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研究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研究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研究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分析研究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从多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流动不断加快,大批农民离开自己多年赖以生存的土地,到外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务工就业,由此形成了我国历史上一股前所未有的“民工潮”。劳务输出已经成了许多农民支付谋生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他们供家人生活、子女升学的重要经济来源。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子女的教育问题。现在,人们在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这些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中央和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加强流动人口(包括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笔者在下文中将探索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与此相关的生活等方面问题,探索对他们的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概述

“留守儿童”这一概念在1994年第一次提出时是针对父

母出国留学、工作而被留在国内的儿童。[1]这和现在“留守

儿童”的概念不尽相同。城市中有些因为父母在外经商、求学或任职,或者出国务工等原因,也存在为数不少的城市留守儿童。但是在我国,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有很大差距,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与城市留守儿童的概念也不尽相同。[2]留守儿童与流动人口子女也不能等同,流动人口子女应该包括留守儿童,除此之外,它还包括另一个群体一一流动儿童,即被父母带到父母打工所在地生活、学习的儿童。本研究所研究的对象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不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接受父母监护,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代为监护或独自生活的儿童。

留守儿童与常态儿童的差别主要在于孩子的父母及主要亲人外出而导致的家庭责任无法落实、家庭亲情无处寄托、家庭监护严重不力等。留守儿童正处于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而他们的父母却远离家乡,家庭对他们来说,徒有其形,他们难以受到父母的关心和教导。这些因素,使得在教育基于此相关的其他方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阻碍他们的身心发展。目前已有多项调查与研究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堪忧。[3]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心理问题、

思想道德问题、教育问题。

(一)心理问题

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也是维系亲情和儿童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对

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出外谋生是他们迫不得已的生存选择;而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也是被动做出的选择,他们只能默默承受父母给他们安排的这一切。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成长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缺少父母的直接关心呵护和引导,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周宗奎等同志的研究发现,65.9%的被调查老师都认为外出务

工者的子女在父母外出后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是突出,尤其是小学生表现明显,女生比男生更突出。有60.6%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绝大多数情绪上有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问题也比较突出。[4]父母外出务工,使留守儿童失去了以前父母在家时对他们的关爱和亲情,也感受到了由于主要家庭成员的缺失而带来家庭气氛的冷清和落寞。有些留守儿童有意无意地拿自己和村里那些父母都在家的孩子相比,而这种对比往往更让他们感到内心的孤单和失落。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必然会给他们思想道德和智慧素养的成

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思想品行问题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认为,个体品德行为的发展是一个从自律向他律的发展过程,在儿童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初始阶段,“他律”(包括教育、引导、监督等)发挥关键的作用。[5]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

惑、罪疚感的态度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

定性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学校、家庭等的引导和管

束,其品德行为的发展难免出现问题。

1.道德认识模糊

道德认识(Moral Cognition)主要指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非观念的认知,包括对道德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6]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平时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们将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而隔代教育最容易出现的就是“溺爱”现象,过度迁就孩子,导致当长辈稍微不满足自己的需求,就大哭大闹,甚至打骂长辈或负气出走。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因为留守儿童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人生价值观,其行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如果不对其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必然会导致留守儿

童思想道德方面的堕落。

2.道德行为较差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7]他是人的道德认识的外在具它是人的

品德作评价依据的外在具体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与“非道德行为”相对的。的不良道德行为主要表现在:爱撒谎、骂人;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打架斗殴;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甚至有少数人犯法等。[8]周宗奎等人的调查发现,有74.8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的品德差了”,有68.7%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违犯校纪的

更多”。 [9]这些调查说明,留守儿童比飞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

问题要多一些。

(三)教育问题

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存在,必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造成不良

影响,使得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教育问题。

1.学习环境较差

人依赖于环境而生存,在环境中接受教育,学校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条件远远比不上一些城镇地区。学校作为一个微观的社会环境,给学生传递着各种科学知识的信息,它也同样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交流,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促进学校的教学活动。而在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电脑等科技产品都是奢侈品,难得一见,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电脑知识,科学地认识、使用网络,而且也不利于教室门获取游泳的知识来补充教学,势必会影响整个学习的信息获得和更新,这也必然会

