念有机地应用到本书最为核心的“钻石模型”当中,并对四大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钻石模型”的动态性、互相影响等特点进行了论述。 产业篇 波特教授通过展示四个优势国家、四个优势产业的案例,分析了产业竞争力形成并提升的过程和原因。案例中值得借鉴之处包括德国印刷机产业中集群化、专业化的作用;美国医疗检测仪器产业注重内需及其支持性产业的价值;意大利瓷砖产业发展中,国内市场竞争的意义;在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改善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和刺激生产条件两方面起到的恰到好处的作用等。在第2篇中,波特教授还专门提到了服务业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关系和意义。 应用篇 波特教授在第4篇中,综合讨论了企业战略和政府战略并且依据钻石模型的优劣分析和经济发展阶段评估方法,提出了10个国家的行动指南。 钻石模型”分析方法——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飞跃 波特的“钻石模型”认为竞争力和国家繁荣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作为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包括省、市级别区域的)全球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国际竞争中是否赢得优势,它强调不仅一国的所有行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国家整体的竞争优势及其条件的促成和创建。而国家竞争优势的取得,关键在于以下相互作用,动态连接着的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的共同作用(如下图所示),这四大要素包括: ●(1)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如人工素质 或基础设施的良莠不齐。 ●(2)需求条件:本国市场对该项产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如何。 ●(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这些产业的相关产业和上游产业是否具有国 际竞争力。 ●(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企业在一个国家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 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 (一)需求要素:强调挑剔的国内消费者 波特十分强调国内需求在刺激和提高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第二,波特认为如果一国国内的消费者是成熟复杂和苛刻挑剔的话,会有助于该国企业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的消费者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