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清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当中,地方性的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是必经之路,怎样才能使得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字: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对策

一、财务管理在农村商业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主要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和外部经营环境的状况,对于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和运用进行有效地计划、核算以及监控等工作,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活动。商业财务管理当中包括有预算管理、资本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在市场经济当中,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农村商业银行当中财务管理更是不容忽视。

从农村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的方面来说,进行有效地财务管理是实现银行效益最大化以及经营活动最优化的非常重要的保证。进行科学的规划财务管理体系可以不断地促进银行的资源进行有效地配置,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有效地防止财务风险,从而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础。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竞争正在日趋激烈,使得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正在不断的减小当中,同时由于风险不断地加大,为了能够保证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更够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金融环境,银行必须要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和改革,转变自身的发展思想和目标,制定管理目标和发展战略,从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降低费用的开支以及成本预算,有效地防范风险的发生,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实力,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快速、稳定发展。

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发展现状

1、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当中最薄弱的部分就是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在很大的程度上只是注重核算问题,没有注意到自身的管理状况,导致了管理职能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在进行财务资金投放管理制度上不严谨,导致了资金的过度浪费;财务管理当中对于资金的使用和调用没有有效地监控制度,造成部门之间的成本开支不断地增加,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银行的经济效益。

2、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慢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在农村商业银行当中是非常慢的,网络资源的开发滞后,导致银行内部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办法进行信息的共享;同时,在农村商业银行当中缺乏懂得财务管理同时又有着非常好的信息化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有着不正确的认识,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发展缓慢。

3、对于成本的管理缺乏有效地控制

就目前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当中并没有设立相应的成本管理部门,成本管理的工作交由财务部门、行政部门等部门进行管理,对银行的费用预算的分析和调整没有统一、有效地管理,这种分散的管理控制办法使得银行的成本控制管理有着非常大的难度。

三、我国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相关对策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

在财务管理体制上,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的完善财务体系,增加财务、出纳和会计之外的财务岗位,比如说数据分析员、电算信息管理员等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其投入到财务管理当中,进行认真的财务预算、分析和控制,通过科学的关务管理流程,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

在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上,我国的农村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的垂直管理,在内部实行双线负责制度,财务部门的相关领导要做好自身的工作,以身作则,从而起到模范作用,不断地进行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学习,不断地对传统的用人制度进行改革,实现财务管理的变化。

2、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建立在企业财务的科学化管理上的,建立财务信息化最主要的就是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提供有效地信息平台,增进财务管理当中的现代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财务部门在日常的活动中进行核算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进行手工操作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如果财务人员能够掌握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在日常的管理中可以有效地节约时间,同时还能够减少手工操作造成失误等。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使用相关的财务软件,可以不断地优化财务管理系统,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为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提供相应的发展基础。

3、建设和完善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来说,农村商业银行必须对业务风险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建立起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相互制约的岗位、硬性制度,从而为建设一支有效地财务管理队伍提供制度条件;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的收支、资金的支取部门等进行有效地监管;同时实行财务审计制度和集中招标采购的管理,对于商业银行内部日常的办公用用品等进行审计管理,制定有效地监督机制,防微杜渐,从而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从而保证自身银行的安全。

财务管理是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最主要的核心就是不断地控制和化解财务风险,提高管理层的经营效率,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村商业银行价值的最大化。通过扩大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内容,建立起有效地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银行的预算管理,可以不断地深化财务管理,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淑峨,胡元木,王建业,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科学出版社年月版,2008(03)

[2] 蒋玲,陈毓圭,农村商业银行财务学术前沿课题[J],科学出版社,2009(02)

[3] 万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监督,2008(5)