阻碍学生知识面的扩展。

2.学习督导不利

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自觉性不强,有些儿童还有各种学习困难,因此除了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引导外,家长或亲人的督导对其学习也十分重要。但是,留守儿童受到的这方面的督导十分薄弱。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后,除了偶尔电

话、书信联系外,无法对子女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的督导;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时间安

排、行为方式的不同,学习督导的方式、力度和效果也完全

不同。例如隔代监护则往往因为年龄相差太大,身体虚弱,没有精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管理。且大多数隔代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也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指导。总之,父母外出务工的儿童所能收到的学习督导肯定要比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所受到的督导弱。

三、对策和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社会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农村外出务工的群体还将继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还会更多。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已引起政府、学校、家长、社区等多方面的关注。呼吁协调各方面因素,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

童,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很多研究对策所提出的。(一)从解决“三农”问题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和民工问题,彻底改革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二元经济体制。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打破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在保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差距。当二元经济变成一元经济,“三农”问题和农民工问题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将

逐步减少甚至最终消失,留守儿童问题也就不存在了。(二)留守儿童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

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

的渗透性,决定了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留守儿童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千方百计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首先,留守儿童家长应该从长远着想,以开明、积极的心态,为孩子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孩子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学习;其次,在外出务工之前,要考虑好监护人是否有责任感、,能否做好孩子的监护工作,考虑到受委托人的各方面条件和环境是否适宜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家长要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注重与孩子的情感沟通,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使

孩子感觉到父爱母爱。

(三)农村学校应树立素质教育理念,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及其

心理健康

学校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场所,农村留守儿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学校应在自身职能范围内,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学校要专门制定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计划,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设置亲情教育课、创办模拟家庭、结对子等,保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有效地进行,落实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并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之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以提高教育的时效性。[10]

四、结语

总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教育问题较多,如果这些孩子没有教育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将流为空谈,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将难以实现。因此,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和儿童家庭及教育研究者应当共同努力,多元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方方面面的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适应当前新情况、新任务、新形势的工作思路,切实解决好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从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一张.留守儿童[J].瞭望新闻周刊,1994(45):37.

[2]周福林,段成容.留守儿童综述[J].人口学刊,2006(3):33—35.

[3]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6):62—64.

[4][9]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1):75,75—76.

[5][6][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06—307,307,314. [8][10]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57,264.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成 自世纪初,许多有志民为改善自家生活状况,纷纷入大中城市寻找工作,些人中却有相当一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只能将其留在家。这些儿童在他们成长的关键阶远离父母,得不到本应享受的天伦乐,受不到应受的管束,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的群体——“留守童”。这部分孩子的年龄本在12到18岁间,这一阶段的学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正是人一生当中的逆期。由于他们不能父母共同生活,在思想与行为上缺有效的管理,当行为出现偏差时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校正,成了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放纵型另一类是自卑孤僻型。 二、解决农村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方面的问题,其实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教育中出现的必然现象。要解决这问题,不能仅仅靠学校教育部门,其实它牵涉到学、社会、家庭和政府四方面,我们要从以上四个方面来寻解决的对策。 1.府方面。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策方面采取措施,确保教育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责所在。 一是政府要确保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农村地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步实现全部免费,农村留守儿童能有学上、起学。二是打破二元制的城乡籍壁垒,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籍制度,允许农民工合理流,采取配套措施,让农民工入城市的同时,能

接受他们的子进入城市,并能接受该接受的教育三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在农实施合班并校,集中优势教育资,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校成立相应的教学构,对留守儿童进行有的教育管理。 2.家庭面。家庭是一个人尤其儿童少年成长发展必的也是关键的环境,家教育在儿童教育方面,具有何机构组织不能替代的用。作为常年在外工的父母来说,首先要变认识观念上的误区,认为己抛家别业在外打工钱,只要满足了他们物质上的需要让他们有学上就算到了一个做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流方式,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次,及时了解孩子生活、学习情况。除了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现。其次,还应十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有文化并且有一定任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处,如果没有相当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子女的关心呵护。 3.校方面。学校在农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应主要力量。对于如今学生,除两个假期,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就显尤为重要。第一,作为教育的主方面,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单纯的智力素质教育转变为全发展。第二,在班级管方面,班主任老师要对留守童的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多接近们,并组织学生形成一温暖的家,让留守儿童能切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弥补由于亲情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伤害。第三,在学管理方面,要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测制度,建立留