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牧业是国民经济和政治、社会稳定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较大的比重,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都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而西藏区则是更为典型农牧业模式的经济区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40%,并有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解决好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的发展问题,对于全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就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1996年的全国首次农业普查,掌握了大量科学、可靠、可贵的基本数据,搞清了“三农”的基本情况。本文根据农业普查资料,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对西藏区农村经济的现状特征、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作一简要分析。? 一、发展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农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较为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农村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力得到了一定的解放,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到1996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了38.53亿元,实现增加值21.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1978年增长1.1倍和3.4倍,农牧业经济规模逐步扩大,为西藏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农牧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仍然十分明显,1996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比重仍高达40.6%,由此可见,近二十年来,西藏区农牧业生产形势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农牧业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大,基础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2、农牧业生产攀上新台阶,第一产业的产出快速提高。随着农牧区“两个长期不变”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牧业的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种植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在“一江两河农业综合开发区”的带动下,全区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199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189.5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5.1千公顷,粮食和油料总产分别达到了77.72万吨和3.51万吨。种植业的发展,得益于农业投入的增大和农业科技的综合应用,截止到1996年,全区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了71.4%,机耕面积达7.9%,机播面积、化肥施用面积、农药施用面积占种植面积的比重也分别达到了13.9%、68.4%和45.7%,使耕地的潜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挖掘,效率得以极大的发挥。1996年,粮食平均单产达4051.13公斤/公顷,油料单产达1916.91公斤/公顷,分别比1978年增长61.7%和1.2倍。从 而使种植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地位得到加强,其增加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高达49.9%。二是畜牧业生产成绩显著。西藏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生产是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1996年,畜牧业从业人员38.31万人,牲畜年末存栏达2283.41万头只,出栏(牛、羊、猪)399.98万头只。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畜牧业产出也在不断增加,1996年,牲畜(牛、羊、猪)出栏率达17.9%,比1978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肉、奶的产量达到了11.54万吨和16.6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1.4倍和77.9%。畜牧业经济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已成为农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据测算,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畜牧业占47.8%,农牧民纯收入中畜牧业占19.6%。三是林业生产稳步发展。西藏的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在全国均处于前列。1996年,林业从业人员1004人,创造林业总产值超过了八千万元,实现增加值0.61亿元,成为农业经济中的又一重要产业。四是渔业生产开始起步。近几年来,以城市郊区为主要生产基地的渔业生产突飞猛进,极大地繁荣了城市市场供应。 3、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1996年,西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75元,比1978年增长4.6倍,而且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的资料显示,1996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自行车69.17辆、缝纫机41.67架、收音机和收录机69.58台,而且摩托车、电视机、照相机和洗衣机等现代耐用品也已走进农村普通百姓的家庭,每百户拥有电视机已超过10台,这在二十年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目前,农牧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生活质量正在逐步得以改善,消费结构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农牧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已由1985年的269.60元提高到1996年的733.02元,增长1.7倍,且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食品消费下降3.1个百分点,衣着和日用品等其他非食品消费分别上升了1.1和2.0个百分点,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沿海地区微企业持续经营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研究选题依据: 1.国内外有关的研究动态本课题涉及的理论部分,从目前国外文献资料来看,关于对小微企业的研究还是属于比较新的,而且研究小微企业的领域大多数文献是以小微企业的融资方面为研究领域的。霍尔斯特德·艾莉森的文章《以学习型社区的倡议或增长的鼓励措施来吸引微型企业》(2004)以微型企业在产业园中的人力资源利用为基数,利用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来验证人力资源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从而提高获取信贷机构贷款的可能性。比塞尔·米安妮也在自己的文章《对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连续资本支持》(2005)中利用计量模型来验证人力资源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结论。我国对小微企业的研究也比较集中于融资方面的领域,而且是集中于机构方面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当前国内相关的研究起步晚,但进展快。很多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其他组织的个人都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包括:魏国雄在《商业银行如何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2005)指出商业银行要更广泛、有深度地开拓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就必须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更有效率的适应开拓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王文烈在《中型银行小型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模式研究》(2010)指出,商业银行对小型企业金融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是当前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如何在不违背商业化原则的基础上,既支持小型企业发展,又符合自身利益,是今后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虑的。 2.理论及实际意义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简单探讨当前以沿海地区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我国小微企业持续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简要分析其相关对策,得出如何帮助沿海乃至我国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结论。为在新时期的经济环境下,更多想了解这个企业群体的人或者小微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多一份参考。再且,2011 年我国江浙一带不少小微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势必会有更多的人和相关机构单位关注和研究这一群体。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以论文课题的形式来研究这样的热点,更有现实的必要。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1. 主要内容第一部

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及对策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30多年中,小额贷款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05年作为率先开启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五省市,山西、四川、贵州、内蒙古、陕西旗开得胜。银监会于2008年颁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开展。随后《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以及《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相继出台,进一步规范管理小贷公司的业务行为。本文以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小额贷款公司方面的理论研究为基础,对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归纳。在此背景下,分析当前小额贷款公司显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希望有助于小贷公司发挥扶助三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实作用。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小额贷款的定义上。19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率先提出小额贷款这一概念。随后世界第一家穷人的银行格莱珉银行成立,成为现代信贷模式创新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随着玻利维亚团结互助银行、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印度互助小组等迅速发展。小额信贷模式也在世界范围内逐