《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 研究学校:盘县坪地彝族乡官营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自2012 年9 月,我因工作需要调到盘县坪地彝族乡官营小学工作。 我校处在贵州省与云南省交界的农村地区,学生父母外出打工较多,留守儿童占本校学生比例50%左右。他们几乎一年中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10 次,大部分时间就住在学校里,学生住校,我们也住校,工作几乎 是“白加黑”、“5 加2”。第一次走进这里,我被这个校园深深震撼了,呈 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幢幢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教学楼,还有那恬淡的色彩, 我跳动不安的心在瞬间平静了下来,我知道,这座美丽的校园会属于我们,它会给予这里的每一个人,一片绚丽的天空,从那一刻起,我便把它,这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放在了心的最深处,因为它是我心灵的港湾。 这里有很多离开父母的孩子,我们在这里就如同他们的父母一样保护着他们,精心的呵护着他们。 我们在校园里每天都见到那么多的学生,他们大多是10 岁左右的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多么希望老师就像家中的爸爸妈妈一样,把他们也当作自己的“宝贝”,当然你不必亲口说:“亲爱的宝贝”,但只要你能从内心深处把这些学生当作自己的宝贝,也许你的一个“亲亲我的宝贝”的动作是最有力的无声的语言告诉小学生:你是老师的宝贝,你要听老师的话,

认真学习。 在一个被爱包围的环境里,小学生们会觉得学校就像在“天堂”里一样,一个想把“小学生”变成“宝贝”的老师,那他就是宝贝们心目中的 “天使”。你愿意做小学生们心目中的天使吗?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就是我们的宝贝,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就是爱的表现,对小学生就应该“以爱动其心”,“宝贝”二字是在心中。我记得在一次体育活动中,一个小学生不小心摔倒了,我发现他用湿润的眼睛看着我,他要表达的意思简单而明了——老师我摔倒了,我痛,我需要你的帮助。我迅速走过去,轻轻抱起他,先检查一下确定并无大碍之后,抱着他,一边抚摸他的头,一边说:“好孩子不要哭了,要勇敢一点哦”!没想到他立刻停止了哭声,并看着我,好像在说:老师我不哭,我是个好孩子。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点头,并再次摸了一下他的头,就笑着去玩了。 农村劳动力转移,留守儿童增多,教育面临新问题。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求生存图温饱,求致富图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成为他们供子女读书的重要经济来源。 这样一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群享受不到父母关爱,感受不到家庭温暖的特 殊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坪地乡官营村片区在校留守儿童占其学生 总数的50%左右,且根据目前的形势,其比例将会逐年增加。这些留守儿 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不少人心理异常,染上不良习气,误入歧途,因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社会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宜宾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师教育学院07、2 严霞 070902013 一.研究的背景 1、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的限制打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原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现在已经相当严重了,是社会现在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 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2、主要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3、发展走向: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 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112992505.html,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黄琼珍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59期 【摘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有效的沟通,在性格、品德、心理、学业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基于此,分析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发挥学校、政府、家庭的重要作用,加大教育力度十分重要,是提高留守儿童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留守儿童群体人数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衍生了较多社会问题,调查研究显示,留守少年容易成为高犯罪群体,也是罪犯侵害的高危群体,由此可见,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教育,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十分必要,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教育对象,由于家庭因素方面的缺失,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但是很显然由于经费、编制、校舍以及教师思想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很多问题,在本文中笔者举以下三个方面的例子。首先是思想品性问题,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以及物质关怀,很多学生易产生心理上的偏差,对社会看法偏激,崇尚拜金主义,从而在这些思想问题引导下,沾染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问题。其次是学业问题,在笔者调查中发现,多数留守儿童有很多的农活、家务要做,加之受到重养轻教思想影响。因此,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教育缺乏关注,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学习能力不断下降。再次是心理健康问题,有效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健康心理成长,但是很显然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自小缺失家庭教育。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出现紧张、忧郁、自卑等性格特点,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常见问题表现。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1.明确责任,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发挥教育功能,可以提高留守儿童教育质量,使留守儿童可以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因此,学校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十分必要。具体而言,明确责任,发挥学校教育功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建立专门机构,将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专项工作进行,通过建立健全寄宿制,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引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安排专门的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团体心理活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中存在的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使得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落差拉大,人口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大量农村中青年为了改变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而远赴发达地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因为多方面原因滞留家中,因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父母的远离深刻影响着这些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综述搜集整理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初步进行一个梳理,希望有利于理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方便后续学者的研究。一、概念界定 虽然社会各界给予农村留守儿童高度关注,并且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然而就“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仍然缺少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定义(璐叶敬忠,2009),根据不同的研究实地取样情况,以及不同的研究着眼点,对留守儿童的概念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一)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共识 就概念而言,学者均认为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有学者专门就留守儿童的

概念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国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是以流动儿童为参照的,同时指出,留守儿童比流动儿童复杂的多,因开阔视野,从多个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林培森袁爱玲,2007)。 (二)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分歧 当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的概念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 1.父母外出现象 现有的研究对于这一标准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其父母双方长年外出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才可称为留守儿童;当然大多数学者认为,父双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的孩子就可称为留守(罗静等,2009)。 2.留守时间 就留守时间而言,研究者也有不同的角度。有的学者描述过于模糊,如方用到的是长年外出这一词;也有学者用了具体时间,吕绍清则以半年作为标准。然而究竟是以一个累加的时间还是一个连续性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研究。 3.儿童年龄维度 现有研究对于儿童年龄维度的使用差别较大,丁杰、吴霓等认为在6~16周岁之间;吕绍清则认为在读初中或小学阶段;方认为在未成年阶段;段成荣、周福林认为在14岁以下;于小燕则认为在4~16周岁之间。 4.留守地域 留守地域是其留守状态的一个体现(璐叶敬忠,2009)。一般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向禄丰县课题规划办报告: 从2013年1月20日开始申报做《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课题组规划办:禄丰县金山镇南雄小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已立项,于2013年9月30日开题,特邀请县课题专家组给予督导、检查。 一、研究的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一)我们乡镇留守儿童存在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是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乡镇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孩子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我乡留守儿童近人,今年14岁以下的人,所占当地儿童比例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目前我乡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出的贡献是:2017年有桃红女生携手我县爱心人士开展了“今天我值日”引导留守儿童独立自主的活动。2018年有李连杰主导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我们学校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响应号召,携手留守儿童,积极开展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监护不力,存在安全隐患 少年儿童持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自制力差。留守儿童一旦失去家长的约束和真确引导,,极易受到不良影响,养成不良的薪给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亲清缺失,性格孤僻 由于父母不在生变,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面临困难。心理问题已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许多孩子因为父母在外,它们变得胆小,沉默,孤僻,抑郁,无赖,有事不愿鱼人沟通,有些孩子没有父母管教,行为放荡,脾气暴躁,极易和社会不良分子混在一起,打架斗殴,酗酒,盗窃,当然也有部分孩子学会独立生活能力,变得勤奋,好学,积极担当家务。 3.不爱学习,不收规章。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又由于家事农活繁忙,无法在学习上给予孩子帮助和引导,留守儿童大多都学习困难,兴趣不高,有点神志厌学,逃学。 4.家庭经济状况差,生活学习得不到保证 我乡镇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是生活区域,自然环境差,农作物守城不好,经济落后的边院山区的居民,这些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它们生活,学习上所需物资十分缺乏。现在虽然国家实行许多慧明政策,如低保补助,精准扶贫政策,学校实施两免一补,营养餐改善计划,助学贷款,助学金等,但是这些只是杯水车薪,年轻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留下的只是老弱病残,留守儿童就成了社会的弱小实力,它们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精心整理 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到开放的沿海地区,由此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入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如情感教育、学习教育、道德教育、家庭生理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解问题的对策,已期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 关键词:流动人口;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1引言 增加,到2000 左右。由 问题(《人口研究》编辑部,2004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留守儿童” 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缺乏父母亲 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总体来看,这些儿童 还会让中国未来的社会面临着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2 2.1 “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本次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为8—16周岁的青少年,共发出调查表100份,回收有效表格90份。本次走访调查对象为生活相对贫困的留守儿童家庭,一共走访了10户家庭。 福田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根据我们当 就算想 而农民工的 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问题(李陈续,2002)。2004年春季新学期开学之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更是大规模地报道了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及性格培养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使得大批的孩子脱离父母亲的直接监护,成为“留守儿童”。而随着“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现象的日益凸显,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 由于父母的无暇顾及、监护人的监管不力以及学校教育缺位、社会不良因素影响等方面的原因,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多多。主要表现在: 2.2.1情感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 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能力和条件将自己的子女安置在其所在的城市,只能将其留在农村,由夫妻中的一方留下照顾,夫妻均进城的家庭则将子女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朋友照顾。由此,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留守儿童”。而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父母外出务工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性,有少数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也变的更加坚强、懂事,自理能力强。父母的外地生活或多或少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 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大学继而走进城市。然而除了经济上的些许 改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长期分离,带给他们更多的恐怕还是亲情和 家庭教育的缺失。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的关键所在。因此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问题之一:留守儿童教育主体的变更。由于父母的外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祖辈,还有 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溺爱,加上疼惜孩子,因而 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也舍不得严厉管教;再者,农村老 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