步推广。Morduch(1997)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无须资产担保的小额贷款模式,直接发放比较高利率的贷款给贫穷农户以解决融资难题。Timothy-G(2010)认为小额信贷是一种为个体工商户或中低收入者提供储蓄及贷款服务的经济途径。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2011)定义小额信贷是指为帮助贫困者实现生产、经营、消费方面的需求,而为其提供储蓄和贷款服务的一种模式。 国内对小额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小额信贷定义上,杜晓山(2001)提出小额信贷又称微型金融,是指为低收入阶层(包括贫困户)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尽管存在着多种模式,其本质都是提供稀缺的资金要素给传统金融忽略的低收入人群。何广文和李莉莉(2011)基于对小额信贷市场强烈需求的研究,得出大型商业银行可通过合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间接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结论。对于影响小贷公司的发展因素,杨小丽和董晓林(2012)依据对江苏省246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分析,提出过高的大额贷款比例、过于集中的贷款、过高的贷款利率及贷款的期限长等因素会阻碍小贷公司的经营效率提高。罗剑朝和曲小刚(2013)则指出影响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几大因素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监管缺失等。至于只贷不存模式和融资渠道的研究,其热度自小贷公司产生以来从未减弱。杜晓山(2011)和潘淑娟等(2011)指出小贷公司可借助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来

农村小额贷款风险成因及解决方法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 近年来,基层法院受理的金融纠纷案件大幅上升,且基本上是农户小额贷款案件。笔者对近年来审理的农户小额贷款案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农户小额贷款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作如下分析。 一、农户小额贷款案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信用社在通过诉讼方式催收借款时未认真审查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有些当事人已不具备主体资格,增加了贷款回收的风险。 2、信贷人员在发放贷款时审查不严,有些借款人假借他人之名与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致使贷款最终无法追回。 3、金融机构贷后监督机制不健全,贷后疏于管理,甚至不予催收,待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或临界时,才发现借款人甚至保证人均下落不明,贷款回收无望,形成不良贷款。 4、有些信贷人员素质低下,为逃避责任,在明知借款合同或保证合同上的签名虚假时,声称借款人及保证人下落不明,要求法院利用公告方式送达相关法律文书,或在借款人、保证人收到相关法律文书后阻止其到庭,使得一些当事人认为合同上非本人签字,与己无关,即使收到法院开庭传票也不到庭,使审判人员很难识别真伪,容易形成错案,导致当事人上访或申诉。 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1、自然及市场风险。小额贷款的对象基本上农民,农民贷款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的投入,而种养业又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受自然及市场影响较大,存在着较大的自然及市场风险。一旦农业受灾,农业减产,产品销售受阻;将直接导致农民减产,还贷能力减弱。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加上贷款对象点多面广,一旦遇上,农户贷款就难以清收,农业的自然及市场风险将直接转化为贷款风险。 2、贷款调查不到位,部分村农户资信评估存在形式主义现象。目前,农户小额贷款审查和信用评级主要依靠村委和农户,但村委会和其成员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难免掺杂一些人情关系等成分,使资信评估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而信贷人员又缺乏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深入调查,有的农村信用社在核发农户贷款证时,主要基础资料靠村组干部代为填报,信贷资料残缺不全。有的信贷员在放贷中,只采取听村组干部对贷款农户的口头介绍,看村组干部报来的残缺不全的基础资料,甚至凭贷款户近年还贷感觉等。由于信贷人员调查不深入,对贷款户情况掌握不够,造成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居高不下。 3、办理贷款手续时审查失误,造成责任落空的风险。农村信用社在办理农户贷款手续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只凭借款人提供的身份证明、印章办理手续。表面上看似乎手续严密、完善,实际上因农户贷款证一旦转借他人、被他人盗取、骗取,就形成冒名顶款。在联户担保贷款中,也存在担保人未到场,其印章、签字、手印全由一人操办,并未真正完善担保手续。这些贷款一旦逾期,极易导致责任落空而形成贷款风险。另外,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户担保贷款比较容易取得,一些工商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在通过正常渠道难以获取贷款的情况下,以企业负责人、会计、内部职工等个人名义,以农户贷款的小额信用贷款,联户担保贷款等方式向农村信用社获取贷款,用于企业开支使用,一旦企业无能力归还贷款或破产,就形成纠纷难断的贷款风险。如去年受理的8起小额贷款案件即是以企业负责人、会计,内部职工等个人名义,以联户担保贷款的方式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涉案金额达200多万元,现该企业申请破产还债,该贷款纠纷难断,形成贷款风险。4,贷后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贷款管理滞后。贷款检查是贷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环节。为降低贷款风险,农村信用社应加强贷后检查工作。一方面农户贷款额度小、对象广、分布散,行业杂,而信用社信贷工作人员力量不定,削弱了对农户小额贷款的到期清