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了,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上,还是智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而寄住在亲戚家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更加淡薄。因为在亲戚的立 场上一般只管留守儿童的吃穿,不便或者不善于对孩子进行管理教育,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致使部分儿童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有的还形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厌学、逃学;喜欢进网吧、游戏厅,以解孤独苦闷;吸烟、酗酒、撒谎等。 问题之二: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家庭是个体成长的重要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 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 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但是,正常的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奢望。留 守家庭或者父亲外出,导致父亲的家庭教育角色弱化;或者父 母双方外出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儿童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 的爱,长此以往,必将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 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如笔者牵手的湘乡市小学五年级小 女孩刘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她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孩 子非常胆小,自我封闭,自我防备意识强。我们驱车两小时到他家看 她,她很少讲话,几乎没有情感交流。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 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发展水平。而代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分析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作者:————————————————————————————————日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金山镇小学课题组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县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力涌向城市经商、打工,其子女留在农村,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等引起人们的关注,对我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局接受了中央教科所牵头组织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以李庆明主席为组长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并确定金山镇小学11所完小为研究基地,在基地校及工作小组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镇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有300名,占在校生总数的12.5%。这些“留守儿童”绝大多数被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或外公外婆家,少数被寄托在远亲近邻家,有的甚至独自支撑门户,与“留守老人”共同组成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全镇“留守学生”中以隔代监护的居多占58.3%,托亲属监护的占26.5%,自我监护的占10.6%。这些“留守儿童”呈现出面广量大特点。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留守儿童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亲情缺乏、家庭教育不力、心理人格缺陷、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学校、社会的管理也有许多地方没有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监护人职责不明。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大多数“留守学生”由祖辈或亲属照管,少数“留守学生”甚至无人照顾。而委托监护人往往不甚明确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专业: 调查时间:年月日 调查地点: 参与人员: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民工的外出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突破2000多万人,河南已达到242万人,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超过十分之一。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学界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民工、教育 在今年寒假中,我和上高中的表妹一起走访调查我们村里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之后又查阅资料了解到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下的不健康产物,且又日益增多的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尤其令人担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年龄在14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据统计,目前全国已突破2000多万人。河南作为农民工转移大省,留守儿童约243万人,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1)就学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极少数孩子是由母亲在家照管的。这些孩子的祖父母以及母亲大多都没受过高等教育。据统计,我们村子留守儿童的祖父母百分之六十为文盲,剩下的大多小学肄业;父母亲百分之三十为文盲,百分之四十小学肄业,百分之二十初中肄业,极个别人高中毕业。由此可见,当地农村留守儿童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这势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外出,大部分人仅春节在家,一般是腊月二十三后回乡,过了正月初五就离家外出打工。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极短。更有甚者,因春节期间工资高,加上返乡客流高峰,春运汽车票价提高等因素,外出打工的父母常年不回家。我们村里有一对姐弟七年未同时见过父母。 留守儿童大多都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就不再上学。南阳玉器文化由来已久,我们村子就有很多青少年初中毕业后学习作玉器,剩我的一个堂弟十六岁上完初三就去跟着他姑父学习制作玉器。剩下的大多出去打工,又走上了父母的老路。 (2)学习状况 我们特意找到村子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他给我们看了今年他的班级学生的成绩单,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但是张老师说,考试题出的比较简单,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整体不算好。若是按正常的出题水平,这些孩子的成绩大多为中下水平。 后来我查了资料,得到一份,河南省妇女联合会于2006年在驻马店、商丘、信阳、南阳、焦作、开封等几个城市通过发放问卷、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优的占百分之二十,良的占百分之三十,中的占百分之三十,差的占百分之二十。由此可见,54.28%的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处于中下等。个案访谈中,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学习忽冷忽热,成绩忽高忽低。而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家长的监督,有的孩子有人监督时成绩良好,无人监督时成绩则直线下滑。 二、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和这些儿童的交谈,我发现这些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类是极其内向,不愿意和人交流,这类孩子的祖父母也表示孩子很少和他们聊天,除了上学就是在家呆着,也不知道在干些什么。另一类是极其外向,用我们这里的表述就是调皮捣蛋,极其不安分。这类孩子上课喜欢和老师顶嘴,下课爱捉弄同学,学习普遍不好。但是这类孩子也是不和祖父母交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就算父母回家了,他们也极少与父母交流,显示不出子女与父母应有的亲昵。缺乏关爱和沟通,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他们哭了父母不会知道,笑了父母也不知道。受了委屈,他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困境和社会工作介入