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实践育人模式研究 一、高校开展实践育人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1.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认识论上处于优先地位。实践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和我党的教育方针历来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子与体力相结合”。通过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范畴。 2.现实意义 实践育人对于大学生和高校本身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有利于健全高等学校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实践育人的内涵及其目标 所谓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激发学生课外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热情和兴趣,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各种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促进他们形成高尚品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方式。 高校开展实践育人,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讲,其目标首先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其次,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再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关怀,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应对挑战。从高校的角度来讲,其目标是要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形成实践育人的合力,最终形成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实践育人模式。 三、实践育人的应用方法——以某校航海类专业为例开展实践育人模式探索 航海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专业,航海类专业人才不但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因此需要在现有航海实践教育的基础上,根据21 世纪对航海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通过改革实践教学教育环节,加强对航海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1.坚持工科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实习相结合的模式 1.1师资、设备保障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存在问题与建议 主要表现为: 一、村庄布局散落,土地资源浪费较大。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全乡先后历经过多次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但行政村的设置始终没有改变。全县大多村庄依地理位置分散居住,同时,新居落成占用了不少可耕地土地资源,旧院闲置却没有得到复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空心村”,造成土地资源极大浪费,也影响了整体村庄的视觉效果。 二、水源受到污染,人居饮水质量堪忧。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经济发展所迫,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一些企业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排污管理不达标,导致部分地区水源受到污染。全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总量较大,规模不够,散养多,粪便随意排放,加之农药、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农村居民饮水不仅出现量的短缺,而且引发质的下降。农民环保意识较差,随意丢弃不降解垃圾,随雨水深入地下,地下环境日益恶化,10米以内水质水垢较多,严重影响群众健康。 三、公共资源短板,城乡“二元”差距明显。全县各方面专业型人才匮乏,引进机制不优,普遍呈现青黄不接问题。与城区相比,全县各乡镇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表现在:全县完全制中学基本集中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偏远行政村许多家长放弃农活,专职陪同孩子上学;各乡镇医院和村级卫生室病源稀少、门庭冷落,县城以上医院排队就医、人满为患;农村文化、体育、娱乐、休闲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开展的文化活动有限,农民文化生活贫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较多,农民兼职化、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趋势

较为严重。 四、垃圾随意堆放,卫生整治缺乏长效机制。当前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依然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露天堆放较多,房屋周边乱搭、乱建、乱堆现象严重,个别试点村虽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但村民自觉性较差,清运垃圾过多依赖于政府集中整治,清运时也是拉送到沟渠地带,随意堆积,给临近河渠带来污染。厕所多以旱厕为主,就地挖坑,夏季蚊蝇到处乱飞,很不卫生。部分村庄养殖大棚建设在村子中间,畜禽粪便给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大气带来较为严重的污染,对农民群众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五、房屋建筑传统,居住质量整体不高。除城区建筑住房有统一规定和质量标准要求外,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房屋建筑都缺乏整体规划和可参照建筑质量标准,往往根据宅基地朝向和自己的喜好进行修建兴建,布局较乱。抗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能力差,美观性和建筑质量都有待提高。 六、村民出行不便,村内巷道硬化率低。全县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道路修建不归一个部门修建,各行政村的村内巷道硬化普遍参差不齐,标准不一,断头路较多,衔接性差。自然村村硬化率较低,部分自然村村内巷道没有硬化。一到雨季,泥泞的道路给广大村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二.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舒心。 一、加强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布局调整。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为目标,以优化村庄和农村人口布局为导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小额信贷于20世纪70年代发端于孟加拉国,旨在面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农村扶贫的一种有效金融工具。90年代初,我国引入小额信贷,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小额信贷试点的初期阶段;二是小额信贷项目的扩展阶段;三是全面试行推广小额信贷阶段;四是进入探索“商业性小额信贷”的全新阶段。随着我国小额信贷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非政府组织(NGO)小额信贷、农行/农发行(国有银行)开展的扶贫贴息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小额信贷、城市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开展的小额信贷项目、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的小额信贷、邮政储蓄银行开展的小额信贷、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展的小额信贷、股份制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等多种类型的小额信贷。小额信贷,在扶贫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普遍欢迎。 然而,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难点在于小额信贷的各种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操作风险等),直接导致我国农户小额贷款困难,农户小额信贷市场普遍存在低覆盖率,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能否得到有效管理和化解,不仅关系到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农户增收的扶持资金能否得到保障,而且关系到农村信贷市场秩序稳定以及农户小额信贷今后可持续发展,最终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状况出发,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了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利率风险及管理;从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治理结构入手,分析其要解决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并从小额信贷机构主体角度提出风险管理的方法;分析小额信贷客户信用等级评分方法及信用卡评分模型,按照评分等级进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介绍国际小额信贷成功监管方式,分析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监管面临的挑战,借鉴国际小额信贷机构成功监管经验,提出中国小额信贷机构有效监管框架;通过小额信贷风险形成原因分析,最终提出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策略。论文既包括小额信贷风险的基本理论,又包括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实践探索;既有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现状、类型的考察,又有小额信贷风险形成原因的分析