专业代码:030302 学号:XXXXXXXXX 贵州师大学(本科) 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困境 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年级:2009级 姓名:铭雄 指导教师:国胜老师(副教授) 完成时间:2013年4月15日

师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专业:社会工作级别:2009级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困境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铭雄 中文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不仅影响着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和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存在教育弱化、学业负担重;安全存在隐患;心理健康让人担忧;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有必要引入专业的社会工作,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摆脱社会化困境,使其走上正常的成长发展轨道。 中文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困境;社会工作介入 Abstract:Socializ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not only affects the healthy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emselves, family harmon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social progres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present, the socializ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weakening, the heavy academic burden; Safety hidden trouble; Mental health concern;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does not reach the designated position, etc.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help socialization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get rid of the trouble, make it to the normal growth trajectory. Key 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ocialization;the invention of social work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已有1.4亿①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在这些农民工中有很多为人父母,由于我国建国以来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体制性因素,加上农民工职业变动较大、收入水平低、居住和生活不稳定等各种因素,他们中很多人将子女留在原户籍地农村,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且数量较为庞大的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时间较长,自己在户籍所在地农村(或于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亲人)生活的,需要依靠父母保障自己的生活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相关资料显示,教育部有关座谈会在2004年就指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达1000万。国家城调总队省城调队根据对省鲁山、叶城等四个乡镇500学生中留守儿童的概率测算出全国大约有1000万左右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②《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25日在《留守子女渴望亲情:来自中国打工第一镇的调查报告》一文中认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①引至《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第1页。 ②引至叶敬忠:《留守中国: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第7页。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