育人模式改革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育人模式改革大讨论活动总结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亟待探讨和解决的新课题。如,视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学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去培养人才?如何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整个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社会共同期盼的创新型人才?这些也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最核心的教育改革,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切入点,使人才培养模式有新的突破。高等教育必须围绕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首先还得回归到大学的本源来思考。到底什么是大学?徐显明教授在上任山东大学校长后有一段精彩讲话,可谓推心置腹,令人感慨:大学,即为大学之“大”,和大学之“学”。大学之大,首在大德,其次在大学问,最后还在于“大树”(好的学统)。大学的学,首先是学府,不是政府,不是食府,不是企业。不能是服从模式,不能是利益导向模式,应是学术导向,要高度关注学人,即学者和学生。要用学术的标准,来秉承学术的理念,促进学校的发展。高校培养人才要有理想、理念,否则就会失去目标,失去坚守。一所真正的大学,应该成为思想的高原,科学的殿堂,人才的摇篮,精神文化的守护者、引领者。现在在一些高校泛滥起来的学术造假、学术功利、浮夸是对大学这块圣地的玷污与亵渎,是不为社会、不为良知所容忍的。所以,大学是学府,理应维护学术、学者、学人的利益,坚守良知,维护正义,不能随波逐流,随世俯仰。大学应永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本科教育为本,把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置于突出的、首要的地位。 眼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从注重数量规模发展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型期,当务之急是要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育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本的转变;实现以传授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变。要把教的创造性留给教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教师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的创造性恰恰要反映在教书育人的每个环节中。我们的教学,不只是为社会完成共性教育的任务而存在,而应使学生张扬个性。教师工作的价值应体现创造性;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学会学习,而不只是通过学习学会知识;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该科学、多元,启动和提升人的自主、创新意识,而不能简单成为褒贬学生的手段。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健康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定的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过程。教学过程有四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与传统的教学过程相比,现代的教学培养过程必须发生一些变化。教师和学生不能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应该能够平等对话,相互质疑,甚至相互批判、启发,共同指向学术的深入和一种共同为学术而献身的境界。 第一,大学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导与关键因素。要以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为根基,以师德为保障,以教学专业的热情为调节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有效地把其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活动内容,即融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进入学科的前沿。同时,用科研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研究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其次,要真正弘扬师德,让校园溢满大爱。在近年师德弱化的现实面前,要大力弘扬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是一种大爱,只有在浓浓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及建议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流转规模经济保障制度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分散经营为主要特征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呈现出的分散性已越来越无法适应以市场化、规模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土地流转问题,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流转认识不足。大多数地方重视不够,对土地流转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是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由于农村养老、医疗等事关农民生存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很高,一般不会转让承包地,“种田养家”“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转出土地。二是基层重视程度不够。基层干部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研究不深、宣传不够、引导不力,造成土地流转无人监管,农民流转土地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极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4700字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极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4700字 摘要:农村小额信贷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供给渠道,但是随着这项工程的进行,贷款利率、缺乏监管、贷款品种单一、风险大等一些新的问题开始浮现出来并成为阻碍小额信贷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文章就其中比较普遍和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根据国外的相关经验和对国内相关政策的理解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村金融;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市场力量的不断成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飞快的发展,农村发展中的资金需求也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每年资金需求缺口约为1万亿元,农村发展中的资金供给不足,将深刻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三农”国策的顺利实施。如何解决农村地区的资金缺口问题,普遍推广小额信贷不失为一种良策。 小额信贷从国际流行观点看,是指专向中低收人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它通常具有额度小、期限短、分期还款、不需担保或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等特点。

国内的小额信贷始于1994年,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截止到1998年8月,政府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已经在全国22个省的605个县开展,发放贷款6亿元。到1998年底,投入资金总计10多亿元。政府项目规模较大的省(区)有陕西省、云南省、四川省、广西自治区、贵州省等,到2021年底,累计发放扶贫到户贷款250亿元,累计扶持贫困农户1715万户。 一、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的问题 (一)放贷主体缺少金融监控 目前我国的小额信贷根据放贷主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国际资助为资金来源,以民间或半官半民组织为运作机构的小额信贷试验项目;一类是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还有一类是以农村信用社存款和央行再贷款为资金来源,以农信社为运作机构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社贷款。第一类项目的主要矛盾是长期发展的合法性问题没有解决。如何把这类机构纳人正规农村金融机构中,对其行为进行金融监管,是解决这类项目问题的关键。从目前来看,这类机构项目由于利用的是非政府资金进行扶贫活动,一般不吸收社会存款,作为小范围内的短期项目是可以进行利率灵活性的运作的,但如果作为长期生存和推广发展的金融活动,那么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稳定其运作规程,使之规范化,才能有利于农村金融稳定的发展。而第二类项目可称之为“政府主导型”项目,它的基本目标是实现政府的扶贫攻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莉 中国农业银行齐齐哈尔分行计财部 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的金融服务行业日臻繁荣。除国有银行之外,还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如北京银行、青岛银行、哈尔滨银行等,这使得人们对于金融银行服务有了更多的参考性与选择性。在商业银行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其在财务管理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笔者则首先介绍当下我国商业银行再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相关对策 前言目前,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较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见的五大国有银行之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也得到迅速发展,业务范围越来越丰富,营业网点众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当前商业银行正处于内部机制的转型期,因此在自身的财务管理上尚且存在着不足之处,针对于此,笔者展开了相关论述。1.当下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上出现的不足1.1就财务管理体系而言,相对滞后我国商业银行在其财务管理上大多坚持传统的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模式,通俗而言就是商业银行总行负责本行财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而下属分行的财务管理人员负责本分行财务的核算与管理。这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的机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导致了大多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的权力上相对分散。不利于总行对于下属支行的集中综合管理,同样也无法形成相对完整连贯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而使商业银行难以充分发挥整体上的优势。分级管理的机制,在权限下放的同时,也使得分行的财务权限明显过大,总行还没找到合适的制约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致使总行统筹能力削弱,导致系统内资源难以均衡,财务管理稍显混乱。1.2就财务管理理念而言,缺乏创新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与完善,商业银行形成了众多的营业网点,极大程度上满足了银行客户的不同需求。业务的发展需要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跟进,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个别商业银行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理念片面的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而商业银行不同于企业,商业银行运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去实现银行的盈利性。一方面,商业银行高层领导在财务管理问题上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即缺乏战略成本管理意识,因此导致了商业银行无法从战略经营的角度与统筹全局的高度同银行的收支状况相联系;另一方面,从上至下的成本管理理念很难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缺乏对于银行各项收支审核的执行力,开源节流的成本管理理念还需加强。1.3就财务管理方式而言,有待更新就我国现有商业银行在其财务管理方法上同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落后,笔者认为这种落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财务管理上依旧采用相对传统的会计方法,也就是财务会计方法,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对于财务管理往往是一种事后管理,也就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一种事后报告与监督的管理,而对于财务问题出现之初却缺乏必要的监督,从而导致财务问题无法做到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我国商业 银行在其成本预算方式上有待改善,笔者发现当前我国为数 众多的商业银行依旧采用传统的预算增量法,对于银行财务的实际需求与现状却没有充分考虑,从而很容易导致预算过度,形成资金的浪费。 2.