有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文献综述 ————以西部地区为例摘要:留守儿童是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然而目前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缺乏温暖家庭带来的心里问题以及缺乏亲情交流带来的思想行为生活问题。本文对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出现的学习教育和心理等问题的成因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大教育法律宣传、建立“寄宿制”学校,发挥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 关键词: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今年暑假我前往甘肃会宁进行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那些山区里的孩子们大多是留守儿童,对我的感触特别大,所以想研究一下有关农村特别是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自1980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转移向城市。然而,由于受到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问题,这些农村父母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法让孩子在城市里有读书的机会。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家里的老人或亲戚朋友照看,最后造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在两地的局面。由此,在农民工成为一个社会的大现象的同时,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也应运而生了 。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亿农民外出打工,其中能够随父母进城的儿童只占极少数,绝大部分被留守在户籍所在地生活、接受教育。全国农村目前有留守儿童2000多万,并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其留守儿童的数量尤为庞大,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有关部门的关注和研究。本文所指的“留守儿童”指在甘肃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被迫留在家里,处在学龄阶段正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存在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教育科研课题实施方案 杉木桥中学课题组 一、教育科研组织及职责 成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及职责如下: (一)科研课题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安排,日常管理、科研督导。 组长:刘公平 副组长:郑铭 成员:艾理文郑德发刘震刘乐文唐武平黎冬泉 申龙慧唐妃唐娟刘玢艾梅香 (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负责组织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工作。 组长:刘公平 副组长:郑铭 成员:艾理文郑德发刘震刘乐文唐武平黎冬泉 申龙慧唐妃唐娟刘玢艾梅香 二、目的任务 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袋,记录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快乐、进步和发展,对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三、对象要求 1、开发出适合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袋,并在学校教育活动

中发挥作用,从而探索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最佳模式。 2、让农村留守儿童体会到积累、提高、成长的乐趣、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科研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五、课题申请、立项 (一)根据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每年根据课题申报情况拟定《课题指南》。教师依据《课题指南》填写《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请书》,完成课题设计,报学校科研课题审核小组。 (二)科研课题审核小组对上报的研究课题进行审核和立题论证。经确认和批准后确认为县级课题。 六、课题实施与管理 (一)凡经学校或上级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必须根据《课题指南》和《课题设计》认真开展研究。 (二)科研课题考核小组及时跟踪课题研究情况,具体业务由教研组负责。课题组教师应密切配合,积极接受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研究,加强指导,及时反馈检查情况。 (三)为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将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或选派实验教师参加专题学习。 (四)科研课题教师加强原始实践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课题考核小组对日常检查情况作深入分析,及时反馈,然后拟定阶段性指导意见。 (五)学校定期组织研究成果评比活动,积极向上级教育部门、教育刊物推荐优秀成果。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迫于条件限制,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中,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少来自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处于真空状态,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做出道德败坏的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德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现代化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更是薄弱的一环,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 绪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已经超过6000万,占全部农村人口的%,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个完整融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品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原本就是一个难题,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农村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情况不乐观,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功夫解决。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他们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得将子女留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部分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近几年陆续报道出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等案例使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感到担忧,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研究。 2.研究意义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兴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本文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着手,力求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 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 ;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父母; 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 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社会学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社会学分析 2012-7-3 14:43:39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7期 王晓艳 摘要: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入手,分析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形成原因及产生的影响,探索改变留守儿童成长现状的途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本地就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城市为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提供保障;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学分析 作者简介:王晓艳(1975-)女,陕西渭南人,西安财经学院经济学院办公室,助理馆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出田间,到城镇务工。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也因此使农村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此,全社会应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队伍庞大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资料,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算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学者按0.95%的抽样比例测算,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仅以2000年为界就已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分布在四川、广东、江西、安徽、湖南和海南6省的就占到留守儿童比例的55.2%,在重庆、江西、四川等省市,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从2000年发展到现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恰恰处于最快的发展期,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绝不止2300 万,最保守的估计也超过了300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2、多数留守儿童目前的生活状态令人堪忧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表现出冷漠、行为孤僻,暴躁、冲动易怒,缺乏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导致个性发展异常,人格发展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2)人身安全无保证。由于缺乏家长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受到人身的侵害。除此之外,留守儿童还面临其他安全隐患,例如农村学校分布的重新规划,使多数孩子上学比较远,年幼的留守学生起早摸黑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没有家长护送非常危险。 (3)违法违纪现象增多。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空白,他们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乏正确判断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他们中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还有人染上毒品甚至走上贩卖毒品的不归路。家庭问题已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