商业银行实现财务管理优化的对策2.1不断更新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科学财务管理理念的指导,因此,商业银行应当树立科学可行的财务管理理念,实现银行财务管理工作同现实中的财务管理实践相结合,并且切实将银行的发展战略理念同财务管理理念结合起来:首 先,在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上,应当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毕竟商业银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其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会计的常规日报表,而是要对于银行的整个财务活动做到统筹兼顾,增强财务的预测与计划工作;其次,应当实现银行由分块核算理念到分客户、分项目、分产品等条线核算理念的转变,目的就是实现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贯穿整个过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 商业银行还应当实现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变,积极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减少银行不必要的资金损耗。2.2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就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核心工作而言,就是确立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保证商业银行财务各环节的有效运转,为银行实现利润创收奠定基础。因此,应当针对于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银行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及财务活动现状,进一步明确银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工作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正是商业银行坚持产权科学运作的体现,同时这也是对于商业银行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一种尊重与保护。2.3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体系 想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应当对于银行各部门中的具体职能予以明确,坚持围绕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进一步强调各个业务部门间组织架构的转变,从而形成一个权责明确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财务的集中高效管理;其次,商业银行还应当构建双线管理与纵向管理的财务管理体系,切实维护财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实现财务管理的人员管理以及控制职能管理;再次,商业银行还要逐步构建并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完善,保证银行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为银行领导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获取相关的信息提供良好的网络保障。商业银行的网络信息系统还应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及工作的透明度,最终实现其管理水平的提升。3.结束语综上所述,商业银行要想实现自身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首先要强化其财务管理工作,然而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笔者通过以上分析较为详细阐明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工作上所存在 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应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略尽薄力。参考文献:[1]王慧.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矛盾与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2]和普霞,廖沁芳.浅析财务管理目标[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01)学术论丛 44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步伐,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方针。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业务。农村信用社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放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盈利业务,农村贷款的规模和质量事关农村信用社经营和生存发展。因此对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研究有重大意义。金华地区由于义乌这个国际商贸城经济的带动,金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对象也不仅是农民,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也开始增加,关于信贷风险防范的研究有着实际意义,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本文通过对国内对信贷风险防范的研究,结合金华的当地情况,分析研究总结出适合金华的信贷风险防范对策,使金华地区农村信用社以及当地经济更好发展。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村信用社是与农民联系的桥梁,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在农村经济政治的稳定上发挥了巨大作用。发放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主要资产业务,是获取利润的主要途径,要使农村信用社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如何有效的防范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仍然备重视。 1 国外研究 自70年代,孟加拉乡村银行就创建了小额贷款的模式,对贫困人口提供小额贷款。传统认为,向穷人和小型经营活动发放贷款是会有较大风险。自1976年以来近二十年来的孟加Grameen Bank的实践,证明穷人同样是银行可接受的服务对象。所以把穷人不作为贷款对象不是风险防范的内容。Adams,Graham and和Von Pischeke (1984)提出Ohio学派认为利息补贴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上述缺陷负责。1998年Gulli发表的文章中说到,改善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应该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机制。在1989年,Suzanne Pinson发表Credit risk assessment and meta-judgment认为运用信用风险评估来防范风险过于复杂,且涉及的性质是不确定性的判断程序。提出运用评估业务风险模型来表示专家的战略推理提供动态的解决策略。在发达国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都是一些小额信贷,其面对的人群一般都为农

“‘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成果报告概要(1)

“‘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成果报告概要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2010Jg228 山亭区实验小学,主持人:王峰 课题组成员:王莉、王佃讯、李飞、费文莉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构建了新的课程培养目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风气。要求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培养学生具有法制意识、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等。即强调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其次,《素质教育论》中鲜明地提出,素质教育离不开个性教育。再次,如今是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使得各种思潮涌进,对少年儿童影响之深。加之计划生育国策,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不良习气。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新课程培养目标,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形成良好的习惯,使何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并为其终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为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目标和研究课题。 我校自建校二十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借鉴和吸纳各地各校成功的思想和经验,提出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发展特长”的育人宗旨,在学校教育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先后进行了《养成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听音乐想象作文》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引起较大反响,得到专家权威认可,开展“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建设高品味校园文化,创建教育品牌、特色,我校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了“‘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略)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三点一线”育人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即围绕“学生发展”这条主线,从学生的习惯、智能、技能三个维度进行培养和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主要观点 本课题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归纳为习惯、智能、技

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我将在调研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向与会各位作 以简要的汇报交流。 一、总体印象 从调研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农村公路 建设事业大发展的时期。市、县、乡、村各级都抢抓国 家加大对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历史机遇,切 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各级 领导高度重视。县乡各级都把农村公路建设列上重要议 事日程,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夯 实了工作责任,强化了工作措施,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 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积极破解资金难题。农村公路 建设投资非常大,仅靠县乡财力远远不够。为解决资金 问题。各县想千方、设百计,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的同时,县上也都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落实配套资金,同时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筹资筹劳,缓 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压力。三是建设标准高质量好。在 农村公路建设中,牢固树立了质量第一的观念,坚持项 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等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保证了农村工路建设质量。四是建设成效十分明显。所 到的几个县以国省道为骨架、以县乡道为支撑,以通村 道为延伸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特别是通村水 泥路从无到有,建设势头十分迅猛。五是后续管理积极 跟进。县上都分别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局和乡镇农村公 路管理站,有的村上还配备了农村公路管理员,不断加 强对乡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保障乡村公路安全畅通。 二、存在问题 虽然“十一五”以来,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巨大,但 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前几年农村 公路建设主要集中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镇村,下一步要 建通村公路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地处偏远的村子,自然条 件差,建设里程长,工程难度大。二是随着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和投资加大,而财政的配套能力和群众自筹能力是有限的,资金 不足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问题。三是随着国道 “治超”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超载车绕行到县乡公路 上来,对公路造成的破坏日益加剧。四是农村公路管理 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通村公路重前期 建设,轻后期管理,公路养护的队伍和力量薄弱。 三、几点建议 1、重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统筹规划。围绕与国省道

农村扶贫小额贷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农村扶贫小额贷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近期,我们在某县开展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落实专项调查时,发现这一惠民政策执行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未能发挥金融扶贫政策应有效应。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政策执行滞后。根据省政府文件规定,扶贫小额贷款自2015年11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我省实施的整体情况是:截止2017年10月,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29.6亿元,放款额和贷款户数均居全国前列。此次审计调查的该县,首笔扶贫小额贷款于2017年8月才获批,该县相关金融机构执行金融扶贫政策严重滞后。 二是财政投入不足。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政府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合作银行按照不低于风险补偿金1∶7比例进行放贷。2017年,该县投入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仅300万元,按1:7的比例,金融机构最大放贷金额为21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投入不足。三是金融机构惜贷。审计调查发现,2017年该县际发放扶贫小额贷款717万元,占应放贷金额34.14%,帮扶贫困户195人,仅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扶贫小额贷款扶持不到位。该县金融机构承诺的“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10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扶贫小额贷款”,但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顾虑,担忧贷款风险,放贷极为谨慎,不会轻易为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且金融机构为了分散风险,大幅度减少单笔贷款额度,扶贫小额贷款出现“微贷”化现象,有违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初衷。如某镇2017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9户,贷款金额为0.3万元的有17户。 四是贷款门槛过高。根据相关规定,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实现“10万元以内、3年期限、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信用贷款全覆盖。审计调查发现,该县金融机构在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时设置较高门槛,违规设置附加条件。如某农商行要求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贷款时,要提供公务员担保;贫困户夫妻一方办理扶贫小额贷款,需要配偶签署连带责任担保书,并出示个人产业证明。如某贫困户贷款3万元,银行要求其配偶出具“转让山羊46头、估价2.73万元”的财产证明。 五是违规“搭车”借贷。相关政策规定,扶贫小额贷款的扶持对象是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利息按基准利率计算,财政全额贴息。审计调查发现,该县存在少数非建档立卡贫困户“搭便车”贷款现象。如某村贫困户贷款5万元,金融机构信用调查表显示其本人及妻子均在浙江打工,该笔贷款系他人借用贫困户身份“搭便车”贷款。 六是信贷力量薄弱。相关政策规定,扶贫小额贷款实行“包干服务”制度,各相关金融机构应配备合理的金融服务力量,确保扶贫小额信贷精准合规发放。审计调查发现,金融机构投入扶贫小额信贷力量薄弱。如某农商行乡镇支行在各行政村设置了金融服务站,但全镇仅有2名兼职人员(含行长)从事扶贫小额贷款业务,各村金融服务站长期处于无人状态,大量贫困户授信档案无法建立,各村金融服务站形同虚设,难以实际开展扶贫小额贷款相关工作。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动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等有着重要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促进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审计建议:一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扶贫政策环境。政府扶贫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将扶贫金融服务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扶贫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沟通,主动承担扶贫工作。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要主动对接扶贫项目,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增加扶贫小额贷款的投放。各金融机构要把精准扶贫作为自身业务拓展的战略机遇,在扶贫政策指引下探寻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竞争力。人民银行等金融监管部门要定期开展金融扶贫工作专项检查,督促各金融机构服务大局,把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保障体系。一是综合运用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扶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扶贫领域;二是设立扶贫专项基金,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